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贫困生活是怎样的3篇以前贫困生活是怎样的 贫困山区孩子的生活写照他们的生存和学习状况 在城市或者在东部发达地区的乡村,经济的迅速发展让老百姓的生活质量有了很大提高,但在最偏远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以前贫困生活是怎样的3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以前贫困生活是怎样的
山区孩子的生活写照 他们的生存和学习状况在城市或者在东部发达地区的乡村, 经济的迅速发展让老百姓的生活质量有了很大提高, 但在最偏远的山村, 因为自然和社会原因,那里依旧贫寒,父老乡亲的生活依然艰辛,山里孩子的生存状况依然让人关注, 这组图片所展示的正是这样的生活境况, 但是,又不仅仅是这样的境况, 透过这一张张面孔, 我们会看到善良, 纯真以及孩子们身上透露出来的坚强。
孩子们的生活( 图文):
1.吃映山红花瓣的男孩:两个小男孩子在山上放牧,铝锅里的东西就是他们的午餐,注意那不是菜,而是一种名叫映山红的野花的花瓣,虽然看起来色泽绚丽,不过吃起来却十分涩味.
2.沉思的女孩和男孩:这是一次家访时偶然拍得的图片,两个孩子蹲在一间倒塌的房屋前,他们的眼神似乎有些迷茫无主,生活的 艰辛让他们的 童年也感到沉重
3.站在教室门口 的男孩:在一所名 为 地基坝的乡 村小学门口 ,两个男孩正等着老师来上课.四壁透风的教室抵挡不住寒风的侵袭,拍这张照片的时候,孩子们的老师正在田里取泥,准备修补墙上的缝隙.
4.背小孩的 小孩:这样的场面在偏远山村或许并不少见,一个未成年的 孩子的 背上已经开始有另一个未成年的孩子,看上去让人心酸,却又让人深思 .
5.留守在家的小男孩:这是贫寒山 村人家常见的 境况,支教那几年中走过很多这样的家庭,而每一次走进这样的家庭,看到这样的孩子,心中都会涌起一股帮助他们的冲动 ,可事实上我们 又能做得了什么呢?
10.放牛的小孩:两个小孩看护着这一大群牛,这些牛是整个寨子里的,由各家各户轮流看护,那些未成年的小孩承担了 这样的责任,你不得不心生佩服,城里的小孩子在这个年龄在做些什么呢?或许依旧在父母的怀抱里撒娇
11.教室门口 的男孩:在教育门口 ,小男孩孤独的身影和破败的教室组成一幅厚重的风景,盼望着,这样的人文风景尽快地消失.
孩子们的未来在哪里; 这是一所极其平常的山村学校景况, 看到这些艰辛求学的孩子, 你忍不住会想, 他们真的可以凭借知识走出大山吗?现在大学天文数字般的收费让很多山里乡亲畏而远之, 事实上, 大学成为为愈来愈多山里孩子遥远的梦想, 许多山村, 辍学率高得惊人!
篇二:以前贫困生活是怎样的
的十 八 大 以来 ,以 习近 平 同志 为 总书 记 的 党 中央高瞻远 瞩 、深谋远 虑 ,以高度的政 治感 、使命 感 和 责任感 ,把扶贫开 发工作提升 至治 国理政 新高度 。近年 来 ,重 庆坚持把 脱贫攻坚 作为头等 大事和第一 民 生工程,扎实推进精准脱贫,取得精准脱贫的卓著成 效,农村贫困人口大幅减少,贫困发生率持续下降, 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快速增长,生活消费水平 质量大幅提高,贫困地区面貌发生显著变化 ,贫困群 众生活 明显 改善 。
~、 置庆农村贫圜人口总量 目显 少 ,贫 发生率稳步 降慨 按现行 国家农村 贫 困标 准测 算 ,重庆农 村贫困人 口由2012年 的 162万 人减 少至2016年 的45万 人,累计 减少 lI7万人 ,平 均每 年减少 近30万 人 :农 村贫 困发 生率 由2012年 的6.8%下 降至2016年的2.0%,下 降4.8 个百分点 ,平均每年 下降I.2个百分点 。
图1:2012-2016年重庆农村贫 困人 口变化趋势 2012t|~ 2013f1~ 2014tl-:
2015~|c 2016{1{ 、 贫 恐匮 农:
常链暑 收入{ 掩:
遮 长 (一 )收入水平大幅提高 2016年,贫困地区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0244元 ,L~2012年。增)JH4175元 ,是2012年 的1.7倍 ; 与全市农村常住居民收入的绝对差距由2012年1456元 降低 1 305元,相对 差距 由2012年的 19.3%降为2016年 的 11.3%。从 全国贫 困监~I ]22个 省市 同类地 区农 民收 入 比较来 看 ,收入 水平排 序 由20i2年 的第 4位 上升至 第 i位 。
(二 )收入 增速持续高于全国及 全市平均水 平 ’国家统计局 农村 贫困监测核定结果 ,与扶贫部 门建档立 数在 内涵 和口径上有 较大区别。下同。
。本文 内所提 贫困地 区均指 l4个国家扶贫 开发工作重点 区县 ,包括万州区 、黔江 区、开州区、武隆 区、城 口县、丰都县、云阳县 、奉 节县 、巫山县、巫溪县 、石柱土家族 自治县 、秀 山土 家族 苗族 自治县、酉阳土家族苗族 自治县 、彭水苗族土家族 自治县。
本 文内所 ~J2012年贫 困地 区收支数据 ,若 无特 别说明则均 己按 住户调查一体化 改革方 案进行 了口径调整 ,与同期该地区农村居 民人 均 纯收入在内涵和范围上均有一定 的差 别。
羹尉嚣生"|^ u ¨ ¨ ¨ 抽 贫啊田人0 ^万人)÷
2013—2016年重庆贫困地 区农村常住居 民人均可支 配收入连续 保持两位数增 长 ,各年增速 均高于全 国 同 类地 区及 全市农村 常住居 民收入增速 。2013—2016年贫 困地区农 村常住居 民收入年均增长达 14.0%, 比同期重 庆农村常住居 民收入年均增速 高2.7个百分点 ,比全国 同类地区农村常住居民收入年均增速高1.2个百分点, 其增速全国排位 由2013年的第9位升到第1位 。
图2:2012-2016年重庆 贫困地 区农村居 民收 入增长情 况 120DO 20 (三 )收入结构不断优化 十 八大 以来 ,重庆 贫 困地 区农 村常 住 居 民收入 渠道 不断拓 宽,收入 四大 项总量不 断增加 ,收入结 构 不 断优 化 。贫 困地 区农村 居 民人均工 资性 收入 、家庭 经 营纯收入 、转 移性收入 和财产性收入 占人均可 支配 收入 的 比重 ,由2012年的25.6:47.6:0.9:25.8调 整至 20l6年的28.5:40.2:1.8:29.5。在 总体上 呈现 出三个 特 点:一是工 资性收入 占比提 高 。2016年贫 困地 区农 村 常住 居 民人均 工资性收入2916元 , 自2012年起 年均 增长 17.0%, 占可支配收入 的 比重 ~2012年提高2。84" 百 分点 。二是对传 统农业依赖 下降 。2016年贫 困地 区 农村 常住居 民人均 经营净收入4120元 , 自2012年起 年 均增 长9.3%。其中一产业 经营净收入3261元 ,所 占比 重 LL2o12年 降低 了8.8个 百分点 ,较好 地说 明农 民增 收对传 统农业 的依赖正逐 步减弱 。三 是农村居 民收入 来源 日益 多元化 。2016年 贫 困地 区农村 居 民人均 财产 净 收入和 转移净 收入 分别是 l83元*[ 13026元 , 自2012 年起年 均分别增长 33.7%和 17.9%,所 占比重 比2O12年 提 高0.8,u3.7个百分点。
:
, 曩弛 :
《互意蠢生瑟 舞 :
蕞乏;
(一 )消费保持较快增长 重 庆 贫 困地 区 农 村 常 住 居 民人 均 消 费 支 出 自 2012年 以来年均 增长 l3.4%,且 连续 四年保持 两位 数 增 长 ,2016年 已达9l19元 ,其绝 对值 位居 全 国同类 地 区第2位 。
图3:2012—2016年重庆贫困地区农 村居民支 出增 长情况 1 Ym ,n 6 \
I4 0 一 — —
\
2O13年 2014年 2015年 2016~! (二 )消费结构明显优 化 吃 饭 穿衣 支 出 占比下 降 。20I6年 贫 困地 区农村 常住 居 民人均 食 品支 出3457元 , 自2012年 起年均 增 长9.7%,所 占比重 为37.9%, LL2ol2年 下 降5.4个 百 分 点 。衣 着 消 费支 出人 均570元 , 自2012年 起 年 均 增长 12.0%,所 占比重为 6.2%,比20l2年下 降0.3个 百 分点 。交 通和 通 讯 占比提 高 。20I 6年 贫 困地 区 农 村常住 居 民人 均交通 和通 讯支 出906元 ,自2012年起 年均 增 长 l8.6%,所 占比重 从201 2年 的8.3%提 高 到 9.9%。
(三 )居住条件不断改善 2016年 贫困地 区农村 居 民户均 住房面 积达50.43 平 方米 。
居住 在钢 筋 混凝 土 房或 砖 混材 料房 的农 户 比重 为65.4%, LL2O12年 上升 16.0个 百分点 :居住 在 竹草土 坯房 的农户 比重为3.8%, 比2012年 下 降1.0个 百 分点 。饮 水 安全 不 断提 高 。2016年使 用 管道 供 水 的 农户 比重达 65.7%, LL2o12年提 高7.6个百 分点 ; 使 用经 过 净 化 处 理 自来 水 的 农 户 比重 达 36.3%,比 2012年 提高 12.4个百分点 ;饮 水无 困难的农户 比重达 81.4%, 比2012年提高6.5个百分点。居住设施 不断改 善 。卫 生设 施方 面 ,20l6年 使 用卫 生厕 所 的农 户 比 因市1 .度改革,无 同El径 的2012年人均住房 面积 数据,本部分 中所使用2012年 民生状况等相 关数据 为一体化改革前的分城 乡住 户调查 数据,与文中其他数据在 口径和 内涵上有一 定区别,所列增量 、增幅仅 为简 单比较结 果,未做 口径上的调 整,对此 务请注意 区别。
■■ ■● ∞ ∞ ∞ ∞ 0 ∞ 鲫 ∞ 砌 收 入 一
重 为48.0%,比2012年提 高 l2.7个百 分点 。炊 事用 能 源 中 ,2016年 使用清 洁能源 的农 户 比重为35.3%,比 2012年 上升14.7个百分点 。
(四 )耐用消费品升级换代 传统 耐 用消 费品拥 有 量稳 步 提 高 。2016年 重庆 贫 困地 区农村 常住居 民每百户拥 有汽车 、洗 衣机 、电 冰 箱、移动 电话 、计算 机分别为 12辆 、87台、90台、 224部$H22台, ~2012年分别增 加9辆 、34台、35台、 82部、16台。和全市农村平均水平的差距逐渐缩小, 反映现代生活 的耐用消费品快速增长 。
翌 、冀墨 量奠 础翌 曩 ≥; 叠 置 ≯一 (一 )基础设施条件不断 完善 20 1 6年 ,重庆贫 困地 区农村通 电的 自然村 比 重 l O0.0%,实 现 全覆 盖 ; 通 电话 的 自然 村 比重 达 99.8%,LL2013年提 高7.9个百分点 ;通 有线 电视信 号 的自然村比重达98.7%,LL2013年提高4.4个百分点; 通 宽带 的 自然村 比重 为60.7%,LL2O13年提 高26.4个 百分点。2o16年,重庆贫困地区村内主干道路面经过 硬化处理的自然村比重为65.6%,bL2o13年提高30.4 个 百 分 点 ;通 客 运 班 车 的 自然村 比重 为 38.5%, 比 2013年提 高13.8个 百分点。
表1:201 3-201 6年重庆贫 困地区基础设施条件 单位 :% 指标名称 2013盎 2014生 2015生 2016燕 通电的 自然村 比重 99.6 99.9 1O0 1O0 通电话的 自然村 比重 91.9 96.5 99.4 99.8 通有线 电视信号的 自然村 比重 94.3 96.3 97.3 98_7 通宽带的 自然村 比重 34.3 39.3 474 60 7 主干道路面经过硬化处理的自然村比重 35 2 39-7 55.O 65.6 通客运班车的 自然村 比重 24.7 28.5 37.1 38.5 (二 )教育文化状 况明显 改善 2Ol6年 ,重庆 贫 困地 区农村有 74.5%的农户 所在 自然村 上幼 儿园 便利 ,74.2%的农 户所 在 自然 村上 小 学 便利 ,分别 LL2ol3年提 高25.9~1 :l
14.1个 百 分点 ; 有 文化 活动室 的行政 村 比重为98.6%, LL2Ol2年提 高 17.6个 百分点。
表2:201 3—201 6年重庆贫 困地 区农村教育文化情况 单位 :% 指标名称 2013生 2014生 2015盎 2016盎 所在自然tO~幼儿园便利的农户比重 48. 6 65. 0 60.8 74. 5 所在自然村上小学便利的农户比重 6O.1 70. 6 690 742 有文化活动室的村 比重 81.0 92 4 96.1 98 6 (三 】医疗卫生水平显著提高 2016年,重庆贫 困地 区农村拥有合法行 医证 医生 或卫生 员的行政村 比重为91.O%;93.4%的户所在 自然 村有卫生站 , L~2013年提高 17.5个百分点 ;拥有 畜禽 集中饲养区的行政 村比重 为46.3%,LL2o13年提高12.9 个 百分 点 ;饮 用 水经 过集 中净化 处 理 的 自然村 比重 46.1%,~L2o13年提高30.3个百分点:35.7%的户所在 自 然村垃圾能集中处理,L~2013年提高l2.7个百分点。
表3:重庆贫困地区农村医疗卫生条件 单位 :% 提高 指标名称 2013年 2016盎 (百分点 ) 所在自然村有卫生站的农户比重 75. 9 93. 4 17. 5 拥有畜禽集中饲养区的行政村比重 33.1 46. 3 13. 2 饮 用水经过 集中净化 处理的 自然村比重 15.8 46.1 3O3 所在 自然村垃 圾能集中处理的农户比重 23.0 35-7 12_7 、 社 景蠢曩繁 美范 篷:
簟 2016年,重庆贫困地区农村常住居民未参加医疗保 险的人 口比重仅为O.1%,~2013年降低0.5个百分点 。
收到 救济救 灾款物的农户 比重达4.7%,1 :~2014年提高 0.8个百分点;户均收到救济救灾款物达475元 ;参加扶 贫活动的行政村达59.1%,~2014年提高24.3个百分点:
有扶贫规划的村达79.696,比20l4年提高29.4个百分点。
表4:重庆 贫困地 区农村社会保 障情况 单位 :% 提高 指标名称 2014年 2016盎 (百分点 ) 未参加 医疗保 险的人口比重 0.1 —0 5t 本村年 内收到过救济 、救灾款物 的户数 比重 3.9 4.7 0 8 参加扶贫活动的村 比重 34.8 59 1 24.3 有扶贫规划的村 比重 50.2 79 6 29.4 注 :带 是 与2013年相比提 高。
(作者单位 :国家统计 局重庆调查总队 )
篇三:以前贫困生活是怎样的
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20卷(第3期)003287,Shanxi Agric.Univ.(Soc妇l Science Edition)No.3 Vo/.20 202 1李红阳,翁堂梅.“上楼”贫困户的生活状态与生计方式之考察——以L县H安置点为中心[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0(3):79—84.LI Hongyang.WENG Tangmei.Ton the living condition and livelihood style of the“upstairs”poor households:based onthe H settlement in L county[J].Journal of Shan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2021,20(3):79—84.DOI:10.13842/j.cnki.issnl671—816x.2021.03.010“上楼"贫困户的生活状态与生计方式之考察——以L县H安置点为中心李红阳1,翁堂梅2(1.上海大学社会学院,上海200444;2.河南师范大学社会事业学院,河南新乡453007)摘要:异地搬迁是“脱贫攻坚战”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术界对安置户的生活适应性问题已经做了较为深入的分析,但鲜有就搬迁移民的生活状态与生计方式展开探讨。本研究采用质性研究方法,以太行山南部的L县H安置点为中心,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解。研究发现,搬迁之后贫困户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全面提升,其生计方式和居住模式呈现出两种不同倾向:一些农民在安置点或周边区域务工,成为其地稳定的居民;另一些农民选择在农忙时节返乡种田,成为往返于城乡之间的“候鸟”。关键词:脱贫攻坚;异地搬迁;生活状态;生计选择中图分类号:C912.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16X(2021)03—0079—06一、文献回顾易地扶贫搬迁是精准扶贫的一个重要方面,旨在使贫困群众从那些“一方水土养育不了一方人”的山区搬迁到环境条件好的地区,并通过产业扶持、提供公益性岗位等方式,“确保贫困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据2020年3月7日《人民日报》报道:“‘十三五’规划的易地搬迁建设任务已基本完成,有930万贫困人口乔迁新居,走出大山和自然条件恶劣的地方,有920万人通过搬迁实现脱贫⋯⋯目前,全国22个省(区、市)已建成集中安置区3.9万个,建成安置住房260多万套”⋯。可以看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已然取得了积极的成效,为实现精准扶贫、稳步脱贫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学术界对于异地搬迁之后安置户的生活适应性问题,已经做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其中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有:杨甫旺以云南省永仁县异地扶贫搬迁移民为例,从移民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宗教信仰、身份适应等方面探讨了异地扶贫搬迁与文化适应的关系问题心1;闰丽娟、张俊明以宁夏中宁县太阳梁移民新村为例,对少数民族生态移民异地搬迁后的心理适应问题进行了分解∞1;王晓毅对宁夏的生态移民进行了探讨,认为移民区的生态退化、农业生产资源单一和短缺,以及非农就业对部分移民的排斥造成了新移民区较高的贫困发生率¨]。显然,上述探讨比较关注安置户的文化适应、心理适应及其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等问题,而未就某一特定安置点之贫困农户的生活状态和生计选择展开探讨,也就很难清晰地、切实地理解易地搬迁的效果。基于此,本研究将以L县H安置点为中心展开探讨,下面简要介绍该安置点的区位状况及研究方法。二、H安置点的区位与研究方法L县位于太行山南部,“全居山内,土瘠地狭,在太行之巅,天壤间清凉地也”¨1,受限于土壤贫瘠、气候温凉的自然环境,农作物以玉米、粟米、小米、土豆、旱地蔬菜、中药材为收稿日期:2020—09—11 修回日期:2020—10—12作者简介:李红阳(1989一),男.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历史社会学。E—mail:2285185783@qq.corn万方数据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20卷(第3期)2021年主,一些农村的交通条件十分不便,这种农业形态与交通条件与民国时期类似№1,说明自然环境对人类生存条件的局限具有稳定性。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的亲自部署下,全国打响了一场轰轰烈烈的“脱贫攻坚战”,L县被山西省确定为“太行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中心地带之一。据2016年L县政府工作报告显示,该县共有114个贫困村、2.17万贫困人口,该县将从“产业扶贫、易地搬迁、社保政策兜底”三个方面打造脱贫攻坚样板县①。H安置点是2017年9月由县扶贫开发中心牵头于县城东部建立的一个集中安置点,距县城中心约3.5公里,道路宽敞、平坦,公交车直达县城各地,交通十分便利。H安置点于2018年12月竣工之后,总共安置贫困户108户、贫困人口413人,这108户分别来自全县7个乡镇、59个贫困村,安置户的地域来源较为多样⑦。按照国家的异地搬迁政策,每个贫困人口能够获得3万元左右的住房补贴,减轻了农民的住房负担。据估算,对于拥有四口及以上的家庭而言住房费用较低,大概在10万元左右;而对于四口以下的家庭,住房费用较高,在12万到20万元之间。此外,L县政府为了全面完成国家的脱贫攻坚任务、减轻贫困农民的负担,为安置户提供了多项政策红利,大大降低了他们的住房成本。截至2019年底,贫困户已全部入住,H安置点灯火通明、人烟密集,他们至此实现了“上楼”的愿望。生活状态和生计方式对于安置户而言是至为关键的面向,是判断异地搬迁成效的两个重要指标。为了充分了解、认识H安置点搬迁户的生活感受和生计选择,本研究将采用质性研究方法,具体包括以下三种:(1)官方文献:L县的地方志,及其官方网站关于异地搬迁的政策、方针、政令及公示信息等;(2)观察法和自我民族志:笔者于2020年1月20日到5月20日,通过在H安置点生活、居住的基础上,对其地居民的生活、生存状态进行了详细的观察,在此过程中形成了自我对其地、其人的认识和理解;(3)访谈法:在此期间,笔者就其中11个贫困人口(文中隐去了真实姓名,以大写英文字母表示)进行了半结构化的访谈,访谈对象为安置点较为典型的贫困农民,比如饱经风霜的老者、身患疾病或身体残疾的中年人、生存状态发生明显改善的家庭成员等。基于对H安置点基本状况的了解和研究方法的初步介绍,本研究从以下两个方面展开:首先,讨论异地搬迁对贫困户生活条件的影响,以及他们的切身体验;其次,从两个不同的角度分析安置户的生计选择,以及这种选择对他们居住模式的影响。三、生活条件便利化与幸福感的提升异地扶贫搬迁政策实施的初衷在于,践行中国共产党“共同富裕”、“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执政理念,在各级政府的主导下将贫困人口从山高谷深、交通恶劣的地区搬到生存条件较好的地区,使他们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安置点的选择和建设是异地扶贫搬迁政策的关键一环。如前文所述,H安置点具有靠近县城、交通便利、地势平坦等地域优势,是一个比较理想的居住地。H安置点给安置户带来的改变,他们有着切实的感受。LXY原本生活在L县的东部山区,他在异地搬迁政策的引导下,全家4口人于2018年12月正式入住了H安置点,他在谈及搬迁之后的感受时说:“在村上的时候,吃水还得去挑(水),很累;村上的冬天也很冷,自己烧煤或者烧柴火引(取暖、做饭),很不卫生,还烧不暖和,全家冻得嗖嗖的,只能靠多盖盖底(被子)取暖;还有呀,买东西比在村上也方便了,买些油盐酱醋、吃个新鲜蔬菜,再也不用跑很远的路了;以前在乡下的时候,谁想过来县买个房,还是共产党对咱们老百姓好呢。”在笔者的访谈中,LXY的这种感受具有普遍性。当然,也有一些访谈者谈到了搬迁之后消费的增加,例如LXY的妻子如是说:“住进新家之后,就感觉费钱,每年物业费、取暖费得1700块钱,偶尔买点零食、蔬菜什么的,花钱的地方很多,要在老家的话,这些钱都不用花。”其实,在LXY夫妇的话语表述①参见L县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http://wwwlczf.goc.cn/xxgk一674/z龟zbg/201608/t20160830一1257479shtml②参见H安置点异地搬迁安置公示.https://msohu.com/a/212235884—367424/万方数据
李红阳等:“上楼”贫困户的生活状态与生计方式之考察——以L县H安置点为中心 81中,“村上”、“乡下”、“老家”之类的词汇出现的较为频繁,从中可以看出他们已经将自己置于“村上”、“乡下”、“老家”的对立面,强烈地认为自己在安置点会过上与之前截然不同的、幸福的生活。于WLQ而言,搬迁之后最大的喜事是儿子娶到了媳妇,他坦言:“我孩和现在这个媳妇好了好几年了,就因为县里没有房子,所以人家一直不同意结婚,异地搬迁之后也就同意了,他们到这里住,我回村上给他们种点蔬菜、粗粮什么的,日子会越来越好。”其实,像WLQ这样的贫困户并不在少数,他们通过异地搬迁实现了在县城安家和为儿子买房的梦想,使儿子的婚事如期而来。在H安置点的小路上漫步,仰头就能隔三岔五地看到窗户上红色的“喜”字,“喜”字的背后蕴含着这个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另一方面,异地搬迁还方便了搬迁户子女的就学,QCG是其中的代表,他有两个孩子,一个在上初中,一个上高中,他谈到:“以前孩子住校学习,每次回家都非常远,大晚上回家路也不好、也不安全,很让人心烦(操心);现在不一样了,他们想回家了,可以自己骑车或坐公交,方便了不少。”当然,还有一些家庭的后代还比较小,他们可以直接进入离H安置点约1.5公里的幼儿园、小学上学,虽然有一定的距离,但是学校条件和师资配备要优于农村的寄宿制小学,安置户的子女人学得到了较好的保障。安置户们有上述感受,主要源于城乡差距的历史、现实生活的压力和国家政策的推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即确立了中国特色的户籍制度,其核心是城镇户口与农村户口的分野,由此造成了农村与城市之间的壁垒。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的户籍制度开始松动,城乡之间的交流与融通渐趋深入;与此同时,伴随期间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的增加、农村种田收益的下降、中小学的裁撤和合并,城乡差距没有缩小,反而继续加大;政策上城乡壁垒的打破和现实中城乡差距的扩大,实质上使农村的生活、生存条件更为不便,故而农村进城安家的人也越来越多。于L县而言,在国家异地搬迁政策实施之前,东部山区的村民已经陆续搬离了农村,LXY说:“我(们)村原来是有着200多户的大村,我搬来之前村上仅有20多户在县城没有房子,留在村上的就是只有种地的老人,年轻人不是出去打工,就是去县里租房子陪读去了。”其实,LXY所说的这种现象具有普遍性,笔者所在的农村与之类似,虽然村上有电有水,然而人烟稀少,只有春节和清明节时候的人会多一些,但几乎都是匆匆一别。异地扶贫搬迁政策的实施,使那些留在农村、不具备购房条件的贫困户在国家的支持下迁入县城周边,由此满足了他们进城安家的梦想。L县的5月绿意盎然,虽然还有些许的凉意,却也已然没有了冬El的寒冷。每天晚上的8点半左右,H安置点楼下的电视大屏幕上都会播放当下中国流行的广场舞曲目,无论是《好la子》还是《最炫民族风》,都会有一些人跟着音乐的节拍、踩着悠扬的旋律欢跳,其中一个跳舞的大姐告诉我:“以前在农村人太少了,根本就跳不起来,而现在每天晚上跳跳,能锻炼身体。”笔者从他们欢快的舞姿中读到正是异地搬迁之后人们的幸福和喜悦:住上了梦寐以求的楼房,过上了与城里人相似的生活,子女上学和结婚有了着落。四、新的就业渠道:本地务工与社区服务在L县的扶贫政策中,产业扶贫是其中的重要方面,其中重点扶持的产业主要有中药材的种植与加工、旱地种菜与销售、粗粮的加工、电子产业等。随着H安置点建成和安置户的渐次迁人,L县政府扶持并投资近百万元的永辉电子厂在此落地了。该电子厂建于H安置点内,以生产电子零部件为主,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面向H安置点及周边地带的贫困人口招工,采用计件方式给予工人报酬,每件7毛钱,一个工人大概每天都完成50件,收入在35元左右,再加上政府的补贴,人均El收入在50元左右,月收入约为1500元。LF由于年轻的时候在工地上班,导致一条腿残废,由此丧失了从事体力劳动的能力。2019年初携家人搬迁到H安置点之后,并无稳定的工作,再加上装修房子欠下的饥荒(钱),生活一度陷人了困局。永辉电子厂建立之后,LF与妻子便在此上班,这份工作成为他主要的生计方式,如他所说:“我是一个残疾人,对家庭、国万方数据
82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20卷(第3期)2021年家都是一个负担,这里(永辉电子厂)的工作比较轻松、不需要出力气,虽很熬时间,但我每天都能挣钱贴补家用,我和她(妻子)在这上班之后,生活越来越好了。”他和笔者聊天的时候,脸上一直带着笑容,这种笑容对我而言印象十分深刻,标示了产业扶贫给安置户带来了重生的希望。其实,在永辉电子厂里,大多数都是妇女,她们之前在农村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但收入却十分微薄。搬迁到H安置点之后,她们进入扶贫车间,穿上蓝色的工作服,从事电子产品的加工,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其中一个大姐如是说:“以前在村上种地,每年收入也就几千块钱,冬天就没啥事干,只能在家烤火、打麻将了;而现在在扶贫车间,一年四季都可以上班,并且还可以带回家了进行加工和生产,十分方便,一年的生活费足够有余了。”永辉电子厂目前共吸纳了近30人就业,解决了部分安置户的生计问题,是他们在新的家园安居乐业的基本保障。显然,扶贫车间的工资收人较低,对于年轻人而言是不适应的,他们会选择在本地其它地方务工,其中男性大多会在县城里“贴小工”,日收人在200元左右,WP就是其中的一员,他在与笔者交流中谈到:“我在家的时候,也出来贴小工挣钱,但离家比较远,十分不方便;来了这里(安置点)后,我贴小工的机会多了,回家也方便了,一年挣两三万块钱没啥问题。”而女性则会在县城里的商店、超市上班,日收入在50元左右,zxc就是其中的一员,她说:“我在家的时候,只能去地里干点活儿,又累又不挣钱;搬到这里之后,我就去超市找了个当服务员的工作,不仅不累,而且收入还稳定。”选择此类生计方式的年轻人较多,大约在50人左右。由此可以看出,异地搬迁增加了年...
推荐访问:以前贫困生活是怎样的 是怎样 贫困 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