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专题范文 > 农村公共设施管理机制10篇

农村公共设施管理机制10篇

发布时间:2023-05-06 16:30:06

农村公共设施管理机制10篇农村公共设施管理机制 乡镇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体制改革实施方案 为全面提高我镇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水平,优化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根据《**文件精神,结合实际,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农村公共设施管理机制10篇,供大家参考。

农村公共设施管理机制10篇

篇一:农村公共设施管理机制

农村公共基础设施 管护 体制改革实施方案

 为全面提高我镇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水平,优化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根据《**文件精神,结合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为目标,全面补齐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短板,探索和深化改革创新管护机制,构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符合农村特点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体系,全面提升管护水平和质量,切实增强广大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二)基本原则

 1 1. . 立足 当前,着眼长远。立足解决当前农村公共基础设施责任不明、粗放管理、缺失管护、无钱管理等突出问题,发挥现有设施设备应有效益,着眼于打赢脱贫攻坚战,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实现农村繁荣稳定的大局中全盘谋划,整体推进。

 2. 行政 主导,村级主体。坚持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的公益属性,强化各级政府与部门的服务意识与职责,把资源、服务、管理

 下放到村级组织。尽最大努力满足群众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需求,充分发动农民参与,切实维护农民利益,努力实现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农民参与、农民所有、农民受益。

 3. 创新 机制,务实求效。进一步明晰农村公共基础设施产权和责任事项,落实村级的主体责任、镇级的管理责任和主管部门的监督责任。分行业制定管理办法、实施细则,明确管理机制、管护范围、管护标准、人员费用、资金管理、监管办法等,用制度保障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理各项工作落细落实。

 4. 因地 制宜,分类施策。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不同类型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特点,科学制定管护标准,合理选择管护模式,有序推进管护体制改革。坚持城乡融合发展,逐步建立健全城乡公共基础设施一体化发展机制,统一谋划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运营和管护,建立健全利于长期发挥效益的体制机制。

 5. 公开 透明,强化监管。坚持阳光下操作,落实公告公示制度,及时通过媒体、网站、政务公开栏等全面公开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理管护情况,接受群众和社会的监督,提高透明度, 做到阳光运行。加强监督检查,确保运行正常、管理规范、管护到位、发挥效益。

 (三)主要目标

 在县级部门指导下开展管护改革试点,开展水利、电力能源、交通、农村人居环境、教育卫生、文化广电体育、民政、通讯通信、物流等九大领域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试点。2021 年 4 月,建立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完成《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深化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体制改革的指导

 意见》及《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责任清单》编制;2021 年 10 月前形成总结上报县,力争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管护模式,发挥示范作用。

 到 2025 年,实现政府主导、多方参与、市场运作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体制的初步建立,管护主体和责任明晰,管护标准和规范健全,管护经费较好落实,管护水平和质量显著提升。到 2035 年,城乡一体化管护体制基本健全,权责明确、主体多元、保障有力的长效管护机制基本形成,农村各类公共基础设施管护基本到位。(各村、党政办、乡村振兴办、水利站、卫计办、安办、民政办、财政所、村建办、道安办、农业服务中心、文化站、环保站、国土所、林业站、卫生院、清凉中学、清凉中心小学、清凉中心幼儿园、供电所按职责分工负责)二、建立明晰的管护责任制度 ( 一 )

 落实属地管理职责。履行属地管理职责,相关行业主管部门、 职能部门负责资金筹措,建立管护机制。(各村、财政所、各行业主管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压实行业主管部门监管责任。各行业主管部门对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负有监管责任,加快制定本领域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制度、标准和规范,明确管护目标、质量要求、管护方法、操作规程及应急保障机制等。各行业主管部门要具体结合工作职责,分别明确交通设施、文教养老、医疗卫生、农村卫生保洁、绿化养护、道路维护、综合性文化服务设施维护、旅游设施维护、有线电视设施维护、供水设施维护、污水设施维护、供电设施维护、宽带网维

 护、邮政信件快递等设施管护的具体要求和标准,加强培训和监督管理,不断提高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水平。建立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评价体系,推进管护信息化、智慧化,促进各类设施安全有效持续使用。(党政办、水利站、卫计办、安办、民政办、财政所、村建办、道安办、农业服务中心、文化站、环保站、国土所、林业站、卫生院、清凉中学、清凉中心小学、清凉中心幼儿园、供电所按职责分工负责)

 )

 (三)

 充分发挥村级组织作用。各村对所属公共基础设施承担具体管护责任,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村民理事会组织监督作用,带领和依靠农民群众,协助和监督各类管护人员,做好村庄环境日常管护工作。对于应由村民自治组织承担管护责任的公共基础设施,如委托村民、农民合作社或者社会力量等代管的,村民自治组织要承担监督责任。(各村负责)

 )

 (四)

 强化运营企业管护责任。供水、电力、燃气、通信、邮政等设施运营企业应落实普惠服务要求,全面加强对所属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的管护,自觉接受各方监督,确保所属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稳定运行。中小学、幼儿园、卫生院、敬老院等农村公共服务供给单位应承担所属设施管护责任。各行业部门专业主体组织专业人员,经常深入基层,加强业务指导。(各村、镇行业主管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落实受益者责任。广大农民群众是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的直接受益主体,也是参与主体,应增强主动参与设施管护的意识,自觉缴纳有偿服务和产品的费用;探索采用“门前三包”、党员责任、

 文明户评选等形式,引导农民做好房前屋后的物件规整、卫生清扫、水沟清淤等工作,参与村内道路、垃圾收集处理设施和公共绿地等的管护。(各村负责)

 三、健全高效的分类管护机制 (一)完善非经营性设施政府或村级组织管护机制。没有收益的农村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设施、绿化设施、道路等非经营性基础设施,按照权属关系,由镇直相关行业部门、各村负责管护。鼓励各村逐步由直接提供管护服务向购买服务转变,采用多种形式,有序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管护。鼓励集体经济实力强的村对所属各类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实行统一管护。鼓励设立公益性管护岗位,优先从贫困户中聘请管护员,负责村属公共基础设施日常巡查、保修、保洁等管护工作。(各村负责)

 (二)健全准经营性设施多元化管护机制。经营收益不足以弥补建设和运营成本的准经营性设施,按照权属关系,由运营企业或各村负责管护。经济实力强的村根据实际情况对运营企业予以合理补偿,运营企业应控制成本、提高效益。(各村负责)

 (三)创新经营性设施市场化管护机制。经营收益可以弥补建设和运营成本的经营性设施,由运营企业自行或委托第三方管护。各部门要按照各行业主管部门出台的相关政策予以支持,鼓励各类企业、专业机构从事运营管护。鼓励运营企业与村级组织开展管护合作,聘用村民参与管护。(村建办、道安办、水利站、文化站等各成员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梯次推进公共基础设施城乡一体化管护。支持有条件的村

 通过统一管护机构、统一经费保障、统一标准制定等方式,将公共基础设施管护资源、模式和手段逐步向农村延伸。各村要结合当地实际,确定公共基础设施城乡一体化 管护的设施类别、工作路径和时间表。(各村负责)

 四、完善相关的管护配套制度 (一)健全农村公共基础设施产权管理制度。结合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推动各类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确权登记颁证,确权登记颁证成果纳入县级相关信息平台,实行信息化、动态化管理。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由财政资金投入建设的,产权归县政府或其授权承担项目实施责任的乡镇和部门所有;明确划归村级组织或由村级组织通过自主筹资筹劳以及接受政府补助、社会捐助等兴建的,产权归村级组织所有。由企事业单位投资兴建的电力、燃气、通信、邮政等经营性公共基础设施,产权归投资主体所有。(镇直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各村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建立设施建设与管护机制同步落实制度。按照城乡融合发展的要求,结合国土空间规划、乡村规划以及其他专项规划,合理布局和建设农村公共基础设施,逐步建立健全镇公共基础设施一体化发展机制,通盘考虑设施建设和运营维护,实现城乡公共基础设施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护。在项目规划设计阶段,要明确设施管护主体、管护责任、管护方式、管护经费来源等。各项管护内容在项目竣工验收时,同步验收管护机制到位情况。(镇直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各村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建立市场化专业化管护制度。制定完善鼓励社会资本和专

 业化企业有序参与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的政策措施,保障管护主体合理收益,形成多元化管护格局。将从事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的社会主体统筹纳入政府购买服务承接主体范围。对于农村公路、供水、垃圾污水处理等设施,可探索通过出让冠名权、广告权等方式,引入专业化企业进行管护。支持有条件的村将城乡基础设施项目整体打包,实行一体化开发建设管护。(镇直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各村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建立管护清单制度。各村、各镇直相关行业主管部门要参照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目录(见附件),在明确各类设施所有权、经营权、管理权的基础上,编制本领域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责任清单。管护责任清单要明确管护对象, 落实管护主体。管护责任清单实行滚动式管理,因地制宜,结合乡村振兴规划和农村公共基础设施项目实施,不断健全管护清单。(镇直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各村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优化多元的资金保障机制 ( 一)加快建立政府投入稳定增长机制。财政所要依据管护责任、规模和标准,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公共财政预算支出体制,将应由政府承担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费用纳入本级财政预算。(财政所负责)

 (二)拓宽管护经费来源渠道。调整完善土地出让收人使用范围,加大对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的投入力度。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收益,安排一定比例用于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规范运用村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努力开拓市场化筹资渠道。村级组织可通

 过各种渠道积极筹措管护资金。探索设立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灾毁保险。(财政所、国土所、农业服务中心等部门及各村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完善使用者付费制度。正确处理好使用者合理付费与增加农民支出的关系,逐步完善农村准经营性、经营性基础 设施收费制度。逐步理顺农村公共基础设施产品、服务价格形成机制,充分考虑成本变化、农民承受能力、政府财政能力等因素,合理确定和调整价格水平,逐步实现城乡同网同质同价。具备条件的,促进价格由市场形成。各村通过村集体经济收益、企业或个人捐助、群众投工投劳等方式,多渠道筹措管护资金,统筹整合使用,确保发挥效益。(市场监督管理所、各村负责)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统筹推进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工作。成立以主要领导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创新管护体制机制,制定实施方案,细化配套措施,加强跟踪督促,全面落实改革措施。(党政办负责)

 (二)强化监督考核。开展农村公共基础设施运营质量和服务效果检查,保障农村公共基础设施长效运行。将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情况纳入乡村振兴实绩考核。加强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资金绩效管理,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加快推进农村公共基础设施领域信用体系建设,将建设管护主体和使用者履约情况纳入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对严重失信行为责任主体,按规定实施联合惩戒,营造诚实守信的市场环境。(乡村振兴办、财政所、农业服务中心、镇直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及各村按职责分工负责)

 -8-

 (三)抓好试点示范。各村、各镇直相关部门要结合实际积极探索深化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体制改革的有效形式,选择具备条件的村开展改革试点,不断积累经验,发挥示范效应,以点带面推进改革,防止一哄而上、急躁冒进。要及时梳理成功经验和好的做法,推广可复制的典型经验。(各村、各镇直相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

 (四)

 注重宣传引导。充分发挥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作用,加强法律宣传和政策解读,提高广大农民群众对使用者付费制度、村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用于村级公益事业的认识和接受程度,引导农民增强契约意识。畅通意见表达渠道,积极回应各方合理关切。(党政办、各村负责)

 附件:

 1.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目录 2.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体制改革领导小组 3.农村基础设施管护体制改革工作联席会议制度

 附件 1

 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目录

  领域 管护目录 管护监管责任单位 备注

 1 水利设施 小型水利工程 水利站、各村

 小型农田水利设施 农业服务中心、各村

 农村供水 水利站、各村

 2 电力能源设施 电力设施 供电所、各村

 3 交通设施 农村公路 道安办、各村

 国有林场林业专属道路 林业站、相关村

 候车亭 道安办、各村

 4 农村人居环境设施 村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 环保站、各村

 乡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 村建办、相关村

 生活垃圾处理设施 村建办、各村

 农村公厕(含旅游公厕)

 村建办、文化站、各村

 绿化设施 林业站、各村

 5 教育卫生设施 小学、中学 清凉中心小学、 清凉中学

 幼儿园 清凉中心幼儿园

 乡镇...

篇二:农村公共设施管理机制

ONOMIC RESEARCH GUIDE2021 年第 03 期总第 461 期 Serial No.461No.03,2021经济研究导刊收稿日期:2020-12-28作者简介:冯贵荣(1992-),男,贵州贵阳人,硕士研究生,从事公共行政与区域发展研究。一、乡村振兴战略与农村公共管理(一)乡村振兴战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对解决我国“三农”问题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关键举措,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选择。同时,农村地区是我国全面脱贫攻坚的主要战场,因此乡村振兴战略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局的重要环节。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我国农村发展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但是在文化建设、教育制度、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公共服务提供依然有待提高。在许多地方还出现了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教育、卫生、医疗、社保等方面的公共服务水平较低甚至缺位的情况。这些情况的发生都阻碍了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因此要真正地实现乡村振兴,必须先要提高农村公共管理水平,提高农村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供给。(二)农村公共管理及其主要任务农村公共管理主要是指农村基层政府以及其他非政府组织依照法律、法规、村规民约来管理和规范各类农村事务,合理分配农村集体土地的使用权及其他农村公共资源,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活动。农村公共管理是我国开展基层工作的重要手段,但是农村公共管理较其他的公共管理情况更加复杂、难度也更大、任务也更加艰巨。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在不断完善,农民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但是相对于城镇来说还有不小的差距,农村公共管理的任务也在不断加重。目前,我国农村公共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大力加强农村公共设施建设,突出发展文化、教育、医疗、社保等公共事业,让广大农民能够共享改革红利,从而进一步维护农村的稳定、化解农民之间的矛盾、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农民的精神生活水平、改变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整体面貌。(三)农村公共管理对乡村振兴战略的意义农村公共管理作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手段,直接影响着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取得的成果。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与农村公共管理关系密切,提高农村公共管理水平有助于农村文化发展、教育改革、建立完善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手段。由此可见,解决好目前农村公共管理遇到的实际问题,构建出一套既符合我国农村实际情况,又能保障农民切身利益的农村公共管理体系迫在眉睫。二、农村公共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目前我国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已经颇见成效,但部分农村地区的公共管理水平依然有待提高。由于农村具体条件的特殊性,导致农村公共管理会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比如物质条件水平、传统风俗习惯、文化教育水平、宗教信仰等都会在不同程度上渗透到农村公共管理的管理活动中,加大了农村公共管理难度。本文主要对农村公共管理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分析,从而寻求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通过对大量文献的阅读以及自身对于农村公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公共管理问题与优化建议冯 贵 荣(贵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贵阳 550025)摘 要: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逐步推进,我国农村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质的提升,与此同时,农村对于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大。因此,提升农村公共管理水平已经迫在眉睫。基于此,分析目前我国农村公共管理存在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偏向城镇、基层政府缺乏长远规划、农村自主性组织管理范围狭窄、农村公共管理人才匮乏等问题,并提出相应的优化建议,以期寻找提高农村公共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关键词:农村;公共管理;问题;优化建议;乡村振兴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1)03-0016-0316 - -万方数据

 共管理的了解,发现目前农村公共管理主要可以归纳出以下几点问题。(一)公共产品以及公共服务供给偏向城镇由于城镇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农村与城市的差距越来越小,现在农村对于文化、教育、医疗、交通、社会保障等方面的需求不断增大。各地对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视程度正在不断加大,很多基层政府都注意到农民的精神生活需求,开始逐步完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供给。例如,在许多地方农村地区也都建有“乡村大舞台” “文化广场” “法治广场”之类的公共场所,但是这些场所大多属于修建成本以及维护成本较低的基础公共产品,已经明显不能满足农民对于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需求。大部分地方对于农村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投入不足,主要是因为他们对于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供给还是主要偏向于城镇地区,对于农村地区的投入有所欠缺。正是这种资源的分配不平均造成了农村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水平低下,甚至出现缺位的情况。(二)农村基层政府缺乏长期的规划,治理方式单一基层政府作为农村公共管理的重要主体,起着“火车头”的作用,要提高农村公共管理水平,首先提高基层政府的执政水平。首先,大部分农村基层政府对于公共管理事务没有制定长期规划。而这主要是因为部分基层政府工作人员注重个人绩效,注重短期利益,只为了让上级领导看到短期的工作成效,而不做长期的规划。然而只注重短期绩效往往不利于农村的长期可持续的发展,甚至还经常出现在管理中没有目标和方向,重复工作和返工的情况。其次,基层政府公共管理的治理方式单一,往往只会简单地执行上级传达的任务,按照上级发布的文件、会议执行,在具体治理中没有结合具体的情况进行突破和创新。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上级的政策不一定适合本地的具体情况,有可能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最终却只是无用功。(三)农村自主性组织管理范围过于狭窄农村自主性组织作为农村非政府组织的代表,因为其天生具有的草根性,更加贴近农民的生活,是农村公共管理中重要组成部分。而农村公共管理事务烦琐复杂,基层政府不可能把农村事务考虑得面面俱到,又或者对某些方面的问题“力不从心”,这时农村自治组织的作用就体现出来了,它更贴近农民生活、受到农民的信任、了解农民的需求,是农村公共管理的重要补充。虽然目前农村自主性组织的管理范围和权力基本都是基于政府委托而产生,但是从目前农村公共管理的具体情况来看,中国的农村自主性组织已经覆盖了农村公共管理的方方面面,不再是政府的附属组织。而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目前的农村自主性组织的管理范围已经跟不上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速度以及农村群众对精神生活的追求。这就导致了很多公共管理事务的空白,提高了政府进行农村公共管理的经济成本。同时,现在农村自主性组织主要依靠人情道德来从事相关的管理工作,治理能力普遍比较低下。(四)农村公共管理人才匮乏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重视以及物资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农村公共管理人才缺乏的问题愈加凸显。目前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取得一定的成就,但是还存在工资待遇不理想、激励机制不健全、晋升通道更为狭窄等问题。有能力的公共管理人才不愿意到农村基层工作,被迫下到基层工作的往往也一心想要离开农村,由此造成的人员的频繁流动是导致农村公共管理工作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因此,要提高农村公共管理水平必须解决农村公共管理人才引不进、留不下的问题。三、农村公共管理工作的优化建议对以上农村公共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纳分析和思考后,本文提出几点参考改进的建议,希望能有效解决农村公共管理遇到的问题,提升农村公共管理水平、提高农村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供给质量。(一)扩充农村公共管理投资来源渠道农村公共管理的主要目的是提供完善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而这必须要耗费大量的财力物力才能实现。但是由于农村发展的滞后,经济水平相比城镇地区更是天差地别,想要依靠农村自身财政基本是不可能实现的。因此,想要增加农村地区对于公共管理的投入除了政府出资外,还要扩充投资的来源渠道。首先,地方政府公共管理投入可以适当向农村偏移。目前大部分城镇地方对于基础的文化、医疗、教育、社会保障等方面建设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农村地区相对较为缺乏,已经不能满足农民对于这类基础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需求。因此,在当地政府对于公共管理投入进行分配时,可以适当向农村地方偏移,以解决农民对于基础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需求。其次,可以引进企业对于农村公共管理进行投资。对于想要在农村地区进行投资的企业,可以对其进行税收优惠或者其他政策性优惠,让企业在农村地区建厂,同时修建学校、医17 - -万方数据

 [责任编辑 文 娇]院等公共场所。这样既可以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也可以让农民享受到企业修建的公共场所和公共服务,实现多赢的局面。(二)农村基层政府进行长远的规划、丰富基层治理方式农村公共管理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在进行管理规划时要避免过分看重短期绩效,要综合各部门和领域对公共管理事务进行长期规划。首先,培养基层工作人员的长期规划意识,多领域多项目进行有效联动。在制定管理规划前多开展调查工作,在规划完成后组织相关专家对规划进行考察,确定规划可行后再具体实施,避免出现无用功和返工。上级领导在对基层工作人员进行考核时不要过于重视短期绩效,应将地方的长期规划进度也纳入到考核范围。其次,农村基层政府在日常工作中还要改进工作方法和工作思路,丰富治理方式。在执行时不能只是简单地传递上级的政策决定,应向上级及时汇报具体情况,申请上级对不适宜本地的政策做出适当的修改,形成适合当地情况的政策,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与此同时,还要定期向基层工作人员和人民群众开展普法工作和道德教育工作,提高工作人员和群众的法律水平、道德水平,为相关政策的实施创造适宜的环境。(三)进一步扩大农村自主性组织的管理范围虽然农村自主性组织已经不是依附于政府的附属组织,但是其权力来源于政府授权,没有政府的授权就无法进行农村公共管理活动。目前,农村自治性组织得到的授权范围已然不能保障相关工作正常进行,应当扩充对农村自主性组织获得的授权范围,让农村自主性组织在授权范围内充分发挥其作用。此外,对于农村自治性组织人员治理能力不足的问题,可以在不过分干预的情况下对主要领导人员进行监督,对他们的工作在规划方向上进行指导,确保其工作符合当地的总体规划。同时,定期对农村自主性组织的工作人员开展提升业务水平的培训课程,提高农村基层工作人员业务能力,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出农村基层自治组织的对农村公共管理的补充作用。(四)加强农村公共管理人才的培养提升农村公共管理水平的关键是建设专业的公共管理队伍。对于农村公共管理人才的缺乏问题,由于农村物质条件和地理位置的制约,注定比其他方面更加难以解决,可以尝试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思考。首先,要保证农村基层公共管理人才的工资福利待遇,同时给予一定的农村就业补助,解决农村工作人员的住宿、就餐、交通问题,这样才能增加农村对公共管理人才的吸引力。其次,要健全人才激励机制,保障人才的晋升渠道,鼓励农村公共管理人才任期满后继续留任,对于自愿留任的人才应给予政策支持。最后,可以从农村本地的大学生中选拔人才,并进行培养,让从农村走出去的大学生以不同的身份回到家乡,为家乡建设出谋划策,带领家乡人民走向美好生活。四、结语农村公共管理事业的开展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手段,而乡村振兴战略是农村公共管理事业的重要保障。随着农村经济的迅速发展、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农民群众对精神生活的追求以及对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需求在不断提升,解决好现在农村公共管理面临的问题,构建一套适合农村的公共管理体系,提高农村公共管理水平已经是不能回避的问题。相信随着农村公共管理能力的提升,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农村的发展必将日新月异,农民的生活条件必将越来越好。参考文献:[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8-02-05(001).[2] 刘彦随.中国新时代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J].地理学报,2018, (4):637-650.[3] 张玉漫.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村公共管理体系的优化[J].农业经济,2014, (10):127-128.[4] 段莉.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的公共管理体系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7, (27):105-106.[5] 朱海琴.论新农村经济建设中的公共管理[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8, (6):180-181.[6] 刘亦明.基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浅析农村公共管理的现状及发展[J].农村科学实验,2018, (17):89+93.18 - -万方数据

篇三:农村公共设施管理机制

讲 农村公共政策与公共管理

 一、 农村土地政策与管理(一)

 我国土地政策的变迁(一)

 我国土地政策的变迁

 再30年不变。

 (二)

 农村土地政策存在的问题“大稳定, 小调整” ;征地、 嫁入等;“增人不增地, 减人不减地” ;水利, 非农化使用。国家征收土地市场与补偿国家征收, 土地市场与补偿、 “土地财政” ;国家对农村土地的管理。“土地财政”

 (三)

 农村土地政策的变化与展望1.2.农民宅基地:

 抵押, 担保、 转让3 农村建设用地3. 农村建设用地:

 允许入市, 赋予交易权小产权房;“两权两换”“产权”十八届三中全会允许入市赋予交易权

 二、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一)

 我国农村的主要基础设施

 1.道路2.水利3.电网4 饮水4.饮水5.通讯等等。

 (二)

 农村基础设施的问题1.生产性设施支撑脆弱事业性设施欠账严重2.事业性设施欠账严重3.服务性设施严重不足

 (三)

 农村基础设施的前景1.树立公共财政观念, 按照城乡 一体化的公共财政体制要求, 调整财政支出分配结构, 奠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在财政基本建设投资中的基础性地位, 切实加大财政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2.制定与《农业法》 配套的《农业投资法》 , 依法明确界定各级政府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的法定责任。资位

 3.合理定位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近、 中、长期目标, 分步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4.建立充分体现农民需求的偏好显示机制和自下而上的基础设施供给决策机制,确保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供给与需求的确保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供给与需求的一致, 根除自上而下的供给型决策失败造成的有限投入的损失。

 5.理顺财政农业支出资金管理体制, 强化财政支农资金监督管理。6.恰当选择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财政资金支出方式, 以充分利用各种方式不同的优势, 最大限度放大财政资金的效用。的优势, 最大限度放大财政资金的效用。财政补贴;以工代赈;以奖代拨;一事一议。

 7.放开市场准入政策, 完善税收优惠政策, 合理引导民间资金投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三、 农村社会保障(一)

 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构成农村社会保障的内涵:

 面向农村人口, 与城镇社会保障共同构成我国社会保障的完整体系它是国家为了保证农村社会成员个人体系。

 它是国家为了保证农村社会成员个人及家庭的经济安全和提供必要的福利, 通过立法实施的一项公共计划, 其实质是实现部分社会财富的转移, 帮助农村社会成员转移和避免各种风险。

 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一般是由农村社会保险、 农村社会救助、 优抚安置和农村社会福利四个子系统构成。其中农村社会保险是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农村社会福利是高层次的农村社会保障形式, 农村社会救济是最低层次的农村社会保障形式。

 1.农村社会保险。社会保险是国家通过立法采取强制手段对国民收人再分配, 形成专门消费基金, 对劳动者在遇到生、老、 病、 残、 死、 失业风险时, 由于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或暂时失去工作失劳动能力或暂时失去工作, 给予物质帮助的形式。农村社会保险是农村社会保障的核心部分, 主要包括养老保脸、 医疗保险、 残疾生育保险等。

 其中,农村养老保险与农村医疗保险是现阶段的主要形式。给予物质帮助的形式

 在我国农村, 现阶段养老的主要形式有:家庭养老;社区养老;社会养老。

 农村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2.农村社会救济。社会救济是指国家和社会对无劳动能力和生活来源的人, 因自然灾害等原因造成生活困难的人给予的物质帮助。农村社会救助是农村社会保障中最低层次的部分,也是最广泛、 最基本的保障, 是社会保障的最后防线, 一般包括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农村社会救灾与扶贫。

 3.农村社会优抚。社会优抚是指政府或社会对现役、 退伍、 复员、社会优抚是指政府或社会对现役、 退伍、 复员、废军人及烈军属给予抚恤和优待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 主要包括抚恤、 优待、 优抚社会化服务三方面的内容。

 2.农村社会福利。社会福利是指社会(包括企事业单位)为全体成员提供的各种福利性补贴和举办各种福利活动的总称。农村社会福利是指对农村中的孤、 寡、 老、 弱、农村社会福利是指对农村中的孤病、 残, 这些特殊对象提供的物质帮助和生活服务,使其能维持基本生活的一种制度。

 目前我国的农村福利设施主要是县、 乡 、 村各级兴办的敬老院、 福利院、 光荣院等福利机构。寡弱

 (二)

 我国农村保障制度的形成1古代中国的农村社会保障1).储粮备荒和灾后救济。1).储粮备荒和灾后救济。2.)养老慈幼和扶助鳏寡孤独。3.)民间互助。

 2.近代中国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定了一些法规;制定了些法规;但基本上是自我保障(家庭保障)

 3.现代中国的社会保障1)萌芽阶段(1949-1955年)逐步建立以农民个体经济为基础济为基础逐步建立以农民个体经济为基础济为基础、 以农民土地保障为主体、 辅之以社会救济和优抚安置以及农民之间互助的传统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以

 其特点主要体现为:建立在以小农土地私有制为基础、 以家庭为生产经营单位的个体经济的基础上;以土地保障为主(通过家庭保障形式来实现)

 ,辅之以国家保障;国家颁布了有关农村社会保障的法律, 建立了农村社会保障事业的管理机构, 通过救灾与扶贫等农村社会保障措施来救助超出农村家庭承受能力的问题, 如通过政府拨款、 拨粮、 以工代娠等方式救济超出家庭承受能力的灾害;发动群众自救、 人口的扶贫政策;政府积极推行覆盖城乡 贫困农村社会互济活动发展较快并发挥了重要作用。

 这个阶段的特点是:总体上确立了 以集体经济为基础, 以集体保障为主体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框架。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 以集体为生产经营单位的农业经济基础之上;集体既是生产经营单位, 也是农民收人和消费品分配单位, 还是农民生活安全保障的载体农民家庭收人的绝大部分来自活安全保障的载体, 农民家庭收人的绝大部分来自于集体可分配物;国家在对农村救灾救济注人资金和投放物质, 同时积极引导农村五保供养制度和合作医疗制度建设并形成特色;社会保障制度不规范, 缺乏法律基础支持, 受政府政策和集体组织负责人主观意志、 偏好影响较大。

 3)改革阶段(1984-)解体→社会化、 制度化、 规范化2003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2009.6新型农村社会养龙保险试点目标:

 形成城乡 一体化的现代社会保障制度

 四、 农村养老社会保险(一)

 原则、 目标、 办法“广覆盖、 保基本、 多层次、 可持续” 原则,加快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个人缴费、 集体补助、 政府补贴相结合的办法。

 (二)

 基本方式1.自我养老2.家庭养老3 集体养老 “三无” 老人 五保3.集体养老 “三无” 老人 五保4.商业养老保险5.社会养老保险

 (三)

 典型模式1.苏南模式家庭保障为基础, 社区保障为核心, 商业保障为补充。2.广东模式主要通过股份合作制乡 镇企业中的年龄股和集体股来实现对农村老年人口的经济保障。

 所谓年龄股就是个人所拥有的股份数额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因此老人总能拥有较多的股份。

 集体股是属集体经济组织或企业所有者所有, 集体股的主要用途之一是作为公益金, 老年福利支出是公益金十分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实际上是一种社区保障模式。

 3.山东模式仍以家庭保障为主, 以个人交纳为主, 集体补助的比例很小, 只占已交纳保险基金的体补助的例很小只占约15%。

 山东省农民的投保标准普遍很低,一般都是每月2-4元的水平, 因此未来的养老保障能力也很低。交纳保险基金的

 五、 农村医疗社会保障(一)

 农村医疗社会保障的历程1.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形成1938年陕甘宁边区创办“保健药社” 和“医药合作社” 。

 从50年代初开始, 我国逐步建立与计划经济相适应的医疗保障制度。

 由国家向城镇公有单位机构提供公费医疗和劳保医疗福利;缺乏医疗保障的农民开始采采取自发的互助形式来解决农村缺医少药的问题题。1955年正式出现具有互助性质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保健费0.2元; 赤脚医生。

 2.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发展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全面推行:

 文革时期。毛泽东:

 “合作医疗好!

 ”我国农村约90%行政村实行合作医疗我国农村约90%行政村实行合作医疗, 90%的农民参加合作医疗。90%

 3.合作医疗制度的衰落

 4 合作医疗制度的二次重建4.合作医疗制度的二次重建

 (二)

 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1.概况由政府组织、 农民自愿参加, 农民个人、 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 以’ “大病统筹” 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所谓“大病统筹” 就是在一定时间内, 多数人帮所谓大病统筹就是在助少数人, 多数人集少量款、 集中给少数人花, 用于解决大病带给个人的灾难, 然后受益人不断交换。在一个时期内、 参加集资的每个人都有受益的机会。其资金主要来源于国家及省、 市、 县四级财政补贴和广大农民自愿交纳的少量费用。定时间内, 多数人帮

 2.特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与传统农村合作医疗在制度性质上没有本质的改变, 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有以下新的特点:医疗制度的有以下新的特点:(1)

 保障方式由原来主要为农民患小病提供药品, 变为现在的以大病统筹为主。

 缓解农民“囚病致贫、 因病返贫” 砚象;

 (2)

 筹资力度大大加强。

 大大提高合作医疗的保障水平;(3)

 筹资形式上·原来靠个人和集体共同出资, 现庄加入中央、 地方两级财政的投入.大大增强了合作医疗的稳定性大增强了合作医疗的稳定性;(4)

 不再以村为单位, 而是采取县级统一管理, 建立基金在全县范围内分散风险, 扩大保险盘子, 符合保险的“大数法则” 。

篇四:农村公共设施管理机制

XX 区交通运输局农村公路(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体制改革试点方案

 按照XX区深化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体制改革工作实施方案要求,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我区农村公路管护体制及工作机制,进一步加强农村公路管护力度,有效巩固建设成果,加快推进农村公路管养协调可持续发展,结合我区实际,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全面加强农村公路建设后期的管理和养护工作为主要任务,以提升农村公路管理效能为总目标,推动落实政府在农村公路管护中的主体责任,动员全社会参与农村公路的管护,构建完善“政府主导、多方参与、市场运作”的农村公路管护体制机制,为实现农村公路绿色可持续发展,充分发挥农村公路在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中的支撑作用提供有效的机制保障。

 工作目标 建立健全农村公路管理和养护的规章制度、技术规范与标准体系,建立“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市场运作、群众参与”的农村公路管护体制,构建“县道县管、乡道乡管、村道村管”的三级管养体系,明确农村公路管护主体和责任,

 落实管护队伍和管护经费,全面推动我区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常态化、规范化、法制化,切实做到农村公路“有路必管、管必到位,有路必养、养必优良”,确保全区 XXXX 公里农村公路(其中:县道 XX 公里,乡道 XX 公里,村道 XX 公里,组道 XXx 公里)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人民群众对农村公路的获得感和满意度显著提升。

 三、工作任务 (一)管理日常化,实现“有路必管、管必到位”。

 1.健全路政管理机构。大力推行区级统一执法,乡村协助执法的工作方式,建立“区有路政员,乡有监管员、村有护路员”的三级联动、专群结合的农村公路路产路权保护队伍,加大农村公路日常综合执法,保障农村公路的完好、畅通。继续落实镇有交管办、村有养护队,做到机构健全,责任明确。

 2.严格管理公路两侧建控区。县道两侧边沟外各 10 米,乡村组道路两侧边沟外各 5 米范围内不得进行建房、临时搭建等违章活动。落实公路两侧建筑物报批须先经区交通运输部门(县道)同意后,住建、国土等部门方能审批建房手续的联合审批制度。

 3.依法保护路产路权。深入开展农村公路路域环境综合整治,严厉打击占道经营、私设平交道口、违章建筑、乱堆乱放、倾倒垃圾等占用公路、侵占公路产权的行为,营造畅

 安舒美的通行环境。

 4.构建部门联动的综合执法体系。整合交通路政、公安交警、综合执法、农业、水务等部门执法力量,以超限检测站点为依托,以镇、村重要节点为支撑,形成区、镇、村全覆盖的道路交通综合执法网络。

 5.加快推进农村交通信息化建设。充分运用数字化、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化技术,推进交通信息化建设,共享“雪亮工程”和气象、水利、国土等信息资源,推动农村公路管理数字化、智能化。

 (二)养护常态化,实现“有路必养、养必优良”。

 1.建立多元化农村公路养护体制。坚持管养并重和“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牢固树立“三分建设、七分养护”的理念,建立县道县(区)管、乡道乡管、村(组)道村管的三级养护管理模式,实现区有公路管理所、镇有交管办、村有养护队的综合管养体系,明确县、乡、村各级职责。区公路管理所具体负责县道及其公路附属设施的日常养护管理,指导协调培训各乡镇做好乡、村、组道路的日常养护及桥梁管理工作;镇交管办负责本行政区域内乡道管理养护工作,做好乡村公路及其设施的保护工作;村养护队负责本村村组道路的日常管理养护,及时进行道路清扫和巡查工作。县、乡、村三级联动实现全区县、乡、村、组道路管养覆盖率 100%,做到“有路必养,养必优良”。

 2.探索农村公路市场化养护。分类有序推进农村公路养护工程市场化改革,探索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按规定采用公开招标投标方式,实行合同管理、计量支付,并充分发挥质量检测结果评定作用,择优选定养护队伍。

 3.提高农村公路专业化养护水平。按照“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专业化”的要求,优化现有养护队伍,对养护人员定期开展养护专业理论培训指导,建立更加高效、稳定、专业的养护队伍,扩大作业覆盖面,提升专业技能,充分发挥其在公共服务、应急抢险和日常管理养护中的作用。县、乡、村道的日常养护以及路面修补、桥涵构造物修复等小修技术性较强的养护工作实行专业化养护。

 4.积极发动农村群众参与。构建专群结合的养护机制,将村组道路日常养护纳入公益性岗位,优先聘用贫困家庭或个人;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社会力量自主筹资筹劳参与农村公路养护。

 5.加强农村公路养护质量。树立“建养并重”的理念,加强农村公路养护质量管理,确保农村公路优、良、中等路的比例不低于 80%,路面技术状况指数(PQI)逐年上升。严格执行国家和有关标准和规范,统筹规划建设公路交通安全设施,将公路安全生命防护设施与公路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有效巩固农村公路建设成果。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建立权责明确、运转高效、监管有力的组织体系,特成立 XX 区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如下:

 组长:XX 区人民政府副区长 副组长:XX 区交通局局长 成员:XX 局党组成员、区公路管理所所长 XX 局党组成员 XX 区公路管理所副所长 XX 交战办副主任、路政所所长 XX 区路政所副所长 XX 区路政所副所长 XX 区公路管理所养护股长 XX 区交通局公路股工作人员 XX 区交通局公路股工作人员 XX 区交通局质检站负责人 XXXX 镇副镇长 XXXX 镇副镇长 XXXX 镇副镇长 XXXX 镇副镇长 XXXX 镇副镇长 XXXX 镇副镇长 XXXX 镇副镇长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于区公路管理所,由 XX 同志牵头, XX、XX 等同志具体负责农村公路管护体制改革中的指导、协调、培训等工作。

 (二)加强资金保障。建立管养资金投入增长机制,采用财政投资、社会集资、企业捐资、群众投劳等方式,多渠道筹集管养资金。区政府将养护资金纳入区财政预算安排,并随着农村公路里程增加、技术标准提升,逐步加大养护资金投入。为保障我区农村公路正常运行,保障农村公路安全通行及良好的路容路貌,经测算用于农村公路日常养护的资金总额县道不低于 10000 元/年.公里(年财政补助不低于 82万元)、乡道5000元/年.公里(年财政补助不低于121万元)、村道 3000 元/年.公里(年财政补助不低于 55.5 万元)、组道2000 元/年.公里(年财政补助不低于 170.80 万元)的标准。

 (三)加强对管养的监督考核。切实加强对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的监督考核,指导各镇推行养护责任公示制度,分路分段设立养护管理责任公示牌,对养护里程、养护标准、养护单位(责任人)等信息全面公示公开,实行县道由区公管所考核、乡道、村道、组道由各镇交管办考核,所有道路实行每月考核、季度评比,年终综合评定,考核结果纳入区委区政府对各镇年度综合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作为区财政兑现养护补助经费的重要依据,作为安排下达农村公路项目计划的重要前提。

 (四)加强宣传引导。进一步深化宣传发动,利用广播、电视、政府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媒体平台,大力宣传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管理养护成果及其给人民群众带来的实惠等,强化群众爱路、护路的主人翁意识,提高群众对“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用于村组道路管护的认识和积极性,在全区上下形成共同关心、支持、参与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浓厚氛围。

篇五:农村公共设施管理机制

县深化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体制改革实施办法 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包括农村水电路气信以及公共人居环境、公共管理、公共服务等设施,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支撑,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基础。为深化我县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体制改革,根据省发展改革委、财政厅《关于深化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体制改革的实施方案》(X 发改农经发〔2020〕X 号)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实施办法。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全面补齐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短板的同时,构建符合 XX 实际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体系,全力书写好乡村振兴的 XX 篇章。

 (二)基本原则 城乡融合、服务一体。坚持城乡融合发展,逐步建立健全城乡公共基础设施一体化发展机制,实现城乡公共基础设施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护。

 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在强化政府责任的同时,充分发挥市场作用,引入竞争机制,鼓励社会各类主体参与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

 明确主体、落实责任。按产权归属落实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责任,统筹考虑政府事权、资金来源、收益群体等因素,合理确定管护主体,保障管护经费。

 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根据不同类型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特点,科学制定管护标准和规范,合理选择管护模式,有序推进管护体制改革。

 建管并重、协同推进。按照“建管一体”的要求,坚持先建机制、后建工程,统一谋划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运营和管护,建立健全有利于长期发挥效益的机制体制。

 (三)主要目标 1.到 2021 年 8 月底,完成全县农村公共基础设施普查,制定各类别农村公共设施管护实施细则,逐步完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体制机制。

 2.到 2025 年,政府主导、多方参与、市场运作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体制机制基本建立,管护主体和责任明晰,管护标准和规范健全,管护经费基本落实,管护水平和质量显著提升。

 3.到 2030 年,权责明确、主体多元、保障有力的长效管理机制基本健全,全县实现公共基础设施城乡一体化管护。

 4.到 2035 年,全县农村各类公共基础设施管护机制建立健全并管护到位。

 二、落实管护责任制度 (一)落实政府主导责任 全县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实行分类分级管理。按照“谁受益、谁管护,谁使用、谁管护”的原则,明确工程管护主体,落实管护责任。对于建成后有专门运行管理企业(或组织)的经营性及准经营性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由专门运行管理企业(或组织)负责管护工作,各镇区(街道、社区)按照规定履行相关管理监督职责。对于农村水利、道路、绿化等非经营性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由各镇区(街道、社区)履行属地管理职责。(各镇区、街道和社区负责)

 (二)压实行业主管部门监管责任 县各行业主管部门对农村公共基础设施负有监管责任。到 2021 年 11 月底前,要摸清各自领域内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的基本情况;2021 年 10 月底前,制定各自领域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制度、标准和规范,明确管护目标、质量要求、管护方法、操作规程及应急保障机制,并加强培训和监督管理。(县发改委、教育局、民政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生态环境局、住建局、综合行政执法局、交运局、水务局、农业农村局、文广旅局、卫健委、应急管理局、邮政公司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强化运营企业和公共服务供给单位管护责任 供水、电力、燃气、通信、邮政等设施运营企业应落实普遍服务要求,全面加强对行业范围内所属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的管护,自觉接受政府、村级组织及村民的监督,确保所属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稳定运行。学校(幼儿园)、医院(卫生院)、养老院、社区综合服务、殡葬服务等农村公共服务供给单位要做好所属设施管护,并建立制度,责任到人。各行业主管部门按照职责分工,组织专业人员,经常深入基层,加强支持指导。(县发改委、工信局、教育局、民政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生态环境局、住建局、综合行政执法局、交运局、水务局、农业农村局、文广旅局、卫健委、供电公司、邮政公司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充分发挥村级组织管护监督作用 村级组织承担接受政府补助、社会捐助等兴建的产权归村级组织所有的村内公共基础设施的管护责任,以及对所属公共基础设施承担管护责任。对于应由村级组织承担管护责任的公共基础设施,可委托村民、农民合作社或者社会力量等代管,村级组织要承担监督责任。充分发挥村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村民理事会组织监督作用,带领农民群众协助和监督各类管护人员,做好设施日常管理。(各镇区、街道和社区负责)

 (五)广泛调动村民主动参与

 广大农民群众是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的直接受益主体,要广泛发动,增强其主动参与设施管护的意识;探索建立村级农村公共基础设施使用者管理协会,鼓励采用“门前三包”、党员责任区、文明户评选等形式,引导农民群众做好房前屋后的保洁,参与村内道路、垃圾收集处理设施和公共绿地等的管护。(各镇区、街道和社区负责)

 三、建立高效的分类管护机制 (一)完善非经营性设施政府或村级组织管护机制 没有收益的农村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设施、绿化设施、道路等非经营性基础设施,按照权属关系,由镇区(街道、社区)或村级组织负责管护。鼓励集体经济实力强的村对所属各类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实行统一管护。各镇区(街道、社区)设立公益性管护岗位,优先从贫困户中聘请管护员,负责村属公共基础设施日常巡查、小修、保洁等管护工作。(各镇区、街道和社区负责)

 (二)健全准经营性设施多元化管护机制 运营企业、镇区(街道、社区)或村级组织按照权属关系管护经营收益不足以弥补建设和运营成本的准经营性设施。政府和经济实力强的村根据实际情况对运营企业予以合理补偿,运营企业应控制成本、提高效益。(县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各镇区、街道和社区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创新经营性设施市场化管护机制

 经营收益可以弥补建设和运营成本的经营性设施,由运营企业自行或委托第三方管护。县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各镇区(街道、社区)要出台相关支持政策,鼓励各类企业、专业机构从事运营管护。鼓励运营企业与村级组织开展管护合作,聘用村民参与管护。(县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各镇区、街道和社区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推进公共基础设施城乡一体化管护 支持有条件的镇区(街道、社区)通过统一管护机构、统一经费保障、统一标准制定等方式,将城镇公共基础设施管护资源、模式和手段逐步向农村延伸。县相关行业主管部门要结合实际,探索将职责范围内的城乡公共基础设施项目整体打包,实行一体化开发建设管护。县住建局要推动城乡污水处理厂项目建设和管护无缝衔接,充分发挥其公共基础设施城乡一体化管护示范作用。县水务局要以推进 XX 农村生态河道建设为契机,建立健全全县生态河道长效管护机制。(县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各镇区、街道和社区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完善相关管护配套制度 (一)健全农村公共基础设施产权管理制度 2021 年 11 月底前,县相关行业主管部门要在职责范围内组织建立健全农村公共基础设施产权管理制度,按照上级部署要求科学推动各类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确权登记颁证,形

 成以镇区(街道、社区)为单位清晰明确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产权台账,确权登记颁证成果要纳入县级相关信息平台,实行信息化、动态化管理。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由财政资金投入建设的,产权归承担项目实施责任的所在政府或其授权部门所有;明确划归村级组织或由村级组织通过自主筹资筹劳以及接受政府补助、社会捐助等兴建的,产权归村级组织所有。由企事业单位投资兴建的电力、燃气、通信、邮政等经营性公共基础设施,产权归投资主体所有。(县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各镇区、街道和社区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建立设施建设与管护机制同步落实制度 县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各镇区(街道、社区)要按照职责分工的要求,结合县城国土空间规划、村庄规划以及其他专项规划,合理布局和建设农村公共基础设施,通盘考虑设施建设和运营维护。在项目规划设计阶段要明确设施管护主体、管护责任、管护方式、管护经费来源等;在项目竣工验收时,同步验收管护机制到位情况;在项目竣工验收后,应及时按照有关规定办理资产交付手续,拟定管护制度,落实管护责任,特别是明确划分好跨镇区(街道、社区)、跨行政村的基础设施管护责任,保障工程在设计使用期限内正常运行。(县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各镇区、街道和社区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建立市场化专业化管护制度

 县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各镇区(街道、社区)要分别结合各自主管行业特点、地区实际研究制定完善鼓励社会资本和专业化企业有序参与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的政策措施,保障管护主体合理收益。将从事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的社会主体统筹纳入政府购买服务承接主体范围(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的按照相关政策执行)。对于农村公路、供水、垃圾污水处理等设施,可探索通过出让冠名权、广告权等方式,引入专业化企业进行管护。(县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各镇区、街道和社区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优化多元的资金保障机制 (一)建立政府投入稳定增长机制 县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各镇区(街道、社区)要依据管护责任、规模和标准,建立健全公共基础设施管护财政预算支出制度,将应由政府承担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费用纳入县、镇区(街道、社区)财政预算,加快建立政府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对集体经济薄弱、筹措资金困难的行政村,适当予以补助。(县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各镇区、街道和社区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拓宽管护经费来源渠道 县财政、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各镇区(街道、社区)要根据国家规定及时调整完善土地出让收入使用范围,结合本地经济发展水平,加大对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的投入力

 度。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后,可按照上级要求将一定比例入市收益用于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采取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的,可通过提取村级组织公益金和开展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灾毁保险等方式,加大对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的投入力度。(县财政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农业农村局等部门,各镇区、街道和社区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完善使用者付费制度 县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各镇区(街道、社区)要正确处理好使用者合理付费与增加农民支出的关系,逐步完善农村准经营性、经营性基础设施收费制度。逐步理顺农村公共基础设施产品、服务价格形成机制,充分考虑成本变化、农户承受能力、政府财政能力等因素,合理确定和调整价格水平,逐步实现城乡同网同质同价。具备条件的,促进价格由市场形成。(县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各镇区、街道和社区按职责分工负责)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镇区(街道、社区)要充分认识深化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体制改革对促进农村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实施乡村振兴的重要意义,把加强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成立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领导小组,加强工作协调督导,创新管护体制机制,积极构建既适应本地发

 展需求,又符合农业农村特点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体系。县各行业主管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抓紧制定各自领域的实施方案,细化配套措施,加强动态跟踪评估,开展业务指导,不断提高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水平。(县发改委、教育局、民政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生态环境局、住建局、综合行政执法局、交运局、水务局、农业农村局、文广旅局、卫健委、应急管理局、邮政公司等部门,各镇区、街道和社区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强化监督考核 县农业农村局、发改委要将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情况纳入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县财政局要加强对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资金绩效管理。县各行业主管部门、各镇区(街道、社区)要及时将建设管护主体和使用者履约情况纳入全县信用管理体系,对严重失信行为责任主体,按规定实施联合惩戒。县各行业主管部门要按照管护清单所列事项适时开展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督查,确保各项措施平稳有效落地落实,保障农村公共基础设施长效运行。(县发改委、教育局、民政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生态环境局、住建局、综合行政执法局、交运局、水务局、农业农村局、文广旅局、卫健委、应急管理局、邮政公司等部门,各镇区、街道和社区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开展宣传引导

 县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各镇区(街道、社区)要充分发挥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作用,加强法律宣传和政策解读,让广大农民了解和接受“村级公益事业需村民共同出力出费”、“自己的家园自己建设自己管护”等道理。同时,通过让农民群众说身边的事、讲自己美好家园的故事等形式,提升广大农村群众的认识和接受程度,引导社会各类主体积极参与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全面提升管护水平和质量,切实增强广大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县发改委、教育局、民政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生态环境局、住建局、综合行政执法局、交运局、水务局、农业农村局、文广旅局、卫健委、应急管理局、邮政公司等部门,各镇区、街道和社区按职责分工负责)

篇六:农村公共设施管理机制

乡农村公共设施(公共服务)

 运行管护机制试点项目实施方案

  为加快“XXXX 美丽经济带”建设进程,进一步助推和提升XX 乡旅游乡的品位和品牌,着力构建和完善 XX 乡村级公共设施(公共服务)体系,切实解决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问题,提高村级公共设施(公共服务)运行管护水平,现结合 XX 乡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按照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进程,着力在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推进一体化”的总体要求,加快新农村建设、加强和提高农村公共设施(公共服务)运行管护为重点,以构建公共财政长效投入机制为支撑,逐步建成“设施配套、功能完善、管理有序、服务到位、保障有力、村民满意”的村级公共设施(公共服务)运行管护体系,推进农村基本公共设施维护的进程,进一步建立健全村级公共设施(公共服务)的长效运行及机制。

 二、总体目标 按照乡党委、政府提出的“XX 美丽经济带”设想和建设总要求,主体在乡里,点位在村里,建立健全和改善村级公共设施和公共服务长效机制,用几年的时间,全乡建成较为完善的村公共设施(公共服务)运行管护体系,从而达到村级公共设

 施服务水平提高,村民满意度提高,村民幸福感提高;公共设施(公共服务)标准化,运行管理规范化,保障机制常态化。全乡公共设施维护整体化。

 三、基本原则 根据各村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水平和区域优势,确定不同的服务项目、服务人员和服务报酬,不断提高基础设施水平和公共服务质量。根据各村实际需求和轻重缓急公共实施管护项目,不断丰富和完善村级公共设施和公共服务,重点选择村两委会要求强烈和较高积极性,村两委会班子团结的以及群众要求最急迫、受益最直接的公共服务项目。坚持硬件软件建设并重原则。本着一手抓好村级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一手抓好村级公共服务运行管理的办法,结合全乡 9 个村的实际,通过开展有选择性和针对性的选择村作为试点村,从而达到试点村的公共设施的修复和维护能出成效可复制的效果。

 四、X XX 乡公共设施维护现状

 近几年来,XX 乡党委、政府紧紧围绕改善民生,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加大投入,对村的公共设施进行修复和维护,千方百计使其能够运转和发挥社会效益最大化。但是,由于村级公共设施规模庞大,过于分散,有的建成的时间较长,维护无法得到经费保障,维护人员落实不了,维护制度不完善和年久失修、蛀虫等原因。

 1、全乡六个村八座村民活动场所急需修缮和维护,分别是:XX 村一座、XX 村一座、XX 村两座、XX 村两座、XX 村一座、XX村一座;

  2、全乡有四个村四条村庄道路(机耕路、农田路、竹山道路)急需修复和维护,分别是:XX 村一条、XX 村一条、XX 村一条、XX 村一条; 3、全乡有六个村村民饮用水急需维护,分别是:XX 村、XX村、XX 村、XX 村、XX 村、XX 村; 4、全乡有四个村污水处理需要维护,分别是:XX 村、XX村、XX 村、XX 村; 5、全乡有六个村照明设施急需维护,分别是:XX 村、XX村、XX 村、XX 村、XX 村、XX 村; 6、全乡有三个村文化礼堂需要维护,分别是:XX 村、XX村、XX 村; 7、全乡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需要维护的是:XX 村; 8、全乡村庄公园需要维护的是:XX 村; 9、全乡有一个村的两座桥梁急需维护的是:XX 村二座; 10、全乡有一个村竹山道路灌溉设施急需维护的是:XX 村; 11、全乡有一个村水利设施需要维护的是:XX 村。

 五、建设内容及预算 在我乡的开展村级基础设施维护、农业生产服务、农村生活服务、农村社会管理等公共设施(公共服务)运行维护内容开

 展试点。公共设施(公共服务)运行管护试点项目投资 484.5万元,试点工作经费 40 万元,总投资 524.5 万元。按照村集体经济投入、村民合理负担、社会多方力量整合、财政奖补等多渠道相结合的原则,使农村公共设施项目的维护可持续性和较强的生命力,申请财政试点资金奖补 484.5 万元。

 (一)村级基础设施维护类

 1、村庄道路﹙竹山道路、田间机耕路等﹚破损修复和维护。由于 XX 乡地处山区,村庄道路与竹山道路与田间机耕路混合在一起,这类设施已运营多年后,但有时在无可抗拒的自然因素的原因遭受严重破坏,因在上级没有后续维护机制保障,村级没有经济能力修复和维护的情况下,这类设施面临无法使用的窘迫境地。借助试点工作,一是村级筹措部分资金,二是实现村民筹工筹劳,三是向农户收取一定道路维护费,如 XX 村已经多年收取竹山道路养护费,并设立专项账户实行专款专用,效果很好 (其竹山道路也是各个自然村的村庄道路)。四是财政补助,将以上资金设立专项资金账户,专款专用,全乡在 XX 村、XX 村、XX 村、XX 村四个村作为试点村,在这几个村的道路修复好后的基础上,由村选聘 1 名责任心强的人作为道路日常管护人员,实行一年一聘,对工作负责,表现突出的道路管护人员可以续聘或优先考虑。定期开展管理和维护,确保道路的畅通和正常使用。

 经费预算 144 万元:其中 XX 村 70 万、XX 村 30 万、XX 村15 万、XX 村 15 万。4 个村共计 130 万元;管护员年薪 1 万元/人,4 名管护员共计 4 元;材料费用 10 万元。

 2、村庄照明电力设施维护。根据各村的实际情况和照明电力设施配置情况,有选择性的选择部分村进行试点修复和维护,XX 村、XX 村、XX 村、XX 村、XX 村、XX 村六个村作为试点村,这几个村虽然公共照明电力设施大都已经配套,且已经运行多年,但由于村级集体资金缺乏,造成公共照明电力设施损坏无人管,设备无人买的状态,跟美化村庄不对称,不适应。也存在较大安全除患。因此,我们可以探索由乡政府出台办法对部分村开展试点工作,与供电所选聘的抄表员整合,通过乡政府选聘,确定人员,制定服务标准和职责范围,并与其签订承包合同,合同期内凡涉及试点村范围内公共电力设施的线路、设备等故障均由承包方负责维修,设备更换费用由村集体自行负责的办法。

 经费预算 57.5 万元:承包合同金额 3.5 万元/年;设备更换及其他费用 54 万元。

 3、自来水管护。XX 村、XX 村、XX 村、XX 村、XX 村 XX 村六个村作为试点。XX 村、XX 村、XX 村、XX 村、XX 村五个村采用村级供水管理员管理的方式,各个村选聘 1-2 名供水管理员,负责日常村供水设施的维护,管理员由村委会负责管理。XX 村通过公开竞标,中标者在签订租赁承包合同后,在规定承租期

 内进行独立经营和维护,并且负责供水日常管理和水费征收事项。租赁承包金则由村集体储存管护专项资金账户,用于供水设 施 日 常 维 护 . 账 户 由 乡 五 水 共 治 办 公 室 负 责 监 督 使用。

  经费预算 70 万元:自来水仪表、水管等设施购置,XX 村 10万、XX 村 20 万,其他四个村每个村 10 万元,6 个村共 70 万元。

 4、污水处理管护,XX 村、XX 村、XX 村、XX 四个村作为试点村,由于这四个村直接处于县城饮用水的源头,因此污水处理设施维护作为重点试点村,采取由乡政府统一维护,原则上由每个村推荐由乡政府聘请四名管理员,并签订合同,实行一年一聘,具体负责各村的污水设施修复和日常维护,在乡政府设立专门账户,实行专款专用。项目款由乡纪委监督下使用。

 经费预算 20 万:管理员年薪 0.5 万元/人,4 名管理员共计2 万元,材料及其他费用 18 万元。

 5、村集体的村民活动场所设施和村集体活动、办公场所修缮。XX 村、XX 村、XX 村、XX 村、XX 村、XX 村为试点村。修缮XX 村委会 500 ㎡破旧办公场所,通过加固翻新实现最大化的利用价值,可建成集村两委办公室、会议室、活动室、阅览室、调解室、便民服务中心、赶街网点为一体的综合性办公场所。修缮 XX 村村委会 700 ㎡破旧村委会办公场所,可建成集村两委办公室、会议室、活动室、阅览室、调解室、便民服务中心、赶街网点为一体的综合性办公场所。XX 村 XX 自然村村民文化娱

 乐场所,长期供村民开会、妇女跳健身舞的场所,现已破旧,十分不安全,急亟待修缮,修旧如新。XX 村 XX 自然村,大会堂500 余平方米破旧,可稍作修缮即可以成为自然村的村民活动中心。XX 中心村会堂面积 500 余平方米,已年久失修,急需修缮,将其修缮成为行政村的文化礼堂,供村民开展各种文化娱乐活动。XX 村 XX 自然村大会堂有 500 平方米,较为破败,可修缮为文化活动场所和一个 200 平方米的停车场;XX 村 XX 自然村会堂400 平方米,修缮成村民活动中心,XX 村 XX 自然村会堂 350 平方米,已成危房,可修缮为文化活动中心。

 经费预算 126 万元:1.安口村委会修缮 10 万元;2.XX 村委会修缮 20 万元;3.XX 村 XX 自然村修缮 20 万元,4.XX 村 XX 自然村大会堂修缮 10 万元;XX 中心村大会堂修缮 20 万元;5.XX村 XX 自然村大会堂修缮 20 万元,6.XX 村 XX 自然村大会堂修缮10 万元;XX 村 XX 自然村大会堂修缮各 10 万元。运行费各 1 万元/年,6 个村共计 6 万元。

 6、水利设施维护,XX 村为试点村,由村两委会制定水利设施管护办法、管护内容与要求、管护范围,公开选聘 1 名管护人员,也可与村河道保洁员整合,以上内容公市后实行。

 经费预算 10 万元:管护人员年薪 1 万元/人,管护设备及临时雇工等 8 万元。

 7、桥梁设施修复,XX 村为试点村,XX、XX 两座桥梁是 XX村两个自然村的村民生活、生产交通要道,已经破败不堪,急

 需修复,修复 XX 村 XX 桥梁长 60 米,宽 3.5 米,修复 XX 村 XX桥梁长 65 米,宽 3 米。

 经费预算:两座桥梁修复材料及人工工资 20 万元。

 (二)农村生产服务类 毛竹山滴灌管理维护 XX 村为试点村。XX 村毛竹山滴灌设施按竹林面积计算,以亩为单位制定收费标准。同时,为确保毛竹山滴灌设施的正常使用,实现按标准合理收费的目的,由村自行确定管理人员 1 名,负责相关设备日常管理和维护。

 经费预算 10 万元:相关管护设备采购各 8 万元,管理人员年薪 2 万元/人,1 名管理人员共计 2 万元。

 (三)农村生活服务类 1、文化礼堂设施管护。XX 村、XX 村、XX 村三个村作为试点村,XX 村服务人员与村便民中心工作人员整合,XX 村、XX 村由村自行选聘,并申报乡政府审核确认后,由各村予以聘用。

 经费预算 15 万元:维护人员年薪 1 万元/人,3 个村共计 3万元。

 2、村庄公园设施维护,XX 村为试点村,公园维护标准、人员由村自行选聘确定,报乡政府审核后予以聘用。

 经费预算 2 万元:维护人员年薪 0.5 万元/人,材料等 1.5万元。

 (四)农村社会管理类

 1.居家养老照料中心建设。XX 村为试点村。XX 村两委在解决老年人居家养老问题上,已着手启动了村级居家养老场所建设。通过居家养老照料服务中心建设,除不能提供住宿外,其居家养老功能基本完善,但是由于.该村自然村分散,老人来回不便,致使中心不能实现正常服务,又因该村经济条件限制,一无村内老年人接送车,二无服务人员,为了实现养老中心常态化运行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探索社会化服务的老年人用餐供方式,切实降低养老中心运行成本,在居家养老照料中心运营方面该村也正积极探索最佳方案,每个中心配备管理人员 1名,医护人员 1 名,厨师 1 名,帮工 1 名,以确保中心的日常管理和运行。

 经费预算 10 万元:中心日常维护 5 万元/年,聘请管理人员5 万元/年。

 六、试点工作经费 本次试点工作由 XX 乡政府牵头组织实施,各村根据实际情况,按需分类进行试点。同时,为确保试点工作顺利推进,希望上级部门对乡政府的工作给予足够的工作经费保障,用于统筹试点工作的各项开支,包括会议培训费、专家咨询费、外出考察费,以及各村试点成功后以奖代补费用、接待考察团队费用、经验总结宣传费用等。

 经费预算 40 万元:会议、培训、考察等经费 30 万元,经验总结推广等其它经费 10 万元。

 七、保障措施和支撑点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保证村级公共设施(公共服务)运行管护机制建设工作有序推进,成立以乡党委书记任组长,乡长为副组长,各分管领导为成员的 XX 乡村级公共服务运行维护机制建设试点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开展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机制建设工作 (附领导小组名单) 。

 (二)强化督促检查。由 XX 乡村级公共设施(公共服务)运行管护机制建设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工作人员对村级公共设施(公共服务)运行管护情况进行督促,促进工作常态化开展,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三)加大宣传力度。广泛利用会议、广播、手机短信、微信群等形式,加大宣传力度,大力宣传有关政策,充分调动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形成推动工作的强大合力。

 (四)严格经费开支。严格遵守各项财务管理制度,做到专款专用,把投入经费全部用于村级公共设施(公共服务)运行管护机制建设上,确保各项工作任务的有序开展。

篇七:农村公共设施管理机制

区深化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体制改革的工作方案 为深化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体制改革,切实提升管护水平质量,根据国家、省、市关于深化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体制改革指导意见和工作要求,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为目标,在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全面补齐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短板的同时,构建符合 XX 实际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体系,全面提升管护水平和质量,全力书写好乡村振兴新篇章。

 (二)主要目标 到 2021 年 12 月底,全面摸清我区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家底,制定各行业农村公共设施管护实施方案,制定及实施本区域范围内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清单,完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体制机制。

 到 2023 年,认真总结我区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体制改革经验,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并及时解决存在

 的问题。

 到 2025 年,政府主导、多方参与、市场运作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体制机制基本建立,管护主体和责任明晰,管护标准和规范健全,管护经费保障落实,管护水平和质量显著提升。

 到 2030 年,权责明确、主体多元、保障有力的长效管理机制基本健全,全区实现公共基础设施城乡一体化管护。

 到 2035 年,全区农村各类公共基础设施管护机制建立健全并管护到位。

 二、重点任务 (一)落实管护责任制度 1 落实政府主导责任。全区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实行分类分级管理。按照“谁受益、谁管护,谁使用、谁管护”的原则明确工程管护主体,落实管护责任。对于建成后有专门运行管理企业(或组织)的经营性及准经营性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由专门运行管理企业(或组织)负责管护工作,各镇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街道办事处)按照规定履行相关管理监督职责。对于农村水利、道路、绿化等非经营性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由各镇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街道办事处)履行属地管理职责。(各镇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街道办事处负责)

 2 压实行业主管部门监管责任。区各行业主管部门对农

 村公共基础设施负有监管责任。到 2021 年 12 月底前,各行业主管部门要主动对接上级部门,摸清各自领域内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的基本情况,根据已制定的本领域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制度、标准和规范,明确管护目标、质量要求、管护方法、操作规程及应急保障机制等。到 2022 年 3 月底前组织本部门系统培训,加强对镇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街道办事处)指导和监督管理。(区发改局、教育局、民政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生态环境局、住建局、城管局、交通局、水利局、农业农村局、文体广旅局、卫健局、应急管理局、邮政管理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3 强化运营企业和公共服务供给单位管护责任。供水、电力、燃气、通信、邮政等设施运营企业应落实普遍服务要求,全面加强对行业范围内所属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的管护,自觉接受政府、村级组织及村民的监督,确保所属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稳定运行。学校(幼儿园)、医院(卫生院)、养老院、社区综合服务、殡葬服务等农村公共服务供给单位要做好所属设施管护,建立制度、责任到人。各行业主管部门按照职责分工,组织专业人员,经常深入基层,加强支持指导。运营企业、地方政府或村级组织要按照权属关系管护经营收益不足以弥补建设和运营成本的准经营性设施。运营企业要进一步控制成本、提高效益,也可自行或委托第三方管护经营收益可以弥补建设和运营成本的经营性设施。(各镇

 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街道办事处,各行业主管部门负责)

 4 充分发挥村级组织管护监督作用。村级组织对所属公共基础设施承担管护责任,承担接受政府补助、社会捐助等兴建的产权归村级组织所有的村内公共基础设施的管护责任。对于应由村级组织承担管护责任的公共基础设施,如委托村民、农民合作社或者社会力量等代管的,村级组织要承担监督责任。充分发挥村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村民理事会组织监督作用,带领农民群众协助和监督各类管护人员,做好设施日常管理。(各镇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街道办事处负责)

 5 广泛调动村民主动参与。广大农民群众是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的直接受益主体,应增强主动参与设施管护的意识,自觉缴纳有偿服务和产品的费用。探索建立村级农村公共基础设施使用者管理协会,鼓励采用“门前三包”、党员责任区、文明户评选等形式,引导农民群众做好房前屋后的保洁,参与村内道路、垃圾收集处理设施和公共绿地等的管护。(各镇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街道办事处负责)

 (二)完善管护配套制度 1 健全农村公共基础设施产权管理制度。结合区域内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建立健全农村公共基础设施产权管理制度,按照明确主体、明晰权责、落实责任原则,科学推动

 各类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确权登记颁证,形成以镇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街道办事处)为单位清晰明确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产权台账,按产权归属落实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责任。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由财政资金投入建设的,产权归承担项目实施责任的所在政府或其授权部门所有。明确划归村级组织或由村级组织通过自主筹资筹劳以及接受政府补助、社会捐助等兴建的,产权归村级组织所有。由企事业单位投资兴建的电力、燃气、通信、邮政等经营性公共基础设施,产权归投资主体所有。确权登记颁证成果要纳入区级相关信息平台,实行信息化、动态化管理。(各镇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街道办事处负责)

 2 建立设施建设与管护机制同步落实制度。各镇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街道办事处)和各行业主管部门在布局和建设农村公共基础设施时,要通盘考虑设施建设和运营维护,在项目规划设计阶段要明确设施管护主体、管护责任、管护方式、管护经费来源等,在项目竣工验收后,应及时按照有关规定办理资产交付手续。按照“谁受益、谁管护,谁使用、谁管护”的原则明确工程管护主体,拟定管护制度,落实管护责任,保障工程在设计使用期限内正常运行。(各镇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街道办事处,各行业主管部门负责)

 3 建立市场化专业化管护制度。鼓励社会资本和专业化

 企业有序参与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将从事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的社会主体统筹纳入政府购买服务承接主体范围(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的按照相关政策执行),保障管护主体合理收益。对于农村公路、供水、垃圾污水处理等设施,可探索通过出让冠名权、广告权等方式,引入专业化企业进行管护(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的由项目公司或社会资本负责维护)。(各镇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街道办事处,各行业主管部门负责)

 4 完善使用者付费制度。区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各镇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街道办事处)要正确处理好使用者合理付费与增加农民支出的关系,逐步完善农村准经营性、经营性基础设施收费制度。逐步理顺农村公共基础设施产品、服务价格形成机制,充分考虑成本变化、农户承受能力、政府财政能力等因素,合理确定和调整价格水平,逐步实现城乡同网同质同价。具备条件的,促进价格由市场形成。(各镇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街道办事处,各行业主管部门负责)

 5 建立设施管护与脱贫攻坚衔接制度。区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各镇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街道办事处)要加大对经济薄弱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的补助力度,鼓励村级组织设立公益性管护岗位,优先从经济困难户中聘请管护员,负责村属公共基础设施日常巡查、小修、保洁等管护工作。(各

 镇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街道办事处,各行业主管部门负责)

 6 建立健全政府协调保障制度。要依据管护责任、规模和标准,建立健全公共基础设施管护财政预算支出制度,将应由政府承担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费用纳入财政预算。加快建立政府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对集体经济薄弱、筹措资金困难的行政村,适当予以补助。要根据国家规定调整完善土地出让收入使用范围,结合本地经济发展水平,加大对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的投入力度。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后,可按照上级要求将一定比例入市收益用于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区财政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农业农村局等部门,各镇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街道办事处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保障措施 (一)建立保障机制。成立 XX 区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工作领导小组,由区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负责全区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的领导、指导和协调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发改局,区政府办、发改局、财政局、教育局、工信局、民政局、住建局、城管局、交通局、水利局、农业农村局、文体广旅局、卫健局、应急局、行政审批局、市场监管局、资规局、生态环境局、供电服务业中心、邮管局、不动产登记交易中心、融媒体中心为成员

 单位。各镇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街道办事处)按要求建立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工作机构或机制,推动形成本地区协调处理机制等保障制度。

 (二)加快组织实施。各镇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街道办事处)要充分认识深化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体制改革对促进农村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意义,把加强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认真落实主体责任,积极推进改革试点,推广成功试点经验,科学构建既适应本地发展需求,又符合农业农村特点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体系。各行业主管部门要按照明确的实施方案、路线图和时间表,抓紧组织实施推进,做好省市级动态跟踪评估对接和对下业务指导工作。

 (三)强化监督考核。将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情况纳入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加强对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资金绩效管理,将建设管护主体和使用者履约情况纳入全区信用管理体系,对严重失信行为责任主体,按规定实施联合惩戒。各行业主管部门按照管护清单所列事项适时开展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检查督导,确保各项措施平稳有效落地落实,保障农村公共基础设施长效运行。

 (四)开展宣传引导。各镇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街道办事处)要在每个行政村开展政策解读和宣传,让广大农民了解和接受“村级公益事业需村民共同出力出费”、“自

 己的家园自己建设自己管护”等道理,同时,充分发挥各类媒体作用,进一步加强宣传,通过让农民群众说身边的事、讲自己美好家园的故事等形式,提升广大农村群众的认识和接受程度,引导社会各类主体积极参与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全面提升管护水平和质量,切实增强广大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篇八:农村公共设施管理机制

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管理体制以及村民自建情况的调研报告

 银达镇人民政府 2011 年 3 月 9 日

  按照肃发改发[2011] 46 号文件的有关要求, 我镇高度重视, 抽调部分人员 于 2011 年 3 月 7 日 至 3 月 9 日 , 围绕我镇近两年全镇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管理体制以及村民自 建等情况进行了 调研, 现将调研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报告如下:

 一、 基本情况 银达镇地处肃州城区以北 7 公里处, 辖 14 个行政村,95 个村民小组, 农户 7555 户 , 人口 29622 人, 耕地面积 71299亩, 人均占有耕地面积 2. 41 亩, 2010 年全镇人均纯收入达到 7289 元。

 二、 我镇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管理体制现状及成效 我镇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主要依靠政府主导和村民自 建两种方式进行。

 政府主导为主要建设方式, 通过招标方式组织实施, 由中标单位负责建设项目 的管理、 材料采购和施工建设。

 村民自 建方式在我镇近两年实施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

  建设项目 中 所占的比例 大幅提高, 农户 参与 建设积极性很高。

 根据调研的情况, 通过农户 投工投劳折资、 农户 自 筹资金以及 “一事一议” 财政奖补建设的项目 占已实施项目 的 43% 1. 农村道路建设方面, 2009 年至 2010 年, 我镇共修建道路 3 条, 总长度 49. 5 公里, 总投资 1594. 5 万元。

 其中,2009 年由政府主导, 国家投资 1100 万元修建银沙公路 29 公里; 通过区级配套资金 70. 5 万元, 村民投工投劳折资及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 财政奖补项目 筹资 43. 5 万元修建蒲上沟村 1 至 10 组 4. 7 公里通村公路 4. 7 公里。

 2010年由政府主导, 国家投资 226 万元, 农民自 筹 154. 5 万元修建银上谭公路 15. 8 公里。

 截止 2010 年, 我镇主要道路铺筑率已达到 96%, 有效改善了 我镇乡 村道路通行状况, 初步形成了 村村相通、 支干相连的农村公路网络, 为我镇经济发展奠定了 良好基础。

 2. 人畜安全饮水工程方面, 2009 年落实了 杨洪村、 明沙窝村人畜安全饮水建设项目 , 共投入资金 344. 9 万元, 其中地方配套资金 116. 8 万元, 农户 自 筹 58. 4 万元, “一事一议” 奖补资金 174. 7 万元; 2010 年落实了 佘新、 拐坝桥、 明沙窝村人畜安全饮水建设项目 , 共投入资金 478. 9 万元, 其中国家投资 274. 3 万元, 农民自 筹 204. 6 万元。

 通过两年的项目 建设, 有效解决了 6404 人安全饮水问题。

 3. 农村清洁能源建设方面, 2009 年至 2010 年, 新建成

  沼气池 155 户 , 沼气服务站 10 个, 共投资 68. 125 万元, 其中国家投资 23. 25 万元, 地方配套 2. 25 万元, 农民自 筹42. 625 万元。

 截止 2010 年底, 我镇共建成沼气池 1655 座。

 4. 农田水利建设方面, 2009 年至 2010 年, 共投资 102. 6万元进行农田水利建设:

 黑水沟村 4, 5, 6 组 10 公里农田毛渠建设项目 总投资 48. 7 万元, 其中地方自 筹 2. 96 万元, 群众筹资筹劳 26. 8 万元, 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 财政奖补资金 19 万元; 六分村西滩 2. 04 公里支渠项目 总投资37. 7 万元, 其中地方配套 24 万元, 群众筹资筹劳 7. 7 万元,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 财政奖补资金 6 万元; 银达村 5—10 组 10 公里 U 型渠建设项目 总投资 65 万, 其中村集体自 筹 0. 4 万元, 群众筹资筹劳 39. 2 万元, 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 财政奖补资金 25. 4 万元。

 5. 村级活动阵地建设方面, 2009 年至 2010 年, 共投资111. 9 万元进行村级文化活动场所建设:

 2009 年银达村文化活动场所建设项目 总投资 33. 4 万元, 其中村集体积累投资10 万元, 农户 自 筹、 投资投劳折资 13. 7 万元, “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 9. 7 万元; 2010 年杨洪村文化活动场所建设项目 总投资 78. 5 万元, 其中地方自 筹 6. 5 万元, 群众自 筹、投工投劳折资 49 万元, “一事一议” 财政奖补资金 23 万元。

 6. 集镇建设方面, 2010 年, 镇政府通过积极招商引 资,投资 150 万元对银达集贸市场进行了 重新规划建设, 目 前已

  完成市场场地硬化、 集镇上下水建设、 装菜台修建、 办公区修建, 计划年内投入运营。

 三、 我镇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的困难及问题分析 从调研情况看, 我镇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虽然取得显著进展, 但面对十分繁重的建设任务, 整体推进过程中还存在诸多矛盾和问题。

 全镇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仍然严重, 极少数农民行路难、 吃水难、 保障低的问题仍然存在, 与新农村建设的要求还不相适应, 制约了 我镇新农村建设步伐。

 当前全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

 ( 一)

 个别村对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重视不够。

 一是认识不到位。

 少数村对在市场经济新形势下加强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甚至错误认为搞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花钱多, 无效益。

 因此, 不愿投资或少投资在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上, 造成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于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

 二是领导不到位。

 多年来,个别村的领导没有真正把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发展农村经济和增加农民收入的一项重大措施摆上重要议事日 程, 对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研究不及时, 工作部署不到位, 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 群众意见较多。

 三是措施不到位。

 有的村对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缺乏统一规划, 措施不过硬, 落实

  不得力, 加之投入十分有限, 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和速度跟不上农业和农村发展的需要。

 ( 二)

 各级政府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不足。

 投入不足是我镇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突出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资金投入总量不足。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主要为上级财政投入, 而肃州区财政状况比较困难,因而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较少。

 农业产出效益低, 加上长期以来农业支援工业、 农村支援城市方针的实施, 致使农村积累比较薄弱。

 据调查, 我镇大多数村无集体收入来源,缺乏投入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资金。

 虽然近年来政府支农资金逐年增加, 但与庞大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需求相比,仍远不能够满足其需求。

 二是缺乏引 导机制和信贷支持。

 由于缺乏必要的激励引 导措施, 民间资金目 前极少涉足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领域。

 同时,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周期长、 贷款风险高, 又导致农村基础建设信贷投入不够。

 ( 三)

 项目 、 资金整合难、 配套难。

 由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范围广, 管理涉及部门多, 各项涉农资金多属专项资金, 缺乏统一的规划引 导, 投资分散, 导致一些项目 使用效率、 经济效益、 社会效益并不理想。

 村民自 建项目 需要村集体出资配套, 而配套资金村集体难以筹措, 造成一些项目未能及时落实到位。

  ( 四)

 农村公用基础设施建设任务十分繁重。

 表现为我镇农村基础设施特别是道路、 电力、 通讯和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总量和规模较小, 部分基础设施及配套的功能陈旧、 落后甚至失效, 对经济发展的承载力较弱。

 ( 五)

 村级公益设施建设与管理不到位。

 表现为村容村貌整治进展缓慢, 环境卫生条件较差, 特别是安全饮水、 道路硬化、 污水排放、 垃圾处理等农村公益设施建设普遍滞后。农村基础设施“重建轻管” 现象比较严重, 建成的公共设施由于管护责任不落实, 缺乏后续投入和维护管理, 老化失修严重, 难以长期发挥效益。

 农村基础设施多是由政府、 村集体建设, 村集体管理, 产权不明晰, 管理主体缺位, 导致投资效益低下。

 三、 加强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建议 ( 一)

 加强组织领导, 强化工作职责。

 一是统一思想认识, 营造浓厚氛围。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 必须依靠各方面的积极支持和群众的广泛参与。

 充分利用一切舆论载体, 采取喜闻乐见的形式, 广泛宣传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意义、 主要任务和具体要求, 特别是中央近两年 1 号文件精神, 进一步提高广大干部群众对加大农村基础设施重要性的认识, 引 导和动员 广大党员 干部和农民群众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去, 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 支持、参与建设新农村的浓厚氛围。

 二是列入重要议事日 程, 加强

  组织领导。

 各村、 各部门应把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搞好村容村貌整治工作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列入重要议事日 程, 加强领导, 精心组织, 周密部署,强力推进。

 各村根据实际情况, 突出工作重点, 抓好典型示范,采取先易后难、 集中突破、 树立样板、 以点带面等方式, 推进新农村建设再上新台阶。

 ( 二)

 发展农村经济, 增强建设能力。

 发展我镇农村经济是解决农村基础设建设资金不足的根本性办法。

 各村各部门应深刻领会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涵与实质, 牢牢把握发展经济这一主题, 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

 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 用现代经营形式发展农业, 用现代发展理念指导农业。

 各村应当结合我镇实际, 大力发展特色产业, 不断壮大农业和农村经济总量。

 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和规模化进程, 全面提升农业和农村经济的规模和效益。

 坚持“抓产业、 促发展、 保民生” 的工作思路, 在有条件的村重点培养种植大户 、 养殖大户 等典型农户 , 培育产业强村,带动群众共同发展。

 加大扶贫开发力度, 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 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加强耕地保护和粮食生产能力建设, 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保持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从而为我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奠定深厚的物质基础, 为农民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

  ( 三)

 科学规划, 分步实施。

 一是高度重视, 统筹城乡发展, 做好我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总体规划。

 编制基础设施建设总体规划要有前瞻性, 结合国家政策, 从适应未来我镇农村劳动力转移、 城镇化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趋势需要出发, 在充分研究我镇目 前条件的基础上, 科学提出我镇短期、 中长期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总体思路、 基本原则、 建设目 标、 区域布局和政策措施, 积极发挥基础设施建设总体规划的龙头作用。

 二是突出重点, 镇政府要认真做好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规划的编制与实施, 重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规划编制, 并按规划的内容分阶段、 有步骤、 有计划地组织实施,确保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

 三是因地制宜, 切实做好村镇的发展规划。

 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 规划法》 、 《土地管理法》 等法律、 法规, 按照城乡 统筹、 合理布局、 节约土地、 集约发展的原则, 合理编制村镇体系规划和村庄建设规划, 引 导村镇合理布局、 有序发展, 协调安排好区域性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 实现区域共建共享。

 切实尊重村民意愿, 统筹规划住宅、 道路、 供水、 排水、供电、 文化、 卫生、 商业、 垃圾收集、 畜禽养殖场所等农村生产、 生活服务设施、 公益事业设施等布局。

 强化建设规划的基础性指导地位, 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

 四是突出中心村的规划与建设工作。

 为促进农村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 我镇应逐步规划建设规模比较大、 发展有潜力、 便于集中安置的

  居民中心村, 以新建成的蒲上沟村集中居住小区、 佘新村光明如意苑为试点, 以点带面, 逐步推开。

 在积极探索多种土地流转方式、 允许农民按照依法自 愿有偿的原则进行土地流转的基础上, 可以采取建设中心村、 村庄整体拆迁, 村庄内部拆旧新建等形式, 推进中心村建设, 以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 提升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和服务能力。

 ( 四)

 突出重点,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整体推进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大力开展土地整治, 加快中低产田改造, 提高耕地质量, 增加高产稳产农田比重。

 加强农村公路建设, 新建和改造一批通村公路, 提高公路等级, 全面提高农村路网通达程度和通行能力。

 本着质量第一、 长期受益的原则, 借助国家、 省、市“支农惠民” 政策的东风, 不断加大资金投入, 深入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 建管并重, 尽快解决部分农村人口 饮用高氟水、 苦咸水、 污染水的状况, 让更多的农民群众早日 喝上放心水、 安全水。

 推进信息惠农工程建设, 促进广播电视网、 通信网、 互联网“三网融合” , 逐步实现村村通电话、村村能上网。

 继续推进沼气池建设, 健全沼气服务网络。

 进一步加大沼气池、 太阳能等农村清洁能源建设的推广、 使用力度, 净化乡 村环境。

 ( 五)

 多策并举, 加大基础投入。

 当前,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需求与资金供给的矛盾十分突出。

 为进一步贯彻落

  实中央和省市区关于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一系列方针政策, 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 建议:

 一是各级政府把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转向农村。

 财政新增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量主要用于农村, 逐步加大政府投资用于农村的比重。

 积极向国家、 省市争取新农村建设资金, 努力增加本级财政预算用于农村建设的投入, 加快建立新农村建设投资稳定增长机制。

 二是加强政府支农资金整合力度, 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创新资金管理方式, 整合各级各部门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 项目 , 根据项目 性质制定不同的扶助标准。集中现有各部门的专项涉农资金, 在不改变管理渠道和投向的前提下, 实行资金项目 跟着农村建设和整治规划走, 集中用于整村推进的相关项目 建设。

 三是建立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主体多元化机制。

 ( 1)

 ...

篇九:农村公共设施管理机制

华人时刊 2014.9 (下)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钟楠【摘础设施的利用效能, 就必须建立农村基础设施管理的长效机制, 探索多种形式的农村基础设施管护体制和运营方式, 促使农村基础设施管理走上良性运转轨道。【关键词】

 农村; 基础设施建设; 管理机制中图分类号:

 F32文献标识码 A要】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发展农村经济和改善农民生活的必备条件, 是城乡协调发展的关键纽带。要提高农村基文章编号 1006-0278(2014)09-068-01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关系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 是长期性的基本任务。当前, 我国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虽然取得了较大的成绩, 但存在动力不足、 协作困难、 存在供给短缺、 结构不合理、 管理不善等问题。新时期如何加快和搞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是摆在县、 乡、 村各级组织面前的重要课题。一、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现状长期以来我国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 城市发展快速,而农村发展缓慢。在我国 “二元” 经济结构下, 农村和城市实行的两套不同的公共产品供给体制, 造成农村公共产品历史欠账较多, 供给严重不足。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条件差, 交通、通讯、 水电、 燃料、 环境等基础设施方面与城市的差别较大, 尤其是中西部地区差别更为明显。对农村基础设施而言, 投入是基础、 管理是关键, 没有管理就没有效益, 管理跟不上, 效益就不能发挥。为了更好发挥农村基础设施的作用, 党代会明确提出要健全农村公共设施维护机制, 提高农村基础设施的综合利用效能。但从农村实际情况看, 农村基础设施管理存在诸多问题, 这些问题如不能及时有效的得到解决, 将严重影响农村基础设施的投资使用效益, 也将会影响新农村建设目标的实现。二、 农村基础设施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

 有人建无人管目前, 全国各地大部分村庄的水、 电、 路、 有线电视等已建立起来, 但都处于无人管理的状态。农村基础设施管理缺乏合适的管理机制和管理办法, 管理模式也缺乏创新, 基本上是政府无偿服务, 农民无偿使用, 人人有使用的权利, 却没有人履行监督管理的义务。(二)

 农村基础设施的日常维护, 运营机制存在问题农村基础设施使用率高、 损耗大, 需要经常维护, 但目前农村基础设施不仅无人管, 更重要的是无钱管。农村基础设施维护缺乏维护资金, 政府只管前期投入建设, 不管后期维护资金的投入, 致使农村基础设施日常维护后续投入资金不足。(三)

 农村基础设施的评估重数量轻质量、 重投入轻管理对农村基础设施的评估是政府绩效评估的重要方面, 但目前地方政府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评估存在着 “形式主义倾向” 。政府在评价农村基础设施的成效时, 只重视数量, 不重视质量和效率; 只重视前期投入, 不重视基础设施投入后的使用效率和管理效率。三、 提升农村基础设施管理的对策(一)

 提高农民素质, 发挥其积极性和主动性农村基础设施虽然主要依靠政府投入, 但对农村基础设施进行日常管理、 维护和监督的主要力量还得依靠农民本身。目前, 农村存在着 “精兵强将去创业, 年轻力壮去打工, 老弱病残搞农业” 的现象, 留守农村的劳动力文化程度相对较低。

 因此, 加强对农民的教育, 提高农民管理农村公共事务的水平显得尤为重要。(二)

 改善投资方式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来之不易, 各级政府要制定相应的办法让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

 运用新型财政资源运作方式改变过去政府人包人揽、 行政计划的做法, 积极探索“政府出资、 市场运作” 的新型资金运作模式; 实施集体整合、捆绑使用的办法; 政府的补助资金有重点地倾斜。(三)

 拓宽投资渠道, 保证后续投入资金农村基础设施的管理难点之一是资金问题, 必须广泛开辟资金来源渠道。

 不少地方在实践中探索形成了不同内容的“村企共建模式” 。如有的企业帮助村庄整修道路, 村庄道路则以企业的名字命名, 在方便村民的同时, 又扩大了企业知名度, 互利互惠。(四)

 建立农村基础设施管理的长效机制农村基础设施管理缺位的重要原因是权责不明, 导致有人建无人管。要避免 “公用地” 悲剧, 就必须对已经存在的农村基础设施重新理顺关系, 明晰产权, 明确经营和管理责任,实行责任制和问责制; 对在建或即将建设的新项目, 必须在建设之初就坚持 “谁投资, 谁拥有产权和收益权” 的原则, 根据不同类型的基础设施, 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经营管理体制;对于国家和集体投资的纯属公益胜的基础设施项目, 应由政府承担管护责任, 安排支出管护费用。良好的基础设施建设更依赖科学的管理, 在加快新农村建设中, 要着力于基础设施建设管理这个重点。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管理, 才能真正实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稳步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 刺激农村发展, 打破农村闭塞的状态, 缓解城乡差距日益扩大的矛盾, 增强农民的幸福感。为社会主义文明发展繁荣, 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稳定做出贡献。同时为加快发展农村生产力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确保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稳步向前推进。参考文献:[1]王春超.中国农户就业决策行为的发生机制[J].上海经济研究,2010(3).[2]樊丽明.农民对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分析[J].2009(6).[3]张林秀.农村基础设施投资与农民投资需求的关系[J].中国软科学,2008.[4]王春福.农村基础设施治理 PPP 模式研究[J].2008(6).作者简介:

 钟楠 (1990.2)

 男, 汉族, 江苏淮安人,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在读研究生, 研究方向:

 当代中国政治发展。

 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作者:钟楠作者单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刊名:华人时刊(下旬刊)英文刊名:Chinese Times年,卷(期):

 引用本文格式:钟楠 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期刊论文]-华人时刊(下旬刊)

 2014(9)2014(9)

篇十:农村公共设施管理机制

区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和加强公共基础设施维护管理, 解决长期以来公共基础设施管理薄弱的现状, 确保农田水利等公共设施正常运行, 持续发挥效益, 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财政投入建设公共基础工程建设项目 竣工验收合格后, 移交所在乡 镇(街道)、 村管理使用。

 其产权归属工程所在村集体所有。

 产权所有人有责任和义务落实工程管护主体, 建立管护制度、 细则, 订立各项管护合同, 使管理科学化、 制度化、 规范化, 保证工程长期正常运转。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我区公共基础设施(包括排灌渠、 末级渠系节水工程、 塘坝、 泵站、 机井、 管灌、 喷灌、微灌、 农村道路、 蓄水池等)

 的除险加固、 水毁修复、 清淤、维护管理等。

  第二章 管护组织与职责 第四条

  财政公共基础设施项目所在乡 镇(街道)、 村要逐级建立项目工程管护组织和管护队伍, 区领导小组具体承担后期管护工作的监督评价。

 乡 镇(街道)

 落实专人负责辖区内公共基础设施的管理工作。

 项目所在村委会负责村域范围内的公共基础设施的管理工作, 受益农户负责受益范围内的工程管护工作。

 管护人员数量根据项目工程布局, 工作

 量大小, 在确保工程设施在设计运行使用年限内完好无损的前提下进行配备。

 管护时限从项目竣工验收开始。

 第五条

 各乡 镇(街道)、 村、 经济合作社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 制定切实可行的章程、 制度和操作性、 针对性强的管护细则, 并列入各级领导任期目标责任制和年度考核内容。

 第六条

 上级管护组织要经常听取下级管护组织的工作汇报, 及时协调解决工程管护中出现的问题, 对重大问题或自身无法解决的问题要及时上报上一级领导机构。

 乡 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要负责跨行政村的农田水利等公共基础设施管理和维护, 指导村组加强管理和维护; 村委会要负责支持本村经济合作社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的管理和维护。

 第七条

 区、 乡 镇(街道)

 工程管护组织要对项目所在乡 镇(街道)、 村工程管护情况进行定期或不定期检查。

 区领导小组办公室一般每半年检查一次, 年终进行总评。

 乡 镇(街道)、 村应每季检查一次, 半年一小结, 年终一总评。

 第八条

 项目区范围内的所有坝、 塘、 渠、 沟、 喷灌、管灌、 泵站、 道路、 蓄水池等工程, 都要实行承包管护, 与管护人签定承包合同, 明确管护内容、 管护标准, 明确责、权、 利。

 合同期限可根据实际需要, 一般 1—3 年为一个承包期。

  第九条

 各级组织都要建立工程管护档案, 内容包括:

 管护人员基本情况, 公共基础设施利用情况, 工程设施布局情况, 管护内容, 管护记录和年度考核情况等。

 第十条

 区、 乡 镇(街道)、 村要采取多种形式, 大力宣传工程管护的法律、 法规, 把工程管护制度纳入《乡 规民约》 之中, 做到家喻户晓, 老幼皆知, 充分调动村民主动参与公共基础工程运行的管理的积极性。

 第三章 管护人员选聘与管理 第十一条

 管护人员由本人申请或群众推荐, 报村委会初审, 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审定并报区级管理机构备案。

 同时要尽量保持管护队伍的基本稳定, 没有特殊情况,不得随意更换、 消减管护人员。

 第十二条

 管护人员须具备的条件:

 政治素质好, 热心公益事业, 热爱管护工作, 作风正派, 责任心强, 办事公道,遵纪守法, 身体健康, 有一定文化程度, 有较好的群众基础。

 第十三条

 管护人员应熟悉管护区域各类工程设施的结构, 操作规程, 正常维护与特殊情况下的抢修方案, 坚守工作岗位, 尽职尽责, 认真做好运行与管护记录, 保证承包管护的工程设施、 设备处于良好状态。

 第十四条

 管护人员一律实行聘任承包制, 由村委会或乡 镇(街道)

 与之签定聘任承包合同。

 凡不能履行管护承包合同, 不能完成管护任务, 经村委会提出解聘, 并报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批准, 终止其承包合同。

 第十五条

 各级管护组织要大力支持管护人员的工作,尽力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 加强对各类管护人员的技术培训, 不断提高管护人员的管理技能。

 第十六条

 乡 镇(街道)、 村要根据当地实际经济状况,采取多种形式, 给予管护人员合理报酬。

 第四章 管护资金的筹集、 管理与使用 第十七条

 项目村、 经济合作社要自行筹集管护经费,区、 镇(街道)

 财政适当补贴等形式, 用于工程维修及管护人员的报酬。

 第五章 奖励与惩罚 第十八条

 区领导小组对在工程管护工作中的先进单位和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分别给予奖励, 同时对举报、 揭发破坏项目工程设施、 设备的人员也给予奖励。

 第十九条

 因管护人员个人行为, 造成管护区的工程严重损毁的, 除解聘外, 还要追究责任人的责任, 并给予经济处罚。

 第二十条

 对有意损坏项目工程或不听劝阻寻衅闹事,殴打管护人员的, 要视其情节轻重, 给予批评、 教育、 经济制裁, 直至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 自下发之日起执行。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 由东兴区人民政府负责解释。

推荐访问:农村公共设施管理机制 管理机制 公共设施 农村

版权所有:益聚范文网 200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益聚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益聚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鲁ICP备2002546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