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谁是一把手8篇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谁是一把手 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 与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2013,01,15 教育现代化和现代大学制度建设 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总体设计 大学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谁是一把手8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谁是一把手
特色现代大学制度与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2013 ,01 ,15
教育现代化和现代大学制度建设
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总体设计
大学治理结构
党委职责
校长职权
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实施
内容提要
《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 —2020 )
》 ( 2010 年7 7 月 29 日发布)的总体设计
第十三章
建设现代学校制度
(三十八)推进政校分开、管办分离。适应 中国国情和时代要求 ,建设 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 的现代学校制度,构建政府、学校、社会之间新型关系
1. 教育现代化与
现代大学制度建设
现代学校制度 现代大学制度 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 依法办学 自主管理 民主监督 社会参与 适合 中国国情、 时代要求 + 1. 教育现代化与
现代大学制度建设
1.1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
—— 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 高
—— 进入人才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 教育现代化基本实现
1. 教育现代化与
现代大学制度建设
1. 2
关于“教育现代化基本实现” —— 要领会“教育现代化”的内涵、教育现代化“基本实现”的 主要标志和基本要求 —— 要研究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 总目标和阶段性目标 —— 要认清教育现代化基本实现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的 地位和作用 1. 教育现代化与
现代大学制度建设
1.4
关于“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1. 教育现代化与
现代大学制度建设
1.4
关于“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
—— 突出 “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重要意义及其现实针对性 —— 在教育目标确定和培养过程中、在课堂教学和校园文化建设中、在教育质量评价和检测中、在学校教育和家庭社会教育网络化建设中切实贯彻和落实“立德树人
——“ 立德树人”要落实和体现在“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之中,要实现这两者的密切结合和有机统一 1. 教育现代化与
现代大学制度建设
1.5
关于“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问题 —— 是着力于改革教育领域那些躲不开、绕不过的体制性和机制性障碍的根本要求 —— 是在教育规划纲要实施新阶段实现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实现教育改革统筹兼顾的必然要求 —— 要根据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新取向和新要求,着力提高教育改革发展统筹协调的能力、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能力 1. 教育现代化与现代大学制度
2. 中国特色现代
大学制度总体设计 领导制度 大学章程 (管理制度)
社会合作 制度 学术制度 中国特 色现代大 学制度
对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的设计
2 2 .1
要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2.2
健全议事规则与决策程序,依法落实党委、校长职权
2.3
完善大学校长选拔任用办法
2. 中国特色现代
大学制度总体设计
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是 —— 党对高等学校领导的 根本制度 —— 高等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 重要保证 证 —— 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的 核心内容
2. 中国特色现代
大学制度总体设计
作为历史选择的中国大学领导制度
1949- - 1956 :校长负责制
1956- - 1961 :党委领导下的校务委员会负责制
1961- - 1966 :党委领导下的以校长为首的校务委
员会负责制
1966- - 1968 :党在高校的领导体制遭到全面破坏
1968- - 1978 :党的一元化领导体制
1978- - 1985 :党委领导下的校长分工负责制
1985- - 1989 :校长负责制试行
1989 以来:
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2. 中国特色现代
大学制度总体设计
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现实选择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于党
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
制度的选择和制度的完善 2. 中国特色现代
大学制度总体设计
2.4
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在学科建设、学术评价、学术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2.5
探索教授治学的有效途径,充分发挥教授在教学、学术研究和学校管理中的作用
2.6
尊重学术自由,营造宽松的学术环境
2. 中国特色现代
大学制度总体设计
2.7
加强章程建设。各类高校应依法制定章程,依照章程规定管理学校
2.8
加强教职工代表大会、学生代表大会建设,发挥群众团体的作用
2.9
全面实行聘任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确立科学的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
2. 中国特色现代
大学制度总体设计
2.10
扩大社会合作。探索建立高等学校理事会或董事会,健全社会支持和监督学校发展的长效机制
2. 11
探索高等学校与行业、企业密切合作共建的模式,提高服务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能力。推进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
2.12
推进专业评价, , 形成中国特色学校评价模式
2. 中国特色现代
大学制度总体设计
—— 大学内部利益相关者之间,各种权力的分配、制约和利益实现的制度规定和体制安排,集中体现大学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及其规制的主要特征和基本要求 —— 大学治理结构的目标和方向,是现代大学发展目标与功能的体现与实现,是以一定的大学制度和体制规定为前提 3. 完善大学治理
结构的基本要求
完善大学治理结构之一:
研究制定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实施意见
坚持党的领导,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是完善大学内部治理结构必须坚持的前提和方向 3. 完善大学治理
结构的基本要求
完善大学治理结构之二:
制定和完善学校章程 程
大学章程建设是现代大学发展的基础
大学发展总体规划和战略构划
大学发展制度和体制的总体规定
3. 完善大学治理
结构的基本要求
完善大学治理结构之三:
探索学校理事会或董事会、学术委员会发挥积极作用的机制
大学理事会或董事会、学术委员会的设置与作用的发挥,在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和社会参与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3. 完善大学治理
结构的基本要求
完善大学治理结构之四:
全面实行聘任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
实行新进人员公开招聘制度
探索协议工资制等灵活多样的分配办法
建立多种形式的专职科研队伍
推进管理人员职员制 3. 完善大学治理
结构的基本要求
完善大学治理结构之五:
完善校务公开制度 3. 完善大学治理
结构的基本要求
《 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 》( ( 中共中央 2010 年8 8 月 13 日印发) ) (九章 36 条)
高等学校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高等学校党的委员会统一领导学校工作,支持校长按照 《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 》 的规定积极主动、独立负责地开展工作,保证教学、科研、行政管理等各项任务的完成
4. 党委领导下的校长
负责制的实施
高等学校党的委员会实行民主集中制,健全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凡属重大问题都要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由党的委员会集体讨论,作出决定;委员会成员要根据集体的决定和分工,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责
4. 党委领导下的校长
负责制的实施
4.1
党委的职责
(一)宣传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和执行党中央、上级组织和本级组织的决议, 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依法治校,依靠全校师生员工推进学校科学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二)
审议确定学校基本管理制度 ,讨论决定学校改革发展稳定以及教学、科研、行政管理中的重大事项
4. 党委领导下的校长
负责制的实施
(三)讨论决定学校内部组织机构的设置及其负责人的人选,按照干部管理权限,负责干部的选拔、教育、培养、考核和监督。
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
(四)按照 党要管党、从严治党 的方针,加强学校党组织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发挥学校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4. 党委领导下的校长
负责制的实施
(五)按照 建设学习型党组织 的要求,组织党员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组织党员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学习党的基本知识,学习科学、文化、法律和业务知识。
(六)领导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德育工作,促进 和谐校园建设。
。
4. 党委领导下的校长
负责制的实施
(七)
领导学校的 工会、共青团、学生会 等群众组织和 教职工代表大会。
。
(八)
做好统一战线工作 。对学校内民主党派的基层组织实行政治领导,支持他们依照各自的章程开展活动。支持无党派人士等统一战线成员参加统一战线相关活动,发挥积极作用。
4. 党委领导下的校长
负责制的实施
4.2
校长的职权
《 《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 》 关于高等学校校长六项主要职权的规定
总的提法:
全面负责本学校的教学、科学研究和其他行政管理工作,行使以下六项职权
4. 党委领导下的校长
负责制的实施
—— 拟订发展规划,制定具体规章制度和年度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
—— 组织教学活动、科学研究和思想品德教育
—— 拟订内部组织机构的设置方案,推荐副校长人选,任免内部组织机构的负责人
4. 党委领导下的校长
负责制的实施
—— 聘任与解聘教师以及内部其他工作人员,对学生进行学籍管理并实施奖励或者处分
—— 拟订和执行年度经费预算方案,保护和管理校产,维护学校的合法权益
—— 章程规定的其他职权
校长主持校长办公会议或者校务会议,处理前款规定的有关事项 4. 党委领导下的校长
负责制的实施
党委领导:审议确定学校基本管理制度 校长负责:拟订发展规划,制定具体规章制度和年度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 拟订 审议确定 组织实施 党委领导 行政班子执行 校长负责 4. 党委领导下的校长
负责制的实施 4.3
实施
党委领导:讨论决定学校内部组织机构的设置及其负责人的人选,按照干部管理权限,负责干部的选拔、教育、培养、考核和监督 校长负责:拟订内部组织机构的设置方案,推荐副校长人选,任免内部组织机构的负责人 推 推 荐 荐 选 选 拔 拔 教 教 育 育 培 培 养 养 考 考 核 核 决 决 定 定 任 任 免 免 4. 党委领导下的校长
负责制的实施
—— 主要领导的素质和能力是前提 —— 思想政治建设是灵魂 —— 道德修养是基础 —— 重大问题和重要事项集体研究讨论决定是关键 键 —— 依法办学、民主管理是保障 —— 发挥纪检监督查职能、严格执行问责制是条件 件 4. 党委领导下的校长
负责制的实施 4.3
实施
重大问题和重要事项集体研究讨论决定是关键
(1 1 )、学校的办学方向、办学理念、学校定位与办学指导思想
(2 2 )、学校的总体发展规划,包括学科专业建设规划、校园建设总体规划、学校事业发展规划等
(3 3 )、学校党政机构和学院(系)、校级科学研究机构的设置、变更、撤销
4. 党委领导下的校长
负责制的实施
(4 4 )、中层干部的任免决定、调动、奖惩和后备干部队伍建设计划
(5 5 )、学科与学术带头人队伍建设规划及相关政策
(6 6 )、学校的年度经费预算,重要财经决策,重大财经项目,大额资金调动的审核和监督
(7 7 )、学校的基本管理制度和重要规章制度
(8 8 )、学校重大改革方案及涉及师生员工根本利益的重大举措
4. 党委领导下的校长
负责制的实施
(9 9 )、学校重大基建项目和重要资产的处置,高校产业发展的重大事项
( 10 )、校内外重大合作项目
( 11 )、涉及学校政治稳定与社会安定的突发性事件的处理
( 12 )、学校党务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和重要事项
4. 党委领导下的校长
负责制的实施
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 大学内部治理结构 教授治学 学术自由 制度保证 党委领导 校长负责 《 基层组织条例》 》 对党委职责的要求 《 高等教育法》 》 对校长职权的规定 《 学校学术委员 会条例 》 的规定 尊重学者 崇尚学术 以党委领导下的校 长负责制为根本 以大学章程为基础
篇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谁是一把手
党建与思想教育总第 544 期2017·01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办好我国高等教育,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牢牢掌握党对高校工作的领导权,使高校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党委要保证高校正确的办学方向,掌握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主导权,保证高校始终成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坚强阵地。坚持高校党的领导,必须完善高校党的领导体制,首先是坚持和完善普通高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坚持和完善普通高等学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实施意见》(中办发[2014]55号,以下简称《实施意见》)以来,各地各高校都将深入学习《实施意见》,不断提高贯彻执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水平作为党建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在当前形势下,贯彻执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存在哪些问题?其主要原因是什么?应如何应对和解决?笔者就贯彻执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几个问题,作了如下思考。一、对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认识与理解2014年 10月《实施意见》印发后,中组部、教育部党组随即印发了《关于认真学习贯彻〈关于坚持和完善普通高等学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实施意见〉的通知》(教党〔2014〕39 号),一些省(直辖市、自治区)相继出台了本省的实施办法或细则。各高校及时组织学习,对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重要意义、基本原则、具体要求的认识不断深化,为贯彻执行这一领导体制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但是,也有一些高校对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认识与理解仍不够准确深入,还存在以下一些问题:1. 对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党中央确定高等学校全面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1998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国家举办的高等学校实行中国共产党高等学校基层委员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中国共产党高等学校基层委员会按照中国共产党章程和有关规定,统一领导学校工作,支持校长独立负责地行使职权。”20多年来,这一制度为高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提供了坚强组织保证。经过 20 多年的实践,高校领导干部和教职工对其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逐步深化,特别是在 2014 年《实施意见》下发后,认识上有了一个新的飞跃。但需要承认的是,也有一些高校对这一领导体制重要性的认识还远远不够,而由于各高校办学历关于贯彻执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若干问题的思考□ 刘晓哲摘 要:办好我国高等教育,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而坚持高校党的领导,必须完善高校党的领导体制,首先是坚持和完善普通高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随着中办《关于坚持和完善普通高等学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实施意见》的印发,不断提高贯彻执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水平成为当前高校党建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就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认识理解、贯彻执行、监督评价等问题作了一定的思考。关键词:高校;党建;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作者简介:刘晓哲,山西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高校党建、文化与意识形态问题,《山西省贯彻执行普通高等学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实施办法》的主要起草者。(山西 太原 030006)基金项目:本文系山西省“四个一批”人才工程项目“高校全面从严治党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研究”的研究成果。中图分类号:D26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968(2017)01-0043-05党 建 研 究43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总第 544 期2017·01史、办学层次、办学类型的差别,又导致不同高校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日新月异,高等院校的办学类型和办学层次也日益丰富多样。尤其是自 20 世纪 90 年代末国家举办高等职业教育以来,高职教育发展势头迅猛,经过近 20 年的发展,已与本科院校平分天下。大量的高职院校是由以前的中专院校升格而来的,升格前实行的是校长负责制,不管是校领导,还是干部职工,在升格后仍存在惯性思维,对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重要性认识还不到位,理解还不够深刻。2. 对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内涵认识不准。《实施意见》中有如下表述:
“高等学校党的委员会是学校的领导核心,履行党章等规定的各项职责,把握学校发展方向,决定学校重大问题,监督重大决议执行,支持校长依法独立负责地行使职权,保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的各项任务完成。”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首先必须明确党委在学校处于领导核心地位,统一领导学校的工作,校长和其他行政领导班子成员自觉接受党委的集体领导,认真贯彻执行党委决定;其次要正确处理党委领导和校长负责的关系。党委总揽学校改革发展稳定的全局,把好方向,抓好大事,管好干部,加强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尊重和支持校长独立负责地开展工作,校长在党委领导下依法行使职权,积极主动地做好教学、科研和行政管理工作;第三要认真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研究决定重大事项。然而,一些高校对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实质和内涵的认识还不够准确、不够到位,存在一些模糊甚至是错误的认识:一是对党委领导和校长负责的界限和机制仍然不清楚,对党委领导什么、如何领导,校长负责什么、如何负责并不明确,党委书记和校长的权责不明晰,工作不分家,职责有错位;二是个别领导认为应该明确党委书记和校长谁是班长,谁是副班长,明确高校的书记和校长到底谁是一把手,还有的认为高校党委书记和校长应该同一人兼任,这样才能避免矛盾扯皮;三是个别领导认为“党委领导”就是“党委书记领导”, “校长负责”就是“校长承担责任”,甚至认为目前体制实质是“领导的不负责、负责的不领导”;四是对于要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研究决定重大事项理解不深刻,有的认为凡是校长办公会难以决策的,就一律上党委会。3. 对在统筹党建工作中贯彻执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意识不强。2014 年中办印发了《实施意见》之后不久,又印发了《关于加强新时期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中发〔2014〕59 号)。尽管各高校对两个文件都非常重视,但很多高校并未能把两个文件结合起来学习贯彻。随着《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等重要文件的相继出台,高校党风廉政建设不断引向深入,高校巡视工作也在持续进行。在巡视组对高校作出的巡视报告和整改意见中,对进一步贯彻执行党委领导下的负责制,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加强党对高校意识形态的主导权等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然而,各高校对于贯彻执行党委领导下的负责制与基层党组织建设、宣传思想工作、团学工作、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等的统筹考虑还不够,党委对党建工作的顶层设计,对上述文件的总体贯彻落实,对各类政策的衔接协同等问题还重视不够。一些高校存在这样的情况:什么文件下来,就学习什么文件;哪个方面的工作,就责成组织、宣传、纪检、团学等相应职能部门归口负责;党委中心组的学习往往是应时应景的专题学习多,统筹研讨党建工作的少;从学校党委到院系党组织再到基层党支部的自上而下的部署安排多,而整合组织、宣传、纪检、团学、院系党组织等力量协同推动党建工作的少。这就造成了干部对于学校党建工作的认识和理解也往往不够完整、全面、深刻,对于党委领导下的负责制的理解也往往比较片面或停留在浅表层次。二、对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实施与落实在各高校对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实施与落实上,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其原因除了有认识理解不到位之外,还有一些是近年来高校在干部、人事、管理机制等方面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导致的。1. 领导班子不健全影响了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贯彻执行。健全的领导班子是贯彻执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基础。高校领导班子任期届满后应按时换届,同时,领导干部个人因到龄、到届、任职年限等原因不再担任领导职务时,一旦出现职位空缺,应立即启动选拔任用程序。但事实上,目前相当多的高校存在着校领导班子不能按期换届或不能正常更替的情况。目前我国 2595所普通高等学校的上级管理部门复杂多样,有的是教育部直属高校,有的是中央民委、公安部等部委管理的高校,大多数是由地方管理或以地方管理为主的高校。而即使是地方管理,也有属于省级教育厅(教工委)管理和由党 建 研 究44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总第 544 期2017·01各地市管理的高校,尤其是近年来大量由中专升格的高职院校,多数还属于各省的行业厅局管理。这种管理部门多样化的情况,首先导致高校领导班子换届和正常更替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2013年 12月,教育部颁发《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进一步加强直属高等学校领导班子建设的若干意见》(教党〔2013〕39号),对选好配强领导班子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中不乏一些硬性“杠杆”,如“58 岁以上党政副职领导干部原则上不再进入新一届领导班子”, “年满 60 岁的领导班子成员要及时退出领导岗位”, “党政领导班子每届任期 5 年”, “领导干部原则上担任同一职务时间不超过两届或 10年”等,这个文件使得教育部所属高校领导班子换届和领导交替有了切实可行的政策依据。但是其他由部委、地方、行业所管理的高校,在领导班子的选拔任用体制机制方面仍然没有完全理顺,一些高校未能按期换届,党政领导岗位存在空缺,班子尚未配齐。党政领导班子不健全问题,严重影响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贯彻落实。2. 个别高校未能准确定位党委会、校长办公会的功能及两者之间的关系。近年来,教育部提出要建设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要求高校在现行领导体制的框架下,完善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各高校积极贯彻,也纷纷出台或修订了本校的党委会议事规则、校长办公会议事规则等。但是部分高校还未能准确定位党委会、校长办公会的功能,不能很好把握两者之间的关系,在实践中存在着错位现象。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第一,部分高校对党委会、校长办公会的功能、决策范围和事项不明确,党委会和校长办公会的议题缺乏相互关联和衔接,个别院校在党委对于学校“三重一大”问题的决策和校长办公会的工作部署之间出现了错位。第二,一些高校以校级党政联席会取代了本应由党委会和校长办公会各自行使的议事决策和工作部署功能,遇到大事统统由党政联席会共同商议决策,导致了党政不分。第三,个别高校有党委包揽行政事务的现象,党委事无巨细,管得过于具体和微观,导致了以党代政。第四,个别高校把本应由校长办公会作出决定的棘手问题推给了党委会,只要执行有困难或拍板有风险的工作一律上党委会,导致上交矛盾。第五,同样的议题在几种会议反复出现,导致决策效率低下,领导精力浪费。3. 院(系)级党政联席会议执行不力影响了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组织基础。《实施意见》指出,建立健全院(系)党政联席会议制度,是加强学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夯实实施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组织基础。2010 年修订的《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明确规定了院(系)级党政联席会议是院(系)的工作体制和决策方式,但实际工作中,由于部分高校缺乏具体可操作的制度安排,这一制度还未能切实发挥作用。高校院(系)是教学科研单位,工作主要围绕业务工作展开,传统认识中大多认为院长(系主任)是主要领导,观念中仍有院(系)是“院长(系主任)负责制”的惯性思维,同时,由于制度执行中的人为因素比较大,书记、院长(系主任),谁说了算,往往取决于其资历、能力、个性等个人因素,而由于院长(系主任)一般是教学科研业务带头人,在本院(系)工作的时间也往往比书记长,一些教师还是院长(系主任)的学生等,往往也导致了实际中的院长(系主任)领导。高校对于经费报销、教学安排、出国进修、科研项目申报等涉及教职工个人利益的事项,一般是院长(系主任)有审批签字权,这样导致了实际工作中院长(系主任)的作用重要,而党委(党总支)工作似乎对教职工的影响不明显,从而导致了院(系)党组织工作的弱化,甚至在个别院(系)被边缘化。有的院(系)重大事项不上党政联席会议,有的院(系)党组织在人才引进、绩效分配、资金使用、职称评定等工作上没有多少发言权,甚至不知情,党组织的工作显得软、虚、空、散,游离于院(系)的主要工作之外,这一现象,影响了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组织基础。4. 干部管理体制不完善影响了党委领导下校长负责制的实施。高校的校级领导干部和中层干部是贯彻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重要主体,然而,随着近年来干部人事制度的大幅度改革,尤其是2010 年前后全国事业单位进行了岗位设置改革,许多高校执行新的干部人事管理政策,使得原来的一些问题凸显出来,影响了部分干部的积极性。当前凸显出的主要问题有:第一,非“双肩挑”校级领导和中层干部任期结束后的转岗问题。有专业技术职务,执行专业技术职务工资的“双肩挑”领导,可以继续从事业务工作,但执行管理职务工资的干部,职务免职、解聘或职务降低后,存在一个如何转岗的问题,以及转岗带来的工资调整、政治待遇等一系列问题。高校党务干部大多数在此列,如果这一问题得不到解决,势必挫伤专职党务干部的积极性,影响党务干部队伍的稳定。第二,高校不允许设处级非领导职务职数之后,中层干部如何解决能上能党 建 研 究45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总第 544 期2017·01下问题。20 世纪 90 年代后期以来,部分高校为...
篇三: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谁是一把手
教育领导科学论坛2010 年第6期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是我国高等学校一项基本的具有法律影响力的管理制度。在高等学校长期的发展中这项制度不仅有力地保证了我国实行高等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而且对于调动各种教育资源充分发挥校长在校务行政管理方面的影响性以及能动创造性促进和繁荣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都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一、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内涵所谓“党委领导”是指党委集体领导即党委总揽学校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统一领导学校的工作集体讨论决定学校的一切重大事项。党委是高校全局工作的领导核心 既是高校的政治领导核心也是高校管理体制的领导核心。
所谓校长负责”是指校长对外是学校的法人 对内作为学校最高行政领导在党委领导下全面主持学校的教学、科学研究和其他行政管理工作依法行使职权 校长负责是落实党委领导的关键校长不仅要自觉维护党委的领导地位和权威还要充分维护高校法人权益。在党委和行政领导的关系上 党委起主导作用一方面党委要充分行使领导权领导学校的全面工作另一方面党委又要充分调动校长和其他行政领导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监督并支持校长独立负责地行使职权 只有这样才能理顺党委领导和校长负责集体领导和个人负责的关系把党委领导和行政负责有机结合起来建立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运行机制。校长既要尊重、维护党委的领导又要积极主动地参与党委的集体决策贯彻党委的决议并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实际工作中党委书记和校长作为学校党、政一把手各自工作职责不同工作的出发点也不尽相同。
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分工合作决策系统和行政系统适度分离不仅有利于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而且有利于建立监督机制从制度上保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二、贯彻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 “党委领导”与“校长负责”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
国家法律明确规定了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是高校的领导体制党委领导”与校长负责”是高校领导体制中密不可分的两个方面。但在具体工作中有的认为党委的任务就是抓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行政事务不需过问完全交由校长负责有的认为校长受党委的领导 凡事必须经过党委研究决定。这种只强调一方的重要性忽视另一方的重要性的认识和做法都是错误的。另外由于思想认识上的不同党委和校长之间容易产生减少办事程序或彼此制约工作的问题由党政的工作不协调导致党政的思想不协调最终导致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和校长的依法行政作用都被削弱使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失去了实际的功能。2. “党委领导”与“校长负责”两者各司其职不能混淆。
虽然中央文件和国家法律对 党委领导”和校长负责”作了方向上的规定但在实践过程中容易出现一方包办代替的问题要么党委会就是一揽子会”大事小情统统端到会上来研究决定导致以党代政党委过多地参与了行政工作要么行政脱离党委的领导对事关学校全局的所有事项都不提交党委研究决定自行研究解决导致行政越权行使了党委的领导。
这种党政职能混淆的后果既削弱了党对高* 作者王婧雯武汉科技大学文法学院行政管理专业硕士。□王婧雯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再认识高校领导 19
湖北教育领导科学论坛2010 年第6期校的领导也制约了行政的管理权力。3. 党政不协调、不团结不能单从领导体制方面找原因。在实践过程中个人认识、个性、能力、经验的差异等主观原因以及其他客观方面的原因都会导致党政不协调、不团结影响学校的建设和发展。这时人们很容易将不良后果归结为高校的领导体制。这种片面看待问题的方式不利于我们有效解决存在的问题 不利于坚定地贯彻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三、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建议1. 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高校的指导地位运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 实践证明以马克思主义中—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一系列理国化的最新成果——论不仅是正确认识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思想武器 也是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根本指南。
领导班子必须带头努力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科学发展观的观点和方法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有效地提高领导班子的决策水平和工作效率。
这是把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优势真正发挥出来的根本途径。2 必须坚持依法治校 切实保障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正确施行我国已基本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法律法规体系依法治校是发扬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精神、 加强党对高校领导的直接体现也为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和教代会等组织的作用提供了条件和机遇。高等学校必须把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同教代会和学术委员会制度共同构成学校内部管理制度体系把党委领导、校长负责、专家治学、民主管理四者有机结合建立一整套与领导体制相适应的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制度。3. 制定并贯彻落实大学章程 保障党委领导下校长负责制的顺利推进大学章程是一所大学在国家法律政策范围内自主办学的“基本大法”是在学校全体教职员工充分酝酿讨论的基础上由学校“两代会”(教师代表大会、工会会员代表大会)以表决的形式通过并实施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制度。大学章程的重要作用不仅仅在于能结合学校的具体情况明确党委领导下校长负责制的具体内容 明确体制的运作规范而且增加了权力运行的透明度 既便于以身作则又便于民主监督、相互监督。
科学制订并创造性地实施学校发展规划也是坚持党委领导下校长负责制的重要制度保障。
学校发展规划与学校章程一样对学校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此外学校的财务管理制度、干部人事管理制度等都是坚持党委领导下校长负责制的重要制度保障需要在实施过程中保证落到实处行之有效。4 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综合素质和领导能力。提高领导干部的综合素质和领导能力是加强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基础。高校的上级主管部门应按照高校的规模、特点、层次等实际情况科学配备该校党政领导班子。
而高校的领导干部必须在思想上、政治上与党中央高度保持一致从战略上深刻认识这一领导体制的深远意义 要按照政治坚定、思想解放、积极探索、求真务实、勤政廉洁的要求努力把班子建设成为坚强的领导集体。注重树立科学发展观、人才观和正确的政绩观依法治校科学决策。
特别是党委书记和校长要不断加强学习努力为学校发展出谋划策。
确立先进的办学理念明确学院的发展目标和发展方向制订具有前瞻性又切实可行的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不断提升高校的教学质量和综合实力。5 顺应时代潮流 发展多元化的组织领导体制和管理模式。针对复杂多变的组织内外部环境和社会需要国际国内众多行业对领导体制或管理方式的选择与建构,早已体现出综合性、交叉性、互补性和弹性化的特点 思维方式也向辩证思维和系统思维转变。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如果我们仍从单一的、机械的、绝对化的角度来理解学校领导体制或校长负责制那就是管理思维发生了障碍。
因此把“校长负责”理解为一个结构性的概念可以说是比较科学的。
我们对现代“校长负责”的内涵可以界定为上级依法领导校长全面行政掌握权变策略形成创新理念实施分层管理党政合作互勉教代会主动参与校务民主公开。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是国家举办的高等学校的内部领导和管理的根本制度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要求是党对高校领导体制的科学经验的总结我们必须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以使高校领导更为科学管理更为民主运行制度更为规范 增强高校党委集体领导和依法治政能力建设和谐高校。责任编辑周振国高校领导 20
篇四: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谁是一把手
主编:蔡继乐编辑:
余闯设计:
聂磊校对:
唐晓华2014 年 11 月 22 日星期六新闻 综合·03党中央近日出台 《关于坚持和完善普通高等学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实施意见》, 再次明确这项制度在我国高校管理体制中的根本性、 决定性和指导性地位, 高校必须毫不动摇、 长期坚持并不断完善。《实施意见》 在总结制度实行20多年来的经验基础上, 将切实可行的高校基层经验贯穿其中。
历史与实践证明,只有坚持好这项制度, 才能把准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才能培养好可靠接班人,才能不断催生出优秀的文化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成果。一、 正确处理好党委和行政的关系党委是高校的领导核心, 统揽全局, 要集中精力抓好办学方向和改革发展中的重大问题。
以校长为首的行政班子, 要在职责范围内积极主动、 独立负责地做好教学、 科研和行政管理工作。党委班子、 行政班子都是集体领导, 党员校长也是党委班子成员, 党政之间以及党委、 行政内部又各有分工。
党委和行政不能以分工简单割裂互相之间的联系, 而是要明确同一个目标、 坚持同一个根本制度、 完成同一个总任务, 而又各司其职、 各尽其责。在长期的实践中, 西安交通大学明确党政分工界限, 理顺党政工作流程,规范党政议事规则。
党委和行政以人才培养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 党委充分尊重和积极支持校长行使行政管理职权,力戒包揽行政事务; 行政坚决落实党委决策部署, 并结合学校实际创造性、 科学性地开展工作。西安交大在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上、 在常委会的定位上是这样理解的:
常委会一要研究好党的事情, 不能把兴趣点只放在行政业务上, 而对党的工作研究偏轻偏少; 二要注重抓全局, 重在研究学校发展中重大事项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工作要求;三要按照“三重一大” 要求研究学校重要工作;四要重视研究学校干部队伍建设和校园风气建设。常委会研究决策的行政事项,统一交由行政班子落实执行, 两者绝不能出现越俎代庖、大包大揽或相互推诿、逃避责任的现象。比如,近期常委会两次专题研讨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建设项目并作出决策部署, 校长牵头行政班子迅速落实方案,项目建设稳步推进。二、 正确处理好党委书记和校长的关系处理好党委书记和校长党政“一把手” 的关系, 是落实好这项制度的关键所在。
书记和校长要形成学校事业发展是第一要务的共识, 切实做到相互尊重、 相互信任、 相互支持; 在重大问题和重要事项上, 要坦诚相见, 深入讨论; 要有容人的雅量和胸怀; 在班子内部要充分发扬民主, 广泛听取意见; 要明白校荣校损担于一身的道理, 荣辱与共, 加强团结。学校大事反复研讨, 日常工作随时沟通, 上任以来我们坚持每天交流工作, 从两个角度共同为学校事业发展服务。
我们深刻体会到, 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制度, 没有党的组织建设, 靠校长的一己之力, 是没办法把学校办好的; 没有党的坚强领导, 也就没有全校的统一, 学校就没办法凝心聚气来发展。
不放手让校长和行政班子大胆工作, 党委工作也会衰减力量, 顾此失彼, 难以实现立德树人的目 标, 也完不成教学和科研的任务。
要明确,党委不等于党委书记, 是党委领导集体, 党员校长也是党委成员。
校长不只是校长个人, 而是行政班子领导集体,不要简单人为割裂。我们要为全校各级领导干部树立团结、奉献的榜样。
既要精诚合作,又要相互监督和提醒;既要搞好团结,又要坚持原则,还要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书记和校长坦诚相待、一心为公,才能够带动整个班子民主、务实、奉献的好风气,学校才能凝心聚力实现发展。三、 正确处理好根本制度和具体制度的关系民主集中制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高校得以正确贯彻和有效执行的根本制度和前提保证, 党委和行政都必须坚定不移地执行。在此基础上,高校要建立符合工作实际和运行规律的其他各项制度, 以及党委统一领导、 党政分工合作、协调运行的工作机制切实推动工作。在工作实践的推进中, 要注意解决漠视民主集中制的问题, 注意解决把民主集中制和具体制度割裂开来的问题。西安交大领导班子决策坚持集体领导、 民主集中、 个别酝酿、 会议决定;重大事项的决策坚持群众参与、 专家咨询和集体决策相结合; 学术性事务决策坚持发挥好由专家教授组成的辅助决策委员会的作用;教育部刚刚核准的 《西安交通大学章程》, 更是为依法治校、科学发展提供了制度依据。
学校要认真组织学习, 拆解 《章程》的各节各款进行具体深入解读, 从而保证执行者对 《章程》有准确的理解, 在执行中不走偏。完善现代大学内部治理结构, 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要保障。
学校将坚持贯彻好民主集中制, 不断完善决策、执行、 监督体系,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探索育人新模式, 为推进高校民主化、科学化、 法治化管理进行实践和探索。四、 正确处理好遵循原则和探索创新的关系高校要深刻领会、 自觉遵守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要善于把握高等教育发展规律, 大胆改革实践, 及时主动研究和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 新问题, 用科学发展的眼光, 推动高校管理工作不断适应学校事业发展和国家教育改革的需要。丰富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关键在于体制机制创新:
一是要创新决策机制, 加强重大决策前的风险评估机制, 完善复杂议题的利弊分析机制,建立决策过程中不同意见的协调解决机制; 二是要创新议事机制, 加强议题的会前申报和把关制度, 优化议事的程序和规则, 提升群众的知情度和参与度;三是创新监督机制, 创新校务公开的形式、 丰富公开的内容、 拓展监督的渠道, 落实好校长办公会公开制度、 校领导接待日制度、 书记校长信箱反馈制度和领导班子作风评议制度, 建立决策执行中的监督和纠正制度。在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的各项制度和机制的保障下, 学校持续推进一系列重大改革:
办好钱学森班、 基础学科拔尖班、 宗濂医学实验班等创新人才实验班, 培养高层次、 创新型精英人才; 发挥好“学术特区” 的科研体制优势, 激发人才队伍创新活力, 促进高水平研究成果不断涌现。五、 正确处理好思想作风和权力支配的关系随着高校办学自主权的进一步落实和扩大, 如何行使好手中的权力, 成为摆在领导干部面前的重要课题。
只有思想认识到位、 工作作风过硬, 才能做出科学决策和正确行为。
高校务必要抓好、抓牢、 抓实思想作风建设, 建立起既能鼓励领导干部锐意创新、 勇于开拓, 又能把权力管得住、 用得好的制度体系,真正让权力阳光、 透明、 高效地运行。西安交大注意把作风建设当作头等大事, 要求全校各级领导干部要保持思想建设的学习意识、 开拓进取的拼搏意识、 团结互助的大局意识、 勇于负责的管理意识和清正廉洁的自律意识。
常委会在充分酝酿研讨的基础上, 审议通过了校领导班子 《约法十则》, 作出每天在管理岗位工作8小时以上、 不和教师争学术资源、 不利用职权为自己跑项目等具体规定, 给权力和作风戴上“紧箍咒”,给管理和服务装上“助推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风清则气正,气正则心齐, 心齐则事成。
高校领导干部一定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切忌以权谋私; 要善用、善管手中权力, 提高自身的才能和水平、经验与威信, 既不能把权力束之高阁,又不能滥用职权; 要对权力怀有敬畏之心, 慎重、 秉公、 依法、 廉洁用权, 切忌朝令夕改、 玩忽职守甚至挑战法律的底线。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是符合我国国情和高等教育发展规律的、 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领导体制, 高校必须坚定不移地遵守和执行, 要不断用新鲜的实践来补充、 丰富、 调整、 完善。
高校领导干部要切实加强思想和作风建设,在制度的指引和指导下, 完成好国家赋予高校的任务与使命, 力争早日实现中国特色、 世界一流的建设目标。(张迈曾、 王树国分别为西安交通大学党委书记、 校长)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要正确处理五个关系张迈曾王树国今年2月 26日, 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 部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 其中特别提到“引导一批地方新建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
各个高校顺势而动, 以“产教融合、 面向应用” 为主旨, 谋划改革新举措。
在转型过程中, 大学教师应当怎样进行自我变革,应当如何实现师道的回归, 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关键问题。一是坚守为人师者的梦想, 提升师德师风。
为人师者, 身处纷繁世事, 当坚守心灵净土; 在喧嚣之中, 应敢做精神引领; 以淡泊之志、 奉献之心、 育人之诚, 为学生的学业精进、 人格养成树立坐标。
这不仅是教师的责任, 更是教师应当坚守的梦想。
选择教师这个特殊职业就必然经历比他人更多的磨砺和辛苦, 也必然收获比他人更为丰富的精神财富。
因为, 这样一个职业, 关乎生命的成长、 关乎社会文明的传承与延续。习近平总书记今年教师节在北师大与师生座谈时曾说:
“今天的学生就是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力军, 广大教师就是打造这支中华民族‘梦之队’ 的筑梦人。” 教师的梦想与学生的梦想紧密相连, 唯有坚守师者的梦想, 才能当好学生的“筑梦人”。师德和师风是教师使命实现的前提, 是为师者应当坚持的价值追求。
教师能否保持对教师职业的敬畏和对教师操守的认知, 决定着他是否有资格担当起立德树人的责任和教书育人的使命。面对变革时代下各种思潮的不断碰撞,很多大学生面临着价值选择的迷茫。
这个时候, 教师更应当坚守师者应有的责任感和价值观, 要有舍我其谁的奉献精神, 把自 己的情感倾注到每个学生身上, 尊重学生个性、 理解学生心理、 包容学生缺点、 发现学生长处, 让每个学生感受到爱的力量。
只有每一位教师自觉坚守精神家园和道德准绳, 才能让大学校园保持高尚和纯净, 方能真正成为学生人生航道中的明灯。二是要葆有创新和创业精神, 不断更新自我。
每年诺贝尔奖名单的揭晓,都会引发世人的热切关注。
因为它折射出的是各国人才的竞争, 它的背后是国家教育的实力, 特别体现着高等教育的水平。
而高等教育竞争的关键是大学创新力的竞争, 谁把握住了创新精神的本质与能力, 并能够以此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谁就可以在未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如果说在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中, 教育发挥着最关键的作用, 那么在中国未来的高等教育改革大潮中、 在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过程中, 创新精神将决定大学能否扬帆远航。当下我们面临的时代是一个创业的时代, 而大学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 社会各界对高教改革的呼声强烈而迫切。慕课的发展可能冲破大学的围墙, 使大学不得不重建自己的教育理念与模式。逆水行舟, 不进则退。
坚持梦想、 拥抱变化、 永不满足、 超越自我, 只有传承这样一种创业精神, 才能不断实现和提升大学教育的价值贡献。
应用技术型高校需要与行业企业紧密融合互动, 广大教师需要努力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 主动把握所在专业对应行业的技术、 产品发展趋势, 切实了解和掌握行业产业的新产品、 新技术、 新工具、 新应用。
与此同时, 要让越来越多的学生具备创业者的能力与素质, 我们的教师要首先成为“创业者”, 努力守护学生创意、 培养创新技能。三是提升文化自 觉, 增强文化自信。
教育的成功在于学生素质的提升,是学生自我价值的实现, 是学生具备了健康成长、 与社会和谐共处的能力。
在此过程中, 大学文化发挥着导向和激励作用。
广大教师是大学文化建设的主体, 只有广大教师回归大学之根本、 坚持大学的文化品位, 才能一同创造出具有超越性的应用技术型高校的精神文化。在云计算、 互联网、 大数据迅猛发展的今天, 各种信息不加选择地进入人们的眼帘, 大学越来越强调文化消费。
文化消费主义也使得人们越来越追求强烈的视觉冲突与感官冲击。
那种肤浅的、 表面的精神文化滋长, 而崇高的、 严肃的、 深沉的大学精神文化反倒愈发荒芜, 致使一些大学教师的理想信念出现了迷茫, 教书育人的本心出现了偏离。应用技术型高校要实现文化传承这一使命的回归, 首先要提高广大教师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每一位教师能够对学校的愿景理解和认同, 对教育事业能够葆有挚爱和自豪, 对大学的精神文化内涵能够深度认知、 多一些践行, 成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引领者和示范者, 只有这样才能共同塑造和传承大学文化。
当然, 从大学管理的层面也有很多工作要做, 比如, 如何使文化建设与专业教育、 素质教育相得益彰, 促进教育教学改革的有效推进, 特别是对于学生的责任感、 价值观、 态度和习惯等软素质的培养; 如何促进管理制度完善和学术环境营造, 以文化内涵提升学校的社会影响力, 等等。在这样一个需要每个人不断变革的信息时代, 没有教师的完美就没有教育的完美; 没有教师对学生与社会的责任, 就没有创造符合时代特征的教育体系的激情。
作为应用 技术型高校的教师, 更应自觉坚守大学的精神文化, 以专业素养和仁爱之心切实担负起立德树人的责任。
只有当我们的学生能够非常自 信地走入社会、 实现自 我价值的时候, 我们才能真正感受到为师者的荣耀和幸福。(作者系大连东软信息学院院长)变革时代下应用技术型高校教师的改变与坚守温涛提升高校综合实力的核心在人贾锁堂“中西部高校提升综合实力计划” 的实施,是国家加快中西部地方高等教育发展、 优化优质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重要举措。
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的全面提升, 要以强大的人才队...
篇五: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谁是一把手
党委领导下校长负责制制度沿革、内涵界定及实践创新探究 党委领导下校长负责制制度沿革、内涵界定及实践创新探究摘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是我国经过十多年的探索和实践中形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校领导体制。党委领导和校长负责是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两个重要构成因素。正确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是贯彻落实这一领导体制的核心和要旨,在执行中必须明确党委和行政的定位,科学划分党委的领导职责和校长的行政职权;正确处理党委书记和大学校长的关系,规范党委的定期换届工作;切实加强党委和行政制度匹配建设;并加强高校学术权力建设,避免行政权力对其进行干涉,保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功能的有效发挥。
关键词:高校;领导体制;党委领导;校长负责制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9-0166-03
一、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制度沿革
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高校的领导体制历经七次调整,即:校长负责制、党委领导下的校务委员会负责制、党委领导下的以校长为首的校务委员会负责制、党的一元化领导、党委领导下的校长分工负责制、试行校长负责制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每次体制的变革和调整都是根据当时历史
2 时期的实际情况应运而生,都为探索并促进我国高校领导体制的发展提供了选择的路径,虽然由于各种原因以及某些领导体制存在的历史局限性,没能持续存续下去,但其实践为我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学校领导体制的探索和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于 1990 年中央召开第一次全国高校党建会议后下发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的党的建设的通知》中确定并开始实施的。之后,1996 年中央颁布了历史上第一个关于高校党建法规性文件《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其中明确规定“高等学校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1999 年 1 月开始实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将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以国家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至此,该制度在理论和实践中不断完善的层面上以制度的形式基本形成。
多年的实践探索,总体而言,我国高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是适合国情、适合高校性质和管理特点的有效的高校领导体制,有利于高校领导班子成员的优势互补并可实现高校民主集中制。但是,任何制度都不是完美无缺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在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矛盾和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在理论上加以澄清和深化认识,并在实践中不断创新思路、创新措施,推进这一领导体制的健全和完善。
3
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内涵界定
正确理解并把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内涵是建立在科学的管理决策运行模式的思想基础,而关于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理解,高校已无异议。所谓“校长负责”,是指高校对外校长是法人,对内在党委领导下作为高校最高行政领导全面负责行政工作,依法行使职权;校长负责是落实党委领导的关键,并且不仅要维护好党委的领导地位和权威,还要维护好高校法人权益。
从典型意义上讲,教育组织分为三个基本层次:高层、中层和基层。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决策机制体现在这三个层次上,如图 1 所示,党委并非是决策执行过程中的一个具体层次,而是居于三个层次之外,起到宏观指导作用,针对的是教育组织的整体长远发展,负责战略性和方向性的决策。校长则是高校决策执行体系中的最高层,是高校的总指挥,对整个行政组织体系实施协调和控制,并负责制定教育组织内部之间的利益分配和关系协调。职能部门、学术机构和其他团体等虽然不能对整个组织做出决策,但可以对相应职能进行管理并对决策者提出建议。基层是决策的执行者,同时通过信息等要素影响决策。这三个层次在党委的领导下,是相互联系的整合体,同时又具有自己独立不同的决策权限。
从本质上讲,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内涵是要正确
4 处理“党委领导”与“校长负责”的关系,并贯彻落实这一领导体制的核心和要旨。
首先,在领导地位上。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确立了党委在高校中的核心领导地位,是高校中最高领导集体。校长在党委的领导下负责高校的全面行政工作,是高校的最高行政领导和法人实体。要求明确“党委领导”是“校长负责制”的党委领导,党委不能包办和代校长行使法律规定的职权;“校长负责”是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不能削弱党委领导,更不能脱离党委领导。这是把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关键所在。
其次,在工作职责上。党委的工作重点在于研究和决定高校的重大方针、政策。校长要负责并组织落实党委集体讨论、决议的高校重要工作,并执行党委的决议,在其职能范围内积极主动地做好教学管理、科研和行政管理等工作。
第三,在运行方式上。党委领导主要体现在政治、思想与组织上的领导,表现在高校的宏观与原则层面上的领导。校长负责则是将党委的决策部署在具体的实际工作中,即要对党委负责又要对全体师生负责,还要对社会负责。也就是说党委领导不是直接指挥行政工作,而是通过支持校长独立负责,使其卓有成效地完成工作。
三、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实践创新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和生产社会化的加速发展,我国高
5 校发展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机制也在经历着调整和变革。而一个制度要想保持生机,必须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完善。
(一)明确党委和行政的定位,科学划分党委的领导职责和校长的行政职权
在进一步坚持并完善高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必须鲜明地提出“党委领导重在决策,校长负责重在执行”的理念,明确二者之间的定位。在实际领导工作中,当务之急要处理的是要对校长和行政系统的职权进行界定,明确党委领导下校长负责制下校长负责的具体内容。避免党委和行政体系的职权错位、缺位、越位。通过科学合理的职权责任划分,使党委和行政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一方面,明确党委作为高校的核心领导地位,发挥其在总揽全局、方向性把握、战略上决策的作用。另一方面,明确校长作为高校法人代表,依法行使行政权力,承担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等管理职能的方面的权责。通过“党委领导”和“校长负责”二者相互配合,有效地保证学校整体系统功能的高效发挥。
(二)正确处理党委书记和校长的关系,并规范党委的定期换届工作
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这一领导体制暴露出的问题集中体现在校长和党委书记的关系上,这一关系比较难处理。“党委领导”是一种集体领导,党委书记是党委的召集人,相当于带头人,党委领导校长并不意味着党委书记领导
6 校长。在党委领导班子里,党委书记和校长在政治上处于平等关系,他们之间是应该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和相互支持。
高校党委的权力来自于全体党员,来自于高校党的代表大会。实施好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基础性工作,就是要规范好党代会的召开和换届选举工作。党委定期换届不规范,客观上造成了实行党委领导下校长负责制基础的不完备,进而导致高校行政实施的多样化,造成行政决策方向的不统一。因此,进一步坚持和完善高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就必须规范高校党委的定期换届,避免领导层利益绑定或冲突现象的发生。同时,积极推进党代表常任制,在两届之间,实行年度党代会制度。在定期换届的基础上,选举党委委员或全委会委员。并在委员会构成上坚持统一原则,即委员会成员包括党员校领导、党员校长助理、党委组织部部长、党委宣传部部长。
(三)切实加强党委和行政制度匹配建设
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基础和保证在于制度建设,党政职权划分、班子成员权力范围、党政和行政议事的规则和决策程序必须依靠制度进行界定、明确和规范。教育主管部门要制定出可操作性的、具有权威性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实施细则,加强对高校对这一领导体制的贯彻实施,推进依法治校;高校应从各自战略出发,结合自身特色建设,制定切实可行,适合自身发展的高校章程,将党委领导下的
7 校长负责制落实到实处;解决好民主与集中制关系,即实施集体领导,又实行分工负责,在保证决策科学性的同时,调动领导班子的积极性。
四、加强高校学术权力建设,避免行政权力对其进行干涉
高校从本质上来说是一个学术共同体,高校的生机和威望、高校的社会地位和社会效益取决于教授的学术权威、学术水平和治学能力。而在当前高校领导体制执行过程中,依然存在行政化倾向的问题,高校的学术组织容易被党委和行政边缘化。因此,在加强并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过程中,高校要正确处理好党委的决策权力、校长的行政权力和教授的学术权力三方面关系。一方面,要避免行政权力对学术权力的干涉,给予科研和学术探索一个自由环境;另一方面,教授治学不能脱离党政和校长领导,党政既校长要善于发挥教授的智慧,从中寻求提高高校管理水平的途径。
参考文献:
[1]钟秉林.从理论与实践结合上探索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J].中国高等教育,2003,(24):3.
[2]李延保.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与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J].中国高等教育,2008,(18):8.
[3]赵永贤.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J].求是,2011,(3):51.
8
[4]魏雷东.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是公立高校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3):26.
篇六: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谁是一把手
要] 当前,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还存在党委和行政职权范围界定不清晰、党委书记与校长之间关系不明确、党政主要领导职权行使方式不明晰等问题,由此导致大学党政领导之间容易产生冲突,并造成人治化的不良倾向。必须完善相关的一系列制度,妥善处理党政之间的一系列关系,促进大学党政权力和谐共存、高效配合。[关键词] 大学;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党委书记;校长[作者简介] 王丽琛,天津科技大学发展战略研究室,编辑,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管理研究(天津 300222)。[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2277-(2016)03-0016-04大学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制度缺陷、运行问题及改革路径王丽琛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是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实践探索而形成的大学内部领导体制。这一体制被国家法律正式确认后,在推动大学改革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认识上的差异和各大学内部环境的不同,无论是在理论层面,还是在实践层面,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都面临一些突出的问题,需要我们进行深入探讨。一、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制度缺陷当前,在制度设计方面,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仍然存在一些明显的缺陷,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法律和党内文件规定不一致,党委和行政职权范围界定不清晰目前,规定大学党委和校长职权范围的主要有两个文件,一是 1998 年 8 月颁布的《高等教育法》,二是 2010 年 8月修订的《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两个文件关于大学党组织在思想政治工作、组织领导方面的规定并无明显区别,但在涉及党委与行政关系的重要条款上,两个规范性文件的规定却有一定区别。《高等教育法》规定,学校党委讨论决定学校的改革、发展和基本管理制度等重大事项,校长全面负责本学校的教学、科学研究和其他行政管理工作;而《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规定,学校党委审议确定学校基本管理制度,讨论决定学校改革发展稳定以及教学、科研、行政管理中的重大事项。关于学校教学、科研和行政管理工作,前者只规定由校长全面负责,而后者却明确提出由党委讨论决定其重大事项。根据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的原则和法律优于条例的基本法理,应当以高教法的规定为执行依据。然而,由于受所谓“黑头”文件(国家文件)不如“红头”文件(党内文件)等政治习惯的影响,条例的规定成为各大学党组织必须遵循的准则。这造成了大学在操作上的困难,令许多大学无所适从。(二)大学领导体制的政治框架与法律框架不协调,党委书记与校长之间关系不明确从政治体制的安排来看,大学的最高领导是书记而不是校长,这在现行组织制度上应当说是较明确的。然而,这种领导班子构建方式与大学管理的法律构架并不协调。从法律上看,大学是独立的事业单位法人,校长作为大学的法定代表人,对外代表学校,对内主持学校工作。大学的一切法律文件,只有经校长或受校长委托并有权代表校长的人员签署才具有法律效力。因此,从法律上讲,校长应当是大学的“一把手” (法定代表人是法人单位的“一把手”,这是法人制度本身的要求)。[ 1 ] 大学领导体制在政治框架和法律框架上的矛盾,一方面,造成了一种十分奇特的现象—— — 因为不是“一把手”,作为法定代表人的校长对外特别是对上级机关和上级领导时,可能并不能代表学校;同时校长由于不是“一把手”,因而往往也不是大学全面工作的主持人。另一方面,也造成党委书记与校长之间关系不明确。以大学党委书记和校长共同出席活动时的排序为例,总体来说书记在前的居多,但也不尽如此,也有部分大学校长排位在前而书记在后。如清华大学校长邱勇和党委书记陈旭在共同出席活动时,邱勇在前,陈旭在后。因此,大学领导体制在政治上和法律上的矛盾,是目前实施依法治校所遇到的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这一问题的实质并不在于“一把手”应当是谁,而是要求两种体第 3 期2016 年 6 月天津市教科院学报Journal of Tianjin Academy of Educational ScienceNo.3Jun.201616DOI:10.16137/j.cnki.cn12-1303/g4.2016.03.004
制应当协调一致起来(“一把手”就应当是法定代表人,无论是书记还是校长)。否则,这种不协调不仅不符合依法治校的要求,而且还会成为矛盾之基础、扯皮之根源。
[ 1 ](三)法律和制度规定不具体,党政主要领导职权行使方式不明晰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对党委的职责范围作了规定,但对于党委书记的职责尚无明确规定。书记在主持学校党委会、做好党群工作方面负有职责,对此一般无可争议,但其在学校教学、科研以及行政管理重大事项决策和落实方面的职责与作用却不明确。对于大学的一些重大事项,上级管理部门往往要求党委书记、校长共同抓,但就学科建设、教育教学、后勤基建等,校长之下有一个负责贯彻执行的行政体系,至于书记该如何抓、如何有效参与,则缺乏制度化的具体途径。有时,书记有心参与一起抓,但考虑到以校长为首的行政系统的相对独立运作,因而又颇感掣肘,甚至有心无力。同时,对于校长负责,有人将其理解为校长个人负责,校长拥有行政事务的“最终拍板权”;也有人反对这种“一长制”式的领导方式,认为校长负责也应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通过校长办公会进行集体决策。由于没有明确依据,有的校长较民主,决策时能够充分考虑副校长等其他校领导的意见和建议;而有的校长则依据个人意志独断专行,不仅难以保证决策的民主性和科学性,也容易造成班子成员之间不团结。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运行中的现实问题由于制度规范不明确,使得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运行过程中存在较大的随意性,导致大学党政领导之间容易产生冲突,并造成了人治化的不良倾向。首先,党政权力运行不协调。由于对党政职权范围界定不清,对决策程序也缺乏具体规定,从而导致党政分工不明、权责不清等问题。有的学校党委包办行政事务,校长缺乏独立的行政管理权,以致校长办学治校积极性不高;有的学校校长独断专行,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难以体现;有的学校党政领导各持己见、各自为政,导致政令不畅、执行不力。其次,党政领导之间的矛盾时有发生。在大学管理实践中,党委书记与校长难免存在不同意见,而在领导体制的政治框架和法律框架不协调的情况下,就可能形成双方在各自占有的资源基础上的对峙。[ 1 ] 在有些学校,党政主要领导之间意见不合、明争暗斗、矛盾突出,甚至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以致内耗严重、人心涣散,使学校管理工作受到严重影响。再次,一些大学人治化倾向较严重。一是学校领导体制能否有效运作、领导班子能否团结合作,在相当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领导尤其是党政主要领导的个人素质。正如曾任吉林大学党委书记的张文显教授所言, “多年来由于没有具体的法律规定和制度保障,致使大多数情况下是靠党政一把手之间基于情感融洽和长期磨合形成的历史传统而维持合作的局面。党政之间这种基于个人自觉配合的模式一旦被打破,便会出现‘以党代政’、 ‘党政不分’、 ‘多头指挥’,或者党委职能萎缩,党组织的领导地位与核心作用难以体现的极端现象”。
[ 2 ] 二是党政权力关系模式的形成,往往受学校党委书记、校长等主要领导个人情况影响。比如,如果学校党委书记的资格、能力和所拥有的资源占据优势,那么学校管理就容易形成以书记为中心的模式;如果校长更为强势,则容易形成以校长为中心的管理模式。三、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改革路径总的来说,党委领导和校长负责,是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两个重要构成要素,其实质就是既确立党委在大学中领导核心地位,又充分发挥校长在行政工作中的主导作用。要实现这一目标,关键是要在明确党政权责范围的基础上,完善相关的一系列制度,妥善处理党政之间的一系列关系,促进党政权力和谐共存、高效配合。(一)完善党政领导制度邓小平同志曾指出, “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 3 ] 必须坚持和完善党政领导制度,不断提高大学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水平。一是要完善民主集中制。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党的根本领导制度,也是大学党委领导学校应坚持的基本原则。坚持民主集中制最重要的就是要坚持集体领导。所谓集体领导,就是凡是重大决策,必须经集体讨论作出决定,不允许个人说了算。首先,要把握集体领导的基本形式,即重大问题由学校党委集体讨论决定,特别是具有政治性、全局性、战略性、特殊性的重大事项必须经由党委集体研究后作出决定,避免个人拍板决策现象的发生。其次,要遵循党委成员一律平等原则,确保党委成员在发言权、表决权、监督权等方面一律平等,避免“一言堂”现象的发生。再次,要坚持集体领导与个人负责相结合。在坚持党委集体领导的前提下,就贯彻落实党委的决议、决定和做好党委的日常工作方面,对党委成员进行工作分工,确保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 4 ]二是要建立党政领导班子沟通机制。加强沟通是党政领导班子凝聚共识、增进感情、消除误会、化解矛盾的重要途径,是促进党政密切合作、提高决策质量的重要要求。因此,要建立党政领导班子定期沟通机制,促进领导班子和谐。从沟通的对象上看,主要包括党委书记与校长的沟通、党政正职与副职的沟通、副职之间的沟通、领导班子成员中党内与王丽琛 大学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制度缺陷、运行问题及改革路径17
党外同志的沟通、学校领导班子成员与职能部门以及各单位的沟通。从沟通的内容上看,包括:理念上的沟通,如办学思想、人才培养理念、发展战略、改革思路等方面的沟通;工作上的沟通,如工作情况的交流、重大决策前的协商等;信息上的沟通,如国家和地区发展动态、上级重要指示、与学校学科相关的产业发展情况等方面信息的沟通。从沟通形式上看,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进行沟通,除了常规工作会议、民主生活会、谈心谈话等形式外,还可在不同层面建立例会制度,以优化沟通协调机制。
例会作为一种非正式的碰头会,能够承上启下,是提高管理水平、增强执行力的一种有效手段。
[ 5 ] 由于例会具有“非正式”特点,会议内容灵活多样,可以是沟通工作情况,可以是交流看法,也可以是互通信息,因而是各级党政领导干部之间沟通的一种重要方式。三是要建立健全监督检查制度。建立完善的权力监督机制,是保证政治权力和行政权力规范运行的重要条件。要加强监督机构建设,加强纪委、监察、审计、工会、教代会、学生会等机构的制度建设和队伍建设,特别是要保证纪委、监察、审计机构相对独立运行,加强对政治权力和行政权力运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充分发挥工会、教代会、学生会等组织的民主监督作用,促进权力规范运行。要拓展监督内容,对政治权力和行政权力运行的监督,不仅应包括对决策、执行等学校管理各个环节权力运行情况的监督,还应包括对学校党政领导、各部门和学院(系)负责人等行使权力情况的监督。要丰富监督方式,应通过党内监督、党外监督、行政监督、经济监督、舆论监督、群众监督等多种方式和渠道,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
[ 6 ](二)明确党政权责范围“党委领导”和“校长负责”是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两个基本元素,正确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应当把握好两点:第一,党委领导是校长负责基础上的党委领导,党委要尊重校长的地位和作用,不能包揽行政事务,不能代替校长行使法律规定的职权;校长负责是以党委领导为前提的校长负责,以校长为首的行政系统要自觉接受党委领导并对党委负责,不能削弱党委领导,更不能搞脱离党委领导的校长负责制。第二,党委领导主要通过对学校重大问题的决策来体现,强调的是决策权,是宏观上战略性、方向性、原则性的领导,应避免事无巨细地包揽大小事务;校长负责主要是全面落实党委决策,抓好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的具体行政工作,强调的是执行权,是具体的、操作性的,更为微观。大学党委必须站在学校发展的战略高度,做到“四好”:把握好方向,决策好大事,使用好干部,维护好稳定。
[ 7 ] 首先,把握好方向,就是要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政策,确保高等教育沿着正确方向前进。其次,决策好大事,就是要通过科学、民主的程序,对事关学校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问题作出正确决策,为学校改革发展指明方向、制定战略、作出规划。第三,使用好干部,就是要按照党的干部路线方针政策,做好干部的选拔、教育、培养、考核和监督工作,抓好干部和人才队伍建设。第四,维护好稳定,就是要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维护学校稳定大局。同时,为充分发挥校长在推动大学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必须赋予校长应有的行政管理权限,并支持校长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关于大学校长的职责范围,《高等教育法》第四十一条规定,高等学校的校长全面负责本学校的教学、科学研究和其他行政管理工作,行使下列职权:(1)拟订发展规划,制定具体规章制度和年度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2)
组织教学活动、科学研究和思想品德教育; (3)拟订内部组织机构的设置方案,推荐副校长人选,任免内部组织机构的负责人;(4)聘任与解聘教师以及内部其他工作人员,对学生进行学籍管理并实施奖励或者处分; (5)拟订和执行年度经费预算方案,保护和管理校产,维护学校的合法权益; (6)章程规定的其他职权。从上述规定来看,校长的职责主要是落实具体的行政管理工作,其权力主要体现为执行权。关于校长职权行使方式,有人认为“校长负责”就是校长个人负责,校长具有决策的最终“拍板权”。我们认为,这是一种误解。校长负责是校长全面负责行政工作,校长是行政系统的总负责人,但这并不代表大小事务由校长...
篇七: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谁是一把手
7 1999 .4 高校理论战线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建设党政密切配合的领导班子◆吉林工业大学副校长 宁波群 宣传部部长 刘晶华《高等教育法》 规定 :“国家举办的高等学校实行中国共产党高等学校基层委员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笔者认为, 落实好这一制度, 最重要的是建立一个党政密切配合的领导班子。一 、提高认识 ,形成共识行动上的一致, 往往取决于思想认识上的一致 , 建设一个党政密切配合的领导班子 ,同样需要班子成员提高认识 ,形成共识。1.在班子成员中强化体制意识 ,明确党委的领导地位应当说 , 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不是书记领导校长 ,也不是书记 、校长哪个人说了算 , 在实践中党委主要是把握大局、策划未来、抓住大事 , 着重对方向性 、全局性 、战略性的问题进行谋划和决策, 从宏观上领导, 从政策上导向 , 从机制上保证 。具体说来, 党委的领导作用主要应体现在保证学校的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促进学校事业的不断发展 , 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和加强党组织的自身建设等方面。但在实际工作中 , 往往由于认识上的不一致而导致行动上的偏颇 , 出现以党代政或党不管党、不抓大事 、不管方向等问题, 致使有的学校党政之间矛盾突出, 影响了各项工作的完成和学校各项事业的发展 。很多高校都有过这方面的教训 ,这就需要在新班子组成之初 ,及时召开会议 , 学习有关文件, 统一意见 , 达成共识 ,在班子内部明确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具体涵义 , 使每位成员都能自觉摆正在班子中的位置, 在工作当中尽量避免或减少矛盾的发生。2.加强理论学习与廉政建设 , 提高班子成员的整体素质班子成员的整体素质对建设党政密切配合的领导班子至关重要。班子成员的整体素质好,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树得牢 , 就能自觉地淡泊名利, 勤政为民, 心系全局,处理好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的关系,正确地使用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 , 即使受到委屈, 也会顾全大局, 不计较个人得失 。为了提高班子成员的整体素质,当前要抓好班子的政治理论学习 , 把对邓小平理论的学习作为班子建设的头等大事, 着重在掌握理论体系和运用理论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上下功夫。同时还要花大力气抓好班子的廉政建设 , 使班子成员都能自觉遵守廉洁自律的有关规定 , 带头勤政、廉政, 在房子 、车子 、票子、孩子这些较为敏感的问题上, 严格要求自己。3.把好入口关 , 强化选人意识“书记校长谈高校改革与发展”征文38 1999.4 高校理论战线○历史和现实的经验与教训告诉我们 , 要想班子整体素质好 , 还必须把好选人这一关 。一定要把那些热爱党的教育事业 , 思想和业务素质都好的人选到班子里来。为了把好入口这一关 , 一是必须建立后备干部队伍 , 后备干部应当经过群众推荐 、 严格考核后确定 。上岗前 , 还要专门进行培训 。二是在干部任用上, 实行纪委一票否决制度, 强化对干部任用的监督力度。4.确立共同目标, 增强班子成员的责任意识一般来讲, 高校领导班子均由在教学 、科研第一线辛勤耕耘的教授和具有丰富工作经验、从事党政工作多年的干部组成 。大家尽管经历、年龄各不相同, 但是 , 作为党政领导班子成员 , 都应确立共同目标 , 用共同目标把大家紧紧地连在一起。这样 , 大家就会谁也不计较你高我低 , 你前我后 , 谁的权多 ,谁的权少, 而是为了共同目标 , 心往一处想 ,劲往一处使 , 把全部精力都用在工作上。二 、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 党委是学校的领导核心 , 校长是学校的行政负责人 。为了使这一领导体制能正常有效地运转, 党政职能能正常高效地发挥, 必须认真贯彻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 。1.建立科学 、 规范的办事程序建立科学规范的办事制度是认真贯彻党的民主集中制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凡涉及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大事 , 各项重大工作部署, 学校发展的长远目标及规划 、年度计划, 深化改革和转换机制的重大方案、举措 , 处级干部的任免 、 调动 , 重大财务支出及群众普遍关注的难点 、热点等重大问题都应坚持集体决策 。决策前都要组织专人深入基层 , 进行调 查研究 , 广泛听取群众意见 。决策中要充分发扬民主 , 集思广益 , 按照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办事, 使决策民主化、科学化 。形成决议后, 班子的每位成员都要根据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的原则 , 团结合作, 各司其职 , 各负其责 ,狠抓落实 。2.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建设一个好的班子, 一要靠领导成员自身素质的提高 ,二是要靠制度保障。为使领导班子一开始就建立起良好的运行机制, 有章可循, 按章办事, 保证党委的集体领导, 应结合实际制定重要事项决策暂行规定或办法 , 对学校重要事项决策的形式 、分工、程序,决定事项的实施 、督办与信息反馈 , 学校重大事项决策的责任与奖惩等做明确规定。还应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与学校实际, 制定 《党委全委会会议制度》、《党委常委会议事规则》等规章制度 。3.正确处理好五对较为复杂的关系实践证明 , 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建设一个党政密切配合的领导班子 , 必须按照民主集中制的要求 , 正确处理好党委和行政 、个人和集体、书记和校长、党政一把手与副手、副手与副手之间的关系。只有正确处理好这五对关系, 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才能高效运行 。第一 , 处理好党委和行政领导的关系。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 既保证党委的核心领导作用 , 又保证校长充分行使行政指挥权 , 这是处理好党政关系的前提和基础。为了处理好这对关系 , 要相应做出规定 , 凡属学校的重大决策, 都应由党委会集体讨论做出决定, 由校长组织实施, 保证党委的集体领导 。党委尊重和支持校长独立负责地行使决策权、指挥权和管理权, 这样才能党政一盘棋 , 分工不分家。第二 , 处理好个人和集体的关系。要坚持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 规定重大问题要由集体讨论决定。同时 , 要求领导成员在个人职权范围内 , 独立负责地处理问题 , 完成分管的工作任务, 并定期向党政一把手和班子汇报工作情况,发现问题及
○39 1999 .4 高校理论战线时解决 , 防止和避免借口集体领导而互相推诿 、无人负责的现象或借口个人分工负责而独断专行 、 各行其是的现象 ,保证班子的协调团结 。第三, 处理好党委书记和校长的关系 。党委书记与校长之间无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 ,主要是充分发挥两个 “一把手” 在班子团结问题上的重要作用。学校的党政一把手应经常坐在一起总结工作 , 沟通情况 ,互相征求意见 。党政“一把手” 意见不完全一致的问题 ,一般情况下不应拿到会上研究 。为了更好地工作 , 书记和校长应经常进行换位思考 , 互相理解 、互相体谅, 齐心协力地开展好工作。第四, 处理好党政 “一把手” 与副职的关系 。正职和副职在班子中都是领导集体的一员, 但在具体工作分工上却又存在着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 。因此, 大家都要有角色意识 , 自觉服从党委决定, 两个“一把手” 应放手大胆地支持副手们独立负责地搞好分管工作, 副手们也应尊重和信任两个 “一把手” , 自觉当好助手 , 这样班子内部才能十分团结 。第五, 处理好副手之间的关系。这里包括副书记与副校长之间 、 副校长与副校长之间、副书记与副书记之间这三对关系 。副手之间要密切配合, 虽分工明确, 但应分工不分家 。三、党政齐心协力 , 确保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落到实处很多高校的实践证明 , 凡是配合默契 、协调一致的领导班子 , 党政领导都能自觉做到两手抓, 两手都硬 ;也只有两手抓 , 两手都硬, 才能确保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落到实处 。要想班子成员都能做到两手抓两手都硬 , 学校党委对此必须明确提出要求 。首先 ,应要求党的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从自我设计 、自我封闭的小圈子里走出来 , 自觉地为学校的中心工作服务, 要紧紧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抓党建, 把党的建设渗透到教学 、科研 、学科建设等各个领域和全过程, 贯穿到育人的每一个环节 。党建工作要到学校改革与发展的难点中找自己的难点, 到学校改革与发展的重点中找自己的重点 , 努力实现思想政治工作与业务工作的五个同步, 即制定目标同步、布置工作同步、 实施计划同步 、督促检查同步 、 总结表彰同步。同时要求各行政部门领导带头抓精神文明建设, 抓思想政治工作 。二者应当互相渗透,互相影响。校党委书记应经常深入各总支和党委各部门, 检查各单位结合学校中心任务开展工作的情况, 对结合中心任务开展工作好的单位及时表扬鼓励 , 对表现不好的提出批评。校长应带头抓精神文明建设, 抓校园文化, 关心政工干部队伍建设。举办贯彻上级有关党建、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的研讨班, 不仅要请总支书记、党委职能部门负责同志参加, 还应请各院系主任参加,这样会收到比较好的效果。为使党务干部熟悉、了解行政工作, 使行政干部熟悉、了解党务工作, 党务与行政干部之间应适当进行换岗交流。还应大胆选拔搞业务的系行政领导当党总支书记 。这样就可以把党的工作和行政工作紧紧地联系起来 , 形成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 谁也离不开谁的工作格局 , 真正做到两手抓 , 两手都硬 。责任编辑 萧 瑜责任校对 萧 瑜
篇八: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谁是一把手
教育(高校版) 2006.12领导班子建设新世纪,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快速发展的轨道,争取生源和人才的竞争日趋激烈。河南教育学院作为一所省属重点成人本科院校,承担着为社会培养师资、进行科学研究和服务经济建设等重要任务。在高等教育激烈的竞争中,如何把学院做大做强,更好地服务社会,领导班子深感责任重大。我们深刻认识到,只有把领导班子建设成为政治坚定、团结协作、奋发有为的坚强领导集体,才是学院改革发展的关键。几年来,学院党委把院级领导班子建设作为首要任务,在实践中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卓有成效地推进了各项工作。在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方面,我们的主要做法如下。一、提高认识,夯实思想基础加强理论武装,提高认识,既是加强领导班子建设的首要任务,也是长期面临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重大课题。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河南教育学院历史上的每一次发展和跨越,都和理论认识的飞跃相伴随;任何一项重大决策的出台,任何一种发展思路的形成,都是源于对高等教育发展趋势和未来形势的科学分析与准确判断,而这种分析和判断总是离不开对正确理论的深刻理解和科学把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作为高等院校最根本的领导体制,领导班子成员只有不断加强学习,才能对这种领导体制有一个深刻的理解和科学的把握,才能在认识上不断深化,行动上更加自觉,贯彻上更加有力。因此,学院党委多次召开党委会,认真组织学习《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党内生活准则》,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河南省高等学校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暂行规定》等。通过认真学习和讨论,领导班子成员深刻认识到,高校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符合我国的国情,符合建设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体系的要求,有利于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有利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高校的贯彻落实,有利于改善高校的领导方式、提高领导水平,有利于高校的改革、发展和稳定。我院领导班子成员能够正确认识到,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党委在学校处于领导核心地位,统一领导学校的工作;院长和其他行政领导要自觉接受党委的领导,认真贯彻执行党委的决定。党委要坚持管方向、管大事,以主要精力研究学院的重大方针、政策问题,加强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尊重和支持院长独立负责地开展工作,充分发挥院长的作用,不包揽具体行政事务。党委书记在坚持党委集体领导中负主要责任,要带头执行民主集中制原则,善于发挥班子成员的作用,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院长是学院的行政主要负责人和法定代表人,要在党委集体领导下,依法行使职权,积极主动地做好教学、科研和行政管理工作,重视和支持党建工作。党委书记和院长作为学院的主要负责人,要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加强团结,共同做好学院的各项工作。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关键在人,关键在校级领导班子,尤其是学校党政一把手。我院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党委制定了《院级领导干部先进性标准》,修订完善了《党委会议事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规范了议事决策程序,对领导班子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等方面作出明确规定。院党委认为,作为高校领导干部,必须按照社会主义政治家、教育家的要求,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切实加强领导班子自身建设;要以提高决策能力和管理水平为重点,学习科学理论,探索教育规律,集中精力议大事,一心一意谋发展。这些共同的认识为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夯实了坚实的思想基础。二、弘扬“教育学院精神”,强化政治意识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关键要靠领导干部的素质。学院党委从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入手,以大力弘扬“教育学院精神”为契机,努力培养领导班子成员党的意识、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忧患意识。在学院二次创业的过程中,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办学空间不大、办学场地狭小、新校区建设资金不足等,生存与发展的压力巨大。面对全国高校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发展局面,院党委深刻认识到加强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多次召开党委会,认真组织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用科学的发展观分析研究现状,全面统筹论证学院的发展大计,明确地提出了要以弘扬“在困境中奋起”的河南教育学院精神,统一思想,凝聚人心,使党委一班人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百折不挠”的精神状态。这种精神主要包括:一是要有志气,就是二次创业的雄心大志;二是要有勇气,就是克服一切困难,而不为困难所压倒的胆量和气魄;三是要有正气,就是要时刻保持共产党人的高尚情操和革命气节。“教育学院精神”的提出,使领导班子成员深刻认识到,作为一名领导干部,要增强党的意识,把党和教职工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要增强政治意识,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严守党的政治纪律;要增强大局意识,服从大局,服务大局,坚持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要增强忧患意识,既要看到取得的成绩,又要清醒地看到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常怀远虑,居安思危。这样,就进一步树立了危机感、使命感和责任感,增强了领导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为贯彻执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和思想基础。三、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提供制度保证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是维护党的团结统一,提高领导班子领导水平和决策能力的重要保障。在实践中,一是健全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是民主集中制在党委工作中的具体体现,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辅相成,二者不可偏颇。我们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加强学院领导班子建设河南教育学院党委书记 白威凉52河南教育(高校版) 2006.12领导班子建设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凡涉及工作大局的重大决策,必须经党委集体讨论,作出决定。与此同时,明确了班子成员各自的分工、责任和权力,强调对分管范围内的工作,要敢于负责,大胆负责。二是完善会议制度。为了规范议事程序、决策程序、决策内容和领导行为,我们先后修订完善了《党委会议议事制度》《党政联席会议制度》《院长办公会议制度》《民主生活会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这些制度各有侧重、相互联系,从不同角度体现了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基本原则和内在要求,明确划分了党委和行政的主要职责,确定了不同会议的议事范围和议事程序,既突出了党委把握方向、统揽全局的领导作用,又强调了院长在教学、科研和管理等行政工作方面的重要职责,从制度上维护和增强了班子的团结,落实了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和民主集中制,实行了科学决策,提高了工作效率。三是坚持民主生活会制度。学院党委高度重视民主生活会的定期召开,采取得力措施,精心组织安排。会前,根据上级要求,联系学院实际定主题,有针对性地学习理论,结合思想和工作实际,写出书面发言材料,采取召开座谈会、发放征求意见书、个别谈话等形式广泛征求党内外群众意见,并反馈给个人。会上,班子成员做到从大局出发,从团结的愿望出发,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既认真地剖析自身,又认真负责地对领导集体及其他成员提出批评和意见,有针对性地形成整改措施。几年来,我院民主集中制的贯彻和科学规范的规章制度的出台,明确了党政关系,建立了有效的工作机制,促进了依法治校、依法行政,为党委和行政工作的科学化和规范化提供了可靠的制度保证。四、加强班子团结,营造和谐氛围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需要正确处理多方面的关系,主要是党委领导与校长负责的关系、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的关系、书记与校长的关系、正职与副职的关系等。在工作中,我们注重围绕加强沟通、增进信任,用事业凝聚人心,靠勤政树立正气等方面开展工作,有效地增进了班子的团结,营造了宽松和谐的氛围。一是充分沟通增进感情。党委成员中,由于阅历不同、岗位不同,甚至在某种情况下情绪不同,都会对同一事物产生不同的认识,需要经常进行充分有效的沟通,这是班子成员团结协作的重要基础。为此,书记和院长自觉做到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支持,加强交流。在作出重大决策前,书记和院长总是事先充分协商,并征求副职的意见和建议,取得广泛共识后,才提交有关会议研究。在班子内部,正职、副职顾全大局,坦诚相见,既能畅所欲言,充分发表意见,又能坚决贯彻党委的集体决策;副职之间相互帮助、相互补位,全身心投入到具体工作中,狠抓落实。这样,既保证了决策的科学、民主和高效,书记和院长带头执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带动整个领导班子营造一种和谐融洽的工作关系,形成了真诚合作、团结奋进的良好氛围。二是用共同的事业凝聚人心。人心的聚散,最终取决于利益的同异。党委的每一个成员同其他人一样,也有不同的个人利益。然而,这种个人利益是不可能单独实现的。每个党员领导干部的个人利益,都必须也只能在学院的不断发展中得以最终实现。只有以实际行动投入到学院的建设和发展中,把学院建设好、发展好,比任何空洞的口号更加凝聚人心。因此,党委抓住学院“二次创业”的机遇不放,克服一切困难,坚定不移、义无反顾地推进新校区建设和由成人院校向普通院校的改制工作,用实实在在的工作统一思想,鼓足干劲,形成人人思发展、谋发展、讲发展、比发展、促发展的良好氛围,使领导班子成员看到了希望,树立了信心,增强了领导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三是用严明的纪律约束言行。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建立健全严格的约束机制,作风建设至关重要。为此,学院党委认真制定了《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意见》《关于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等制度,党委书记和院长带头执行各项制度,党委的每个成员都能树立坚强的纪律观念,用严明的纪律规范、约束自己的言行,切实做到了严于律己、恪尽职守、兢兢业业,以卓有成效的工作赢得了群众的信任,树立了领导班子的良好形象。五、加快事业发展,结出丰硕成果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把院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奋发有为的坚强集体,归根结底是为了促进学校的改革发展。学院党委按照“条件充分情况下要抓住机遇迅速发展,条件不充分时也要抓住机遇在发展中创造条件促进发展”的原则,克服一切困难,加快发展。一是制定发展战略规划,谋求跨越式发展。思想支配行动,思路决定出路。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新形势下,党委高度重视学院的发展定位,通过广泛深入的调研和科学充分的论证,制定了《河南教育学院 2005~2010 年发展战略规划》,确立了必须坚定不移、义无反顾地抓好“新校区建设、改制普本和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河南门户网站建设”三大工作重点,进一步明确了学院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学院跨越式发展的目标,使学院步入了持续发展的快车道。二是加快新校区建设,成为首家入住郑东高校园区的高校。长期制约学院发展的主要因素就是办学场地狭小,因此大力推进郑东新校区建设,既是学院发展的关键,也是建设和谐校园的根本保证。学院党委按照“坚定不移、义无反顾”的建设原则,适应形势变化的要求,充分调研、认真论证,审慎决策,作出了新校区建设的战略调整,顶烈日,冒严寒,顽强奋战,目前顺利完成 2.7 万平方米的首期工程建设项目,实现了学院发展史上里程碑式的跨越。学院 10 个系 4000 名学生顺利入住新校区,成为郑东新区龙子湖高校园区首家入住的高校,迈出了我院向新校区实施战略转移的重要一步,同时也被郑州市政府授予“郑东新区建设管理先进单位”称号。三是创新办学模式,开创改革发展的新局面。学院在 2004 年与河南师范大学联合开办普通本科教育的基础上, 2005 年又增加了旅游、美术等 5 个本科专业,招收普通本科生 672 人, 2006 年又招普通本科生 800 人,实现了普通本科教育的新突破,使学院全日制在校生达到 6100 人,创学院办学层次和办学规模的历史新高;积极探索与各地教育学院和地方大学的合作渠道,开办了旅游管理、物流管理等五年制专科班,实现了办学层次的多元化;抓好了 HMC 语言学院的建设,加强了与美国马歇尔大学的交流和沟通,进一步完善了办学协议,延长了合作期限;积极开辟中小学教师远程非学历培训渠道。经过不懈努力,我院被省教育厅批准与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联合开展中小学教师非学历培训工作,使我院成为“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河南省总站”。责编:晓 岚53
推荐访问: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谁是一把手 负责制 谁是 党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