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读《梁家河》学习体会(全文完整),供大家参考。
读《梁家河》学习体会
《梁家河》,朴素的叙述,质朴的人物语言,体现出梁家河就是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就是延安革命精神、就是以人民为中心的精神、就是时刻为人民谋福利的报恩精神,就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担当精神。我结合实际,谈谈对学习《梁家河》一书的感受。
梁家河,学习是立身之基。在村民的记忆中,习近平“带一箱子书下乡”、在黄土高坡上揣着书放羊、经常在煤油灯下看“砖头一样厚的书”、有时候吃饭也拿着书、书痴的他为了《浮士德》更是跑了30里路。正如他所言:“毫不夸张地说,当时的文学金典,能找到的我都看了,到现在脱口而出的都是那时读到的东西。”很多人把“惟有读书高挂在嘴上,”却把“偏无闲暇时”作为借口,走进梁家河我们会意识到读书不需要理由、不需要借口。
聪明人都是用笨办法读书,愚蠢的人都偷偷找“小路”,学习是获取知识的便捷途径,善于学习更是每一名党员干部的立身之基。我们应该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创新路。
梁家河,筑牢了为民初心。初心就是民心,习仲勋同志曾讲过“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的这一面”,家训的传承,在习近平心中种下了初心的种子。正如习大大所言:下乡插队,选择了延安,就是探寻父亲革命足迹,见证革命家的初心。在梁家河的7年里,与最底层的人民朝夕相处,乡亲们的信任和养育让他的初心萌发、成长,形成了习近平同志坚定的群众立场、牢固的群众观点、深厚的群众感情。他曾说过在梁家河插队的经历让自己看到了:人民群众的力量、人民群众的根本,真正理解了老百姓,了解了社会,这个是最根本的。初心就如扣衣扣,第一粒扣错了,人生就不会对。作为共产党人,一定要放在心上,真正地办实事。有句话说的好,“如果一直按着这个方向走,你真有可能到了那个地方,”习大大正是从这里出发,沿初心而行,至如今的“地方”。
梁家河,汲取了榜样力量。他干活从不“撒奸儿”,习近平总书记七年知青岁月就是一部以上率下的奋斗史。在夯实土地、打坝淤地、水沟旁铲土是谁都不愿干的苦差事,每次习近平同志总是主动去水沟旁铲土。修筑梯田过程中,乡亲们都怕冷不想下水,每次习近平同志都是带头赤脚站在冰中凿冰清理坝基,正是他的模范带头,梁家河村先后建成了14座淤地坝,成为了乡亲们收入的聚宝盆。
干部,就是干字当先,我们要从中汲取向我看齐的表率力量,发挥“关键少数”的示范带动作用,坚持领导干部当“头雁”,走在前、干在先、作表率,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凝聚起爬坡过坎、追赶超越的强大合力。
梁家河,坚定了永恒信仰。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一位“京城后生”正是靠心中的信仰,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习近平同志曾经说过“我1969年1月去,1975年10月离开陕西,这一段时间就成为我人生的一个转折,可以说陕西是根,延安是魂。很多事都历历在目,现在有很多思维行动都和那时候有关联。
对共产党人来说,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就是信仰,这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习近平同志能够淡定从容地面对人生起伏,就是源于信仰的坚定。各级党员干部都要强化初心意识,坚守对党的绝对忠诚,在服务群众、服务发展的实践中锤炼党性、坚定信仰。难事看担当,顺境逆境看襟怀。在当时的境遇下,习近平能坚守仁义至善的初衷,足以证明永恒信仰。
知青精神告诉我们:本领强、素质硬都哪都行,不学无术,还想滥竽充数到哪都难。知青精神正是解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这一矛盾的良药,我们应该常带着问题回头看。不断强化个人能力、不断提高务民意识。
推荐访问:学习体会 梁家 读《梁家河》学习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