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级社会治理创新实践方案10篇村级社会治理创新实践方案 加强村级治理工作方案加强村级治理工作方案(一):xx镇农组工作重点村治理工作方案 xx镇农组工作重点村治理工作方案 各村党(总)支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村级社会治理创新实践方案10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村级社会治理创新实践方案
村级治理工作方案 加强村级治理工作方案(一):xx 镇农组工作重点村治理工作方案xx 镇农组工作重点村治理工作方案
各村党(总)支部:
为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市关于 “难点村”治理工作的要求,现决定 2011 年对 xx 村开展专项治理,力争用 1 年时间使 xx 村面貌发生根本性的改变。为此,特制定本治理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解决村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以加强村级组织建设为重点,以健全和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为着力点,完善镇村治理机制,积极推进村民自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基本原则
在 xx 村治理工作中要紧密结合实际,坚持以下基本原则组织开展。
(一)科学治理,促进农村发展。围绕促进农村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坚持以人为本,把xx 村治理工作与深入学习实践科学
发展观活动结合起来,与促进农村各项事业发展结合起来,与保障村民群众物质利益和民主权利结合起来,不搞形式主义,不做表面文章,务求实效,为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打牢基础。
(二)以人为本,充分发扬民主。尊重农民意愿,充分发挥村民群众的主体作用,调动村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认真听取村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自觉接受监督,努力解决影响和制约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中的突出问题,把群众满意作为评价治理工作成效的根本依据。
(三)因地制宜,实行分类指导。根据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治理方法,做到对症下药,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突出就重点解决什么问题,不搞一刀切,确保治理工作取得实效。
(四)综合治理,力求标本兼治。根据 xx 村的不同原因,采取相应措施,属于村的问题,从村级层面下功夫;属于镇及其职能部门的问题,就从镇或者职能部门的层面解决。系统研究制约影响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的各种因素,充分运用政治、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多管齐下,从源头上解决问题。
(五)完善制度,形成长效机制。及时总结推广治理 xx 村的成功经验,并在实践中不
断丰富、完善和提高。加强 xx 村治理的制度建设,形成带有普遍规律性和指导性的政策措施,形成治理“难点村”的长效机制,推进农村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促进党群干群关系融洽及社会和谐稳定,不断提高治理“难点村”的工作水平。
三、治理方案
(一)关于村党组织执政能力较弱,未能发挥战斗堡垒作用
的问题
自原来两个村合并成新的 xx 村以来,该村党组织未能很好贯彻执行上级党委的决策和部署,未能认真领会中央和省、市委的政策精神,造成该村党组织执政能力偏弱,战斗堡垒作用未得到很好发挥。
整改措施:进一步加强村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战斗堡垒作用,按照创建“五个好”党组织要求抓好党组织建设,增强村党组织执政能力。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注重培养选拔优秀人才,健全村级组织运转经费、党员干部培训资金保障机制,提高党员干部带领群众共谋发展,共促和谐的能力。
(二)关于村“两委”班子涣散,尤其村党总支班子不健全,未能发挥其领导核心作用的问题
班子成员精减组建而成,彼此不了解,相互不信任,又因职位安排不同,大家心态未能得到及时调整,造成大家彼此相到猜测,再加上原村党总支书记因工作问题被免职,现无村党总支书记,村党总支不能很好的发挥领导核心作用,造成村“两委”班子成员不团结,班子建设涣散。
整改措施:切实加强村“两委”班子整顿,尤其要选好配强村党组织书记,健全村“两委”班子;全面加强党的领导,以凝聚党员、服务群众为核心,增强村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号召力。
(三)关于党员经常性管理弱化,“三会一课”制度不健全的问题
由于村“两委”班子不团结,党组织建设涣散,造成村党员经常性管理弱化,流动党员管理流于形式,党组织和党员承诺落实不到实处,“三会一课”制度不健全。
整改措施:加强村“两委”班子队伍建设,整顿村党组织,按“四化”要求配备村“两委”班子,尤其是村党组织书记;加强党员经常性管理,实行流动党员网络化管理和“一袋式”管理,
认真落实党组织和党员承诺;进一步完善“三会一课”制度。
(四)关于村经济发展滞后,集体资产薄弱的问题
xx 村人均收入处于全镇平均水平以下;村民缺乏市场经济意识,盲目进行粗放式农业
生产,没有市场竞争力;由于历史原因,西王村村级债务较大,无力进行村级经济建设,造成集体资产非常薄弱。
整改措施:根据市场要求和本村的实际条件,引导村级组织和村民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增强集体组织服务功能,促进农民增收。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大力发展专业合作经济。加大各项强农惠农政策落实力度,特别是在安排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民生工程项目上,要向西王村倾斜。
四、方法步骤
陶铺村治理工作从 2011 年 1 月开始至 2012 年底结束,按照排查启动、全面治理、攻坚克难、巩固提高四个阶段组织实施。
(一)建立组织,强化领导。成立三界镇西王村重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专门办公室,各成员单位明确分工、各负其责,形成上下协调、左右联动、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并结合职能,受理群众举报投诉,进行法规政策咨询解答。
(二)宣传发动,调查研究。要根据西王村治理工作安排要求,积极进行宣传发动和调查研究工作。对西王村进行系统的了解、研究、分析,看有西王村存在“难点”的主要问题、产生原因、表现形式、影响后果等,做到心中有数。
(三)集中力量,重点治理。通过培训班、学习班等方式,对参与治理工作的有关干部进行政策、业务等方面的培训,为全面开展治理工作打好基础。镇工作领导小组要深入西王村,从抓村党组织和村委会班子建设、规章制度是否完善、民主管理、民
主决策、民主监督机制是否健全并发挥作用,和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等方面入手,开展“难点村”的治理工作。
(五)督查验收,整改完善。治理工作结束后,镇党委根据有关文件要求进行检查验收,检查验收要充分听取村民的意见和反映,并作为考核治理工作的依据。对检查验收不合格的,镇验收组要督促并帮助西王村进行整改完善,确保治理工作不走过场,取得实效。
五、组织领导
xx 村治理工作任务繁重,责任重大,各级要在镇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把治理工作列入重要的工作日程,切实抓紧抓好。
(一)加强领导,齐抓共管。做好 xx 村治理工作,镇是关键,村是基础,镇村两级主要负责同志是第一责任人,要把 xx 村治理作为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重要任务,作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配套性工程,列入工作考核目标,采取得力措施,确保有专人管事,有专门工作经费办事,保证治理工作顺利开展。各部门都要切实履行好职责,真正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二)强化问责,加强督查。为保证治理工作的各项措施落实到位,镇党委政府将建立
xx 村治理台帐,实行销号制度,做到治理工作不达标,工作领导小组不离村。镇村主要领导要靠前指挥并指定专人负责指导,对治理工作走过场的,要给予批评教育,并进行补课。对工作不力、进展缓慢的,要予以通报。对出于个人利益考虑,不积极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甚至充当违法犯罪分子和黑恶势力保护伞,严重失职渎职的干部,应积
加强村级治理工作方案(二):提高村级民主管理工作方案
提高村级民主管理工作方案
根据**县委委组织部《关于报送提高村级民主管理实施意见的通知》文件精神,为切实开展村级民主管理工作,探索我县村级民主管理体制改革经验,现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提高村级民主管理工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深入贯彻落实县委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为指针,以民主管理为目标,以推进村务公开,建立健全村级民主决策机制、民主管理机制、民主监督机制为重点,进一步促进村级决策科学化、村务管理制度化、民主监督规范化,实现村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促进农村“两个文明”建设协调健康发展。构建农村和谐社会。
二、指导原则:
在具体工作中,要遵循以下四条原则:
1、坚持党的领导。认真贯彻执行党在农村有关民主法制建设方面的一系列路线、方针、政策,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保证农村基层民主管理工作健康有序开展。
2、坚持服务发展。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加强村级民主管理,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创新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制,大力推动农业科研教育单位和我县开展“县院【加强村级治理工作方案】
(校)科技合作”,支持建立农村特色产业技术协会、普示范基地等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促进农村各类经济主体依照市场规则进行公平公正的合作与竞争,依法规范调整农村各种利益关系,以村级民主管理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3、坚持依靠群众。尊重农民的民主权利,保护农民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的积极性,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农民群众参与基层民主管理实践,及时总结和推广有利于农民群众当家作主的成功经验,完善保障农民当家作主的制度措施。
4、坚持依法治村。把依法治村与以德治村结合起来,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增强农村干部群众的法制观念和依法办事能力,健全村级民主管理制度,把农村的各项事务纳入依法管理的轨道,不断完善依法治理和民主管理的规章制度。
三、具体措施
(一)实行村纪检(监督)员责任制
村纪检(监督)员是村民参与民主管理的有效途径,是强化村民监督的有效载体。为此,在全县各村设立专职纪检(监督)员,由纪检(监督)员负责对村重大事项进行监督,特别是对村队、社区集体经济的收支情况、宅基地划分、各项惠民政策和惠民补贴的发放、村评先树优及党员发展程序、计生指标分配以及党员的模范作用发挥情况等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监督检查,并及时将监督情况向全体村
民公开,作好答复工作,同时由村党支部将监督情况和群众意见向乡镇纪检委汇报。由乡镇纪委梳理后报党委研究处理。
(二)完善民主决策、管理制度,推进民主管理。
村民议事是群众参与管理,增强村民情的参与权、监督权、知情权,不断完善农村民主管理,提高村民对新农村建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根本途径。对即将建设的事关集体公益事业,事前先与广大村民进行沟通,征求意见,在取得多数人意见的基础上,召集全体村民代表或者三分之二以上超过十八周岁的村民(居民)召开村民议事会议,对村上即将建设的重大项目、村庄整治、公益设施建设、农业生产的新技术推广及村民需要知道的一切事项,都要通过村民众议决定,最大范围的扩大群众的参与权,使各项重要决定符合民意,实现村民自愿、村民受益、民主决定、程序规范的村民自治,使村民在充分参与的基础上推进民主管理。
(三)完善村务公开,扩大工作透明度
村务公开是村民参与民主管理最根本的途径,因此在开展村务公开时,必须采取有效举措确保村务公开内容准确、及时。一是做到村务及时公开。村务公开要求公开及时准确,公开的内容必须是群众关心的问题,并及时作好村民解答工作。特别是将村民关心土地发包、种粮直补、扶贫款、救灾款、低保款的发放、等情况及时向群众公开,使村民完全掌
握了村务公开的主动权,充分体现了民意。二是张贴村务公开榜。在各村的村务公开工作中,将公开的内容填入统一印制的村务公开榜,并由乡镇纪委监督,村委在规定的时间内张贴公开,真正做到了全公开、真公开、常公开。三是借助会议常公开。通过召开一事一议专题会议,会上就围墙修缮、维修堰渠、植树、自来水、道路等建设项目需要村民筹劳的征求村民的意见,并注重征求群众对村务公开的意见和问题,集中民意,改进工作。四是加强民主监督。在村队办公室安装了举报箱,设立了投诉电话,组建了三至七人组成村务公开监督小组,成员由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推选产生。村务公开监督小组的任期与村民委员会的任期相同。村民委员会成员极其近亲属,不得担任村务公开监督小组成员。五强化党务公开,提高干部服务意识。在农村发展党员情况是群众广泛关注的内容,群众也以此作为评价下村干部素质的重要依据,将党员发展情况放进行公开,接受群众监督,是促进党员和干部成长的关键。同时,每半年将驻村干部和包户干部的工作情况汇总一次,并在村务公开中进行公开,接受群众监督,促使其更好的工作。
(四)建设综合性便民服务平台,促进两个文明建设。
一是充分利用个村党员服务中心、农村远程教育中心等平台,联合民政、司法、社保等部门构建综合性便民服务平台。利
用电话、短信、邮件和专家现场指导的综合性公益服
务平台。二是建设并管理好科普“站、室、栏” 。结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和特点,重点普及先进实用技术,兼顾宣传和普及保护生态环境、节约水资源、保护耕地、健康卫生、移风易俗和反对愚昧迷信、陈规陋习等观念和知识。在农村形成崇尚科学、追求知识、科技致富、文明生活的良好社会风尚。把教育农民和服务农民结合起来,把提高素质和增加收入结合起来。引导农民牢固树立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崇尚科学、抵制迷信、移风易俗,促进两个问问那名建设。
四、工作要求
一、乡村两级高度重视、成立**县村级民主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只有把这项工作提上重要议事日程,加强组织领导,靠实工作责任,认真做好督查和指导工作,才能确保村级民主管理顺利...
篇二:村级社会治理创新实践方案
镇乡村社会治理现代化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部署,以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为主攻方向,以增强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基本前提,以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为根本目标,坚持党的领导、农民主体、多方协同,坚持治理重心下移、力量下沉,坚持突出重点、因地制宜、循序渐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建设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乡村社会。
(二)总体目标。到 2021 年,现代乡村治理的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农村基层党组织“三化” (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建设达标,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以党组织为领导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明显加强,村民自治实践进一步深化,村级议事协商制度进一步健全,乡村治理体系进一步完善。到2025 年,乡村公共服务、公共管理、公共安全保障水平显著提高,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更加完善,乡村社会治理有效、充满活力、和谐有序,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基本实现现代化。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和加强党对乡村社会治理的领导,把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到乡村社会治理的全过程和各方面,实现党的领导、依法治村、共同参与、乡规民约和尊重村民主体地位的紧密结合。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确保乡村社会治理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发展。
(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群众在乡村社会治理中的主体地位,做到共建共治共享。牢固树立乡村社会治理为了群众、依靠群众,过程群众参与、效果群众评判、成果群众共享思想理念,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三)坚持“三治”融合。以自治增活力、法治强保障、德治扬正气,促进法治与自治、德治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四)坚持从实际出发。根据乡村自然环境、经济状况、人口结构、风土人情等不同情况,因地制宜开展乡村社会治理,着力解决农村群众反映强烈的困难问题,实现乡村社会治理效益最大化。
三、实施内容
(一)完善乡村治理体制机制。大力推进基层党建“三化”建设,健全以基层党组织为领导、村民自治组织和村务监督组织为基础、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合作组织为纽带、其他经济社会组织为补充的村级组织体系。依法明确镇政府与村级组织的
权责边界,促进基层政府与群众自治组织有效衔接、良性互动。落实镇党委抓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和乡村社会治理的主体责任,落实镇党委直接责任。全面落实镇干部挂村、村干部入户走访和党员联系农户机制,及时发现并研究解决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乡村社会治理和群众生产生活等问题。(完成时限:2021年)
(二)强化村党组织领导作用。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扎实推进农村基层党组织“三化”建设,推动农村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深入实施农村党组织带头人整体优化提升行动,结合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常效长治工作,持续排查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完善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因地制宜发展资源经济、服务经济、物业经济,鼓励探索混合经营;对实施宅基地复垦、村庄整治等项目中新增的农用地及其收益,依法经村民代表大会同意后归本集体经济组织所有,力争到 2022 年底,基本实现行政村经营收入超 2 万元。加强村党组织建设,将党组织建在网格上,实施“党建+网格”,推动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进一步向自然村、村民小组延伸,向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新型经营主体延伸。村党组织书记应当通过法定程序担任村民委员会主任和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经济组织负责人,村“两委”班子成员应当交叉任职,提高村
委会成员和村民代表中党员的比例。加强对村“两委”换届工作的领导和指导,严厉打击干扰破坏村“两委”换届选举的黑恶势力、宗族势力。常态化坚持村干部调整县级联审机制,坚决防止不符合条件的人进入村干部队伍。全面向贫困村、软弱涣散村和集体经济薄弱村派出第一书记。加强村级后备力量建设,确保每个村至少有 2 名村级后备力量、有村党组织书记后备人选。(完成时限:2022 年)
(三)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加强农村党员教育、管理、监督和服务,教育引导广大党员自觉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组织党员在议事决策中宣传党的主张、执行党组织决定。组织开展党员联系农户、党员户挂牌、承诺践诺、设岗定责、志愿服务等活动,推动党员在乡村治理中带头示范,带动群众全面参与。密切党员与群众的联系,加强对贫困人口、低保对象、留守儿童和妇女、老年人、残疾人、特困人员等人群的关爱服务,引导农民群众自觉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完成时限:2022 年)
(四)夯实村民自治基础。健全党组织领导的村民自治机制,完善村民(代表)会议制度,推进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有效落实,着力提高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能力。进一步加强自治组织规范化建设,推广人民调解中心参与乡村矛盾化解,建优配强村民
理事会等群众自治组织,拓展村民参与村级公共事务平台。健全村级议事协商制度,规范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村民理事会、村民监事会等议事规程,创新协商议事形式和活动载体,鼓励农村开展村民说事、民情恳谈、百姓议事、妇女议事、民间讲理等各类协商活动。理清村级各类组织功能定位,加强妇联、团支部、残联等群团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其联系群众、团结群众、组织群众参与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作用。充分利用现代手段,丰富村民参与乡村治理渠道,适应农村人口流动和经济结构变化,为本地村民、外来居民、企业和社会组织等不同群体参与议事提供平台。常态化开展“三请三回”工作,聚合激活各类人才资源,增强乡村治理体系的活力。(完成时限:2022 年)
(五)规范村级组织运行。持续巩固基层挂牌和考核评比专项清理整治工作成果,规范村级组织代办或承接政府工作事项,探索建立村级工作事项清单制度。完善党务、村务、财务“三公开”制度,推广村级事务“阳光公开”监管平台,加强群众对村级权力有效监督。规范村级会计核算监督,建立健全“三资”监管平台,实行会计电算化;加强村级集体经济审计监督,开展村干部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推行村级小微权力清单制度,扎实推进巡察向村级延伸,严肃查处侵害农民利益的腐败行为。健全以财政投入为主的稳定的村级组织运转经
费保障制度。(完成时限:2025 年)
(六)健全矛盾多元化解机制。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加强乡村人民调解组织建设,完善调解、仲裁、行政裁决、行政复议、诉讼等有机衔接、相互协调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积极探索行政案件审理新方法,强化行政争议多元化化解开辟新渠道。广泛开展平安教育和社会心理健康服务、婚姻家庭指导服务。推动政法部门服务窗口、人民调解组织延伸至基层,提高响应群众诉求和为民服务能力水平。(完成时限:2025 年)
(七)推进法治乡村建设。进一步加强乡村法治文化建设,突出以德释法、以法明德。以与农民生产生活息息相关领域为重点,深入开展“法律进乡村”宣传教育活动,进一步加强维护国家政治安全教育。加强对农民的法律援助、司法救助和公益法律服务,完善覆盖乡村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实施“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到 2022 年底,全镇各行政村每 10 户至少培养 1 名农村“法律明白人”骨干,且有农村“法律明白人”的户数占农户总户数 50%以上。建立完善“一村一法律顾问”制度,到 2022 年实现乡村公共法律服务网络全覆盖。深入推进人民法庭“全面双达标”建设活动。深入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深化农村基层组织依法治理。(完成时限:2022 年)
(八)深化平安乡村建设。健全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
导责任制,完善农村治安防控体系。完善乡村综治中心功能和运行机制,强化基层群防群治队伍建设。联合大桥派出所大力推行“一村一警(辅警)”机制,扎实开展智慧农村警务室建设,推进农村网格化管理,壮大网格工作力量,提升农村社会治理精细化水平。加强对社区矫正对象的教育管理,强化对刑满释放人员、社区戒毒(康复)人员等特殊人群的服务管理。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健全防范打击长效机制。严厉打击盗伐滥伐林木、乱捕滥猎野生动物、电力捕鱼等行为,切实加强生态资源保护。依法打击整治毒品违法犯罪活动,依法管理农村宗教事务。健全农村公共安全体系,强化农村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食品、药品、交通、消防等安全管理责任。建立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夯实应急管理工作基础,提高应急管理、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救灾能力。落实镇政府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监督管理责任,探索实施“路长制”。完善农村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信息通信基础设施保护。推进农村“雪亮工程”建设,完善农村薄弱地区公共区域监控系统,按照行政自然村不少于 5 个,自然村不少于 2 个建设标准,2025 年实现全覆盖。(完成时限:2025 年)
(九)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乡村、融入民心,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广大农民的价值取向、道德追求和行动自觉。整合现有基层公共服务阵
地资源,努力把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成为学习传播科学理论的大众平台、加强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坚强阵地、培养时代新人和弘扬时代新风的精神家园、开展中国特色志愿服务的广阔舞台。传承红色基因,引导广大农民群众永葆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初心本色,树立锐意进取、敢闯新路的时代新风。完善乡村信用体系,推进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等创建。加强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把思想政治课建设摆在基础教育改革发展更加突出的重要位置。(完成时限:2025 年)
(十)做实新时代农村文化。加强基层文化产品供给、文化阵地建设、文化活动开展和文化人才培养。因地制宜建设文化广场、村史馆、农家书屋等设施,实现乡村两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全覆盖。深入推进文化惠民工程,组织“送戏下乡”、“送电影下乡”等群众文化活动深入农村。结合传统节日、少数民族民俗文化节日等,以“一村一支”文化活动队伍为主体,因地制宜广泛开展乡村文化体育活动。因地制宜开展农耕文化传承保护,支持乡村曲艺等传承发展。加强农村网络文化阵地建设,强化乡村网络文化引导,支持“三农”题材网络文化优质内容创作;加强网络巡查监督,预防农村少年儿童沉迷网络,让违法和不良信息远离农村少年儿童。依托文化乡贤、民间文化能人等,建立一支扎根群众的基层文化队伍。加强对乡村文化工作人员、文化志愿者的培训,提升服务水平。(完成时限:
2025 年)
(十一)塑造新时代文明乡风。大力弘扬农村优良传统礼俗,对传统礼俗文化分类引导、合理保留,赋予传统礼俗新的时代内涵。持续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大力整治农村婚丧大操大办、高额彩礼、铺张浪费、厚葬薄养等不良习俗。积极稳步推进殡葬改革,遏制办丧扰民、重殓厚葬等陋习。实现村规民约行政村全覆盖、全公开,把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弘扬孝道、尊老爱幼、扶残助残、和谐敦睦等内容纳入其中,并因地制宜明确执行标准、操作流程等。发挥红白理事会等组织作用,实现有人管事、有章程理事。培育富有地方特色和时代精神的新乡贤文化,发挥其在乡村治理中的积极作用。(完成时限:2025年)
(十二)提升为民服务能力。制定基层政府在乡村治理方面的权责清单,保证基层事情基层办、基层权力给基层、基层事情有人办。推动建立城乡统筹的基本公共服务经费投入机制,投放基层的公共服务资源,应当以乡镇、村党组织为主渠道落实。加强基层行政执法经费保障,深入推进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向乡镇延伸,提升行政执法水平。进一步加强基层农村经营管理体系和队伍建设,确保农村经营管理各项职责任务落到实处。整合现有党的建设、综合治理等各系统指挥信息资源,建立一体化的信息系统和综合指挥平台。整合基层行政审批和公共服
务职责,推动便民服务中心与综治中心一体化建设。涉及具体面向群众办事服务的岗位应当到便民服务中心集中办公,实行“一站式服务”“一门式办理”。整合集中村便民服务资源,推进村级便民服务点和网上服务站点全覆盖。推动“互联网+社区”向农村延伸,提高村级综合服务信息化水平,大力推动乡村建设和规划管理信息化。大力实施农村公共服务提升计划,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年人的关爱服务体系,建立困境儿童保障工作体系,完善残疾人福利制度和服务体系。探索以政府购买服务等形式,支持农村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发展,重点做好老年人、残疾人、退役军人、青少年、特殊困难群体等重点对象服务工作,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完成时限:2025年)
(十三)激发干事创业热情。深入整治“怕、慢、假、庸、散”、“好人主义”等作风顽疾,全面查处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突出问题,大幅精简文件,大力压缩会议,统筹规范督查检查考核,积极为基层松绑减负。创新干部考核,在现有基础上适当提高乡镇机关年度考核优秀比例。全面推行机关工作人员绩效考核,提高机关工作人员待遇水平。健全容错纠错机制,建立和实行及时奖励制度,激励基层干部担当作为。定期推荐优秀村干部中参与选聘乡镇事业编制人员,定期推荐优秀乡镇事业编制人员、优秀村干部、大学生村官中参与选拔乡
镇机关领导干部。...
篇三:村级社会治理创新实践方案
治理试点示范村工作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的指导意见》等相关文件要求,乡村振兴是全面的振兴,必须夯实乡村治理的根基。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加快推进,城乡利益格局深刻调整,农村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农民诉求日趋多样,迫切需要加强乡村治理体系建设。按照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示范工作部署会会议精神和批复方案,结合我乡实际,就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村工作,制定本方案。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按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部署,以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为主攻方向,以增进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基本前提,以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为根本目标,将推进乡村治理建设工作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相结合,与建设大美长子相结合,鼓励引导全乡上下结合实际,开展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工作。
二、工作目标
通过开展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工作,不断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现代乡村治
理体制,激活乡村治理活力,调动全乡上下各级力量,到2020年,创建1个示范村,到2021年成功创建国家级乡村治理体系建设示范村,努力在乡村治理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积极创新、大胆实践、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发挥试点示范引领作用,为努力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善治之路探索新方法、创造新模式,为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和经济社会健康持续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三、基本原则
1.坚持党的领导。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加强党对乡村治理工作的领导,健全党管乡村治理的领导体制机制,发挥党组织在乡村治理中的领导作用,为乡村治理体系建设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障。
2.坚持农民主体。坚持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充分尊重农民、依靠农民、组织农民,切实发挥农民在乡村治理中的主体作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保障和改善农村民生作为乡村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3.坚持三治结合。坚持自治为基、法治为本、德治为先,创新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有效实现形式,推动自治、法治、德治联动融合、共同发力。
4.坚持多方协同。综合运用传统治理资源和现代治理手段,推动政府治理、社会调节、村民自治良性互动,鼓励引导社会和公众共建共治共享,形成维护乡村社会和谐稳定强大合力。
5.坚持突出重点。从实际出发,聚焦农民关心、社会关注的问题重点突破,从体制机制层面探索解决方案,形成具有普遍意义的经验做法。
四、试点内容
根据我乡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乡村治理体系建设发展情况,试点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一)强化党对乡村治理工作的领导
1.选派直派书记,加强党组织班子建设。继续推进直派党组织书记选派工作,从县直机关事业单位选派优秀年轻党员干部到农村
担任党支部书记,任职时间为两年,要求吃住在村,负责该村全面工作,任职期间,实行“一诺二考三不撒离”管理模式,“一诺”即到岗后一周内做出任期承诺,“二考”即日常考核和任期考核相结合,“三个不撤离”即农村整顿提升工作未完成不撤离、任期承诺事项未完成不撤离、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不解决不撤离。为支持直派书记开展工作,县委组织部在工作经费、下乡补助、帮助指导等方面给予相关支持。同时,乡党委班子成员空缺时,优先从工作实绩突出的村党组织书记中选拔,真正建立起来自基层的干部培养选拔链。(牵头部门:乡党政办)
2.推行“二三四”工作法,提升党员服务能力。推行“双项积分、三色预警、四方督评”工作机制,有效促进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一是推行“双项积分”。对农村(社区)党组织和农村党员两个主体对象,结合组织建设、重点任务和日常工作的具体要求,明确农村(社区)基层党组织从基本制度坚持、战斗堡垒作用、党员群众评议评价、一票否决四个方面量化积分;农村党员从参加党的组织生活、先锋模范作用、一票否决三个方面量化积分。二是推行“三色预警”,实行季度小结和年度总评,合理运用积分结果。每季度根据农村(社区)党组织和农村党员积分情况,由低到高对应划出“红色提醒线”、“黄色提质线”、“蓝色提升线”进行预警,作出提醒、提质、提升的相应安排。年底进行年度积分总评,并作为年度评选先进的重要依据。三是推行“四方督评”。实行“县督县评、乡督乡评、村督村评、民督民评”,推进双项积分、三色预警机制落实到位。乡党委每月进行现场督查评定;农村党员进行互督互评;群众对村党组织、党员积分和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监督评价。(牵头部门:乡党政办)
3.推行“三步四循环”工作法,不断提升农村基层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具体内容为:一月一步骤、月月有主题,三步一周期、一年四循环。其中的“三步”即,第一步是行政村每季度第一个月召开支部委员会会议,研究本村重要事务;第二步是每季度第
二个月召开支部委员会会议,村党支都向乡镇党委汇报工作;第三步为每季度第三个月召开支部党员大会,民主评议党员“两委”工作。会议与每个月的“支部主题党日”活动同日召开,要按照先召开会议,再开展活动的顺序进行。同时,每月召开一次党小组会,每季度上一次党课。通过“三步”的严格落实,实现党的组织生活“量变积累”;通过“四循环”的巩固提升,推动基层党组织建设“质变升级”。(牵头单位:乡党办)
(二)探索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路径
4.推进乡村自治建设。充分发挥村规民约作用,制定婚丧嫁娶简办规定,党员干部要带头执行,主动接受监督,加快推进乡村移风易俗。一是制定丧事简办规定。在丧葬活动中,不准搭台雇请演艺人员表演节目,禁止雇请僧人诵经,提倡戴白花祭奠;限制抬灵柩人数不超10人,每人不超100元标准,尽量减轻村民负担;办事当天,户主不准在家大摆酒宴,左邻右舍帮办人员便饭即可;出殡后,户主不准支大锅、炒烩菜,帮办人员简单招待;严禁大操大办、厚葬薄养、铺张浪费、互相攀比。二是制定喜事简办规定。在举办婚礼活动时,婚车数量不得超过 8 辆;不准户主搭台雇请演艺人员,提倡乐曲播放;严禁燃放鞭炮烟花爆竹,易燃易爆物品;办事前一天不准在家支大锅炒炒饼,不准大摆酒宴宴请宾客;办事当天,户主不得支大锅,左邻右舍随礼后发放便民卡即可;严禁大操大办、高额彩礼、铺张浪费、互相攀比。三是其他事宜简办规定。在清明节等祭祖活动中,文明祭祀,禁止焚烧纸钱等不文明行为;在进行生日、满月、圆锁、祝寿活动中,不得宴请亲戚以外人员参加;反对在举办活动中酣酒、抢饭等不文明行为。(牵头部门:乡民政)
5.推进乡村法治建设。健全农村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加强对农民的法律援助、司法救助和公益法律服务。一是实施“法律明白人”培育工程,培养 5-8 名“法律明白人”,打造一支永远不走的普法宣传队伍。二是加强乡村法律服务站点建设,推进“一村一顾问制度”,建立结对法律服务体系,三是完善农村法律援助制度,降低
农民诉讼成本,增加对农民法律援助的覆盖面,为农民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奠定坚实的基础。(牵头部门:综治办,配合部门:乡司法所)
6.推进乡村德治建设。全面建设乡、村两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要按照有固定场所、有常设机构、有统一标识、有稳定队伍、有活动计划、有服务菜单、有制度机制、有规范教材、有课程安排、有完整资料的“十有标准”,搭建理论宣讲平台、教育服务平台、文化服务平台、科技与科普服务平台、健身体育服务平台等“五大服务平台”,建设科学理论宣讲、形势政策宣传、主流价值宣教、文体活动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农业科技辅导、健康生活指导、农村环境整治、文明礼仪普及、便民利民服务等“十类志愿服务队伍”,开展传播科学理论,践行“两个维护”;传播党的政策,践行大政方针:传播主流价值,践行时代新风;传播法律知识,践行法治精神;传播优秀文化,践行惠民宗旨;传播致富技能,践行共同富裕;传播文明理念,践行移风易俗;传播模范事迹,践行传统美德等“八个传播、八个践行”实践活动,着力建设阵地覆盖城乡、队伍组建广泛、活动丰富多彩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使之成为思想武装新载体、凝心聚力新阵地、致富兴业新课堂、文明引领新平台、文化娱乐新家园、乡村德治新方式。(牵头领导:张媛媛)
7.开展“五治融合”创建工作。继续巩固政治、自治、法治、德治、智治“五治融合”试点工作,成立“五治融合”建设领导组,下设政治建设、自治建设、法治建设、德治建设、智治建设五个专项小组,健全完善“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不断总结试点经验,力争2021年实现全覆盖。(牵头单位:乡党办、乡综治办、乡民政站、乡司法所)
(三)创新乡村治理组织体系和治理手段
8.创新乡村治理组织体系。采用“1+5+N” 模式,高标准打造具有实战功能的乡村综治中心,全面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1”即一个综治中心,“5”即便民服务大厅 (窗口)、视频监控室、矛盾纠纷调处室、心理咨询室和法律服务室,“N”即在此基础上可以结合本乡实际再开发 N 个与治理工作密切相关的功能室。
(牵头单位:乡综治办)
9.推行“互联网+乡村治理”。创新现代乡村治理手段,以更高标准推进“雪亮工程”建设和社区单位智能安防建设,形成巡逻防控、情报研判、应急处置等相结合的实战应用机制,加大城乡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的建设、联网、管护和应用力度,提高视频图像在实战领域的智能化应用。加快推进综治视联网建设,将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图像接入各级综治中心,并与乡村各级综治视联网平台实现对接,实现与县综治中心的互联互通,2021 年底前村对接完成率达到95%以上。(牵头单位:乡综治办)
10.创新多元化矛盾纠纷调解平台。学习推广新时代“枫桥经验,提高就地化解决纠纷的能力,推动重点领域专业性、行业性调解组织全覆盖,完善诉调、检调、警调、正调、访调对接机制健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体系,着力建设预警中心,研判中心、联调中心、专家调解中心、特邀调解中心、智慧调解中心六个中心与一体的多元化矛盾纠纷调解平台,预警中心负责收集汇总各类社会预警信息,研判中心负责对受理案件认真分析、准确研判,联调中心负责联调联动相关工作,专家调解中心负责调处重大疑难复杂案件,特邀调解中心重点负责调处具有行业特点案件,智慧调解中心主要依托网络和视联网等先进手段进行网上立案,网上调解。(牵头单位:乡综治办、乡派出所、乡司法所)
(四)将完善乡村治理机制与推进垃圾治理有机结合
11.强化农村垃圾治理机制体制建设。逐步形成“政府主导、垂直管理、多元筹资、综合施治”的一体化长效管理机制,一是建机构,做到有人管事,所有行政村都成立环境卫生管理工作站,形成
乡村二级环卫管理网络。二是建队伍,做到有人干事。农村根据人口多少,每 300-400 人配备 1 名保洁员,每村配备垃圾收运员 1-2名,县财政出资购买垃圾清运车。三是建制度,做到有章理事。实行绩效考核挂钩制,对环卫人员实行“ABC 动态” 管理办法,评出 ABC 三个档次,按档次下拨乡环卫经费和保洁员工资;乡级实行周督查、月考核、季总评,村级实行日巡查、周小结、月考核,根据考核结果,进行媒体通报。四是保经费,做到有钱办事。采取财政投入为主、农村转移支付为辅、群众义务缴费为补充的筹资办法解决环卫经费。财政投入部分由省、市、县按照 1:1:1 的比例分担,县财政每年按全县总预算支出的 1%作为农村环境卫生专项经费,乡每年从转移支付中拿出 20%用于环卫投入,农户义务缴费由各村统筹管理,弥补环境卫生整治经费不足。五是建设施,做到有力成事,建立健全 “卢分类、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体系。(牵头单位乡环卫中心)
五、方法步骤
试点工作周期为 2 年,从 2020 年 1 月开始,到 2021 年 12 月底前完成,共分三个阶段:
(一)动员部署阶段(2020 年 1 月-2 月)。召开全乡动员大会,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印发创建方案,明确各单位工作职责,全面启动创建工作。
(二)组织实施阶段(2020 年 3 月-2021 年 10 月)。全面组织实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的各项工作,坚持边创建、边总结、边推广,努力把我乡村治理体系创建工作不断引向深入。其中,2020 年11 月底前形成中期评估报告上报县委农办。
(三)总结提高阶段(2021 年 11 月-12 月)。全面完成实施方案要求的各项工作,对创建工作进行全面梳理汇总,接受上级部门考核验收,并于 2021 年 11 月底前上报试点工作总结报告。同时,全面总结典型经验和做法,建立健全长效机制,进一步巩固乡村治理体系建设成果。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提高政治站位,把开展乡村治理体系建设摆上突出位置,成立由乡党委书记、乡长担任组长,副书记担任副组长,各分管领导,政法、组织、宣传、农业农村、民政、司法等为成员的领导机构,明确职责分工,层层传导、层层落实。各级党组织要把乡村治理体系建设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来抓,做到资源统筹、设施整合、共建共享。
(二)加强支持保障。...
篇四:村级社会治理创新实践方案
iddot;29·青年与社会 2019年11月下新时代推进农村基层社会有效治理的创新探索曹岩龙(沈阳建筑大学,辽宁 沈阳 110000)摘 要:党十九大报告之中明确的提出了要积极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同时也对社会治理工作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但是,身处在全新的时代背景之下,农村基层社会有效治理工作也面临着全新的问题,所以文章也就新时代农村基层社会治理现状进行了概述,然后基于此提出了具体的创新措施,希望能够更好地推进农村基层社会有效治理。关键词:新时代;农村基层社会;有效治理;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本身就是一项较为重要的工作,也是国家政权机关直接管理亦或者是与群众自治性组织有效结合在一起共同管理所管辖行政区域内基本公共事务的一项社会活动。新时代背景下推进农村基层社会有效治理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也是对社会生产以及农村群众社会生活造成直接影响的一项社会活动,可是就目前推进现状来看明显存在着一些问题。社会治理创新这时候就显得尤为的重要,其能够有效打破传统政府主导的管理模式,最大程度发挥出社会组织以及个人等多方面的积极作用,从而以共同的价值观来有效维系社会结构稳定,真正实现基层社会治理体系的创新。一、新时代农村基层社会治理现状为了更好地推进农村基层社会有效治理创新工作,笔者也从以下两个方面对新时代农村基层社会治理现状进行了探究 :(一)整体环境方面从这一方面来分析的话,现如今我国刚好处在重要战略发展机遇期,发展前景十分的光明,可是同样也面临着较为严峻的挑战。一方面是因为在改革不断推进与深入的环境下,社会结构也发生了显著变化,各类社会矛盾也因此而不断加深,公共安全风险相较于之前而言有了明显的增多,农村基层社会治理对象也因此而变得越发的复杂化。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以及云计算等技术的不断发展,也促使社会治理面临着全新的课题,新型的违反犯罪现象开始涌现,传统违法犯罪手法也因此而发生了变化,这也对新时代农村基层社会有效治理造成了影响。(二)区域形势方面在新时代背景之下,因为受大环境所影响,农村基层社会治理形成也呈现出了类似的情形,社会矛盾开始变得越发的多样化,各种类型的隐患开始集中出现,农村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任务因此而变得越发的繁重。就新时代农村基层社会有效治理现状来看,其主要呈现出了以下几点问题 :首先,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与依法思维能力还是欠缺,在展开治理工作的时候,部分干部依法思维还不够强,经济、政治思维弦绷得很紧,法治思维弦相对较弱,部分法治方式都十分欠缺,没有严格按照相关法律体系办事 ;还有部分法治能力十分欠缺,出现了一些违背法律的现象。其次,现有的体制机制与共建、共享以及共治格局之间存在矛盾,其作为现如今基层社会有效治理新模式,也是构建和谐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但是,从具体基层治理现象来看,市场机制使用以及调动各方积极性之间的衔接还尚不够成熟,所以需要不断进行完善。最后,则体现在智能化、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基层专业人才匮乏这一点上,毕竟在高科技时代背景之下,基层社会有效治理人才要求也因此而不断提升。但是,从目前来看,明显还是缺少这一类的人才,这也抑制了新时代农村基层社会有效治理工作的实施。二、新时代推进农村基层社会有效治理的创新措施上述分析中我们了解到新时代推进农村基层社会有效治理的现状,而要想真正做好这一项工作,可以从以下几点来进行创新:(一)构建出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十九大报告之中就明确的提出要对社会治理体制进行完善,尽可能提高社会治理法制化、社会化、专业化以及智能化等水平,这也是新时代农村基层社会治理工作面临着的新要求。所以要想实现新时代推进农村基层社会有效治理创新这一目的,在实际工作中一定要积极构建出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具体而言,首先,需要落实党委政府的领导责任,真正将农村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也纳入到工作议题之中,各个乡镇、区单位最好是承接相应的办事、领导机构,这样就能为这一工作实施奠定良好的基础。其次,要对相关部门的责任进行严格落实,强化目标管理责任制,真正将综合责任制落实情况有效的纳入到党政领导班子以及领导干部年度述职报告工作之中,同时结合实际来构建出相应的考核评价体系,以此来对这一项工作进行量化评价,从而促进农村基层社会治理工作的有序推进。再次,还需要不断强化社会组织的协调责任,不断完善内部机构以及自我管理组织,以此来有效推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来承担起社会责任,这样就能将其对于基层社会治理的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最后,还需要在治理过程中尽可能调动起基层群众的参与度,通过对群众参与社会治理途径进行创新与拓展,来更好地落实这一项工作。例如,可以积极开展人民调解工作亦或者是对群众各种利益纠纷进行化解与处理等等,这样就能真正实现农村基层社会有效治理。(二)对农村基层社会治理体系进行完善新时代推进农村基层社会有效治理工作的时候,还需要对农村基层社会治理体系进行完善,积极构建出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农村社会治理体系。十九大报告之中明确提出了乡村振兴这一发展战略,并且要求做好农村基层基础工作以及社区治理体系建设,以此来推动社会治理中心逐渐向基层开始下移,从而真正有效实现政府治理与社会调解之间的良好互动。而要想做好这一项工作,首先一定要加强自治,积极开展“十星文明户”、 “五星乡村”等创建活动,同时将“一约四会”制度有效的落实下去,这样就能真正让文明之花开遍整个家庭。其次,需要注重法治建设,即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要大力推进普法工作,尤其是在农村基层社会群体之中一定要做好法律服务体系普及工作,这样就能及时有效的化解社会矛盾,同时有效加强农村基层社会治理。最后,还需要强化德治工作,即在农村基层社会有效治理过程中,要积极展开群众道德工程建设、诚信建设,以此来有效提高群众自律意识,让其能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正确把握,从而有效推进农村基层社会有效治理。(三)让农村基层社会治理变得更加系统化·30·青年与社会 2019年11月下新时代推进农村基层社会有效治理工作的时候,还需要坚持专项治理与系统治理、综合治理、依法治理以及源头治理等多方面的有效整合,以此来让农村基层社会治理因此而变得更加的系统化,从而有效提升工作治理。首先,系统治理就是指治理主体在工作中要改变传统治理理念,明确农村基层社会治理主体以及其相互关系,在发挥出政府主导作用的同时,将社会自我调节以及村民自治等作用也充分发挥出来,从而才能有效实现治理。其次,依法治理则是要求农村基层社会治理过程中,尽可能调动基层综合治理力量,扎实的做好矛盾纠纷排查工作,治理方式则可以从之前的管控规则及时的转向为法治保障,这样就能真正有效将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综合治理则是要求在治理过程中做好社区治理工作,真正将农村社会治理中心普及到基层,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政府治理、居民自治以及社会调解等多方面的良性互动,从而有效避免极端事件的发生。最后,源头治理则是指在治理过程中要从后置及时的转移到源头治理,对社会心理服务工作加强重视,积极探索出全新的治理方式,如对留守老人儿童、辍学未成年人等弱势群体可以定期进行走访,以此来对其进行心理咨询与引导,从而真正有效提高其自身防护能力,落实农村基层社会有效治理。三、结语综上所述,自党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提出了乡镇振兴这一发展战略,并且要求要积极推进农村基层社会有效治理工作,真正做好社会治理制度建设,从而打造出共享、共建以及共治理农村基层社会治理格局。而为了能够形成有效的农村基层社会治理秩序,本文也提出了具体的创新措施,希望以此来有效推进新时代农村基层社会有效治理,更好地落实党十九大号召。参考文献[1] 张义祯.新时代推进农村基层社会有效治理的创新探索——福建省大田县住村特派员制度研究[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8,No.457(5):95-102.[2] 佚名.关于新时代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工作研究——以石家庄市栾城区为例[J].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2019,21(1):46-48.[3] 佚名.基层社会治理的内容呈现、经验总结与优化路径——以遵义凤冈县为例[C]// 以人民为中心——凤冈县“四直为民”实践探索与理论研究,2017.[4] 苏惠芳.创新社会治理的基层实践[J].西部大开发,2014(11):83-85.基金项目:2018年度沈阳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课题名称:推进沈阳农村基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路径措施研究,审批单位:沈阳市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委员会领导小组,课题编号:18067Q。作者简介:曹岩龙(1988- ),男,辽宁沈阳人,讲师,沈阳建筑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民办高职院校团学干部的培养与管理探析——以广州城建职业学院为例甄伟文(广州城建职业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广东 广州 510925)摘 要:高校团学干部队伍作为高校学生群体当中的中坚力量,是学校开展学生工作的重要载体,肩负着服务在校师生、传播正能量、引领新文明、建设和谐校园的重任,在学校与学生之间起着桥梁纽带作用。民办高职院校较本科院校而言学制更短、学生文化水平偏低、学生综合素质不高,这导致了民办高职院校团学工作存在很大的被动性。文章以广州城建职业学院为例,针对民办高职院校在团学干部培养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出相应的行之有效的建议和措施,助力民办高职院校更好地对团学干部进行培养和管理,提升团学工作的质量和水平,促进学校的高速发展。关键词:民办高职院校;团学干部;培养;管理一、民办高职院校团学干部培养与管理的现状分析(一)社会大环境方面随着高校招生形式的改革、高校扩招等一系列政策的实施,民办高职院校的招生形式越来越严峻,很多民办高职院校为了提高新生的报到率,加大自主招生和学业水平考试的招生人数比例。因为自主招生和学业水平考试这两种招生形式门槛较低,考试题目简单,通过率较高,所以导致生源质量逐年下降,这也就直接影响了团学干部的质量,导致团学工作水平滞后不前。据悉,近年来,民办高校团学组织新生干事报名人数逐渐减少,综合素质、工作能力和工作积极性越来越差。(二)学校方面据了解,目前大多数民办高职院校在团学干部的培养和管理中存在以下问题 :(1)团学干部选拔机制、管理机制、培养机制等不完善,导致干部的质量不高、能力不足、积极性不高 ;(2)团学干部很多时候是被用于充当校内甚至校外各种活动讲座的观众,协助学校各个部门进行活动的举办布场等,没有发挥团学干部真正作用 ; (3)指导老师配套不足,学校团委的专职团干人数配备不足,二级院系团委专职团干人数配备更是不够,基本上只有一个指导老师担任书记,也就是说一个书记带领二级学院的所有组织,包括团委、学生会等,这样工作量很大,导致工作效率低下 ;(4)指导老师经验不足、能力不够、水平不高、流动性大等。(三)团学干部的特性方面经调查,民办高职院校团学干部具有以下几大普遍特性 :(1)因为招生形式的变化,团学干部中大部分是通过自主招生和学业水平考试录取的学生,他们的文化科学水平不高,学习能力较差,自主学习能力偏低,很多干部因为团学工作的繁琐影响学习,导致期末挂科 ;(2)政治理论水平偏低,
篇五:村级社会治理创新实践方案
社会治理创新平台建设方案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平台建设方案2 0 2 1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平台建设方案2什么是街道治理与公共服务街道治理公共服务所谓“街道治理”就是特定的治理主体对街道实施“管理”。街道治理还被界定为限制和激励个人和组织的规则、制度和实践的框架。XXX街道治理是面向政府内部管理和服务的应用,通过“一张图”网格式精细管理直观实现:街道六要素管理、城市综合治理、巡访关怀、群防群治、应急指挥、社戒社康、平安街道、楼宇经济、统计分析……公共服务是指由政府或公共组织或经过公共授权的组织提供的具有共同消费性质的公共物品和服务。XXX公共服务是面向街道居民服务和管理的应用:街道共商共治、“一口式”公共服务、便民服务、办事指南、街道志愿者、平安街道、法律诊所、就业服务、街道百宝箱、街道居家养老……
. 1. 平台总体规划• 总体框架、业务关系、建设需求 ……. 2. 从街道“管理”走向街道“治理• 网格化管理、综合治理、基础数据……3. 信息化手段落实公共服务及民生服务• 互联网+ + 办事服务、政务一体机、居家养老 ……目 录Contents4. 以智慧的应用点燃居民智慧生活• 微信公众号、智慧生活 APP……5. 智慧城市未来运行场景• 未来网格、街道、街道运行场景、长效管理运营机制 ……
Part
1平台总体规划
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平台建设方案建设背景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街道治理的意见提出:总体目标实现:到2020年,基本形成基层党组织领导、基层政府主导的多方参与、共同治理的城乡街道治理体系,城乡街道治理体制更加完善,城乡街道治理能力显著提升,城乡街道公共服务、公共管理、公共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再过5到10年,城乡街道治理体制更加成熟定型,城乡街道治理能力更为精准全面,为夯实党的执政根基、巩固基层政权提供有力支撑,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1、我们需要增强街道居民参与能力。提高街道居民议事协商能力,凡涉及城乡街道公共利益的重大决策事项、关乎居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困难问题和矛盾纠纷,原则上由街道党组织、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牵头,组织居民群众协商解决。支持和帮助居民群众养成协商意识、掌握协商方法、提高协商能力,推动形成既有民主又有集中、既尊重多数人意愿又保护少数人合法权益的城乡街道协商机制。探索将居民群众参与街道治理、维护公共利益情况纳入街道信用体系。推动学校普及街道知识,参与街道治理。拓展流动人口有序参与居住地街道治理渠道,丰富流动人口街道生活,促进流动人口街道融入。2、提高街道服务供给能力。加快城乡街道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健全城乡街道服务机构,编制城乡街道公共服务指导目录,做好与城乡街道居民利益密切相关的劳动就业、街道保障、卫生计生、教育事业、街道服务、住房保障、文化体育、公共安全、公共法律服务、调解仲裁等公共服务事项。着力增加农村街道公共服务供给,促进城乡街道服务项目、标准相衔接,逐步实现均等化。将城乡街道服务纳入政府购买服务指导性目录,完善政府购买服务政策措施,按照有关规定选择承接主体。创新城乡街道公共服务供给方式,推行首问负责、一窗受理、全程代办、服务承诺等制度。提升城乡街道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更好满足居民群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探索建立街道公共空间综合利用机制,合理规划建设文化、体育、商业、物流等自助服务设施。积极开展以生产互助、养老互助、救济互助等为主要形式的农村街道互助活动。鼓励和引导各类市场主体参与街道服务业,支持供销合作社经营服务网点向城乡街道延伸。
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平台建设方案建设目标政务监管利用新技术,提高政务系统可扩展性和创新性结合公共服务模式改革和政务运行 机制创新,优化业务流程探索政务信息化工程建设运行管理的新模式,提高管理水平城市管理自然灾害频发,群体事件增多, 政府维稳需求增大落实综治和平安建设责任,以信 息化手段切实做好维稳工作,强 化维稳工作落实街道服务以居民和企业需求为导向,政府转被动服务 变主动服务,整合管理职能和服务资源,提 升街道管理与服务能力强化与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新一 代信息技术发展相适应、满足信息化发展实 际需要的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协同共享跨部门、跨区域的业务协同、信息资 源共享和统一服务打通信息化工程与人口、城市地理、综合经济等基础数据库之间的联系共用基础网络,切实发挥投资效益, 避免重复投资、重复建设政务监管定岗定人定风险协同共享数据融合数据开放 数据共享城市管理应急指挥舆论引导 综治维稳街道服务便民便企
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平台建设方案系统特色01020304系统特点采用SaaS 服务模式依托“云计算”SaaS 服务模式,成本最低化 ,利用云计算 SaaS核心应用,平台上移, 服务下延,镇、村级无需建立信息服务中心, 直接提供信息服务,建设和维护成本最低。依托物联网多场景应用具有采集、管理、分析和输出多种地理空间信息的功能,以及空间综合分析的能力,基于地理测绘的成果,对农村基础建设以及产业情况在地理上进行直观的呈现。基于“用户需求”设计摒弃传统信息查询系统的“功能菜单”设计,所有功能,信息的查询,均通过地图作为指引进入,同时各种业务数据又能在地图上进行直观的反映和展示丰富的数据统计形态对于系统中丰富繁杂的各种产业、农户信息、基础设施等数据,提供诸如散点图、环形饼图、多维柱状图等形态多样的图形统计报表,将这些抽象而又零散的数据,以直观的形式呈现在用户面前。
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平台建设方案平台建设总体框架物业公司 居民公众 政府工作人员 街道居委会公共资源信息数据库(人、地、事、情、物、法人)街道街道治理与公共服务信息平台SOA业务架构 GIS地理信息 数据交换共享 统一信息门户 手机端应用街道治理 共商共治 物业管理 公共服务 民生服务综合治理志愿者服务 物业保修 办事办证 智慧生活网格化管理 信息交流 物业缴费 政务一体机 居家养老…… …… …… ……监测终端 传感设备 摄像头 移动智能终端 PC桌面终端宽带网络 无线网络 物联网政策标准保障体系制度安全保障体系用户应用功能支撑基础业务平台基础平台基础设施感知层网络层……市场服务企业“互联网+服务办事“公共服务平台
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平台建设方案9平台建设业务关系公共基础数据库(人、事、地、情、物、组织)智慧门禁系统街道治理 公共服务 民生服务智能腕表政务一体机远程医疗设备提供鲜活的数据支撑网格化管理街道综合治理”一张图“管理……办事服务共商共治物业管理……智慧生活居家养老远程医疗……
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平台建设方案10街道治理与公共服务平台能解决的问题街道“管理”如何转变为“治理”的需求如何获取鲜活动态的基础数据的需求居民对街道服务需求日益增长居民是街道信息化产品的主要受益者,对街道信息化的需求主要集中在服务方面,要求政府提供的服务要方便快捷,同时,还要求能够获得针对街道特色个性化的服务,建设一个安全、智能的街道,以提升居民的居住幸福指数单一的管理主体已无法满足城市公众多元化的要求,传统的政府管理模式逐渐不能满足城市市民的需要,总体上来说,街道需求主要是信息采集、信息发布、统一管理、全面服务等方面的内容。街道需要有一种简单获取、发布信息的渠道,并可以通过该渠道进行远程管理和服务。目前基础数据采集存在采集效率低,采集到的数据不全,无法保证真实有效,即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却无法真正将数据用活等问题,基础数据是街道进行管理应用的基础,如何获取鲜活动态的人口数据是街道管理面临的巨大需求
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平台建设方案11街道治理与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目标010203040506网格化精细管理,实现街道综合治理畅通渠道收集民意,建设街道共商共治局面“人、事、地、情、物、法人、组织”是街道管理的六大要素,街道网格化信息化服务管理平台通过“街道网格化、管理信息化、流程扁平化”的手段,实现社情全掌握,事件全解决和服务全方位的目标。依托街道网格化管理平台,将街道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成为单元网格,并配备“一格一员”,通过加强对单元网格各类综合性事件的定期巡查,建立一种监督和处置互相分离的形式,创新街道治理体制,改进街道治理方式。通过街道微信公众号或门户网站的建设,建立政府与街道居民的最后一公里联系,畅通政府和居民的沟通渠道构建坚实街道综合治理维稳网络政府牵头,在街道网格化信息平台建设+街道共商共治模式的基础上,整合街道现有安保力量,广泛发动群众,建立一张综治责任网络、服务网络、排查网络以及调处网络,多部门协同联动,通过信息平台实时配合,实现业务协同联动,事件处理规范化、常态化,将各种不稳定因素化解在源头。整合政府资源实现“互联网+服务办事”模式依托政府公共服务信息系统,加快统筹政府公共服务网络和信息资源,统一设立电子政务办理界面,通过与人口、法人单位等国家基础信息资源库的信息共享,建立以公民身份号码、组织机构代码等基础信息为索引的政府公共服务信息管理机制,实现居民身份证办事“一证通”。提高街道民生服务和居家健康养老服务水平在居民城市生活方面,应充分利用智能手机、智慧家居等个人感知和传输终端,倡导街道乐享“智慧的生活”,街道生活包括了居民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针对街道居民的智慧生活APP包括了便民服务、智慧医疗、智慧交通、居家养老等内容政务一体机节约人力实现街道工作人员与居民面对面服务在街道建设“政务一体机”能够大量减少人工座席,节约街道人力资源,街道可以投入更多人力为居民提供面对面的服务,居民通过手机APP或微信端可以预约街道工作人员上门帮忙办理服务事项,为不方便出门的老年人等关怀人群提供更加便利的服务,提高街道民生服务水平。
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平台建设方案系统架构民 众 企 业网站 互动电视 APP微信公众号 自助终端统一企业服务平台 统一市民服务平台线上导办平台网上办事大厅 移动办事大厅政务公开系统 公共服务系统智能排号系统 公共资源交易中介代办推荐一门式政务服务平台三级便民服务先照后证并联审批满意度打分智能受理分发自主取件系统回访跟踪系统诉求会办中心受理模块办理模块回访模块派发模块督办模块考核模块统计分析效能考核平台窗口考核系统机关考核系统各委办局 支付平台 交易平台…… 内部人员应急联动指挥中心数字化城管中心物业管理中心……政务公开龙泉驿区政府信 公共企事业单位息公开目录 办事公开目录区基层公开综合 龙泉驿区公众服务监管平台 信息网大数据中心产业信息化平台经济预测 精准扶贫宏观调控 新村建设经营监测 新村宽带工业分布农产业分布
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平台建设方案主要功能模块主要功能模块网格信息管理系统 互联网+ 群团服务 便民服务系统指 网 基 资 舆 统 精挥 格 础 产 情 计 准信 诉 资 政 预 评息 求 源 策 约 价查 提 对 查 办 管询 交 接 询 事 理电 智 三 物 健 医商 能 方 业 康 疗平 家 平 管 管 服台 居 台 理 理 务智慧党群管理系统党 志 书 时 掌 党群 愿 记 代 上 风活 服 信 先 党 廉动 务 箱 锋 校 政精准帮扶系统帮 帮 精 精 资 脱扶 扶 准 准 金 贫对 措 派 项 使 成象 施 人 目 用 效走 权 网 预 搜 联 帮访 限 格 案 查 手 扶日 管 互 处 反 帮 动志 理 动 理 馈 扶 态社 商 物 物 居 社区 业 业 业 民 区电 服 服 通 健 医商 务 务 知 康 疗 志 息 动 态 心 例团 工 合 众 统 访 愿 愿 校 程 法 扶 系 系 治宣 维 日 信 活 动 中 案 记 统 统 理传 护 录查反馈群 群 综 公 系 走 志 志 党 课 律 帮 综评 项 搜合 估 目管 管 申理 理 报(后端:大数据统计分析决策系统)(前端:六大应用系统)平安街道管理门 楼 停 周 红 社禁 宇 车 界 外 区系 对 道 防 报 监统 讲 闸 范 警 控常 流 特 车 异 录监 驻 动 殊 辆 常像 控 人 人 人 管 报 存调 员 员 群 控 警 储用应用系统基本模块调 管 数 管 处分 帮度 理 据 理 理析 扶主要功能
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平台建设方案八项服务:党群服务党群服务指讯科技是中国群团改革试点平台提供方,根据中央党建带群件,群建促党建的要求,落实解决街道服务三难和三化问题,落地到街道为老百姓服务。党群服务核心模块红岩家园组织服务同心圆统战服务旗帜高扬宣传服务党风廉政纪检服务党群风貌群团服务
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平台建设方案八项服务:政务服务智慧政务大数据平台个人门户企业门户专网业务数据行权数据数据对接 数据交换业务处室单位领导街道街道服务站延伸
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平台建设方案八项服务:街道服务01街道保障加强街道保障服务水平。02民政优抚对街道老百姓的帮扶政策。04文化惠民生活百科、益智游戏03卫生计生保障街道卫生计生的指标。街道服务
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平台建设方案八项服务:街道服务街道服务街道服务政府采取专项服务模式,纳入社工服务、文化教育、街道养老等板块。文化教育街道养老社工服务教学课堂文化宣传街道机构欢乐课堂爱心赶场残障关爱老年服务养老机构平安手环健康咨询健康监测
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平台建设方案八项服务:法律服务街道法律咨询020
线上线下管理平台街道司法所...
篇六:村级社会治理创新实践方案
村五治融合创新基层治理 实施方案为认真贯彻落实上级精神,积极建设平安和谐幸福新村,全面提升社会治理水平,努力打造“政治、法治、自治、德治、智治”融合的文明村,结合本村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农村基层社会治理为重点,推动形成党组织统一领导、政府保障支持、基层民主自治、社会组织协同、群众积极参与的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格局。大力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维护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提升基层平安建设、法治建设和服务管理水平,努力实现百姓安居乐业、社会文明法治、基层和谐稳定。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党组织的领导。乡村治理要坚持党组织的领导,使党的思想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在农村工作中得到体现,从而确保乡村治理建设和管理的各项工作能落到实处。
(二)坚持以人为本。立足本地实际,尊重群众的选择,从群众需求出发,坚持以人为本,以服务为重点,面向全体
群众,从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难点、重点问题入手,为群众排忧解难,搞好各项便民服务,使群众安居乐业。
(三)坚持民主自治。通过村民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监督,实现民主自治,使农村的综合社会功能不断得到强化,促进三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进而提高乡村社会治理水平。
(四)务实推进注重实效。从本村实际出发,着眼长远科学统筹,有序推进,务求实效,积极探索适合本村情况的方法、途径,努力解决新问题、新矛盾,不断总结新经验、新成果。
(五)创新引领示范带动。准确把握基层社会治理总体要求,学习借鉴其他乡村治理的经验和做法,破除制约乡村社会治理的认识误区,树立良好口碑形成多方支持、积极参与的良好局面。
三、工作目标 以实现基层社会治理组织体系更加完善,职能定位更加清晰,民主管理更加规范,服务保障更加到位,治安状况更加安定,稳定形势更加巩固为总体目标,实现零发案、零犯罪、零事故、矛盾零上交,打造乡村社会治理示范村,引领带动全村基层社会治理水平整体提高。
四、工作措施 (一)以政治建设统领全局。充分发挥村党组织的战斗
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规范做好“三会一课”和“四议两公开”,加强支部建设,不断增强支部战斗力和凝聚力。同时加强党对群团工作的领导,完善党建带群建促治理机制,推动群团组织主动融入基层治理实践,发挥群团组织群众基础优势和桥梁纽带作用,团结凝聚群众共同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工作。
一是筑牢党群服务中心治理阵地。推动治理和服务关口全线前移,把党群服务中心建成政务、法律、调解、社会、文体等各类为民服务资源的“集结地”;建立“1+1+N”治理网格。“1”是党支部,“1”是村干部,“N”是党员、村民代表等。支部书记为网格长,负责按照上级要求,合理部署,将本村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村干部负责村集体日常工作落实,信息收集和分类整理以及宣传工作;党员负责向群众正确宣传村党支部的目标举措,帮助群众解决具体实施过程中的困难;村民代表负责所包农户的信息收集,代表村民提出意见建议。
二是用好“五字工作法”。为了提高村两委、党员、村民代表这三支队伍的治理能力,党支部采用“五字工作法”—“访、定、选、联、帮”。“访”是遍访、细访,每名村民代表分包 10 至 15 户,坚持每月走访 1-2 次,去群众中访出问题、访出矛盾、访出意见;“定”是针对解决访出的问题、矛盾、意见,由村两委会商议,定方案、定责任、定目标;
“选”是选人去执行定出的方案、目标和责任,选的人是真正能解决问题的,可以是战友、同学、朋友等;“联”是党支部联系“两委”干部,“两委干部”联系党员、村民代表,党员、村民代表联系群众,是一种全覆盖的网格化的治理模式;“帮”是党员要帮助解决访出的问题、矛盾、困难,口号是“有困难找党员、要服务找支部”。
以科学的管理,通畅的渠道,规范的制度,明确职能,责任到人,落实落细,发挥了及时发现问题、快速解决问题的优势,提高治理水平和效能。
(二)以法治建设规范秩序。依法治村,让村规民约规范化、特色化,注重依法治理,发挥“法治”核心作用,以法治思维提升服务办事能力。
一是加强法治队伍建设。重点培育一批以村两委班子成员、网格员、村民小组长等为重点的“法治带头人”,充分发挥“法治带头人”带头人学法用法意识。
二是加强普法宣传。以支部主题党日、村民代表大会、院场会等载体常态化开展法律知识讲解、法律咨询等宣传教育活动,广泛宣传土地承包、婚姻家庭、赡养继承、交通安全、劳动保障、民事纠纷调解等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三是组建法治宣传队。选取 3-5 名有公信力和威望的老党员、老村干组成,以党员群众活动中心为阵地,佩戴“红袖标”,参与本辖区的法治宣传、法治教育帮扶等工作。
(三)以德治建设抓源治本。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爱心超市”积分制为抓手,推进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通过德治建设,提高群众的道德修养,促进社会和谐稳定。通过深入开展“十星级文明户”、“妇女模范”等评选活动,家风家训挂牌活动,每户建立户诚信档案,促进群众养成良好生活习惯,树立良好乡风文明,不断完善社会文明诚信体系建设,倡导文明新风尚,弘扬崇德向善,实现德治扬正气的和谐新新农村。
(四)以自治建设激发活力。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建立群众自治组织为主体、社会各方参与的自治模式。
一是加强红白理事会建设。成立以支部书记为会长,老党员、退休村干、村民代表、小组长、有名望人士为成员的红白理事会。明确组织形式、工作范围、操办事务等,制定统一规范的红白事宜办理流程,明确理事会掌握信息、主动介入、调表备案、事主确认签字等路径。
二是 建 立调解委员会。调解委员会主任由村支部书记兼任,副主任由治保主任兼任,成员由网格员、老干、小组长、老党员构成。设立矛盾纠纷调解室、专职调解员和信息员,有标牌标识,有配套的上墙制度,有规范的调解文书和工作台帐。注重发挥村规民约、社会组织的积极作用切实解决因土地征用、婚姻家庭、邻里矛盾等引发的矛盾纠纷将问题解决在基层,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建立四级调解机制,一级调解
由调解员入户调解,二级调解由治保主任带领委员会成员入户调解,三级调解由支部书记召集当事人双方在村调解室进行调解,四级调解由镇综治办、司法所、驻村国干到村主持调解。真正做到矛盾不激化、问题不上交,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纠纷无后患的和谐美丽平安村。
四是 建设一支群防群治队伍,同时整合群团组织、乡贤人士、社会专业力量等社会资源,充分发动社会力量,积极主动参与治安巡逻、防火灭火、抗震救灾、平安宣传、交通疏导、环境整治等社会治理服务。推进社会治理精细化,完善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治理的长效机制,建立健全基层群众自治机制,做到人人都参与、人人有责、人人尽责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五)以智治建设增强动能。整合发挥各类物防和技防作用,将全村编织成一张多功能的安全网。全力抓好“雪亮工程”建设,在村主干道、重点部位实现视频监控无盲区,打造一张无漏洞社会治安防控“天网”。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结合实际,明确建设目标,制定工作计划,层层分解建设指标,定时、定人、定事抓好落实,有重点地开展工作。
(二)采取多种形式,搞好宣传教育。要广泛宣传开展社会基层治理的重要意义,积极动员广大群众支持和参与活动;广泛宣传社会基层治理的内容,在全村上下形成家喻户
晓、人人参与的局面,营造良好的氛围,推进活动深入开展。
(三)严格标准,稳步推进。社会基层治理活动既要从实际出发,又要坚持标准、严格要求,村领导小组将根据建设的完成情况,定时对活动进行检查和推进,推动乡村治理活动健康有序发展。
篇七:村级社会治理创新实践方案
课讲稿】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的创新实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工作最坚实的力量支撑在基层,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也在基层,必须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策,丝毫不能放松。”以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是大变革时代基层治理方式与时俱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重庆市在推进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中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呈现出较好的发展势头。本文聚焦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重庆实践,从制度设计、模式创新、经验启示三个不同维度,在梳理重庆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的制度政策和分析沙坪坝区、南岸区、永川区社会治理创新举措的基础之上,总结经验启示,以期为进一步完善党全面领导基层治理制度、实现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贡献智慧力量。
一、制度设计:为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实践提供政策支撑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党建对基层社会治理工作的引领功能,作出了一系列顶层设计。2017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
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意见》,强调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以改革创新精神探索加强基层党的建设引领社会治理的路径”;2019 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城市基层党的建設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的指导意见》,强调要“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社区居民自治机制”“完善村党组织领导乡村治理的体制机制”;2021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要求“完善党全面领导基层治理制度”。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文件精神,重庆市委市政府因地制宜地出台了一系列执行规范性文件,包括《中共重庆市委、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实施意见》《深化“枫桥经验”重庆实践十项行动实施方案》《中共重庆市委、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实施意见》等等,提出要“建立健全党组织统一领导、政府依法履责、各类组织积极协同、群众广泛参与,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基层治理体系”,深入开展“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提升行动”等十项行动,为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实践创新和提能增效提供了良好的政策支撑
和制度指引,为重庆基层社会治理制度体系的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助力。
二、模式创新:为推广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提供典型范例 “听言不如观事,观事不如观行。”制度和治理体系管不管用、有没有效,实践是最好的试金石。基于国家层面的法规政策和基层社会治理现实的双重需求,重庆市委市政府不断探索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的创新举措,打造了“党建+”“三事分流”“乡贤评理堂”“和顺茶馆”等实践样本,具有良好的示范效应。
(一)沙坪坝区“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创新 早在 2005 年,号称“西南一切工业之母”的重庆特钢宣告破产,留给沙坪坝区石井坡街道的是社会心态整体性失落、社会矛盾井喷式爆发、社会事务断崖式移交的烂摊子。面对复杂的社会治理状况,街道党工委开始探索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道路,最终交出了一张老旧社区从“企业有人管”到“破产无人管”再到“转型人人管”的现实答卷,为破解大型国企改制后社会事务无缝对接提出了“石井坡”方案。
一是创新“党建+网格化”。实施网格化管理,采用区委、街道党工委、社区党委、网格党支部“四级管理”
体系;建立健全网格联系制度,确保党员居住在网格、服务为民在网格、监督考评在网格。二是创新“党建+智能化”。依托党群服务中心,设线上、线下“积分超市”,广泛吸纳辖区社会单位、爱心企业、商户等力量;升级“石井坡 e 党建”微信小程序,发放智能积分卡,积分卡可以视同现金在共建单位直接消费。三是创新“党建+贤人坊”。“特钢贤人坊”共设立 6 个分坊品牌,即红岩岗、纾解角、议事苑、点赞榜、服务社、智慧家,借此引导特钢贤人,以自助互助形式实现“没有物管、胜似物管”的共治共享社会化服务。例如,特钢贤人红岩岗对辖区党员设岗定责,要求党员主动担当起宣传员、议事员、和事佬等职责,以“红色贤人”筑牢基层社会治理的党建基石。
近年来,石井坡街道以区域化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工作,迎接了多名重庆市委常委视察并获好评。先后被人民网、新华网、中央电视台、《法制日报》《工人日报》、中新网、华龙网等 10 余家主流媒体采访报道 60 余次,并在“学习强国”“七一网”以及《当代党员》《重庆政法》《重庆日报》《重庆晚报》等平台刊载180 余次。街道下辖团结坝社区获评重庆市干部教育培训现场教学基地,即沙坪坝区社会治理创新实践教学基地。
(二)南岸区“三事分流”推进基层协商民主 在快速城市化的进程中,社区承担着大量行政性事务和社会性事务,社区减负成为社区的强烈呼声。但社区治理作为社会治理的末梢,直接体现社会治理的水平和成效,社区减负不能削弱社会治理。鉴于此,南岸区积极探索基层议事协商制度,创新“三事分流”工作法,将社区中的社会事务区分为大事、小事和私事,把政府治理和社会治理有机结合起来,为社区治理注入新活力。随着《南岸区健全村(居)民议事机制推进三事分流的实施办法(试行)》的出台,“三事分流”议事机制在全区全面铺开。
一是落实责任、“大事”快办。对经过审议确定属于“大事”的群众诉求,结合三级服务中心和群众工作信息平台进行重点督办,第一时间明确承办单位、科室和人员,切实把办理责任落实到人头。二是基层协商、“小事”共办。对经过审议确定属于“小事”的群众诉求,由街镇指导社区,通过村(居)委会召集有关利益主体进行民主协商,按照“一事一议”民主决策的原则予以解决。三是注重引导,“私事”自办。对经过审议确定属于“私事”的群众诉求,鼓励群众自力更生或通过市场途径解决,探索建立社工、社会组织和社区“三社联动”机制,尽力对有困难的家庭或个人予以帮扶。
“三事分流”工作方法,实质上就是一种群众工作方法的创新,也是一种基层协商民主的机制创新。通过对大事、小事、私事的区分,理顺了各方权利和责任,明晰了政府部门、社会组织和居民个人在社区治理中的角色和职责,形成了“有求必应、有问必答、有难必解”的良好治理氛围,增强了居民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社会效应上,引起了《人民日报》《新华社》《法制日报》《瞭望周刊》等媒体的广泛关注,并获评民政部“中国社区治理十大创新成果”。
(三)永川区“乡贤评理堂”实现“三治融合” “乡贤评理堂”基于自上而下的政策设计而产生。为响应国家政策和建设美丽乡村的需要、啃下乡村治理这块“硬骨头”,永川区开展“乡贤评理堂”试点,以“爱国爱家、勤劳善良、崇德尚法、诚信重义、见贤思齐”为标准培育了 1009 名成长于乡土、奉献于乡里的新乡贤,在此基础上遴选了 108 名具备法律知识、善于调解纠纷、热心公共事务的乡贤评理员建成“乡贤评理堂”,探索构建法治、德治、自治相结合的乡村善治新格局。
“乡贤评理堂”以“法为上、礼为先、和为贵”理念,建立了一套完整严格的调解制度。其一,受理阶段。“乡
贤评理堂”受理的范围以调处化解民间民事纠纷为主,有当事人主动申请或乡贤评理员主动介入两种受理方式,由乡贤评理员配合调解。其二,评理准备阶段。从培育的乡贤资源库中确定参与评理人员,成立由乡贤评理员牵头的 5~7 人评理小组。其三,实施评理阶段。由评理员告知当事人相关权利义务,在双方当事人各自陈述矛盾和诉求后再进行评理,从双方的角度出发指出他们各自不对之處,整个评理过程允许村民在自愿遵守纪律的前提下旁听,再针对事件进行走访调查,最后制定评理方案。其四评理成功阶段。在双方达成协议后申请司法确认,并且自觉履行协议,在镇(街)、村(社区)和“乡贤评理堂”立卷归档,最后再由乡贤评理员进行回访。如若评理不成功,则告知双方当事人向镇(街)、村(社区)调委会申请调解或向当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乡贤评理堂”在永川区委区政府的正确引领下,充分利用乡村各种内生资源,通过整合民间力量调处矛盾纠纷、宣讲法律政策、反映社情民意、倡导移风易俗来引领社会风尚,达到“小事不出院、矛盾不上交、邻里更和谐”的目标,实现法治、德治、自治“三治融合”,在维护公平正义、涵养文明乡风、激发民主活力
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乡贤评理堂”获评全国创新社会治理最佳案例。
三、经验启示:为深化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提供有益借鉴 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需要把党的领导贯彻到基层社会治理全过程,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提高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保证基层社会治理沿着党指引的正确方向前进。总结重庆实践的典型经验不难发现,党建引领并不是大包大揽事无巨细,而重在方向的指引,包括政治引领、组织引领、能力引领、机制引领等方面,为进一步深化落实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提供了有益借鉴。
(一)坚持政治引领 近年来,城市基层各类组织尤其是社会组织发展迅速,人员、规模都不断增大,活跃度也非常高,有些社会组织还带有政治色彩。鉴于此,党组织如果不加强引领,群众就会迷失方向。其中,政治引领则是方向性引领、根本性引领。要引领各类组织坚定不移地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权威,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深入推进“党建扎桩、治
理结网”工程,着力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大量事实表明,加强政治引领,实际上就是引领各类组织在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下行动,使基层治理沿着正确方向健康发展。
(二)坚持组织引领 习近平总书记用了一个很形象的比喻来说明党组织与其他各类组织的关系,即“众星拱月”,其中党组织就是这个“月”,“众星”就是党领导下的各类组织。做党的群众工作,要月明星灿,不能月明星稀。在基层治理实践中,党组织是凝聚力量的领导核心,要善于把党组织的意图转变成各类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具体举措,善于把党组织推荐的人选通过法定程序明确为各类组织的负责人,善于引领各类组织做好服务群众工作并在服务中凸显党组织的地位,善于把党组织的主张转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党组织是基层治理的主心骨,只要党组织引领好了,各类组织都会成为党的左膀右臂,为基层治理增添力量。
(三)坚持能力引领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体现,基层治理水平影响着国家治理水平,基层治理能力关系着国家治理能力。应当说,做好服务群众工作,排
查化解矛盾纠纷,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这些都是党组织的独特优势,也是看家本领。这就需要我们党组织充分发挥这种能力优势,引领各类组织和基层党政干部在协调各方利益关系中掌握协商方法,在处理复杂问题中抓住主要矛盾,在调处各种纠纷中学会依法办事,在应对突发事件时临危不乱、专业规范、稳妥处置,真正实现把党的政治优势、制度优势、能力优势等独特优势转化为基层社会治理的强大效能。
(四)坚持机制引领 机制引领的关键,就在于把党组织引领各类组织制度化、体系化,使制度与机制深度融合、有机衔接,实现基层党建与基层社会治理的良性互动。针对城市社区,当前最重要的就是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居民自治机制、民主协商机制、群团带动机制、社会参与机制等,让党建引领更有抓手、更好操作、更能持久。总体而言,党组织要引领各类组织和广大群众共商、共建、共治、共享,群众的事情应该组织群众多商量,大家的事情应该组织大家多参与,真正实现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人民管。
基金项目:川渝党校(行政院校)系统 2021 年党史研究专项重点项目“统一战线视域下中国共产党凝心聚力的百年进程及经验启示研究”(项目编号:CQDX2021BZXZD—016),2022 年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委托课题“中华民族共同体视域下地方民族事务治理现代化研究——以重庆市为例 ”(项目编号:CQSYWTKTZ2021)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陶焘.充分发挥党建对基层社会治理的引领功能[N].光明日报,2019-03-29. [2]陈思诗.城市基层党建引领社会治理的逻辑、现实与出路[J].重庆行政,2020,21(06):59-61. [3]吴晨旭,汪仲启.挖掘内生资源,打造治理共同体——老旧小区创新治理的“团结坝经验”[J].团结,2021(01):58-61. [4]张雪,寇桂涛.社会治理创新视域下社区自治实践的运作机制研究——以重庆市南岸区“三事分流”为例[J].中国市场,2019(15):172-173. [5]尹学朋,唐敏.权威善治:乡村纠纷化解机制新探索——以重庆市永川区乡贤评理堂为例[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01):51-56.
[6]唐小平.党建扎桩 治理结网 推进市域社会治理[J].红旗文稿,2020(20):47-48. [7]邹东升,陈思诗.新时代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M].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21:56.
篇八:村级社会治理创新实践方案
引领乡村治理实施方案 1.如何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治理引领功能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对于村级党组织而言,找准强化整体功能的着力点和抓手,是增强自身活力和战斗力的关键。牢牢把握政治引领这个核心。基层党组织是政治组织,必须牢牢把握这个基本定位和基本属性,履行好政治责任,发挥好政治引领作用。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不断深化,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精神文化需求等都在发生深刻变化。与此相对照,一些村级党组织还存在基本保障不到位、党员管理松散、组织生活流于形式等问题。新形势、新问题对村级党组织发挥政治引领作用提出了新要求。围绕强化村级党组织政治引领功能,抓住村党支部书记这个“关键少数”,建设全省唯一的农村党支部书记培训基地,构建优秀党支部书记储备、选拔、培训、激励机制;在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产业链、外出务工人员相对集中点建立党组织,扩大组织覆盖面和工作覆盖面,增强了村级党组织的政治影响力、引导力。
全力担当服务群众这个使命。要求村级党组织在服务理念、工作作风、方式方法等方面与时俱进、改革创新。为此,要在两个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一是搭建服务平台。为各村建设便民服务基地,构建便民服务网络,乡镇、中心村建立了便民服务中心。二是完善服务方式。坚持一站“全入式”服务,把行政服务、群众生产生活需要的社会化服务、“三留守”关爱服务等十大类、105 项服务事
项“打包”,全部进入便民服务中心,改 580 个乡镇管理区为服务区,从机构机制上保证工作方式从管理向服务转变。
紧紧围绕推动发展这个要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核心是全面,基本理念是全民共建共享。这对村级党组织致力于发展这个第一要务提出了新要求。破解发展难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村级党组织充分发挥作用,努力成为引领发展的“火车头”、群众致富的“主心骨”。坚持“转、扶、搬、保、救”五措并举,因地制宜研究实施扶贫攻坚行动计划,努力发挥村级党组织推动发展的作用,取得积极成效。
切实强化制度建设这个保障。村级党组织强化整体功能,要靠制度机制作保障。坚持标本兼治,全面推行“一定两评三公开”(定制目标、公开承诺内容,评审目标、公开考评办法,综合考评、公开考评结果)党建工作责任制;在“四议两公开”工作法中引入协商民主理念,最大程度凝聚共识、形成合力;建立健全民主科学决策、矛盾调解化解、便民服务和党风政风监督检查等各项制度。这些举措为村级党组织强化整体功能提供了制度保证。
2.如何运用党建+,引领美丽乡村建设 一、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其在美好乡村建设中的领导核心作用 1、加强乡村党组织领导班子建设。
重点选好配强乡镇、村党组织书记。选拔那些思想素质好、事业心责任感强、带头实干、熟悉农村社情民意、敢抓敢管、清正廉洁的干部,尤其是具有乡镇工作经历的干部进入乡镇领导班子。
按照思想政治素质好、带富能力强、协调能力强的“一好双强”标准选拔村党组织书记,注重拓宽选人渠道,采取“两推一选”、“公推直选”、面向社会公开选拔、乡镇党委委派等方式产生村党组织书记。加强乡村干部后备人才队伍建设,注重从优秀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大学生村官、选调生中选拔和培养乡镇领导干部。
2、进一步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功能。
适应美好乡村建设的需要,按照有利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充分发挥党组织作用、加强党员教育管理、扩大党组织工作覆盖面的原则,在坚持按地域、行政村为主设置党组织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按照中心村社区设立党组织,加大在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建立党组织的力度。
对符合设置党总支、党支部条件的中心村可按照有关要求及时调整组织设置,理顺规范行政村党组织与中心村党组织工作运行机制。强化组织管理、教育引导和协调服务功能,开展星级创评活动,促进乡村党组织和党员晋位升级。
到 2016 年底前,努力使三星级以上的乡镇党委、村党组织分别达到 85%以上,三星级以上农村党员达到 90%以上。
3、加强中心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
坚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把中心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纳入美好乡村建设总体规划。把党员活动室作为重要组成部分,确保有固定场所、有配套设施、有专人管理。
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优势,整合教育、卫生、计生、文化体育等资源,统筹推进社会救助、医疗卫生、计划生育、社会治安、文化体育、法律服务等公共服务,提升综合服务效能。
二、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带领群众建设美好乡村的能力 4、加强乡村干部队伍能力建设。
把乡镇、村党组织书记的教育培训纳入整个干部培训规划,每人每年至少参加一次集中培训,把村庄建设、环境整治、兴业富民、土地整治和管理创新等作为培训的重要内容。按照省委组织部部署安排,认真组织实施村党组织带头人“523”工程(全省从 2013 年起,省级重点培育 500 个示范村,市级培育 2000个示范村,县级培育 3000 个示范村,分 3 批组织实施,每批周期 2-3 年),列入中心村建设任务的行政村党组织书记优先安排。
采取专题培训、现场观摩等方式,有针对性地帮助乡村干部提高认识,开阔视野,明确思路,增强带领农民群众建设美好乡村的能力和本领。
5、加强乡村干部队伍作风建设。
坚持不懈地进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教育,引导乡村干部端正对群众的态度,摆正同群众的关系,增进同群众的感情,努力提升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方法
和本领。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切实纠正损害农民利益的突出问题,严肃查处涉农违纪违法案件,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广泛开展向先进典型学习活动,在农村基层干部中营造学习先进、赶超先进的良好氛围。
6、健全乡村干部激励保障机制。
认真贯彻落实《东至县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2012—2016 年规划》,继续推进农村党建“114”工程。全面落实村干部“一定三有”要求,通过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和党费补助等途径,形成村级组织运转、村干部报酬、党员干部培训资金保障机制。
注重在美好乡村建设一线锻炼、培养、选拔干部,加大面向优秀村干部定向考录乡镇公务员和招聘乡镇事业编制人员工作力度,选拔一些长期在村任职并在美好乡村建设中成绩突出的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进入乡镇党政班子。注重对推进美好乡村建设中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优秀乡村干部给予表彰和奖励。
三、抓好党员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农村党员在美好乡村建设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7、全面提高农村党员素质。认真落实基层党员教育培训规划,力争 2016 年底前把所有农村党员轮训一遍。
坚持每年春节前后开展农村党员干部主题教育活动。充分运用党员电化教育和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手段,推进党员教育“上电视、上手机、上互联网”,
经常性地开展政治理论、政策法规、科技文化教育以及农业适用技术和职业技能培训。
8、激发党员队伍活力。引导广大农村党员干部在美好乡村建设中建功立业,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结合中心村建设,创新党员活动方式,深化“双培双带”、为民服务全程代理、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流动党员双向带动、党员议事会和承诺制等“六大载体”建设。完善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增强党员的荣誉感、成就感和投身美好乡村建设的积极性。
9、做好发展党员工作。严把“入口关”,注重在美好乡村建设一线发现、培养、考察入党积极分子,把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有一技之长、能带头致富并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青年农民和优秀农民工作为党员发展工作重点,重视发展女党员。
新发展党员中 35 岁以下和高中(中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分别要达到 70%和50%以上。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为美好乡村建设提供有力。
3.如何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推动村上工作开展 坚持抓基层打基础,打造“新班子”,抓住“牛鼻子”,耕好“责任田”。
围绕“五化两提高”,严格落实村干部集中办公、轮流值班等制度,高标准、高质量推动村级场所规范提升,从严执行“三会一课”、专题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党员活动日等制度,深入推进“三二一”工作法,指导办好村级惠民
实事,推动村级事务科学规范运行。进一步修订村级考核制度,将集中办公等纳入考核内容,真正实现奖优罚劣。
抽调机关工作人员组建党建指导员队伍,指导监督各村党建工作。在党建典型村封庙村召开了党建亮点展示会,按照“抓两头、带中间”的工作思路,大家比先进、找差距,共同提高。
增强党性修养,突出“新作风”,切实提升农村党员干部为民思想。夯实农村党员干部“高效、务实、创新、担当、廉洁”的工作理念,高效率推进工作,弘扬求真务实之风,时刻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
以全面落实为民代办制度为契机,切实提升农村党员干部宗旨意识。高效率、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全镇村级便民服务室创建工作,并确保正常运行,针对农村9 类 24 个热点事项提供便捷、高效服务,使村民在家门口就可领取养老保险、缴纳水电费,让老百姓感受到切切实实的便利。
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实现“新作为”,推动农村快速发展。将富民强村作为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根本点,积极引导各村以土地、资金入股企业或发展农业适度规模化经营,带动农民和集体增收。
4.如何以基层党组织建设引领基层社会治理 始终坚持基层党组织在基层治理中的领导核心地位和作用。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社会经济成分、社会生活方式、社会组织形式,就业岗位和就业方式,以及利益诉求的多样化,给基层治理带来了许多新问题、新挑战。其中一个重要问题,就是正确处理基层党组织和新的经济组织、社会组
织、群众自治组织之间的关系,在群众的组织形式由过去的“单位人”为主变为现在的“社会人”为主的条件下,发挥好党组织的作用。我国社会治理的新格局新体制是: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这五个方面,缺一不可。
一方面,要高度重视和积极稳妥地推进新的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和群众自治组织的建设,鼓励它们发挥好在社会自我调节、自我完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中的特殊优势。另一方面,要始终坚持党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领导核心地位,发挥好党组织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切实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和一贯追求。对党的基层组织来说,最好的载体和抓手就是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把工作重心转移到服务上来,实现民心在基层聚集、资源在基层整合、问题在基层解决、服务在基层拓展。要不断扩大基层党组织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做到哪里有群众,哪里就有党的组织、就有党员的作用,就有党组织的服务。要进一步明确基层党组织的服务功能和服务要求。
农村党组织要围绕推动科学发展、带领农民致富、密切联系群众、维护农村稳定搞好服务;国有企业党组织要围绕生产经营和职工队伍建设搞好服务;街道、社区党组织要围绕建设文明和谐社区搞好服务;机关党组织要围绕服务中心、建设队伍搞好服务;高校党组织要围绕立德树人、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搞好服务;事业单位党组织要围绕深化分类改革、促进事业发展搞好服务;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要围绕促进生产经营、维护各方合法权益搞好服务;各种社会组织中
的党组织要围绕凝聚群众、激发活力、促进发展搞好服务。要从执政党的基层党组织的角度来认识和把握基层党组织的服务。
我们党是政治组织,应当履行政治组织的职能,发挥政治引领作用。要把党组织的政治作用与服务作用统一起来。既要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又要教育引导群众,用党的理论武装群众,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群众,不断提高群众的思想觉悟,带领群众前进。要创新服务载体,提升服务质量。通过考核评价,促使基层党组织更好地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群众、服务党员。
5.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 村美丽乡村实施方案方案一:
一、基本概况 (一)项目名称:新杭镇徐家边村农村美丽乡村项目 (二)项目实施单位:新杭镇徐家边村村委会 (三)项目实施地点:新杭镇徐家边村 (四)项目实施内容:“美丽乡村”的总体要求是“四个美”,即“规划科学布局美、村庄整治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素质美”,与之相对应,要具体开展“四个行动计划”,即“生态人居建设行动”、“生态环境提升行动”、“生态经济推进行动”、“生态文化培育行动”。通过整个美丽乡村建设计划的实施,达到“村村优美、家家创业、处处和谐、人人幸福”的目标。
鉴于此,徐家边村美丽乡村将做以下项目:
1、建立一座生活污水处理池 2、在村口处建立一座永久性的门头 3、修建水库(休闲、垂钓)
4、沿徐家边村主干道两边修建宽 5 米的绿化带 5、在村委会办公楼前修建休闲广场(健身器材、绿化)
6、将村委会办公楼亮化 7、提升林塘茂、胡家桥、徐家边、新农村小区老点建设 8、胡家桥道路拓宽 9、建 60 个生活垃圾收集池二、指导思想为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新杭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生态文明村建设,以人为本,科学规划,逐步建立健全美丽乡村长效机制,努力抓好农村生活环境与质量、过程管理和资源化利用,注重提高广大农村居民环保意识。按照“政府主导、全民参与、因地制宜、讲求实用”的工作原则,努力构建“户为基础、村为主体”的多元化乡村环境卫生管理体系,全面提高农民...
篇九:村级社会治理创新实践方案
dquo;五社联动”基层治理创新实验方案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历次全会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基层治理重要论述,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和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措施》,按照**省《关于推进基层治理工作的实施意见》的要求,特制定“五社联动”基层治理创新实验方案。一、解决的问题
居民参与度不高、作用发挥不够充分,与人民群众的期待还有较大差距。在居民自治水平处于基础的情况时,针对社区基层需要应对情况杂、居民需求大等实际情况,需要认真总结治理实践经验,强化基层治理建设,加强对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和社会组织的领导,确保各项民政政策沿着法治化轨道高效落实到基层,共同推动基础治理创新。
二、实验目标 落实党的全面领导制度、增强基本社会服务能力、深化基层群众自治实践、推动社会组织健康发展、强化社会工作专业服务、创新“五社联动”机制,以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建设“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共同体为目标,一是坚持党建引领,社区居委会发挥组织作用推动基层治理;二是以
社区为平台、以社会组织为载体、以社会工作者为支撑、以社区志愿者为辅助、以社会慈善资源为补充开拓基层治理;三是以文化引领创新基层治理,促进多主体联动,以解决基层问题、提供居民服务、强化居民联结,实现基层治理创新。
三、实验举措 (一)推进小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通过党建引领,加强党群融合,以街道为统筹,通过三横三纵,横向以社区党总支+小区党建站+楼栋党小组为链条,纵向以社区党总支+红色物业+红色业委会为链条兜底,织密服务网格。
1. 设立 红色单元。在各社区选取小区单元楼道公示出党员家庭户,由群众选出本单元的“芝麻官”党建联络员,延伸党组织在基层的触角,发挥信息收集和输送的功能,鼓励党员事事领先,党身份、作表率、优服务,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通过公示进一步增强党员的责任感、自豪感,协助社区及时发现、主动处理辖区内社会治理重点、难点。
2. 创建 红色小区。依托各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建立小区党建站,成立党员服务队,加强党群互动,营造党员作用发挥下的自治共治和谐邻里氛围,破解高端型社区居民之间的陌生感。依拖小区党支部,以小区在册党员、在职党员、群众志愿者先后加入,成为小区里的党建宣讲员、平安巡逻员,文明劝导员、文化传播员,环境守护员。
3. 打造 红色物业。将社区党组织与小区物业党组织高度
融合,试点党建引领红色物业服务,将辖区物业公司变成基层治理服务小分队,打破以前社区、物业二家人、工作二张皮的现象,提供更贴心、优质的服务,让居民从“小家庭”感受到“大家庭”的服务。
(二)
推进五社联动开拓基层治理。更加健全标准化、规范化政务服务机制,强化属地资源统筹融合服务功能,引导社区居民群众有序参与社区治理,提升社区治理水平。
1. 强化 基层治理服务。推出“365 服务不打烊”工作机制,将党群文化活动中心全年 365 天为居民开放,通过活动的开展增加居民对社区的认可及居民之间的融合,破解高楼电梯住户“一墙之隔不往来,擦肩而过不搭话”的局面,凝聚居民力量参加社区治理。
2. 开展 雷锋志愿服务。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培育成立志愿服务品牌,推进“五社联动”模式,开设矛盾调解、清洁家园、健康保健等志愿服务岗位,积极成为基层治理工作的助手。
3. 引导社会力量参与 。通过“五社联动”的全方位介入,助推各类活动及文化课程的开设,居民能积极自主的开展“广场舞比赛”、“重阳邻里节”等;管理社区设为定期的“雷锋志愿服务日”,组织周边企业、商家为居民提供“义剪”“义诊”“织补”“磨菜刀”等服务,助力居民 15 分钟生活圈的完善及补充,形成自主参与基层治理的局面,进
一步促进邻里和谐。
(三)推进文化培养创新基层治理。社区文化本质上是一种家园文化,具有社会性、开放性和群众性的特点。我街道以社区为服务落脚点,联动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社会慈善资源通过主体创新,多方联动整合资源,建立健全与项目、企业、驻区单位沟通对接、信息共享、协调配合的常态对接机制,以培养文化素养提升基层治理成效高质量。
1 1 、 培育 特色 文化 情怀 。大力开展各种文体活动,宣传道德榜样弘扬社会正能量。通过开展“居民文化节”“趣味运动会”等激发社区群众的归属感,倡导特有的健康民风民俗,并以各重大节日为契机,评选出“最美家庭”“敬老爱幼”“最美志愿者”等凸显的“好人文化”。社区群众都渴望有一个平台可以交流爱好、发挥才华,以多彩的文体生活结识朋友、充实生活。成立如“太极拳”“合唱团”“腰鼓队”等文体队伍,动员居民积极参与其中。
2 2 、 组建 文化 兴趣小组。邀请挖掘有特长爱好的社会组织或社区志愿者,组织成立剪纸、书法、摄影、美食烘焙、插花、布艺等兴趣小组,充分发挥文化融合的优势和力量,为居民形成有共同语言的朋友圈。根据居民需求列出服务清单,制定课程表。为辖区居民提供各类需求服务。如开设摄影班、绘画班、合唱班等十余堂文化兴趣课堂,以此为基础,
组建服务于民的各类兴趣小组。
3、 、 打造 基层 亲子 文化 。联动专业社工机构携手辖区学校以“教师引导、学生主导、家长参与”为主要模式,利用周末及寒暑假,开设亲子乐园周周乐,七彩假期等项目,联动社会慈善资源为辖区家庭开展亲子讲座、亲子手工,亲子心理辅导、亲子趣味运动会等活动。结合党史教育、红色家风工作,进一步推动家风家训传承,促进基层治理建设。
四、实验保障 (一)
组织保障 。成立以办事处主要领导为组长,各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相关部门为成员的领导小组。机关各分管领域要加强协调配合,指导各社区落实社区居民自治与网格化服务管理良性互动的各项具体任务,稳步推进基层治理创新实验工作。
(二)
经费保障 。加大财政保障力度,统筹使用各类投入到基层治理创新实验工作的相关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重点支持开展促进社区居民自治与网格化服务管理两新互动的各项工作。
(三)
智力保障 。加强社区党组织和干部队伍建设,选优配强党组织书记,推动符合条件的党组织书记或班子成员通过依法选举担任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负责人或成员。鼓励、吸引退休党员干部、退伍军人、普通高校和职业院校毕业生以及其他各类优秀人才从事社区工作。
(四)
宣传保障 。充分发挥报刊、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和网络新媒体作用,广泛宣传基层治理创新实验的典型做法和突出成效,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基层治理创新实验工作的良好氛围。
篇十:村级社会治理创新实践方案
社会治理创新平台解决方案总体觃划 収展趋势 觃划落实 智慧应用 展望未来 目 录 CATALOG
PART 01 总体觃划
基层治理 所谓“基层治理”就是特定的治理主体对社会实施“管理”。基层治理还被界定为限制呾激励个人呾组织的觃则、制度呾实践的框架。
智慧基层治理是面向政府内部管理呾服务的应用,通过“一张图”网栺式精细管理直观实现:社会六要素管理、城市综合治理、巡访关怀、群防群治、应急挃挥、社戒社康、平安基层、楼宇绊济、统计分析……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是挃由政府戒公共组织戒绊过公共授权的组织提供的具有共同消费性质的公共物品呾服务。
智慧公共服务是面向基层居民服务呾管理的应用:基层共商共治、“一口式”公共服务、便民服务、办事挃南、基层志愿者、平安基层、法律诊所、就业服务、基层百宝箱、基层居家养老……
建设背景 关键词 设问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亍加强呾完善城乡基层治理的意见提出:
总体目标实现:形成基层党组织领导、基层政府主导的多方参与、共同治理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城乡基层治理体制更加完善,城乡基层治理能力显著提升,城乡基层公共服务、公共管理、公共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再过5到10年,城乡基层治理体制更加成熟定型,城乡基层治理能力更为精准全面,为夯实党的执政根基、巩固基层政权提供有力支撑,为推迚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
建设背景 优势 创新 年轻 梦想 超越 丏业 务实
我们需要增强基层居民参与能力。提高基层居民议事协商能力,凡涉及城乡基层公共利益的重大决策事项、关乎居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困难问题和矛盾纠纷,原则上由基层党组织、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牵头,组织居民群众协商解决。支持和帮劣居民群众养成协商意识、掌握协商方法、提高协商能力,推劢形成既有民主又有集中、既尊重多数人意愿又保护少数人合法权益的城乡基层协商机制。探索将居民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维护公共利益情况纳入社会信用体系。推劢学校普及基层知识,参与基层治理。拓展流劢人口有序参与居住地基层治理渠道,丰富流劢人口基层生活,促迚流劢人口基层融入。
建设背景 提高基层服务供给能力。加快城乡基层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健全城乡基层服务机构,编制城乡基层公共服务指导目录,做好与城乡基层居民利益密切相关的劳劢就业、社会保障、卫生计生、教育事业、社会服务、住房保障、文化体育、公共安全、公共法律服务、调解仲裁等公共服务事项。着力增加农村基层公共服务供给,促迚城乡基层服务项目、标准相衔接,逐步实现均等化。将城乡基层服务纳入政府购买服务指导性目录,完善政府购买服务政策措施,按照有关觃定选择承接主体。创新城乡基层公共服务供给方式,推行首问负责、一窗受理、全程代办、服务承诺等制度。提升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更好满足居民群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探索建立基层公共空间综合利用机制,合理觃划建设文化、体育、商业、物流等自劣服务设施。积极开展以生产互劣、养老互劣、救济互劣等为主要形式的农村基层互劣活劢。鼓励和引导各类市场主体参与基层服务业,支持供销合作社经营服务网点向城乡基层延伸。
平台建设总体框架 物业公司 居民公众 政府工作人员 基层居委会 公共资源信息数据库(人、地、事、情、物、法人)
基层治理与公共服务大数据于平台 SOA业务架构 GIS地理信息 数据交换共享 统一信息门户 手机端应用 基层治理 共商共治 物业管理 公共服务 民生服务 综合治理 志愿者服务 物业保修 办事办证 智慧生活 网栺化管理 信息交流 物业缴费 政务一体机 居家养老 …… …… …… …… 监测终端 传感设备 摄像头 秱劢智能终端 PC桌面终端 宽带网络 无线网络 物联网 政策标准保障体系 制度安全保障体系 用 户 应 用 功 能 支 撑 基 础 业务 平台 基础 平台 基 础 设 施 感知层 网络层 …… 市场服务企业 “亏联网+服务办事“公共服务平台
10 平台建设业务关系 公共基础数据库(人、事、地、情、物、组织)
基层治理 与公共服务大数据云平台 基层治理 公共服务 民生服务 智能腕表 政务一体机 远程医疗设备 提供鲜活的数据支撑 网栺化管理 基层综合治理 ”一张图“管理 …… 办事服务 共商共治 物业管理 …… 智慧生活 居家养老 远程医疗 ……
11 基层治理与公共服务平台能解决的问题 基层“管理”如何转发为“治理”的需求 如何获叏鲜活劢态的基础数据的需求 居民对基层服务需求日益增长 居民是基层信息化产品的主要受益者,对基层信息化的需求主要集中在服务方面,要求政府提供的服务要方便快捷,同时,还要求能够获得针对基层特色个性化的服务,建设一个安全、智能的基层,以提升居民的居住并福指数 单一的管理主体已无法满足城市公众多元化的要求,传统的政府管理模式逐渐不能满足城市市民的需要,总体上来说,基层需求主要是信息采集、信息发布、统一管理、全面服务等方面的内容。基层需要有一种简单获取、发布信息的渠道,幵可以通过该渠道迚行进程管理和服务。
目前基础数据采集存在采集效率低,采集到的数据不全,无法保证真实有效,即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却无法真正将数据用活等问题,基础数据是基层迚行管理应用的基础,如何获取鲜活劢态的人口数据是基层管理面临的巨大需求
12 基层治理与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目标 01 02 03 04 05 06 网栺化精细管理,实现基层综合治理 畅通渠道收集民意,建设基层共商共治局面 “人、事、地、情、物、法人、组织”是社会管理的六大要素,基层网格化信息化服务管理平台通过“基层网格化、管理信息化、流程扁平化”的手段,实现社情全掌握,事件全解决和服务全方位的目标。依托基层网格化管理平台,将基层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成为单元网格,幵配备“一格一员”,通过加强对单元网格各类综合性事件的定期巡查,建立一种监督和处置互相分离的形式,创新基层治理体制,改迚基层治理方式。
通过基层微信公众号戒门户网站的建设,建立政府与基层居民的最后一公里联系,畅通政府和居民的沟通渠道 构建坚实社会综合治理维稳网络 政府牵头,在基层网格化信息平台建设+基层共商共治模式的基础上,整合基层现有安保力量,广泛发劢群众,建立一张综治责任网络、服务网络、排查网络以及调处网络,多部门协同联劢,通过信息平台实时配合,实现业务协同联劢,事件处理觃范化、帯态化,将各种不稳定因素化解在源头。
整合政府资源实现“亏联网+服务办事”模式 依托政府公共服务信息系统,加快统筹政府公共服务网络和信息资源,统一设立电子政务办理界面,通过与人口、法人单位等国家基础信息资源库的信息共享,建立以公民身份号码、组织机构代码等基础信息为索引的政府公共服务信息管理机制,实现居民身份证办事“一证通”。
提高基层民生服务呾居家健康养老服务水平 在居民城市生活方面,应充分利用智能手机、智慧家居等个人感知和传输终端,倡导基层乐享“智慧的生活”,基层生活包括了居民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针对基层居民的智慧生活APP包括了便民服务、智慧医疗、智慧交通、居家养老等内容 政务一体机节约人力实现基层工作人员与居民面对面服务 在基层建设“政务一体机”能够大量减少人工座席,节约基层人力资源,基层可以投入更多人力为居民提供面对面的服务,居民通过手机APP戒微信端可以预约基层工作人员上门帮忙办理服务事项,为不方便出门的老年人等关怀人群提供更加便利的服务,提高基层民生服务水平。
PART 02 収展趋势
什么是基层治理 面向基层居民的服务:志愿者服务、基层微吧、法律咨询、微法庨、基层面对面、基层便民电话、基层服务指南、“一键”求劣、居民议事厅、基层商圈、随手拍、投诉丼报、就业信息发布、话题交流、两学一做、基层新闻、道德讲埻…… 面向基层工作人员的工作:网格管理、人房关联、以房管人、地图区域查询、巡逻轨迹、指挥调度、案件热点、城管三级闭环、基层综合治理案件闭环、企业老年人巡访关怀、基层社戒社庩…… 我们平台中基层“服务”与“管理”的具体应用 基层没有执法资源,必须由街道指挥中心派遣 基层管理 理 基层服务 务 基层治理 理
15 网栺无缝划分实现基层精细化管理
地图绘制网栺区域,四界清楚,一人一栺,定岗定责,整合网栺内人、房等信息,管理员直观简单、高品质、高体验地完成各种基层管理工作。
基层网栺员工作体系 持证上岗 一日双巡 数据采集 服务代办 矛盾化解 了解民意 巡访关怀 …… 限时办结 每周例会 网栺责仸制 绩效考核制 …… 工作职责 管理制度
16 全面掌握基层资源数据,精准管理 物资为保障 要 素 人 事 地 情 物 法人 人员为对象 事件为主线 地区为重点 社情为导向 组织为纽带 6 管理重点 人房关联
以图管房
以房管人 社情全掌握 事件全解决 服务全方位 基层网栺化 管理信息化 流程扁平化 采用手殌 实现目标 以“创新社会管理模式”为系统设计基础,依附社会管理“六要素”
17 基础数据采集的现状 工作量大耗费高 人口数据量大,采集所需工作量巨大,丐具有发劢性呾持续性 信息采集后未能用活 采集到的基础数据成“死水一潭”,在实际运用中未能収挥作用,未能正在用活 人工采集效率低 人工采集效率低,丐数据质量不高 信息片面、不准 政府相关部门只掌握部分流劢人口信息,但数据不准,部分物业公司现有数据零散不觃范,信息片面、不准 信息利用率低 政府各部门之间流劢人口数据没有共享,信息无法全面整合,信息利用率低 入户采集困难 入户困难,租户不在戒不开门不配合,丐不能采集到真实有质量的流劢人口信息 ……
18 以身仹认证的卡片掌握流劢人口劢态保持数据鲜活劢态
流劢人口姓名、性别、出生日期、住址、籍贯、流劢原因、特殊信息等通过门禁卡办理过程进行严栺采集,人走卡失效,新人新办理
每个流劢人口姓名、性别、出生日期、住址、籍贯、流劢原因、特殊信息等都汇集到村内“管理中心”进行存储,随门禁卡的办理而更新
基层所有流劢人口信息集中汇集到基层基层治理人口基础库,幵通过门禁卡的办理,及时更新
19 “一张图”实现基层社情全面管理
建立数据采集平台,实现对人口、房屋、城市部件、事件、社情民意等相关信息实时采集,运用空间网栺技术、地理编码技术、嵌入式地理信息引擎技术,实现对区域内人、地、事、物、情、组织信息的直观管理,以及相对应的深入应用,包括人员定位、区域统计、应急挃挥呾规频监控整合等功能。
20 综合治理,问题全覆盖,三级业务闭环 综治维稳、安全生产、城市管理、劳劢保障、民族宗教、食品安全、道路交通、消费维权、基层禁毒等匽多类事项 内部闭环 基层治理与公共服务信息平台 立案 核查 微信公众服务平台
各类城市综合执法事件:城市管理、食药监、综治维稳、消费维权、道路交通等 网栺员、监督员、工作人员日帯工作案件上报 挃挥中心立案坐席挄觃定时限进行案件立案 挃挥中心派遣坐席挄觃定时限进行案件派遣 执法人员依据相应法律法觃,在事件处理时效内对事件进行处理,幵及时反馈 基层网栺员对已处理的案件进行核查幵反馈 核查属实系统自劢结案戒由挃挥中心批量结案归档
21 系统提醒,网栺员上门巡访 采集辖区内的贫困户、老年人、残疾人等帮扶类人群信息,对其建立相应的档案 根据实际业务情况,定期巡访各类帮扶人群;根据群众需要办理的事项进行代办 定期提醒基层工作人员对各类帮扶人群进行巡访,反馈情况,収现问题及时上报 老年人巡访
关怀基层老年人,特别对亍空巢、孤寡及高龄老人,对网栺员进行巡访提醒,督促网栺员挄时巡访 为民服务“双代办”
根据应用需求可增加巡访模块,例如低保人员、残疾人、精神病人等特殊帮扶人群的巡访关怀 贫困户巡访
对基层贫困户建档立卡,挄周期定期提醒基层工作人员对贫困户进行巡访,収现问题及时帮扶呾解决
22 突収事件及时处置派遣 突収事件 秱劢端上报 地图实时报警 地图上一键派遣 事収点最近的巡逻人员 处置组队员现场处置
突収事件处理流程 • 手机APP事件上报 • 挃挥中心平台地图即时警报 • 一键派遣
PART 03 觃划落实
因地制宜的配置基层服务 青壮年基层:基层公共服务、物业报修、基层商圈、矛盾纠纷、法律援劣…… 商业基层:楼宇经济、政策法觃、城市管理、法律援劣、安全生产…… 老年人基层:巡访关怀、居家养老、一对一帮扶、进程医疗…… 城中村基层:暂住证办理服务、劳劢用工信息发布、流劢人口管理、矛盾纠纷、法律援劣…… 老旧基层:基层治安、城市管理、物业报修、民众诉求、矛盾纠纷、法律援劣、文化娱乐…… 高校基层:大学生创业就业、活劢讲座、志愿者服务……
25 构筑“亏联网+办事服务”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公众自劣办理 呼叫中心 网栺员待 电话 电脑 服务站 一口式综合叐理前台 综合业务叐理后台 基层基层治理平台 业务数据池 部门一 部门二 部门三 全生命周期 一证 服务 服务 数据 数据交换 基层/网栺
26 个人、企业“全生命”周期公共服务业务全覆盖 以人“生命周期”为主线的事项办理 企业相关事项办理 事项办理时限及过程展现 事项办理统计挃标图表 手机微信端在线办理呾预约
27 政务一体机实现自劣办理,节约人力 智能自劣政务系统适...
推荐访问:村级社会治理创新实践方案 村级 治理 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