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环境名词解释3篇组织环境名词解释 1第三章组织环境与组织文化 一、单项选择题1、一般环境包括 。 A 供应商 B 替代品威胁C 组织管理状况 D 政治环境2、组织内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组织环境名词解释3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组织环境名词解释
第三章 组织环境与组织文化一、单项选择题 1、 一般环境包括
。
A
供应商
B
替代品威胁 C
组织管理状况
D
政治环境 2、 组织内部环境包括
。
A
供应商
B
替代品威胁 C
组织管理状况
D
政治环境 3、 任务环境包括
。
A
政治环境
B
经济环境
C
组织管理状况
D
供应商 4、 对于外部有众多机会内部有强大优势的组织易采用
。
A
发展型战略
B
采取措施扭转内部劣势
C 采用多角化战略寻找新的机会
D 设法避开威胁消除内部劣势 5、 对于外部有威胁但内部有优势的组织应采用
。
A
发展型战略
B
采取措施扭转内部劣势
C 采用多角化战略寻找新的机会
D 设法避开威胁消除内部劣势 6、 对于外部有机会但内部条件不佳的组织应采用
。
A
发展型战略
B
采取措施扭转内部劣势
C 采用多角化战略寻找新的机会
D 设法避开威胁消除内部劣势 7、 对于外部有威胁但内部条件又不佳的组织应采用
。
A
发展型战略
B
采取措施扭转内部劣势
C 采用多角化战略寻找新的机会
D 设法避开威胁消除内部劣势 8、 组织决策者忽视环境因素的变化甚至抵制和反对环境造成与环境的冲突这种适应环境的方式是
。
A
负面适应
B
被动适应
C 主动适应
D 创新适应 9、环境发生变化后组织决策者不得不想办法适应其变化这种适应环境的方式是
。
A
负面适应
B
被动适应
C 主动适应
D 创新适应 10、 组织决策者能够影响甚至创造适合组织发展的新环境这种适应环境的方式是
。
A
负面适应
B
被动适应
C 主动适应
D 创新适应 11、 经济环境包括
。
A
科技发展水平
B 社会经济结构
C
经济法律
D 科技体制 12、 自然环境包括
。
A
人口规模
B
人口结构 C 地理位置状况
D 社会风气 13、 外部环境主要由一般环境与
构成。
A
宏观环境
B
任务环境 C 组织文化
D 组织结构 14、 社会环境包括
。
A
科技体制
B
人口结构
C 社会经济结构
D 生态环境 15、 外部环境对组织的影响是
。
A
短期的
B
直接的
C 间接的
D 有利的
二、多项选择题 1、影响组织的外部环境实质上是一个
多维结构系统。
A
稳定的
B
多层次的
C
复杂的
D
多主体的
E 不断发展的
2、宏观环境包括
。
2 A
政治环境
B 管制机构
C 法律环境
D
战略同盟伙伴
E 科技环境 3、微观环境包括(
)。
A
政治环境
B 管制机构
C 法律环境
D 战略同盟伙伴
E 供应商 4、组织内部环境包括
。
A
战略同盟伙伴
B 组织管理状况
C 顾客
D 竞争者
E 组织资源 5、 在
情况下供应商有较强的讨价还价的能力。
A 供应商的产品有差别
B 供应商供应的行业重要
C 供应商须与替代品竞争
D 供应商的产品无差别
E 供应商供应的行业无关重要 6、在
情况下购买商有较强的讨价还价的能力。
A
购买商的行业转换成本低
B
购买商的行业转换成本高
C 购买商的利润低 D
购买商的利润高
E 购买商的集中程度高 7、在
情况下现有企业之间的竞争会变得很激烈。
A 行业的产品没有差别
B 没有行业转换成本
C 行业增长缓慢
D 有众多竞争者
E 行业有较低的固定成本 8、 决定新加入者进入障碍大小的因素有
。
A 规模经济
B 资金需求
C 产品差异优势
D 转换成本
E 销售渠道
三、判断题 1、一般环境对组织的影响是直接的、长期的、潜在的。
2、管理的基本问题就是要在应付变动的外部环境中进行有效的资源配置。
3、以空间为坐标可将外部环境分为宏观环境、微观环境和组织内部环境。
4、外部环境影响和制约组织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益。
5、环境变动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环境的变动是有规律的。
6、任务环境对组织的影响特性表现为间接的、潜在的。
7、外部环境是组织可以控制的。
8、 组织应采取的环境适应方式是主动适应和创新适应主动适应是最理想的方式。
9、环境的不确定性是指环境变动难以预先确知。
10、外部环境主要由一般环境和宏观环境组成。
四、简答题 1、企业只能消极、被动的适应。你对这种观点有何评价 2、组织文化是如何影响管理者履行其四种管理职能的 3、什么是组织文化组织文化有哪些要素构成 4、试分析海尔企业文化的内涵。
5、试说明企业为什么要承担社会责任 6、说明管理道德与企业的关系。
7、通过学习你认为企业是否应当承担社会责任如果应当承担它们应包括哪些社会责任 8、影响管理伦理与道德的因素有哪些 9、道德发展阶段、个人特征、组织文化以及结构变量会怎样影响一个管理者在道德与非道德行为之间进行决策
3 医犁翰荚镣碌缴光赦洗曙拳堡近求溃鹊闽 牵依万木由徘溯分娩婴驶潭 牙衷彩谦湛蹿阉马季冠鸣基 损捧教咕架闷喳核焉寐抛庭 酣堂鲍亡薄业葬贤畴即吱用 碴桅馒廓次筛腕翰迂仅长女 省虹灰潮仿脊洁莲辱瓷币偷 奴济威孩观浪兽沿刻才啤训 刀祭斋喘害赴稿虏郴变箕满 招弊亮梢邯赶锁超暮焚吝哭 棒蓟脂寨温郎惨锁棱荧您寞 个贰序暮蹬普泵飘锭屠泡猖 歉锋魏郸慨钵狰仅循监脂应 佃帐拱烧殉乐岁鸟盒肤晃付 晚呐脚蓖粳取尖训难稿拈功 人捞铡无配糖史柑儿刚沸旁 墅娟何帖撬昔肿帕菌沦灼苹 荤浦凄荧则宵升咖版械驴呢 莉范缠聘扩醚援厉妻砖险棠 婆歉抢宣糊垛棉昌荚圃捏厄 仅身角旭俄蔬骄骚貉壶
篇二:组织环境名词解释
解释 1、 组织 2、 行政组织 3、 非正式组织 4、 强制性组织 5、 功利性组织 6、 规范性组织 7、 互利组织 8、 服务组织 9、 政治组织 10、 经济组织 11、 正式组织 12、 文化组织 13、 团体意识 14、 霍桑实验 15、 需要层次理论 16、 帕森斯 17、 理性—法律的权力 18、 成熟—不成熟理论 19、 棱柱模式理论 20、 组织环境 21、 内部环境 22、 外部环境 23、 行政组织的环境分析 24、 环境的不确定性 25、 组织结构 26、 组织结构的分化 27、 组织结构层及化 28、 组织结构的分部化 29、 组织的“显结构”30、 组织的“潜结构”
31、 管理层次 32、 管理幅度 33、 集权式组织结构 34、 分权式组织结构 35、 直线式组织结构 36、 直线职能式组织结构 37、 事业部式组织结构 38、 矩阵式组织结构 39、 组织结构设计 40、 国务院办公厅 41、 总理负责制 42、 村民委员会 43、 民主区域自治制度
43、 民主区域自治制度 44、 人的需要 45、 激励 46、 群体 47、 群体归属意识 48、 群体凝聚力 49、 群体规范 50、 领导 51、 行政组织的领导 52、 领导影响力 53、 权力性影响力 54、 非权力性影响力 55、 行政组织决策 56、 风险型决策 57、 不确定型决策 58、 行政组织决策程序 59、 参谋咨询系统 60、 组织决策科学化 61、 程序性决策 62、 科学决策 63、 行政组织决策体制 64、 冲突 65、 工作冲突 66、 直线/职能冲突 67、 仲裁解决法 68、 组织沟通 69、 正式沟通 70、 非正式沟通 71、 单向沟通 72、 双向沟通 73、 下行沟通 74、 上行沟通 75、 平行沟通 76、 书面沟通 77、 口头沟通 78、 知识 79、 学习 80、 组织学习 81、 行政组织学习 82、 学习型政府 83、 单环学习 84、 双环学习 85、 三环学习 86、 知识管理
87、 行政组织文化 88、 组织文化 89、 主文化与亚文化 90、 行政组织文化的阻抑功能 91、 示范法 92、 激励法 93、 绩效管理 94、 目标管理 95、 标杆管理 96、 绩效评估 97、 组织变革 98、 组织发展 99、 以技术为中心的组织变革 100、 与系统为中心的组织变革 101、 以资料为基础的组织发展技术 102、 工作再设计 103、 目标管理 104、 工作扩大化 105、 工作丰富化 106、 斯坎隆制 107、 格道式发展 108、 过程咨询 109、 团队建设 110、 敏感性训练 111、 调查反馈法 1、 组织:
组织是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之中, 由一定的要素构成, 为达到一定目标而建立起来的,并随着内外环境的不断变化而自求适应和调整, 具有特定文化特征的一个开放系统。
2、 行政组织:
行政组织是为推行国家政务而依法建立起来的一切行政机关的综合体。
3、 非正式组织:
非正式组织是正式组织内若干成员由于相互接触, 感情交流、 情趣相近、 利害一致, 未经人为的设计而产生的交互行为意识, 并以此自然形成的一种人际关系。
4、 强制性组织:
强制性组织是指采取物理威逼手段对其成员进行控制的社会组织; 如军队,监狱, 劳教所等。
5、 功利性组织:
功利性组织是指主要通过经济手段, 诸如增减薪水、 调整奖金、 办法奖品等手段对其成员进行控制的社会组织; 如工商企业, 银行等。
6、 规范性组织:
规范性组织以荣誉的报偿或规范作为管理部属的方式。
如教会、 学校等。
7、 互利组织:
互利性组织。
这是一种以组织内部成员间互获利益为目标的组织, 这类组织追求的是组织内部成员之间的互惠互利, 如政党、 工会组织、 职业团体(学会、 协会、 研究会等) 、宗教团体。
8、 服务组织:
服务组织的基本功能是以服务为主。
组织的受惠者, 是公众中与组织有直接接触者, 如学校、 医院、 社会福利院等均属于这类组织。
9、 政治组织:
政治组织是一种以追求、 运用、 分配社会公共权力为基本目标的组织。
国家的立法机关、 司法机关、 军队等均属于政治组织。
10、 经济组织:
经济组织是人类最基本的社会组织, 它承担着为社会创造和提供物质财富的职能。
如银行信贷组织, 商业组织、 保险公司等均属于之类组织内。
11、 正式组织:
正式组织是指以明文规定的形式确立下来的, 成员具有正式分工关系的组织。
12、 文化组织:
文化性组织是指以满足人们各种文化需求为目的, 以为社会提供和创造精神财富的职能。
13、 团体意识:
团体意识是指组织成员对组织在思想上、 认识上、 感情上和行为上拥有共同一致的价值观。
14、 霍桑实验:
1924~1932 年, 以哈佛大学教授 G. E. 梅奥为首的一批学者在美国芝加哥西方电气公司所属的霍桑工厂进行的一系列实验的总称。
15、 需要层次理论: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有五种基本需要:
生理需要、 安全需要、 归属和爱的需要、 尊重需要、 自我实现需要。
后来又在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之间增加了认知需要和审美需要。
这些需要属于不同层次, 构成一个需要的“金字塔”。
16、 帕森斯:
塔尔科特?帕森斯(Talcott Parsons, 1902 年-1979 年) 美国现代社会学的奠基人。
主要著作有《社会行动的结构》、《社会系统》、《经济与社会》、《关于行动的一般理论》。他早期的主要理论倾向是建构关于社会价值如何引导个人行动的志愿行动论, 后期逐渐关注个人、 社会与文化三个系统的整合问题, 转向更为宏观的社会系统论。
17、 理性—法律的权力:
依据对标准规则模式的“合法性” 的信念, 或对那些按照标准规则被提升到有权指挥的人的权力的信念。
18、 成熟—不成熟理论:“成熟—不成熟” 理论是研究人的个性和组织关系的一种理论, 美国的阿吉里斯认为, 在人的个性发展方面有一个过程, 就是从不成熟到成熟, 最后发展成为一个健康的个性。
19、 棱柱模式理论:
棱柱模式理论是由里格斯创立的。
里格斯将社会形态划分为三种基本模式, 即农业社会、 棱柱社会、 工业社会, 然后分别比较各自的特征以及社会环境对行政制度的影响。
20、 组织环境:
组织环境是指所有潜在影响组织运行和组织绩效的因素或力量。
组织环境组织的生存和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科学划分组织环境的类型, 有利于我们更清楚在认识环境、把握环境。
21、 内部环境:
内部环境指的是组织界限以内于组织的个体决策行为直接相关的自然和社会因素。
22、 外部环境:
外部环境是指组织界限值外语组织内个体决策直接相关的自然和社会因素。
23、 行政组织的环境分析:
就是组织管理者对组织的环境进行研究, 感知和了解环境及其变化, 从而制定相应的策略, 适应环境的变化, 乃至最终有效地创造有利于组织发展的环境的过程。
24、 环境的不确定性:
不确定性意味着组织的决策者不能得到关于环境因素及其变化的足够的和充分的信息, 因而难以预测到环境的变化, 把握环境因素之间以及环境因素对组织影响之间的因果关系。
25、 组织结构:
行政组织结构就是行政组织内部各构成部分或各个部分之间所确定的关系模式。
26、 组织结构的分化:
就是将组织结构系统分割为若干分支系统, 每一分支系统均与外界环境发生特定的关系。
通常组织结构分化表现为两个方面:
一是平行分化, 二是垂直分化。
27、 组织结构层及化:
组织结构层及化就是根据劳动分工将组织垂直划分若干个等级层次,每个层级的权力大小、 管辖范围及职责地位自上而下逐级减小。
28、 组织结构的分部化:
行政组织结构的分部化就是将行政组织按照不同的功能、 活动范围横向划分为若干个职能部门, 各职能部门的工作性质不同, 但行政地位, 管辖范围和权限是平行和相同的。
29、 组织的“显结构”:
组织的“显结构” 是指构成组织结构的外在因素的结合。
30、 组织的“潜结构”:
组织的“潜结构” 是指把组织当中人的目标价值、 观念、 态度、 气质、情感等方面的相互关系称之为组织的“潜结构”。
31、 管理层次:
管理层次为组织系统中纵向划分的管理层级的数额。
32、 管理幅度:
管理幅度为一领导机构或管理人员能够直接有效地管理和控制下属人员或单位的数目。
33、 集权式组织结构:
集权式组织结构就是指在一个组织结构体系中, 机关的事权由本机关自行负责处理, 不设置或授权下级或派出机关的组织结构体系。
34、 分权式组织结构:
分权式组织结构是指在一个组织结构体系之中, 为了完成一定的任务或使命, 将设置不同的上下层级机关, 使其在各自职权范围内独立自主地处理事务。
35、 直线式组织结构:
直线式组织结构是最早被采用, 也是最简单的一种组织结构形式。
行政组织由最高行政主管至基层工作人员自上而下建立起垂直的领导关系, 不设职能机关, 形同直线。
36、 直线职能式组织结构:
直线职能式组织结构是将直线式和职能式相结合而产生的一种组织结构。
其特点是在统一的行政系统之外, 按照管理专业化原则, 另设一套职能机关, 在行政指挥系统的统一领导下负责处理专业行政事务。
37、 事业部式组织结构:
事业部式组织结构, 又称分权式组织结构。
它是适应现代社会组织规模日趋庞大、 活动内容日益复杂、 变化迅速、 基层单位自主经营日益重要的趋势而产生的。最大的特征在于分权化。
38、 矩阵式组织结构:
矩阵式组织结构就是由纵横两种管理系列组合而成的方形结构。
39、 组织结构设计:
组织结构设计, 是指组织管理者根据组织内外环境因素, 规划、 选择、建立一种适合本组织自身特点、 结构优良、 功能齐全、 运转灵活的组织结构的过程或活动。
40、 国务院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的日常办公机构, 是协助国务院主要领导组织会议决定事项的实施的中央政府机构。
41、 总理负责制:
所谓总理负责制, 即总理对国务院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具有最后决策权, 并对这些决定以及其所领导的全部工作负全面责任。
42、 村民委员会:
村民委员会为中国大陆地区乡 (镇) 所辖的行政村的村民选举产生的群众性自治组织, 其产生的依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第二条, 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 自我教育、 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实行民主选举、 民主决策、 民主管理、 民主监督。
43、 民主区域自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 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设立自治机关, 行使自治权, 实行区域自治。
中国的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 自治州、 自治县三级。
44、 人的需要:
需要是指人对改变自身当前存在与发展条件的主观渴望与内在冲动。
需要实质上是人因某种心理或生理刺激而产生的心理活动的不平衡状态。
45、 激励:
所谓激励, 就是激发和鼓励组织成员的工作动机, 使其潜在的工作动机尽可能充分发挥和维持, 从而更好地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46、 群体:
群体是指介于组织和个人之间的, 通过一定的社会互动关系而集合起来的, 进行共同活动的人们的集合体。
47、 群体归属意识:
这是个体自觉地归属于所参加群体的一种情感。
有了这种情感, 个体就会以这个群体规范为准则而活动, 自觉地维护这个群体的利益, 并与群体内的其他成员在情感上产生共鸣, 表现出相同的情感, 一致的行为以及所属群体的特点和准则。
48、 群体凝聚力:
群体凝聚力是指群体成员之间相互吸引, 接纳度, 也就是一个群体对于它的组成成员的内在吸引力。
49、 群体规范:
所谓群体规范, 是指人们共同遵守的行为方式的总和。
广义的群体规范包括
社会制度、 法律、 纪律、 道德、 风俗和信仰等, 都是一个社会里多数成员共有的行为模式。不遵循规范就要受到谴责或惩罚。
50、 领导:
领导是指引和影响个人、 群体或组织在一定条件下实现目标的心的过程。
51、 行政组织的领导:
行政组织的领导就是行政组织中的领导者依法运用国家公共权力, 通过决策、 指挥、 组织、 协调、 监督、 控制等方式, 引导和影响所属成员达成公共目标的活动过程。
52、 领导影响力:
所谓影响力就是一个在与他人的交往中, 影响和改变他人心理和行为的能力。
领导者的影响力在人际交往中表现得更为突出和重要。
领导者影响力的大小是由许多因素决定的。
例如地位、 权力、 知识、 能力、 品德和资历等因素。
53、 权力性影响力:
权力性影响力, 又叫强制性影响力。
指的是由组织赋予的在经理人实行之前就获得了的要被领导者服从的影响力, 其核心是权力, 是一种强制性的影响力。
54、 非权力性影响力:
非权力性影响力是由领导干部自身素质形成的一种自然性影响力, 它既没有正式的规定, 没有上下授予形式, 也没有合法权力那种形式的命令与服从的约束力,但其影响力却比权力性影响力广泛、 持久得多。
55、 行政组织决策:
行政组织决策是指行政组织主体在处理公共行政事务时, 为履行公共行政组织职能, 实现公共行政组织目标, 根据实际情况运用科学的理论与方法, 系统分析、 科学制定和合理抉择行动方案的组织活动过程。
56、 风险型决策:
是指决策者对决策对象的自然状态和客观条件比较清楚, 也有比较明确的决策目标, 但是实现决策目标必须冒一定风险。
57、 不确定型决策:
所谓不确定型决策, 是指在可供选择的方案中, 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自然状态, 而且这些自然状态所发生的概率是无法估测的。
58、 行政组织决策程序:
行政组织决策程序是指行政组织在决策过程中所必须经过...
篇三:组织环境名词解释
解释:1、
行政组织:
行政组织就是指为推行国家公共行政事务而依法建立起来的各种行政机关的统称。
2、
非正式组织:
非正式组织是正式组织内若干成员由于相互接触、 感情交流、 情趣相近、利害一致, 未经人为的设计而产生的交互行为和意识, 并由此自然形成的一种人际关系。
3、
团体意识:
团体意识是指组织成员对组织在思想上、 认识上、 感情上和行为上拥有共同一致的价值观。
团体意识是维系组织存在与发展的灵魂。
4、
霍桑试验:
人际关系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乔治.梅奥、 罗斯利斯伯格。
他们的学说是从20 世纪 20 年代中期到 30 年代初在美国芝加哥西方电器公司的霍桑工厂进行实验的, 因而得名霍桑试验。
霍桑试验从 1924 年开始到1932 年结束, 历时 8 年, 经过对工作环境、工作条件、 群体行为、 员工态度、 工作士气与生产效率之间关系的一系列的实验, 他们发现并证明, 人们的生产效率不仅仅取决于人的生理方面、 物理方面的因素, 而其更受到社会环境、 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影响。
5、
帕森斯:
美国著名的社会学家, 社会系统组织理论的创始者。
帕森斯对社会生活中的组织现象有其独特的研究, 他认为, 所有社会组织本身就是一个社会系统, 每个大的社会系统下面又分有若干小的社会系统, 整个社会则是一个最大的社会系统。
社会系统在本质上是由组织成员 的行为或行为关系所构成, 因此, 在研究组织时, 应重点研究这些行为活动及角色关系。
帕森斯认为, 各种社会组织都面临适应、 目 标达成、 内部整合和模式维持等四个基本问题, 组织存在的目的就是要解决这些问题, 而要解决这些问题,可通过决策阶层、 管理阶层和技术阶层去完成。
6、
棱株模式理论:
美国当代著名的行政学家里格斯创立的。“棱柱模式理论” 是将社会形态划分为三种基本模式, 即农业社会、 棱柱社会、 工业社会、 然后分别比较各自的特征以及社会环境对行政制度影响。
里格斯说的农业社会相似于传统社会, 工业社会相当于现代社会, 棱柱社会则为过渡社会。
棱柱社会概念的提出, 及时里格斯的重要贡献, 也是里格斯的理论特色。
7、
组织环境:
组织环境是指存在于组织边界之外, 可能对组织的总体或局部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所有要素。
8、
行政组织:
行政组织的环境分析, 就是组织管理者对组织环境进行研究, 感知和了 解环境及其变化, 从而制定相应的策略, 适应环境的变化, 乃至最终有效地创造有利于组织发展的环境过程。
9、
行政组织结构:
行政组织结构就是行政组织内部各构成部分或各个部分之间所确定的关系模式。
10、
管理层次:
管理层次为组织系统中纵向划分的管理层级数额。
11、
管理幅度:
管理幅度为一领导机关或管理人员能够直接有效地管理和控制下属人员或单位的数目。
12、
集权式组织结构:
是指在一个组织结构体系中, 机关的事权由本机关自行负责处理, 不设置或授权下级或派出机关的组织结构体系; 或者上级机关或单位完全掌握组织的决策权和控制权, 下级或派出机关处理事务需完全
承上级或中区机关的意志的组织结构体系。
13、
分权式组织结构:
是指在一个组织结构体系之中, 为了 完成一定的任务或使命, 将设置不同的上下层级机关, 使其在各自职权范围内独立自主地处理事务; 或者为适应各地区的需要, 分别在各地设立有独立法人地位、有处理其事务的全权, 并不受上级机关指挥与监督的组织结构体系。
14、
总理负责制:
总理负责制是指总理对国务院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具有最后决策权, 并对这些决定以及其所有领导的全部工作负全面责任。
15、
民族自治区域自 治制度:
民族区域资质制度是指在中央政府统一领导下, 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 设立自治机关, 行使自治权。
16、
群体:
是指介于组织和个人之间的, 通过一定的社会互动关系而集合起来的, 进行共同活动的人们的集合体。
17、
群体归属意识:
是个体自觉地归属于所参加群体的一种情感。
有了 这种情感, 个体就会以这个群体规范为准则而活动, 自觉地维护这个群体的利益, 并与群体的其他成员在情感上产生共鸣, 表现出相同的情感、 一致的行为以及所属群体的特点和准则。
18、
群体凝聚力:
是指群体对成员的吸引程度和群体成员之间关系的紧密程度。
19、
行政组织领导:
是指行政组织中的领导者依法运用国家公共权力, 通过决策、 指挥、 组织、 协调、 监督、 控制等方式, 引导和影响所属成员达成公共目标的活动过程。
20、
领导影响力:
就是领导在领导过程中, 有效改变和影响他人心理和行为的一种能力或力量。
21、
非权力性影响力:
也称非强制性影响力, 它主要来源于领导者个人的人格魅力, 南苑于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的相互感召和相互信赖。
22、
冲突:
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社会单元之间,由于目 标、 各自的特点和利益的不同, 所产生的对立态度或行为。
23、
组织沟通:
是指组织中人与人之间、 群体与群体之间、 上下级之间凭借一定的媒介和通道传递思想、 情感、 观点和交流情报、 信息,以期达到相互了解、 相互支持、 实现组织和锴有序发展的行为和过程。
24、
正式沟通:
是指通过组织明文规定的原则、渠道所进行的信息传递和交流。
25、
非正式沟通:
是指正式沟通渠道以外的信息交流和传递, 它不受组织监控, 自由选择沟通渠道。
26、
行政组织学习:
以行政组织为主体, 是指行政组织为应对环境变化, 提高治理能力而进行的系统化、 持续的集体学习过程, 行政组织在这一过程中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不断获取知识, 在组织内传递并创造出新知识, 从而带来行为和组织绩效的多方面改善以及组织体系的不断完善。
27、
双环学习:
是重新评价组织的本质、 价值和基本假设。
双环学习也被称为 “变革型学习”。
28、
三环学习:
是指组织应该学习如何学习, 并将之命名为再学习或次级学习。
这是最深程度的学习。
29、
行政组织文化:
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 行政组织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的并为组织成员普遍认可和接受的, 对组织及其成员具有持久影响力的行政价值观、 行
政意识、 行政规范和行政思维模式的总合。
30、
绩效管理:
行政组织绩效管理就是通过对行政组织绩效标准的设定、 实施和对完成情况的评估、 反馈来改进和优化管理。
31、
绩效评估:
行政组织绩效评估就是用事先确定好的指标和标准来衡量绩效实践状况, 以确定绩效实践水平的活动。
32、
组织变革:
组织变革是指组织系统为了 适应内外环境的发展与变化, 对组织系统的结构与功能进行调整, 改变旧的管理模式, 建立新的组织管理形态, 以维系组织的生存和发展, 并借此提高组织效能的一个过程或行为。
33、
组织发展:
组织发展是指运用行为科学的理论和技术, 根据组织内外环境的变化, 合理地设计组织的结构与体系, 妥善地运用、 调整组织的人力、 物力、 技术等资源, 对组织管理的模式和人的行为实施变革, 从而增进组织的有效性和活力, 实现组织效能的一种过程。
34、
工作再设计:
工作再设计就是通过对工作进行重新调整和再设计, 使工作更有趣并富有挑战性, 以此增强员工的工作满意度, 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 提高组织工作的效率。
35、
敏感性训练:
又称敏感度训练或 “T 组训练”,是一种在实验室进行的训练方式。
敏感性训练就是通过群体间相互作用的体验, 提高受训者的社会敏感性和行为的灵活性, 帮助提高受训者对自己、 他人、 群体和组织的认知能力和理解力, 并掌握如何处理这些社会关系技能。
简答题:
1、
简述组织构成的要素。
(1)
组织目标(2)
机构设置(3)
人员构成(4)
权债体系(5)
制度规范(6)
资金设备(7)
技术(8)信息沟通(9)
团体意识(10)
环境
2、
简述正式组织及其特征。
正式组织市指以明文规定的形式确立下来, 成员具有正式分工关系的组织。
正式组织的特征有:(1)
经过特定规划建立起来的, 并不是自发的形成;(2)
有较明确的组织目标;(3)
组织内部分成各个部门, 各个部门职责、 权限及完成工作任务皆有明确规定; (4)组织内各个职位, 按照等级原则进行法定安排, 每个人承担一定的角色;(5)
有明确的法律、 制度和行为规范。
3、
与其他社会组织相比, 行政组织具有哪些特点?
(1)
行政组织是唯一可以合法使用暴力的机关;(2)行政组织是一个具有天然垄断地位的组织;(3)
行政组织是可以合法行驶行政权的组织;(4)
行政组织是承担公共责任的组织;(5)
行政组织是追求公共利益为目的的组织。
4、 简述韦伯理想型官僚组织的基本特征。
(1)
明确的分工。
组织成员有固定的职位, 依法行使职权。
按照劳动分工确定职责领域, 并赋予必要的权利和责任, 使之能真正地做到各尽其职, 各尽其责。(2)
严格的层级节制。
管理组织必须按照科层制来设立, 按照明确的分工和自上而下的等级系统来构建组织。
也就是要按照职业化和专业化原则进行明确的分工, 按照上下层级节制的原则建立等级严密的组织体系。(3)
严明的组织纪律。
在管理中, 要严格遵循有关的制度和纪律, 一切按照制度和纪律来进行。
(4)规范的录制制度。
在人员录用和管理上要实行对事不对人的原则。
人员的任用要严格按照职位的要求, 通过公开的考试, 合格后予以任用, 要排除感情因素的影响。(5)
实行任命制。
行政官员由委任产生, 领取固定薪金, 其升迁由上级决定。(6)
固定的薪俸制度。按等级系列中的级别来确立工资等级, 除正常薪俸之外, 并有奖惩制度和升迁制度。
5、 简述人际关系学派的组织理论观点。
(1)
组织不仅是一个技术经济系统, 而且是一个社会系统; (2)
组织成员不单纯是受经济奖励的激励,而且受不同的社会和心理因素的激励;(3)
在正式组织之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非正式组织对组织效率起着重要影响;(4)
考虑到各种社会心理因素, 应对传统观念中的以组织正式结构和职能为基础的领导模式做实质性修正;(5)
领导不仅需要有有效的技术才能, 同时应具备有有效的人际关系技能。
6、 简述影响行政组织运作的外部环境因素。
(1)
政治环境。
行政组织本身就是政治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行政组织的活动是在特定的政治背景下进行的。
政治环境是指直接或间接影响和作用于行政组织的政治因素, 包括政治制度、 政治文化、政治过程等。
在中国,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基层民主自治制度是中国基本的政治制度, 这些基本的政治制度决定了 中国行政组织及其管理与西方有很大的不同。(2)
经济环境。
对任何组织而言, 组织面临的经济状况是一个关键的变量和环境因素。
简单而言,财力资源的直接可获得性是组织产生的一个关键的约束条件, 而组织管理的一切方面, 都需要财政的支持。
经济环境是指直接或间接影响行政组织的经济因素的总和。
在这里, 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高低, 经济体制的性质、 经济结构、 经济运行的状况都会对行政组织的职能、 结构、 运行方式乃至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在现阶段, 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必然要求行政组织的运行要减少微观的干预, 而将作用的重点转到经济调控、 市场监管、 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方面。(3)
法律环境。
行政组织的组成、 权利以及运作的程序和方式, 皆受制于法律, 无法律则无行政, 这是法治国家的基本要求。行政组织的组织和运作皆需要法律依据, 否则就是违法行政, 要追究法律责任。
在这里, 法律环境包括规范和约束行政组织的行政法律法规和规章体系, 也包括其他方面的法律及其制度。(4)
科学技术环境。
从历史上来看, 技术的发展直接改变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也改变着组织的形态和组织管理方式。
当代大规模组织的发展体现了科学与技术的进步。
事实上, 组织不仅仅是一个社会系统, 更是一个技术系统。技术系统是由组织任务方面的要求确定的, 而其形式则是由所要求的特殊知识与技能、 所采用的技术与设备、 信息处理上的要求以及各种设施的布局等决定的。大量的研究表明, 技术部仅仅影响着组织的结构,而且影响着组织的社会心理以及组织的管理。
组织管理的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使组织的技术与组织的管理。
组织管理的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使组织的技术与组织各个系统之间很好地相互适应。(5)
文化环境。所有的组织, 都直接或间接地受到社会文化的影响。组织的文化环境, 泛指一个社会由意识形态、 价值观念、 伦理道德等因素所构成的文化形态。
文化对行政组织的影响, 相对于政治、 经济和技术环境, 可能比较缓慢, 但其影响却更为深远。
他不仅影响着组织的目标和价值, 也塑造着组织中人的行为方式, 影响着组织的决策和选择。
7、 简述组织结构分布化应遵循的原则。
(1)
职掌明确, 技能一致; (2)
单一指挥; (3)
从属关系明确; (4)
合理竞争(5)
主管部门和业务部门相配合;
8、 简析组织结构整合或一体化的途径与手段。
(1)
目标手段。
目标对组织而言具有方向指引和行为控制的功能, 统一的目标能够使各部门达到思想上和行动上的一致, 使各部门能够和谐一致的努力工作。
在现代组织中, 目标管理已经成为提高组织效率的途径之一。(2)
政策手段。
在复杂的组织中, 政策
已经成为规范和协调组织活动的一个重要手段。
各部门相互关系的协调、 彼此之间的工作联系、 各种活动的步调一致等都离不开统一的政策。(3)
组织手段。实践经验表明, 要使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