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专题范文 > 北航宇航学院就业好吗10篇

北航宇航学院就业好吗10篇

发布时间:2023-03-05 19:15:03

北航宇航学院就业好吗10篇北航宇航学院就业好吗 飞行器设计工程实验报告——圆柱壳体结构有限元分析ZY1315228张晶1.圆柱加筋壳体结构有限元分析介绍 圆柱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北航宇航学院就业好吗10篇,供大家参考。

北航宇航学院就业好吗10篇

篇一:北航宇航学院就业好吗

器设计工程实验报告 ——圆柱壳体结构有限元分析 ZY1315228 张晶 1.圆柱加筋壳体结构有限元分析介绍

 圆柱加筋壳结构如图 1 所示,一端固定,表面有分布载荷。结构、材料特性、约束与载荷的具体形式将在后面给出。试用 MSC.Patran/Nastran 建立圆柱加筋壳的有限元模型并计算它的位移与应力。

 图 1 圆柱加筋壳结构 2.模型描述 2.1 结构 1)壳 圆柱壳半径为 23 10 0.5 0.53 R m m    ,长为 6 L m  。它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复合材料结构,从固定端到中部,长 3m,厚 6.2mm;另一部分是金属

 材料结构,从中部到自由端,长 3m,厚 2mm。

 2)加筋梁 有纵向加筋与环向加筋,沿壳分布如图 2 所示,均为金属材料。

 图 2 圆柱壳上加筋梁分布 纵向加筋共八条沿周向对称分布如图 3 所示,截面形状为 L 型,具体尺寸与指向如图 4 所示。

 图 3 周向对称分别 L 型梁 R=0.53m

 图 4 L 型梁截面尺寸 w=h=10mm t=3mm 环向加筋共 3 条,分别位于壳的两端与中部,截面形状为矩形,具体尺寸如图 5 所示。

  图 5 矩形梁截面尺寸 w=h=10mm 2.2 材料 1)金属材料 即 copper, 21.0 11 / E e N m   , 0.33   。

 2)复合材料 面 板 (facesheet) : 2111.0 11 / E e N m   ,  2221.0 10 / E e N m   , 2121.5 10 / G e N m   ,120.1   。

 芯 (core) : 211100 / E N m  ,  222100 / E N m  ,  21250 / G N m  , 2131.0 6 / G e N m   ,  2231.0 6 / G e N m   ,120.3   。

 层合板:由面板和芯组成,具体铺层形式和方向如图 6 所示。其中每层面板厚 0.3mm,芯厚 5mm。

 45º45º-45º-45º0ºfacesheetcore 图 6 复合材料铺层 2.3 约束与载荷 圆柱壳一端固定,如图 7 所示。

  图 7 固定端 壳的内表面有分布载荷  2200 /  P y N m (Y 轴如图 3 所示)。

 3.建模过程 3.1 几何模型的建立 1.建立新的数据库,输入全局参数,最大尺寸为 6 米 File/new New database name:

 sylindrical shell structure Ok

  Based on model Approximate maximun model

  Dimesion:

 6.0

 Analysis code:

 MSC.Nastran

 Analysis type:

  structure

 Ok

  2.建立名为”shell”的一个新组 Group/create New group name:

  shell  Make current

 Apply Cancle

 3.绘制一半径为 0.5m 的圆,并通过面拉伸命令形成壳体  Geometry

 Action

  creat

  Object

  curve

 Method

  2D Circle Circle radius

 0.5

 Construction plane list

 coord 0.3

  Center point list

  [0 0 0] Apply

 Action

 create

 Object

 surface Method

 extrude Tanslation vector

  <0 0 3> Curve list

 curve 1 Apply

 4.复制刚刚生成的圆柱壳体 Action

 tranform Object

 surface

 Method

  translate Surface list

 surface 1 Direction vector

 <0 0 1>

 Vector magnitude

 3

  Repeat count

 1

  Apply

 5.建立一个新的组取名为”circular_beam” Group/create New group name:

  circular beams  Make current

 Apply Cancle

 6.通过复制生成另外两个圆形梁曲线 Action

  tranform Object

  circle

 Method

  translate Curve list

 curve 1

 Direction vector

  <0 0 1>

 Vector magnitude

 3

  Repeat count

  2

  Apply

 7.纵向筋的绘制,建立一个名为” longitudinal beams”的新组 Group/create New group name:

  longitudinal beams  Make current

 Apply Cancle

 8.沿长度方向创建一条直线 Action

 creat Object

 curve Method

  point Starding point

  point 1 Ending point

 point 3

 Apply

 9.通过旋转的方法创建 8 条直线,旋转角度为 45° Action

  transform Object

  curve

 Method

  rotate

 Rotation angle

  45

 Repeat count

  7

  Curve list

 curve 4

 Apply

 图 错误!文档中没有指定样式的文字。-8 几何模型建立完成 1.1 显示组”shell”,并设置为当前组 Group/post Select group to post:

  shell Apply Cancle

  3.2 有限元网格划分

  1.将组”shell”设置为当前组 Group/post Select group to post:

  shell Apply Cancle

  2.生成”mesh seed”

  Elements Action

  create

  Object

  mesh seed Type

 uniform

  Number of elements:

  Number=

 32

 Curve list

 curve 1

 Apply Number of elements:

  Number=

  30

 Curve list

  surface 1.1 2.1

 Apply

  3. 选择”isomesh”,生成四边形单元 Action

 creat Object

 mesh

 Type

 surface Elem shape

 quad Mesher

  IsoMesh Topology

  Quad4 Surface list

 surface 1 2 Apply 4.显示组“longitudinal beams” 并且设置为当前组 Group/post Select group to post:

 longitudinal beams Apply Cancle

 5.用 curve 的方式划分 longitudinal beams 的网格 Action

 creat Object

 mesh Type

 curve Topology

  bar2 curve list

 curve 4:11 Apply

 6.显示组“cicular beams” 并设置为当前组 Group/post Select group to post:

  circular beams Apply

 Cancle

 7.用 curve 的方式划分 circular beams 的网格 Action

 creat Object

 mesh Type

  curve Topology

  bar2 curve list

  curve 1:3 Apply

 8.节点等效 在面的边上重复创建了节点,因此需要将节点等效 Action:

 equivalence

 Object:

  all Type:

  tolerance cube Equivalence tolerance:

 0.004

 Apply

  图 3-2 有限元网格划分完成

 3.3 材料属性添加 3.3.1 复合材料的添加

 1.facesheet 和 core 材料添加  Material Action:

  create Object:

  2d orthotropic Method:

 manual input Material name:

 facesheet Input properties Constitutive model:

  linear elastic Elastic modulus 11:

  1e11

  Elastic modulus 22:

 1e10

  Poisson ratio 12:

 0.1

 Shear modulus 12:

  1.5e10

 Apply

 Material name:

  core Input properties Constitutive model=:

 inear elastic Elastic modulus 11=:

 100

 Elastic modulus 22=:

 100

 Poisson ratio 12:

 0.3

 Shear modulus 12:

  50

  Shear modulus 23:

 1e6

 Shear modulus 13:

 1e6

 Apply

 图 3-3 core 材料属性

 图 3-4 facesheet 材料属性

  2.复合材料属性添加,用 core 和 facesheet 材料铺成复合材料 Action:

 create

  Object:

 composite

 Method:

 laminate

  Material name:

  compsite_layers Laminated composite

  Input date

  图 3-5 复合材料建立完成

  Material name thichness orientation 1 facesheet

 3e-4 45 2 facesheet 3e-4 -45 3 core 5e-3 0 4 facesheet

 3e-4 -45 5 facesheet 3e-4 45

  3.铜的材料属性添加 Action:

  create

  Object:

 isotropic

  Method:

 manual input Material name:

 copper

 Input properties Elastic modulus=

  1e11

 Poission ratiao=

 0.33

 Ok

  Apply

 4.创建单元属性并将单元属性赋给壳单元

 Group/post Select group to post:

  shell

 Apply Cancle  Properties

 Action:

 create

  Object:

  2D

  Type:

  shell

 Property set name:

 composite shell

 Options:

  lanminlate

 Input properties

 Material name:

  m:composite_layers Ok Select members:

  ele 1:960

  Ok Apply Action:

  create

  Object:

 2D

  Type:

  shell

 Property set name:

 copper shell

 Options:

 homogenous

 Input properties Material name:

  m:copper Thickness:

  2E-3 Ok Select members:

  ele 961:1920 Ok Apply

 5.建立本地坐标圆柱系 在壳的地步中心点建立一个本地圆柱坐标系,编号 1,用于定义纵向 L 型梁的指向。

  Geometry Action

  create

 Object

 coord

  Method

 3point

 Coord ID list

  1

 Type

  cylindrical Refer. Coordinate frame

  coord 1

 Origin

  [0 0 0]

 Point on axis 3

  [0 0 1]

 Point on plan1-3

 [1 0 0]

 Apply 6.创建 L 型的单元属性并将其赋给 L 型梁单元 Action:

 create Object:

  1D Type:

 beam Property set name

 copper_beam Material name:

 m:copper Input properties

  Beam library

  Action

 create

 Object

  standard shape Method

 nastran standard New section name

 L

  L

 W=

 10e-3 H=

  10e-3 t1=

 3e-3

 t2=

 3e-3

 Ok

 Section name

  L

 Material name

 m:copper

 Bar orientation

  <-1 0 0>coord 1 Ok

  Select application region:

 ele 1921:2400

 Ok

  Apply

 Action:

 create Object:

 1D Type:

  beam Property set name:

  L-beam Material name:

  m:copper Input properties

  Beam library

  Action

  create Object

  standard shape Method

 nastran standard

 New section name

  rectangle

 W=

  ...

篇二:北航宇航学院就业好吗

火箭发动机再生 冷却 文献综述报告

 (火箭发动机热防护作业)

 一、

 再生冷却简史[1]

 再生冷却的概念最先苏联人齐奥尔科夫斯基提出来。

  齐奥尔科夫斯基的学生格卢什科为液体火箭发动机作了大量的理论与实验研究, 并于 1930—1931 年研制了苏联第一台液体火箭发动机 OPM-1, 采用四氧化二氮和甲苯, 以及液氧煤油推进。

 采用再生冷却系统。

 二、

 再生冷却的一般涵义[2] 再生冷却是在液体火箭发动机上通用的一种冷却方法。

 它利用推进剂中的一种组分或者可能是两种组分, 在喷入燃烧室之前先通过推力室上的通道进行冷却。

 再生冷却的优点是:

 没有性能损失(被冷却剂吸收的热能返回到喷注器), 壁的型面基本上不随时间变化, 其持续工作时间没有限制, 而且结构较轻。

 其缺点是:

 对绝大部分冷却剂使节流受到限制, 对一些冷却剂(如肼)降低了可靠性, 在高热流下需要高的压降, 推力量级, 混合比或喷管面积比可能受到最大容许冷却剂温度的限制。

  三、

 再生冷却的计算模型 1、 总论

 再生冷却推力室的传热可以通过隔着多层隔层的二股运动着的流体间的传热来描述。如图 1 所示。

 由 燃气通过包括金属室壁在内 的隔层到冷却液的一般稳态传热关系式可以用 下式表示:

  图 1

 冷却系统的温度分布简图

 gcawwgwgwckhTTqTTt  

  (1)

 hTThTTawwgwccogcc

  (2)

 hTTH TTawwgawcogc

 (3)

 111Htk hhgcc 

 (4)

 式中

  q ----热流,2Btuin s 

 gch----燃气侧总热导率,2Btuin s F , 没有沉积物时,gcghh

 ch ------冷却剂侧传热系数,2Btuin s F 

 k ------室壁的热导率,2Btuin s F 

 t------室壁厚度 in

  awT -----燃气绝热壁温,R

 wgT-----燃气侧壁温,R

 wcT ----冷却剂侧壁温,R

 coT -----冷却剂体积温度,R

 H -----总传热系数,2Btuin s F  冷却剂从冷却通道进入到离开, 其体积温度增高, 它是所吸收热量和冷却剂流量的函数。

 为保持室壁温度低于可能发生熔化或应力破坏的温度, 使这些参数达到适当的平衡, 是设计再生冷却推力室的主要要求之一。

 通常用于推力室的金属材料, 如不锈钢、 镍、 铜-银-锆合金(NARLOY-Z)

 和镍基超耐热合金, 其燃气侧壁温限制在 900—1800 F的范围内。燃气温度和壁温之间的差值在 2500--6000 F

 的范围内。

 假设在推力室内的一个位置上, 燃气温度为awT , 冷却剂体积温度为coT ,可以看到, 通过所有各层的热流量q 必须是一样的, 它是温度和总传热系统H 的函数。

 H 值是各个边界层和室金属壁的各个系数的组合(公式 4)。

 H 越小, q也越小。

 使系数gch低些, 而使传热系数ch 和热导率kt相对于gch高些, 是主要的设计目标之一。

 由于温差与热流所通过路径上的传热系数成反比, 所以燃气和室内壁之间的温降罪陡。

 其效果类似电路中沿电阻器的电压降。

 用作再生冷却的推进剂吸收热量后温度会升高, 因此, 它在喷入燃烧室以前能量也升高了, 但是这对于发动机总的性能影响很小, 其增量通常小于 1%。

 另一方面, 在生冷去办随着压力损失, 因而要求增加泵的功率或提高气体挤压压力,这些都对总性能不利。

 2、 燃气侧传热[2] 在推力室冷却系统设计中一个重要的步骤是分析由燃气向壁面的传热 (燃气侧传热)。

 推力室向壁面传递的热量由两部分构成, 对流热流和辐射热流:

 crqqq

  (5)

 其中 q------燃气传给推力室壁面的总热流 (2KCalm h )

 cq -------对流热流

 (2KCalm h )

 rq -------辐射热流

  (2KCalm h )

 A、

 对流传热:

 在液体火箭发动机推力室中, 由于燃气的流速大, 总要形成紊流附面层。

 所以推力室中的对流换热属于紊流换热过程。

 但运动的紊流性并不扩散到全部附面层, 在紧贴壁面处总存在一个层流底层。

 显然, 燃气与壁面的对流换热将有两个过程组成:

 在附面层的紊流部分, 热量基本上是靠带有热能的物质粒子的对流来传递; 而在层流底层, 热量的传递只靠热传导。

 由于附面层及其内的温度分布的

 计算十分复杂, 在计算当中一般可采用以下公式求热流:

 cggswgqhTT

  2KCalm h 

 (6)

 gsT ----燃气的绝热滞止温度(K)。

 在燃烧室中, 由于燃气的流速较小, 可以认为gsgTT(燃气本身温度); 在喷管中gsT 应该用下面的有效温度eT 来代替:

 2(1)2egspWTTr AgC

 (7)

 其中:

 r -----温度恢复系数, 在液体火箭发动机中, r =0. 89--0. 91

  wgT---与燃气接触的壁面温度(K)

 gh -----燃气与室壁间对流换热系数(2KCalm h K ), 它是气动力、 燃气的成分、 物理性质和化学反应等的函数, 很难靠理论计算确定。

 这里引入两个实验公式, 均可用于对实验工况进行计算:

 通过巴尔兹半经验公式[2](该公式考虑了沿附面层横向气流物性参数的变化、 推力室几何形状等因素对换热的影响)

 的到gh 。

 巴尔兹半经验公式由如下形式:

 0.80.10.90.20.2t0.6r0.026pcsttgcsC gpDAhDpCRA   

 (8)2KCalm s K  其中:

  t D -----喷管临界截面直径

  (m)

 tAA-----临界截面面积与任意截面面积之比

  R ------喷管喉部外轮廓的曲率半径(m), 如下确定(见图 2):

 2122211122ttttbRDDDDcaDDDDca 

 (9)

  ----燃气的粘度

  2Kg sm pC ---定压比热

  KCalKg K csp----燃烧室在喷管进口处的总压

 2Kgm C-----特征速度

 ms  ------考虑了附面层燃气性能变化的修正系数 g ------重力加速度

 2ms 注:

 脚标“CS” 表示参数是对应于燃烧室滞止温度csT 下的。

 修正系数主要考虑了边界层中燃气性质的变化, 它可以根据燃气温度、计算截面处的气壁温度和马赫数等由下式进行计算:

 0.680.122211211211122wggsTkkMMT  (10)

 B、

 辐射换热:

 (1)基本原理 燃烧室中水蒸气(H2O)

 的辐射与吸收能力最强, 其辐射与吸收能力与固体物质的区别在于:

 1. 固体辐射与吸收能量是在从波长λ =0 到λ =的全波长范围, 而气体只在一定的波长区间吸收与辐射能量, 被称为气体辐射的选择性。

 2. 大部分固体对于热射线是不透明的, 因此其辐射与吸收都发生在其表面

 层, 然而气体的辐射与吸收则发生在其占据的空间, 并且其能力与占据该空间的气体分子数目相关, 在给定温度下, 气体分子数目与其分压(P)及其特征长度(l)

 成比例, 平均特征长度由气体占据的容积和形状决定。

 (2)简略的计算方法 发动机高温高压的工作条件决定推力室中辐射换热很强烈, 虽然塞锥段温度比推力室温度低, 但是辐射换热也很强烈, 可以采用相同的公式计算两处的辐射换热。

 在这次试验的塞式喷管发动机中, 由于使用的推进剂是液氧和液氢, 因而燃烧产物中主要辐射气体是水蒸气(H2O), 其它燃烧产物的辐射与 H2O 比较起来小到可以忽略不计。

 计算 H2O 对发动机室壁的单位辐射热流, 使用以下经验公式:

 336 . 08 . 0H100100*5 . 322wgaaOOHTTlpq

 (KCal/m2*h)

  (11) ttRDl8 . 19 . 0

  (Kgf/cm2)

 (13) (m)

  (12) OHOHxpp22*2xH2O --------水蒸气的摩尔百分含量 这些公式可以用来对燃烧室与喷管及塞锥段的辐射放热量作实验性的评估,但在压力过高或者温度高于 2500K 时不甚严格。

 (3)严格的计算方法 为了简便起见, 认为气体辐射计算基本服从 Stefan-Boltzmen 原理, 即占据一单位体积的气体的辐射与吸收能力与其绝对温度的 4 次方成比例[4]。

 表达式:

 4400******100100wgaarCTTCTTTTqCAC

 (14)

  Ta, Twga -----------相应截面燃气温度以及气侧壁温(K)

 CT

 -------------壁面的有效黑度

  T 

  -------------燃烧产物的有效黑度

  T A

 ------------在壁温 Twga 下燃气的吸收能力

  0C

 -------------理想黑体的辐射系数, 其值为:

 4.9KCal/m2*h*K4

 或者 5.67W/m2*K4 公式的第一部分用来计算燃气对壁面的辐射, 第二部分用来计算壁面对燃气的辐射, 二者之差就是总的辐射放热量。

 公式(14) 用来计算有较高壁温 Twga 的发动机中的辐射放热量, 比如在应用有特种陶瓷或者其他耐热涂层的发动机; 在没有耐热涂层而直接采用锆铜或不锈钢冷却的壁面发动机中, Twga 相对较低, 此时壁面对燃气的辐射很小, 可以忽略不计, 公式(14) 的后一部分忽略, 转化为:

  40***100arCTTTqC

 (15)

  因为 rq

 沿喷管长度方向往往有一个急剧降低的现象, 图(2-6)是一个典型的rq 沿燃烧室长度方向的分布图。

  图 2-6 热流密度沿燃烧室长度方向变化 对试验用发动机的燃烧室全长, 认为单位辐射热流恒定, 且等于按燃烧室末端气体参数所计算出的rq 值。

 计算气体到发动机室喷管壁的单位辐射热流时, 则认为:

 1、 在喷管的亚临界部分到直径 dr≈1. 2dt处的单位辐射热流是恒定的, 且等于燃烧室末端的单位热流 qr;

 2、 在喷管临界截面处 q≈0. 5qr;

 3、 在截面 dr≈1. 5dt的喷管超临界部分 q≈0. 1qr, 而在 dr≈2. 5dt的截面处 q≈0. 02qr 下面给出计算T  、CT、T A 的方法:

 1.

 计算燃烧产物的有效黑度T  :

 主要是由水蒸气的黑度决定的 2TH O

 (16)

 2H O是参数(P、

 l)

 与温度及燃烧室中压力的函数, 考虑到这些因素, 可以通过下式来计算:

 22221*0,11H OH OPkH OH O 

 (17)

 220,,H OH Of T Pl是当水蒸气分压为 0, 总压为一个大气压时水蒸气的黑度。

 

 222,H OH OH OPkf Pl是考虑压强的影响而引入的系数 20,H O与221*H OH OPk均可由专业图表得到。

 2.

 计算壁面的有效黑度CT:

  在气体辐射计算时, 壁面的有效黑度CT比通常使用的壁面黑度0,CT要大,并且与燃气有效黑度T  有关:

  0,0,11* 1CTCTCTT

  (18)

 

  0,CT ----------- 壁面对燃气黑度, 与壁面材料、 表面状态有关 由于壁面往往被炭黑(Carbon black)

 所覆盖, 此时可以取0,0.8CT; 如果壁面上炭黑可以忽略, 不同材料的0,CT值可采用查表的方法得到。

 3.

 计算燃气的吸收能力T A :

 由 于燃气温度与壁面温度并不相等, 而燃气的吸收具有选择性, 一般TT A , 工程上可采用TTA,T 是在壁温 Twga 下燃气的辐射系数, 由公式(16) (17)得到。

 综合考虑计算精度与编程方便程度, 实际的计算中采取了 公式(11)到(13)进

 行计算。

 3、 通过室壁的换热 燃气传给室壁的热量, 以热传导的方式通过室壁, 根据热传导定律, 通过室壁的热流为:

  wlwgwwTTq

  (19)

 式中:

 λ w——室壁的导热系数(KCal/m*h*K)

 δ w——室壁的壁厚(m)

 由上式可见, 室壁的厚度及材料的导热性对热流的影响很大。

 一般说, 选择导热性好的材料和把室壁做的薄些, 可以提高冷却效果。

 此次用的材料是不锈钢和锆铜。

 4. 由壁面到冷却液的传热 液壁与冷却剂之间的热交换是以对流方式进行的, 对于燃烧室和塞锥段,壁与冷却剂之间的热交换并没有区别, 可以采用相同的算法。

 壁与冷却剂间的特征主要取决于冷却液的压力和液壁的温度。

 自室壁传给冷却液的热流为:

 )(lwllTThq

  (20)

 式中 :

 hl——液壁与冷却液间的换热系数 (KCal/m2*h*K)

 Twl——“液壁” 温度

 (K)

 Tl——冷却液主流平均温度

  (K)

 当液壁温度低于冷却液在通道当地压力的沸点(Tbo)的条件下(只考虑这种情况) , 即传给室壁的热流较低时, 放热系数的数值与冷却液主流温度下的物理性质(比热、 导热系数、 粘性等)、 冷却液流动情况和通道形状等因素有关。

 可根据下述努谢尔准则方程[1]计算:

 4 . 0rP8 . 0e023. 0RNu 

  (21)

 展开准则式, 并经简单变换即可得出计算换热系数的表达式:

 0.80.60.40.40.20.244*lpllllleCr whd

 (KCal/m2*s*K)

 (22)

 式中 :

 wl----------冷却液在通道中的流速 (m/s)

  rl-----------冷却液的比重

 (Kg/m3)

  λl----------冷却液的导热系数

 (KCal/m*s*K)

  μl----------冷却液的粘度

 (Kg/m*s)

  Cpl----------冷却液比热

 (KCal/Kg*K)

  de-----------冷却通道当量直径

 (m)

  LHLHLAdsce**2*4

  (23)

 Ac

  -----------

  冷却通道流通面积 (m2)

 Ls

  -----------

  冷却通道湿周长

  (m)

  H

  -------------

 冷却通道的高度

  (m)

 L

  --------------

 冷却通道的宽度

  (m)

 5、

 冷却通道的设计[3] 在做发动机冷却计算时, 必须选择相应形状的冷却通道, 发动机冷却通道应做成:

  1)

 结构简单而有效。

 2)

 在给定的流量下, 冷却液能从室壁带走一定的热量。

 3)

 冷却通道内的液体压差最小, 以便减小通道内的流体阻力, 从而减小发动机燃料供应系统的功率和重量。

 火箭发动机的冷却通道按形状可大致分为:

 环形、 螺旋形及矩形三种。

 平滑的环形通道在工艺上比较简单, 但是:

 1.

 推力室的刚性...

篇三:北航宇航学院就业好吗

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第 一 二 节工科高等数学(2)◇李美生[1-16周]J3-210◇第1, 2节工科大学物理(1)

 ◇舒小林[1-16周]J3-401◇第1 , 2节工科大学物理(1)

 ◇舒小林[1-16周]J3-401◇第1 , 2节第 三 四 节工科高等数学(2)◇李美生[1-16周]J3-210◇第3, 4节大学英语(2) (B)◇于敬华[1-16周]J1-207◇第3, 4节第 五 六 节大学英语(2) (B)◇于敬华[1-16周]J1-207◇第5, 6节机械制图◇胡少兴[1-8周], 胡少兴[9-16周], 王运巧[1-8周], 王运巧[9-16周]◇J3-310◇第5 , 6节C语言程序设计◇谢凤英[1-16周]J3-205◇第5, 6节第 七 八 节线性代数◇朱立永[1-16单周]J3-310◇第7 , 8节机械制图◇胡少兴, 王运巧◇[9-16周] J3-310◇第7 , 8节日语二外(1)

 ◇冯晓云[1-16周]J3-102◇第7, 8节晚上第 九 十 节学生课程上午下午

 星期五星期六星期日工科高等数学(2)◇李美生[1-16周]J3-210◇第1, 2节体育(2) (篮球2)◇尹宝玉[1-16周] 篮球场1◇第3节 体育(2) (足球1) ◇孙晓川[1-16周] 田径场1◇第3节线性代数◇朱立永[1-16周]J3-310◇第5 , 6节思想政治理论课--纲要◇吴建伟[1-16周]J0-004◇第5 , 6节形式逻辑◇曹庆萍[1-8周]J0-003◇第9 , 10节

篇四:北航宇航学院就业好吗

学院 “研究生教育优秀工程” 自评报告

 宇 航 学 院

 2009.11.27

  2

 宇航学院“研究生教育优秀工程”自评报告

 一、学院概况 一基本情况 北京理工大学宇航学院始建于 1957 年当时由火箭弹设计、推进剂及火工品和制导专业组成。随后经过发展和调整学校于 1961 年成立新的第一机械系即飞行器工程系的前身后来简称为一系 设有导弹总体设计、导弹弹体制造、飞行力学、发射装臵与地面设备、空气动力学、发动机设计等专业。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学院为国家航空航天和兵器领域培养了大量高层次专业人才如运载火箭系统的总指挥黄春平、航天发射系统的总设计师张泽明、飞船应用系统的副总设计师李相荣等。学院教师主持和参与了多项国家重点科研项目并装备部队为我国国防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根据国家航天事业发展需求和学校向航天领域拓展的发展战略学校于 2008 年 12 月 30 日重新组建了主要面向航天科技领域教学和科研的宇航学院由原宇航科学与技术学院的飞行器工程系、发射与推进工程系和理学院的力学系重组而成原国防科工委副主任、探月工程总指挥栾恩杰为学院名誉院长。

  3 宇航学院拥有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和力学两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和两个博士后流动站其中飞行器设计学科是国家重点培育学科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为北京市重点学科固体力学是原国防科工委重点学科。学院设有飞行器设计与工程、航天运输与控制、飞行器动力工程、武器系统与发射工程、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工程力学 6 个本科专业。学院现有教职工 130 人教授 27 人博士生导师 30 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 1 名国家级教学名师 1 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2 名511 人才 3 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1 名北京市教学名师 3 人国家级教学团队 1 个国防科技创新团队 1 个北京市实验示范教学中心 2 个国防科工委研究生创新基地 1 个。学院教师近些年来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2 项、二等奖 3 项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1 项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 2 项。

 根据学校“强地、扬信、拓天”的发展战略宇航学院将在保持现有特色和优势的基础上积极向航天科技领域拓展逐渐使宇航学院成为学校在航天飞行器总体技术科研与教学的主力军和面向航天科技工业服务的主窗口和合作的主渠道。

 二学科专业情况 宇航学院负责承担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和力学两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和博士点建设任务并参加建设兵器科学与技

  4 术一级学科博士点。2009 年开始按照一级学科招生培养以后学院具体负责承担建设的学科方向有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飞行器总体设计、飞行器动力学与控制、航天器系统与自主技术、宇航推进技术 力学动力学与控制、结构与材料力学、空气动力学 兵器科学与技术兵器发射理论与技术 。学院飞行器设计学科是国家重点培育学科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为北京市重点学科固体力学是原国防科工委重点学科。

 同时学院设有飞行器设计与工程、航天运输与控制、飞行器动力工程、 武器系统与发射工程、 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工程力学 6 个本科专业。

 三学术队伍情况 学院现有教职工 130 人其中教授 27 人博士生导师30 人副教授 52 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 81 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比例为 61.6%45 岁以下教师比例为 72%。来自国内外知名大学的教师比例为 49.6%。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教师比例为 85.6%其中具有博士学位教师比例为65.6%教师中有中国科学院院士 1 名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 3 名 “511”人才 3 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2 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1 名。

 四科学研究情况 在科研方面2008 年宇航学院科研总经费约 1 亿元含

  5 生产和技术转让 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经费 300 万元。2009 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获批 11 项重点项目 1 项 经费455 万元。学院目前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8 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2 项 承担和参加国防基础科研项目、 “863”项目、 “973”项目、国防“973”项等项目 13 项国防预研和型号研制任务 84 项。

 2006-2009 年宇航学院教师共发表论文学术论文 500 余篇SCI 收录论文 89 篇,EI 收录论文 192 篇申请专利 49项。

 2006-2009年学院教师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 3 项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1 项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 5 项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 2 项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 5项。

 学院在飞行器设计、制导兵器、固体火箭发动机、发射技术、深空探测、一般力学和固体力学等学科具有较好的研究基础和实力。学院先后有 10 余人次担任了型号副总设计师和型号研制主任设计师有关关键技术成功地实现了成果转化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五教学和人才培养情况 学院设有飞行器设计与工程、航天运输与控制、飞行器动力工程、武器系统与发射工程、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和工程力学 6 个本科生专业。目前学院在校本科生 841 名硕士

  6 研究生 281 名博士研究生 159 名。学院现有国家级教学名师 1 名全国优秀教师 3 名北京市教学名师 3 名 “工程力学”国家级教学团队 1 个 “航空航天工程” 、 “基础力学”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2 个 “飞行器系统设计”国防科工委研究生创新基地 1 个。

 六平台建设情况 通过“211”和“985”学科建设学院用于学科平台建设经费 2011 万元目前学院学科和科研设备总值 9600 余万元具有专业实验室 9 个。形成了以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为主的“智能材料设计与评价”和“动力学与控制”实验研究平台以及以航空航天为应用背景的“航天发射” 、 “先进推进技术” 、 “飞行器综合设计和控制” 、 “系统与仿真”和“深空探测”等实验研究平台。

 同时学院还建有侧重本科和研究生实验教学和创新实践的“航空航天工程” 、 “基础力学”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飞行器系统设计”国防科工委研究生创新基地。

 七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情况 学院现有党员 378 人其中教工党员 81 人学生党员297 人。有党支部 24 个其中教工党支部 4 个。

  7 二、研究生教育工作概况 宇航学院研究生教育真正开始于 1981 年 当年“导弹设计”和“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1984 年固体力学学科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1993 年“导弹设计”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学院开始了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工作。1998 年、2000 年“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和“固体力学”分别获得博士学位授权2003 年“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和力学分别获得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使得学院研究生培养方向不断扩展规模不多扩大。

 “飞行器设计”二级学科在 2003 年被评为国防科工委重点学科2007 年评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2008 年“固体力学”和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分别被评为国防科工委特色学科和北京市重点学科。这些高水平学科建设为创新型研究生教育和培养奠定了基础。

 研究生培养是宇航学院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的重要支撑。学院十分注重研究生的培养和管理工作院长、书记是研究生培养质量的第一责任人同时一名副院长负责研究生的招生和培养工作一名副院长负责学科建设工作 副书记主管研究生管理、就业等工作。

 学院现有研究生总数为 440 名 其中硕士研究生 281 名博士研究生 159 名。2009 年招收硕士研究生 160 名博士研

  8 究生 43 名。学院在 2009 年招生培养制度改革前承担建设的二级博士点学科有 飞行器设计、 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兵器发射理论与技术、飞行器控制自主设臵、固体力学、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流体力学。并参与导航、制导与控制、航空宇航制造工程、系统工程和人机与环境工程博士点。2009 年开始按照一级学科招生培养以后 学院具体负责承担建设的学科方向有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 飞行器总体设计、飞行器动力学与控制、航天器系统与自主技术、宇航推进技术 力学动力学与控制、结构与材料力学、空气动力学 兵器科学与技术兵器发射理论与技术 。

 学院重视研究生教师队伍建设坚持教学科研并重。目前教师队伍中教授 27 人副教授 52 人博士生导师 30 人硕士生导师 90 人。这些教师一方面承担研究生课程讲授和实验教学同时承担着基础、应用基础和工程应用方面的科研任务为研究生进入课题研究提供了充分的保障。学院教师 2008 年承担的科研经费达到 5000 万元不含生产和型号任务 这些科研项目绝大部分都有研究生的参与。高素质的教师为研究生学习和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学术氛围学院每年邀请许多国内外专家作专题学术讲座扩大学生的学术视野提高学生的研究兴趣。截止 2009 年 10 月学院 2009 年邀请的报告 35 次其中国外专家 16 次。学院积极承办各类学术会议2009 年学院教师承办的全国学术会议有 4 次。学

  9 院鼓励研究生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了解学术动态并要求每个博士研究生至少参加两次国际国内学术会议。

 学院注重研究生实践基地建设强调从工程中提炼科学问题同时能指导和服务于工程实践。为此学院建设有“飞行器系统设计”国防科工委研究生创新基地 1 个 “航空航天工程”和“基础力学”2 个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同时通过“211”和“985”建设投入经费 2011 万元建设了 9 个专门科研实验室和相应的科研平台为研究生的学习和科研提供了必要的实验手段。学院现有总的教学、科研、管理面积为 7536m2,管理用面积 400 m2教师用面积 1500 m2科研专用面积 2500 m2研究生用房面积为 4136 m2生均面积 7.1 m2。根据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学科的特点学院重视与相关科研院所的合作形成了一批固定的研究生培养基地如航天科技集团一院、四院、五院航天科工集团二院、三院、六院兵器 203 所、204 所、624 厂、304 厂、844 厂、218 厂、245 厂 从项目的立项和课题的开展采用校所和校企联合的方式通过这种合作使研究生更深刻地了解这门学科的科研性质和内涵。

 学院专门安排一个负责学生就业的岗位使就业工作长期化、系统化和制度化。学院研究生就业情况良好就业率大于 98%就业单位大部分在北京的研究院所和工厂。

  10 二、研究生教育工作总结 一办学思想 学院本着以“创新为核心质量为保证”的研究生培养理念通过营造求实、创新、开放为核心的学院文化培养具有扎实数学、力学和控制基础同时在力学和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学科具有深入的洞察力在航空航天领域具有系统集成能力的高层次人才。

 根据学校“强地、扬信、拓天”的发展战略宇航学院将在保持现有特色和优势的基础上积极向航天科技领域拓展逐渐使宇航学院成为学校在航天飞行器总体技术科研与教学的主力军和面向航天科技工业服务的主窗口和合作的主渠道。在研究生培养方面将始终坚持德育为首注重实践创新能力培养 重视教学质量 促进教学与科研协同发展。

 二学院师资队伍 1.师资队伍数量与结构 1师资队伍与结构 学院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采取措施改善队伍结构保证了整体结构合理发展趋势良好。表 1 是学院师资队伍的统计表目前教师队伍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比例为 61.6%45 岁以下教师比例为 72%来自国内外知名大学的教师比例为 49.6%。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教师比例为85.6%其中具有博士学位教师比例为 65.6%。

  11 表 1

 宇航学院师资队伍的数量与结构汇总表 职称结构 职称 教授 副教授 讲师 助教 人数

 27 50 43 5 比例

 21.6%

 40%

 34.4%

 4% 年龄结构 年龄段 35 岁以下 3645 岁 4655 岁 56 岁以上 人数 38

 52 23 7 比例 30.4% 41.6% 18.4% 5.6% 学历结构 学位或学历 博士

  硕士 本科及其以下 人数 82

 25 18 比例 65.6%

  20% 14.4% 学缘结构 最终学历毕业来源 本校毕业

  外校毕业 国外大学毕业 人数 63

  55 7 比例 50.4%

  44% 5.6% 学院注重在职人员的进修和培养表 2 为 2006-2009 年学院派教师出国进修一览表表 3 为 2006-2009 年教师在职培养情况一览表。

 表 2

 2006-2009 年学院派教师出国进修一览表 序号 单位 姓 名 性别 出生 年月 身份 出国日期 批准 时间 回国日期 回国后职称 1 宇航学院 佘浩平 男 1978.1 普 2007.6 12 月 2008.6 副教授 2 宇航学院 岳宝增 男 1962.9 普 2006.1 12 月 2007.2 教授 3 宇航学院 刘战伟 男 1973.6 普 2008.9 12 月 2010.9 副教授 4 宇航学院 宋建梅 女 1968.9 普 2009.1 3 月 2009.4 副教授 5 宇航学院 贺媛媛 女 1974.1 普 2009.6 12 月

  讲师

  12 表 3

  2006-2009 年教师在职培养情况一览表 序号 姓 名 性别 出生年月 类别 性质 入学日期 预计毕业时间 职称 1 贺媛媛 女 1974.1 硕士起点博士 委培 2005.9 2...

篇五:北航宇航学院就业好吗

宇航学院 2011 级新生引航工程阶段汇报2011 年 8 月 22 日, 学院 2011 级新生的迎新工作正式开始。

 在学院领导的关心、 指导下, 通过学生会、 分团委细致的工作, 2011 级新生全部顺利完成了入学流程。

 入学近两个月的时间, 学院领导非常关心 2011 级新生的生活和学习,各级领导多次莅临沙河校区看望、 慰问新生, 同时也安排分团委、 学生会组织安排了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来迎接新生。

 下面将所作工作简要汇报如下:

 一、 宇航学院 2011 级新生开学典礼8 月 24 日上午九点, 学院在教 3‐311 教室举行了宇航学院 2011 级本科生开学典礼。

 学院院长蔡国飚教授、 党委书记孟庆春教授等学院领导, 以及 2011 级新生班主任、 辅导员和学院 2011 级 220 名新生出席了典礼。

 学院党委副书记马树微老师主持了开学典礼。

 院领导孟庆春书记为同学做了关于大学学习生活的讲座, 着重引导同学开展对于大学学习的思考, 鼓励同学大胆创新, 传承宇航的优良学风。

 同时孟老师强调, 大学生在大学要珍惜时间, 要不断提升自身的境界、 扩展知识视野, 不断为了更高、 更大的目标努力, 为了祖国航天事业的新发展努力。

 2011 级辅导员刘洋和徐高楠也在典礼中做了发言, 刘洋辅导员强调了大学学习, 不仅要学知识, 还要学能力, 尤其是学会学习的能力。

 徐高楠辅导员也表达了自己积极为同学服务的决心。

 开学典礼简短却隆重, 同学们纷纷表达了自己的感受, 一方面大学的

 开学典礼让他们内心激动, 标志这他们人生的一个新的开始, 另一方面领导和老师们的教诲让自己认识到大学学习任务的艰巨性, 必须要努力学习才能够真正达到一名航天人的要求。

 二、 宇航学院院长蔡国飚教授为 2011 级新生作题为“航天科学技术的发展” 的主题报告8 月 24 日上午 10 点, 院长蔡国飚教授为同学做了题为“航天科学技术的发展” 的主题报告, 引领同学回顾了世界航天科技的发展历史, 讲解了关于航天的基本概念, 介绍了各国在航天高新技术领域取得的成就, 也展望了未来航天产业的发展方向。

 蔡院长在报告最后也勉励同学们, 作为北航航天特色最明显的院系, 同学们要有责任意识, 要努力为了祖国航天事业更好、 更快的发展努力, 为了成为新一代航天人而不懈奋斗。

 讲座过后, 同学纷纷表示, 航天知识的普及让他们从专业的领域开始了解航天、 认识航天, 也给了他们未来投身航天事业的决心和动力。

 蔡院长的报告展现了一个宏伟瑰丽的航天技术的殿堂, 他们更加期待通过在宇航学院四年的学习和生活, 将自己锻炼成一名合格的航天人。

 三、 新生辅导员刘洋为 2011 级本科生做军训动员8 月 25 日晚, 学院 2011 级军训动员大会在教 3‐311 教室举行, 刘洋辅导员主持大会。

 会上, 刘洋辅导员首先详细讲解了军训团的各项纪律要求,1115 大班所在的二营三连的各项纪律要求, 要求同学们在军训的 14 天当中严格遵守, 为自己、 为连队、 为 1115 大班争得荣誉。

 同时, 刘导还鼓励同学们克服高考过后思想和身体上的放松状态, 在军训中要严格要求自己,努力训练, 不仅仅是为了军训这一门课程的达标, 更是为了锻炼体魄、 增强团队意识、 集体意识,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为即将开始的大学生活打

 下坚实的基础。

 同学们在军训动员之后都表达了自己的决心, 在军训期间会严格执行各项纪律要求, 努力训练, 在军训中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和优秀的表现展示宇航新生的风采。

 四、 宇航学院领导在军训中慰问 2010&2011 级同学8 月 31 日, 军训历程过半, 学院院长蔡国飚教授、 党委书记孟庆春教授、 党委副书记马树微老师、 分团委书记苗建军老师及其他年级的辅导员来到沙河校区, 慰问学院军训中的 2010、2011 级新生。领导们在听取了 2010级、 2011 级辅导员曲佳皓、 刘洋汇报过去 7 天军训工作情况后, 深入学生宿舍参观内务整理情况。

 随后在慰问 2011 级新同学时, 蔡院长和孟老师首先肯定了同学们在过去的 7 天中同学们努力训练的成果, 能够短时间内从高考假期中的放松状态转变到大学军训中来实属不易, 同时也鼓励各位同学再接再厉, 继续严格要求自己, 努力训练, 圆满完成军训课程。

 院领导在慰问中也为每位同学带来了水果, 同学们也感谢了学院领导的关心, 同时都表示出对于顺利完成军训任务的决心, 一定会努力训练,为连队和学院争得荣誉。

 五、 宇航学院领导在中秋前夕慰问 2011 级新生9 月 9 日上午, 北航 2010、 2011 级军训团举行闭营典礼及军训团汇报表演。

 学院院长蔡国飚教授、 党委书记孟庆春教授、 党委副书记马树微老师、 分团委书记苗建军老师来到沙河校区参加闭营仪式并观看汇报表演。典礼过后, 学院领导在辅导员陪同下, 深入学生宿舍, 了解同学军训结束后的思想动态, 并为同学带来中秋慰问的月饼。

 蔡院长和孟老师在祝贺同学们高质量完成全部军训任务的同时, 也询问了学生的开学准备情况、 中

 秋节假期的安排等等, 两名辅导员也为学院领导介绍一些新生的情况。

 六、 宇航学院 2011 新生参加学校中秋晚会9 月 9 日晚, 由学校艺术团演出的北航沙河校区中秋晚会在沙河校区南广场举行, 学院 2011 级全体新生观看了演出。

 演出节目多样精彩, 灯光音响效果华丽, 一方面为紧张军训过后的新生们提供了一个放松休闲的心情,另一方面也为中秋假期不能回家的同学们缓解了刚入大学后想家的心情。晚会的成功举办, 也为 2011 级新生从军训状态中转入大学的正常学习和生活做了很好的铺垫。

 七、 宇航学院举行沙河校区中秋晚会暨 2011 级新生迎新晚会9 月 12 日晚, 在学院领导的指导下, 宇航学院分团委、 学生会的精心准备下, 在 2011 级新生的热情参与下, 宇航学院沙河校区中秋晚会暨 2011级新生迎新晚会在教 0‐004 成功举行。

 2011 级本科生全部观看了晚会, 演出节目精彩, 互动游戏别开生面, 现场气氛热烈, 辅导员亲自上阵与同学互动, 更是引来台下同学热烈的掌声。

 在许愿环节, 很多同学表示了对大学生活的憧憬, 对 1115 大班的祝福。

 2010 级的学长们也纷纷表示, 新同学们的热情与真挚感动了他们, 他们将在未来的日子里为学弟学妹做好榜样,同时也会在学习和生活上多多关心、 指导和帮助他们。

 晚会的大部分节目均由 2011 级新同学们演出, 节目精彩纷呈, 一方面加强了同学之间互相的熟悉, 另一方面也缓解了同学们思家的情绪, 为即将开始的大学学习生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八、 宇航学院新生各小班在班主任组织下召开班会在校历第 3、 4 周中, 学院 1115 大班的 7 个小班, 在班主任老师和导生的参与指导下, 分别召开了小班会, 开展了班委选举、 专业方向介绍、

 航天专业就业前景介绍等工作。

 各班顺利由全班投票方式选出了第一届小班委, 小班委迅速投入到班级的晚点名、 组织学院比赛等活动中去, 为小班的发展起到了良好的带头作用。

 班主任老师和导生为同学们介绍学院三个专业的发展方向、 主要老师的研究项目方向、 师资力量等情况, 让同学们了解学院的科研建制, 另外班主任老师有就自己的出国或航天院所的工作经历, 为同学们介绍了航天院所的工作方式、 研究方向、 发展前景等, 尤其是 111511 小班, 其班主任徐明老师为他们聘请到自己在航天五院总体部工作的同学, 亲自来到沙河校区为小班同学讲述航天院所的各种情况。

 班会的召开一方面加强了同学们互相直接的熟悉和了解, 班委的组件为小班正确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另一方面, 班主任老师的专业介绍为同学们更加清晰的讲述了现在学院的科研体制, 也为同学们描绘了一个更加明确的发展方向。

 九、 宇航学院 2011 级本科生组织、 参加了 沙河校区“天宫一号”发射现场直播活动为迎接“天宫一号” 发射, 宇航学院分团委、 学生会从 9 月中旬开始,分别在学院路和沙河校区开展了外场宣传、 百米长卷、 发射直播和专家讲座等活动。

 9 月 29 日晚, 在沙河校区食堂一层, 由宇航学院 2010、 2011级本科生共同组织的沙河校区“天宫一号” 发射直播活动成功举行。

 校区管委会主任、 校长助理马波老师、 沙河校区党委书记姚仰平教授、 校团委书记雷晓锋老师、 沙河校区学生发展服务中心主任徐亚军老师、 宇航学院党委副书记马树微老师等领导出席直播活动。

 学院 2011 级本科生全部观看了直播活动, 其中李嘉玮同学作为北航学生代表接受了北京电视台、 中国

 教育电视台的直播采访。

 现场气氛及其热烈, 在航天知识问答活动中, 2011级同学同学们踊跃参加, 迅速的抢答和准确的作答显示出丰富的航天知识,在迎接发射的前夕也为沙河校区的领导和同学展现出宇航学子的风采; 发射过程中现场气氛达到了高潮, 同学们随着发射过程中每一步成功而兴奋,全场掌声雷动。

 此次活动, 极大的激发了同学们的航天热情, 使同学们看到了航天事业的发展前景, 尤其是直播中采访的年仅 26 岁的张伟主任为我院仅毕业两年的学生时, 同学们更加感到了压力和责任, 纷纷表示要刻苦学习, 不负作为航天学子的责任, 努力成为一名光荣的航天人。

 十、 宇航学院 2011 级刘洋辅导员为同学们做关于“大学的目标和理想” 的主题大班会10 月 14 日晚, 在教 3‐311 刘洋辅导员主持大班会, 为同学们总结开学近一个月的表现, 并做了关于目标理想和大学规划的讲座, 鼓励同学做好眼前的事, 提高自身的生存能力。

 会后, 每一名同学写下了自己对于大学四年的愿望, 由辅导员封存在愿望箱中。

 刘洋辅导员针对一些同学反映上大学后没有奋斗目标, 学习缺乏动力,不能够很好的转变自身角色和学习方法的问题, 从自身经历和实践经历出发, 从“什么是目标和理想” 开始引导同学们进行思考, 探讨了有没有目标对于大学生活的影响, 继而提出了“大学学习最重要的是学习什么” 的问题, 让同学们不仅仅要重视现在的学业, 注重学习成绩, 还要提高自己在语言表达、 人际交流沟通等方面的能力, 提高自身的生存能力, 要能够适应大学的生活。

 同时, 刘导也对同学目前的存在的电脑使用过多、 学习状况不佳等情况提出了几点建议, 建议同学们都能踏实做好手边的事做起,

 寻找自身的特点和优势, 做好大学的目标, 通过不断的努力, 去实现自己的理想。

 班会最后, 两位辅导员和同学均写下了自己四年后的愿望, 由辅导员封存在愿望箱中。

 同学们在会后通过 QQ 群、 校内网等交流平台, 纷纷表示班会对自己的触动非常大, 很多同学开始反思自己一个月来的学习和生活, 开始重新制定自己近期的学习计划。

 写下的大学的愿望也成为自己奋斗和努力的目标,要通过自身不断的努力去实现这个目标。

 近两个月来, 两名辅导员刘洋、 徐高楠均多次通过各种途径和新生们谈心, 了解同学在生活和学习、 思想动态上存在的困难, 了解同学对于专业和未来的想法, 为同学们提供各种专业信息, 帮助同学适应在北航的生活, 同时又结合沙河校区的特点, 反复强调了校区安全问题, 严格执行晚点名制度, 一切为了能够保证同学们的安全。

 同学们也逐渐开始了解大学的学习特点, 结合自身特长开始有目的地参与各项活动。

 总体来看, 宇航学院 2011 级新生的引航工作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成果。

篇六:北航宇航学院就业好吗

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生会

  - 0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新生指南 2007

 北航材料学院研究生会编制 2007-9-1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生会

  - 1 - 卷首语„

 启航 发现这实在是件令人庆贺的事情。

 因为对于你们终于经历了重重考验成为了所谓百里挑一的拔尖新生来到了也许是很多人期待甚至是渴望的材料学院更因为对于学院的全体师生崭新闪亮的第 07 级又在期盼中新鲜出炉也因为对于你们一个新的轮回即将开始这份踌躇已久且未有的体历也终于到来。

 不必惊恐于今日的彷徨因为大家都是这样一路走来。九月你我即将相见你们的轮廓也将一点点清晰完整。或许你们也一样我也在从一个名字一串电话号码变得具体形象了。不过我还的确不是着急的人未来的日子我们都有足够时间和事情去认识对方还是让时光老人来介绍才最准确罢。

 刚刚经过了与朝夕相处四年同窗的分离 追着火车奔跑、 落泪的记忆还在脑海中挥之不去而现在又迎来了朝气蓬勃的你们恍惚间我似乎又看到了当年的同学们——有点稚气却不失自信有点懵懂却对未来充满希望。而此刻的我已经明白未来的两年半我要和你们在一起。

 我们都爱称材院为“才院”我觉得这代表的是一种荣誉也是一种肯定一个足够优秀的认可。同时它也很年轻今年也不过 50 岁但它却不缺乏力量辉煌有为的 03 级刻苦奋进的 04 级锐意进取的 05 级还有激情四射的 06 级从材院成立伊始我们就以最响亮的声音破土而出用百分之一百二的努力来打造我们的王牌舰队。

 当然要成为优秀的“才院”学生绝对不是一件轻易的事情没有吃最大苦受最重的压力的心理准备我可能也只能很残酷的说一声:“才院”not for U 传说中的“才院”到底是怎么样的呢我想有一半需要你们慢慢去了解细细去体会而另一半就将等待你们去开拓 去创造 创造一个属于你们的历史 一段不悔的青春岁月 

 我们这样告诉自己“愿为补天之材当作定海之料。”

  共勉之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奋力而争荣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生会

  - 2 -

 目

 录

 2007 年 9 月 卷首语… .............................................................................................................. - 1 - 学长寄语 .............................................................................................................. - 3 - 初识北航 .............................................................................................................. - 4 - 相约材院 .............................................................................................................. - 7 - 生活篇 ................................................................................................................ - 12 - 学习篇 ................................................................................................................ - 28 - 就业篇 ................................................................................................................ - 33 - 材料学院研究生会介绍 ..................................................................................... - 35 - 后记 .................................................................................................................... - 42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生会

  - 3 - 学长寄语

 梦想随北航齐飞

  青春共材院一色 材料学院研究生会

 亲爱的学弟学妹们 欢迎你们来到北航开始你们绚丽多彩的研究生生活。这一次或许你已不再是第一次背起行囊远离家乡 当年的那稚嫩的肩膀如今已经成为坚实的依靠 但是这份心情四年如一这份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开始振翅飞翔的渴望那么强烈。

 那么 你准备好了吗对于新的学校新的城市新的生活你是不是还有些晕头转向呢 曾经经历过的象牙塔浸在阳光里的温馨异常爬进梦幻与梦想的神秘衣橱如开启一道暗门一条两边铺满紫色牵牛花的小路有蓝色蜻蜓飞舞。这里是你可以圆梦的地方是梦想可以放飞的地方。

 你想了解自己将在一个怎样的学校度过两年半吗你想知道北航的基本情况吗你想直接感受北航材院吗你想加入材院研究生会这个温暖的大家庭吗?这本由材院研究生会为你量身打造的《新生指南》可以为你解答各种疑问向你提供全方位的资讯为你的研究生生活指引方向。

 古都的秋天暧昧而宜人最蓝的天空最清新的空气最绚丽的红叶。一切因你——远道而来的求学者充满勃勃生机古人云学校是“圣贤之地” 即读圣贤之书、出圣贤之人的地方。今天当你怀着期待怀着感动怀着梦想走进你心中期许已久的象牙塔来到这让你顶礼之所在时你是否又忆起曾几何时你得挥汗如雨此刻材院展开胸怀迎接欢快而来的你也许就在这个秋天你的生命将与众不同。

 梦幻九月让我们一起跳一支属于青春的舞吧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生会

  - 4 - 第 1 章 初识北航 1.1 北航简介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简称北航 成立于 1952 年是一所具有航空航天特色和工程技术优势的多科性、开放式、 研究型大学。

 作为中国第一所航空航天高等学府 北航一直是国家重点建设的高校。

 学校现隶属于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简称国防科工委 是国家“211 工程”、“985 工程”建设的重点高校和国防科工委、教育部、北京市人民政府与中国工程院共建学校。

 学校现有教职工 3359 人其中专任教师 1690 人1144 人具有高级职称院士 14 人长江学者 19 人 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 7 人 国家教学名师奖获得者 3 人 博士生导师 47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15 人跨世纪优秀人才 13 人新世纪优秀人才 35 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群体 1 个教育部创新团队 2 个。

 学校现有本科专业 48 个硕士学位授权点 144 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14 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49 个。学科涵盖理、工、文、法、经济、管理、教育、哲学 8 个门类有 11 个国家重点学科16 个国防科工委重点学科和 6 个北京市重点学科在航空、航天、动力、信息、材料、制造、交通、仪器和管理等领域形成明显的比较优势。在全国一级学科整体水平评估中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学科名列全国第一力学、交通运输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等名列全国前 5 名11 个一级学科进入国内前 10 名。

 建校以来北航共培养 10 万余名毕业生。目前全日制在校生总数为 23105 人其中本科生 12523 人研究生 10282 人。在校攻读学位的外国留学生 182 人是国内接受外国工科研究生最多的高校之一。

 学校科研实力雄厚。拥有包括“航空发动机气动热力实验室”、“软件开发环境实验室”、“飞行器控制一体化实验室”、“可靠性与环境工程实验室”和“国家计算流体力学实验室”5 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 15 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在内的一批实验室。

 “十五”期间学校取得一大批具有重大影响的科技成果学术声誉高社会与经济效益显著。获得国家级科技奖 17 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奖一、二等奖 15 项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1 项国家发明奖 1 项 省部级科技奖励 175 项国防科技进步一等奖 10 项全国百篇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生会

  - 5 - 优秀博士论文 8 篇。主持承担“973 计划”项目 5 项协作主持 4 项承担“863 计划”156 项主持国家和国防重大重点基金项目 14 项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326 项 国防预研项目 260余项杰出青年基金项目 7 项同时还承担了多项国家重点工程项目。科研经费到款额总计26.45 亿元。学校坚持以人才培养、技术开发、成果转化、产品制造为纽带突出抓大型项目共建校企联合技术研发中心推进产学研合作扩大科研面向。

 建校以来 先后获得了 40 多项国内第一的科研成果 累计有 1050 余项成果获省部级以上嘉奖在尖端技术研究领域始终居于国内高校前列。研制发射试飞成功的多种型号飞行器填补了国内多项空白如中国第一架轻型旅客机“北京一号”、亚洲第一枚探空火箭“北京二号”、中国第一架无人驾驶飞机“北京五号”、“蜜蜂”系列飞机、共轴式双旋翼无人驾驶直升机等。此外学校还在自动化领域的飞行模拟器研制、信息领域的海量信息多媒体实时交互工作环境、数字电视与多媒体平台、空天地一体化空中交通服务网关集群平台、应用于国家级大型会议的电子表决系统、 材料领域的高性能非晶合金和高温功能涂层材料、 智能技术领域的多自由度机器人乃至参与“神舟”飞船研制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研成果为国民经济发展、 科技进步与武器装备关键技术的突破做出了重要贡献 得到社会的公认与好评。

 学校积极探索和构建适应社会发展和国防建设需求的人才培养新模式明确提出了“强化基础、突出实践、重在素质、面向创新”的本科人才培养方针先后建立了以校、院系三级核心课程为主体的课程体系、 以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为代表的实验与实践教学体系、 以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为标志的科研实践训练体系等三位一体的本科人才培养模式。

 成立了高等工程学院和中法工程师学院加强了优秀拔尖人才的培养。“十五”以来有万余名学生参加多种国际、国内学科竞赛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彰显了学校的人才培养水平。学校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成绩斐然。2000 年以来全校教改项目共有 449 项其中国家级 9 项省部级 18 项上千人次教师参与了这些项目。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二等奖 10 项省部级教学成果奖 43 项。国家级精品课程 8 门北京市精品课程 21 门。全国高校优秀教材一、二等奖3 项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奖 17 项。学校拥有 1 个国家级、3 个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并建有国家工科基础课程力学教学基地、国家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等。“十五”期间学生生源质量稳步提升近年来理工科生源质量基本保持在全国前十名。本科生一次就业率连续五年保持在 98%以上研究生接近 100%。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生会

  - 6 - 几十年来 北航在人才培养方面取得显著成绩 老校友中涌现出一大批科技精英和治国栋梁 年轻毕业生中出现一大批崭露头角的青年才俊 莘莘北航学子在校园里也取得了骄人业绩我校本科生连续九届获得了“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优胜杯”是全国唯一九次捧杯的高校 在全国航空航天模型科技创新锦标赛油动载重项目中连续三年荣获冠军并保持纪录 在国际程序设计大赛中获全球诺基亚智能应用移动挑战赛金奖 在 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大赛中获亚洲赛区北京赛点金奖获中法 scilab 软件开发大赛二等奖等。北航男排成为第一支打入全国男排甲级联赛的大学生球队。

 传承北航精神永葆名校风采。为实现学校“十一五”规划制定的奋斗目标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北航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努力建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

  1.2 各院系代号介绍

 1 系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2 系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3 系自动化科学与电器工程学院 4 系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5 系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 6 系计算机学院 7 系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 8 系经济管理学院 9 系理学院 10 系生物工程系 11 系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12 系外国语言系 13 系汽车工程系 14 系工程系统工程系 15 系宇航学院 16 系飞行学院 17 系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 18 系土木工程系 20 系法学院 21 系软件学院 23 系高等工程学院 24 系中法工程师学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生会

  - 7 - 第 2 章 相约材院 2.1 材料学院简介 北京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前身为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是我校 1954 年建立的早期院系之一是我国最具航空航天特色的材料类院系。

 材料作为 21 世纪的三大支柱产业之一在国家科学研究、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学院现设三个本科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应用化学、环境工程 、六个硕士点、六个博士点和一个博士后流动站。每年招收本科生 200 余名硕士生 200 余名(包括本、硕、博连读),博士生 30 余名博士后 5-8 名近年来还招收来华留学生 10 余名。五十多年来为祖国的航空航天领域及其他领域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

 学院下设材料科学、材料加工工程与自动化、高分子及复合材料、应用化学、环境工程...

篇七:北航宇航学院就业好吗

  陈珅艳

  性别:

  女

 出生年份:

  1974

 职称:

  讲师

 院系:

  宇航学院

 首次聘任导师时间:

  2007

 现聘任导师一级学科名称: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

 现聘任导师二级学科名称:

  飞行器设计

 聘任在第二学科培养博士生专业名称:

  无

 聘任在自主设置学科培养博士生专业名称:

  无

 主要研究方向及特色:

  结构优化, 航天器结构分析、优化设计、 结构优化软件系统开发。

  电子信箱:

  chenshenyan@buaa. edu. cn

 办公电话:

  82316611

 办公地点:

 通信地址: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宇航学院

  个人简介:

 2005 年 11 月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宇航学院飞行器设计专业, 获得工学博士学位。

 本科教学上主要负责专业课程设计, 研究生教学上主讲“结构优化设计” 和留学生的“Structural Analysis and Optimization” 的部分内容。

 已指导硕士研究生 4人, 协助指导硕士和博士研究生 10 人, 其中留学生 5人。

 已完成的科研项目包括多个在研卫星型号的结构分析和优化设计、 高精度空间反射镜支架结构的优化设计、新型航天器结构优化软件系统开发等, 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

 姓名:

  陈培

 性别:

  男

 出生年份:

  1979

 职称:

  副教授

 院系:

  宇航学院

 首次聘任导师时间:

  2008

 现聘任导师一级学科名称: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

  现聘任导师二级学科名称:

  飞行器设计

  聘任在第二学科培养博士生专业名称:

  无

  聘任在自主设置学科培养博士生专业名称:

  无

 主要研究方向及特色:

  1、 航天器导航技术;

 2、 航天器自主任务规划;

 3、 航天器姿态轨道动力学与仿真

  电子信箱:

  cjhien@sa. buaa. edu. cn

 办公电话:

  82316535

  办公地点:

  新主楼 C108

 通信地址:

  个人简介:

  基本情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98 年 9 月至 2002 年 7 月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宇航学院飞行器设计专业攻读学士学位, 2002 年 9 月至 2007年 7 月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宇航学院飞行器设计专业攻读博士学位。

 2007 年 7 月博士毕业后, 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宇航学院航天飞行器设计系从事教学、 科研工作,国际导航学会会员。

  研究方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航天器导航技术;

 2、 航天器自主任务规划技术;

 3、 航天器姿态轨道动力学与仿真

 科研成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近几年来主持和参加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科技部973 课题、 国家科技部 863 课题、 教育部博士点基金、航天支撑基金、 CAST 基金、 航天科技集团第五研究院合作项目和航天科工集团第四研究院合作项目等多项科研课题的研究。

 发表科研论文 10 余篇, EI 索引论文 10篇, SCI\SCIE 检索论文 1 篇。

 授权发明专利三项, 获得军队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一项, 何鸿燊奖教金二等奖一项。

  主讲课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姿态与轨道动力学 2、 微小型航天器技术 3、 专业课程设计

 育人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 2007 年开始协助课题组负责人指导研究生 6 人, 2009年招收硕士研究生一名, 其中 2名硕士已经毕业, 在2009届毕业的王伟, 发表 EI 文章一篇, 2010 年毕业的王盛发表 EI 文章一篇, 并获校“优秀研究生” 称号。

 2010

 年独立申请成功教改项目一项。

 指导毕业设计 6 人次,其中一人获得校级优秀。

 指导冯如杯 2 项, 一项科技制作获三等奖, 一项论文获二等奖, 该论文目前已经在 《北航学报》 出版。

 姓名:

  邓忠民

  性别:

  男

 出生年份:

  1968

 职称:

  教授

 院系:

  宇航学院

 首次聘任导师时间:

  2001

 现聘任导师一级学科名称: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

 现聘任导师二级学科名称:

  飞行器设计

 聘任在第二学科培养博士生专业名称:

  无

 聘任在自主设置学科培养博士生专业名称:

  无

 主要研究方向及特色:

 电子信箱:

  dengzhongmin2@buaa. edu。

 cn

 办公电话:

  82339526

 办公地点:

 通信地址:

  个人简介:

 学科专业:

 空间飞行器设计;

 主要研究方向:

 空间飞行器结构分析与设计;

 空间飞行器轨道分析与设计;计算结构力学 教学及人才培养:

 讲授“自动控制原理” ; “导弹概论” , “复合材料结构设计” , ” 现代控制理论“,

 科研项目:

 目前承担 863 项目、 企业的合作研究项目、 ” 十一五“预研项目。

 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近年来, 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和会议发表学术论文 40 余篇。

 姓名:

  董长虹

  性别:

  女

 出生年份:

  1968

 职称:

  副教授

 院系:

  宇航学院

 首次聘任导师时间:

  ?

  现聘任导师一级学科名称: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

 现聘任导师二级学科名称:

  飞行器设计

 聘任在第二学科培养博士生专业名称:

  无

 聘任在自主设置学科培养博士生专业名称:

  无

 主要研究方向及特色:

 电子信箱:

  rainbowdong@buaa. edu. cn

 办公电话:

  82339488

 办公地点:

  北航新主楼 B1123

 通信地址: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宇航学院

 个人简介:

 飞行器设计 飞行器控制、 制导与仿真 讲授《导弹飞行力学》 、 《导弹总体优化设计》 、 《导弹仿真原理》 、《模糊数学》 、 《飞行器总体优化设计》 ;

 担任 381504班主任;

 目前承担 《导弹仿真原理》 教材编写任务;

 承担《F22 猛禽》 一书的翻译基金。

 横向课题:

 《J8Ⅱ 地面实时仿真系统》

 横向课题:《强五飞行仿真系统》

 航天基金:

 《鲁棒自适应竞争神经网络在敏捷导弹末制导段非线性制导律中的应用研究》

 在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 3 篇 编写硕士生讲义 1997 年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008 名 1999 年底获何鸿燊奖教金二等奖

  姓名:

  郭祖华

  性别:

  男

 出生年份:

  1971

 职称:

  副教授

 院系:

  宇航学院

 首次聘任导师时间:

  ?

  现聘任导师一级学科名称: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

 现聘任导师二级学科名称:

  飞行器设计

 聘任在第二学科培养博士生专业名称:

  无

 聘任在自主设置学科培养博士生专业名称:

  无

 主要研究方向及特色:

  火箭飞行动力学、 控制与制导;多刚体动力学及控制; 机械结构分析与设计

 电子信箱:

  guozuhua@buaa. edu. cn(guozuhua@sohu. com)

  办公电话:

 办公地点:

 通信地址: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宇航学院航天飞行器技术系

  个人简介:

 2002 年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获工学博士学位, 并于同年留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宇航学院从事教学科研工作, 现讲授以及曾讲授的课程如下:

 c++程序设计语言 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基础 飞行器计算辅助设计 现代设计方法 火箭控制与制导 近年来从事的研究工作包括:

 并联机构动力学研究及应用 自适应桁架结构最优保形控制 动力调协陀螺研究 3D 标准头面型构建(并参与了中国男军人 3D 头面型标准的制定)

 智能型 6 足探测型机器人技术研究 大型空间平台二次飞行器释放机构方案研究 近年来发表的学术论文如下:

 姓名:

  贾光辉

 性别:

  男

 出生年份:

  1965

 职称:

  副教授

 院系:

  宇航学院

 首次聘任导师时间:

  2006

 现聘任导师一级学科名称: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

 现聘任导师二级学科名称:

  飞行器设计

 聘任在第二学科培养博士生专业名称:

  无

 聘任在自主设置学科培养博士生专业名称:

  飞行器设计

 主要研究方向及特色:

  航天器结构分析与设计、 航天器结构动力学、 航天器在轨安全技术研究

 电子信箱:

  jiaguanghui@buaa. edu. cn

 办公电话:

  13641100068

 办公地点: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新主楼 B 座 1130

 通信地址: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宇航学院航天飞行器技术系

 个人简介:

 学位获取院校:

 兰州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主要开展三方面研究:

 航天器在轨安全技术研究——讲授超高速撞击数值分析课程, 从事航天器碎片撞击引发的冲击动力学、 撞击损伤评估等方面的科研工作;

 航天器结构分析与设计——讲授飞行器结构分析与设计课程以及空间碎片与航天器课程, 从事与航天器总体结构相关的碎片防护结构的分析与设计工作;

 航天器结构动力学——讲授飞行器结构动力学课程, 从事空间碎片撞击航天器引发的结构动力学问题的研究工作。

 姓名:

  李伟鹏

  性别:

  男

 出生年份:

  1980

 职称:

  讲师

 院系:

  宇航学院

 首次聘任导师时间:

  2010

 现聘任导师一级学科名称: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

 现聘任导师二级学科名称:

  飞行器设计

 聘任在第二学科培养博士生专业名称:

  无

 聘任在自主设置学科培养博士生专业名称:

  无

 主要研究方向及特色:

  1. 航天器结构机构动力学与控制;

 2. 智能结构技术;

 3. 振动控制技术。

  电子信箱:

  liweipeng@buaa. edu. cn

 办公电话:

  010-82339104

 办公地点: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新主楼 C 座 301

 通信地址: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宇航学院航天飞行器技术系

 姓名:

  卢笙

  性别:

  女

 出生年份:

  1962

 职称:

  副研究员

 院系:

  宇航学院

 首次聘任导师时间:

  2006

 现聘任导师一级学科名称: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

 现聘任导师二级学科名称:

  飞行器设计

 聘任在第二学科培养博士生专业名称:

  无

 聘任在自主设置学科培养博士生专业名称:

  无

 主要研究方向及特色:

 电子信箱:

 办公电话:

 办公地点:

  姓名:

  师鹏

  通信地址:

  性别:

  男

 出生年份:

  1981

 职称:

  讲师

 院系:

  宇航学院

 首次聘任导师时间:

  2010

 现聘任导师一级学科名称: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

 现聘任导师二级学科名称:

  飞行器设计

 聘任在第二学科培养博士生专业名称:

  无

 聘任在自主设置学科培养博士生专业名称:

  无

 主要研究方向及特色:

  1. 航天器动力学与控制 2. 航天器总体技术 3. 导航、 制导与控制 4. 航天任务视景仿真技术

 电子信箱:

  shipeng@buaa. edu. cn

 办公电话:

  010-82324330

 办公地点: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新主楼

 通信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 37 号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宇航学院航天飞行器技术系

 姓名:

  王朝志

 性别:

  男

 出生年份:

  1950

 职称:

  副教授

 院系:

  宇航学院

 首次聘任导师时间:

  ?

  现聘任导师一级学科名称: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

 现聘任导师二级学科名称:

  飞行器设计

 聘任在第二学科培养博士生专业名称:

  无

 聘任在自主设置学科培养博士生专业名称:

  无

 主要研究方向及特色:

 电子信箱:

  wcz501206@lol365. com

 办公电话:

  82316543

 办公地点:

 通信地址:

  个人简介:

 学科专业:

 飞行器设计。

 主要研究方向:

 导弹总体设计;

 导弹武器系统效能分析;

 结构设计。

 教学及人才培养:

 讲授“导弹总体设计” ;

 “武器系统效能分析” ;

 “导弹结构设计原理” ;

 “导弹总体参数优化设计” 。

 科研项目:

 目前承担企业的合作研究项目;

 正在论证争取“S863” 项目。

 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近年来, 发表学术论文 10 余篇。获奖情况:

 获北航优秀教学成果三等奖二项;

 获“西飞奖教金” 二等奖一项。

  社会兼职:

 宇航学会无人机试验专业委员会委员。

  姓名:

  王晓慧

  性别:

  女

 出生年份:

  1978

 职称:

  讲师

 院系:

  宇航学院

 首次聘任导师时间:

  2010

 现聘任导师一级学科名称: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

 现聘任导师二级学科名称:

  飞行器设计

 聘任在第二学科培养博士生专业名称:

  无

 聘任在自主设置学科培养博士生专业名称:

  无

 主要研究方向及特色:

  1. 优化理论及优化方法研究 2. 飞行器结构及多学科优化设计 3. 航天任务分析与设计 4. 航天动力学仿真 5. 动态系统建模与控制

 电子信箱:

  xhwang@buaa. edu. cn

 办公电话:

  010-82338763

 办公地点:

  北航新主楼 B1112

 通信地址:

  北京市学院路 37 号 宇航学院 航天飞行器技术系

  个人简介:

 基本情况:

  王晓慧, 女, 博士,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宇航学院航天飞行器设计专业讲师, “航天器设计优化与动态模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主任助理。

  2001 年7月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宇航学院获得工学学士学位;

 2009年3月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宇航学院获得工学博士学位;

 2009年7月至今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宇航学院航天飞行

 器技术系讲师, 是“航天器设计优化与动态模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研究成员。

 2010 年 7 月受聘为硕士生导师。

  现聘任导师一级学科名称: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

 现聘任导师二级学科名称:

 飞行器设计

  曾获北京市...

篇八:北航宇航学院就业好吗

模糊图像复原技术及其应用及其应用及其及其运动模糊图像复原技术用用赵丹培赵丹培宇航学院图像处理中心D座407E-mail:

 zhaodanpei@buaa.edu.cn2010年5月

 目录7. 1 图像复原技术概述7 2 运动模糊图像复原的基本原理7. 2 运动模糊图像复原的基本原理7. 3 典型的运动模糊图像复原方法7. 4 几种恢复方法的性能比较7. 5 图像复原质量评价7 6 运动图像复原方法的应用7. 6 运动图像复原方法的应用2/93

 什么是图像复原技术?7. 1 图像复原技术概述图像复原技术也常被称为图像恢复技术, 是当今图像处理研究领域的重要分支。图像复原技术能够去除或减轻在获取数字图像过程中发生的图像质量下降(退化)

 问题, 从而使图像尽可能地接近于真实场景。3/93什么是图像退化?景物形成过程中可能出现畸变、 模糊、 失真或混入噪声, 使所成图像降质, 称为图像“退化” 。

 引起图像退化的原因:造成图像退化的原因有很多, 典型原因表现为:• 成像系统的象差、 畸变、 带宽有限等造成的图像失真;成像系统的象差、 畸变、 带宽有限等造成的图像失真;• 由于成像器件拍摄姿态和扫描非线性引起的图像几何失真;• 运动模糊, 成像传感器与被拍摄景物之间存在相对运动, 引起所成图像的运动模糊;• 灰度失真, 光学系统或成像传感器本身特性不均匀, 造成同样亮度景物成像灰度不同;亮景4/93• 辐射失真, 由于场景能量传输通道中的介质特性如大气湍流效应, 大气成分变化引起图像失真;• 图像在成像、 数字化、 采集和处理过程中引入的噪声。

 图像复原与图像增强的关系:图像复原与图像增强存在密切的联系, 它们都是为了改善图像的视觉效果, 得到某种意义上的改进图像, 也就改善图像视觉效果得到某种意改进图像就是希望改进输入图像的视觉质量, 便于后续处理。图像增强技术:

 更偏向主观判断, 即要突出所关心的信息,满足人的视觉系统, 具有好的视觉结果。图像复原技术:

 根据图像畸变或退化的原因, 进行模型化处理处理, 将质量退化的图像重建或恢复到原始图像, 即恢复将质量退化的图像重建或恢复到原始图像即恢复5/93退化图像的本来面目, 忠实于原图像。

 因此必须根据一定的图像退化模型来进行图像复原。

 图像复原方法的分类:图像复原大致可以分为两种方法:一种方法适用于缺乏图像先验知识的情况, 此时可对退化过种方法适用于缺乏图像先验知识的情况, 此时可对退化过程建立模型进行描述, 进而寻找一种去除或消弱其影响的过程, 是一种估计方法;另一种方法是针对原始图像有足够的先验知识的情况, 对原始图像建立一个数学模型并根据它对退化图像进行拟合, 能够获得更好的复原效果。两种方法各有优缺点两种方法各有优缺点, 第一种方法不需要先验知识, 但其缺点是速度较慢, 效果也不如第二种好; 而第二种方法只要有正确的模型, 就可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得到较好的效果, 其缺点是建立准确的模型通常是十分困难的。第种方法需要先验知识但其缺6/93

 从方法和应用角度的分类:• 频域图像恢复方法:

 逆滤波、 维纳滤波等;• 线性代数恢复方法:

 线性代数滤波方法、 空间域滤波方法等;• 非线性代数恢复方法:

 投影法、 最大熵法、 正约束方法、 贝叶斯方法、 蒙特卡罗方法等;• 频谱外推法:

 哈里斯外推法、 长球波函数外推法;• 反卷积恢复方法:

 盲复原方法典型应用典型应用:7/93• 大气湍流退化图像复原;• 离焦衍射图像复原;• 高速运动模糊图像的复原; ………

 频域法逆滤波法维纳滤波法约束最小平方滤波法非线性代数复原法复原法凸集投影法最大熵复原法贝叶斯复原法小波变换法无约束复原法有约束复原法有约束复原法遗传进化法哈里斯外推法长球波函数长球波函数外推法神经网络法8/93线性代数复原法伪逆滤波法奇异值矩阵分解SVD法频谱外推法能量连续降减法

 消除运动模糊的几种补偿方法运动模糊的实质是由于相机与景物之间相对运动而造成曝光瞬间感光介质相对被照物影像相对运动, 也就是说存在曝光瞬间感光介质相对被照物影像相对运动, 也就是说存在着像移。

 如果能减小或者消除这种像移就可以抑制运动模糊的产生。

 目前常用的消除像移的方法有以下几种:机械式像移补偿法光学式像移补偿法9/93电子式像移补偿法集成像移补偿法图像式像移补偿法

 机械式补偿法:利用机械结构及其组件在曝光时移动光感应介质, 使剩余像移量尽可能小, 从而达到抑制运动模糊的目的。该补偿法适用于飞行器横滚该补偿法适用于飞行器横滚、 俯仰和相机扫描引起的运动模糊, 主要用在胶片式垂直照相相机上, 实现时是用拉动型量片机构移动胶片并精确控制卷片机构以保证必要的补偿精度。美国的KA-112A航空侦察相机用移动胶片法消除扫描和横滚造成的像移。俯仰和相机扫描引起的运动优点:

 感光面上各点的补偿速度一样且没有附加光学系统。10/93缺点:

 它对结构的运行及制作精度要求高、 需大功率传动装置,限制了它在航空相机特别是广角镜头相机上的应用; 感光材料逐渐在由胶片往CCD 转变, 其相应的像移补偿方法也在发生改变。

 光学式像移补偿法光学式像移补偿法的原理是按照与相机焦面上像移速度一致的原则旋转或移动光路元件以改变光线方向达到抑制运致的原则旋转或移动光路元件以改变光线方向达到抑制运动模糊的目的。目前常用旋转物镜前方的回转反射镜补偿前向像移。优点:

 光学式像移补偿法的反射镜体积小、 重量轻且易控制,除补偿前向像移外还能补偿俯仰和偏航引起的像移, 主要用11 /93在长焦距全景式相机上。KA-112A相机和美国芝加哥航空工业公司八十年代初研制的KS-146航空侦察相机都用了该补偿法, 它目前用得较多。

 电子式像移补偿法电子式像移补偿方法主要是针对CCD相机, 利用一系列CCD电荷转移驱动技术来控制CCD曝光以同步像移速度的补偿CCD电荷转移驱动技术来控制CCD曝光以同步像移速度的补偿法。

 目前国内外采用的电子式像移补偿法有针对TDI

 CCD(Ti me Del ay and I ntegrate Charge Coupl ed Devi ce)的真角度像移补偿法和对面阵CCD的阶梯式像移补偿法。它已应用到美国的CA-260、 CA-270、 CA-290 等电光分幅式航空侦察相机上带有这种阶梯式像移补偿技术的面幅式航空侦察相机上, 带有这种阶梯式像移补偿技术的面阵CCD器件目前属于军事禁售品。12/93

 集成像移补偿法集成像移补偿法是最新的像移补偿技术, 它是将像移补偿同芯片集成为一体, 目前加拿大Dal sa公司为美国海军实验室做成了5kByte× 5kByte带像移补偿功能的芯片, 帧频为2. 5HZ, 为超高分辨率CCD探测器。13/93

 图像式像移补偿法图像式像移补偿又称软件补偿法。

 模糊图像是由清晰图像与点扩散函数PSF卷积而得。

 根据这个原理, 由退化图图像与点扩散函数卷积而得。

 根据这个原理, 由退化图像进行图像复原(I mage Restorati on, I R)

 来完成像移补偿。

 图像式像移补偿法是对已有数字图像的后期处理, 是一种被动式的补偿方法且必须用在CCD相机上, 通常是对事后图像进行复原和分析。优点优点:

 图像式像移补偿的成本低、 软件算法相对比较成熟、图像式像移补偿的成本低软件算法相对比较成熟14/93应用灵活等特点现已经引起广泛关注, 随着DSP等快速高效器件的推广使用, 这种方法将很快用于准实时的像移补偿。

 举例:

 图像式补偿方法的应用举例15/93模糊图像复原后的清晰图像

 图像复原的本质是根据图像退化原因, 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 从被污染或畸变的图像信号中提取所需的信息, 沿着小结使图像降质的逆过程恢复图像本来面貌。

 广义上讲, 图像复原是一个求逆过程, 逆问题经常存在非唯一解, 甚至无解。实际的复原过程是设计一个滤波器, 使其能从降质图像ˆ计算得到真实图像的估值f x y计算得到真实图像的估值使其根据预先规定的误, 使其根据预先规定的误( , )g x y16/93差准则, 最大程度地接近真实图像。引出:

 如何建立图像的退化模型?( , )f x y( , )

 7. 2 运动模糊图像复原的基本原理运动模糊的基本原理运动模糊图像的退化模型运动模糊图像的点扩散函数匀速直线运动模糊点扩散函数的参数确定运动模糊点扩散函数的离散化运动模糊点扩散函数的离散化17/93

 在用摄像机获取景物图像时, 如果在相机曝光期间景物和摄像机之间存在相对运动, 例如用照相机拍摄快速运动的物体或者从行驶中的汽车动的物体, 或者从行驶中的汽车上拍摄外面静止不动的景物时, 拍得的照片都可能存在模糊的现象, 这种由于相对运动造成图像模糊现象就是运动模糊。拍摄外静止动的景7. 2. 1 运动模糊的基本原理下图为实验室实际拍摄的含有噪声干扰的运动模糊图像。18/93由于高速运动产生的运动模糊图像

 以拍摄快速运动的汽车为例来分析运动模糊图像的形成过程。19/93运动模糊图像成像原理

 解决运动模糊的方法一般有两种:•一是减少曝光时间•是减少曝光时间。

 但相机的曝光时间并不可能无限制地减小,随着曝光时间减小, 图像信噪比减小, 图像的质量也较低, 所以这种方法用途极其有限;但相机的曝光时间并不可能无限制地减小•二是建立运动图像的复原模型, 通过数学模型来解决图像的复原问题。

 这种方法具有普遍性, 因而也是研究解决运动模糊的主要手段要手段。20/93

 举例:

 以航空侦察相机为例讲述运动模糊的基本原理当飞机以速度V在空中飞行时, 如图所示, 地面景物A点相对飞机向后移动到A’。

 通过光学系统成像于a’点在CCD靶面上像移速度为:成像于a 点, 在CCD靶面上像移速度为:V:

 飞机飞行速度;H:

 飞行高度;"f:

 光学系统最大焦距。maxf:

 光学系统最大焦距vaa""maxf"HVV =21 /93在CCD摄像机每场积分时间内像移量为:t 为CCD摄像机的场积分时间A"A像移模型)("mmtVl =Δ

 小结:像移量的存在导致图像模糊, 为得到清晰图像, 必须要对像移进行控制。

 在实际工程中, CCD的积分时间不能无限的缩小, 而且高帧频CCD的价格很贵。

 积分时间缩短后, 为了保证图像质量, 所需的地面照度就越大, 这就限制了相机的工作条件, 在许多情况下是不能接受的。目前解决运动模糊的主要手段是通过了解图像的退化过程,目前解决运动模糊的主要手段是通过了解图像的退化过程22/93建立运动图像的复原模型, 通过数学模型来解决图像的复原问题。

 7. 2. 2 运动模糊图像的退化模型 模糊图像的一般退化模型:在实际降质过程中, 降质的另一个复杂因素是随机噪声,考虑有噪声的图象恢复, 必须知道噪声统计特性以及噪声和图像信号的相关情况, 这是非常复杂的。实际中假设是白噪声---频谱密度为常数, 且与图像不相关, (一般只要噪声带宽比图像带宽大得多时, 此假设成立) ,由此得出图像退化模型由此得出图像退化模型。23/93可以将图像退化过程描述成一个退化系统, 这里原图像是通过一个系统并与加性噪声的, 其过程如下图所示:相加退化成图像( , )f x y( , )n x y( , )g x yH

 f(f(x,y))n(x,y)Hg(x,y)图像降质过程模型24/93(α) (h)() yxndβdαyxfyxg,,,),(+−−=∞∞−βαβ图像的降质公式:

 以后讨论中对降质模型H作以下假设: H是线性的(())(())[[]](())(())HfHfkkHfHfkkffkkffkkHH++++ H是空间(或移位)

 不变的对任一个和任一个常数都有:yxyxyxyx,,,,22112211=(),f x yαβ、( -- )ββ( -g xg x-))H f x ( - , - )

 ( - , -H f xyαyyyαααββ==25/93就是说图像上任一点的运算结果只取决于该点的输入值,而与坐标位置无关。

 如果考虑噪声的影响, 运动模糊图像的退化模型可以描述为一个退化函数和一个加性噪声项, 设一幅输入图像, 则产生的退化图像可以用下式表示:( , )n x y( , )f x y( , )g x y因此, 图像复原是在已知验知识的条件下, 求得,,等一些先的过程。( , )g x y( , )h x y( , )f x y( , )n x y=∗+( , )g x y( , )n x y( , )h x y( , )f x y26/93由于空间域的卷积等同于频率域的乘积, 所以上式的频率域描述为:( , )G u v( , ) ( , )H u v F u v( , )N u v=+

 讨论恢复问题:若略去噪音N, 得:反变换, 可求 F→ f 若H有零点, G也有零点出现, 0/0的不定值, 这样模型不保证所有逆过程都有解?HGF =通常,必须限制图像复原在原点周围的有限区域进行, 即将退化图像的傅里叶谱限制在没有出现零点而且数值又不是太小的有限范围内。在离频率平面原点较远的地方数值较小或为零, 因此,( , )H u v( , )H u v27/93由于引起退化的因素众多, 而且性质不同, 而目前又没有统一的恢复方法, 许多人根据不同的物理模型, 采用不同的退化模型、处理技巧和估计准则, 从而导出了多种恢复方法。有效方法:

 针对特定条件, 用特定模型处理。

 图像复原可以看成是一个预测估计的过程, 由已给出的退化图像估计出系统参数出,( , )n x y, 从而近似地恢复为一种统计性质的信息。

 这样图像退化过程的数学表达式就可以写为:( , )[ ( , )]g x yH f x y=( , )g x y( , )f x yH通常, 在不考虑加性噪声的情况下, 上式可以作如下简化:( , )g x yH f x y=( , )n x y+[ ( , )][ ][ ]HH( , )g x y( , )g28/93将恢复出理解成一种运算, 而模糊恢复的过程就是由的过程, 也就是寻求逆变换1( , )[ ( , )]f x yHg x y=使得y( , )f x y1H−−

 我们用卷积的方法模拟出运动模糊的退化过程, 可以描述为:称为模糊算子或点扩散函数, “*” 表示卷积,表示原始(清晰) 图像,),(yxg表示观察到的退化图像。像复的),(*),(),(yxhyxfyxg=),(yxh),(yxf29/93图像复原的过程:ˆf x...

篇九:北航宇航学院就业好吗

科学与工程学院 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以下简称航空学院)

 具有鲜明的航空航天特色, 主要从事大气层内各类航空器(飞机、 直升机、 飞艇等)、 临近空间飞行器、 微小型飞行器等的总体、 气动、 结构、 强度、 飞行力学、 人机环境控制等方面的基础性、 前瞻性、 工程性以及新概念、 新理论、新方法研究与教学工作。

 航空学院前身是清华大学航空系, 是 1952 年北航成立时最早的两个系之一, 当时称飞机系(设飞机设计和飞机工艺专业), 1958 年更名为航空工程力学系, 1970 年更名为五大队, 1972年更名为五系, 1989 年定名为飞行器设计与应用力学系, 2003 年成立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早期的航空学院荟萃了一批当时国内著名的航空领域的专家, 如屠守锷、 王德荣、 陆士嘉、沈元、 王俊奎、 吴礼义、 张桂联、 徐鑫福、 徐华舫、 何庆芝、 伍荣林、 史超礼、 叶逢培等教授, 屠守锷院士是第一任系主任, 他们为本院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北航发展史上, 航空学院不断输出专业和人才, 先后参与组建七系、 三系、 十四系、 宇航学院、 飞行学院、 无人机所、 土木工程系、 交通学院等院系。

 自建校以来, 学院已培养本科毕业生近万人, 硕士毕业生约 1696 人, 博士毕业生 725 人。毕业生中涌现出王永志、 戚发韧、 崔尔杰、 乐嘉陵、 唐西生、 张福泽、 王浚、 钟群鹏、 陶宝祺、 郭孔辉等 10 位两院院士, 金壮龙、 袁家军、 李玉海、 吴光辉、 孙聪、 唐长红、 方玉峰、王永庆、 孙兵、 曲景文、 李东等一批航空航天院所的年轻总师、 总指挥等负责人, 为我国航空航天及国防事业做出突出贡献。

 学院作为主力曾先后研制成功我国第一架轻型旅客机“北京一号”、 国内第一架高空高速无人侦察机、 靶机、 蜜蜂系列轻型飞机和第一架共轴式双旋翼直升机等, 创造了多项全国第一。蜜蜂系列飞机在全国轻型飞机市场的占有率曾达到 70 以上。

 学院参与了所有国家重点航空型号的攻关工作。

 50 年多年来, 学院取得了上百项国家和省部级教学与科研成果, 其中国家级奖 20 多项。

 学院现有教职工 169 人, 其中教授 48 名(其中博士生导师 42 名), 副教授 46 名, 专任教师占 73%, ), 青年教师中有博士学位的比例为 76%。

 沈元、 高镇同、 李椿萱、 王浚等两院院士以及傅惠民、 孙茂、 杨嘉陵、 高以天、 武哲等“长江学者” 特聘教授在国内外航空领域具有重要影响, 学院有国家级名师 1 名、 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3 名、 跨/新世纪优秀人才的获得者 6 名, 师资力量雄厚, 名师荟萃。

 航空学院下设飞机系、 人机与环境工程系、 空气动力学系(原流体力学研究所)、 飞行器结构强度系(原固体力学研究所)、 飞行力学与飞行安全系、 动力学与控制系等 6 个实体单位,以及跨系和所的微小型飞行器设计研究所、 航空发展战略研究中心。

 学院涉及 3 个一级学科、 10 个二级学科, 并承担飞行器设计与工程、 飞行器环境与生命保障工程和工程力学三个本科专业的教学工作。

 一级学科中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排名全国第一, 力学排名全国第二;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 力学均是国家级一级重点学科。

 学院拥有 8个博士点、 10 个硕士点和 3 个博士后流动站, 力学、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为一级学科博士点, 流体力学、 固体力学、 飞行器设计、 人机与环境工程学科、 工程力学、 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是国家重点学科。

 学院建有国家计算流体力学实验室、 国家工科基础课程(力学)

 教学基地、 教育部流体力学重点实验室、 人机工效与环境控制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 北京市粉体技术重点实验室、 北京市力学示范中心, 有航空创新实践基地、 飞机陈列室、 流体力学教学实验中心、 固体力学教学实验中心、 飞行力学实验室、 环境模拟与仿真实验室等。

 国内著名的航空教学与科普基地——北京航空馆也建在本院。

 近五年教师教学成果硕果累累, 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2 项, 市级教学成果奖 3 项, 校级教学成果奖 8 项; 国家级精品课程 3 门, 北京市级精品课程 5 门, 校级精品课程 8 门; 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 7 项, 国防科工委优秀教材奖 1 项, 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 2 篇,提名奖 2 篇。

 学院现有在校本科生 965 人, 研究生 850 人。

 学院约 20%的本科生成为推荐免试研究生, 攻读研究生比例近 50%; 近年来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 99%左右, 其中国防系统就业率保持在 75%以上, 在学校名列前茅。

 学院连续十年被评为科技活动先进院系, 两次获得北航“冯如杯” 学生课外科技竞赛团体第一名, 多次在“挑战杯” 全国大学生课外科技竞赛中获得一等奖, 多人次在全国力学、 数学、 物理、 英语竞赛中获得一等奖。

 2004 年以来在全国航空模型油动载重等比赛中, 以我院学生为主力的航模队连续获得团体和个人冠军,并创造了载重比赛的国家纪录。

  “十五” 以来学院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

 教师发表学术论文中 EI 收录 786 篇, SCI收录 168 篇, ISTP 收录 62 篇; 获国家级奖励 4 项, 省部级奖励 26 项, 国家专利 22 项。

 我院申请获批各类基金项目 182 项, 年均约 22 项。

 其中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 2 项, 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基金 7 项。

 在重大项目方面, 承担了“973”、“863”

 某重大项目以及某重点型号项目的研究任务。

 已成功研制我国第一架有/无人驾驶共轴双旋翼直升机。

 我院科研经费已从“九五” 末的 2700 万上升到 2008 年的 18300 万。

  目前的航空学院已经成为国内一流的航空学院, 是重要的航空航天领域高素质人才培养基地和科研基地。

 学院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继续强化航空特色的学科建设, 坚持基础研究和工程实践并重与结合的原则, 注重人才的引进和培养, 建设国际一流学院, 为国家航空航天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计算机学院 1958 年, 北航成立了“解算装置教研室”, 是我国最早创建计算机专业的高等院校之一。

 1975年建立“计算机软件” 专业, 1978 年正式成立北航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

 2002 年 9 月, 经学校批准成立计算机学院。

 计算机学院现有中国科学院院士 2 名、 教授 27 名, 副教授 57 名。

 下设计算机科学技术系、 计算机应用工程系、 计算机教学实验中心、 软件工程研究所、 系统结构研究所等单位;建有软件开发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 虚拟现实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可信计算工业与信息化部重点学科实验室、 先进计算机应用技术教育部工程中心、 北京市计算机新技术重点实验室、 北京市网络技术重点实验室、 中德软件技术联合研究所以及中国航空工业第二集团公司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研究发展中心。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和建设, 计算机学院在学科建设、 科学研究、 教学及人才培养等方面综合水平居于全国高校前列。

 1998 年获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授予权及首批实施长江学者计划(特聘教授岗位)

 的单位之一; 2001 年获批计算机软件与理论国家重点学科, 2002 年获批计算机系统结构国防科工委重点学科、 计算机应用技术北京市重点学科。2005 年获批北京地区高等学校信息技术学科群; 2007 年获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重点学科。

 学院以计算机科学与工程为基础, 形成了计算机科学理论与基础、 新一代互联网络下的协同工作环境、 软件工程与过程工程、 面向领域服务的软件支撑技术与环境、 虚拟现实体技术、 大规模信息化工程、 计算机网络及信息安全、 多媒体与数字图像处理、 高性能计算机及

 网络技术、 嵌入式与容错计算技术等有特色、 有优势的研究方向。

 2000 年以来, 计算机学院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7 项, 国家科技发明二等奖 2 项, 何梁何利奖 1 项及省部级奖等 80 余项。

 获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 1 项、 二等奖 2 项。

 学院完成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863 计划重点项目、 国家重大工程项目、 国际合作项目等达400 余项, 科研经费到款额超过 6 亿元。

 一批成果已达到国内领先或国际先进水平, 并成功地申请了一批专利, 部分成果已转化为产品。

 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 1500 余篇。承担 973 重大基础研究项目 6 项、 863 计划项目 22 项、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国防重点项目、 国家重大工程项目以及国际合作项目等 130 多项。

 与美国、 德国、 英国、 日本及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大学或公司建有长期合作研究关系。

 计算机学院注重专业知识与综合素质、 理论基础与科研实践的结合, 倡导认真严谨、 开拓创新的学风, 为国家培养了一批批优秀人才。

 学院代表队在 2001 年获得微软公司举办的亚洲大学生软件开发.Net 大赛冠军。

 2002 年, 我院许可博士的论文《SAT 和 CSP 的相变现象研究》 入选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

 2004 年我院学生代表队获全球 GSM 和 Java 智能卡应用开发大赛金奖。

 2007 年我院学生代表队在第四届 Grid Plugtests 全球网格算法和程序设计竞赛中获得银奖。

 在北航举办的十七届“冯如杯” 学生课外科技竞赛活动中, 学院曾八次获得团体冠军。

 学院毕业生以优良的综合素质在社会上赢得了良好的声誉。

 信息技术时代, 瞬息万变、 竞争激烈,“慢进则衰, 不进则亡”。

 计算机学院全体师生将继承传统, 团结拼搏, 与时俱进, 开拓创新, 为建设国内一流、 国际知名的高水平、 研究型的计算机学院而奋斗。

 自动化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动化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简称自动化学院)的前身为飞机设备系, 始建于 1954 年 8 月。

 在五十多年的发展过程中, 自动化学院教师秉承了学院奠基者敢为人先的开拓精神、 百折不挠的顽强意志、 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驹深驭远的师者风范, 在教学和科学研究方面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本学院现由智能系统与控制工程系、 检测与自动化工程系、 机械电子工程系、 电气工程系、 自动控制系、 自动控制教学实验中心、 电工电子教学实验中心, 以及先进仿真技术教学实验中心八个单位组成。

 本学院具有高水平的从本科到博士的高级人才培养体系, 本科专业 2 个, 硕士点 8 个,博士点 7 个。

 学院设有“自动化(自动控制与信息技术)” 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两个宽口径本科专业, “自动化” 专业为国防科工委重点专业。

 专业设置适应数字化、 综合化和智能化的发展趋势, 在自动控制、 信息技术与电气工程领域为国家培养高级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

  学院涉及“控制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电气工程” 三个一级学科; 有“导航、 制导与控制”、“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建模仿真理论与技术”、“机械电子工程”、“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电机与电器” 和“电工理论与新技术” 九个二级学科,“导航、 制导与控制” 为全国重点学科,“机械电子工程”为国防科工委重点学科,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为北京市重点学科; 拥有“导航、 制导与控制”、“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建模仿真理论与技术”、“机械电子工程”、“电机与电器”博士学位授权点, 有 “控制科学与工程”、

 “机械工程”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拥有“控制工程” 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

  在课程教学方面, 学院一贯注重教学质量, 一流的教授走上讲台, 开展一流的教学工作, 拥有校级优秀主讲教师 4 名。

 大力开展精品课程建设, “自动控制原理” 为国家级精品课程; 学院的“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电路”、“线性系统理论”、“计算机控制系统” 课程为学校建设的精品课程。

  全院共有教职工 154 人, 其中博士生导师 32 人, 正教授 36 人, 副教授 70 人, 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 81 人, 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2 人, 杰出青年基金 1 人, 新世纪优秀人才 3 人,蓝天学者 1 人, 蓝天新星 3 人。

  学院每年招收本科生 270 人左右, 研究生约 260 人。

 目前在校本科生 1006 人, 研究生944 人(不含工程硕士)。

 招生生源质量好、 状态稳定, 每年本科生生源质量均保持在学校前三位; 毕业生受欢迎, 本科毕业生上研率在 40%以上, 本科毕业生一次就业率在 99%以上。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的前身是北京航空学院电子工程系。

 1954年, 北航成立航空无线电专业, 是我国最早建立的航空电子类专业, 1958年建立航空无线电系。

 1978年被批准为国家第一批研究生招生单位, 1980年更名为电子工程系。

 1981年建立硕士点, 1986年建立通信与电子系统博士点, 1998年批准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 2002年10月, 为了推动通信与电子学科群的发展, 优化学科布局, 成立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目前, 学院下设3个系, 包括:

 信息与通信工程系、 电子科学与技术系、 光电与信息工程系和1个教学实验实践中心, 建有2个部级重点实验室:

 航空电子重点实验室和中国民航数据通信及新航行系统重点实验室。

 与其他单位联合建有国家卫星导航工程研究中心。

 2005年, 建立了国家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

  学院现有教职员工130名, 包括教授26人(博士生导师18人), 具有博士学位教师占教师总数的50%。

 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 长江学者1人,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 新世纪优秀人才3人。

  经过50多年的建设, 学院从单一的航空电子专...

篇十:北航宇航学院就业好吗

 陈珅艳

  性别:

 女

 出生年份:

 1974

 职称:

 讲师

 院系:

 宇航学院

 首次聘任导师时间:

 2007

 现聘任导师一级学科名称: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

 现聘任导师二级学科名称:

 飞行器设计

 聘任在第二学科培养博士生专业名称:

 无

 聘任在自主设置学科培养博士生专业名称:

 无

 主要研究方向及特色:

 结构优化,航天器结构分析、优化设计、结构优化软件系统开发。

 电子信箱:

 chenshenyan@buaa.edu.cn

 办公电话:

 82316611

 办公地点:

  通信地址: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宇航学院

  个人简介:

  2005 年 11 月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宇航学院飞行器设计专业,获得工学博士学位。

 本科教学上主要负责专业课程设计,研究生教学上主讲“结构优化设计”和留学生的“Structural Analysis and Optimization”的部分内容。已指导硕士研究生 4人,协助指导硕士和博士研究生 10 人,其中留学生 5人。

 已完成的科研项目包括多个在研卫星型号的结构分析和优化设计、高精度空间反射镜支架结构的优化设计、新型航天器结构优化软件系统开发等,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

 姓名:

 陈培

 性别:

 男

 出生年份:

 1979

 职称:

 副教授

 院系:

 宇航学院

 首次聘任导师时间:

 2008

 现聘任导师一级学科名称: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

  现聘任导师二级学科名称:

 飞行器设计

  聘任在第二学科培养博士生专业名称:

 无

  聘任在自主设置学科培养博士生专业名称:

 无

 主要研究方向及特色:

 1、航天器导航技术; 2、航天器自主任务规划; 3、航天器姿态轨道动力学与仿真

  电子信箱:

 cjhien@sa.buaa.edu.cn

 办公电话:

 82316535

  办公地点:

 新主楼 C108

 通信地址:

  个人简介:

  基本情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98 年 9 月至 2002 年 7 月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宇航学院飞行器设计专业攻读学士学位,2002 年 9 月至 2007年7月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宇航学院飞行器设计专业攻读博士学位。2007 年 7 月博士毕业后,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宇航学院航天飞行器设计系从事教学、科研工作,国际导航学会会员。

 研究方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航天器导航技术; 2、航天器自主任务规划技术; 3、航天器姿态轨道动力学与仿真

 科研成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近几年来主持和参加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部973 课题、国家科技部 863 课题、教育部博士点基金、航天支撑基金、CAST 基金、航天科技集团第五研究院合作项目和航天科工集团第四研究院合作项目等多项科研课题的研究。发表科研论文 10 余篇,EI 索引论文 10篇,SCI\SCIE 检索论文 1 篇。授权发明专利三项,获得军队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一项,何鸿燊奖教金二等奖一项。

 主讲课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姿态与轨道动力学 2、微小型航天器技术 3、专业课程设计

 育人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 2007 年开始协助课题组负责人指导研究生 6 人, 2009年招收硕士研究生一名, 其中2名硕士已经毕业, 在2009届毕业的王伟,发表 EI 文章一篇,2010 年毕业的王盛发表 EI 文章一篇,并获校“优秀研究生”称号。2010

 年独立申请成功教改项目一项。指导毕业设计 6 人次,其中一人获得校级优秀。指导冯如杯 2 项,一项科技制作获三等奖, 一项论文获二等奖, 该论文目前已经在 《北航学报》出版。

 姓名:

 邓忠民

  性别:

 男

 出生年份:

 1968

 职称:

 教授

 院系:

 宇航学院

 首次聘任导师时间:

 2001

 现聘任导师一级学科名称: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

 现聘任导师二级学科名称:

 飞行器设计

 聘任在第二学科培养博士生专业名称:

 无

 聘任在自主设置学科培养博士生专业名称:

 无

 主要研究方向及特色:

  电子信箱:

 dengzhongmin2@buaa.edu。cn

 办公电话:

 82339526

 办公地点:

  通信地址:

 个人简介:

  学科专业:

 空间飞行器设计; 主要研究方向:

 空间飞行器结构分析与设计; 空间飞行器轨道分析与设计;计算结构力学 教学及人才培养:

 讲授“自动控制原理”;“导弹概论”,“复合材料结构设计”,”现代控制理论“, 科研项目:

 目前承担 863 项目、企业的合作研究项目、”十一五“预研项目。

 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近年来,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和会议发表学术论文 40 余篇。

  姓名:

 董长虹

  性别:

 女

 出生年份:

 1968

 职称:

 副教授

 院系:

 宇航学院

 首次聘任导师时间:

 ?

 现聘任导师一级学科名称: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

 现聘任导师二级学科名称:

 飞行器设计

 聘任在第二学科培养博士生专业名称:

 无

 聘任在自主设置学科培养博士生专业名称:

 无

 主要研究方向及特色:

  电子信箱:

 rainbowdong@buaa.edu.cn

 办公电话:

 82339488

 办公地点:

 北航新主楼 B1123

 通信地址: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宇航学院

  个人简介:

  飞行器设计 飞行器控制、制导与仿真 讲授《导弹飞行力学》、《导弹总体优化设计》、《导弹仿真原理》、《模糊数学》、 《飞行器总体优化设计》; 担任 381504班主任;

 目前承担 《导弹仿真原理》 教材编写任务;

 承担《F22 猛禽》一书的翻译基金。

 横向课题:《J8Ⅱ地面实时仿真系统》

 横向课题:

 《强五飞行仿真系统》

 航天基金:《鲁棒自适应竞争神经网络在敏捷导弹末制导段非线性制导律中的应用研究》 在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 3 篇 编写硕士生讲义 1997 年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008 名 1999 年底获何鸿燊奖教金二等奖

 姓名:

 郭祖华

  性别:

 男

 出生年份:

 1971

 职称:

 副教授

 院系:

 宇航学院

 首次聘任导师时间:

 ?

 现聘任导师一级学科名称: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

 现聘任导师二级学科名称:

 飞行器设计

 聘任在第二学科培养博士生专业名称:

 无

 聘任在自主设置学科培养博士生专业名称:

 无

 主要研究方向及特色:

  火箭飞行动力学、 控制与制导;多刚体动力学及控制;机械结构分析与设计

 电子信箱:

 guozuhua@buaa.edu.cn(guozuhua@sohu.com)

 办公电话:

  办公地点:

  通信地址: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宇航学院航天飞行器技术系

  个人简介:

  2002 年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并于同年留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宇航学院从事教学科研工作,现讲授以及曾讲授的课程如下:

 c++程序设计语言 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基础 飞行器计算辅助设计 现代设计方法 火箭控制与制导 近年来从事的研究工作包括:

 并联机构动力学研究及应用 自适应桁架结构最优保形控制 动力调协陀螺研究 3D 标准头面型构建(并参与了中国男军人 3D 头面型标准的制定)

 智能型 6 足探测型机器人技术研究 大型空间平台二次飞行器释放机构方案研究 近年来发表的学术论文如下:

 姓名:

 贾光辉

 性别:

 男

 出生年份:

 1965

 职称:

 副教授

 院系:

 宇航学院

 首次聘任导师时间:

 2006

 现聘任导师一级学科名称: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

 现聘任导师二级学科名称:

 飞行器设计

 聘任在第二学科培养博士生专业名称:

 无

 聘任在自主设置学科培养博士生专业名称:

 飞行器设计

 主要研究方向及特色:

 航天器结构分析与设计、航天器结构动力学、航天器在轨安全技术研究

 电子信箱:

 jiaguanghui@buaa.edu.cn

 办公电话:

 13641100068

 办公地点: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新主楼 B 座 1130

 通信地址: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宇航学院航天飞行器技术系

  个人简介:

  学位获取院校:兰州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主要开展三方面研究:

 航天器在轨安全技术研究——讲授超高速撞击数值分析课程,从事航天器碎片撞击引发的冲击动力学、撞击损伤评估等方面的科研工作;

 航天器结构分析与设计——讲授飞行器结构分析与设计课程以及空间碎片与航天器课程,从事与航天器总体结构相关的碎片防护结构的分析与设计工作; 航天器结构动力学——讲授飞行器结构动力学课程,从事空间碎片撞击航天器引发的结构动力学问题的研究工作。

 姓名:

 李伟鹏

  性别:

 男

 出生年份:

 1980

 职称:

 讲师

 院系:

 宇航学院

 首次聘任导师时间:

 2010

 现聘任导师一级学科名称: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

 现聘任导师二级学科名称:

 飞行器设计

 聘任在第二学科培养博士生专业名称:

 无

 聘任在自主设置学科培养博士生专业名称:

 无

 主要研究方向及特色:

 1.航天器结构机构动力学与控制; 2.智能结构技术; 3.振动控制技术。

 电子信箱:

 liweipeng@buaa.edu.cn

 办公电话:

 010-82339104

 办公地点: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新主楼 C 座 301

 通信地址: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宇航学院航天飞行器技术系

  姓名:

 卢笙

 性别:

 女

 出生年份:

 1962

 职称:

 副研究员

 院系:

 宇航学院

 首次聘任导师时间:

 2006

 现聘任导师一级学科名称: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

 现聘任导师二级学科名称:

 飞行器设计

 聘任在第二学科培养博士生专业名称:

 无

 聘任在自主设置学科培养博士生专业名称:

 无

 主要研究方向及特色:

  电子信箱:

  办公电话:

  办公地点:

  姓名:

 师鹏

  通信地址:

 性别:

 男

 出生年份:

 1981

 职称:

 讲师

 院系:

 宇航学院

 首次聘任导师时间:

 2010

 现聘任导师一级学科名称: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

 现聘任导师二级学科名称:

 飞行器设计

 聘任在第二学科培养博士生专业名称:

 无

 聘任在自主设置学科培养博士生专业名称:

 无

 主要研究方向及特色:

 1.航天器动力学与控制 2.航天器总体技术 3.导航、制导与控制 4.航天任务视景仿真技术

 电子信箱:

 shipeng@buaa.edu.cn

 办公电话:

 010-82324330

 办公地点: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新主楼

 通信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 37 号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宇航学院航天飞行器技术系

  姓名:

 王朝志

  性别:

 男

 出生年份:

 1950

 职称:

 副教授

 院系:

 宇航学院

 首次聘任导师时间:

 ?

 现聘任导师一级学科名称: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

 现聘任导师二级学科名称:

 飞行器设计

 聘任在第二学科培养博士生专业名称:

 无

 聘任在自主设置学科培养博士生专业名称:

 无

 主要研究方向及特色:

  电子信箱:

 wcz501206@lol365.com

 办公电话:

 82316543

 办公地点:

  通信地址:

 个人简介:

  学科专业:

 飞行器设计。

 主要研究方向:

 导弹总体设计; 导弹武器系统效能分析; 结构设计。

 教学及人才培养:

 讲授“导弹总体设计”; “武器系统效能分析”; “导弹结构设计原理”; “导弹总体参数优化设计”。

 科研项目:

 目前承担企业的合作研究项目; 正在论证争取“S863”项目。

 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近年来,发表学术论文 10 余篇。获奖情况:

 获北航优秀教学成果三等奖二项; 获“西飞奖教金”二等奖一项。

 社会兼职:

 宇航学会无人机试验专业委员会委员。

 姓名:

 王晓慧

  性别:

 女

 出生年份:

 1978

 职称:

 讲师

 院系:

 宇航学院

 首次聘任导师时间:

 2010

 现聘任导师一级学科名称: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

 现聘任导师二级学科名称:

 飞行器设计

 聘任在第二学科培养博士生专业名称:

 无

 聘任在自主设置学科培养博士生专业名称:

 无

 主要研究方向及特色:

 1.优化理论及优化方法研究 2.飞行器结构及多学科优化设计 3.航天任务分析与设计 4.航天动力学仿真 5.动态系统建模与控制

 电子信箱:

 xhwang@buaa.edu.cn

 办公电话:

 010-82338763

 办公地点:

 北航新主楼 B1112

 通信地址:

 北京市学院路 37 号 宇航学院 航天飞行器技术系

  个人简介:

  基本情况:

 王晓慧,女,博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宇航学院航天飞行器设计专业讲师,“航天器设计优化与动态模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助理。

 2001年7月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宇航学院获得工学学士学位; 2009年3月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宇航学院获得工学博士学位; 2009年7月至今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宇航学院航天飞行

 器技术系讲师,是“航天器设计优化与动态模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研究成员。

 2010 年 7 月受聘为硕士生导师。

 现聘任导师一级学科名称: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

 现聘任导师二级学科名称:

 飞行器设计

  曾获北京市三好学生,航天科工委优秀毕业生、北航优秀研究生等荣誉称号,曾获索尼奖学金(一等)、霍尼韦尔奖学金(一等)、人民奖学金(一等)等。2010 年7 月曾受欧洲空中客车公司结构设计及分析分部( Department of Structural Analysis, Stress Methods and Technologies, Airbus, Hamburg, Germany)

 邀请赴德国汉堡作学术报告 (Invited Talk)

 。

 研究方向:

 多年来坚持开展飞行器总体设计方面的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如下:

 1.优化...

推荐访问:北航宇航学院就业好吗 北航 宇航 就业

版权所有:益聚范文网 200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益聚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益聚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鲁ICP备2002546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