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常规月征文5篇小学道德与法治常规月征文 青春岁月178世界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导致了多种思想意识出现碰撞和摩擦,在这些思想意识中,健康的、有利的思想占了绝大部分比例,但仍然存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道德与法治常规月征文5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小学道德与法治常规月征文
岁月178世界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导致了多种思想意识出现碰撞和摩擦,在这些思想意识中,健康的、有利的思想占了绝大部分比例,但仍然存在许多不健康的思想,荼毒人民的身心。青少年是民族的未来,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社会主义社会的和谐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完成,中国梦的实现,都离不开青少年的助力,然而青少年的分辨能力有限,是遭受不良思想荼毒的主要受害者,因而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始终,即教材、教学过程、以及评价和反思等环节,使得爱国意识根植于学生的脑海,融入学生的血液,对于提高青少年的综合素质和道德水平以及思想水平,培养他们正确的三观具有重要意义,简而言之只有在课堂教育中根植德育教育,才能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和建设社会主义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一、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在学生价值观形成的初期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思想教育,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植于学生的脑海中,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促进德育教育的实施和落实,同时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内涵对于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有天然的优势,小学教师在课堂中对小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于道德教学中,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因而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积极主动的创设多种教学模式寻找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小学生心甘情愿的接受思想道德教育,与此同时,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还可以组织多种多样新颖有趣的社会活动,在活动中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用言行引导学生,让学生从心理上情感上加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措施1、立足教材基础知识教材分析作为教学过程中不可分割的一个部分,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占据着不可替代的地位,教师对教材的了解和掌握程度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因而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要想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全面的渗透和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第一要务便是深入而细致的了解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只有在对教材有了足够了解的基础上,教师在教学时才能做到深入浅出,让不同水平的小学生都能够透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师要透彻的了解教材内容,首先要对教材的分类有一个大致了解,教材内容按照呈现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显性内容和隐形内容两类,“显性内容”顾名思义是指能够直接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教师在进行显性内容的教学时,可以在深入分析教材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讲解,让学生对教学内容有个清晰的了解,进而形成完整的知识系统;而隐性内容则与显性内容相反,它并不能直接的体现核心价值观,与显性内容相比,它更加隐蔽和含蓄。隐形内容相比显性内容最为明显的优势是它具有灵活性,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需要将教学内容进行转化,最终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对于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来说,首要任务是尽一切努力挖掘教材中较为隐蔽却能够体现社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知识,并在深入理解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加入自己的理解,最后选择最能够被学生所接受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2、精心设计课堂活动教育是对灵魂的教育,而不仅仅只是教会学生多少知识,更为重要的健全学生的人格。因而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想尽一切办法,用尽一切手段,发挥自己的智慧和才能,精心设计课堂教学,让学生自觉自愿的参与到课堂浅谈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赵燕,文
俊(四川省米易县第一小学校, 四川
攀枝花
617200)【摘要】小学时期是小学生三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课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推动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文章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着手,从教材、课堂教学以及课外实践活动等几个角度出发,深入探讨如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力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课堂的始终,对学生进行思想建设,进一步提高德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率,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中来,在课堂活动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潜移默化的感染学生,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例如,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在讲解到如何对待理想与现实这一话题时,可以设计多种多样的教学活动如演讲比赛,作文比赛,辩论会等,让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畅谈自己的理想,并就如何实现自己的理想,提出自己的想法,最后由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总结性评价,让学生明白理想没有大小之分,只要利国利民的理想都是好的理想,鼓励学生为了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奋斗,让学生明白“爱国,敬业”的内涵,让学生体会少年强则国强,引导学生从小树立责任意识,使其拼尽全力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克服重重困难,穿破重重阻碍,而奋斗终身,最终实现祖国的繁荣富强。3、拓展课外实践活动习总书记曾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有融入生活,被人们所感知和领悟,才能最大程度的发挥它的作用,因而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也不能仅仅停留在课堂教学上,要通过课外实践活动中让学生深入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课堂学习,带有明确的功利性和目的性,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仅仅停留在表明阶段。而课外的实践活动却更为纯粹,能够让学生投入其中,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熏陶,在实践中进一步感悟和理解核心价值观,巩固德育教育的效果。例如教师在进行“法不可违”这一节的教学时,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在不影响法院正常工作的前提下,带领小学生到当地法院旁听案件的审理过程,让学生在旁听的过程中,敬畏法律,尊重法律,了解违法的严重后果,增强法律意识,使其知法,懂法,不违法,做守法的五好小公民。同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关键点,便是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爱国教育并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头教育上,而要贯穿于整个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始终。小学生由于年龄和经历的限制,视野相对成人更为狭窄,如果对学生运用枯燥的教学方式在口头上大谈特谈爱国教育,不仅不会让学生树立爱国意识,反而会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打击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让学生从此排斥爱国教育。此外,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还要明白学生的爱国意识并不是先天存在的,而是在后天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形成的,故而要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师要突破原有的枯燥无味的教学方式,打破教学常规,组织各种实践教学活动,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同时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要不断学习新知识,博览群书,方能融汇贯通,在教学时才能将其他学科的知识和教学方法运用在德育和法制教学上,增强课堂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意识和文化素养。三、结语综上所述,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要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专业能力,在教学时不能照本宣科的宣传社会核心价值观,而要让学生在实践中领悟和感悟核心价值观,打心底里认同核心价值观,外化于行动,内化于思想,才能积极的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此外,培养核心价值观,应该尽早进行,在学生形成三观的初期对其进行德育教育,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小学教学的各个环节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帮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塑造小学生的完整人格,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养,使其养成热爱祖国,诚信友善等良好品质。【参考文献】[1] 刘
方 . 在“道德与法治”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J]. 青少年日记 : 教育教学研究 , 2018(1).万方数据
篇二:小学道德与法治常规月征文
小学道德与法治可以这样教》心得体会 ——“规则意识和民主法治教育”有感为了帮助教师更加全面系统地了解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真正走进教材,破解教学中系列共性问题,将每学期共读一本好书作为工作室一种重要研训方式,第一个学期的好书共读活动,我们组织研读了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小学道德与法治可以这样教》。之前在进行教学实践过程中,总会去翻阅这本书籍,也总是能通过这本书更进一步的了解教材的设置,到了假期,我再次有更多时间能够静下心来潜读这本书,在读书的过程中,结合工作室研读计划,我将侧重点放在了第三章中的规则意识和民主法治教育的章节(第二节),读完本章节加之教学实践,我有了一些新的收获和思考——进一步了解到规则意识和民主法治教育的在学生道德形成过程中的重要性;也深入了解了部编版教材中落实规则意识和民主法治教育所做的调整和设置;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促进规则意识和民主法治教育的教学的设计方法及策略。结合读书感悟及教学实践,做以下交流分享:
一、规则意识和民主法治教育的重要性 规则意识和民主法治教育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的重要内容,在原品德课调整为《道德与法治》课之前,《品德
与生活课程标准(2011 年版)》、《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已经就规则意识和民主法治教育提出了要求。
2014 年 10 月 23 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要求: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从青少年抓起,在中小学设立法治课程。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推动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提高法治教育的系统化、科学化水平,2016 年 6 月 28 日,教育部、司法部、全国普法办联合印发了《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加强青少年规则意识和民主法治教育有助于推动全面依法治国、加快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也能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全面发展、成为社会主义合格公民。
二、部编版教材对于落实规则意识和民主法治教育所做的调整和设置 为了在教材统编工作中落实规则意识和民主法治教育的要求,教育部将义务教育阶段原品德课调整为《道德与法治》,强调道德与法治兼修。
义务教育阶段道德与法治教材将小学六年级上册和初中八年级下册设置为法治教育专册,集中讲授宪法,强化系统性。
小学阶段除六年级上册外,其他册次教材结合相关内容分散嵌入,确保法治教育贯穿始终,全程不断线。包括一年级上册一三单元、二年级上册一二三单元、二年级下册二三单元、三年级下册二三四单元、四年级上册一三四单元、四年级下册一二单元、五年级上册一二三单元、五年级下册二单元、六年级下册四单元。
三、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促进规则意识和民主法治教育的教学设计及策略。
《小学道德与法治可以这样教》这本书目中将规则意识和民主法治教育主题细分为三个主题:规则意识教育主题、民主法治教育主题、宪法专册教育主题。
(一)关于规则意识教育主题 小学低段主要聚焦规则意识教育主题,引导学生初步建立规则意识,初步理解遵守规则、公平竞争、规则公平的意义与要求。这种与规则教育、基本文明素养培养、基础性的道德教育息息相关的内容又称之为“前法律教育”,这些内
容的教育主要发生在儿童能理解法律的范畴之前,又为后续进行严格意义上的法治教育奠定了基础,具有一定的法律教育意义。
结合阅读书籍的感悟以及教学实际的思考,我想今后在针对这部分内容进行教学设计时,我们可以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注重学生的真实体验,唤起学生共鸣 ,进而引导学生了解围绕着自己不断扩大的生活圈,制定了哪些相关规则来规范人们的行为,再适当借助规则内容(避免过多的解读),结合通俗易懂的案例,将规则意识教育的内容渗透到课堂教学和学生的学习中,更重要的是通过规则意识教育主题下相近课程的教学和学习,引导学生将规则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促进学生文明素养的提升。
(二)关于民主法治教育主题 小学阶段《道德与法治》课程还有效的融合了民主法治教育。法治是国家发展的重要保障,所以本阶段本课程的核心价值在关注儿童良好道德的形成的同时更加关注儿童法律精神的培养。整个小学阶段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渗透了三十多部法律法规,既丰富了小学生必要的法律常识,又确保法治教育贯穿始终。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可以这样教》的教学设计案例中,班级研学旅行的情境贯穿始终,用贴近学生生活的事例来引导学生感受在班级工作中“民主与法治”的重要性,整个设
计对接儿童的现实生活,让儿童直观的感受到民主、法治与自己生活的方方面面息息相关。将大范围缩小化,结合班级管理经验和做法进行设计,有助于引导学生通过学校和班级等集体生活,体会民主平等在学校生活中的现实意义。再结合五年级下册和六年级上册的内容深入学习,进一步了解在公共生活、在国家生活中民主法治的重要性。
(三)关于宪法专册教育 宪法教育专册包括六年级上册和八年级下册,内容以宪法教育为核心,从学生生活出发,将观念、知识与行动选择融为一体,系统强调法治教育。小学宪法教育专册包括四部分内容:宪法的地位及法律的作用;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及权力的制约与监督;未成年人保护法及维权方法。
针对宪法教育专册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设计,前提是得系统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所以教师进行宪法读本学习是必要的,在此基础上还要帮助学生架起知识与生活的桥梁,所以可以借助法律条文并结合学生生活实际、有趣的生活小常识等使有关宪法的教育更为具体、生动。也可以发挥案例的作用,引导学生直面法律事实,然后带着问题学习法律知识,再用法律知识解决法律问题。
规则意识和民主法治教育主题的教学内容,贯穿在小学道德与法治多个册次多个单元,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与实践的过程中在一定程度上打破教科书提供的自然单元,将其转
化为能够体现“整体性”的学习意义单元。在充分研读教材、把握教学内容、了解学生实际、确定总体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去制定处于螺旋式上升结构中的各部分内容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并结合学生情况充分挖掘教学资源、进行有效的教学活动设计,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篇三:小学道德与法治常规月征文
道德与法治“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三篇篇一:
在推动社会的发展进步中,人是唯一的主体力量。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所要依靠的,是所有中华儿女都努力成为复兴使命的担当者、不忘初心的新时代奋斗者,即成为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时代新人之“新”,不在长幼之分、职业之别,核心在于具有在新时代为民族复兴大业作贡献的良好素质。推动新时代的公民道德建设,主题即培养和造就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育新人,就是要坚持立德树人、以文化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党的十九大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高度,作出了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重大部署。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对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创新创造活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习近平总书记把教育称为国之大计、
党之大计,是对教育战略地位的最新表述、最高定位,把教育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这是我国教育事业的幸运,是广大教育人的幸运,更是我们党我们国家事业的幸运。
篇二:
今天,我有幸参加了《道德与法治》新教材教师培训。通过这次的培训,原来懵懵懂懂的我收获颇多,专家和老师们的讲解,为我今后的教学指明了方向,下面谈谈我个人的看法。
通过老师的经典剖析,我认识到应该怎样突破新教材的重点难点;怎样才能深入浅出;怎样才能顺利打通学生的思维通道,掌握一定的学习要领,形成良好的政治素养。我已经认识到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应主动学习,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加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新教材贵在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让学生在通俗易懂但却蕴含人生哲理的知识点中轻松愉快的提高内在的政治素养,形成科学合理的人生观,价值观。
这次培训使我受益匪浅,今后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认真、细致地解读教材,真正领悟编者的设计意图,一切要从以学生的需求为出发点,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孩子们爱上《道德与法治》这一门课,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
篇三:
今天通过中国教师研修网,学习了《道德与法治》新课程标准解读。讲座由北京师范大学韩震教授主讲,韩教授主要就两方面讲解:一、本次修订的主要背景和追求。二、本次修订主要变化与突破。整个讲座高屋建瓴,条理清晰,重点突出,让我收获颇丰。学习使我更清楚地意识到,作为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老师,课堂要体现培养时代新人的要求,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突出政治性特别是党的领导,坚持核心素养导向。我明白修订后的课程目标基于核心素养来描述,是核心素养在课程中的转化和落实,是对学生学习本课程后应达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综合性表述,每一个核心素养都涉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强调了三维目标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体现了课程实施更加注重三维目标整体推进的取向,是对 2011 年版课程标准“三维”目标的传承与超越。今天的学习只是一个开始,我们应该在不断学习不断提升自我,不断改进课堂中,把道德与法治课上得更好,不负时代重托。
篇四:小学道德与法治常规月征文
道德与法治 学科教学常规一、教学准备 第 1 条认真研读学科课程标准、《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等,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重要讲话,明确课程的性质、目标,理解课程的基本理念,了解内容标准及实施建议。
第 2 条认真钻研《道德与法治》教材,明确教材的编写意图、思路、框架结构和知识体系,明确各知识体系在各册教材的基本要求。
第 3 条认真备课,以单元为单位,理清单元——主题——栏目这条主线,分析单元内,各课之间内容与目标的联系与区别,明确课文定位,恰当划分课时,分析学生在本单元学习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设计学生学的活动和教师教的活动。
第 4 条认真进行教学设计,依据教材教学目标和学情分析准确定位课时目标,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设计包括目标要求、重点难点分析、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包括对教学各环节实施的预设和应急措施)、时间安排、板书设计和课外延伸活动设计等。
第 5 条在备好课的基础上,根据教学需要,利用校内外及各个教育平台的相关课程资源,准备音频、视频、课件等教学媒体,还要注意查阅资料,准确掌握教学中涉及的概念和背景知识,提前布置学生参与家庭或社区实践活动、上网查寻有关资料进行记录等。
二、教学内容及组织管理 第 6 条注重法治教育的渗透。以基础性的行为规则和法律常识为主,侧重法治意识、尊法守法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要注重教学内容和方式的形象、生动,贴近学生实际,利用案例教学、实践教学,从
生活实践中提炼案例,注重将核心理念、重要概念与学生生活实践能够接触的事件相结合,与学生的理解能力相适应。
第 7 条发挥好传统和现代节日的涵育功能,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深化“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利用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等重要传统节日,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健康、富有价值内涵的民俗文化活动,引导人们感悟中华文化、增进家国情怀。结合元旦、“三八”国际妇女节、“五一”国际劳动节、“六一”国际儿童节和中国农民丰收节等,开展各具特色的庆祝活动,激发孩子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
第 8 条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低年级宜以活动体验式教学为主,中高年级宜增强问题探究式教学。课堂要营造平等、民主、宽松的课堂氛围,注重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多元对话,教师有真情实感。重视教学过程中的信息反馈,有效利用课堂生成资源,合理调整教学预设。教学空间不限于课堂,根据学习主题需要,结合实际,可以利用已有资源。教学时间可以在与学校活动或其他课程的配合和联结中弹性地延展。
第 9 条教学过程要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思路清晰,结构合理,容量适中。引用贴近学生的生活实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突出重点、把握关键、解决难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效促进学生发展。
第 10 条精心设计课堂中教师提问与引导学生发问的环节,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或知识基础,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模拟展现生活情景,及时给予学生点拨指导,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的具体问题进行自主探究或合作交流等。
第 11 条常用的教学活动形式有讨论、资料调查、现场调查、情景模拟与角色扮演、操作性与实践性活动、教学游戏、参观访问、欣赏、练习、讲故事、讲授等。教师选用的教学活动形式和方法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经验背景、能力水平和学习主题要求。
第 12 条实践性活动需要考虑可操作性和安全性。在完成教材设计的实践活动基础上,也可以针对需要,解决学生思想行为上存在的突出实际问题,或者训练学生参与实际社会生活的能力开展德育实践活动。每次实践活动应提出明确具体的活动目标、制定严密的活动计划、设计活动指导方案(具体写出指导的问题、步骤、要领、安全注意事项等)和学生活动的方式、以及对活动情况的评价与总结。
第 13 条教师制作或选择的课件应能引导学生比较好的联系实际生活,易于调动生活经验与知识基础,利于启发学生独立思考。课件应让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具有能震撼学生心灵的力量或滋润学生心田的魅力。画面、声象明朗、清晰、具有审美价值。
第 14 条课堂总结应根据教学内容随教学进程及时引导学生回顾和进行点拨。尽量让学生从自己的思考和探索中获得道德的启发,及时组织学生进行评价,对学习内容与方法进行概括总结,关注学生的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
三、作业与评价
第 15 条作业形式可多样化,采用口头与书面、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方式。低年级可以让学生通过画画、写写、讲讲,中高年级在此基础上还可以让学生在课外收集资料、分析事例、描写经历、办课外小报,完成新闻快报等,将不同学科的学习内容与方法整合起来。
第 16 条教学评价要把单元主题与儿童的个性结合起来;既要关注目标及内容的整体性,又有所侧重、突出重点;把预设目标和活动
的生成性结合起来。从学生的原有基础出发,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强调以鼓励为主的发展性评价。
第 17 条评价主体多元,可有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学生相互评价、家长和社会参与评价的评价方式,评价方法主要有:观察、访谈、问卷、成长资料袋评价、作品评价等。
第 18 条学科综合评价可以从学生日常行为表现评价、学习态度评价、作品评价以及书面测试等方面进行。每一项各占一定的比例,最终呈现形式采用等级制。
第 19 条期末可进行必要的书面检测,主要对学生的道德感知、探究方法以及运用进行评价。不能把学生的期末书面测试成绩作为进行各种评比或选拔的依据。
四、活动指导 第 20 条紧密联系学生实际生活,指导好学生活动的步骤、方式、注意事项,利用好“疫情”这本活的教科书加强对孩子的生命教育、爱国教育、规则教育等。
第 21 条让儿童成为活动的主人,与儿童一起讨论活动计划;提供选择活动内容、方式或合作对象的机会;引导儿童积极参与、发表自己的意见;根据儿童的反应适时调整活动,让儿童参与活动评价等途径;发展儿童的自主性、思考与判断能力;让活动真正成为儿童的活动。
第 22 条重视活动的过程,提高活动质量。活动要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教师善于从儿童的生活中敏感地捕捉到有教育价值的课题;用正确的价值观进行引导;使儿童在自己喜欢的活动中获得发展。
第 23 条寻找学生感兴趣的、有意义的话题切入教学,组织学生对学习主题进行探究,发掘具体生活现象中蕴涵的主要的德育知识与
行为问题。让学生获得正确的道德认识与品德知识,锻炼学生思维和训练学生行为,促进学生良好思维品质与个性心理的形成。
五、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
第 24 条在利用好教科书的基础上,道德与法治的资源是多样、开放的。充分利用儿童自身的兴趣、经验、发现等作为活动的资源;通过加强活动的前后联系;利用儿童已有经验作为新活动的资源。充分利用学校现有设施,如学校植物园、蔬菜基地;开展校园文化活动,科技活动等;把学校变成儿童可参与的学习空间。充分认识学校周围环境的价值,如农村学校自然资源、生产劳动资源;城区小学的科技馆、社会实践活动等。
第 25 条教师应重视阅读报刊书籍,关注时事新闻,加强科学常识、历史地理、社会经济等方面知识的学习,完善综合知识结构,以适应综合课程教学要求,注意运用相关知识和社会信息资源开展教学。
第 26 条注意利用学校教育活动和其他课程的成果,特别是与学校德育活动、综合实践活动、充分利用好“疫情”中的“正能量事件”,教育资源云平台,资源共享,实现综合教育效益。
六、学生学习兴趣和习惯培养
第 27 条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要充分考虑各年段学生的年龄特点,立足于儿童生活,以他们生活为基础,通过唤醒孩子的生活经验,联系他们的生活实际,创设丰富的生活情境,体验多彩的生活过程等多种方式,让课程回归儿童生活,从而引导学生感悟生活、热爱生活、增强学习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兴趣。
第 28 条重视培养学生行为习惯养成,对学生行为的规范、指导、激励是养成行为习惯的关键。低年级可以通过诵读儿歌,规范其行为;教师还要通过言传身教、课内外各种评价等去指导,激励学生的行为,
最终通过不断强化,使其养成行为。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观察、探究、思考、表达的良好习惯,收集、整理、分析资料的习惯以及与人合作完成学习任务的良好习惯。
篇五:小学道德与法治常规月征文
《 小学道德与法治可以这样教》 心得体会假期反复读了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小学道德与法治可以这样教》,这本书可以称得上是部编教材实用课堂教学指导用书!读完以后,我有几个感受:对于教学目标的制定更加清晰;教学设计中,对教学方法的选用更加得当;而对教材内容的横向纵向理解和把握更加准确,尤其是对于七大主题教育主题内容的教学如何教、怎么教更好达到教学目标,在这本书中给了很好的示范、读完后发现其中的教学案例可操作性也很强。
下面按照工作安排,我对这本书第二章“教材内容解析”进行读书交流,从横向、纵向来分析其中的几个想法,对于自己的一些见解,不当之处,希望大家批评指正。
立德树人,要从娃娃抓起,更要从儿童的道德教育抓起。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以人为本,从儿童身心发展的实际出发,关注每一个儿童的生命成长和个性发展,树立了正确的儿童观,塑造了新型的教材观,真正为儿童的道德教育开创出了新范式。儿童道德教育,一直以来是我们国家中小学学校教育的难点。依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立德树人的新要求,要求新时期的儿童道德教育,要致力于将儿童培养成具有高尚道德、法治精神、健全人格、健康体魄的社会
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了解决儿童道德教育的难点和适应新时期的道德教育要求,新的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在道德教育的儿童化、社会化、生活化、实践化、法治化和品格化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新探索。
基于这些要求,教材内容的选用编排也必须调整,横向分析,由个人——家庭——学校——社区(家乡)——国家,每个区域的教材内容编排,都依据与儿童生活的紧密程度,由近及远地安排了六大生活领域:我的健康成长、我的家庭生活、我们的学校生活、我们的社区与公共生活、我们的国家生活、我们共同的世界。
认真读编者编排的教材内容,在这本书《小学道德与法治可以这样教》第二章中,编者分析了我的健康成长,我的家庭生活,我们的学校生活,我们的社区生活,我们的国家,我们共同的世界,这是以学生生活为中心展开的同心圆,不断扩大的内容领域,实际上是学生逐步延展的生活领域,这些内容构建了契合学生体验的“生命—生活—生态”的圈层逻辑,在编写内容上,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一改传统的道德教育与个体生活割裂的状态,改变了过去一味地强调道德价值至上与生命个体对道德规范的服从,导致了将生命个体置于传统和秩序之下,从而忽略了个体生活的独立价值。我觉得可以看出从三个方面构建适应小学生发展的圈层逻辑:
首先,从儿童对生命的自我认识开始,循着生命的哲学命题“我是谁”,构建了“我的自我初步认知”的生命圈层逻辑。如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我是小学生啦”这一单元主题,就是从我的初步认知开始,让每一个小学生从入学第一天起,就知道我是一名小学生,并用“人不学,不知道”的经典强调小学生肩负的学习重任。
其次,从儿童生活与社会实际入手,循着“校园生活—家庭安全”的生活主线,建构了真实的儿童生活圈层逻辑。如第二单元的“校园生活真快乐”,就从我们的校园、校园里的号令、课间十分钟、上课了四个主题,来全面阐述快乐的校园生活到底包括哪些方面;如第三单元的“家中的安全与健康”,从玩得真开心、吃饭有讲究、别伤着自己、早睡早起四个方面,讲述了小学生在家庭生活中要注意哪些安全,才能促进自身健康。
最后,从儿童与自然真实感受入手,将教材内容扩展到了天气的生态逻辑。如第四单元“天气虽冷有温暖”,真正从美丽的冬天、健康过冬天、快乐过新年、新年的礼物四个方面突出了单元主题中的自然变化与节日温暖。这种编排逻辑体现了人与自然万物之间的共生关系。
在每一册教材内容中依据儿童的认知水平和和目标要求,按照同心圆的延展领域都设计了内容:健康、安全的生活;愉快、积极的生活;负责任、有爱心的生活;动手动脑、
有创意的生活。这 4 个内容领域围绕儿童与自我、儿童与社会、儿童与自然构成了儿童生活的基本层面。
从纵向分析第二章内容,我觉得就是深入看单个儿童个体的发展,今天教室里的儿童,面对的是复杂多变未知的社会,他们不仅要學会接受、传承、适应,也要学习思考、选择和超越;他们可以接纳迷茫、困惑和沮丧,但更要学会调适、坚定和积极。在这个内容中,纵向连接理解教材,就是我们解读教材的过程中,这些内容既把教材放到整个小学,乃至中学和大学中去思考,又把教材放到儿童的生命成长历程中去思考。儿童通过教材的学习,需要养成的是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思维习惯,能够以道德的情怀、法治的思维,幸福地走好人生路。
推荐访问:小学道德与法治常规月征文 法治 征文 常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