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机构编制工作总结和工作思路,供大家参考。
2021年机构编制工作总结和2022年工作思路
过去一年,在区委、区委编委坚强领导和市委编办大力支持下,我区机构编制工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在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优化执政资源配置,规范机构编制管理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深化三项改革,打得一个局面开
(一)创塑了基层“三整合”改革的新样板。一是建成一个一体化平台。基层审批服务综合执法一体化平台全面建成,与全要素网格、12345等平台数据共享,初步实现可视化、信息化、智能化镇域管理;
二是下放一批管理权限。首批赋予基层XXX项管理权限,通过精准对接、定期培训、专项督查等方式,实现“放得下接得住管得好”;
三是打造一个示范亮点。市级试点XX镇顺利通过验收,其一体化平台对接端口数全市第一,为民服务中心入选全省“15分钟医保服务圈”首批示范;
XX村在建设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共同体的道路上,走出了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的新路子,获评“第二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成为基层治理体系的全国样板。
(二)收获了综合体制执法改革的新成效。一是规范化建设取得新进步。进一步细化完善综合行政执法事项指导目录,全面落实综合行政执法“三项制度”,会同区城管局出台实施办法,为城市管理领域执法队伍规范化建设提供了标准化的“盐都方案”;
二是跨部门执法有了新作为。在市场监管和城市管理领域申请跨部门相对集中X项行政处罚权和行政强制措施权,并专门印发通知,规范权力运行,确保“工作不断档、责任不落空”;
三是一体化平台有了新进展。专门成立了社会治理现代化指挥中心筹备组和工作专班,召开专题会议、明确职责分工。组织政法、工信等部门专门赴南通等先进地区考察,在此基础上,制定建设方案、通过专家评审。目前区域治理现代化指挥中心平台已进入招标阶段;
四是示范化创建取得新突破。深化综合执法改革获得“国字号”荣誉,农业领域“一支队伍管执法”分别在省市农业执法工作会上作经验介绍;
全区农业农村局作为全市唯一入选单位代表江苏接受全国改革评价,为农业农村部跨省交叉检查提供了观摩现场,成为全国农业综合行政执法示范单位。
(三)探索了园区管理体制机制的新路径。一是探索高新区“去行政化”改革。以破局重塑、孵化发展的改革锐气,推动高新区与盐龙街道“区街分设”、职能分离,将社会事务管理工作均交由属地承担,进一步理顺了职责关系;
二是推进高新区“一区多园”改革。确立高新区为核心区,XX个特色园区和XX个市级工业园为拓展区,形成了规划一体、产业互补、资源共享的“一区五园”联动发展格局,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发挥。改革思路受到市政府主要领导批示肯定,改革做法在全市高质量发展现场观摩会上受到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表扬,也吸引了兄弟县区前来学习取经;
今年高新区获评中国(XX)自由贸易试验区联动创新发展区;
三是推动功能园区“扩权赋能”。在大纵湖旅游度假区、台创园两个功能园区,建立镇级委托、专用公章和服务阵地“三位一体”的赋权运行保障体系,实现审批服务执法“园区事园区办”,发挥“权”的最大效能;
着眼保障园区发展和安全,将编制资源向园区倾斜,下达用编计划各X名,人员编制X名,用好“编”的最大效益;
理顺园区与职能部门的职责关系,建立“园区吹哨、部门报到”工作协调机制,推动城管、渔政执法中队下沉,将行政执法权限和力量向园区延伸,激发“管”的最大潜力。
二、保障服务大局,
(一)着眼“保障发展”,谋在大局关键点。一是深化职能转变。强化文物保护体系建设,在区文广旅局挂牌设立区文物局;
完成行政复议体制改革,实现“一级政府一个复议机关”;
开展事业单位规范化管理专项行动,副科级以上事业单位“三定”全部印发。二是加强布局优化。统筹资源设立未成年保护、职工服务、事业单位登记、民族宗教等一批公益性事业机构。央视《新闻1+1》栏目对我区通过成立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关爱、保护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这一做法进行了专题报道。三是推进乡村振兴。将“三农”工作摆在突出位置,调整优化扶贫工作机构设置,区农业农村局挂牌设立区乡村振兴局,成功获评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
统筹发展和安全,盘活职能弱化机构,新设“区粮食物资和储备服务中心”,提升全区粮食和重要物资供给保障能力。
(二)着眼“赋能增效”,发力基层急需处。一是以完善制度为重点,增强基层治理能力。重抓镇(街道)“三定”实质运行,全面完成原镇属中心、站所等事业单位法人注销登记、公章回收和综合服务中心事业人员职称评定等配套工作;
二是以突出基层为导向,增强一线发展活力。进一步向基层下沉编制和人员,下达2021年度退役士兵安置事业岗位X个,基层岗位独占X席;
拿出公开招聘基层事业单位岗位数X个,占公开招录岗位计划数近X%;
三是以人民为中心,守牢安全发展底线。为基层招录新增安监岗位X个,有力保障省级安全示范城市创建。为解决基层消防“短腿”“无腿”问题,在全市独家向基层下沉X名全额事业编制。
(三)着眼“民生托底”,办好群众关切事。一是突出民生保障。全面落实教育、卫生优先战略,保障“学位”“床位”不缺位。市东进路小学初中、区教育人才储备中心、中医院相继成立,市三院“三定”重新核定;
二是突出资源保障。对全区中小学(含公办幼儿园)学生、教职工情况进行“家家到”调研,摸清全区师生配置总体情况,为区委区政府科学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三是突出人才保障。持续扩大教育卫生资源供给,教育卫生领域共入编X名,核定的事业编制数已超全区总量的X%,最大程度保障了义务教育、公共卫生等基本公共服务的编制急需。
三、注重开拓创新,激得一池春水活
(一)创新设置“过桥编制”。打破编制资源使用壁垒,加强对市三院、高新区等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基层一线的机构编制保障力度,特别是在推进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林业职能划转等改革工作时,因地制宜开展“人编同调、带编流动”,破解“无编可用”难题。
(二)创新试行“承兑编制”。在不突破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总量的前提下,对新设立的中小学,试行“编制一次核定,分期分批下达”管理模式,探索出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管理的新途径。
(三)创新推行“动态编制”。在教育、文旅等重点领域,释放X名“退一收一”动态事业编制,解决教师、淮剧高层次人才引进等问题,待其自然减员出现空编后等量收回。
虽然2021年我们的工作有了一些新的进步,但也存在着与先进地区比基层“三整合”改革亮点还不够亮等不足。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十四五”规划深化之年,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关键之年。我办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中找准切入点,努力为加快谱写“强富美高”新XX现代化建设新篇章提供有力体制机制保障。初步打算在改革、创新、管理三个方面下功夫、求突破:
(一)改革
1.适时开展深化事业单位改革。根据省、市统一部署,部署开展深化事业单位改革,强化“小散弱”机构撤并整合,核减收回事业编制,作为周转编制纳入全区统筹,强化重点领域、重大项目和人才引进保障。
2.全面提升基层“三整合”改革。不断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坚持“点”上抓示范,全面提升尚庄镇示范水平。突出“线”上抓提升,围绕审批服务、综合执法、社会治理等工作,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案例。紧盯“面”上抓完善,突出“五重抓五提升”,推动改革真正落地见效。
3.持续深化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加大跨领域跨部门综合执法力度,建强各领域综合行政执法队伍。聚力“四化建设”打造综合执法新样板,构建盐都综合执法体系标准。会同区委政法委完成区域治理现代化指挥中心建设,推广实施“大数据+指挥中心+综合执法队伍”新模式。
(二)创新
4.以“数字化”赋能机构编制管理。以打通实名制业务网上办理“全链条”为抓手,推进“数智编办”建设,着力将机构编制组织人社财政综合管理平台打造成党政机关整体智治综合应用的“数据源头”,树牢机构编制数据权威地位。
5.以“备案制”强化人才资源保障。根据省、市部署,以满足人才需求为导向,在公立医院、公立幼儿园试点推广人员备案制管理,推广“编制+人员控制总量”模式,探索建立备案制人员定向入编通道。
6.以“周转池”创新人员编制管理。以教育、卫生领域为重点,人员下沉为导向,加强人员编制动态调整和统筹管理,规范“周转池”管理使用,因地制宜推进“区属镇用、单列管理”。
(三)管理
7.把握重点,完善制度,构建机构编制管理体系。对照《条例》规定,针对机构编制管理动议、论证、审议决定、组织实施各个环节,细化工作流程,严格按照职责、权限、程序办理,实现机构编制事项事前评估、事中履职监管、事后跟踪问效全链条闭环管理。
8.聚焦问题,精准施策,提供有力体制机制保障。聚焦高质转型,更大力度推动国家高新区争先进位,打造“机构精简、人员实干、运行高效”的开发区管理新机制,为实现十四五期间进入国家排名前50位提供有力保障。积极推进消防管理体制改革落地见效,加强全区应急管理领域人员力量建设,为创成省级安全发展示范城市提供保障。持续优化乡村振兴体制,确保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战略转型平稳接续。
9.科学管理,突出精细,推动日常管理提质增效。一是着力提升机构管理制度化水平。结合实际出台政策规定,全面加强和规范机构编制工作。二是着力提升机构编制管理标准化水平。规范档案管理,进一步完善机构编制、领导职数和机构编制问题等台账。三是着力提升机构编制管理信息化水平。着力推行“互联网+”工作模式,全面实行机构编制管理、实名制管理、事业单位登记管理业务全事项网上办理。
推荐访问:工作总结 工作思路 机构编制 机构编制工作总结和工作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