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歌舞进校园方案4篇民族歌舞进校园方案 册亨县威旁乡大寨村布依族“转场舞”不但历史悠久,而且群众基础实在,其文化形态也有较完整的保留,该舞进校园既合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民族歌舞进校园方案4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民族歌舞进校园方案
县威旁乡大寨村布依族“转场舞”不但历史悠久,而且群众基础实在,其文化形态也有较完整的保留,该舞进校园既合理保护、传承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又完善和提高了地方美育的教学水平,为贵州民族民间舞蹈保护、传承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一、布依族“转场舞”起源大寨村位于册亨县威旁乡西北部,距县城约 50 公里,东与庆坪乡、冗渡镇接壤 ; 西与安龙县兴隆镇相连 ; 南与冗渡镇交界 ; 北与坡妹镇、安龙县平乐乡相接。平均海拔 1000 米,属喀斯特地貌,年平均气温14—16 摄氏度。这里聚居着布依族、苗族和汉族,其中布依族占 95%。数百年以来,生活在依山傍水的大寨村布依族男女老少,在这块土地上播种、耕耘、收获 , 创造出丰富多彩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据了解,大寨村布依族“转场舞”迄今已有 300 余年历史。相传明末清初,大寨村有一位姓王名包赛的青年人,身材魁梧,孔武有力,其妻为坛坪村晒寨岑氏,膝下有二女。当时,连连混战、烽火连天,央弄九寨[1]百姓生活不得安宁,长期避居山洞。为使央弄九寨人民不受外来入侵,王包赛率领央弄九寨人民修筑围墙、设寨门, (划界的交界处、山头及要道, 至今仍然保存有围墙和居住旧址、 遗迹)门内外派人把守,一旦有侵略者上门便立即吹响牛角号,拿刀、拿枪共同抵御。战乱平息后,王包赛凭着自己的威望,要求每户每年必须交粮、钱、物。另外,还规定背小孩不能用红背带、老年人吸烟不能用长烟斗、不管老少凡是经过他门前一律不能穿拖鞋。每年过年,拜年也由他先,男女老少初一、 二不能出门, 也不能在大年初一、 二到外婆家去拜年。( 直民族民间舞蹈进校园调查及建议—— 以册亨县威旁乡大寨村布依族“ 转场舞” 为例贵州省文化艺术研究院韦嘉GuiZhou Education一线调研15GZJY 2014 /11
至如今 , 过春节人们要到外婆家拜年都是初二之后 ) 他对百姓的剥削和欺压引起大家的愤怒。就在这年大年三十,央弄九寨人民依旧给王包赛上缴粮、钱、物,并在他家房子周围堆满了干柴。待上缴粮、钱、物的人们都回去后,二更时分,央弄九寨民众,不约而同地来到王包赛家门前,把房屋团团围住,将手里的火把投到王包赛家房顶。一阵熊熊烈火,将王包赛家连人带物全部烧光。之后人们一方面念王包赛曾护寨有功,男女老少为他披麻戴孝以示悼念 ; 另一方面又因铲除欺压百姓的恶势力而欢呼雀跃,敲锣打鼓、手舞足蹈、 手牵着手高兴围成圈跳起来。布依族“转场舞”便由此而来。在跳布依族“转场舞”时,男女老少手拉手围成一个圆圈,跟着鼓点节奏先逆时针旋转一圈,然后再顺时针转一圈,其间不得松开手。在转圈的过程中主要动作为 :
1. 踏跳左脚,侧踢右脚,提右肩 ; 接着踏右脚, 侧踢左脚, 提左肩。2. 双手平拉,下蹲,重心落于脚尖,脚跟内靠呈八字形蹬跳,接转体180°蹬跳, 先向右方跳9下, 接着又向左方跳9下。3. 拉手围圈,以两人为主心点,所有人从这两人中间穿过去,手不能分开,穿过去后身体背对圈内,再踏跳左脚,侧踢右脚,提右肩 ; 接着踏右脚,侧踢左脚,提左肩(依次交替)
。二、布依族“转场舞”祭祀来源大寨村民火烧王包赛家时,王包赛两个女儿去外婆家拜年逃过一劫,但村民们担心若不斩草除根,将后患无穷。大伙儿商量后便拿着武器在村西槽门外隐蔽守候。大年初一早上王家两个女儿从洒寨回家,行至村西槽门外,大伙儿蜂拥而上,将她俩杀死,并葬于村西槽门外。回过头, 村民清扫王包赛家火焚现场,将王包赛夫妇骨骸迁离原居住地一百多米处安葬。随后村民定于每年“三月初三”给王包赛夫妻及二女举行祭祀仪式。
祭祀供品有重100公斤左右的生猪一头、糖果若干, 每户还要出一份白纸, 挂于坟上。宰猪时,用鲜血置于坟前,摆上酒杯、蜡烛,大伙排着队,每人手里拿着一柱燃香,作揖 3 次,叩头 3 次,把香插于坟前。拜祭后,按 8 人一桌就餐,菜吃不完,按总户数平均分给大家(从祭祀现场拿回来的菜除了大寨人,外人一律不能吃)
,用完餐打扫现场,活动结束。每年农历“三月初三”无论天晴还是下雨,祭祀活动如期举行,从未间断,延续至今。[2]“转场舞”现已有了变化,作为一种布依族原生态舞蹈, “转场舞”也从一开始的庆祝仪式转变成一种民俗活动。现在跳 “转场舞” 前有一个 “祭师” 环节。在每年正月十三清晨,寨中有身份的几位寨老与祭师一道,先将方形肉(俗称“刀头” )
、熟鸡一只、一升米、糖、水果、酒和一些道具摆好,再由寨中一个固定的祭师手持燃香,先祭拜土地、山神、水神,再祭拜十五高台, 最后祭拜 “转场舞” 舞台。在祭拜过程中,念上咒语 :
“天有刀、地有刀,师傅来保佑,上有猴子翻天应,下有保佑狮子滚绣球,转场舞起来,寨邻跳起来,平安幸福送到家,五谷丰登乐开怀。
”念毕,几位师傅敲响大鼓、铜钹、铜锣、铜镲,大伙不约而同便聚集在一起,手拉手围成圈,跳起来。每天少则几十人,多则几百上千人 ; “转场舞”一直跳到十五晚上。十五晚上跳“转场舞”的人最多,最为壮观。而今, “转场舞”象征着布依族人民驱逐恶势、渴望幸福的愿望,也象征着布依人民互助互爱、团结一心的民族精神。三、布依族“转场舞”进校园现状调查2002 年 10 月,贵州省教育厅、贵州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联合下发了《关于在我省各级各类学校开展民族民间文化教育的实施意见》 ,要求务必认真贯彻落实《贵州省民族民间文化保护条例》 ; 2008 年贵州省教育厅、贵州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联合下发了《关于在我省各级各类学校开展民族民间文化教育的实施意见》 ,各地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开展了保护、传承、发展民族民间文化的教育活动。近几年来,册亨县威旁乡大寨村,在各级政府和各个部门的努力下,布依族“转场舞”纳入了大寨村顶效小学的教学课程。大寨村顶效小学共有学生 221名,全校教职工 12 名,其中有两名布依族老师负责教授布依族“转场舞” 。2009 年 9 月, 在该校四年级、贵州教育○一线调研16GZJY 2014/11
五年级、六年级分别开设了“转场舞”课程(详情见表一)
。教师采用统一授课,逐个指导的方式进行教学。在授课时,教师先为学生分别演示乐器敲击、舞蹈步伐、舞蹈动作,然后,学生重复教师教授的内容,如不对,教师再逐个纠正,依次循环,直至学会。在顶效小学调查时,教师王昌盛告诉笔者 :
“ ‘转场舞’适宜于四、五、六年级学生学习,低年级学生(一、二、三年级)不适宜学习,一是年龄小不稳,容易摔倒,二是跟不上鼓点。
”表一 :年级课时授课教师授课内容四年级38 人周 一 下 午第 一 节、周 五 下 午第三节王 昌 盛、王昌洪(1)了解“转场舞”来源(2)敲击乐器(3)鼓点节奏(4)“转场舞”步法(5)“转场舞”动作(6)基本环节结构(7)学习礼仪(1)了解“转场舞”来源五年级32 人周 一、 二下 午 第 三节王 昌 盛、王昌洪(2)敲击乐器(3)鼓点节奏(4)“转场舞”步法(5)“转场舞”动作(6)基本环节结构(7)学习礼仪(1)了解“转场舞”来源六年级40 人周 三、 四下 午 第 三节王 昌 盛、王昌洪(2)敲击乐器(3)鼓点节奏(4)“转场舞”步法(5)“转场舞”动作(6)基本环节结构(7)学习礼仪布依族“转场舞”开课一个学年以来,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
上课时授课教师细心辅导,学生们学习积极,学得很快。课余时间,学生还自发组织跳“转场舞” ,大家对“地方课”的兴趣可见一斑。学生、学生家长及其他老师,对民族民间文化进校园表示支持和赞许(详情见下表二)
。他们普遍认为,濒临失传的布依族文化遗产,不仅因此得到保护和传承,培养了一大批年轻的传承人,而且为以后的“转场舞”活动的开展增添了新鲜活力。表二 :对象姓名受访者情况受访者对“转场舞”进校园活动看法学
生王昌宝六年级我乐意学习地方课,我是大寨人,应继承老一辈遗留下来的文化遗产。我喜欢这样的课,我们的民王昌龙五年级族文化太有魅力了。我喜欢“转场舞”每当跳的王正婷四年级时候,都非常高兴。踏踏步、扭扭腰,跳一跳,韦
高四年级笑一笑,“转场舞”能强身健体、心态良好。我会跳“转场舞”,我的小家
长韦定林小学文化孩在学校学“转场舞”,我真的很高兴。我是一个文艺爱好者,每逢王启玉小学文化有活动我都参加, 尤其是 “转场舞”,现在这些小娃娃也开始学了,以后的活动就更热闹了。我热爱文艺,尤其是本村的王
韬中专文化“转场舞”。“转场舞”走进校园可丰富其他老师黄如贵数 学 老 师(已退休)学校文化生活。韦定洪语 文 老 师( 坛 坝 村 已退休)“转场舞”走进校园可以得到传承。王仕香数学老师很有必要,学生既学到书本的知识,又可以学到地方文艺知识。四、布依族“转场舞”进校园重要意义1. 保护、传承、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布依族“转场舞”是册亨县政府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据了解,从GuiZhou Education一线调研17GZJY 2014 /11
2009 年 4 月起,册亨县开始在全县中、小学开展布依族“转场舞”民族民间文化进校园活动,县文体广电局、县教育局等组织全县中小学音乐、体育教师100 多人,在宣传文化活动中心集中培训“转场舞” ;培训完毕,教师便在各自学校展开教学。此举措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为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培养学生弘扬民族文化,传承民族民间文化奠定了基础。2. 完善了“美育”教学体系。《2000 年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第 35 条明确指出 :
“美育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中的重要作用、地位和途径,尽管不仅是历史而且当代越来越多的教育实践、教育实验和教育理论都证明了美育在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作用。
”当代越来越多的教育实践、教育实验和教育理论都证明此说法。但是美育在当今学校教育系统中依然很不成熟。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至今为止,美育没有自己明确的目标尤其是分类目标体系,因此,布依族“转场舞”进校园,无疑是对美育教学功能体系的完善。五、对布依族“转场舞”进校园的建议在政府部门的大力扶持下,布依族“转场舞”在大寨村顶效小学开展的教学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还是存在一些问题,如 :
教学体系不完善、舞蹈内容简单化,师资力量欠缺等。在此笔者提供以下几项建议,以供参考。1. 应对布依族“转场舞”教学工作进行整体、系统规划。有范围、有目的、有计划地拟定教学大纲,编写授课教材。布依族“转场舞”进校园的活动并非短期行为,应是一个缓慢的、长期的进程。切不可仅仅是一时应声而起,而后就偃旗息鼓、悄无声息。应因地制宜、切合实际地开发校本课程,使本地文化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长期结合起来,持之以恒地开展形式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素质教育。2. 在教学时对不同年级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逐步提升学生学习水平,最终形成层次分明的学习效果。其教学阶段可分为三个方面 :第一阶段,学习原生态布依族“转场舞”舞蹈。因舞蹈本身动作较为简单,可让四年级学生学习。第二阶段,在原生态布依族“转场舞”基础上,突出其舞蹈自身动律化、节奏化、风格化特点。在蹲转、踢转、拉手转等动作节奏上与鼓点节奏统一。可让五年级学生掌握。第三阶段,学生不仅会跳还要在舞蹈中将气氛层层推进,自然流露情感。3. 培养和提高学生“感受美”的能力。学习布依族“转场舞”激发学生天生就有的民族的美感能力。在学习过程中,逐步激发个体的审美感受力,使之更加积极、细腻、丰富。从而养成学生热爱美、欣赏美进而创造美的动机。人对美的感受能力需要有良好的审美感觉器官,也需要其他感知能力和精神积累作基础, 创造这样的环境义不容辞。所以,学生在学习布依族“转场舞”时,既要注重提高学生的审美感受能力,也要关注学生整体精神素养的提高。此外,让学生参与“感受美”活动的同时,也要有意识地让学生感受美好生活、培养热爱生活、建设美好生活的积极人生态度。4. 培养和提高学生“鉴赏美”的能力。学习布依族“转场舞” ,既要让学生接受民族的、社会的审美标准,同时又应允许他们具有个性民族特色的审美能力的成长和发挥。健康而有个性的审美能力是学校美育的重要目标。
“鉴赏美”的能力培养十分重要,一是因为只有具备鉴赏能力才能谈得上创造美 ;二是具有鉴赏美的能力可以为主体的生活带来活力。5. 培养和提高学生“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通过学习布依族“转场舞” ,学生将自己在舞蹈中感悟到的美,用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自然形成审美创造活动。在学习与表现的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学生受自己的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的影响,自然逐渐产生创造美的冲动和审美改造冲动。贵州教育○一线调研18GZJY 2014/11
这对于学生的未来生活具有长远和根本性的影响。6. 培养和提高学生“追求人生目标”和“理想境界”的能力。“美育的根本任务是要使学生具有发现和创造美好生活的基本能力,从而努力追求高品位的生活、高境界的人生。
”这不仅是学生生活幸福的需要,也是现今社会发展向教育部门提出的时代要求。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社会物质财富的空前增长,使得大多数现代人产生常见的空虚、无聊、寂寞等心理疾病。所以,更应该培养和提高学生追求人生趣味和理想境界的能力,通过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等实现自身最终目标。7. 定期举办教师培训班。对教师在不同阶段的教学进行逐一培训。不定期开展教学交流会,邀请专家对教师在教授布依族“转场舞”中遇到的难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从根本上解决教与学、师与生等方面的问题。布依族“转场舞”进校园活动是一个极具鲜明特色的地域文化活动。通过了解布依族“转场舞”的历史形成、...
篇二:民族歌舞进校园方案
布依族传统文化进校 园的有效途径 羊场乡位于盘县东北部 ,距县 城 72 公 里 。全 乡共有人 口 3 万余人 , 少数民族人 口
占全 乡总人 口的 60. 8%, 其 中布依族人 口占 全乡少数 民族人 口总数的 87. 3%。
在漫长的 历史长河 中, 这里 的布依族同胞创造了璀璨 夺 目的 民族 民间文化 。丰 富多采 的民族节 日, 绚丽 多姿 的民族歌舞 , 精美繁多的民族 民间工艺 , 艳丽缤纷的民族服饰 , 风味独特 的 民族食品等 。
然而在现代化突飞猛进的今 天 , 布依族 传统文化的传承受到 了空前的挑 战。积淀厚重、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独特、
异彩纷 呈的布依族 传统文化 面临冲击 、淡 化 、失传的状况触 目惊 心,令人担忧。如何 保护 、 传承布依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 是我们 必须思考的问题。
布依族传统文化走向失传已经出现, 主 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1 着装布依族服饰的人越 来越少。
在羊场乡 , 布依族村寨除妇女们着布依 族服装外 , 男子都基本 已改装 , 不少外 出务 工回村后的青年人还穿上了西装。
2.布依族 民间歌舞及乐器正在逐渐失 传状况已显现出来。
例如羊场乡 自古就有“布依盘歌”之称。
婉转的 “情歌” ,以悠扬清脆的月琴和本叶 曲, 构成布依族民歌的主旋律, 那庄重肃穆 的 “转场舞” ,婀娜多姿的 “绣荷包舞”。昔 日那里的布依族男女老少人人 能歌善舞 , 而 现在能唱布依族歌 、 会吹木叶 、 弹月琴的人 越来越少 , 甚至不 少的布依族村寨除了欢庆 活动 、 迎接来宾外 , 平时根本听不到唱布依 族 民歌和木叶声 了。
3.布依族姑娘能刺绣的已不多见。
七 八岁的 幼女 就开始 投师学艺 ,向奶 奶 、外 婆、妈 妈或姐姐学绣花 、挑花 ,女孩 心灵手巧 , 长大 后个个是绣花能手。可现在 布依族村寨的少女能绣花的已不多见。
4. 布依族 民间体育也潜藏消亡的危机 。
布 依族 民间体 育是我 县体育事 业的一 部分 , 这 些独具风土人情 的多姿 多彩的民间 体育 娱乐活动 丰富着布依 族人 民的文 化生 活 。
布依族生活在特殊 的自然环境里 , 造就 了多彩的传统体育 , 这些 民间体育活动多与 生产 和生存相 关 ,民间体 育有一定 的群众 性 、娱 乐性 、竞技性 ,具有 因地制宜 、不拘 形式和就地取材的特点。
布依族 民间体育摔 跤 、踩高翘 、扳 手劲 、打秋千 、踢毽子 、坐 贵" kl"l省盘县羊场 乡中学
罗
福 翘板、打格罗 、爬绳 、跳棒、跑步 、玩弹 弓、
翻跟斗等。
如今除只有少数布依族村寨开展 这些项 目活动较为广泛外,多数面临失传 。
5.打工潮 的兴起 ,制约了布依族 传统 文化的传承与活动 的开展 。
每年全乡约有三四千名农民外 出务工 ,
他们虽 然增加 了经 济收入 ,改善了生活条 件, 但对布依族传统文化 的传承造成 了极其 不利的影 响。
许 多布依族 村寨 传统节 日也逐 渐冷清 , 有的本应 由青壮年承担 的活动项 目
不得已而只能靠五六十 岁以上的人担当。
有 的地 方虽然有传统文化活动 , 但 青壮年 已外 出 , 他们失去了学习机 会,有的地方甚 至由 于无人参 与而无法举办各种 民间民俗活动。
为保护和传承布依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
促进精神文明和经济社会发展 , 根据 国家关 于做好 民族 非物质 文化 遗产的保 护与开发 的精神 。
为使布依 族优秀 传统文化进一步发 扬光大 , 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 我 们应该做好 以下工作 :
1.切实提 高对保护 和传承布依族传统 文化及其 进校 园的重要性的认识 。
布 依族传 统文化遗产在历史 、 艺术 、 社 会、经济、人类学等方面有着非 常重要 的价 值 ,保护好 、传承好 、利用好布依族文化 ,
是对人类文明的历史性贡献 , 要 充分认 识到 布依族 文化 目前所处 的困境 ,增强紧迫感、
危机 感、历史责任感 ,提高保护 、传承 、开 展布依族传统 文化教育 的的自觉性 、 主动性 和积极性 - 保护与传承民族传统 文化是尊重 民族 感情、 维护民族团结基本 国策提 出的政 治要求 , 认真做好这项工作 ,有利于 国家长 治久安 ,有利于构建 和谐社会 。
学校是传播文化 的重要 阵地 。
青 少年是 承上启下的一代 , 在历史的关键时刻 ,对他 们加强 民族文化教 育 ,使 民族 文化后继有 人 , 是我国各民族和睦友好 , 共 同繁荣 的根 本要求。
在 中小学校开展布依族 传统文 化教 育是做 好传统文化 保护与传承 工作的一项 重要措施。
2 .要把布 依族优 秀传统文化作 为中小 学教育内容。
将这些喜闻乐见的布依族 民间音乐 、 舞 蹈、体育、传统手工艺 等引进教 学课堂 活动 中来 , 使 中小学生的学生能够从 小受到布依 族优秀传统 文化熏 陶, 了解和掌 握一定 的传 统文化知识 和技能 , 培 养热爱他 们自己的民 118 J中 华少 年2 01 2. 6 (上) 201 2年 总 第1
1期
万方数据族 。
开 展布依族传统文化教育活动时 , 要注 重 民族法律 、 法规教育 , 把布依族文化教育 与民族法律法规教育有机结合起来 , 培养学 生民族平等观念 , 加强 民族 团结意识 , 把学 生培养成为 品质优 良、 胸襟宽阔 、 多才多艺 、
“德 智体美劳” 等方面全 面发展 的社会主义 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3.要 以灵活 多样的形式开展布依族传 统文化教育教学活动 。
在 开设布依族文化课程时 , 要坚持传统 文化教育形式灵活多样 , 使之生动有序。要 结合课外活动 , 开展各种岽趣小组 、 劳动技 术教育 、综合实践等。有 目的、有针对性地 开展布依族传统文化教育教学活动 , 采取多 种形式和手段进行施教 , 把课堂教学、课外 活动 、 社会实践有机结合起来 , 不断增强青 少年学 习和掌握本民族文化的本领 , 增强他 们弘扬和传承布依族传统文化的自尊心。
实 践证 明,开展布依族文化教育 , 创建浓厚的 传统文化氛围非常重要。
在 日常生活中 ,应鼓励学生说布依语、
唱布依 民歌 、吹木叶、弹 月琴 、开展民 间体 育活动 、着布依装。学校开展的各种活动 ,
应考虑布依族文化的融入与参与 , 学校要组 建 民族文艺表演队 。
这样既丰富 了布依族文 化教育教学 内容 , 又为开展布依族文化旅游 增 添了光彩 ,起 到直接为 旅游业服 务的作 用 。这样做不但 强化 了学 生的社会 实践能 力, 而且对 布依族 文化旅游的开发必将产生 深远影 响, 从而实现对布依族传统文化 的保 护 、 继承 与发扬 ,为民族旅游的发展提供可 靠、丰富的资源保障 。
4.安排老 师深入村 寨,利用业余时 间 开展有关 民族 民间特色文化的调查 、 走访与 挖掘,做好各 村各寨布依族 的历史文化 、 区 域 文化 和风土人情等资料的搜集 、整理 ;
因此, 做好布依族传统文化保护 、 传承 工作 ,学校是传承布依族文化的重要阵地 ,
传统文化是学生 的一 门必修课 , 作为学 校教 师的我们 ,要高度负责,不能可有可无 ,时 紧时松或不重视 , 要狠抓落实 ,克服在开展 布依族 文化教育过程 中的实际困难 , 解 决教 学活动 中的问题 , 发挥主观能动性 , 抓 好抓 实。不断加大 布依族文化 进学校 的宣传力 度。
强化家长和社会各界 对布依 族文化 进课 堂的意识 ,确保传 统文化进学 校工 作扎下 根 ,并取得 实实在在 的成效 。
浅谈布依族传统文化进校园的有效途径浅谈布依族传统文化进校园的有效途径作者:罗福作者单位:贵州省盘县羊场乡中学刊名: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英文刊名:年,卷(期):
引用本文格式:罗福 浅谈布依族传统文化进校园的有效途径[期刊论文]-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2012(11)2012(11)
篇三:民族歌舞进校园方案
团结征文 11 篇大合集 民族团结征文篇 1活动目的:为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推进校园文化建设,丰富校园生活,增强学生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进一步加强民族团结教育,促进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培养和提高中小学生民族民族团结意识,构建和谐校园,制定雄先中心学校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实施方案:
活动时间:20XX 年 12 月 15 日
活动地点:各班教室
活动对象:全体师生
活动内容:
1、跳一段民族团结舞蹈。要求组织幼儿园学生跳具有地方特色的民族歌舞,开展民族歌舞进校园教育活动。各校充分利用课间操、音乐课等时间,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民族歌舞学唱、学跳、演唱活动,将民族歌舞引进校园、引进课堂、引进课外活动。
2、唱一首民族团结歌曲。组织一、二年级学生学唱民族歌曲,增进民族师生的相互交融和鱼水之情;教育小学生自觉维护民族团结,热爱祖国,热爱和平,热爱生活。
3、看一部民族团结电教片。要求三年级观看民族团结教育电教片,进一步提高学校师生共同关注民族团结、描绘民族团结、参与民族团结、自觉维护民族团结的意识;进一步坚定师生团结
一致,共同建设美好校园的信心和决心。
4、开一次民族团结教育主题班会。四年级开一次民族团结教育座谈会, 通过举行座谈会的形式积极研究学校民族团结教育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探讨做好学校民族团结工作的好经验、好做法。同时利用座谈会积极化解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存在影响民族团结的矛盾苗头,切实维护学校各民族学生团结稳定。
5、开一次民族团结教育座谈会。组织五年级充分利用班会时间,组织学生召开“民族团结、从我做起”、“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为主题的民族团结教育座谈会。通过召开座谈会使学校学生进一步明辨是非,统一思想,树立民族团结进步的思想理念,巩固和发展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为我校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创建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6、办一期民族团结主题板报或墙报。六年级发动全体师生参与,组织安排班级利用黑板报或墙报大力宣传民族团结精神,把民族团结教育融入到校园中。在班主任的引导下,发挥各自优点,做到主题突出,内容充实,形式活泼,图文并茂,将自己的才华展示在黑板报或板报设计中。
7、读一本民族团结题材的好书。七年级为学生推荐民族团结的好书,增长学生的民族知识,使学生懂得各民族之间相互尊重,平等、和睦相处。
8、组织开展一次民族团结作文或演讲比赛。八年级开展民
族团结为主题的作文比赛,通过比赛,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激发学生读书和写作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同时,促使教师加强对作文教学的研究,不断提高作文教学效果,进一步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9、开展一次少数民族优秀人物事迹故事会并写出心得。学校积极组织师生开展一次少数民族优秀人物事迹故事会。讲述少数民族优秀人物的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如文成公主、索南达杰、多杰太、苗俊仁、尕仁卓玛等少数民族优秀人物事迹。让少数民族优秀人物的形象呈现在学生的面前,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通过故事会,让全体学生珍惜今天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大好环境,勤奋学习。
10、开展一次民族团结主题团队活动。少团队负责组织一至九年级学生利用团队日活动,组织学生开展一次“民族团结一家亲”主题团队活动,进一步感受民族团结的力量,引导学生从小树立民族团结意识。
民族团结征文篇 2 民族团结与进步,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主旋律,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一年来,我局以创建活动为载体、以维护民族团结为基础、以共同进步和发展为目标,组织干部职工结合本职业务工作投身创建活动,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把加强民族团结作为推进机关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织部分,作为凝聚人心、共同做好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要保证,为
民族团结工作注入了新的内涵,积极为民族地区的社会发展和全县经济建设做好用地服务工作,努力实现全县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和发展。
一、加强学习宣传教育,提高创建活动共识。
我局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作为一项长期的重大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了组织领导小组,制定创建活动的实施方案及措施,建立长效机制。坚持每周一的政治学习制度,加强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宗教观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的宣传教育,组织学习了党的 xx 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青海省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活动宣传材料》及有关文件,牢固树立“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思想,提高对创建民族团结进步活动重要性的认识。要求全局各族干部职工把创建活动同维护祖国统一、维护各民族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结合起来,同贯彻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和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结合起来,同创新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结合起来,同为各族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结合起来。注重解决影响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问题,注重解决民族团结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注重解决各族群众在生产、生活中存在的实际困难,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各族人民血肉相连,唇齿相依、情同手足的民族感情,自觉维护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进步。使我局领导班子和党组织真正成为民族团结进步的组织者,全局各族干
部职工真正成为民族团结进步的实践者。
二、推动创建促进业务,努力做好服务工作。
在创建活动中,我局以创建活动促业务工作,积极为全(更多精彩文章来自“秘书不求人”)县经济建设做好服务工作,依法维护各族人民群众的利益。同时,以业务管理工作把创建活动引向深入,营造了各民族团结进步的良好社会氛围。
一是依法开展征地工作,为全县经济建设提供用地保障。随着东垣小区建设和招商引资步伐加快,土地供需矛盾进一步加大,我局围绕全县经济建设的中心,在征地工作中妥善处理保障各类经济建设必需用地与维护各族群众利益的关系,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中,切实落实涉农的各项政策措施,依法维护各族群众的利益,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完成了兰青铁路复线、积石峡水电站附属工程、金星水电站、商业步行街等项目的征地工作,征用土地面积 1095.46 亩,发放补偿费用 4121.25 万元,征用临时用地 56.78 亩,补偿费用 28.57万元。在金融部门的配合下,以存折或存单方式足额发放给被征地群众。
二是实行信访“一把手”工程和部门联动制。在活动中凡涉及重大的信访件,尤其是牵扯事关民族关系之间的土地纠纷和权属争议案,一把手亲自过问、亲自接待、亲自批办、限时办结,注意掌握好土地法律和党的民族政策,以免产生不必要的矛盾和隔阂,影响民族间的团结。今年共接待来访群众 260 余人次,受
理信访件 20 件,办结 19 件。其中土地权属 8 件,土地纠纷 6件,征地补偿问题 2 件,历史遗留问题 4 件,办结率 95%,做到了件件有结果、事事有回音。维护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得到了群众的好评,进一步树立了国土资源部门的形象。
三是开展扶贫结对,促进民族团结。我局把联姻结对帮扶工作作为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活动的长效机制,同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组织全体党员及干部职工开展献爱心、送温暖的活动。为联点的核桃庄乡解决水泥 10 吨,资金 3000 元;为西沟乡西巷村修建党员活动室捐资 10000 元;为总堡乡总堡村党支部解决水泥 10 吨。全局 30 名党员“一帮一”结对帮扶核桃庄乡五方村 30 户贫困户,其中党员中的计划生育贫困户 7 户,每名党员捐助资金 50 元,计 1500 元;局机关帮扶 2400 元,为 30 户群众购买二铵化肥 3000 斤。此外全局干部职工积极参与和支持社会公益事业发展,开展扶孤助残、“博爱一日捐”募捐救助等献爱心、送温暖社会公益活动,捐款 4228 元。
我们因势利导,教育全体党员干部从讲政治、服从稳定发展大局的高度出发,尊重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自由、风俗习惯,维护少数民族的根本利益,从而大大提高了干部群众维护民族团结进步的自觉性。各民族干部职工之间在各项业务工作中互相信任、互相尊重、互相学习、互相支持,共同进步,全面完成了我局与县政府、地区业务主管部门签定的目标管理责任的各项工作任务,在促进民族地区社会发展和全县经济建设中取得了新成
绩。
三、健全制度完善机制,深入开展创建活动。
创建民族团结进步是一项长期持续的战略任务和系统社会工程,需要在实践中逐步建立健全一整套科学规范、切实可行的机制,这样才能确保创建工作的有序运行和稳定推进。我局在创建工作中坚持把建立健全长效机制作为带动全局、提升水平的切入点和突破口来抓,制定了创建工作领导、宣传、考核、督查和奖惩五大机制,从而使全局创建工作走上了规范化、制度化运行轨道。我局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实践充分证明,搞好创建工作,建立健全领导机制是根本保证。建立健全宣传机制是前提,建立健全考核机制是有效方法,建立健全督查机制是关键措施,建立健全奖惩机制是重要手段。全局通过建立健全全局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重点抓,办公室具体抓的领导机制,为创建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通过扩大宣传,发动一切力量,为搞好创建工作奠定了广泛的群众基础;通过建立和完善责任明确、奖罚分明的考核机制,确保了创建各项任务的全面落实;通过建立健全督查和领导重点督查机制,有效地促进了创建工作的整体推进;通过加大奖惩力度,树立先进,鞭策后进,营造了争先恐后、争创一流的创建氛围,促进了我局创建工作不断向前推进。
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中,我们将继续坚持邓小平理论和xx 同志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
宗教政策,不断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发扬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光荣传统,为民族团结进步和共同繁荣发展做出新贡献,让民族团结进步之花在国土资源管理事业中开得更加绚丽夺目。
民族团结征文篇 3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指出:“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民族分裂势力越是企图破坏民族团结,我们越要加强民族团结,筑牢各族人民共同维护祖国统一、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的钢铁长城”。这不仅进一步强调了民族团结的重要性,而且对民族团结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在新形势下如何创新民族团结工作,不断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发展,是我们必须探索和实践的新课题。
创新,要立足于增强“三个意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高举各民族大团结的旗帜,在各民族中牢固树立国家意识、公民意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最大限度团结依靠各族群众,使每个民族、每个公民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共享祖国繁荣发展的成果。”其中要牢固树立的“三个意识”,深刻而精准地抓住了民族团结宣传教育的根本。
国家意识,是公民对国家的认同、认知意识,是社会个体基于对自己祖国的历史、文化、国情等的认识和理解,积淀形成的一种国家主人翁责任感、自豪感和归属感。公民意识,是个人对
自己在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主体地位、主人身份的认识,它表现为人们对应享有的权利和应履行的义务的一种心理认同与理性自觉。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对中华民族是由各民族共同构成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多元一体的思想认知,是对中华各民族相互依存,休戚与共,谁也离不开谁的历史认同,是对“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的行动自觉。在各民族中牢固树立这“三个意识”,就能使“三个离不开”、“四个认同”的思想更加深入人心,使“五个维护”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
要不断增强和牢固树立“三个意识”,需要通过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做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一是要通过大量历史与现实的生动事例,让各民族公民了解祖国历史,了解多民族国情,了解国家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而对国家有高度的认知和深厚的情感,懂得热爱国家,增强国家忧患意识,懂得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增强服务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二是要通过权利与责任意识、国家与民族意识、平等与公正意识、自由与法制意识、道德与文明意识等方面的教育,把公民培养成具有民主法治理念、自由平等和公平正义意识,能够享受权利、履行义务和承担责任的遵纪守法的合格公民。三是要通过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让各民族深刻认识和真正懂得民族团结是福,民族分裂是祸的道理,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反对大汉族主义和狭隘民族主义,坚决同“三股势力”作斗争,共同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团结奋斗,繁荣发展。
创新,要着眼于促进“六个相互”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民族要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其中,相互了解是前提,相互尊重是关键。有了相互的了解,才能有相互的理解;有了相互的理解,才能有相互的尊重;有了相互的尊重,才能有相互的包容、欣赏、学习、帮助,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
相互的了解靠什么?一要靠语言的交流。因此,在使用双语的民族地区,要推进“双语”教育,鼓励少数民族干部群众学习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同时也要鼓励汉族干部群众学习少数民族的语言。二要靠文化的传播。在城镇、在社区、在乡村、在学校,在多民族群众工作和生活的地方,要采取喜闻乐见的形式多开展一些民族文化交流活动,搭建灵活有效的平台多举办一些艺术展示活动...
篇四:民族歌舞进校园方案
16 年戏曲进校园活动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中省《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精神,加强我市中小学美育特别是戏剧教育工作,提升学校美育教学水平,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戏曲传承发展,现制定我市“戏剧进校园”工作落实方案。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中省《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要求,在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开展戏剧进校园活动,培养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增强学生戏曲艺术素养和审美素养,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实施目标
面向全体学生,采取示范先行、全面推广的工作方法,坚持从实际出发、注重实效的工作要求,遵循“先试点,再推广,三普及”的目标,2016 年 9 月启动全市“戏剧进校园”工作,2016 年秋季学期-2017 年春季学期戏剧课程纳入示范校试点实施阶段,力争 2018 年底全市全面覆盖。通过持续开展“戏剧进校园”工作,形成戏剧艺术传承发展的长效工作机制,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实施内容
(一)组织优秀剧目演出。结合学校教育实际及学生身心特点,选择优秀、经典的戏剧艺术作品,由省、市、县(市、区)三级专业艺术表演团体赴各级各类学校演出。
各级各类学校要充分利用学生课外活动时间,积极邀请组织国家级中央民族乐团和中央戏剧学院、省级艺术院团和优秀市县艺术院团等有计划的赴县市区中小学校演出秦腔、话剧、交响乐、歌剧、芭蕾舞、民族民间音乐歌舞、地方戏曲等经典作品。要结合本地本校实际,邀请戏剧艺术专家开展艺术教育专题讲座,引导学生走进剧院、走进美术馆等参加欣赏音乐会、艺术精品展、重点剧目演出等活动。组织优秀高校学生艺术社团和地方艺术院团开展赴辖区学校演出交响乐、民族音乐、舞蹈、戏剧和戏曲等活动。
(二)列入课程计划。遵循国家课程要求,积极探索戏剧教学进课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普通高中要分别按照《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 年版)、《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的要求,开足开齐有关戏曲文化的课程内容,完成教学任务;各中小学校要按照咸阳市教育局《关于普通高中新增地方课程课时学分安排的通知》要求,在地方课程中开设好“陕西地方戏曲”和“电影艺术与欣赏”等课程。
(三)开展教师培训。加强师资培训,依托高校、专业艺术院团的戏曲、话剧、歌舞剧等专业专家,采取市、县、校三级培训,对辖区有特长的教师、音乐舞蹈教师进行戏剧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和专业教学技能。各级各类学校要充分利用当地戏
曲、话剧、歌舞剧等专家、优秀骨干教师,开展全市音乐舞蹈之类教师培训,增强教师的戏剧专业知识和组织戏剧类课堂教学的能力。要选派市级优秀骨干教师,为县、校艺术类教师开展县级培训,力争让每个艺术教师都能接受到戏剧专业知识的培训。
(四)组建戏剧社团。各级各类学校要根据所在地区戏剧种类现状和学生戏剧爱好、专长实际,建立不同剧种的学生戏剧兴趣小组或戏剧社团组织,为校园戏剧群体和个人提供学习交流平台。利用音乐课、大课间、活动课以及第二课堂组织学生进行戏曲唱段的学唱。鼓励中小学校聘请戏曲专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担任学校兼职艺术教师,确保每校每年至少举办一次戏剧知识讲座,传授戏剧艺术精粹,进行戏剧文化知识普及,推动校园戏剧兴趣养成,并鼓励开展校际交流合作。
(五)培育戏剧特色学校。各级各类学校要加强课程建设、戏剧演出、普及教育、社团建设、特色活动、成果展示、幅射带动等内容建设,努力创建戏剧工作特色学校和工作基地。结合我市目前已开展的“一校一品”特色项目学校创建、“义务教育学校文化建设“新体系?大构建”活动创建学校文化示范校”等创建情况,鼓励、扶持有条件的中小学校积极开展戏剧特色教育,培育戏剧特色学校。全市每两年开展一次戏剧进校园工作经验交流活动,确定一批戏剧工作特色学校,纳入文明校园考评指标体系。
(六)举办戏剧成果展示活动。各级各类学校经常性开展校园、校际戏剧表演活动。在各县校集中展演的基础上,全市隔年举办一次中
小学校戏剧展演活动,不断推出戏剧新人新作,繁荣校园戏剧艺术,要将优秀人才纳入“艺术小人才”、“艺术特长生”选拔范围,全面展示全市学校戏剧教育教学成果。
四、实施步骤
(一)试点先行、稳步推进。2016 年 9 月开始,在试点学校开展“戏剧进校园”活动,试点学校要制定实施方案。将戏剧课程纳入校本课程教学计划,实施时间:2016 年 9 月 1 日至 2018 年 8 月 31 日。课程安排:每学期 16 次课,每周一次、每次一课时、每课时 40 分钟。第 1-5 课时,教授基本功训练;第 6-16 课时,教授半个剧目的排演。课程形式:互联网+特色教育戏剧,线上线下相结合;教参内容为基础部分+剧目。至 2018 年,在全市范围内全面开展“戏剧进校园”活动。
(二)分级管理、分类实施。对不同地区、不同阶段的各级各类学校,分别进行属地管理,市、县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各司其职、各尽其能,组织好戏剧进校园活动。针对学校实际情况,可采取课堂教学、戏剧演出、专家讲座等方式,全面普及戏剧进校园活动。
(三)系统连贯、规范有序。在普通高中特别是招收艺术特长生的学校艺术类教学中,适当增加歌剧、舞剧、音乐剧等相关专业知识的教学,建立知识系统、能力全面的人才培养体系,提高学生艺术欣赏的能力。鼓励有经验、有条件的学校积极开发校本课程,编写适宜的校本教材,规范有序地推进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开展。
五、工作要求
1、高度重视。各级各类学校要充分认识开展“戏剧进校园”活动的重大意义,成立活动领导小组,认真制定配套实施方案,细化责任,强化举措,确保活动取得实效。
2、加强督导。各级各类学校要细化“戏剧进校园”活动日程安排,把“戏剧进校园”列为学校年度综合考评的内容。定期开展专项督导检查,建立活动评估体系,形成长效机制,切实将活动落到实处。
3、协同配合。要积极配合好当地宣传部门,加强与文化、财政、演出院团等部门的沟通协调工作,对演出剧目严格把关,妥善细致做好演出组织工作。
4、保障到位。要做好各类组织保障工作,加强安全教育。特别是在组织、观看演出、讲座等过程中,要提前做好各类安全预案,遵循学生观看演出不出校的原则,安全、圆满完成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