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专题范文 >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教案下册6篇(完整)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教案下册6篇(完整)

发布时间:2024-03-05 20:25:02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教案下册教材简析:本册教材中的《100以内数的认识》是学生在一年级上学期学习了1-20各数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二年级的认识万以内的数打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一年级数学教案下册6篇,供大家参考。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教案下册6篇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教案下册篇1

教材简析:本册教材中的《100以内数的认识》是学生在一年级上学期学习了1-20各数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二年级的认识万以内的数打基础。这个阶段的数的概念是学生学习10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计算的基础,也是认识更大的自然数的基础,它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例1到例3的教学内容也是本单元教学的开端,正是牢固的掌握了数数和数的组成,才能更有助于比较数的大小和计算,所以本课的知识尤为的重要。

设计理念:体现数与生活密切联系,强调从学生身边的事物出发认识数。课中利用生活中常见物品分类、数数等,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促进学生主动、个性化地学习。数数中请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或自认为最快的方法进行,对于方法不作统一要求,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在数格子时,请学生当小老师,讲自己巧数的方法,其他学生可对其随时发问,了解自己不明白的地方,充分体现教学过程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主动地学习,实现个性化发展。

教学目标:

1、识计数单位“一”和“十”,能够熟练的一个一个的或一十一十的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

2、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

3、经历从实际情景中抽象出数的过程,体会数位的意义。

4、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培养观察操作

教学重点:正确数出100以内的数,理解100以内的组成。

教学难点:数数过程重,当数到接近整十数时,下一个整十数应是多少。教学准备:每人100根小棒,10根橡皮筋。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数一数

从9数到20,再从20数到1.

2、填一填

1个十和3个一组成() ()个十和()个一组成17

5个一和1个十组成() 20是()个十组成的

(板书课题:数数数的组成)

二、讲授新课

1、教学例1

请同学们快速整齐的从20数到100.

请同学们拿出小棒,边数边拿,一根一根的数,数出十根用橡皮筋困一捆。10个一是多少?(10个一是一个十)板书是几捆?(一捆)继续数出十根困一捆。

师:如果再接着数出九根,现在一共有几根?(29根)

29根小棒再添加一根是多少?(30根)满十根又要困一捆,现在一共有几捆?(3捆)。接着数到39根,再加上一根是几根?(40根)40根小棒是4捆,接着数到49,再加上一根又怎么办?(捆一捆)是多少根?(50根)为什么是50根小棒呢?如果再加4捆是多少捆?(9捆)接着数91,92,93“。.99,再添1根是多少根?是几捆?(10捆)

(板书:10个十是一百)

小结:数物体的个数可以一个一个的数,还可以10个10个的数,十个十是多少?(10个十是100)

学生数十捆小棒:一十、二十、三十。.。.。.九十、一百。

用刚才学的知识,数数可以十个十个的数,这样会比较快。数百羊图,看谁能最快的数出来。

抢答:一十一十的数,从一十数到一百;从三十数到七十;从六十数到一百。

2、教学例2

数小棒从三十五数到四十二。

师:拿35根小棒,你怎么拿,看谁拿得快。(3捆又5根)再一根一根往下数,一直数到

42、(39再多一根是多少?)(42根是几捆又几根?)从五十六数到六十三,再从六十三数到七十二。(注意:满十根就捆成一捆)不摆小棒直接数一数,从七十八数到八十八,再数到一百。(同桌轮流数,再指名数。)问:79、89、99后面是几?

3、教学例3

师出示3捆又5根小棒问学生现在一共是多少根?(35根)认真观察,35根小棒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35根小棒是由3个十5个一组成的)3个十5个一组成多少?(3个十和5个一组成35)。出示4捆又7根小棒,引导学生自己说是有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师说生来口答:27、46、58、分别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

三、巩固练习

1、课本33页下面的”做一做‘指导学生板演,再说想法。填一填。

2、谁是小老师(做一做,说一说)

3、连一连

四、小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100以内的数,你收获了什么?

板书设计:

数数数的组成

10个一是一个十一捆

10个十是一百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教案下册篇2

第1课时数数(一)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3页例1~例3及课堂活动。

【教学目标】通过动手操作,经历计数单位(千、万)产生的过程,认识计数单位“千”、“万”,理解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进一步培养数感。

【教学重点】认识计数单位“千”、“万”。

【教学难点】理解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

【教学准备】

教具:主题图、小棒、方格、木块(课件或挂图)、计数器。

学具:小棒、学生用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调查感知、情景引入

1、学生交流课前学习成果

组织学生课前调查:生活中比100大的数有哪些?举出几个例子说一说。对于比100大的数,还知道些什么?

2、情景引入

教师出示主题图。学生观察、汇报:从图中了解到哪些信息?有哪些发现?引入新课:既然我们身边有这么多比100大的数,那就肯定会有比“个”、“十”、“百”还大的计数单位,小朋友想知道吗?板书:计数单位。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回顾旧知

出示小棒,单独1根,1捆10根,1捆100根,让学生猜一猜各是多少根,并说一说10根1捆里有多少个一,100根1捆里有多少个十。板书: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

教师:“一”、“十”、“百”是以前学过的计数单位,有了这些计数单位,才能帮助大家数数和读数。

2、探索新知

教师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猜一猜比一、十、百还大的计数单位是什么?(千)

(1)认识一千。

①数一数。

课件(或实物、挂图)出示一千,先让学生猜一猜一千里有几个一百,然后课件演示,学生跟着数:一百,二百,三百?一千。

提问:一百一百地数,几个一百是一千?

教师板书:10个一百是一千。说明:“千”是比“百”更大的计数单位。②拨一拨。

学生在自己的计数器上拨出100、200、300、1000。学生之间交流自己是怎样拨的,然后抽学生汇报。

③填一填。

说一说线段上的括号里该填什么,为什么?填好以后,一起数一数。

教师在计数器上拨出100、500、1000、,让学生快速的看出是多少,并说出前两个数里有几个一百,后两个数里有几个一千。

(2)认识一万。

①数一数。

教师:你会一千一千地数吗?谁来数数看?然后出示课件(或实物、挂图)演示,师生一起数一数。教师介绍计数单位“万”。

出示例2示意图。一摞纸是1000张,这里一共有多少张?学生在示意图上独立一千一千地数一数,并和同桌一起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发现10个一千是一万,板书:10个一千是一万。

②拨一拨。

学生在自己的计数器上拨出1000、2000、3000??10000。

3、整体认知计数单位,掌握相邻两个计数单位的进率

(1)看一看、读一读。

教师出示计数单位对比图(第3页例3),让学生看着图,读一读:一、十、一百、一千、一万。

(2)拨一拨、说一说。

学生在计数器上拨一拨,再次体验一、十、一百、一千、一万产生的过程。教师提问:你们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归纳:个、十、百、千、万都是计数单位,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

三、巩固新知、拓展提高

(1)互相说一说。

张1角是1元,()张1元是10元,()张10元是100元,10张100元是()元,10个一千元是()元。

(2)完成第4页课堂活动第1~4题,学生独立思考,试做。然后小组交流,相互帮助解决问题。

集体反馈,评价课堂活动。

[点评: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和与人交流的能力。]

(3)挑战题:看图思考。

10箱里面有多少个乒乓球?

四、课堂小结

教师:大家学到了什么知识,是怎样学习这些知识的?

教师引导学生一方面对所学知识进行自我评价,另一方面也对学习方式、情感态度等方面进行自我评价。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教案下册篇3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边的特征。

2、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3、通过学生大量拼摆图形,发现图形可由简单到复杂的变化及联系,感受图形美。

4、拼一拼讲课教案: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边的特征。

拼一拼讲课教案

教法设计:

引导观察,动手操作,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教师出示一个风车,并以谈话引入:同学们看,这是什么?

你们喜欢风车吗?谁动手做过这样的风车?给大家介绍一下做这样的风车要用哪些东西?

二、感受新知,观察比较

1、提问:你们说得很对,作风车的风叶要用一张正方形的纸,正方形上个学期跟我们见过面了,是个老朋友了,回忆一下,上学期除了正方形你还认识哪些图形?

在这些图形中,哪些图形和正方形最相似?为什么?

2、提问:它们都有四个角,四条边,先来看看长方形,它的四条边有什么特点?

上面的边对着下面的边,这样相对的边我们把它叫做对边。

3、引导学生继续观察长方形的边。

提问:我们能想办法证明长方形对边相等吗?

生可以自由选择证明方法,如对折、测量等,并请用不同的方法的学生上台演示。(教师板书:对边相等)

4、引导学生观察正方形的边,有什么发现?

你能证明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吗?

5、小朋友们真了不起,通过你的观察,动手验证了两种图形边的特点,那你能不能利用手中老师发给你的长方形的纸做一个风车呢?(全班同学动手做风车,教师给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指导)说一说你在做风车的过程中发现了哪些图形?

6、一个简简单单的风车,就让我们发现了这么多的图形,你能试着用这些图形来拼更多的图形吗?大家来试试!

三、动手实践

1、学生独立完成第3页的“做一做”。

2、第6页的第4题。

3、第6页的第5题。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进行了图形的拼摆,同学们学得很投入,课下请大家留心观察生活中有哪些基本的图形拼成的图案,说不定会有更多更好的发现。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教案下册篇4

教学目标:

1、在动物餐厅的情境中,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数的相对大小关系,探索百以内数的大小比较规律。

2、掌握百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会比较。

教学重难点:

数的大小比较。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

森林里新开张了一家动物餐厅,小兔当任经理,小猴和小狗都跑去当了服务员。这一天,餐厅来了许多客人,经理说:“快,快,拿盘子,比谁拿得多。”小猴和小狗急急忙忙用双手去拿盘子。小猴说:“我拿了21只盘子。”小狗说:“我拿了18只盘子。”请你来当当裁判,谁拿得多?

二、知识探索

1、小组合作学习:

比一比,谁拿得多?说说你是怎么比的。

2、汇报交流。

3、小结:十位上2比1大,所以21﹥18。

4、试一试:26、31、67、49、89、90。

5、二次小组学习:

比一比下列计数器上的数。(第6页填一填)

6、汇报交流。

7、小结:

十位上的数相同,就比个位上的数谁大就谁大。

三位数比两位数大(位数多的数比位数少的数大)。

8、比大小。(第6页练一练)

学生独立完成后校对。

三、巩固练习

1、连一连。(第7页第2题)

2、按规律填数。(第7页第3题)

(1)按顺序填数。(说说表格有特点)

(2)读出个位是5的数,读出个位是0的数。

(3)说说有什么特点。

(4)根据填好的表,把下图中缺的数填上。

(实际是根据规律填数)

3、按规律画图。(第7页第4题)

四、小调查。

我们学校一年级有几个班?每班各有多少人?哪班学生人数最多?哪班人数最少?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教案下册篇5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边的特征。

2、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3、通过学生大量拼摆图形,发现图形可由简单到复杂的变化及联系,感受图形美。

4、拼一拼讲课教案: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边的特征。

拼一拼讲课教案

教法设计:

引导观察,动手操作,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教师出示一个风车,并以谈话引入:同学们看,这是什么?

你们喜欢风车吗?谁动手做过这样的风车?给大家介绍一下做这样的风车要用哪些东西?

二、感受新知,观察比较

1、提问:你们说得很对,作风车的风叶要用一张正方形的纸,正方形上个学期跟我们见过面了,是个老朋友了,回忆一下,上学期除了正方形你还认识哪些图形?

在这些图形中,哪些图形和正方形最相似?为什么?

2、提问:它们都有四个角,四条边,先来看看长方形,它的四条边有什么特点?

上面的边对着下面的边,这样相对的边我们把它叫做对边。

3、引导学生继续)小编●(观察长方形的边。

提问:我们能想办法证明长方形对边相等吗?

生可以自由选择证明方法,如对折、测量等,并请用不同的方法的学生上台演示。(教师板书:对边相等)

4、引导学生观察正方形的边,有什么发现?

你能证明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吗?

5、小朋友们真了不起,通过你的观察,动手验证了两种图形边的特点,那你能不能利用手中老师发给你的长方形的纸做一个风车呢?(全班同学动手做风车,教师给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指导)说一说你在做风车的过程中发现了哪些图形?

6、一个简简单单的风车,就让我们发现了这么多的图形,你能试着用这些图形来拼更多的图形吗?大家来试试!

三、动手实践

1、学生独立完成第3页的“做一做”。

2、第6页的第4题。

3、第6页的第5题。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进行了图形的拼摆,同学们学得很投入,课下请大家留心观察生活中有哪些基本的图形拼成的图案,说不定会有更多更好的发现。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教案下册篇6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观察长方体、正方体的某一个面和圆柱的底面,以及用这些几何形体的面画图形等活动中,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

2、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画图等数学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积累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从物体中分离出面,再从表面抽象出平面图形。

2、丰富直观体验,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游戏中梳理回顾

(1)小朋友,你们喜欢搭积木吗?今天我们就来搭积木。先请每组的小朋友商量一下,你们准备搭什么。

学生小组内商量后,教师提出要求:请小朋友边搭边注意观察这些积木的形状,有哪些是自己认识的?

(2)在学生活动后,指定几名学生拿出已经认识的积木,并介绍它们的形状,相机也让其他学生找一找相同形状的积木。

二、探索中合作感知

(1)引导认识长方形。

①看一看、摸一摸。

讲述介绍:(教师依次指长方体的几个面)这是长方体的一个面,这是长方体的另一个面,这也是长方体的一个面,长方体有6个面。

布置操作:请你任意选择一个面,正对着自己,仔细看一看它的形状,再用手摸一摸。

②画一画。 动一动脑筋,把自己选择的面的形状在纸上画下来。想一想,该怎么画呢?让我们来动手试一试吧。

③比一比。 请小朋友把自己画下来的图形在小组里交流,互相看一看得到了什么样的图形。

教师借助实物投影仪进一步展示学生画出的各种各样的长方形。

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大家画的长方体的一个面,有的是这样的,有的是这样的……,

④揭示名称。想象:让我们闭上眼睛把刚才看见的图形再想一想。

指出:像这样的图形虽然有的大,有的小,有的横着,有的竖着,但我们都把它们叫作长方形。

⑤找一找。你们手中的长方体还有哪些面的形状也是长方形的?找到后看一看、摸一摸。

(2)自主认识正方形。

①谈话启发方法。刚才我们用了“先看一看长方体一个面的形状,再摸一摸,然后把它画下来”的方法认识了长方形,那么你们想不想知道正方体的面是什么形状的呢?

请小朋友每人拿起一个正方体,用刚才认识长方形的方法去认识正方体每个面的形状。

②学生活动,教师注意观察指导。

③交流后概括。

让学生将画下来的图形在小组里交流,教师再选择一部分学生画出的正方形在投影仪上展示。

提问:咱们画下来的这种图形叫作什么呢?

概括:这些图形都是正方形。

④再看一看,正方体的其他面是什么形状的?

(3)放手认识圆。

①引导回顾方法。刚才我们从长方体上认识了长方形,从正方体上认识了正方形,那从圆柱上又能认识什么图形呢?请小朋友拿出一个圆柱来,找到圆柱的这个面(底面)。想想刚才我们是用什么方法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请你也用这样的方法去认识圆柱底面的形状。

②学生活动,教师注意观察指导。

③集体交流。

交流方法:说一说你是怎样认识这个面的形状的。

交流图形:互相看一看画出的图形。

揭示概念:我们画的这种图形又叫作什么呢?(圆)

④找一找圆柱上还有哪个面也是圆,指给同桌看一看。

三、联系生活,拓展延伸(P3做一做)

(1)在平面图中找学过的图形。

其实今天我们认识的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就藏在日常的生活中。瞧,这是小红家的客厅(出示小红家客厅图).里面就有许多我们今天认识的图形,比如凳子的面是长方形的。谁也来这样找一找、说一说?

(2)在自己身边找学过的图形。

在我们的身边、周围有这样的图形吗?谁发现了?请你指一指、说一说。

(3)回忆生活中见到的所学图形。

这样的图形生活中也有,谁来说一说你在哪里见过今天所学的这几种图形?

像这样的图形生活中还有很多,小朋友课后可以继续去找一找。

四、操作中体验深化

(1)提问:在钉子板上围出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全班交流。

(2)提问:在钉子板上能围出一个圆吗?请大家猜一猜,再动手围一围。

(3)讨论:为什么在钉子板上能围出长方形和正方形,而不能围成圆?(让学生体会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是直的,能围出来,而圆的边是弯曲的,围不出来)

五、总结延伸:

小朋友,今天这节课我们进行了很多的数学活动。你学得开心吗?在这些活动中你有什么收获?

推荐访问:下册 人教版 数学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教案下册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下册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最新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人教版 小学一年级数学人教版下册教案 最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小学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版权所有:益聚范文网 200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益聚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益聚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鲁ICP备2002546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