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大学生就业现状4篇2022年大学生就业现状 2022年-2023年最新 2022年-2023年最新 2022年-2023年最新 2022年-2023年最新 2022年-2023年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大学生就业现状4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2022年大学生就业现状
22年-2023年最新2022年-2023年最新
2022年-2023年最新
2022年-2023年最新
2022年-2023年最新
2022年-2023年最新
2022年-2023年最新
2022年-2023年最新
2022年-2023年最新
2022年-2023年最新
2022年-2023年最新
2022年-2023年最新
2022年-2023年最新
2022年-2023年最新
2022年-2023年最新
2022年-2023年最新
2022年-2023年最新
2022年-2023年最新
2022年-2023年最新
2022年-2023年最新
2022年-2023年最新
2022年-2023年最新
2022年-2023年最新
2022年-2023年最新
2022年-2023年最新
2022年-2023年最新
2022年-2023年最新
2022年-2023年最新
2022年-2023年最新
2022年-2023年最新
2022年-2023年最新
2022年-2023年最新
2022年-2023年最新
2022年-2023年最新
2022年-2023年最新
2022年-2023年最新
2022年-2023年最新
2022年-2023年最新
2022年-2023年最新
2022年-2023年最新
2022年-2023年最新
2022年-2023年最新
2022年-2023年最新
2022年-2023年最新
2022年-2023年最新
2022年-2023年最新
2022年-2023年最新
2022年-2023年最新
2022年-2023年最新
2022年-2023年最新
2022年-2023年最新
2022年-2023年最新
2022年-2023年最新
2022年-2023年最新
2022年-2023年最新
2022年-2023年最新
2022年-2023年最新
2022年-2023年最新
2022年-2023年最新
2022年-2023年最新
2022年-2023年最新
2022年-2023年最新
2022年-2023年最新
2022年-2023年最新
2022年-2023年最新
2022年-2023年最新
2022年-2023年最新
2022年-2023年最新
2022年-2023年最新
2022年-2023年最新
2022年-2023年最新
2022年-2023年最新
2022年-2023年最新
2022年-2023年最新
2022年-2023年最新
2022年-2023年最新
2022年-2023年最新
2022年-2023年最新
2022年-2023年最新
2022年-2023年最新
2022年-2023年最新
2022年-2023年最新
2022年-2023年最新
2022年-2023年最新
篇二:2022年大学生就业现状
4就业创业 ‖JIUYECHUANGYE大学生创业现状及对策研究( 中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湖北武汉
430074 ) [ 摘
要 ] 本文以生命周期理论为研究视角,针对大学生创业周期中存在的某些问题,如大学生创业者融资难、投资与项目对接出现错位、信用担保体系不完善、现行投融资系统运作不够顺畅等问题,从成立大学生创业基金、加强大学生创业服务平台建设、营造公平的市场环境、完善金融支持体系的建设 4 个方面提出提高创业成功率和初创企业发展水平的建议。 [ 关键词 ] 生命周期理论;创业现状;创业制约;政策建议 [ 中图分类号 ] G647.38
[ 文献标志码 ] A [ 文章编号 ] 2095-168X(2022)12-0134-03张金秋,潘泽江看清时代方向,把握时代机遇,勇做改革创新的弄潮儿!创新是赢得未来的关键,创业是改善社会民生的途径[1] 。大学生所具有的进取的锐气、敏捷的思维、无畏的胆量决定了他们必定成为创业群体中的主力军。个人特质是大学生创业成功的“稳定器”,理念正确是大学生创业成功的“助推器”,政策支持是大学生创业成功的“永动机” [2] 。风云变幻、困难重重的市场大环境要求创业者不仅要具备敏锐的市场洞察力,精益的管理运营能力,正确的创业理念,还要有资金、技术等硬实力以及政府政策支持。如果创业者缺乏这些条件,那必将会出局[3] 。因此本文以生命周期理论为基础,将大学生创业活动划分为“育种”“育苗”“育树”“育果”四个阶段,分析大学生创业过程中存在的困难、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一、基于生命周期理论的创业过程四阶段(一)育种阶段创业者要想开展创业活动,就要要有敏锐的商业嗅觉,发现整个商业环境中的商机,并且一步步摸索出适合企业的商业模式。在创业的育种阶段,企业首先要做的是活下去,然后再考虑如何发展壮大[4] 。(二)育苗阶段随着企业逐渐实现规模收益,此时面临的主要困境是如何推广产品,怎样扩宽产品的销路以及如何保持稳定的现金流。产品推广成功后,会给企业带来一阵销售高潮,企业应该趁热扩大产品规模,同时保持相对稳定的现金流。因此在育苗阶段,扩大销售规模和保持现金流充沛十分重要。(三)育树阶段企业处于此阶段时,可以通过 Pre-IPO、IPO(首次公开发行)/SEO(股权再融资)、债务融资等金融手段保持充沛的现金流[5] 。同时,企业要能够向投资者解释清楚自身的发展前景,吸引投资者投资,通过投资者对项目的投资扩大企业产能,提高利润率,实现企业规模收益的递增。在育树阶段,企业完成了由起步到壮大的飞跃。(四)育果阶段企业在此阶段往往呈现规模收益递减状态[6] 。由于行业利润率较大,市场前景被看好,导致大家都进军此市场,企业产能过剩,同时,市场需求增量开始下降。这个时候,市场供给的增长量大于顾客需求的增长量,市场拐点出现,利润率下降。但是此时企业资源整合能力提高,软实力增强,如果选择创新企业商业模式,是有机会在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在这个市场中处于领导地位的。我们将创业生命周期按照大学生创业者创业项目推进年限划分为育种期(1 年以内)、育苗期(1-2 年)、育树期(2-5 年)、育果期(5 年以上)。根据中国人民大学编著的《2021 年中国大学生创业报告》统计数据显示,在大学生创业者群体中,这四个阶段的创业大学生所占比重分别为 10.25%、48.36%、36.18%、5.21%。大学生创业整体情况正在从“育种”“育苗” [ 通讯作者 ] 张金秋。——以生命周期理论为研究视角
135JIUYECHUANGYE‖就业创业阶段向“育树”和“育果”阶段迈进。二、基于生命周期理论的大学生创业现状考察大学生创业群体在创业过程中,主要存在“全生命周期”的大学生创业机制尚未健全,大学生创业投融资平台建设不够成熟等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大学生创业者融资困难阻碍大学生顺利从“育种”“育苗”阶段向“育树”和“育果”阶段迈进的痛点,在于大学生创业融资难。当前我国创业企业中最主要的融资方式为内源融资,即资金来源于企业的自有资金,包括创业者自筹资金、企业自身的积累资金以及企业的折旧资金。据《2021 年中国大学生创业报告》显示,大学生创业资金有 46.9% 的比重来源于亲朋好友和个人积蓄,只有24.7% 的比重来自于银行机构贷款,政府扶持资金和高校资助资金的比重则更少,仅占 5.6% 和 5%。这种依靠内源融资进行筹资的方式不利于创业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创业企业需要拓宽融资渠道,寻求其他的融资方式。由报告可知,接近 37% 的大学生创业者希望政府能够给他们提供创业贷款担保,因为大学生创业者在融资时存在着许多困难。(二)投资与项目对接出现错位阻碍大学生顺利从“育种”“育苗”阶段向“育树”和“育果”阶段迈进的难点,在于投资与创业项目错位。大学生创业信息服务平台建设不够完善,目前平台上企业信息不透明,导致投融资机构“有钱找不到项目”,大学生创业者“有项目没有钱”。投资与项目对接不上,最终出现投融资机构和大学生创业者“双输”的局面。此外,企业参与积极性不高以及缺乏第三方监督机构管制,导致平台服务流于形式。企业成为创业服务平台建设的一个重要主体,除了社会责任和社会声誉的推动外,还有一个目标就是获得利润,所以企业在决定是否投资一个项目时,要考虑到是否能够从项目中获益,而大学生的创业项目往往风险较大,因此难以获得企业的支持。并且平台也缺乏第三方监督管理机构监督,导致企业在与大学生谈判时,大学生处于弱势地位,企业作为这场投资谈判的主导者,会把项目投入失败的风险全部推给大学生。(三)信用担保体系不完善阻碍大学生顺利从“育种”“育苗”阶段向“育树”和“育果”阶段迈进的槽点,在于信用担保体系不完善。创业全生命周期各阶段中还存在信用担保体系不完善的问题。大学生群体在创业浪潮中处于弱势地位,大众对大学生创业现象看法不一,大多数人认为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要低于其失败率,担保人会承受很大的风险。此外,目前创业信用担保体系还存在许多问题,比如信用担保机构缺乏足够的投入资本,导致机构发展停滞不前;机构内缺少专业人才,造成信用担保机构非专业化运营;信用担保机构监督管理机制也不够完善,没有建立风险分担机制;信用担保相关立法尚未落地,严重制约了信用担保体系的发展。大学生要在当前的创业担保体系中取得担保十分不易,由《2021 年中国大学生创业报告》可知,主要原因有申请手续复杂、没有担保或者抵押物、大学生户籍限制、不了解相关政策、未进行申请等。(四)现行投融资系统运作不够顺畅阻碍大学生顺利从“育种”“育苗”阶段向“育树”和“育果”阶段迈进的堵点,在于现行投融资系统运作不通畅。目前社会上的金融支持体系某种程度上压制了金融机构的主动性,导致现行投融资系统运作不够顺畅。政府虽制定了很多支持政策以助力中小型创业企业融资,比如设立了中小型创业企业创新资金、引导资金等,但还未形成一个成熟、有效的金融支持体系来帮助创业者缓解融资压力。至于银行方面,由于银行对贷款这一业务抱以审慎的态度,再加上中小型创业企业发展不稳定,银行在面对中小型创业企业的贷款请求时,会更加谨慎,甚至不太愿意贷款给他们。同时,由于大企业与中小型企业在申请贷款时,都需要走相同的审批程序,贷款数额越大,银行耗费的成本就越少,而一般情况下中小型创业企业的贷款数额比大型企业的少,银行在处理中小型创业企业的贷款服务时,花费的管理成本就相对来说比较高,并且创业企业的贷款回收风险也较大企业高。因此,即使政府会发布行政命令,要求银行支持中小型创业企业的发展,但是金融机构会实行软性抵抗。金融机构制定的“规模控制、集中管理、分批审批”管理制度,也对中小型创业企业成功拿到贷款有一定影响。三、促进大学生高质量创业的对策建议为提高大学生创业成功率和初创企业发展水平,笔者建议推进以下“创业全生命周期”的帮扶机制:(一)成立大学生创业基金要想纾解阻碍大学生顺利从“育种”“育苗”阶段向“育树”和“育果”阶段迈进的痛点,成立大学生创业基金是个妙招。创业资金是创业企业能否继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所以政府可以通过成立创业基金为大学生创业提供资金帮助。大学生创业基金是政府用于鼓励大学生创业,由
136就业创业 ‖JIUYECHUANGYE财政部门支出的专门款项、创业基金经营收益和社会无偿捐款等集合而成。政府还可以设立行业引导资金为想要做关于本行业创业项目的大学生提供帮助,由于基金的杠杆作用,这也会推动本行业技术积极发展。
政府还可设立担保基金和接力基金,以帮助大学生创业者成功申请到银行贷款。政府还能通过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方式,股权投资一些风险较小且具有发展潜力的创业项目,以解决大学生创业资金匮乏难题。(二)加强大学生创业服务平台的建设要想克服阻止大学生顺利从“育种”“育苗”阶段向“育树”和“育果”阶段迈进的难点,升级转型创业服务平台是个实招。打通大学生与投资人之间的信息交流渠道。平台应实时更新大学生创业项目信息以及投资企业信息,并使得信息完全公开透明,实现大学生创业者和企业成功配对。呈现大学生创业者能够通过该平台获得投资,投资者能找到合适的投资项目的局面。促进大学生创业服务平台技术升级。通过不断升级优化创业服务平台的后台技术,使得创业者能够了解各种具有前瞻性、权威性的科学研究发展、产业发展现状、市场前景预测、业内竞争状况等信息,并且还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得到具有极高价值的分析结果。引入第三方监督机构。平台可以通过引入第三方监督机构保障大学生创业者的正当权益,倒逼企业承担相应的责任,促进双方在相对公平的基础上展开合作。(三)放管结合营造公平的市场环境要想回应阻挠大学生顺利从“育种”“育苗”阶段向“育树”和“育果”阶段迈进的槽点,营造公平的市场环境是个绝招。构建严格的信用监督管理机制,改善社会信用环境。通过推进信用分级分类管理、推出信用承诺制度等一系列行动,完善信用监管机制建设。更新生物制造、新材料等相关领域的审查标准,鼓励高技术领域的创新创造精神。建立大学生创业者知识产权管理服务体系,维护大学生创业者的权益。构建大学生创业者知识产权评估体系、风险控制体系,搭建大学生创业者知识产权运营公共服务平台,开辟专门供大学生创业者参与的知识产权交易市场,倡导大学生创业者通过知识产权质押给银行获得贷款,将知识产权的价值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动力。(四)不断完善金融支持体系的建设要想打通阻挡大学生顺利从“育种”“育苗”阶段向“育树”和“育果”阶段迈进的堵点,构建完善的金融支持体系是个高招。引入专业的投资机构对大学生创业基金进行规范的运作。大学生创业基金需要可持续发展,不能仅依靠大学生创业项目收益这个单一渠道实现基金增值,要探索其他路径,政府可以与社会上专业的投资机构合作,将一部分闲置资金拿来做投资,投资机构通过专业化的评估、运作创业基金,使得创业基金能够增值。对大学生创业基金进行融资,吸引社会资本流入基金。大学生创业基金的额度是有限的,要保证创业扶持基金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寻找各种融资渠道实现资金流入。除了通过捐赠方式获得资金以外,也可以采用其他的募资方式来获取资金。例如,吸引社会资本进入,并允许此基金冠以企业之名,以促进社会资本积极参与融资。综上所述,当前大学生创业整体上正在从“育种”、“育苗”阶段向“育树”和“育果”阶段迈进,然而大学生创业者在向前迈进时,存在融资经费缺乏、创业服务平台缺失、信用担保体系缺少、投融资系统缺位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已经刻不容缓了,于是本文提出成立大学生创业基金、加强创业服务平台建设、营造公平的市场环境、完善金融支持体系等建议,可供政府和高校参考。
参考文献:[1]钱继兵 .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的新思维能力提升策略——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新模式研究》[J].热带作物学报 ,2021,42(12):3744.[2] 赵奕 .大学生创业教育与铸造企业协同机制研究[J].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 ,2021,41(11):1453-1454.[3]方昉 .新时期高校大学生创业能力的提升策略研究——评《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及提升》[J].食品科技 ,2021,46(10):316-317.[4] 梁 春 晓 , 沈 红 . 创 造 力 对 创 业 意 愿 的 影响 研 究 —— 城 乡大 学 生 的 比 较 [J]. 科 技 管 理 研究 ,2021,41(09):77-83.[5]Liu Yang. Research on Dilemma in the Entrepreneurship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Its Countermeasure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ducation and Management,2021,6(1):210-213.[6]Xiajin Luo, Haiyu Qi, Lun Xu* et al. The Dilemma and Analysis of College Students" Entrepreneurship[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telligent Information and Management Science,2020,9(3): 5417-5435.(责任编辑:闫 申)
篇三:2022年大学生就业现状
学校简介 学校概况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是四川省政府举办、直属于四川省教育厅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前身为 1939 年创办的国立中央技艺专科学校。现为国家示范(骨干)高职院校、国家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国家“双高计划”建设单位。
学校是全国普通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执行院校、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国家发改委“十三五”产教融合发展工程“智慧服装实训基地”项目建设院校、中国纺织服装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四川省首批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四川省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四川省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改革试点院校、四川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
学校地处四川省成都市,占地 1153 亩,拥有犀浦校区(613 亩)和邛崃产教园区(540 亩)。犀浦校区座落在成都市郫都区犀浦镇,成都四环路(绕城高速)北段内侧,成灌高铁、成都地铁 2、6 号线可直达;邛崃产教园区位于邛崃市高铁新城规划区,紧邻天新邛快速路和成蒲高铁邛崃站。学校资产总值 11.15 亿多元,图书馆有印刷型文献 82 万余册、现刊 253 种、报纸 18 种、电子图书 48 万册,教学、体育、活动设施完备。
育人文化
82 年栉风沐雨,学校形成了培养“工程师才能·技工身手”的育人传统。学校秉承“服务纺织·服务社会·服务学生·服务人民”的办学理念,形成了“敬业奉献·民主和谐·自强不息·追求卓越”的学校精神、“德修于正·学究于行”的校训、“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校风、“范·勤·严·爱”的教风、“好学·善问·勤思·笃行”的学风,为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应有贡献。
师资队伍
学校现有专兼结合的教职工 900 余人,高级职称 261 人,其中校内教授、研究员等正高职称 47名,副教授、高级工程师、高级实验师等副高职称 148 名,讲师、工程师、实验师等中级职称 240 名;国务院津贴获得者 3 名、全国优秀教师 3 名、四川省劳动模范 1 名、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 6名、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 1 名、2018“天府万人计划”天府名师 1 名,担任国际会议组委委员、园区技术顾问及国际期刊编委 7 人,黄炎培职业教育“杰出教师奖”2 人,省教学名师 4 名、省师德标兵 2 名、省教书育人名师 3 人,省级教学团队 4 个。学校还特聘 8 名教授、26 名国内专家为客座教授。
近三年,教师获省级以上奖励 100 余项,荣获 2018 年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教育部
II 高专英语教学优秀集体三等奖、第四届中国外语微课大赛特等奖、全国高职高专思政理论课现场教学展示活动国家一等奖,参与信息化教学比赛、教师教学能力大赛获得国家级二等奖 5 项,等等。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发布的“2012-2018 年全国高职院校教师教学竞赛状态数据”排行中,我校位列第 34位。
院 部及专业
学校现有轻工与材料学院、纺织工程学院、智能制造与装备学院、智能建造与环境工程学院、数字经贸与管理学院、电气信息工程学院、外语与文化旅游学院、服装工程与设计学院、艺术设计与创意学院、人文与通识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等 11 个二级学院和体育工作部,学校专业以工为主,以服务纺织服装产业为特色,面向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主要涉及轻工纺织、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土木建筑、能源动力与材料、财经商贸、文化艺术、艺术设计传媒、旅游等专业大类。
学校现有国家级重点专业 5 个,省级重点专业 7 个;“十三五”国家规划教材 2 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1 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14 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8 门,省级创新创业示范课程4 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专业 1 个,省级课程思政示范团队 2 个,省级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 8 门。
科技创新
联合建有四川省特种工装印染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全国特种纺织品及装备研发中心,全国航空特种纺织材料技术研发中心,全国无水印染技术创新中心;教育部-瑞士费歇尔智能制造创新实践基地培育建设单位;建有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纺织品生态染整实验室、纺织行业(西南地区)技术经济与文化发展研究中心、四川省化学纤维行业协会共建先进纤维材料和面料研究行业重点实验室;建有蜀锦研究中心、蜀绣研究中心、纤维材料创新中心、四川陶瓷文化产业发展研究中心、固废资源化生态低碳重点实验室、成渝双城乡村振兴发展研究院等科技和社会服务机构;学校引进行业大师,建成孟德芝/邬学强/袁伟蜀绣技艺大师工作室、马德坤蜀锦大师工作室、谢宗体服装大师工作室、贾巴子则彝族服饰大师工作室等技能大师工作室,聘请 60 余名企业技术能手担任现代学徒制师傅,开展现代学徒制技能传承和创新工作。
社会服务
学校联合行业协会、企业、科研院所和中高职院校,整合优势资源,谋求共赢发展,主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培养。2012 年牵头成立西南纺织服装职业教育联盟;2017 年发起成立西南电梯产教联盟、四川暖通空调职教联盟,深化产教融合机制建设。
学校与地方政府、行业协会、产业园区和企业等合作,成立技术研发中心、人力培训中心、社会实践基地、校外实训基地等 200 余个,实现教学、科研与生产的深度融合。学校与四川省的彭州家纺服装园区、乐山土主纺织园区、宜宾屏山县生物基纺织产业园区、雅安芦山工业集中区、广东省的新塘、佛山西樵纺织园区等园区开展产教融合;与云南省的保山市,四川省的南充市、彭州市、渠县、
III 色达县、黑水县等地方政府积极开展校地合作;与国际电梯行业巨头芬兰通力电梯公司联合建成通力电梯西部培训中心和电梯实训基地,成立“通力班”;与京东物流成立“京东物流”订单班;与华住酒店集团成立“华住酒店电商”订单班;与江苏华亚化纤公司成立“华亚英才班”;与浙江天圣控股集团设立“天圣奖学金”;与长乐恒申合纤科技有限公司设立“恒申奖学金”;与雷迪波尔时尚服饰有限公司联合成立服装学院、雷迪波尔国家工业设计中心(纺专)分中心;与广东开平信迪印染厂有限公司合作成立“无水印染技术创新中心”、与青神华榕印染有限公司联合成立“全国多组分纤维服装面料染整技术研发中心”,与四川意龙印染有限公司联合成立“全国时尚工装面料技术研发中心”,与杭州汉邦化纤有限公司合作成立“新型纤维联合研发中心”;与浙江桐庐横村镇合作成立“青苹果工作室”;学校与宜宾丝丽雅集团共建四川省产教融合示范项目,围绕产业人才培养与技术创新两大重点任务,以产业学院、实训基地、创新平台和企业投资项目为载体,形成产教深度融合的命运共同体,助力我省先进材料产业的发展。
国际化办学
学校不断扩大和深化职业教育对外交流与合作,与美国、德国、英国、法国、新加坡、韩国、老挝、印尼、印度、马来西亚、泰国、孟加拉、尼泊尔等国家以及中国香港、台湾地区的 40 余所院校和教育培训机构建立了长期友好合作关系,共同实施教师培训、学生交换、学历提升、联合科研等交流与合作。
学校与埃塞俄比亚巴哈达尔大学纺织与服装科技院合作开展博士研究生培养;与印尼 UGM 大学开展教师联合教学科研项目,开展中印英语教学体系比较研究;学校招收来自老挝、巴基斯坦、俄罗斯、加纳、孟加拉、塔吉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家留学生 160 余名。人才培养模式与质量得到多方认可。老挝琅南塔省教育厅先后多次表彰我校教师和教学。留学生在中国-东盟汉字听写大赛、外国人汉语演讲比赛、中国-东盟首届学生技能大赛等竞赛中获得团体一等奖、个人单项奖多个。
学校每年举办“一带一路”国际文化艺术周,来自泰国、韩国、印尼、印度、加纳、马来西亚、老挝、尼泊尔、巴基斯坦、孟加拉、埃塞俄比亚等近 20 个国家的师生、艺术家来校共襄盛宴。2018年,学校牵头成立“一带一路”国际艺术教育联盟,国内外 72 个高等教育机构、行业协会、研究机构和博物馆加盟。2017 年起,举办中英合作办学项目(艺术设计)引进和利用英方优质师资、教学资源和国际标准,联合培养具有国际化艺术设计人才。
学校紧跟产业转移,为“一带一路”国家的纺织服装产业园区提供人才技术解决方案,为“走出去”的中国企业提供纺织服装技术支持、员工培训及培养本土化人才。学校与日本饭店协会合作,挂牌成立酒店实习基地;与老挝经济特区管委会合作,在老挝磨丁经济特区挂牌成立海外实训基地;在柬埔寨万盛印染洗水环保工业园成立“印染新技术开发中心”和“纺织服装人力资源培训与服务中心”,4 位教师获聘万盛工业园技术专家。2021 年学校成功申报成为教育部首批瑞士乔治费歇尔智能制造创
IV 新实践基地培育建设单位 。
与中航国际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参与并完成哈萨克斯坦职业教育项目供热通风与空调技术专业的实训室方案咨询编制。
育人成果
学校学生普遍具备较强的社会适应性和实践动手能力。近 3 年,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竞赛获省级以上奖项 800 余项。获中国国际“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市场调查与分析大赛等各类竞赛国家级奖项 70 余项。时玉凤同学在 2020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中获得时装技术(世界技能大赛)赛项第四名,并获全国技术能手称号,入围世界技能大赛国家集训队。2021 年 10 月,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蒲汪庆团队完成的项目“主题民宿家—让天下民宿,独宿.一致”荣获全国银奖。
就业质量
学校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始终保持在 90%以上,连续被四川省教育厅、四川省人社厅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协会评为“四川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先进单位”。据独立的第三方调查机构——麦可思(北京)数据有限公司、成都莱弗朗教育咨询有限公司(莱弗朗研究院)、孜点(北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对我校2010-2021届毕业生毕业半年后跟踪调查结果显示:我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强,月收入提升幅度明显;发展空间大(职位晋升比例高、次数多);认可情况好(就业现状满意度高、校友推荐度高)。
发展目标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学校正紧紧围绕党和人民对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新要求、新期待,准确把握高等职业院校办学规律和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动态,紧密结合四川省“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发展战略、四川省加快构建“5+1”现代产业体系“4+6”现代服务业体系的需要,以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新需求,坚持“服务地方、辐射全国、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发展路径,遵循“特色鲜明、地方需要、国内一流、国际可比”的建设标准,努力把学校建成“服务人们美好生活、引领四川时尚发展、支撑地方产业创新”的轻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职业技术大学。
I
目
录 学校简介
................................ .................
I I
第一章
研究概况
................................ ..........
1 1
第一节
调研背景
................................ ..........................
1 1
第二节
调研样本
................................ ..........................
2 2
第二章
毕业生基本信息
................................ ....
4 4
第一节
毕业生规模与结构
................................ ..................
4 4
一、毕业生规模 .................................................................. 4 二、毕业生学院及专业分布 ........................................................ 4 第二节
毕业生就业情况
................................ ....................
6 6
一、毕业生总体毕业去向落实率 .................................................... 6 二、各学院毕业去向落实率 ........................................................ 6 三、毕业去向分布 ................................................................ 8 第三节
毕业生就业流向
................................ ....................
9 9
一、毕业生就业于 500 强企业分布情况 .............................................. 9 二、毕业生服务区域产业发展情况 .................................................. 9 三、就业地域流向 ............................................................... 12 四、职位类别和行业分布 ......................................................... 16 五、规模以上企业就业情况 ....................................................... 17 第四节
毕业生继续深造
................................ ...................
19
一、毕业生升学率 ............................................................... 19 二、升学原因分析 ............................................................... 19 三、升学学校分析 ............................................................... 20 第五节
毕业生创业分析
................................ ...................
21
一、创业比例 ................................................................... 21 二、创业动机 ................................................................... 21 三、创业行业 ...........................
篇四:2022年大学生就业现状
SINESS CULTURE商业文化
2022.02NO.531142乡村振兴战略下大学生农村就业创业现状及发展路径研究文 / 王
玉自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农村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就业创业环境也得到明显改善,新农村建设对于高素质大学生的需求变得更为迫切。但是由于各方面因素的限制,大学生农村就业创业的动力不足,如何破解乡村振兴战略中“人才振兴”的难题,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本文首先辩证分析了大学生农村就业创业的机遇和挑战,随后概述了大学生农村就业创业的价值,最后从学校、政策、社会、个人四个方面,剖析了大学生农村就业创业动力不足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学校方面引导学生形成农村就业观、政府方面出台更多农村就业激励政策、学生方面切实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社会方面营造农村就业创业的良好环境等针对性的应对策略,为吸引更多大学生到农村就业创业提供了一定帮助。乡村振兴战略下大学生农村就业创业环境调查乡村振兴战略下大学生农村就业
创业的新机遇1. 农村就业创业环境优化通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村地区的就业创业环境得到了极大地改善,能够为广大有知识、有技能、有理想的大学生,提供一展所长的舞台。例如,“四好农村路”的建设,让农村与城镇、农村与农村之间的交通更加便捷,农村基础设施也更加完善。对于大学生来说,由于近几年农村劳动力流失严重,空心化问题加剧,农村对于青年大学生的需求尤为迫切,就业岗位充足,创业机会丰富,相比于城市中激烈的就业竞争,农村地区因为竞争压力小,逐渐成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理想选择。2. 大学生返乡创业政策丰富为了鼓励更多大学生在毕业后回到农村、建设家乡,各级政府也相继出台了若干大学生返乡创业的政策。例如安徽省对于大学生、农民工等返乡创业人员出台了创业补贴政策,首次创业并达标的,给予 5000 元补贴;对返乡大学生创办的小微企业,可提供最高 300 万元的创业担保贷款;山东省通过搭建创新创业服务平台,为返乡下乡大学生提供免费的创业培训。并且建立了返乡创业人才信息库,实施精准培训;河南省对到农村创业的大学生,不仅一次性提供 3000 元的创业项目补贴金,而且对于大学生创业带动就业超过 10 人以上的小微企业,还提供额外的 5000 元奖励。通过实施一系列的激励政策,调动了广大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就业创业的积极性。乡村振兴战略下大学生农村就业
创业的新挑战1. 大学生到农村就业创业的比例偏低横向对比来看,在政策引导下近几年到农村就业创业的大学生数量呈现出递增趋势,但是从整体上来看,相比于每年七八百万的高校毕业生规模,到农村就业创业的人数占比偏低。有些从小生活在城市的学生,对农村存在刻板印象,认为农村就业创业“脏、累、苦”,因此不愿意到农村就业创业;而那些从农村走出来的大学生,也不愿意像老一辈一样继续留在农村。除了个人观念外,像社会舆论、父母意志、职业规划等,也都是造成部分大学生不愿意到农村就业创业的主要原因。2. 大学生就业创业的资金来源不足大学生到农村创业,要想提高创业成功率,不仅要有知识、技能、经验,而且离不开资金的支持。但是对于绝大多数高校毕业生来说,没有稳定的、充足的资金来源。即便是通过申领政府补贴,或者学校赞助等方式,顺利获得了创业启动资金,后续要想维持团队运转、进行技术创新或者扩大经营规模,都需要消耗大量的资金。由于融资难、融资贵,导致后续的资金无法得到持续供应,大学生创业失败率居高不下,这也成为新时期大学生农村创业面临的一项重要挑战。大学生在农村就业创业的
价值分析大学生经过几年的学习与实践,除了掌握扎实的专业技能、获得了一定的创业经验外,还能开拓视野、创新思维,因此在农村就业创业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大学生在农村创业方面的价值主要体现在:第一,提升了农村创业产业的绿色化和科技化水平。大学生对新技术、新理念的接受程度较高,在返乡创业时,也会把这些新技术、新理念应用于实践,有助于实现农业产业的转型升级,推动农村经济的绿色化和科技化发展,例如近几年兴起的农村电商就是大学生农村创业的典型例子。第二,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大学生农村就业创业,不是提供劳动力,而是带来新技术,探索适合农村实际情况的经济发展新模式。有特色农产品的,通过农村淘宝打开线上销路,增加销量,打造品牌;有优美自然资源的,通过发展乡村旅游产业,既可以带动周边农村就业,又能增加经营收入,实现了农村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云浏览
COLUD BROWSE2022.02NO.531 143大学生农村就业创业缺乏活力的主要原因学校方面的原因在“立德树人”教育背景下,高校不仅要做好讲解知识、传授技能的工作,而且要注重大学生道德品质、思政素养的培育。但是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很多学校把提高应届毕业生的就业率作为一项硬性指标。而农村地区提供的就业机会较少,可以吸纳的大学生相对有限,自然也没有受到学校方面的重视。这种情况下,学校方面在开展就业指导、创业培训时,自然不会将农村作为优先考虑对象。除此之外,现阶段绝大多数学校虽然开设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但是侧重于就业形势分析,而很少涉及当代大学生应具备的职业素养、责任担当。这也导致当代大学生在就业创业时具有很强的功利性,往往把赚钱放在第一位,这种情况下农村对他们的吸引力不强,是造成大学生不愿意到农村就业创业的重要因素。政策方面的原因为了配合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近几年从中央到地方,相继出台了若干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到农村就业创业的政策,取得了显著效果。但是在具体实践过程中,也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比较典型的是“供需失衡”的问题。一方面,利用各种优惠待遇、扶持政策,吸引大学生到农村就业创业;另一方面,很多农村提供的就业岗位、创业机会相对较少。许多大学生到村以后,没有施展才能、发挥所长的空间,造成了人才供需失衡的现象。目前来看,电商专业、涉农专业(如水产养殖、畜牧兽医、农业经济管理等)的大学生,是农村亟需的人才,而对于金融、计算机等专业的人才需求相对较低。个人方面的原因对农村就业创业存在局限性认识或者偏见,也是现阶段很多大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通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近几年农村环境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新闻。这类新闻能够激励和引导更多大学生以此为榜样,投身于农村就业创业。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还应从“立德树人”角度出发,教育学生要具有责任担当,响应国家号召,主动投身到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去,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农村就业观,用自己的所学所长和一腔热血,以实际行动为祖国建设贡献力量,在农村就业创业的过程中实现自我价值的升华,真正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和建设者。政府方面出台更多农村就业激励政策地方政府在出台政策吸引大学生到本地农村就业创业时,也应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要立足地方实际情况,挖掘特色、优势资源,在这一基础上定向吸引高素质、综合性人才。例如,农村依托自然资源发展乡村旅游产业,那么地方政府在制定大学生农村就业创业激励政策时,应侧重于吸引旅游管理、市场营销、财务会计等专业的大学生;同样的,如果农村利用电商渠道发展特色农产品产业,那么制定的农村就业创业激励政策,必须要面向电子商务、网络营销、农业经济管理等专业的大学生。因此,政府应出台更多具有导向性的激励政策,保证专业对口、供需匹配,既可以提高人才资源的利用率,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又能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实践表明,“定向招生,回乡就业”也是保障农村大学生队伍稳定的一项重要举措。这就需要地方政府在制定农村就业创业激励政策时,还要坚持“就近分配”原则,让大学生尽量回到自己的家乡就业、创业。一方面这些大学生有建设家乡的热情,另一方面他们对本地的资源禀赋、风土人情等有更深的了解,对提高人才队伍稳定性和提高就业创业成功率也是大有裨益的。学生切实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现阶段大学生到农村就业创业的大环境正在逐渐变好,但是要想顺利就业、成功创业,还需要大学生必须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才能应对更多的挑战和困例如交通更加方便了、环境更加优美了。但是一些大学生对农村的变化缺乏了解,想当然地将农村与“脏乱差”联系起来,这导致他们在就业创业时,更倾向于留在城市,而不愿意扎根农村。部分大学生即便是在城市选择专业不对口的工作,也不愿意到农村利用自己的专业特长干出一番事业。除此之外,习惯了校园安逸生活的大学生,到农村就业创业也有较大概率出现不能融入环境、实践能力不足的问题。例如,在农村就业创业,扎实的专业技能固然重要,而人际交往的能力、吃苦耐劳的品质、坚忍不拔的意志、乐观开朗的精神等,同样不可或缺。社会方面的原因社会舆论和环境,也是制约大学生到农村就业创业动力的一个重要因素。近年来,受到社会上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影响,很多大学生在挑选就业岗位时,更倾向于成为城市中的“白领”,而不愿意到工厂就业或到农村创业,缺乏吃苦耐劳精神和创新创造意识。这种社会氛围对当代大学生的就业观带来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得很多大学生在就业、创业时,不会将农村当成第一选择。乡村振兴战略下大学生农村就业创业的发展路径学校方面引导学生形成农村就业观就业指导和职业规划已经成为现阶段高校的重要课程。对于任课教师来说,除了要开展就业形势分析、培养学生创业技能外,还应当有意识地灌输新时代青年大学生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和必须具备的职业素养,这也符合当前高校倡导的“立德树人”教育要求。以乡村振兴战略和国家激励政策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到基层就业、去农村创业。还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展示大学生到农村就业创业的成功案例。例如央视网曾经报道的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毕业生张旺,带领西北地区 260 个农村打通电商渠道的
BUSINESS CULTURE
商业文化
2022.02NO.531144难,进而在农村站稳脚跟。当代大学生必须要提高对农村环境的适应能力,对于那些想要到农村就业创业的学生,可以尝试多种渠道提前了解农村现状,包括地方政府出台的政策、农村的就业创业环境,以及农村的交通、住宿、经济水平等基本信息,这样才能改变对农村的刻板印象,自己也能做好思想上的准备,不至于到农村之后出现太大的心理落差。对农村了解越深入、越全面,大学生也会更加坚定到农村就业创业的信念。与此同时,还应提高自身就业创业能力,例如要养成谦虚好学、勤思多问、善于实践的习惯,放下架子,主动向创业成功的农民企业家,甚至是经验丰富的普通农民请教,既可以提高社交能力,尽快融入到农村,同时又可以提高自己的能力。对于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农村就业创业不可避免会遇到各种挫折、阻力,这也需要他们始终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坚忍不拔的意志、迎难而上的精神,才能提高创业成功率,在农村这片广阔的天地中实现自我的价值。社会方面营造农村就业创业的良好环境营造一种鼓励青年大学生到基层、到农村就业创业的社会氛围,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一方面,要求新闻媒体要做好宣传引导工作,除了介绍国家及地方政府出台的大学生返乡创业扶持政策、激励计划外,也可以定期推送由社会机构组织的创业培训讲座或企业赞助的创业技能大赛等相关信息,不仅激发大学生到农村就业、创业的热情,更要增强他们创业的技能,提高创业的成功率。这样才能发挥示范效应和带动作用,吸引更多大学生到农村去,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助力农村经济发展,实现自我价值。另一方面,要求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平台等,应承担自己的社会责任、响应国家的政策号召,通过金融产品创新,推出更多适合农村创业的金融贷款产品,解决大学生到农村创业时资金短缺的问题,进一步提高创业成功率。例如,中国农业银行推出的“惠农 e 贷”,是一款面向农民的创业贷款产品,可提供最低 3000 元、最高 50 万的贷款额度。对于农村大学生来说,在返乡回村创业时,可在线填写贷款申请资料,最快只需要几分钟就能放款。通过营造一种全社会支持大学生到农村就业、创业的环境氛围,才能使大学生扎根基层、奉献农村的意愿更加强烈。结
语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不仅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而且也提供了更加优良的创业环境,涌现了更多数量的就业岗位,这就为当代大学生到农村就业、创业,提供了更好的契机。当然,由于受到社会舆论环境、个人思维观念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导致大学生到农村就业创业的意愿不强烈。针对这一问题,要求从政策层面、学校层面、社会层面以及个人层面采取综合措施。例如要出台更具导向性的政策,要加强就业指导和培养责任担当,要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以及转变个人的就业观念和刻板印象等。通过鼓励更多大学生深入基层、扎根农村,在解决个人就业问题的同时,还能通过创业提供更多就业岗位,利用专业知识实现自我价值,带动农村经济发展,以实际行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稳步实施。[ 本文系基金项目:2021 年全国高等教育研究课题“乡村振兴战略下大学生农村就业创业现状及发展路径研究”(编号:21QGJ020)阶段性成果(课题负责人:王玉,课题组成员:刘凯英,赵娴,刘同哲,张玉青)。]( 菏泽职业学院 ) 《商业文化》杂志社诚聘“特约荐稿人”《商业文化》杂志 1994 年创刊,是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中国商业联合会主管、中国商业文化研究会主办、国内外公开出版发行的国家级期刊媒体。国内统一刊号:CN11-3456/G0,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6-4117,邮发代号:82-42。《商业文化》杂志现为旬刊,每本售价 49 ...
推荐访问:2022年大学生就业现状 大学生就业 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