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组团队建设及实践探索3篇教研组团队建设及实践探索 1努力打造教研团队促进教师和谐发展 教研组是一个由相同或相近学科教师组成以研究、探讨、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产生的实际问题为主要任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研组团队建设及实践探索3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教研组团队建设及实践探索
努力打造教研团队促进教师和谐发展教研组是一个由相同或相近学科教师组成以研究、探讨、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产生的实际问题为主要任务的基层组织。
教研活动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教师专业进步为目的 以学校课程实施过程和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的教育教学问题为研究对象以教师为研究主体、 教师之间为合作伙伴的实践性研究活动。
一、教研组工作所面临的困惑 随着课改的进一步实施与推进教研组中“研”的任务越来越受到重视相信在坐的每位教研组长都会和我一样遇到许多问题课堂教学和课程改革实施中教师所遇到的实际问题如何解决教学理念如何与教学实践有机结合并在课堂中有效体现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如何转变学生职业发展和教师自我提升如何体现等我们需要去探究需要去反思。这些研究和反思除了我们教师自己不断探索努力实践之外 教研组的教研活动应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平台和媒介。近几年来在学校的大力指导和推动下我们化学工艺教研组的确开展了不少讨论、研究、实践、反思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说实在的 这些工作的开展、 推动和完成有时是比较困难的 自己觉得比较吃力
1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被”参加的现象存在
由于各种原因忙、不感兴趣、与我无关等 有一些教师教研活动的参与性和积极性不高。参与教研组工作往往只是履行公事处于“人在心不在”的尴尬境地。教研活动“动”不起来大家或沉闷不语各自为政或三言两语不痛不痒。教研气氛不浓探讨力度不够即使有探讨也是碍于情面褒扬性多而纠正性少你好我好实质性的“碰撞”不多。
2各自为政缺少合作 教研组是个团队是个工作的团队也是个研究的团队应该同伴互助共同提高但是有时往往出现这些情况教学只是完成任务下课就万事大吉其他的事与我无关 自己辛苦的成果有时比较保守不愿拿出 想拿出又怕别人嘲笑结果还是闺藏深山有时想对某事发表不同意见但又怕得罪人少管闲事等。
3. 主题单一、流于形式 教研组的活动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应付学校的检查学习的多研究交流的
2 少忙于事务的多精心探究少等教研活动流于形式个体受益甚微。试想一下我们要求课堂是生动的、有趣的、合作的、互动的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而我们教师自己的教研活动却是被动的、淡漠的、应付的那么 教师从这样的教研活动中能受益多少没有兴趣与激情教研活动的质量也就可想而知了。
二、教研组团队建设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我们化学工艺教研组是一个大组共有教师 24 名包括上课的中层领导 涉及到的学科课程多实训装置多因此“精英”汇集人才济济。应该说这几年在学校领导、化工科领导的关心和帮助下 我们的教研活动围绕提高教学有效性的探究、新课标下的课程建设、教材编写、精品课程建设、教法评优、说课听课评课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成绩的背后我们不断反思深感获得成绩的原因也许很多但是团队的力量一定是我们获得成绩的重要因素。因此教研组的工作若想提高教研质量有效地推进个体自身发展与教研组工作的开展带动全体教师共同提高那么注重团队建设强调同伴互助就显得尤为重要。
我们都看到过群雁飞翔。头雁鸣叫用高昂的号令指挥雁群每一次的振翅和滑翔实现步调一致协调统一。雁阵齐飞以“V”字或“一”字排开用阵型的变换去搏击气流 削减阻力。
这种团队飞行方式创造了高出单飞 71%的飞行速度记录使它们花最少的力气飞行最长的路程 这其实就是团队合作产生的绩效。我查了资料说一个好的团队能不断地释放团队成员潜在的才能和技巧能够让员工深感被尊重和被重视鼓励坦诚交流避免恶性竞争用岗位找到最佳的协作方式 为了一个统一的目标 大家自觉地认同必须负担的责任和愿意为此而共同奉献。这些不正是我们现在所迫切需要的吗 新课改呼唤教师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从备课到上课 从教案撰写到多媒体课件制作 从教学方法的选择到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 从教学反思到研讨共享 都是群体性活动 每位教师都有各自的特长与不足通过团队合作可以互相学习发挥各自的长处在全组人员共同参与、通力协作下各项就能顺利进行并取得较好效果。
同时 教研组具有较强的团队协作精神也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催化剂和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的良好氛围。
团队合作更是
3 凝聚力工程的重要实现方式 我想教研组团队建设的成功一定能使学校教学工作上一个新的台阶。所以我认为教研组团队建设是非常必要和紧迫的。
三、教研组工作中团队合作培养的途径与成就
这里所说的教研组团队精神的培养不是在教研活动中空喊口号而是注意营造一个个情景有点和教学中的情境创设类似 让教师在具体完成一个个任务的过程中感受团队的力量真正体会到“一个好汉三个帮”的魅力所在。而且我们的营造也不是刻意的生搬硬套的而是水到渠成潜移默化。我也好好总结了一下 1.营造和谐环境 应该说 教师们的工作都很辛苦那么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让大家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关心有时一句轻轻问候抵得上金钱礼物。所以我们组里无论任何一位教师本人和家里有事教研组都会及时送上问候和关心让教师们觉得我们不孤单。还有因为工作繁忙大家真的坐下来见面机会不多那么我们希望每一位教师都可以畅所欲言每一位都要学会倾听。当有的教师碰到困难时组内老师一定会鼎力相助没有一位教师推诿或拒绝。
2.创设合作情景声明一下不是刻意的真的是自觉或不自觉的 ①互帮互学 说实话我们教研组涉及的教学科目较多理论的实训的即使是一个化工工艺就牵涉到有机化工、无机化工、高分子化工、精细化工即使是一套中试装置还分为手动和自动两种类型而且操作对象不一样等。还有我们组青年教师比较多理论知识功底扎实但操作技能比较薄弱。凡此种种都是我们教研组面临的难题。我们会创设一些机会请有经验的教师谈及教学感想分享教学经验请有实际操作经验的老师开设培训课帮助组里不会操作的教师认识装置、了解流程、学会操作还请有经验的教师去年轻教师的课堂听课帮助年轻老师分析教案和教学设计、教学过程等。
②精诚合作 工艺组是个大组我们开展教研活动时不仅有大组活动而且也按教学课程分成了几个项目小组高分子项目组、工艺项目组、HSE 项目组、化工识图项目组等 有时也是小组研讨。而且由于大家都是隶属于化学工艺专业课程
4 与课程之间一定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我们注意了学科与学科的交流与互助。通过梳理课程之间的联系这一活动增进了教师对于学科之间、讲授内容之间联系的认识增强了教师之间对它课内容的好奇与了解心理这个活动实质上也是打开了一扇门让教师敞开心扉互相介绍与交流取人之识助己之教这不是一个双赢工程吗 ③集体攻关 我们特别强调集体攻关过程因为“团结就是力量” 。例如我们高分子成型加工设备在调试和教学之前 都采用多学科教师共同参与的方式 高分子教师、工艺教师、仪表教师等 群策群力集体攻关。教学评优活动也注意调动每一位教师的积极性表面上看是为了参赛教师其实不然是为了我们自己。因为从帮助别人的过程中实际上看到了自己教学中的问题而且每一位教师都能感受到集体的温暖都希望能为这个集体做点什么即使那些过去有点保守的教师也可能受到了一次洗礼。还有我们的《化学工艺概论》精品课程团队在创建过程中通过自我设计、集体攻关头脑风暴法、案例法等活动有效调动了每一位教师的积极性他们有时放弃双休日的休息开会讨论虽然口头上也抱怨太忙但创建工作有条不紊的展开每一位教师都感受团队的快乐和力量。
④资源共享 教学是个艰苦的过程甚至是个工程涉及到的内容和要素很多很多一个人的精力毕竟有限所以我们强调资源共享。无论是教学理念还是教学案例、是教学方法还是评价方式或是新技术新知识希望大家能够贡献让大家分享或受益这样我们的教学质量肯定会大大提高。
《化学工艺概论》的教学资源共享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虽然这本教材有着较好的电子版本但是在担任这门课程教学的教师之间大家都毫无保留地贡献出了自己过去的备课资料以补充和完善教学内容大家互相帮助我相信这样的教学氛围和教学团队会使我们每一位教师受益无穷。
3.团队的力量 团队的建设离不开各位教师的奉献但团队的发展有利于每一位成员的发展。由于我们教研组老师的努力我们也取得了一点点成绩 ①2010 年三八妇女节我组被上海市教育系统妇女工作委员会授予上海市
5 教育系统“巾帼文明岗”的光荣称号这是我组全体教师共同努力的结果这个荣誉的取得将激励我们更加努力、更加有效地工作。
②今年在学校举办的首届“课堂教学研究展示月”评选活动中我组两位参赛教师孔慧和严小丽分别取得一等奖和二等奖的优异成绩 她们取得的成绩不仅是她们自己努力的结果也是我组教师集体智慧的结晶。
③由我组专业英语教师策划和组织的化工专业学生英语演讲比赛已连续举办两届此活动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最大限度地挖掘出学生的潜能同学们的表现让英语老师都目瞪口呆。
④我们组的《化学工艺概论》精品课程团队正在有条不紊地开展各项工作。
今年 也是我们教研组丰收的一年 我组教师孔慧被评为 “优秀青年教师” 、张海霞老师被评为“青年标兵” 、李娟老师被评为“优秀教育工作者” 、严小丽老师被评为“师德先进” 沈端老师荣获“十佳班主任”的光荣称号。我相信只要我们继续认真打造我们的团队我们的教师将取得更大的绩效。
四、对进一步打造一流团队的思考 我们一直想实现这样的教研氛围目标是相互融合的责任是相互作用和共同的协作方面是齐心协力的技能方面是相互补充的。注重教研组活动的团队精神培养不断创新推动教研组建设让教研活动的价值追求成为教研团队的动力以强烈的成就感和归宿感吸引广大学科教师在这个学术团体中交流和成长让教研组成为学科骨干教师成长的摇篮成为教师交流、共享教研成果的平台让教研组成为学科教学整体推进的有力推手。
1、以对集体与个人相结合的评价方式代替以往单一教师个体评价突出团队的整体性评价。
以团队为评价对象 把团队中个体的成绩与不足 纳入到团队的考评项目中最终以团队的考评结果来反映教师个体的考评成绩的一种评价方法。
由于这种是以团队内成员间的协调合作与共同发展为基础的 因此在教研组建设中实施这一评价 有利于调动教研组全体成员的积极性有利于发挥教研组研训一体化的功能 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显然 评价制度的完善是重建教研组团队的关键所在。
2、建立全组人员共同的目标。
“共同努力”、 “协同作用”、 “团队绩效”等特征是所有团队理论所强调
6 的共同点而这些必须建立在所有人员有共同目标的基础上。
如我们现在正在做的新课标下的课程实施方案 不同的教师承担同一学科不同单元资源开发及其方案设计任务 只有共同努力 整门学科的资源开发及其方案设计才可能达成目标必须创设种种机会让每一位教师都能参与其中。
3、加强感情、思想等方面的沟通这是人本管理的需要也是建立良好团队成员人际关系的最朴素途径。我们要关心彼此多交流、多沟通节日时互相问候并且能设身处地的为他人着想与分忧是每一位教师感受到坦诚、温暖、被尊重和被重视在这样的氛围下我们的工作将更加有效。
总之我认为团队建设应该成为教学管理中的重要内容当然要真正做好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还需要精细化的管理激发教师的动机和活力强化教师之间合作重视平等互助保持持续地发展等。我今天的发言与其说是交流不如说是“求助”和“请教”,因为我想把自己的工作做好想使我们的工艺教研组真正成为一个精诚合作、互助互学的集体使我们的教研活动卓有成效。
篇二:教研组团队建设及实践探索
农学通报, Anhui Agri. Sci. Bul1 . 2014, 20( 11) 15 1 农科院校食品质量与安全教学团队建设探索与实践 薛秀恒 王菊花 梅230036; 2安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安徽合肥林 王志耕 祁克宗
( 1安徽农业大学茶与食品科技学院, 安徽合肥230036) 摘质量工程 , 结合学科发展趋势 , 围绕教 学团队的 内涵 , 重点从 团队建设、 课程群建设 、 教材建设和教 学改革 、 产 学研 结合等方面进行食品质量与安全教学团队建设 , 为提 高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质量和素质进行 了探 索与实践, 也为其他农科 院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教学提供参考 。
关键词 :
食品质量与安全 ; 教 学团队; 人才培养; 探索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 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要:
根据农科院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定位和特点, 立足于农业院校人才培养的要求, 紧扣本科教育 1007— 7731(201 4) 1卜15l — O4 E 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F ood Quality and Safety T eaching Team Construction in A gr icu ltu ral U n iver sities X ue X iuhen g et a1.
( 1 College of T ea & Food T echnology , Anhui Agr i culture University , Hefei 230036 , China; 2 College of Ani- mal Science and T echnology , Anhui Agriculture University , Hefei 230036 , China) A bst rac t :
The aim of this paper is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iv eness of food quality
and safety profes —
sionals in agricultural universities.Based on the location and c haracteristics of the food safety , the require—
ments of the school personnel training, the quality of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projects , and the development trends and around the connotation of
the teaching team , we conducted a quality of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in team building , curriculum groups construc tion , c onstr u ction of teac hing m ater i als and tegc hing reform , re—
search and food safety , and teaching team building.W e hope to prov ide reference for the teaching of food quality and safety professionals in a gricultural univ ersities.
K ey word :
F ood quality and safety ; T eaching team ; Personnel training ; E xploration and practice 食 品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 由于工业 发 展及环 境污染 , 食 品安全 已经成 为全球性 的焦点 问 题 。近年来 , 我 国食 品安全事故频发 , 食品质量与安全形 势 十分严峻。食 品安全已成为事关人类健康 、 经济安全 稳定和社会和谐发展的重大民生问题” 。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发展以及 生活水平的提高 , 人们 对食品安全 问题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 绿色、 环保 、 健 康的食 品成为消费者追求的 目标。人才是食品安全保 障 力的关键 因素 , 各大学为培养食品质量与安全相关专业 人才具有责无旁贷的责任 跨专业 、 实践能力强的“食品质量与安全教学团队” , 对提 高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质量和素质 、 拓展学生食 品 。因此 , 组建一支 多学科 、
安全相关知识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安徽农业大学 自2004年开始设置食品质量与安全专 业 , 历经 10a的建设与发展 , 积累了一定学科建设的经验 和学科发展的条件 , 形成 了一支学术水平较高、 教学效果 好 、 师资力量较雄厚 、 结构合理 、 合作 良好 、 在产 、 学 、 研结 合方面特色鲜明的教学 团队。
近几年 , 在《 安徽省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综合改革试 点》 、 《 安徽农业大学食品质量与安全教学团队》 、 《 安徽省 动物性食品安全教学 团队》 等教学质量工程项 目的大力 支持下 , 食 品质量与安全教学团队立足于学校人才培养 的定位和要求 , 紧扣本科教育质量工程, 结合学科发展趋 势 , 形成在粮油加工 、 动物源食品加工 、 转基因食品、 辐照 食品等加工过程控制和农残 、 药残 、 微生物检测与分析及 风险评估技术教学 、 科研等方 面有 了新 的 目标和方向 。
“团队”在课程群与精 品课程建设 、 教材建设和教学改革 、
产学研结合方面进行 了大力的探索与实践 , 形成 了鲜 明
的特色 , 为我国农业类高校相关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模 式改革起到示范带动作用。
1合理配备师资力量 。
提高团队的凝聚力 由于食 品质量与安全涉及 到作物种植 、 动物养殖 、 土 基金项目:
安徽省教学质量工程项 目《 安徽省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 (2012zy022) , 《 动物性食品安全教学团队建设}( 20100279) 。
安徽农业大学教研项目《 安徽农业大学食品质量与安全教学团队建设》 和《 食品卫生与营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 。
作者简介:
薛秀恒( 1971- ) , 男, 博士, 副教授, 从事功能食品与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的教学科研工作。
通讯作者 收稿日期:
2014— 05— 16
152 安徽农学通报 , Anhui Agri. Sci. Bul1. 2014, 20( 11) 壤农 资 、 疫病 防治 、 食品加工 、 贮运与营销等相关环节的 从“土地(或农场 )”到“餐桌”的复杂过程。因此 , 食品质 量与安全教学 团队建设 的首要任务就是优化教师结构 ,
组建一支多学科 、 跨专业 、 实践能力强的教师 队伍 , 这对 培养高素质的从事食品质量与安全相关工作 的本科人才 至关重要 。
为此 , 我们将从事动植物源食品加工与安全 、 检验检 疫教学的专业课教师 、 教学辅助 与研究人员进行合理搭 配 , 组成食品质量与安全教学团队, 并在食品质量与安全 方面的教学 、 科研和社会 服务 中发展壮大 。
“团队” 以“培 养食品安全生产和安全检 验专 门人才 , 从事食 品安全研 究 、 产业化和社会服务”为 目标 , 发展明确 , 合作 良好 , 拥 有一批专家 和学科带头人 。
“团队”在年龄、 职称 、 学缘结 构都形成了合理 的梯 队。
“团队”带头人是提高团队凝聚力的核心 和灵魂 , 是 确保“团队”共同目标实现的重要基础。该“团队”各个研 究方面的带头人都是长期从事食品安全教学科研及管理 工作的教授 , 部分还是省学术技术带头人。该 “团队 ”的 带头人 , 坚持在教学第一线为本科生授课 , 发扬“传 、 帮 、
带”的作用 , 为青年教师提供更多的直接指导和帮助 , 利 用在教学和学术上 的优势对青年教师进行引领 和示范 ,
形成“教授带头 , 团队作战”的教学方式 , 提高“团队”成员 的教学水平和能力 , 带动一批富有朝气的教学骨干 ; 形成 支拥有和谐宽松 , 共 同学习 , 取长补短 , 凝聚力高的教 学团队 ; 形成一个结 构优化 , 与时俱进 , 并将 团队建设 与 学校发展融 为一体 , 又独具特色的团队。
2以课程群建设为载体 , 彰显教学团队特色 课程群 、 精 品课程的建设是 当前高校教学 改革 的重 点 , 对构建科学合理 的课程体系、 优化教学过程 、 提升教 师的整体素质 、 促进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食品质量与安全是一 门新 型的交叉学科 , 其学科结 构 、 课 程体 系亟待完善和充实 。在长期 发展过程 中安徽 农业大学食品质量与安全教学 团队建立了以农产 品加工 与安全 、 动物性食 品加工与安全 、 食品营养与质量安全等 多门本科课程形成 的课程群 , 并组成相应 的课程组。这 样在大的食 品质量与安全教学 团队中又有 以具体的课程 群为主体的小教学课程组 , 形成 了分类教学 、 课程特色鲜 明 的教 学团 队。例如 , 根 据课程 特点 , 以《 畜产 品加 工 学》 、 《 水产品加工学》 、 《 动物性食 品安全概论》 、 《 食品毒 理学》 、 《 食品安全学》 、 《 动物性产 品安全检验学》 、 《 水产 品安全检验学》 、 《 营养生理学》 、 《 人畜共患病》 等为纲 , 形 成动物性食 品加工与安全课程群 的基本框架。以课程群 建设为载体 , 将担任课程群 内相关课程的教师组成教学 团队 , 进行集 团教学 , 集 中备课 , 集体解决授课 过程 中出
现的问题 , 彰显教学 团队的特色 。我们还结合全校各专 一业课程情况 , 将各课程群设定为几大模块供食 品安全专 业学生对感 兴趣 的模块进行选课 , 并延伸为全校选修课 程 , 面向全校大学生开设。
3实施教学改革 , 提高教学 团队的活力 以“团队”为基础 , 以教学改革为手段 , 通过实施教学 改革 , 提高了教学 团队的活力 , 提高 了教学水平 , 增强 了
学生学习创新能力和实践技能。
3. 1优化教学内容 , 创新培养模式保障的紧迫性及对人才需求 的新要求 , “团队”把握课程 特点 、 注重 内容 的系统性和突出学科特色, 优化了教学内
容 , 制定 了适应新时期食品安全的培养方案 , 创新 了培养 模式。针对食 品安全课程体系 中各课程之间内容存在一 定的交叉和重复 , 各课程组进行了课程的整合 , 将相关课 程 内容凝练 , 形成了通识课 、 专业核心课 、 专业选修模块 3 大课程体系。通识课为基础课程 , 全校按学科 门类统一 设置 ; 专业核心课为本专业特有 的、 核心 的、 固定的几 门 课程 ; 专业选修模块将课程群模块化 , 根据专业基础 不 同、 学生对象不同 , 在教学 内容的选择上进行优化 , 便 于 集团教学 , 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优选教学 内容 , 有助于学生把所学 的知识与今 后的工作联系起来 , 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学 习兴趣 , 又可 以活学活用 , 理论结合实 际。在教学形式 和内容组织方 式上 , 根据专业的培养 目标 , 制订课程标准 、 建立新的教 学内容体系 。通过食 品质量与安全学课程 的学习 , 使学 生能够融会贯通地掌握食品安全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 能 , 并将其灵活运用到专业课程学习、 科学研究和生产实 践中。
针对食品质量安全 3. 2量与安全专业 的培养 目标 , 食 品质量与安全教学 团队所 开设的课程其核心是以保 障食品安全为教学重点 , 以食 品生产过程各个关键环节为核心 。课程涉及食品生产 中
的环境安全 、 投人品的安全 、 养殖种植过程的安全控制 、
农产品加工及安全 、 食品质量安全检测与风险评估等, 针 对不同的课程特点 , 施以不 同的教学方法 , 并不断更新教 学内容 , 向学生传授新的食品安全理论和技能。例如《 动 物性食 品安全概论》 课程的教学过程 中, 对于 比较抽象 、
难懂的 内容以任课教师讲解为主, 而动物性食品的兽 药 污染 、 重金属污染 、 饲料和食品添加剂 、 持续环境污染 物 等化学污染 , 细菌 、 病毒 、 真菌和寄生虫等生物性污染 , 比 较通俗 , 由学生 自学。教师将相关内容的上传 blackboard 教学平 台, 让学生 自学 , 查阅文献 资料 。然后 , 由教师对 相关问题进行解答。而对于《 现代仪器分析》 、 《 食品质量 安 全检验 》 等课 程则采 用理论 与实 际操作并 重 的教 学 更新教学方法与手段, 提高教学效果针对食品质 方法。
以学生 自主式 网络学习为 目标 , 构建覆盖学 习层面
20 卷 11期 薛秀恒等农科院校食品质量与安全教学团队建设探索与实践 15 3 丰富多彩的多媒体网络教学资源库 , 包括 :
涵盖相关专业 精品课程 、 优质课程 、 重点建设课程编制的网络课程 , 教 师多媒体课件 、 校园BBS、 教师 留言簿等。开展网络与多 媒体组合教学模式 , 使学生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 获取更 多的信息 , 达到一般教学不能达到的效果 ; 能够使学生始 终保持敏锐的接受新事物的能力 , 提高了学生 的学习积 极性和主动性。
“团队”结合所承担课程 的教学规律 和特点 , 不断更 新教学手段 , 充实教学 内容 ; “团队”成员分工协作 , 建立 了体现 “交互性教学 ”理念的学习支持服务 系统 , 制作了 《 食品安全学》 、 《 动物性食品安全概论》 、 《 动物性产品安 全检验学》 等课程的教学软件包。大力加强实验 、 实践教 学改革 , 建立多种形式 的实践教学方法(包括课程实践、
生产实习、 专业实践和社会实践等 )。与食品质量安全检 验机构 、 食品生产企业建立产学研 、 农科教一体化 、 校企 校所合作 的实践模式 , 将理论教学与实践紧密结合 , 提高 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
3. 3加强特色课程与教材建设 , 提高教学质量全力构建与国际接轨的开放式的新的课程体系 , 编制适 应时代要求的新 的教学大纲 , 编写一批特色教材或教学 指导书 , 突出课程与教材 的特色 , 使教学内容与社会经济 发展态势有机结合 。在此基础上形成具有一定特色的本 科人才培养方案 、 教学研究与改革 、 教学管理 、 实训实验 基地 等 , 并将 科研成果合 理 、 及 时融入教 学 , 提 高教学 质量。
“团队” 精品课程建设是提高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 要举措 。加强精品课程建设是促进教学团队建设重要举 措。多年来 , 团队各课程组充分发挥教学 团队优势 , 以精 品课程建设为主线 , 积极开展 国家精品课程 、 省级精 品课 程 、 校级精品课程建设 , 以提高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 为 目的加强课程建设 , 使食品安全系列课程成 为示范性 课程 以及“普遍受学生欢迎的课程”。
“ 团队” 还主编或参编 了一批特色教材或教学 指导 书 , 使教学 内容与食品安全发展态势紧密结合 , 使学生掌 握食品安全的基本 知识和相关理论 , 培养和提高从事食 品安全研究和管理工作的基本技能。例如“团队”成员主 编的《 动物性食...
篇三:教研组团队建设及实践探索
2卷第4 期20 0 9 年12月高等教育研究学报Jo u r n a l o fH ig h e rE d u c a tio nR e se a r c hv 0 1. 32, N o . 4D e c . 20 0 9D O I:10. 3969/j. issn. 1672・8874. 2009. 04. 030・专题研究・编者按:
随着世界高等教育大众化、 多样化、 信息化和国际化趋势的加快, 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全面展开。
而教育理念在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改革和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理学院始终牢记使命, 坚持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以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宗旨, 在数理公共课教学、 创新实践教学、 数理教学团队建设、 军事理科人才培养等方面形成了鲜明特色,具备了相当优势, 形成了覆盖面广、 具有特色的数理公共课体系。
近年来, 他们不断摸索教育教学方法, 深化教学改革, 全面加大建设力度, 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成功申报了3门国家级精品课程和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 1人被评为国家教学名师, 1人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 本栏稿件由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理学院提供)数学公共课程教学团队的建设与探索冯良贵, 易东云, 杜艳玲(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理学院, 湖南长沙4 10 0 7 3)C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国防科技大学数学公共课程教学团队建设过程中的一些经验与做法。
我们的实践表明, 通过教学团队建设能极大地推进课程建设, 促进课程的有效实施, 强化科研转化教学, 从而确保高校数学公共课程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关键词】数学公共课程; 教学团队; 教学质量【中图分类号]C 64 2. 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 2- 8 8 7 4 ( 20 0 9 )0 4 - 0 0 8 0 - 0 3国防科技大学数学公共课程教学团队是由建校伊始的数学基础课教师队伍组建发展而来的, 从首任院长陈赓大将到各个时期的学校各级领导都特别重视学员的数学基础,注重数学公共基础课教学。
老一代的数学家孙本旺、 卢庆骏等对于公共数学课程教学队伍及课程的建设倾注了大量的心血, 在“哈军工” 时期以高等数学为龙头的数学公共课被称为“霸王课” 。
不同时期, 在教学岗位上涌现了一大批德艺双馨的名师, 如戴遗山、 汪浩、 张金槐、 吴克裘等教授。
进入新世纪以来, 学校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进一步加大该教学团队的建设力度。
20 0 7 年国防科技大学投入220 万元专项经费重点建设该教学团队, 20 0 8 年该团队被评为湖南省教学团队, 20 0 9 年该团队又被评为国家教学团队。
几十年来, 数学公共课程教学团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 为我校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本文主要介绍该团队建设过程中的一些做法与体会。一、 团队构成与任务以冯良贵教授牵头的这支团队主要承担国防科技大学数学公共基础课、 公共选修课和数学实践课程三个系列公共课程教学。
层次上划分为团队带头人、 课程建设与教学专家组、 课程负责人与教学骨干。这支以13名教师为主体组成的教学团队中, 教授占53. 1%, 副教授占4 0 . 6%, 具有博士学位者占8 5%, 博士生导师9 名。
团队中有全国优秀教师1名, 全军优秀教师2名; 湖南省教学名师1名; 1人为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数学与统计分委员会委员; 5人获“军队育才奖” 金奖, 8 人获“军队育才奖” 银奖; 1人入选全国。
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 2人人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1人入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
1人入选9 8 5创新平台; 2人为“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作者, 1人为。
全军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作者, 2人为“湖南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作者; 1人为中国数学学会理事, 1人为湖南省应用数学与计算软件学会理事长, 1人为秘书长; 1人为湖南省数学学会副理事长, 3人为常务理事; 1人为中国系统工程学会模糊系统与模糊数学委员会常务理事、 副秘书长,1人为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数学模型专业委员会理事,1人为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湖南赛区组委会主任, 1人为副秘书长; 3人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9 人享受军队优[ 收稿日期]20 0 9 . 114 39[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教学研究课题及校教育教学研究课题( U 2_ . 130 9 10 4 )[ 作者简介]冯良贵( 19 ( 8 - ), 男, 江西兴国人,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理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系副主任、 教授, 博士, 博士生导师。万方数据
冯良贵等:
数学公共课程数学团队的建设与探索8 1秀专业技术人才岗位津贴。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 数学公共教学团队按公共基础课、 公共选修课、 数学实践课的思路, 开展数学公共课教学工作, 实施“四年数学教学不断线” 的理念。
一方面, 在公共基础课的教学方面, 秉承“哈军工霸王课” 的精神, 结合我校军队院校多层次、 多类型( 指挥类、 技术类)人才培养的特点, 面向国防现代化建设, 积极开展深化军队院校数学公共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并加大数学公共选修课的建设力度, 在课程体系、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与手段及教材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 大力度的改革实践。
另一方面, 在数学实践教学方面, 通过开设数学实验、 数学建模与数据分析三门不同层次的实践课程,结合数学建模竞赛和大学生数学竞赛两个活动的开展, 强化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 并伴以良好的实践平台建设。
在实践平台建设方面, 完成了“全军数理科学教育与实验中心” 、 “数学技术实验室” 以及数学建模网站几个平台的建设, 形成了辐射全校、 全军乃至全国的公共数学实践教学平台。团队目标及课程设计思路明确的目标和课程设计思路给成员们指明了行动的方向, 教学团队才能将教学任务具体化。
该教学团队目标是:围绕培育适应国防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的总目标, 依托高水平的学科建设, 锤炼一支学术水平高、教学能力强、 老中青结合的年富力强、 乐于奉献、 开拓进取的国家级教学团队, 在数学公共基础课程教学中, 贯彻“厚基础、 重实践、 强能力” 的教学理念, 按照。
打牢基础、 拓展知识、 强化能力、 提高素质” 的教学改革思路,建设。
三个系列公共课程” , 依托“一窗口两平台” , 强化。
两个系列竞赛活动” , 确保“大学四年数学教育不断线” ,使良好的数学素质与应用能力成为全面支持学员专业学习与后继发展的强劲动力。团队牢牢把握数学公共基础课、 公共选修课和数学实践课程三个系列公共课程的。
基础性” 地位和。
实践性”特点, 开展教学工作。一方面重视公共基础课的教学。
由全国优秀教师、 全军优秀教师和省教学名师等“名师级” 教师领军高等数学、线性代数、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三门公共基础课的教学工作。针对我校多层次、 多类型人才培养的格局, 努力探索适合不同类型人才培养的教育教学方法。
在此基础上, 进一步拓展公共课程的教学面, 为部分有需要专业开设“计算方法” 和。
复变函数” 两门公共选修课, 为学生提供更广的数学知识学习渠道。
上述五门课程均为学校。
十一五” 重点建设课程。另一方面强化实践课程的教学。
把握实践课程系列‘面向问题” 、 。
多学科知识交叉应用” 与“以学生实践为主” 三大特征, 突出创新精神与实验动手能力的堵养, 通过开设数学建模、 数学实验以及数据分析三门不同层次的实践课程,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开展大学数学竞赛活动, 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强化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认识; 通过数学建模等活动,提高学员以团队精神、 拼搏精神为主要标志的综合素质。课程体系设计的基本思路:
按照“打牢基础、 拓展知识、 强化能力、 提高素质” 的教学改革思路, 从低年级到高年级, 依次开设三个不同层次的系列公共课程, 逐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依托全军数理实验中心和数学技术实验室两个平台, 结合数学模型竞赛与培训、 大学数学竞赛与堵训、 本科毕业设计等工作, 以。
中国数学建模” 等网站为窗口共享优质资源、 开展交流研讨, 确保学生数学学习与应用四年不断线。首先, 在大学一、 二年级开设三门公共基础课:
高等数学、 线性代数、 概率统计, 着重打牢学生数学基础。
而且, 根据各类人才培养目的的不同, 按指挥类、 技术类以及不同的学生层次分别开设不同类型的课程, 如高等数学课程分为指挥类高等数学、 技术类高等数学、 工科数学分析和数理打通的数学分析等四类, 线性代数分为指挥类线性代数、 技术类线性代数和数理打通的高等代数三类。
通过这种细化分类, 实现与学生特点的有效结合, 真正做到。
因材施教” , 确保“打牢基础” 。其次, 在大学二、 三年级的秋季学期开设两门公共选修课程:
复变函数、 计算方法, 拓展学生知识面。
同时根据各专业的不同需要, 对同一门课程, 制定了不同标准的几种教学计划, 如复变函数课程分为4 0 学时、 32学时两种, 计算方法分为50 学时、 32学时两种。再次, 在二年级到四年级, 根据不同的实践层次, 依次开设。
数学实验” 、 “数学建模” 与“数据分析” 三门实践课, 着力培养三种实践能力:
动手能力、 建模能力和科研能力。数学实验教学采取多人专题讲座与学员上机实验相结合的形式进行, 包括体验性实验与探索性实验两方面。
一是使学生初步掌握一些著名数学软件( M a tl'伦m a f ie. a 、 M a p le、地d ab、 h种、 踊s等)的基本操作和简单应用, 围绕三门公共基础课程的基本内容, 让学生充分利用计算机及数学软件去体验如何发现、 总结和应用数学规律; 二是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和数学软件, 结合一些综合性问题, 开展探索性实验。数学建模采取课堂授课结合讲座及分组“导师指导”的教学方式, 内容包括基本数学模型与案例分析两方面。一是介绍经典的数学模型, 使学生初步掌握数学建模的基本思想, 为进行案侧分析做准备; 二是模型案例分析, 解决有一定难度的应用问题。数据分析课程结合教师在航天测量数据建模与数据分析方面的科研活动, 采取理论教学、 科研实践与毕业设计相结合的方式, 引入研究性教学方法, 充分锻炼学生利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 团队的作用l、 推进课程建设本团队根据新的人才培养目标和素质教育的要求, 改革教学内容体系, 加强教学内容的有机联系, 将经典内容与现代数学思想相结合, 强化数学思维方法的训练, 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教材体系和教学用书。
在科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国万方数据
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 0 9 年第4 期( 总第155期)防科技大学出版社等出版单位出版各类本科教材达30 余部。
其中朱健民等编写的《高等数学》 ( 上、 下)、 金治明等编写的<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 冯良贵等编写的《线性代数与解析几何:
}, 这三部教材是由学校专项经费建设的, 前期经过了充分论证, 对国内外优秀教材进行了较深入的比较研究, 结合团队教研成果, 贯彻现代教育理念、 渗透现代教学内容、 融入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数学实验和数学建模的思想融入到教材中, 突出数学思想, 加强数学基础与应用, 成为特色鲜明的系列教材, 受到老师和学生的普遍好评。
除本校使用外, 还有多家高校选用这些教材。
吴翊等编写的教材《数学建模的理论与实践》 在数学建模领域影响较大, 该书融入了作者多年的课程教学与指导数模竞赛的经验, 集课程教学与竞赛培训双重功用于一体, 省内外有多所高校使用该教材。
王正明等在航天测量数据建模方面的研究成果编写成教材《测量数据建模与参数估计》和《弹道跟踪数据的校准与评估》 , 其中《弹道跟踪数据的校准与评估> 获得解放军图书奖, 《测量数据建模与参数估计》 获得学校教材优秀奖, 这两本教材被国内多家研究院所和试验基地作为培训使用的指定教材, 为我国的导弹测控作出了突出贡献。在团队成员的共同努力下, “军队院校工科数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21)0 5年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该项目同时获得军队教学成果一等奖; “数学建模与实验” 20 0 8年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 20 0 4 年被评为军队优质课程; “依托数学建模创新实践基地, 构建特色鲜明的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平台” 获得20 0 9 年军队教学成果一等奖;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20 0 9 年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 “高等数学”20 0 8 年被评为湖南省精品课程。2、 促进课程有效实施课程实施是指把新的课程方案付诸实施的过程, 它是达到预期课程目标的基本途径。
课程实施不单是教学, 教学只是课程实施的一种方式。在教学内容方面, 提出了适当拓宽和加强基础; 处理好传统教学内容与现代数学的关系; 分析、 代数与几何内容的相互渗透、 有机结合; 淡化特殊运算技巧的训练, 加强应用; 加强重要数学思想方法、 应用能力、 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培养等改革思路; 编写出版多种教材, 教材建设已呈现出系列化、 层次化和精品化的局面。在教学实施中, 教学团队把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放在首要位置上, 使学生学会怎样解决问题以及解决问题该选用的方法。
在教学思路上, 改变“重方法、 轻思想; 重论证、 轻分析” 的教学思路, 让学生感受和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 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
在思维方法上, 改变“重演绎, 轻归纳” 的传统数学教学思维方式, 使学生由单纯演绎推理的思维方式向归纳与演绎方式相结合的方向转变, 提高学生由实际现象归纳总结客观规律的能力。
在课堂教学上, 实现由教师灌输型向学生积极参与型方向转变, 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 不唯书、 不唯师。
对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表现出来的创新思维的火花予以充分肯定, 而不一味苛求其数学上的严密性。在数学能力培养方面, 着重解决如何“用数学” 的问题。
数学实验是验证数学、 发现数学和解决数学的途径和方法, 数学建模是连接数学理论和实际应用的桥梁, 数据分析是基于数学建模方法去解决科研实践问题的方法。
作为理工科学生, 要将课堂与...
推荐访问:教研组团队建设及实践探索 教研组 团队建设 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