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桓英事迹心得体会5篇李桓英事迹心得体会 向时代楷模马善祥同志学习 马善祥,男,回族,1956年11月生,四川省隆昌县人,1976年12月参军,1979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李桓英事迹心得体会5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李桓英事迹心得体会
代楷模马善祥同志学习马善祥, 男, 回族, 1956 年 11 月生, 四川省隆昌县人, 1976 年12 月参军, 1979 年 1 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88 年 10 月转业至地方,历任战士、 政工干事、 区综治办主任、 街道办事处副主任, 现任江北区观音桥街道调研员、 “老马工作室” 负责人。
马善祥同志长期工作在基层、 奉献在基层, 从事基层调解工作和群众思想政治工作 26 年, 走遍观音桥的大街小巷, 记下 148 本、 520多万字工作笔记, 为群众解决了 2000 多个困难和问题。
马善祥同志善于把握新形势下基层调解工作和群众思想政治工作的规律, 坚持“公平公正、 依法调解, 有情有义、 通顺思想”。
2012 年 5 月, 观音桥街道成立“老马工作室” , 组建起一个基层调解和群众思想政治工作专业团队, 并且总结提炼形成一整套“老马工作法”, 马善祥担任首席调解员。
马善祥同志视服务群众为毕生事业, 在感情上对群众很“亲”,在态度上对群众很“诚”, 在行动上对群众很“勤”, 深受街道群众的信赖和爱戴。
马善祥同志严于修身律己, 给自己定了一系列“不” 字头规矩, 不对群众说伤感情的话, 不搞吃吃喝喝, 不结交不良社会朋友, 保持了党员干部应有的本色。
马善祥同志是新时期重庆党员干部队伍中涌现出的优秀分子, 是广大社区工作者的优秀代表, 是基层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典范, 是依法加强社会治理工作的典范, 是新时期党的群众工作的典范。
是一个群众需要的好党员好干部, 一个充满自信的基层干部, 一个群众需要的人; 群众需要信任, 老马就是最信任他们、 让他们感受到尊严的人;群众需要陪伴, 老马就是在他们在身处困境、 陪伴左右的人:
群众需
要希望, 老马就是帮他们点燃希望的人。
几十年理想信念不动摇, 工作激情不懈怠, 道德品行不变质, 物质生活不多求, 这些规矩, 是他自加压力的法宝。
时时刻刻给自己亮起一盏红绿灯:
什么人能交往, 什么人不能交往; 什么话能说, 什么话不能说; 什么事能做, 什么事不能做。
做一名党的好战士, 做一个群众贴心人, 做一个基层好干部, 做一个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排头兵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 这就是时代楷模马善祥的人生追求。
只要群众需要, 只要党需要, 就毫不犹豫地站出来, “我是老马”, 这就是时代楷模马善祥的实际行动。
马善祥同志的先进事迹和可贵精神, 体现了党性与人民性的内在统一, 体现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实现人生价值的内在统一,体现了埋头苦干与开拓奋进的内在统一, 为广大党员干部树立起了为民、 务实、 清廉的标杆。
2014 年 11 月 10 日, 中央政治局常委、 中央书记处书记刘云山到“老马工作室” 调研, 对马善祥同志给予了充分肯定, 同日, 中央宣传部授予马善祥同志“时代楷模” 称号。
2014年 11 月 28 日, 中央宣传部在中央电视台向全社会公开发布“时代楷模” 马善祥的先进事迹。
2014 年 12 月 2 日, 市委书记孙政才主持召开市委常委会会议, 号召全市党员干部向马善祥同志学习, 努力做一个人民需要的好党员好干部。
市委组织部、 市委宣传部、 市委政法委决定, 在全市广大党员干部中广泛开展向马善祥同志学习活动, 让 “老马” 带出更多“小马”。
老马的五问五答 第一问:
怎样保持基层干部坚定的党性? 答:
对党忠诚, 毫不含糊, 做党的好战士。
党性既是群众的希望, 也是事业的基础, 既是抽象的话题, 更是具体的行动。
干部对群众好, 群众就说共产党好, 党员干部就是要为党欢喜为党忧, 把自己的喜怒哀乐与党的事业、 形象紧紧地连在一起。
第二问:
怎样保持深厚的群众感情? 答:
甘当公仆, 绝不掺假, 做群众的贴心人。
接待群众有 24 字规矩, 群众来了, 就:
起立迎接、 请坐倒水、倾听记录、 交流引导、 解决问题、 出门相送。
发自内心地尊重群众,让群众充分享受到主人公的尊严。
在基层, 群众感情还要向困难群众倾斜。
困难群众生活过得去,心情过得去, 我们当干部的良心上才过得去。
党员干部对群众还要像春天般的温暖。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你对他是真情实意还是虚情假意, 群众一眼就看出来了, 干部要感动群众, 绝不是靠方法和技巧,而要靠干部的优良品质和服务群众的深情厚谊。
第三问:
怎样长期扎根基层有所作为? 答:
敢于担当, 永不懈怠, 做基层好干部。
从 1994 年起, 就长期处理农村征地、 城市拆迁、 企业改制、 环保、 安全生产、 意外事件、 医患矛盾、 物业纠纷、 家庭财产情感矛盾。20 年来, 调解矛盾、 解决问题 2000 件左右。
基层岗位固然平凡, 却是广大基层干部为党、 为人民担当重任的顶天立地的地方。
矛盾和问题是他成长的源泉。
20 年来, 他坚持天天写工作日记, 已经写满 148本, 记录了他对基层工作、 群众工作大量的思考和感悟。
例如:
人在基层, 心要在基层; 群众情绪多样化, 干部不能情绪化; 群众允许犯错误, 干部不能错误地对待群众; 群众有时站在干部的对立面, 干部永远不能站在群众的对立面; 党员干部对不起谁也不能对不起穷人。一个群众一辈子可能就找干部办一件事, 这件事办好了, 群众就可能
记党和政府一辈子好; 这件事办不好, 群众就可能记党和政府一辈子不好。
第四问:
怎样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 答:
攻坚克难, 从不言退, 做创新群众思想政治工作的排头兵。
他总结出怎样调解矛盾、 怎样做好群众思想政治工作的 60 多种方法。
如情绪控制法:
就是针对一些人在表达利益诉求时, 情绪化、偏执化、 极端化而找到的正确处理方法。
每当在群情激愤的现场, 他去处理矛盾时, 总是低调谦卑、 表达情意、 经常拱手作揖说对不起,顺着群众的情绪做群众工作, 淡化人民内部矛盾的冲突和对立, 增强大家解决问题的信心, 始终把有效控制情绪放在第一位。
第五问:
怎样保持昂扬向上向前的人格追求? 答:修身律己、 绝不媚俗,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带头践行者。
他给自己定下了“三个不” 的规矩:
一是不打麻将、 不打牌, 闲时就看书、 学习, 锻炼身体, 避免了不良情趣爱好的负面影响。
二是几乎不在外面吃饭喝酒, 下班就回家, 避免了不良社会习气的负面影响。
三是不结交不应该结交的社会关系, 不找别人办那些不该办的私事, 也不帮别人办那些不该办的私事, 避免了人际关系的负面影响。这“三个不”, 让他与社会保持距离, 远离各种不良诱惑, 保证了 洁身自好、 心情宁静。
为了保持党员干部的先进性, 他按照党的要求,长期坚持三个标准:
一是坚持生活低标准; 二是坚持思想高标准; 三是坚持自律严标准。
人民的需要, 就是党的需要; 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 是每一位共产党人的毕生事业和追求。
人民的江山只有在人民的幸福生活中才能根深叶茂、 坚如磐石。
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 老马长期工作在基层、 奉献在基层, 很了不起。
做群众工作, 只要一心为了群众, 真诚对待群众, 切实维护人民群众
利益, 就必能赢得人民的喜爱和赞誉!
篇二:李桓英事迹心得体会
1 页 共 4 页 1 2021 时代楷模李恒英先进事迹精选三篇时代楷模李恒英先进事迹 1
李桓英,女,汉族,1921 年 8 月生于北京,中共党员,世界著名麻风病防治专家,首都医科高校附属北京友情医院医生,北京热带医学争辩所争辩员。上世纪五十时代初,她曾在世界卫生组织工作 7 年,为了新中国的卫生健康事业,舍弃国外优厚条件,回国投身麻风病防治工作,长期面对面接触麻风病人,严谨细致开展临床试验,科学稳妥进行治疗争辩。她推广的“短程联合化疗”方法救治了很多的麻风病患者,她提出的垂直防治与基层防治网相结合的模式,被称为麻风病“全球最佳的治疗行动”,为我国乃至世界麻风病防治工作做出了巨大贡献。曾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首届中国麻风病防治终身成就奖,2019 年荣获“最美奋斗者”称号,2021 年入选“3 个 100杰出人物”。
李桓英同志是党领导卫生健康事业进展的见证者、亲历者和参与者。她对党忠诚、喜欢祖国,始终心系人民健康福祉,把毕生精力贡献给了卫生健康事业;她视病人如亲人,细心医治、破除蔑视,为数以万计的病患解除了疾苦;她尊敬科学规律、坚守科学认知、勇于探究创新,致力于建设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为破解麻风病防治的世界难题贡献了中国聪慧,鲜亮体现了心有大我、赤诚报国的爱国情怀,生命
第 2 页 共 4 页 至上、护佑苍生的医者仁心,求真务实、勇于攀登的科学精神。为宣扬褒扬她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中共中央宣扬部决断,授予李桓英同志“时代楷模”称号,号召宽敞党员干部特别是科技工作者、医务工作者,以英雄模范为榜样,专注学习贯彻“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四周,立足两个大局,心怀“国之大者”,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从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中吸取前行的聪慧和能量,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真抓实干、埋头苦干,继续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不懈努力,为党和人民争取更大光荣。
时代楷模李恒英先进事迹 2
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深入学习贯彻“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意气风发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之际,中央宣扬部 20 日以云发布的方式,向全社会宣扬发布李桓英同志的先进事迹,授予她“时代楷模”称号。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她对党忠诚,喜欢祖国,喜欢人民,始终心系人民健康福祉,亲身见证了祖国卫生健康事业的进展;作为一名医生,她尊敬科学,用于创新,科学认知,始终秉怀医者仁心,为数以万计的病患解除了疾苦。“时代楷模”李恒英,是我们当代共产党员特别是科技工作者、医务工作者学习的榜样。
第 3 页 共 4 页
李恒英是共产党员,也是世界上著名的麻风病防治专家。在上个世纪五十时代,她曾为世界卫生组织工作 7 年,积累了丰厚的工作阅历,具备了确定的名望。在新中国成立之后,为了新中国的卫生健康事业,她毅然决然舍弃了国外工作的优厚条件,回到了新中国,投身于了麻风病防治工作。她长期奔波在云、贵、川等偏远山区,曾经 4 次遇险(2 次翻车、2 次翻船),两侧锁骨和肋骨都摔断过。尽管经受了许很多多难以想象的挫折和困难,但她这一干就是半个多世纪。在这几十年来,李桓英不断优化治疗方案,缩短了疗程,清除蔑视。她解决了该领域的重大策略和技术上的关键问题,为我国政府制定掌握和消灭麻风病的整体规划,为全球实现消灭麻风病目标的可行性提供了重要依据,做出了重大贡献。
对于我们新时代的党员干部来说,李恒英同志是我们每个人的榜样。我们要从党的英雄模范身上感悟信仰的能量,从党百年奋斗历程中吸取前行动力,努力做新时代的奋进者、搏击者、实干者,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制造新的历史伟业。
时代楷模李恒英先进事迹 3
李桓英同志的先进事迹广泛宣扬报道后,在全社会引起激烈反响。宽敞干部群众特别是医务工作者、科技工作者以及海外侨胞侨眷通过多
第 4 页 共 4 页 种方式,表达对她的由衷敬佩。大家认为,李桓英同志是医者仁心的世界级麻风病防治专家,是新时代医务工作者的优秀代表、践行科学家精神的杰出典范、爱国归侨的学习榜样。大家纷纷表示,要以“时代楷模”为榜样,从党的英雄模范身上感悟信仰的能量,从党百年奋斗历程中吸取前行动力,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四周,加强“四个意识”、坚决“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心怀“国之大者”,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建设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努力做新时代的奋进者、搏击者、实干者,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制造新的历史伟业。
“时代楷模”发布仪式现场宣读了《中共中央宣扬部关于授予李桓英同志“时代楷模”称号的决断》,播放了反映她先进事迹的短片。中央宣扬部负责同志为李桓英同志颁发了“时代楷模”奖章和证书,国家卫生健康委、北京市委有关负责同志以及医务工作者、科技工作者代表参与了有关活动。
篇三:李桓英事迹心得体会
楷模李桓英个人先进事迹(附心得体会 5 篇)“如果我能活到 100 岁,还有 5%的人生可以成为一名光荣在党的人” “这一年来,我丝毫没有松懈,而是以一个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我诚恳地向组织提出转正申请,请党组织审查。” 2017 年 12 月 26 日下午,96 岁高龄的李桓英教授戴上大红色的围巾。在党支部党员大会上如期转正,正式成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
“我回国不后悔,干麻风病防治工作不后悔……我想把有限的日子,投入到无限的工作中去。”老人一字一句地认真向党组织汇报着预备期的心声。声音中饱含岁月打磨过的笃定,颈间的红围巾和党旗相互映衬,鲜艳无比。
预备期这一年里,李桓英仍奋斗在一线。2017 年年初,她悄悄打包,准备再次出发前往云南。她心里牵挂着那些治愈的麻风病人,更惦记着尚未解的麻风病发病机制。“我身体没问题,就是去看看病人的病情有没有复发,他们的亲属有没有潜在感染。” 一如她 2016 年对着党旗承诺:“如果我能活到 100 岁,还有 5%的人生可以成为一名光荣在党的人,更加坚定跟党走,为医学事业继续奋斗!” 1921 年出生于北京的李桓英,曾于 1946 年留学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毕业后成为世界卫生组织成立后的第一批官员,她在世界卫生组织任职 7 年,被派往亚洲、美洲的许多国家,为防治性病等疾病在贫穷落后地区的蔓延做出了努力。
1957 年,在李桓英为世界卫生组织工作 7 年期满时,世界卫生组织主动提出与她续签合同,期约 5 年,她婉言谢绝,瞒着家人,只身一人绕道伦敦,几经周折,于 1958 年从莫斯科回到了祖国。
时年 37 岁的她,回到阔别多年的北京,被分配到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性病研究所工作,开展“梅毒螺旋体制动试验”“麻风抗原检测”等。
当时实验室设备简陋,李桓英用土法自力更生制作的麻风菌脂质抗原(PGL)提取成功。她和同事先在自己身上做试验,至今,李桓英左右手臂上还留有清晰可见的疤痕。
1970 年,李桓英来到江苏省的一个麻风村考察,在这里,她第一次见到麻风病人。麻风病是由麻风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主要侵犯皮肤和周围神经,历来是备受歧视的、致残的“不治之症”。
当时由于没有治疗麻风病的有效药物,最人道的处理,是把他们赶到一个偏僻的地方,让其自生自灭。这一幕刺痛了李桓英:“我当初回国就是为了帮助祖国的同胞!” 李桓英决定,攻克麻风病。
1978 年,李桓英调到北京友谊医院、北京热带医学研究所任研究员。从此,57岁的她将全部精力奉献给麻风病的防治和研究工作。她将国外先进的治疗方法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率先开展了服药 24 个月就停药的短程联合化疗和消灭麻风病的特别行动计划,解决了麻风病的治疗难题,为数以万计的麻风病人解除了疾苦。
1996 年,李桓英又率先在国内开展消除麻风运动,首次提出了麻风病垂直防治与基层防治网相结合的模式,被称为“全球最佳的治疗行动”。
“很多人问过我,当初已经离开祖国那么多年,为何选择回国?我都毫不犹豫地告诉他们,因为我是中国人,不能忘本。” 李桓英说:“回国,我就一个目的,把我学到的东西用到生我养我的地方,不愧是个中国人。” “全世界麻风病防治现场工作,你是做得最好的!” 1979 年春天,李桓英第一次前往云南西双版纳考察麻风病情,那时的西双版纳3 个县,分布着大大小小十几个麻风寨。过去,由于缺乏特效药物,以及社会对麻风病的恐惧、歧视和偏见,麻风病人忍受着肉体上和精神上的双重折磨。
“麻风病面临的最大障碍就是歧视!”为了拉近与麻风患者的感情,李桓英没有穿戴任何防护衣服和面具,走家串户给病人做检查,甚至与病人见面时总是握手拥抱拍肩膀。
由于长期的疾病折磨和远离人群,寨子里的人们对治疗既缺乏信心,又难以适应按时按量服药的治疗要求,有的病人甚至自暴自弃,把送来的药丢进水塘里。
李桓英听闻,十分着急,亲自上门送药,口渴了舀起病人家的水扬头就喝,饭捧起就吃。时间一长,寨子里的村民都传:“村寨来了个女医生,不怕麻风!” “我们做医生的是没有恐惧的,我走遍世界,恐惧对我不是个事儿。我甚至巴不得自己被传染上——让你们亲眼看看我能治好它!”
李桓英还会教麻风病人穿鞋。“早晨和晚上,你们要这样。”手一下子伸进病人刚脱下来的脏鞋,“摸摸有没有砂子和钉子,再穿上”。麻风病人手脚是麻木的,甚至,端滚烫的火盆都感觉不出烫手。李桓英不怕脏,就是为了教给他们防止皮肤破损溃烂的自我防护方法。
她用自己的行动来消除大家对麻风病的歧视,不断向人们证明:麻风病是可治之症,麻风病人并不可怕。
为了我国麻风病防治事业,高龄的李桓英长期奔波在云、贵、川贫困边远地区,7 个地州、59 个县,几乎每一个村寨都留下了她的足迹。
在她的努力下,云南省勐腊县的麻风病患者被全部治愈,1990 年的泼水节,他们摘掉了麻风寨的帽子,作为一个行政村,被正式划入勐仑镇,李桓英为它取名为“曼南醒”,意思为“新生的山寨”。这一天,李桓英和人们一块儿跳起了傣族舞蹈。
1998 年,李桓英在第十五届国际麻风会议上作了《在云南实施麻风病防治特别行动计划的报告》,报告结束后会场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世界卫生组织官员诺丁博士紧紧握着李桓英的手说:“全世界麻风病防治现场工作,你是做得最好的!” “治愈患者带来的慰藉是任何酬劳都不能取代的” “治愈患者带来的慰藉是任何酬劳都不能取代的”。李桓英对患者的关心不仅仅体现在治好他们的病痛,更如同亲人一般,时刻给予他们温暖,为他们寻求最佳的治疗方案。
1993 年年底,云南省文山县有一位女生在临近高考前不到半年,被诊断患了麻风病,李桓英得知情况后非常着急,赶去为她仔细检查:“现在得了麻风,就像得了一块皮肤癣,只要联合化疗一周就失去传染性,你可以边学习,边治疗,最多两年就能治好,放心吧。” 李桓英还鼓励她一定要好好学习,考上大学,不能自暴自弃。因联合化疗中有一种药物会造成皮肤染色,李桓英又与当地医生一起,为这位女学生设计专门的治疗方案,并请当地的医生一定要保证她的治疗,不要影响学习。过后,李桓英仍然惦念着这位女学生,曾多次打电话、写信询问她的情况。后来,这位女学生真的考上了大学,并在毕业后成为一名教师。
麻风病是一个“穷”病,大多数麻风病患者的家境都不是很好,李桓英像照料自己的孩子一样给予他们关怀和体贴。
2007 年 3 月,热研所麻风室接诊了一位 24 岁麻风患者小马,小马生长在一个麻风病高发家庭,家里有 5 人患麻风病。李桓英无条件接收了这一家 5 位患者来京免费治疗。经过两年的治疗,他们的麻风病已基本治愈。一次复诊中,李桓英教授看到小马的手已破溃感染,并得知他一家租住在平房,生活十分拮据。“患者这么年轻,一定要为他的将来着想。”她既着急又心疼,立即拿出随身携带的1000 元钱给了他们。
有条件干,没有条件也要创造条件干。行医 70 余年,这就是李桓英的行事风格。
在深入麻风病区的途中,由于山高路险,道路崎岖,她曾经 4 次遇险,2 次翻车,2 次翻船。
她遭遇过最严重的翻车是从翻滚的汽车前窗挡风玻璃甩出去 10 多米,躺在覆盖着厚厚白雪的山坡上昏了过去。连车带人滚下坡底的同志们从车中爬出来,大声呼喊她。她才反应过来连声呼喊:“我在这里!”但是她爬不起来,李桓英歪头一看,雪地上留下一大片殷红鲜血。这次车祸导致她两侧锁骨和 3 根肋骨骨折,头部外伤缝了 7 针。大家都劝她好好休养,她却缠着厚厚的绷带、打着石膏投入了新的工作。
2015 年,已是 94 岁高龄的李桓英,不顾膝关节手术后的行走不便,再次来到云南。一进寨子,那些当年经她治愈的麻风病康复者就像见到了亲人,眼含激动的泪水,扑上来就喊:“李妈妈,您回来了!”他们的子孙听说李桓英回来的消息,也纷纷请假,从打工的城市赶回寨子,只为见上李桓英一面。在他们心中,李桓英就是改变她们命运的“贵人”。
附赠 2021时代楷模李桓英事迹心得5篇 时代楷模李桓英事迹心得【篇 1】
“当医生不能怕!这就好像战士都知道子弹厉害,上了战场不照样往前冲” 麻风病是人类最古老的传染病之一。20 世纪初,全世界没有特效药,唯一的办法就是隔离病人。
1980 年,李桓英被派往世卫组织做访问学者。她了解到,世卫组织正在研究一种联合化疗的新方法,药物配方已经完成,但是缺乏临床试验数据。为此,李桓英从世卫组织申请到了免费药物和项目支持。
在云贵川的项目试点村,为了拉近与麻风病人的感情,李桓英从不穿戴任何防护服与麻风病人接触,以消除病人的恐惧心理。此后,李桓英每到一个村寨,都会受到村民的欢迎:“北京来的女医生,不怕麻风!” 为了推广短程联合化疗方案,她走家串户,不辞劳苦。渴了,舀起病人家的水,仰头就喝。病人试探着同她握手,她便拉着病人的手长时间不放。见到老病人,她总是亲切地拍拍肩膀,甚至还主动拥抱。
“当医生不能怕!这就好像战士都知道子弹厉害,上了战场不照样往前冲?”李桓英说。
多少年来,李桓英一直奔波在贫困边远地区。云贵川 3 省 7 个地州 59县,每一个有麻风病人的地方都有她的足迹。
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腊县南醒村曾是一个“麻风寨”。1990 年4 月 17 日,南醒村“麻风寨”的帽子被彻底甩掉了。南醒村更名为曼喃醒,傣语意为“新生”。
经过不懈努力,李桓英将麻风病人的服药时间缩短至两年,使麻风病人从原来的 11 万人下降到不足万人,且年复发率仅为 0.03%,大大低于世卫组织规定的年复发率小于 1%的标准。
1994 年,李桓英选用的世界卫生组织短程联合化疗方案在全球推广。1996 年,她率先在国内开展“消除麻风特别行动”,首次提出了麻风病垂直防治与基层防治网相结合的模式,被称为“全球最佳的治疗行动”。2016 年,李桓英获得首届“中国麻风防治终身成就奖”。
“能够作为党员为医学事业奋斗余生,这就是我最重要的心愿” 2016 年 12 月 27 日,是李桓英一生中最难忘的日子。
这一天,已经 95 岁高龄的李桓英特意围了一条大红的羊绒围巾。她仔细捋顺两鬓的头发,庄严肃立。站在一群新党员中间,她举起右拳,苍老的声音饱含真诚和笃定:“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她终于梦想成真,光荣地成为一名党员。
信仰的力量是无穷的。李桓英说:“入党和做研究一样,都是追求真理。能够作为党员为医学事业奋斗余生,这就是我最重要的心愿。” 几十年来,李桓英解决了许多麻风病防治领域的重大策略和关键技术问题,为全球实现消灭麻风病的目标提供了重要依据。近年来,她带领课题组进入分子生物学研究领域,开展麻风病早期诊断、耐药基因检测和分子流行病学的研究,取得了不少创造性突破。
“麻风病的历史,在我们这一代该终结了!”如今,李桓英依然关注着全球麻风病防治进展。她说:“虽然中国已基本消灭了麻风病,但还没有彻底消灭,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她殷殷嘱咐前来探望的后辈,科研工作者不能停下创新的脚步,这是党和人民的重托。
疾病无国界,大爱无疆界。为了实现一个没有麻风病的世界,一位百岁老人依然在奋力前行…… 时代楷模李桓英事迹心得【篇 2】
“这个奖是我碰巧‘撞’上的” 和李桓英老师的初次见面,约在了她位于友谊医院热带医学研究所的办公室。当时,在那间不足十平米的小屋子里,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正伏案认真研读一摞英文文献。一时间,记者很难把眼前这个衣着朴素的耄耋老人和
享誉世界的麻风病专家李桓英联系在一起。直到老人抬起头,中气十足地问道:“你是记者吧?有什么问题就问吧。” 在这间小小的办公室里,除了靠在门口的一根拐杖和桌子上的一个玻璃杯是李老师的私人物品外,其他空间全都被各种各样的资料文件所“挤占”。记者注意到,在书架下几有个透明的大整理箱,其中一个箱子里塞满了各种证书和奖状,被堆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唯独一个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的奖状被端正地挂在墙上。
面对无数荣誉,这个与麻风病菌打交道数十载,一生治愈了上万名麻风病人的老人,却始终保持着一颗淡然的心。“这个奖是我碰巧‘撞’上的。”看着墙上的奖状,李桓英笑着说,当年治疗麻风病的新方法不是我发明的,我只是刚好在客观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在最有效的时间里取得了最大的治疗效果。“没有这些机遇,也就没有这个奖。” 如今,已经年近九旬的李桓英依然保持着年轻时的工作习惯,每天清晨就来到办公室,先看看国际上最近的麻风病文献,再指导研究人员做实验,中午累了就在办公桌旁一个简陋的单人沙发里靠一会儿。
“麻风病面临的最大障碍就是歧视” 在全世界实施联合化疗 10 余年后,原麻风病高流行的国家或地区,新病人发现下降缓慢。我国的云、贵、川三省,尽管患病率有所下降,但仍占全国的半数。“当前麻风病面临的最大障碍就是歧视,很多病人因此而躲进山沟里,贻误了治疗。”李桓英忧心地说,“现在,我国每年仍有 1500 多例麻风病新发病例,其中有近 30%的人在发现时已经造成残疾了。”
2007 年 4 月,热研所麻风室接诊了一位来自河南新蔡县的麻风病患者马强,他生长在一个麻风病高发家庭,家里有 5 人患麻风病。由于延误治疗长达 10 余年之久,病情已造成家中多名患者发生爪形手、垂足等不可逆残疾。为了争取解除病人疾苦,保护患者免于歧视,热研所在李桓英教授的带领下无条件地接收了这一家五口患者在京的免费治疗。一次,这一家人来到热研所复诊时,李桓英看到患者的手已溃烂感染,并得知一家人生活艰难窘迫后,着急又心疼,当即拿出随身携带的 1000 元钱,作为生活补助捐给他们。同时还将自己的拐棍送给马强,不断叮嘱他如何进行自我保护。
李桓英就是这样,用自己的行动来消除社会对麻风病的歧视,...
篇四:李桓英事迹心得体会
21 李恒英先进事迹感动中国观后感心得 3 篇 李恒英先进事迹观后感 1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但他还活着。什么才叫“活着”,生命的意义在哪里?这似乎已成为千古命题,我们每个人都在无意间或者寂寞时追问人生、探索前路。其实,“活着”的过程,就是生命的意义价值。当你全心全意地为他人、为自己灵魂思想而工作时,
不再感受时间的存在,时间已然“停止”,生命也将永恒。生命哪有什么长短?年龄哪有什么”老“?它不过是生命长河里的一个“刻度”。人生,就像一张有去无回的单程车票,没有彩排,每一场都是现场直播,把握好每次演出便是对人生最好的珍惜、就是对“活着”最好的诠释。
且看,张富清 95 岁毅然在伏案学习、为民服务,李恒英 98 岁依然是“上班族”,要努力工作到 100 岁,赵慕鹤 105 岁从不把“老”当回事儿,坚持终生学习等等。他们珍惜“活着”的一分一秒,他们忘记年龄、忘记小我,只为心中的目标与理想在战斗。退休永远不是他们工作事业的终点,只要“活着”,“敬业奉献”的脚步就永不停止。鹤骨霜鬓,伶仃瘦骨,隐藏不住你那颗赤诚之心。每每看到新闻报道里刊载的张富清老人伏案学习的身影、李恒英老人那瘦弱的身躯、赵慕鹤老人那瘦骨嶙峋的面容,
内心感动、敬佩而又十分心疼。即使身体不好、行动不便、条件恶劣,你们首先想到的不是自己,而是怎么样突破自己、怎样在余生之年发光发热,如何为人民、为社会多做出贡献。“95 岁入党,不入党我将后悔”,“学到老哪里够啊”,平凡而普通的话语间,透露的是你们对党的忠肝义胆、诠释的是你们对人民的牵挂与爱
恋,彰显的是你们对人民事业的赤诚与担当。他们即使皱纹布满、沟壑纵横,却依然从不忘本来承诺与誓言,毅然扛起时代使命与职责,让有生之年发光发热,这就是“活着”的意义。
衣锦昼行,功成身退,绝不是你担当作为的终点。虽然 20**年已经办理了退休手续,但李恒英说“我不愿这两年白活着,我愿竭我所能做点更有意义的事,我要努力工作到 100 岁”。到了退休那一刻,估摸大多数人都欢呼“终于轻松了”,但对她来说,人生中唯一的幸福,就是不断前进,退休也绝不是她担当作为的终点。当他们按部就班地安享晚年的时候,他们的心却怎么也安定不下来,这就是因为那份深深根植于内心的责任、使命与担当,催促着他们努力、奋进、坚持。这无愧是一种莫大的勇气、一种魄力、一种精神,是我们广大党员干部的榜样。罗曼罗兰说过:“生活最沉重的负担不是工作,而是无聊。”得过且过、聊以卒日、懒散拖沓的工作状态没有任何意义价值可言,只有珍惜有生之年一时一刻、一分一秒,
才能真正诠释“活着”的意义。鲐背期颐,迟暮之年,阻却不住你那奋斗之劲。年近鲐背之年的赵慕鹤在看到小孙子考试落榜自暴自弃,自告奋勇与之一同学习备考,用了四年时间考上大学,成为年龄最大的大学生;李恒英在 93 岁才办理退休手续,但 98 岁的李恒英不愿离开岗位、放弃事业,毅然选择继续回到单位当起“上班族”。期颐岁月,本该是安享晚年、乐度余生的时候,他们却不甘于平凡、不愿无聊卒日,用奋斗、坚持、努力、担当书写着不一样的晚年生活,做出了许多同龄人想都不敢想的、甚至年轻人都自叹不如的丰功伟绩,人民都尊称他们为时代楷模、英雄人物。赵慕鹤说“年龄对我来说从来只是一个数字”,
年龄之“老”从未阻却他奋进的脚步,反而变成他努力与坚持的动力。他们这般年老体衰却依然不停止奋进、努力的脚步,追逐着自己的目标与理想,为国为民奉献余生,这就是“活着”的意义。“活着”不是混沌度日,不是享福享受,而是
忍受磨练,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接受挑战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近百岁老人退而不休,还在努力奋进地发挥余生余热,我们身处这最美好的青年岁月,且思且问自己在怎么“活着”,“活着”的意义在哪里?
李恒英先进事迹观后感 2
李恒英,世界著名麻风病防治专家,虽然 20**年已经办理了退休手续,但今年98 岁的她到现在还是一名“上班族”,每天都会到北京热带医学研究所上班,她说“我不愿这两年白活着,我愿竭我所能做点更有意义的事”。期颐岁月,本该是安享晚年、乐度余生的时候,李恒英却毅然放弃“小我”的修养生息,为麻风防治事业贡献余生的力量,实属侠之大者,忧国忧民,令无数人敬仰。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从青涩懵懂的青葱岁月到朝气蓬勃的青年时光,从血气方刚的盛年时代到老骥伏枥的迟暮之年,年轮虽抵挡不住岁月的冲刷,生命芳华却因时间而沉淀。即便岁月洪流再猛烈,也冲不走你那颗拳拳赤子之心、你那份敬业担当的执着和永不止步的奋斗之劲。再看百年光辉岁月,流走的是年轮,不变的是你“赤诚无私”的情怀。从国外辗转回到国内的“坚决”中,有你的忠肝义胆、家国情怀。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能够成就一生伟业、作出卓越贡献的“大家”,都不失拥有一颗赤诚之心。
在当时,29 岁的李恒英已经就任世界卫生组织的官员和性病专家,但七年任期结束后,她决然地拒绝了世界卫生组织的聘任,瞒着家人、经过几经周折,回国从事传染病防治工作,为的是报效祖国、为国奉献。记者在采访李恒英“为什么回到祖国?”李恒英说:“我不忘本、我应该回,正当其时。”正是那根植于内心深处的爱国之情、为国为民的忠肝义胆,才让她始终不忘当初努力的初心与立下的誓言,才让她义无反顾地放弃外国高薪,也要为国家、为人民履职尽责,这无疑是一种魄力、一种担当、一种奉献。
在大家都不愿从事的事业领域,她担起了与麻风病人零距离接触的第一人;当大家在瓶颈于温饱线周围、陷入健康危机之时,她挺身而出、深入人人避之唯恐不及的麻风寨,为病人送去药品与医疗技术;就这样,在一步一步的走访、调研、研究和论证中,研制出了麻风病短程联合化疗方案,带领国人走出了麻风病时代。李恒英这种“舍小家为大家”情怀的背后,彰显的是她对党的忠诚、对祖国的赤诚与热爱,对人民的惦记与关怀,令无数人感动至极。从群众到共产党员的那份“虔诚”中,有你的赤胆忠心、执着坚定。
我们作为新时代党的建设者、推动者,要锤炼坚强党性,培植党性修养,永保共产党人的先锋本色,用忠诚、担当、无畏向党感恩献礼。从退休到重回岗位的那份“坚持”中,有你的笃定担当、恪尽职守。李恒英在 93 岁才办理退休手续,98岁毅然回到工作岗位,要努力工作到 100 岁。这质朴而又坚定的言语间,我们深深感受你对工作的挚爱和对理想的那股执着。试想,98 岁的你会在干什么?也许大多数人都是安享余生岁月,并不会像李恒英这般地伟大,即使接近期颐之年,心中想的不是自己的健康、
不是自己安乐的晚年,而是家国责任和使命担当。先天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李恒英要将岁月年华都抛洒在“工作”中,要将一生都奉献给“人民”,这是多么伟大的担当与情怀。处在基层一线的年轻干部,要学习李恒英这种敬业奉献的精神,要善于在艰苦环境、基层一线中磨练、拼搏、奉献,牢牢揣紧内心的承诺与誓言,扛起肩上的责任与使命,只为干好本职工作而诠释自己的赤诚。心中有初心,人生有使命。这个初心是需要用一生的长度去丈量,这份担当使命需要一生的执着去坚守。只要生命还未真正殆尽,守初心担使命的征程就依然待续……
李恒英先进事迹观后感 3
雷锋同志说过:我愿做高山岩石之松,不做湖岸河旁之柳。
我愿在暴风雨中艰苦的斗争中锻炼自己,不愿在平平静静的日子里度过自己的一生。98 岁的“上班族”李恒英也说,努力工作到 100 岁,李恒英 94 岁退休,95岁入党,98 岁回到工作岗位,她说过:一辈子做麻风不后悔,但不入党会后悔。是什么让雷锋、李恒英能有如此大的信念,
我想这就是他们心中的初心,只有坚守初心,才能让雷锋同志做到听党的话,服从命令听指挥。党指向哪里,我就冲向哪里。只有坚守初心才能让 98 岁的李恒英同志坚守在工作岗位上,才有那一句努力工作到 100 岁的誓言。作为基层党员干部,我们应该而且必须坚守初心。
初心,是我们的眼睛。眼睛是心灵的窗口,有些人认为我们看到的就是我们所以为的世界,殊不知,世界之大我们无法想象,我们要想拓宽我们的眼界,提高我们的认识,
就需要不断的努力和学习,坚守初心,用我们的眼睛去学习,用我们的脑子去思考,去眺望那美丽的风景,而这最为美丽的风景,在基层,人民群众就是那一道最美丽的风景线。作为基层党员干部,只有努力工作,为群众办事,擦亮我们的眼睛,我们的视野才会更加广阔,基层有更广阔的天地,更值得我们去寻找那一份初心,丰富我们的心灵。初心,是我们的耳朵。所谓耳听八方,善于倾听是,善于会听,是对初心的另一种诠释,用好我们的耳朵,多倾百姓的声音,多倾听他们的想法、需求。
我们才能更好的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践行初心,做一个好的倾听者,你会再基层广阔的天地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初心,是我们的双脚。俗话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基层工作不只是需要坐办公室,而需要多出去走走,多下基层,融入到群众中间,去用眼睛看、用耳朵听,去和人名群众打成一片,去寻找自己刚参加工作的那一份初心。初心是什么,初心就是我们内心那一份纯净的思想,
那一份为人民群众谋幸福的信念,和入党时的铮铮誓言。作为基层党员干部,我们要不忘初心,守住初心,用忠诚、干净、担当的态度去对待任何事,我们的人生才会更加多姿多彩。
篇五:李桓英事迹心得体会
代楷模钱海军同志学习心得体会为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生动展示中国工人阶级在奋斗中创造精彩人生的时代风采,中央宣传部以云发布的方式,向全社会宣传发布钱海军同志的先进事迹,授予他“时代楷模”称号。广大党员干部要从钱海军无私奉献、拼搏奋斗的行动中汲取力量,读懂“千户万灯”背后的“数字密码”,将这种精神力量注入奋进征程中,在新的征程上以一往无前的昂扬姿态创造出更大的业绩。
读懂“辐射 0 300 多个社区”的爱国精神。在钱海军的记忆里,最深刻的一句话是一位新四军老战士对他说过的一句话,“你是拎着工具箱冲在为人民服务的第一线,我们都是真正的共产党人”,钱海军所在单位先后成立以他名字命名的共产党员服务队和志愿服务中心,1200 多名志愿者共辐射300 多个社区。岁月流逝带不走的是深厚的情怀,时光荏苒见证了一颗赤子之心。钱海军始终将国家的利益置顶,把电和光送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立足岗位讲奉献,关键时刻有担当,广大党员干部要读懂蕴含在钱海军身上的家国情怀,在行动中有坚守、有担当,在奋斗中能当先、冲上前,不当“佛系干部”“躺平干部”“无为干部”,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置顶在心,以担当的肩膀扛起事业,以全心的投入拼搏奋斗,让家国情怀激扬干事创业的精气神。
读懂“行程 0 20 余万里”的奉献精神。从带着志愿者们铺设管线到为偏远地区的百姓送去光亮,从克服高原反应扎根雪域高原到开设乡村电工培训班,他克服了重重困难,有来自生理上的失眠、头疼和疲倦,也有来自工作实践中的现实考验,他扎根在国家和群众最需要的地方,他以奉献的情怀点亮“明灯”,以矢志不渝之心实现了一个个解难助困的“小目标”,行程 20 余万里。他毫无保留地付出,用不灭的“心火”传递着更多的温暖。遇到困难就沉心钻研,群众有需要就马上扛起工具包到现场去,在为民服务的第一线有他坚守与奉献的身影。在新的赶考之路上,广大党员干部要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敢于面对问题、勇于接受考验,在一张张“答卷”面前不怕难关、不惧险阻,将前进道路上的一切困难和挑战作为“试金石”,在实践中锤炼过硬的服务本领,做奋进道路上的“闯将”。
读懂“5 365 天在岗”的敬业精神。手机 24 小时开机已经成为了钱海军的习惯,铃声一响就接,当地居民一遇到困难就出现,居民拨打的这个热线二十多年来始终未变,对待工作尽职尽责,对待群众热情真挚,这就是钱海军,“马上到、马上修、马上好”是他的办事速度。他“万能电工”的名气来自他认真负责的态度,在工作实践中无论面对什么样的考验、困难,他都能够满怀激情地去实践,无论多远、多累都能够竭尽全力去解决。作为党员干部,在新的赶考之路上我
们要向钱海军学习,学习他兢兢业业的服务态度,在奋斗的道路上,以“青春之我”开拓进取,以“踏实之心”干事创业,勇于到基层一线去“多吃苦”“多练兵”,以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接“烫手山芋”,做“热锅蚂蚁”,主动站前排、当先锋,主动壮胆魄、强筋骨,让奋斗的脚步永不停歇,让奋斗的热情永不冷却。
向时代楷模钱海军同志学习心得体会
钱海军同志:
您好!昨天晚上《时代楷模发布厅》播放了您的先进事迹。平凡铸就伟大、英雄来自人民,您二十多年如一日,始终奔波在为民服务的第一线,未曾变过一丝本色,这是何等的伟大。“惊涛骇浪从容度,越是艰险越向前。”我们作为干事创业的生力军,必须要从您身上汲取奋进力量、锤炼担当本领,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洪流中踔厉奋发、勇毅前进。
从电力工人到万能电工,我们要继承您矢志不渝的赤胆忠心。“战争岁月,我是扛着枪冲在保家卫国的第一线。和
平年代,你是拎着工具箱冲在为人民服务的第一线,我们都是真正的共产党员。”在一张张泛黄的名片上,依旧能清晰看到印着三行字——电力义工、钱海军、电话号码。换灯泡、修电表、修洗衣机、通马桶,您这一干就是 23 年,“马上到、马上修、马上好”早已成为口头禅。您身体力行、率先垂范,用行动诠释了共产党员亘古不变的忠诚之魂。“理想信念坚定才能对党忠诚,对党忠诚是对理想信念坚定的最好诠释。”年轻干部要坚定理想信念,坚持把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作为党性修养和锻炼的重要内容,自觉将“对党忠诚”四个字,落实到一言一行上、贯穿于一生一世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努力。
从一灯如豆到万点星光,我们要涵养您枝叶关情的人民情怀。“我愿意一辈子拎着工具箱,走在为人民服务的第一线。”您自身像一道微光,却汇聚起灯塔的能量。无论是群众质疑和不解,都没有磨灭您为民服务的初心。在二十多年的时光岁月中,您结对帮助 100 多位空巢、孤寡老人,帮扶学生 27 名,服务用户 1.3 万余人次。“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年轻干部要胸怀“国之大者”,坚持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初心使命,自觉将“人民”二字刻入灵魂、定格初心,始终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以永不懈怠的精
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努力创造出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业绩。
从偏远山区到雪域高原,我们要弘扬您不求回报的无私奉献。“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要尽全力把光和温暖持久而绵密地送到那些容易被遗忘的角落,送到老百姓最需要的地方。”您为了给更多的人送去光和爱,先后注册成立宁波、慈溪两级志愿服务中心,发起“千户万灯”活动,带领 1200多名志愿者足迹遍布浙、藏、吉、黔、川五省(区),使“千户万灯”的光明照亮祖国上下的各个角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年轻干部还有许多“雪山”“草地”需要跨越,也有更多“娄山关”“腊子口”等着征服,我们必须以您为“镜”,始终保持扎实苦干、奋发作为、无私奉献的高尚精神,锤炼为大公、守大义、求大我的政治品格,积蓄一往无前的青春力量,谱写乡村振兴的宏伟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