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6篇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 2010年第01期(下)1.中国式家庭教育的缺失家庭教育是贯穿和影响着人的一生,从出生的启蒙教育到走入社会的经验教育,方方面面都有家庭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6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
10 年第 01 期(下)1. 中国式家庭教育的缺失家庭教育是贯穿和影响着人的一生, 从出生的启蒙教育到走入社会的经验教育,方方面面都有家庭教育的影子。改革开放和计划生育 30 年后的今天,“中国式”家庭教育也越来越凸显出与众不同的一面。1.1 过分重视“智”的培养,轻视“德”与“劳”在以考试论成败的环境中, 家长自然而然的将学习成绩作为衡量孩子的重要标准。要求孩子将学习放在第一位,忽视其他方面的培养。很少关注孩子人格及品德养成的教育,对于孩子动手能力的锻炼更是处在次之又次的尴尬位置。家长并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在人格上和品德上有什么缺陷, 且品德与人格又属于性格养成中隐性的一面, 家长没有更多的时间去观察,对于孩子的行事作为也很少有时间过问,只要没有太大的失误,家长往往也就听之任之。
此外,对于孩子劳动能力的锻炼,家长们会替孩子完成所有可以代劳的事情,让孩子将所有精力一心一意放在学习上。家长常说:“你只要好好学习,其他什么都不用管了。
”除了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其他一切都由父母包办。
这样就出现了两方面的问题。
第一,学习成绩可以代表一切,成绩好的孩子即使冷漠自私,也不会受到任何指责;第二,在成绩就是一切的衡量标准下,成绩不好的学生背负更大的心理压力,进而对父母的要求产生抵触心理。1.2 过分溺爱,造成个性偏差在物质条件得到极大丰富的今天, 越来越多的家庭都有能力为孩子提供较好的生活和学习条件, 家庭中独生子女的比例越来越多,使得孩子在家庭中成为众人呵护的对象。这就出现几方面的问题:首先,物质要求过于容易满足,形成了孩子坐享其成,不愿付出努力的心态,也让孩子容易养成奢侈的消费观。
在对 80 、 90 后消费观的调查中,经济性、实用性已不是他们消费的主要依据,而是更注重审美性。
第二,父母和长辈过分宠爱,使孩子变得自私,不知为别人着想,缺乏约束,任性骄纵,不懂得尊重人,缺少协作精神社会适应能力不强。
很多孩子喜欢独来独往, 不喜欢跟别人交流感情, 现实朋友很少,在网络虚拟空间却朋友成群,原因就是虚拟空间不需付出真情,不用考虑别人的感受。
第三,很多本应孩子自己做的事由父母代劳, 导致孩子对父母依赖性过强, 缺乏独立生存能力。在多次与国外联合组织的活动中,我国孩子自理能力是最弱的,离开父母,往往不知该如何生活。
过分溺爱中成长起来的孩子,遇到困难,往往不懂得如何解决,也不愿意付出辛苦度过难关,在处理不了的情况下,常常容易产生逃避心理。1.3 重视身体素质,忽视心理素质身体素质的好坏是有形的, 而心理素质的好坏则是无形的。显性的因素得到了家长的重视,对于孩子成长更为重要的隐性影响因素却被家长忽视了。
家长关爱孩子,无微不至,孩子的身体从发育成长到头疼脑热都牵挂着父母的心, 时刻成为父母关注的对象。
但是孩子心理建设的好坏却很少得到家长的重视。
家长很少去了解孩子喜好什么? 爱做什么? 思考什么? 害怕什么? 排斥什么? 是否能够面对挫折? 是否能够承担责任? 是否懂得沟通协作? 是否具有自控能力? 是否遇到了解决不了的心理问题?家长慷慨的满足孩子物质方面的要求,对孩子在饮食上肉蛋奶的营养搭配十分合理甚至了若指掌,但却忽略甚至逃避了情感及思想上的沟通。
在中国几千年传统中重视身体健康多于重视心理健康。
身体的成长可以通过食物的营养来补充,而心理的成长需要精神的慰藉来呵护。在中国家长的意识中身体上的疾病到医院就诊很正常, 而且必须浅谈中国式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中存在的缺失罗忆南(牡丹江师范学院美术系 黑龙江 牡丹江157011 )【摘要】在我国当代教育体系中,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占据着主要地位,家庭教育关系着孩子性格的养成,学校教育则是知识获取的重要途径。
然而,这两方面的教育始终受到中国传统思维与西方现代思潮的影响,存在不容忽视的缺失。【关键词】中国式;教育;缺失收稿日期:
2010-1-21作者简介:罗忆南( 1982.3 —),女,牡丹江师范学院学院美术系辅导员,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及管理。◇ 高教论述 ◇15
2010 年第 01 期(下)●去治疗。很难想象自己的孩子会得心理上的疾病,真的有了心理问题,也往往讳疾忌医,将看心理医生看做是件丢人的事。在这种心理的影响下,孩子的身体素质往往很好,而心理素质及承受能力往往很差。2. 中国式学校教育缺失学校教育是教育体系的核心, 是学生获得知识和国家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
以考试成绩评价学生成为“中国式”学校教育千年不变的标准, 通过考试获得高等学府深造机会似乎并不能完全与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接轨,“高分低能” 成了中国式学校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2.1 升学率成为学校教育培养学生的重要指标从入学起,孩子就必须面对各类考试。分数高低成为衡量学生的重要标准,为取得好成绩得高分,很多孩子不得不放弃游戏时间,投入到各样的补习中去,熟悉纷繁复杂的习题。
此前倡导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观念,越来越被人忽视,重视升学率成为越来越多学校关注的焦点。原本开设的美术、劳动、思想品德这些与中考、高考升学率无关的课程在学校教育中逐渐形同虚设。
重视素质教育与减轻课业压力的口号虽然喊了多年,但始终难以与升学率相抗衡。每个家长都望子成龙,为了孩子的未来发展,家长并不希望通过缩短授课时间来减轻学生负担。学校为了保证有一个良好的升学率,取得社会更广泛的认可, 只能通过改换明目来保证学生的在校学习时间。
作为孩子为了能考一所好大学,满足家长的期待,为自己赢得更好的前途,同样不敢放松对自己的要求。2.2 大学校门的“宽进宽出”1999 年高校扩招后, 中国高等教育不再是精英教育,而是趋向大众教育。高考不再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大学校门也不再那么难以企及。
原本“严进宽出”的高等学府,在放低门槛,敞开大门后,其培养模式和毕业要求却鲜少改变。
走进大学容易,只要修满学分,通过毕业答辩获得毕业证同样不难。各大高校对于水平层次各异学生的教育,却未达到因材施教,仍采用统一的培养模式,忽略了真正的社会需求。这样就出现了大学校门“宽进宽出”的局面。各类大学层次不同,学生入学前的学习能力也参次不齐。大学重视自学能力的培养,留给学生较多自学空间,不再像高中一样将学生整日约束在教室内,由老师督促学生学习。
这样的教育体系和学习模式导致了一些自控能力较差的学生在远离父母的监督下,自我放纵,忽视学习,浪费学习时间,直到毕业才发现自己一无所得。2.3 知识传授与实践能力的脱节从小学到中学到大学, 我国的教育一直以知识传授为重点,教师教学生学,忽视了实践能力的重要性。
尤其是在现阶段的大学教育中,学校仍然是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很少理会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践, 导致有些学到的知识没有得到应用最终成了纸上谈兵, 而有些运用到实践领域的知识却又了解的不深。高校重视基础知识的传授及研究能力的培养,忽视将知识转化为技术的实践能力的培养, 大部分学生又缺少实践的主动性,出现“眼高手低”的状况。高校毕业生不满足于用人单位给的待遇,又不具备用人单位所需的工作经验,而用人单位也招不到令人满意的员工, 二者之间存在的矛盾导致“就业难”。
很多毕业生为了找工作甚至在毕业后到职业学校去学技术,这是教育资源的巨大浪费。我国的高等教育不应再一味的自安于学术的象牙塔内, 而要将高等教育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能够学有所用,真正的将知识转化为生产力,才能实现教育的目的。教育是关系到国家未来的重要课题, 无论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归根结底都是为了能更好的培养国家的栋梁,如何向更适合我国国情的方向发展,仍需继续探索。【参考文献】[ 1 ]凌熙旻,湘潮 . 浅谈家庭教育如何提高独生子女应对挫折的能力[J].2009 年第 10 期 .[ 2 ]张亭亭 , 王岩 . 中日家庭教育理念比较及启示 . 新西部 [J].2009 年第20 期 .科◇ 高教论述 ◇16
篇二: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西湖区教科体局副局长 刘琍琍 现在在青少年的教育过程中我们意识到,许多家长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与家庭无关将教育责任完全放在学校和老师身上或者认为只要“学校教育得好” 其孩子就一定能出类拔萃.这种观点是极为偏颇的.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 “若只有学校而没有家庭 或只有家庭而没有学校 都不能单独承担起塑造人的细致、复杂的任务。”其实关于教育不只是学校和教育部门的事家庭、社会、各个方面都要一起来关心和支持教育除了学校教育外还应包括家庭教育. 在进行加强学生素质教育培养新一代社会主义事业的新 型人才的今天我们必须要很好的发挥教育的整体功能促进学校、家庭等各方面教育因素的紧密配合. 一、学校教育的重要性 学校教育是专指受教育者在各类学校内所接受的各种教育活动。是教育制度重要组成部分。一般说来学校教育包括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是以集体为单位的普众教育有利于发展孩子的集体观念和是非观念及社交能力。学校教育是个人一生中所受教育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学校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讲决定着个人社会化的水平和性质是个体社会化的重要基地。知识经济时代要求社会尊师重教学校教育越来越受重视在社会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现在的学校是一个评级系统在学校接受教育的孩子都能够很好的发现自己的长处、短处与别人相比自己的优势与劣势在哪里从而更好的给自己定位。
学校教育要使青少年学会更好地融入群体与社会当中 要使青少年获得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的动力、热情和必备的基础 要使青少年在纷杂的事物中学会选择具有正确的价值判断能力要为青少年多样化的发展提供可能和条件使他们具有独立健全的人格和鲜明健康的个性要使青少年拥有善良的人性、美好的内心和优雅的举止 要使青少年学会清醒而客观地认识自身的价值和在社会上恰当的位置并养成时时自我反省的习惯学会自我调整使自身不断完善要使青少年逐渐懂得自己所承担的责任包括对自己、对家庭、对社会、对人类和对后代的责任。总之学校教育要有助于不断提高人的生命质量使今天的青少年在未来生活中更加文明、更加科学、更加幸福、更加美满。
学校教育的特点概括起来有以下六点
1、职能的专门性 .学校教育职能是专门培养人学校是专门教育人的场所。学校教育同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相比其不同之处首要的便是学校教育的专门性。学校教育的专门性特点主要表现在任务的专一。学校惟一的使命是培养人其他任务都是围绕着培养人来实现的。学校教育有专门教育者--教师他们都是经过严格选拔并经过专门训练培养出来的。这样的教育者不仅学识广博、品德高尚并且懂得教育规律掌握有效的教育方法。学校教育还有专门的教育教学设备拥有专门进行教育的手段。这一切都充分保证了学校教育的有效性。
2、组织的严密性 .教育的特点在于对人影响的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
学校教育正是体现了教育的特点。
学校教育的目的性和计划性集中体现在严密组织性上。学校教育是制度化的教育。学校教育具有严密的组织结构和制度。从宏观上说学校有各级各类、多种多样的体系结构从微观上说学校内又有专设的领导岗位和教育教学组织有专司思想、政治、教学工作、总务后勤、文体活动等专门组织机构还有一系列的严密的教育教学制度如此等等是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形态所不具备的。
3、作用的全面性 .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作用是全面的。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对人的成长影响多少都带有一定的偶然性 影响的范围也往往只侧重在某些方面。而学校教育是全面培养人的活动 它不仅要关心教育对象的知识和智力的增长也要关心学生的思想品德形成还要照顾受教育者的身体健康成长。培养塑造全面完整的社会人是学校教育的特有职责。而这一职责也只有学校教育才能承担起来。
4、内容的系统性 .适应培养造就全面完整社会人的需要学校教育内容特别注重内在连续性和系统性。
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在教育内容上一般具有片断性。即使是有计划性的社会教育也往往是阶段性就其知识总体来说也具有片断性。学校教育既注意知识体系又要符合认识规律所以教育是系统的、完整的。教育内容的完整性和系统性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特点。
5、手段的有效性 .学校具有从事教育的完备的教育设施和专门的教学设备如声像影视等直观教具实验实习基地等等都是学校教育的有效手段。这些都是保证教学顺利进行的不可缺少的物质条件 这是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所无法全面提供的。
6、形式的稳定性 .学校教育形态比较稳定。它有稳定的教育场所、稳定的教育者、稳定的教育对象和稳定的教育内容以及稳定的教育秩序等等。学校教育的这种稳定性更有利于个人的发展。当然稳定是相对而言的它也要有相应的改革变化。
稳定不是僵化 如果把相对稳定看作是墨守成规、 僵死不变那就必然要走向反面。总之学校教育具有其他教育形态所不具备的独特特点而且正是这些特点保证了学校教育的高度有效性 使它在各种教育形态中占据主导地位。
二、家庭教育的特殊性 蔡元培先生说过“家庭是人生的第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终身的老师。所谓的家庭教育就是家庭中年长的成员如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等对孩子的熏染、影响和教导,家庭是构成社会最基本的细胞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其它亲族关系所组成的社会的最基本的单位自古以来人们就深知家庭教育对孩子的至关重要性。
从一个人接受教育的过程来看家庭教育是一个人接受最早、时间最长、影响最深的教育。一个人从出生到成人都离不开家庭的教育和影响。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子女都有着言传身教、陶冶习染和潜移默化的作用;传统上我
们认为家庭教育侧重于对孩子心理、品德、人品的塑造因为家庭的环境对孩子善与恶的分辨、 勤劳与懒惰的养成有很大的影响。
因为家长就是孩子身边的老师家长可能不去说教但是他的一言一行无形中就影响到孩子常言讲有其父必有其子就是这个道理。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大到什么程度?常常就决定了孩子们的道德标准甚至是法律的意识。学校老师说话也管事但是他的教育方式常常在说教上 可能孩子理智明确、 抽象思维比较强的时候会有理性的分析 能接受一些。但是更多的学校教育还是课堂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启智而家长父母是培养人品的第一道关。
不当的家庭教育 在孩子的心理上潜移默化地产生难以预料的负面效应。家长本来代表称职的父母但不当的家庭教育却会变成孩子成长的阻碍。传统的教育本来对家长本身就有很大的局限性 有些家长在教育子女思想观念和行为上陷入了误区成为了孩子成长道路上的绊脚石。
教育子女是父母的天职是任何人无法代替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年轻的父母把子女的教育甩给自己的父母自己忙事业忙赚钱打麻将等他们不知道自己的做法给自己孩子的成长和家庭的未来留下了隐患。
这种“隔代抚养”由于年龄、思想、知识观念上的差距教育的内容和方法难免陈旧这在孩子走向社会时就很容易留下隐患。
作为家庭方面应更新观念提高认识注意养教结合爱严结合言传身教结合 经常与学校保持联系 相互了解 沟通情况 做到与学校教育相对同步督促孩子保质保量地按时完成学校布置的各项任务不提与学校相矛盾的要求不当着孩子的面非议学校埋怨、责怪老师。同时家长要教育孩子热爱学校尊敬老师关心同学。
家庭教育的优势和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四点 1、家长和子女接触的时间最早也最长有利于教育。孩子从出生到六、七岁上学前大部分时间是生活在家里。即使上学后在家的时间仍远比在校时间多。
长期的共同生活和特殊的亲子关系 使得家长能够深入而系统地了解子女的全面情况所谓“知子莫如父”“知女莫如母”。从而做到家庭教育从子女的实际出发有针对性的教育。个别教育、因材施教是家庭教育的最大优势。
2、家庭教育相比学校教育具有连续性。孩子出生后从小到大几乎有三分之二的时间生活在家庭之中朝朝暮暮都在接受着家长的教育。这种教育是在有意和无意、 计划和无计划、 自觉和不自觉之中进行的 不管用什么方式、在什么时间进行教育都是家长以其自身的言行随时随地教育影响着子女。这种教育对孩子的生活习惯、道德品行、言谈举止等都在不断地给予影响和示范其潜移默化的作用相当大伴随着人的一生。
这种终身性的教育往往反映出一个家庭的家风家风的好坏往往要延续几代人甚至十几代、几十代。同时家风又反映了一个家庭的学风学风的好坏也往往延续几代人、十几代人、几十代人。家庭教育的连续性往往对家族人才群体的崛起有着重要影响。
3、家庭教育是最直接最生动最有活力的教育。家长和子女的特殊关系决定了家长在子女的身心发展中起着非同一般的作用。子女因为与家长在血缘上、经济上、思想感情上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所以受家庭的影响最直接、最生动、最经常、最深刻。心理学理论告诉我们人与人之间的感情越亲密相互之间情感的感染性越强感化作用越大反之则感染性越弱感化作用越小。父母与子女的特殊关系他们之间容易产生感情上的共鸣。家庭教育不仅表现为父母对子女的直接的正面的灌输、宣传和教诲家庭生活的许多方面的因素都会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渗透作用。家庭的文化环境、语言环境、生活习惯以至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在耳濡目染的作用下渗透到孩子的思想意识中去起着重要的教育作用。
父母对一切的评价、 议论 都可能成为子女进行道德评价的依据。家长的言行举止兴趣爱好都可能成为子女效仿的榜样所有这些都是对子女最直接、最生动的教育对子女的成长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4、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和延伸。我们已知道家庭教育是贯彻子女一生的。尽管学校教育是有组织有计划的系统教育在培养人才方面起着主导作用。但是仍需家庭教育的密切配合才能对学生进行全面有效的教育才能提高教育质量。如果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配合与学校教育保持一致就能增强学校教育效果反之则会起阻碍、干扰、削弱或抵销学校教育的作用。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在论述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关系时说“学校教育应当领导家庭教育但决不能少了家庭教育这一重要的环节这是学校教育的最有益的补充。”这就说明了上面的道理 总之 家庭教育是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没有家庭教育的支持和配合就不可能有真正的素质教育。
三、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目的 教育的总体目的是使孩子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潜能 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学校与家长的具体教育目的是不同的学校教育是一种针对许多孩子的共同点的“共性教育”这种教育的最大特点是“标准化”即在教学过程中力求使更多的学生在某一阶段都达到某一个标准,但是我们知道孩子的主要特点是具有独特性每个孩子是有区别的这种区别不仅表现在外貌有不同同时也表现在内在的心理、素质、能力等方面的不同。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家庭对孩子的教育目的是对孩子进行“个性化”教育针对自己孩子特点的“特殊教育”学校的普遍教育无法满足每个家庭的需求 只有家庭教育才能完成——因为只有家长才最了解自己的孩子.所以学校和家庭要相互配合起来让孩子能够健康成长。
四、 建立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桥梁 由于学校教育受到家庭教育的不良影响和家庭对子女的期望不断的提高 对学校教育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所以学校殷切的想得到家庭教育的支持和配合以便建立起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桥梁。
1、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内容要与时俱进社会在发展科学文化在不断进步对学生的教育也是要不断的变化才能适应学生的发展要求家校教育
的内容要适时更新如单亲家庭、留守儿童家庭不断出现家庭教育的缺失越来越多等 都是社会发展出现的教育新问题 因此 我们在家校教育联系的方式上、内容上都要与时俱进。人们要不断的去探索、不断的去创新。
2、父母的知识有限不可能在各个方面都能给予孩子很好的教育与引导必须要有更专业更多的人来共同教育孩子学校是最好的选择,但是教师面对着几十个孩子 只能针对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进行共性教育 也就是群体教育因时间及精力所限不可能照顾到每个孩子的特点容易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甚至因此使孩子对教师的照顾不周而产生不信任感 而家长可以及时引导孩子端正认识。因此家长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家庭教育既可以使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接受学校教育奠定很好的基础又可以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 3、 家长要加强与学校的沟通。沟通才能增进了解...
篇三: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
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区别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教育的职能不同。学校是专门从事教育工作的机构,是专门培养人的场所。学校所有成员都是为实现教育目标,或者是从事教育工作,或者是接受教育而集中在一起,结合成学校“学校”这这样一个社会团体,学校的一切设施专为教育工作而设立,学校的一切活动都是从培养人才出发,服从于教育工作并为培养人服务的。
家庭教育虽然也有教育功能,但教育不是它的唯一功能,家庭不是专门从事教育工作,培养人的社会团体,而是一个具有多种职能的社会组织。人们在家庭这样一个具有多种社会职能的组织内接受教育、影响和训练,可以从中受到多方面的熏陶,学到各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并增强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二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关系不同。学校教育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关系,是人为形成的。教师是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委派的,教育学生是国家教育行政部门交给的社会工作。由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关系是为了完成特定的教育教学任务而确立的,因此,当这种任务完成以后,双方的社会地位和角色,都会随之发生变化,它们随时会发生分离。而且如果学生不满意教师的教育和教学工作可以转学,也可以通过考试在升学时进入另一所更理想的学校。
而 家庭教育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教育和受教育的关系,是自然形成的。人们只要生养子女就做了父母,父母是子女法定的监护人和教育者,父母养育子女的义务和教育子女的责任是不能推卸的。对于子女来说,家庭教育者是其无法选择的、
三是教育者自身的条件不同。学校的教师是职业教育者,社会赋予他们的唯一任务和全部工作就是教育学生。教师一般都要经过教育行政部门的业务考核。政治审查、品德坚定、并被确认合格,并能够胜任教育教学工作,再有教育行政部门任用。现在我们国家还实行教师资格认定制度,只有取得教师资格证书的人才可以当教师。在教育和教学工作中,如果不称职,学校还可以对其进行惩戒甚至将其除名,这就保证了教师队伍的专业素质和水准。
而在家庭教育中,父母虽然是孩子的,养育着和教育者,但是他们绝大多数都还有自己的社会职业,并不是专职的教育工作者,不可能将全部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子女的教育上。而且他们没有接受过专门的系统的职业训练,他们当中他的许多人对于教育的特点和规律并不熟悉,自身的教育素质存在缺陷,这些都构成了家庭教育的局限性。
篇四: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内容摘要】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 教育是非常关键的, 包括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等。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 学校教育是家庭教育的延伸, 更是整个教育阶段的关键,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互为联系, 互为补充。
要培养适应现代社会的合格人才, 两者都不能缺失。
【关键词】
家庭教育 学校教育
最近又看到了关于青少年犯罪的报道, 有媒体称“药家鑫事件” 是学校教育的失败,也有人称药家鑫父母是这次事件的罪魁祸首, 这再一次引起我们对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再度认识。
在这些事件中, 人们谈到较多的是要在学校教育方面下苦工夫, 而家庭教育则很少被提到, 把教育狭义地理解为学校教育, 从而忽视了家庭、 学校和社会教育的有机统一。
教育应当是随着生命的开始而开始的, 婴儿从“呱呱” 落地到上学前最先接触的就是家庭, 是父母亲人, 他们的文化程度、 个人爱好、 社会地位、 家庭氛围、 夫妻关系及亲友等, 均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深刻而长远的影响。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 在这个环境中进行着最初步的、 最基本的教育, 特别是早期的家庭教育起着学校教育都难以起到的基础作用。
福禄贝尔说过:“国家的命运与其说是掌握在当权者手中, 倒不如说是掌握在母亲的手中。” 这句话深刻地说明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孩子的健康成长, 家庭教育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孩子的成长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教育工程, 在这项工程中, 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 是学校教育的助手和补充。
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教育方式, 由于实施的教育不同, 其效果当然也截然不同。
由于儿童意识单纯、 善于模仿, 分辨是非能力还很差, 各种行为习惯仍然处于养成的阶段, 而且可塑性也很强, 家长们应该认识到:
儿子或女儿首先是向他们学习的, 包括学习好的品质和坏的品质, 意识到:
“溺爱是一种不理智的爱”、“最可怕的是父母只知满足子女的物质需求”美丑等, 会使人终生受益, 为孩子今后的成长打下良好且牢固的基础。
家庭教育不仅仅是协助老师督促孩子完成家庭作业, 而应该是促进孩子全面发展的一个工程, 以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为主, 提高孩子的综合素养。
如果说家庭教育是培养孩子人生观、 价值观、 世界观的教育, 那么学校教育就是科学文化素质的教育。
青少年在学校期间受到是最集中、 最系统、 最牢固的教育, 它为将来步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是教育过程中最重要、 最关键的阶段。
学校是对孩子进行专门教育的机构, 能对孩子的知识、 技能、 品行等方面进行更为全面的补充教育。
学校给学生们创造了良好的教育环境:
优雅整洁的校园、 各种齐全的教学设施、 积极向上的氛围等等,这些都可以陶冶人的情操, 激发学生奋发向上, 努力拼搏, 使学生全身心地接受学校的教育, 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 进一步形成正确而完整的人生观、 世界观和价值观, 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
一个成长中的孩子, 他既是一名学生, 同时也是某个家庭中的一员。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 “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家庭与学校的一致性, 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 学校的教学、 教育就会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 。
要想达到家庭与学校的一致性, 交流和沟通是必不可少的, 这是保证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有效合作的基本前提。
对于学生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教师要客观地分析问题的症结所在, 与家长共同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师与家长交流沟通时, 要尊重家长、 善待家长, 才能赢得家长的理解和信任, 才能保证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有效合作。“教师最重要的任务是教会家长怎样教育孩子”(1), 良好的家庭教育, 可以帮助孩子分辨对错、 善恶、(1), 帮助家长承
担起应尽的职责和义务, 积极参与孩子的教育工作, 成为学校教育的合作者。
在合作过程中, 教师面对不同的学生家长, 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方法的指导, 与家长在教育学生的问题上达成一致。
家庭教育让孩子尊师重教、 尊老爱幼, 而学校教育又使孩子博览群书、 知古通今,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各负其责, 虽有分工, 但又紧密相连、 相辅相成、 缺一不可。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 忽略了任一方面的教育都有可能造成不好的结果, 要想使孩子全面健康发展,必须树立整体教育的思想, 实现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有效结合, 才能使孩子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瓦· 阿· 苏霍 姆林斯基《 家长教育学》 :
第二卷《给教师的 100 条建议》、《怎样培养真正的人》, 第五卷《没有惩罚的教育》 等。
启秀中学生物学科
陈柳柳
篇五: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
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关系一、
教育、 学校教育、 家庭教育内涵及研究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关系的意义
教育是人的发展过程, 是生命的不断升华与超越。
与学校教育相比,教育是一个更开放、 更丰富的概念, 它随处发生, 既包括校内的正式教育,也包括学校外的非正式教育。
就个体发展而言, 教育是终身性的, 是个体生命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
教育是社会健康发展和个人获得幸福生活的基础和源泉。
而学校教育, 顾名思义, 它是在学校中实施的教育, 是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发展需要, 有目的、 有计划、 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 以培养一定社会(或阶级)
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与学校教育不同的家庭教育, 是指家庭内部成员相互之间进行的一种教育, 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上的家庭教育, 是指家庭成员之间身心健康、 情感生活、 伦理观念、 道德行为等立身处世的教育, 并带有终身教育的特点, 它是相对于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而言的一种教育方式。
而狭义的家庭教育是指儿童从出生到入学前的教育, 主要是父母对子女所施的教育。
现代家庭教育属于前者而非后者。
一言以蔽之, 对于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 全面实现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二、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关系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究竟是一种什么关系, 通过学习与实践, 笔者认
为有以下四种:
一是彼此地位平等的关系; 二是流与源的关系; 三是既相联系又相制约的关系; 四是相互独立不可替代的关系。
1.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共同的培养目标所决定的
众所周知, 无论是学校还是家庭, 都无一例外地肩负着培养人才的重任, 没有也不应该有任何职业上的高低贵贱之分, 而在事实上, 哪一个教师不是扮演着家长角色? 又有哪一个家长不是承担着教师(子女的终身教师)
的角色呢? 不仅如此, 无论教师还是家长, 在人格尊严上又都是平等的, 这是国家根本大法--宪法所规定的。
因此, 这种平等关系是天经地义的, 是不容置疑的。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 种种不平等的现象却时有发生,这不能不令人深思。
有的学校有的教师不尊重家长的人格, 对家长摆出一副盛气凌人的架势, 特别是当学生未达到要求时更是如此。
实践已经并将继续证明, 如果只重视智育教育而忽视品德的塑造, 不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 那么, 我们培养出来的人, 将是有智育没有智慧,有知识没有文化, 有文化没有教养, 有教养没有信仰, 有欲望没有理想,有青春没有热血的人, 这绝不是危言耸听。
我们的教师, 我们的家长, 必须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尽快走出各自教育的误区。
任何厚此薄彼或对立的看法和作法都是十分荒谬和错误的。
2.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是“流” 与“源” 的关系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 家长是子女第一任也是终生任教的老师。这两个“第一” 理所当然地决定了家庭教育是一种“源” 的教育。
“源”与“流” 是一脉相承的关系, 符合事物的发展规律。
没有“源”, 也无所谓“流”; 没有“流”, 其“源” 也无从延续与发展。
充分认识两者关系,
能够使我们切实重视起家庭教育, 自觉地抓好家庭教育, 从而为学校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3.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是既相联系又相制约的关系
学校教育与家庭是紧密相关的关系。
现代教育认为, 学校教育只有在与家庭教育、 社会教育相互结合的前提下, 才能实现自身的职能。
现在情况也充分表明, 学校推行素质教育的任何改革努力, 离开了家庭的理解认同、 支持和配合, 都是寸步难行的。
两者关系在相互联系的同时, 更有相互制约的一面, 并且这种制约关系已经影响到各自教育的效果。
比如, 现在家长总是说学校和老师的问题,而学校和老师又总是埋怨家长素质低, 其实双反方都存在相应的问题。
家长和教师间的这种对立情绪无形中割断了 两者之间的联系, 这种现象虽然发生在家长与教师之间, 但学生往往是最大的受害者。
在联系与制约问题上既要重视联系, 更要重视制约, 教师、 家长各自要换位思考, 努力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 从而共同把握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的最佳着力点, 使教育达到最佳效果。
4.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是相互独立不可替代的关系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各自 所具有的特点决定了 两者的相互独立和不可替代的关系。
尤其是进入 21 世纪, 伴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提出, 整个教育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
无论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都必须充分体现与时俱进。
对于学校教育, 有专家指出, 今天的教育应当是智慧的教育, 它不在于教师讲授多少个知识点, 而在于学生提出更多个为什么; 不在于教师教
学方法精益求精, 而在于学生是否在学习过程中有大量的参与和自由表达的机会; 不在于学校安排多少课程, 更不在于基础型、 拓展星和研究型之分, 而在于学生能否对所学的东西感兴趣, 通过学习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不在于学生从书本中接受了 多少, 而在于他们质疑和批判了多少;不在于老师布置多少课外作业, 而在于他们如何千方百计让孩子们展开想象的翅膀, 拓展广阔的心灵:
不在于考试得了多少分, 而在于对自己和发展是否有足够的自信心; 不在于学校走廊上悬挂多少名人名言, 而在于学生对自 己以及身 边人和事有多少深刻的感受; 不在于孩子会不会拉小提琴、 画画或有其他特长, 而在于他是否有丰富的内心情感世界与对真善美的热切渴望。
与此同时, 家庭教育无论从内容形式还是结构功能上也都发生了重大变化, 其重要标志是从封建走向民主, 从封闭走向开放, 从复杂走向单一,从前喻文化走向后喻文化。
现代家庭教育已不再只是家庭之间的教育, 也包括家庭之外的人或社会所产生的影响; 它不仅提供文化习俗的学习, 也是培养人的全面发展及促进人的社会化的主要场所; 它的受教育者不仅是儿童, 也包括成年人。
家庭教育已不是过去所说的“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延伸”, 学校教育也不是“要交给学生一杯水, 自己要准备好一桶水” 的教育, 而是除了 准备好一桶水之外, 还应当为自己找到知识的源头, 每天向源头汲取活水。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尽管具有各自的特点, 但在确立人的终身教育和终生学习的观念和目标上是相同的, 在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是相同的。
这正是素质教育区别于以往任何教育的
根本所在, 同时也是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共同追求的目标。
当前,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错位” 现象时有发生, 这种“错位”使得各自教育的优势在无形中悄然流失, 使得独具功能的各自的教育方式趋于简单化。
如有的学校将课外活动变成了 家务活的“演练场”, 让学生洗手绢、 擦皮鞋、 洗菜、 煮饭、 修自行车。
相反, 许多家长在家里为孩子布置没完没了的作业。
我们既不能用学校教育代替家庭教育, 也不能用家庭教育取代学校教育, 而应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不仅要重视学生的学业成绩, 更要重视每个学生的品德、 情感、 态度、 生命、 尊严、 人格、 民主和权利意识、 科学和创新精神等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在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两者之间的关系上, 既不能因两者地位平等而对立; 也不能因“源”与“流” 的关系而重此轻彼; 既不能因相互联系而互相代替, 也不能因相互独立而割裂两者关系。
综上所述, 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之间的平等关系,“源” 与“流” 的关系, 既相联系又相制约的关系, 相互独立不可替代的关系, 充分认识 21 世纪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重要地位与作用, 正确处理好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关系, 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 关注人的情感, 关注人的价值, 更关注人性的完善, 坚持解放思想, 与时俱进, 努力开创新形势下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篇六: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
篇《《论家校合作_谈谈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几个问题李银军校长深圳市盐田区田心小学一个人的成长, 与家庭教育、 学校教育关系非常密切。一个人的成才, 家庭教育是主要的, 学校教育是次要的。一个学校的成功, 必须高度重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当前,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现状如何?我认为:
普遍而言, 学校教育强势, 家庭教育弱势。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缺乏沟通, 缺少结合。学校教育的强势, 主要表现在资源、 内容、 方法上。
学校拥有教师和各种教育资源, 学校有专门的德育队伍——班主任, 有品德课程, 还有适合学生成长的各项教育教学活动。
家庭教育的弱势, 主要表现在大部分家长缺乏教育理论的引领, 教育方法的指导, 部分家长则表现为过度关注, 神经紧张, 隔代家长( 爷爷奶奶辈)越俎代庖。如何将学校的教育强势转化为家庭教育的强势, 实现强强联合?我认为有两个办法:一是由关工委( 妇联)或社区教育机构成立家长学校, 对家长进行定期培训。
目前深圳的各级关工委( 妇联)很重视家庭教育, 但缺乏师资、 场地的支持, 往往是有文件而少行动, 而深圳的社区教育, 则已经开始起步, 这一块已经有了一些主措, 但没有把对家长的教育定位于社区教育之中, 也还缺乏必要的经费支持。
我以为由政府拨入经费, 关工委( 妇联)主管, 社区教育学院组织, 利用深圳大中小学的师资,利用各学校的场地, 按年级分专题对家长进行培训, 从而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 完全是可行的。一是由学校和家长委员会共同组建家长教育委员会, 成立家长学校, 按年级分专题对家长进行培训,】
8】
I论家校合作> 》 深圳篇从而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
这里的问题是一所学校师资有限, 家长的资源也有限, 学校在承担正常的教育教学任务的同时, 还要承担对家长的教育培训, 显然时间和精力都不够, 当然, 还有经费的来源和开支的渠道也不畅通。尽管如此, 作为学校, 作为校长, 在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结合问题上, 还是可以有所作为的。我们通常的做法是:
开通家校通, 建立学校老师与家长的常态联系; 举行家长开放日, 让家长了解学校的教学情况:
召开家长座谈会, 介绍学校教育教学情况; 为家长开班上课, 提供一些教育的方式方法。这些是学校向家长的输出, 是单向的, 也是必要的。我们其实还可以这样做——一、 成立家长义工联。
俗话说:
人上一百, 武艺俱全。
家长的教育素养虽然参差不齐, 但家长的社会层面广, 是不可多得的教育资源。
我们可以以自愿为原则, 成立家长义工联, 并将他们分成若干个组, 如教学组、 关爱组、 安全组、 故事妈妈组、 课外活动组、 才艺组等, 让他们自己选择服务的项目, 服务的时间, 在工作计划时间段, 做老师的帮手, 为学生服务。
如我们学校的故事妈妈组的家长义工, 他们为低年级的学生讲故事, 讲的绘声绘色, 有的还做了课件, 效果丝毫不逊色于电视台的儿童节目。
如教学组的家长义工, 他们有的协助老师辅导后进生, 有耐心, 有方法, 同时也体验到了老师工作的辛苦; 他们有的为家长上课, 介绍自己教育小孩的方法, 学习数学的方法, 记忆英语单词的方法等等, 他们的讲课, 易于为家长所接受。
如我们学校关爱组的家长义工, 还会在学校德育处的安排下, 对一些行为有偏差的学生进行辅助教育。我校的家长义工联现在有18 0 多人, 一部分已成为了区义工联成员, 有20 人成为了市义工联的成员。每学年, 我们还会进行一次总结表彰, 评出一批优秀家长义工。家长义工联, 让家长走进学校, 了解学校, 也为家长提供了另一个展示他们聪明才智和奉献精神的平台, 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家长提升家长的目的。二、 专题家长学校上课。
我校开办家长学校已有十来年的时间了, 在长期的探索中, 我们认为普适性培训很有必要, 但专题家长学校上课更有它不可替代的作用。
如向家长介绍学校办学理念, 办学思路, 办学特色, 办学成果等。
这一两年来, 我们就先后为家长开讲了《培养有文化传承的现代文明少年——谈谈18 2
深圳篇《《论家校合作l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现代文明礼仪教育的结合》 , 《我校是怎样开展写字教育的》 , 《重视课外阅读, 营造读书氛围》 等讲座。
再如我们针对一年级学生年龄特点, 为一年家长开讲了《一年级学生好习惯的培养》 ,因为我校书法教育比较有特色, 一年级学生选修毛笔书法的较多, 因此, 我们就专为选修毛笔书法学生的家长开设了《毛笔书法入门》 的讲座。
我们每年区、 校都有一次科技节, 为配合学生的三小作品制作, 我们就为家长开设了《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讲座。
为提高五年级学生识记单词的能力, 为让家长达成共识, 我们就为五年级家长开设了《科学记忆英语单词》 的讲座。三、 设立家长约访日。
教育问题不仅有共性, 更有个性。
学生因为家庭经济、 文化背景不同, 个人秉性不同, 学生会呈现出不同的气质、 性格和素养, 家长也会有不同的教育期望值而这些, 就可能产生各种矛盾。纵观当前的家庭教育, 普遍存在两个问题。
一是家长忙于生计, 无暇顾及小孩子的教育问题, 家庭教育基本处于空白状态。
一是家庭条件优越, 母亲不上班, 全职管小孩, 有的是爷爷奶奶全职管孙孙, 这样的家庭对子女的教育表现为过度关注。设立家长约访, 我们就可以根据学生及家长的情况, 指导家长提高家庭教育某一个方面的能力, 解决学生存在的某一个方面的问题。
这样的约访有针对性, 有实效。
特别是对于那些关注过度的家长, 我们很明确地提出:
不要让学生成为“小皇帝” 、 “小媳妇” 、 “学奴” ,要让学生有承受挫折的经历, 要让学生有自由成长发展的空间, 要让学生拥有童年时光。校长拿出一定的时间来做家长约访, 好处多多:1. 可以为老师们解决个别学生棘手的教育问题;2. 从中可以了解学生家庭教育的状况;3. 家长会觉得校长重视他和他的小孩, 效果会好.学校教育不是万能白勺, 校长的约访也不是万能白勺’ 但对于改进家庭教育状况一定能起到“正能量” 的作用。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话题, 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家庭教育的成败, 学校教育的作用, 社会( 社区)教育的影响, 无时无刻不在作用于青少年的身心成长。
作为校长, 只能在教育的这片天地里有所作为, 而当下的社会现实造成的社会民众心理却与我们的教育目标理想相悖而行, 我们只能逆水行舟, 无可选择。18 3
推荐访问: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 学校 教育 家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