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9篇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 读爱心与教育心得体会五篇 写读书心得体会,不仅可以明白书中或文中的内容和主旨,还可以培养明晰的头脑,敏锐的眼光,并且使日后无论做什么事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9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
心与教育心得体会五篇写读书心得体会,不仅可以明白书中或文中的内容和主旨,还可以培养明晰的头脑,敏锐的眼光,并且使日后无论做什么事,有自己独特的主张或见解,不会人云亦云,盲目附和。以下是整理的读爱心与教育心得体会五篇,欢迎阅读参考!
读爱心与教育心得体会(一)
《爱心与教育》这本书终于看完了,起初是抱着涉猎的心态阅读的,可越读越觉得离自己好近好近,不知不觉将自己的一些感受和困惑与之相联系,相比较。此时的心情不能用言语来表达,心灵的震撼更是不言而喻的,有感动、有感激、有惭愧、有反省,各种感觉交织在一起,而大脑中则凸显着几个鲜明的大字爱心的坚持创造教育的奇迹。
当一个好老师的基本条件是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李振西老师让我明白,只有爱心的坚持才会创造奇迹。我觉得我的运气好,每教一批学生,他们都对我特别好。比起学生对我的感情,我欠他们的实在太多太多!读着李老师的这句话,我不由地思绪起伏,我想学生之所以对李老师好,并不是因为李老师的运气好,而是李老师为学生付出的太多太多,试想有几人能做到每天给学生煮鸡蛋?又有谁能做到李老师对宁玮、伍建那样的关爱,更何况万同这样的学生。李老师那份长达近五十页的我与万同的故事,着实让我震撼。我在阅
读中不断地被感动着,不断地思索着,如果我遇到像万同这样的学生,我会有多少耐心来等待他的转变,又会有多少爱心和毅力来对待他身上的这些让人难以预料的反复?想到这些,不觉感到自惭形秽,羞愧无比!从万同身上,我看到了转化一个后进生的艰难,更看到了李老师的爱心、耐心、信心。
万同的每一点变化,无论是朝哪个方向,都牵动着老师的心,而万同身上所体现出的反复,足以考验最有耐心的教师。我想李老师之所以会有如此的耐心与爱心,是因为李老师始终有一颗感恩的心吧!因为感恩,他不断地付出,因为不断地付出,他不断地收获着学生的感恩,这样如此这般,周而复始,才使李老师有那么好的运气,遇到了那么好的学生。因此不要抱怨学生不懂事,不知道感恩,只是因为我们还没有做到,做好,做深,做透。
毛主席曾说过: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同样,做一时、一天的好老师并不难,难的是每时每刻心中充满对学生的牵挂和爱护;爱一个好学生并不难,难的是爱一个如李老师所说的象万同这样的差生。阅读此书时,我不断的反复自问:如果是我遇到象万同这样的学生,我会怎样。我觉得自己也是个富有爱心的老师,可遇到象万同这样的学生一而再,再二三的犯错误,我还会象李镇西老师那样耐心细致地对待他,谈心,讲道理吗?我不会,我会
生气,会愤怒,会觉得他无可救药,会放弃。
我们花的功夫和心血远远不如李镇西老师,我们的教育智慧、技巧远远不如李老师。我们对学生的爱是零星的、间断的、不恒定的,而李镇西老师的爱一如行走沙漠的疲惫者得到了甘霖,又如同痛苦无助、暗夜孤独的人赢得了星光,让人找到自信、自尊,让人振奋。这正是李镇西老师受孩子衷心爱戴的根本原因。他对逆境学生的关怀,,对优秀学生的培养,是我们学习的楷模,值得每一位教师一读。
读了《爱心与教育》,反思自己与李镇西老师之间的差距,我们才能走出浅薄,走出自满,走近学生,走进教育!相信只有爱心的坚持才能创造教育的奇迹。
读爱心与教育心得体会(二)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对于居住空间有限而闲暇时间也极少的教师来说,读书无疑是开阔视野最好的捷径。我在读书的过程中便常常感叹于开卷有益的道理所在。读书是一种享受,可以暂时忘却自己所处的空间位置,忘却繁杂的琐事。尤其是读教育类的书籍时,经常对号入座,感觉身边发生的好多事和书上讲的比较类似,在书中可以学习怎样教育教学,能从中获得许多启迪,让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开展得更加从容,这样的感觉很真实也很充实。
做一个有智慧有人格魅力的教师,过一种有尊严的教育生活。是我作为人民教师的一个目标。读了李老师《爱心与
教育》的书,感触颇深。
作为教师,应该多读书,读各种各类的书,尤其是文学名著更要捧读不辍。都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确实有这种感觉,读书不仅增长见识,还可以在写作时有所借鉴。李镇西老师经常向学生推荐各种有意义的课外读物,以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时可以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获得自我教育的动力。当然,推荐给学生读的书李老师都是先读过的,有的学生甚至从李老师的书架上借书去读。这一点特别值得我学习,虽然我是教数学的,但我本身一直认为读书可以让自己的心灵变得更丰厚,能够承载更多生命的底蕴。读书伴随着积累,然后在需要的时候才能厚积薄发,在课堂教学中就能给学生提供适当的精神营养。
教师应该真诚地喜爱学生,并走进学生的心灵。李镇西老师时时反思自我,时时向学生学习,他也认为学生的心灵纯洁可爱,学生的心灵比老师高尚得多。在这里,我之所以用也这个字眼,是因为我在平时的教学生活中也有这样的认识,而读到这里的时候就和他产生了共鸣。我也和李镇西老师在书中坦然自述的一样,是个急脾气的人,有时和学生之间难免因为急躁而发生不该有的误会,特别是和那些学习、纪律上的困难生,还经常怨声载道的,每次过后,我都后悔不迭,但学生从来不跟我记仇,有时我真诚地向他们道歉,
他们却说:没事,老师,你都是为我好;反思一下,作为老师觉得很惭愧,常常用有色眼镜看待学生,其实孩子是多么天真无邪呀!今后,在和学生相处中,我要格外注意树立教师的形象,用真心喜爱学生,与学生和谐相处。
爱学生,才能对学生的缺点宽容处之,慢慢等待他们战胜自我,取得进步,并和学生一起成长;爱学生,才能细心指导学生,如李镇西老师在给新生的信中,对新学期的准备就提出了具体的要求;爱学生,就有耐心和学生真诚沟通,用谈心、写信的方式而不是一味用批评去教育学生。李老师转化万同的方法和耐力很值得借鉴。这学期里的阳光体育运动中,我们班级那么多弱小的家伙,输给别的班级是不可避免的了,按着我以前的急性子,也会批评他们的。但我深深的感到,他们尽了很大的努力,也想为班级争光,也非常富有集体荣誉感,我不能伤害他们,所以我一直安慰他们,一直鼓励他们,其实这个过程中不仅他们很开心,我也很开心,有些事很容易释然的。过后,他们还邀请我去和他们一起练习打球呢。
做老师是一件幸福的事情。教师职业,固然辛苦,但却极富挑战性。在和每一个学生每一天的相处中,要针对学生千差万别的个性因材施教,面对一个个活生生有自己独特想法的学生,工作要时时创新,但更应遵循教育的规律。在《爱心与教育》的前半部分,李老师教给学生的自我激励方法是
每日九问,而在手记三中他在指导优生学习时提出了每日十问的要求:一问今天在家早读外语没有?二问今天上课开小差没有?三问今天学习上提出什么问题没有?四问今天的功课复习没有?五问今天预习明天的功课没有?六问今天做过闲事没有?七问今天过电影没有?八问今天计划完成没有?九问今天有未弄懂的难题没有?十问今天有无浪费的时间?他要求学生把这十个问题制成表格,每天按实际情况填写。并鼓励学生一两天做到这每日十问并不难,但关键是要坚持下去,唯有这样,你才能真正步入学习的良性循环。我对比了一下,我也经常建议学生问问自己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今天复习巩固了吗?今天预习下一课了吗?一部分学生真的在做这些事了,而有一部分学生还是学无习惯,乱了一团,所以必须经常指导个别学生学会学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爱心与教育》给我感受颇深的就是:教师首先必须要有高尚的人格魅力,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在尊敬、信任甚或崇拜的基础上接受老师的教育,学生受到的教育会更深刻,效果也更好!还有,教师也应该努力和学生建立起深厚的感情。正如李老师在书中用一个个鲜活生动的教育成功事例反复证明的那样:师生间的感情,是教育成功的第一块基石。而离开了老师的爱心,感情的建立便是无源之水。
对于我这个年轻的教师,要学习还很多,要把握好素质教育的实质,着眼于人的培养,不断探索,不断完善,形成
自己的教育风格,对得起学生那一声声老师的呼唤!
读爱心与教育心得体会(三)
《爱心与教育》是著名教育家李镇西的成名作、代表作。本书以手记的形式,叙述了李镇西老师教书育人的感人故事。书中所描述的李老师和学生间的一个个故事都体现了他为人师表的尽心,超越了一般父母对子女的爱。他对学生的爱是一种真正的爱。不但是爱优秀生,而且更后进生。李老师说:爱,当然不等于教育;但教育,永远不可能离开爱!这是他十几年从教生涯凝聚成的一句名言,是他对于爱与教育的理性的思考的结晶,翻阅厚厚一本《爱心与教育》,每一章、每一页、每一句无不是对这话的生动阐释。
《爱心与教育》最能打动人的故事是什么?是每天煮给汪斌的鸡蛋,还是特别感人的生日祝福?是宁玮带给我们的感慨,还是对伍建的那份爱传递给我们的感动?都是,但是最能打动我的,毫无疑问,是万同的故事。在我眼里,一个教师制造一个感人的场面并不难,但一个教师,能够长期地像李镇西老师对待万同这样地对待一个学生,难!这份长达五十页的转化一个学生的教育手记,是我迄今为止见到过的最翔实最感人的后进生转化手记。
在阅读过程中,我不断地被感动,不断地在想,我有多少耐心来对待万同这样的学生,来对待他身上的这些让人难以预料的反复?在万同的身上,我看到了转化一个差生到底
有多难,更看到了一个为人师者的爱心、耐心、信心。万同的每一点变化,无论是朝哪个方向,都牵动着老师的心,而万同身上所体现出的反复,足以考验最有耐心的教师。
李镇西老师不论是对后进学生的转化,还是对优秀学生的培养,李老师的爱无不渗透其中。他到底有怎样的魔力,缘何让学生们对他终生难忘。是高深的思想,是非凡的能力还是独特的个性?这是值得让我认真思索的问题。是啊,一个专业知识扎实,人格魅力不同寻常的老师也许会吸引学生,让学生去敬畏他,喜欢他,但能够达到李镇西老师这样跟学生成为一生的知己的老师却为数不多。当一位老师开始真正爱自己的学生的时候,他就会凭借这种深深的爱,去注视他们成长中的每一个细节,去感知他们的苦恼和困惑,甚至为解决这些问题而费尽心血。正如他所说:素质教育,首先是充满感情的教育。一个受孩子忠心爱戴的老师,一定是一位富有人情味的人。
爱学生,不是挂在嘴上的口号。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精神世界,善于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我们作为教师应该抓住每一个机会,教会学生如何去爱世界,爱国家,爱校,爱家,爱父母,爱自己,爱身边的每一个人。只有在一个充满仁爱的大环境里,我们的班级才会更加团结,学校才会更加繁荣,家庭才会更加和睦,社会才会更加和谐,才不会让那些正直善良的孩子走上邪路。
《爱心与教育》应该怎么读?我以为,应该带着自己的心去读,带着自己的梦去读,带着自己的实践去读,带着自己的思考去读。时时反观自身,反观自己与李镇西大师之间的差距,我们才能走出浅薄,走出自满,走近学生,走进教育!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应该以李老师为榜样,用自己的爱心去感化学生,去赢得学生的尊重和喜爱,真正做到以心灵赢得心灵,用人格塑造人格。希望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当我们的学生离开校园的时候,带走的不应该只有知识,更重要的是对理想的追求。
读爱心与教育心得体会(四)
一个真诚的教育者同时必定又是一位真诚的人道主义者。素质教育,首先是充满感情的教育。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
这些是我在看李镇西名著《爱心与教育》的手记一中所摘抄下来的句段。李老师是我最崇敬的名师之一,今读了他的《爱心与教育》的手记一,我更是对他万分崇敬。在手记一里,李老师所具有的一颗童心令我仰慕,李老师对学生的爱心更是令我震撼!学生生日时亲手送上的一本书、一张贺卡、几句诚心的祝福,为学生办生日晚会,跟学生一起举行篝火晚会,一直关注高考落榜学生宁玮„„令学生感动的同时,也折射出了师者崇高的师德风范,然而李老
师却把这一切说成是在还学生的债,这是何等的难能可贵!
整篇文章里,没有华丽的辞藻装饰,没有惊天动地的伟大壮举,全是记载着李老师与他的学生们之间发生的最平常的事,可这些事又极其的不平凡!给学生送上生日祝福,为贫困学生捐款,这些我们大多数老师也做过,可是有几个能像李老师这样几十年如一日地坚持下来?而且我们有几个能做到像李老师这样对学生是一种纯粹的、不带任何功利目的的爱呢?大多时候,我们老师对学生的所谓爱,是否建立在某种功利性的成分上呢?这些值得我们好好地去反思。
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而要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首先就必须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李老师是我们的楷模,值得我们每一个为人师者好好地去学习。李老师所采用的一连串教育方法更是令我茅塞顿开,受益无穷。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以李老师转化你的成功事例为榜样,以苏霍姆林斯基说的:一个好的教师,就是在他责备学生的不满,发泄自己的愤怒的时候,他也时刻记住:不能让儿童那种‘成为一个好人’的愿望的火花熄灭。为指导思想,耐心地去对待我的任何一个学生。
玉不琢不成器!每一个人都是一块璞玉,如果你不经过一番精雕细刻,就算你天赋多么的高,也不可能变成一块玲珑剔透的好玉。这是我看《爱心与教育》手记三锻造卓越人
格得出的最深刻的感悟。
手记中的程...
篇二: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 领导老师上午好,我叫付岩,现从事灯笼小学三年级和六年级的数学教学工作。今天我带来与大家交流共享的这本书是教育博士李镇西的代表作《爱心与教育》。在这个世风浮躁,物欲横流的时代,不少教师已经不是人们已往心中春蚕蜡烛辛勤园丁的美好形象了,更谈不上用爱心去教育孩子了。我们桥头总校率先开展的全体教师多读书,读好书的工程就像漫天灰尘时,下了一场及时雨。让人觉得神清气爽,仿佛自己的灵魂都干净了许多,少了一点浮躁,多了一些淡定,少了一点铜臭,多了一些书香。说句实在话,这本书我是在总校所提供的书目中随便选的,现回想起来当初的选择是非常正确,好像它就是为我准备的。花了一个假期的时间,终于把《爱心与教育》读完了,掩卷沉思,良久无言,我想,自己内心的感受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不是感动而是震撼。这不是坐在书斋里的玄妙之思,不是讲席上的高声布道,而是被汗水浸泡过的文字,是蘸着泪水与欢笑的文字,每一页都写着这样的字眼,爱心,良知,思考,责任,忧患。这是我所熟悉的文笔,朴素中闪烁着华美,流畅中渗透着忧虑,舒展中流动着智慧,书中没有太多的理论,有的只是以手记的形式记录的一个个真实的故事。这样的文字是生活之树上最大的果实,实践的枝头最美的花朵,一个教师能做到书里面所写的这些已经相当不易了,何况在做到这些的同时,又能够有丰厚的理论素养,能够以一种高度的自觉意识来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就更凤毛麟角。这本书我共读了两遍,第一遍是带着自己的心去读的,第
二遍是带着自己的实践去读的,时刻反观自己与李镇西老师之间的差距,人家是怎样走进学生,走进教育的,感受很多,难以一一述及, 下面我就这本书中的潜能学生的转化,优秀学生的培养,德育教育,这三个方面与大家交流体会。
潜能生,何谓潜能,顾名思义就是潜在能力还未被开发出来学生,更有甚者都已经成了余则成似得人物,潜伏的太久了,很难被转化。爱心与教育这本书对转化潜能生的指导思想是,爱心、耐心、信心、用心灵赢得心灵。我非常赞同以上的观点。几年的教学,让我渐渐明白,爱学生不是挂在嘴边的口号,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精神世界,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记得刚参加工作不久的时候,我教二年级,在下半学期的时候班里转来一个男生叫吕艳岭,他是天天头也不梳,脸也不洗,破衣拉撒,邋里邋遢,家庭作业根本不做,我是好说歹说他就是不听,那时我们杜家地也全乡统考,情急之下我也打过他几巴掌,但是作用不大,后来我通过多方打听得知了他家的情况,母亲早亡,父亲残疾,哥哥智障,可想而知在这样一个家庭环境里成长起来的孩子会是什么样,家庭教育根本谈不上,后来我终于在一个耍钱场里堵着了他的父亲,当我说出我的名字来意时,他却说你找错人了吧,看来指望与家长沟通共同努力是不行了。只能在孩子身上下功夫了,我在课下,与他的一次谈话时得知他已经转学三次了,原因都是因为他不好好学习,人家老师怕耽误了自己的成绩,当他谈起最后一次转学时,眼睛湿润了,他爸爸要他给那个老师跪下求老师不要开除自己,我说你是怎么做的,他说我没有求他,说到这时我看见他
眼神里闪过一丝仇恨,可见这个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何等的伤害,同时也看到了这个孩子倔强和不服输的性格,我对他说你无论怎样,老师都不会不要你的,和他谈了许多,主要意思就是,你的将来只能靠自己,你就把老师当个大朋友吧,有什么话都要跟老师说。我觉得他有点信任我了。于是我也制定了相应的计划。从信任入手和他交朋友给他最缺的家里都给不了的温暖,告诉别的学生不要歧视他,多和他一起玩,文具都是我供给他当然也没多少钱,经过一段时间他确实有了一些进步,过六一儿童节时同学们都纷纷参报自己喜欢的项目,可他却无动于衷,我说你跑的挺快的为什么不报五十米赛跑啊,他脸通红的低下头看着自己的双脚,我发现他爸爸给他做的布鞋只能说还挂在脚上更不用说跑了,我说你报名吧,老师明天给你个惊喜,当一双廉价的小黄胶鞋出现在她眼前时,她哭了,他还真跑了个第一,得了个小刀,他坚持把这个小刀送给我,我发现这个孩子已经知道感恩了,我收下了,在一次作业评比时奖给了他,他就是这样一点点的进步了,脸上也挂上了同龄孩子应该有的笑容,期末去杜家地考试时,别的学生家长都给准备了饮料面包啥的,我也给他买了一份,果不出所望语文数学都及格了,这是多么的不容易啊。三年级开学时他爸爸一瘸一拐的,背着个十多斤沉的大肉鸡到学校,说是要谢谢我们老师,当然被我们婉言谢绝了,是不是他爸爸也受到教育了呢?也许吧,想起经过这么长时间的努力他才达到这个水平,日后要想以优异的学习成绩来实现自己的理想谈何容易。在我们小学阶段这样的潜能生不在少数,我们只是想转化他们,可是向那个方向走呢?首先我们应该教会
他们做一个有责任心有爱心知道感恩的人,多看看他们的闪光点,无论怎样让他们的小学生活快乐一些,小学生就好像是一块玉石籽料,我们是最初的发现者,不要求我们多做什么,只要用爱心小心地擦去粘在上面的污泥砂砾,让他的闪光点尽量多的露出来就可以了,为以后的玉琢成器奠定基础,我想这也就是启蒙教育的意义吧。
二、优秀学生的培养 李老师对优秀学生培养方法,第一点是,锻造他们卓越的人格,优秀学生,许多教师首先想到的是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学生。这样的学生是在家长老师的一片赞扬声中成长起来的。针对他们的这一特点,就要训练他们的受挫心里,让他们习惯挨批评,甚至受处分,要给他们一些品尝失败的机会。当然这不是有意让优生不断失败,而是让他们习惯了夸奖的同时,坦然面对失败挫折,坦然面对各种意想不到的打击。不至于会因为一分之差,没考上理想的大学,就跳楼自杀。让他们懂得在张扬个性的同时知道感恩父母,考上大学的时候知道为社会做些什么。再就是培养优生的创造力,教育优生敢于冲破盲从的思想牢笼,有一句话说得好,比欺骗更有害的就是盲从,让他们养成善于质疑,勇于否定,独立思考,积极创新的学习方法和人生态度。在我的学生中有个叫魏华夷的。他现在是红旗中学高三保送清华的学生,在我教她姐姐的时候他就天天到学校去玩,小家伙特聪明,那时候我随意教他的计算题一学就会,比上一年级的学生算的都快。上学的时候,正赶上我教他,学习好,家庭条件又好,自然就成了家里学校的宠儿,可是他好欺负小同学,爱笑话学习不好的学生,其中就有
一个他们本家的叫魏迟斌现在和他一样,听说也保送清华了,他小时候有点口吃,读拼音的时候,,,华夷就大声笑话人家,下课还学他,我说过他两回没啥作用,我就告诉魏迟斌,读只是一个方面,不一定就学习不好,在一次考试中魏驰斌就超过了魏华夷,我抓住了这个机会教育了他一回,伤了伤他的自尊心。他变了,虚心了,成绩也是越来越好。尤其是数学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极强。我在平时针对他的这种能力有目地的强化训练,想办法多搜集一些挑战奥数,智力闯关等题让他去做。发展他的逻辑思维能力。推理能力,和创新能力。有一次,我发现他上课不认真听讲,我找他谈了一次话,告诉他“越难的问题,越需要扎实的基础知识来解决。”他当然是非常的聪明,我一点他脸就红了,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后来他以优异的成绩升入初中高中。去年暑假的时候,他到我家来,当一个一米八几帅气的大男孩出现在我的面前时,我几乎都有点认不出来了。在谈到他的生活学习时,还对小学时我们的相处念念不忘,这时我感到了作为一名小学教师的极大幸福。顿时心里想到老师对学生的指导关爱,有时真的会影响他的一生。
三、德育教育
在独生子女日益成长为社会建设者的同时,我们才渐渐发现他们责任感的缺失,爱的缺乏,真诚和善良似乎在这个社会成了一种无能的表现,他们常看的多半是为升学所准备的辅导书,其次就是故事书漫画书,真正净化学生心灵的书籍少之又少,现在我们意识到了这一点,开始重视德育,但德育是一个长期性复杂性的工作,所谓周期长,
就是他不是仅靠一两次教育就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的,现在我们学校开展的学雷锋好少年评选活动,孝心少年评选活动,以及马上要开始的母爱永恒的主题等活动,就是从点滴入手,从平时入手,贯穿于学生的学习活动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上学期,在我们学校争取到让爱传递爱的爱心棉衣时,在发放的时候,当我们的老徐校长讲起让爱传递爱的来龙去脉时,我发现有许多双小眼睛都湿润了,仿佛看见他们的一颗颗滚烫的小心脏里埋下了爱的种子,日后必定会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相信在这个充满仁爱的大环境里成长起来的每一个孩子,一定不会走上邪路,让昆明火车站的惨案不再发生,我们的社会才能更和谐,国家才能更繁荣。正如李老师所说爱心与童心,是我们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最后一道防线。他把教育事业当成了自己的事业,把带给学生一生的幸福,当成自己一生的追求。我会以李镇西老师为榜样,不管道路有多么坎坷,天气有多么恶劣,用我的爱心坚持把幸福和快乐送到每一个孩子的心中。正如黄渤所唱的,这就是我的中国梦,它很小也很普通,谢谢大家。
篇三: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
与教育读书心得(8 篇)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 第一篇:
一个真诚的教育者同时必定又是一位真诚的人道主义者。素质教育,首先是充满感情的教育。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
这些是我在看李镇西名著《爱心与教育》的手记一中所摘抄下来的句段。李老师是我最崇敬的名师之一,今读了他的《爱心与教育》的手记一,我更是对他万分崇敬。在“手记一”里,李老师所具有的一颗童心令我仰慕,李老师对学生的爱心更是令我震撼!学生生日时亲手送的一本书、一张贺卡、几句诚心的祝福,为学生办生日晚会,跟学生一起举行篝火晚会,一直关注高考落榜学生宁玮„„令学生感动的同时,也折射出了师者崇高的师德风范,然而李老师却把这一切说成是“在还学生的债”,这是何等的难能可贵!
整篇文章里,没有华丽的辞藻装饰,没有惊天动地的伟大壮举,全是记载着李老师与他的学生们之间发生的最平常的事,可这些事又极其的不平凡!给学生送生日祝福,为贫困学生捐款,这些我们大多数老师也做过,可是有几个能像李老师这样几十年如一日地坚持下来?而且我们有几个能做到像李老师这样对学生是一种纯粹的、不带任何功利目的的爱呢?大多时候,我们老师对学生的所谓“爱”,是否建立在某种“功利性”的成分呢?这些值得我们好好地去反思。
“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而要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首先就必须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去感
受他们的喜怒哀乐。”李老师是我们的楷模,值得我们每一个为人师者好好地去学习。李老师所采用的一连串教育方法更是令我茅塞顿开,受益无穷。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以李老师转化你的成功事例为榜样,以苏霍姆林斯基说的:“一个好的教师,就是在他责备学生的不满,发泄自己的愤怒的时候,他也时刻记住:不能让儿童那种‘成为一个好人’的愿望的火花熄灭。”为指导思想,耐心地去对待我的任何一个学生。
“玉不琢不成器”!每一个人都是一块璞玉,如果你不经过一番“精雕细刻”,就算你天赋多么的高,也不可能变成一块玲珑剔透的好玉。这是我看《爱心与教育》手记三“锻造卓越人格”得出的最深刻的感悟。手记中的程桦、杨嵩、黄金涛分别是不同类型的孩子。程桦爱好广泛,学习非常优秀,可性格内向,不爱说话,胆子小;杨嵩脑子灵活,悟性很高,可很“调皮”,课时有些“不务正业”; 黄金涛自控能力较差。针对他们的性格特点,李老师采用了因材施教的办法。对于程桦,李老师从谈心入手,推荐书籍作铺垫,一步步引导他有意识地锻炼自己的能力,逐步向树立远大志向发展;对于杨嵩,李老师从引导他战胜自我开始,逐步过渡到锻炼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对于黄金涛,李老师则发挥了“日记”这个教育载体的作用,让黄金涛用日记记下自己的心路历程,通过不断地总结、反省来达到教育的目的。经过李老师费心地调教,三个人都渐露出耀眼的光芒,为他们以后的成材之路作了很好的铺垫。
?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 第二篇:
在《爱心与教育》这本书中,李镇西老师还生动具体的列举了自己对后进生的转化,以及对优生的培养。一个个鲜活的事例同样感人至深,发人深省。这一个个成功的事例背后隐藏着李老师一颗为人师表的爱心与执著,耐心与机敏,当然,在书中作者还不无忧虑地剖析了当代中学生心灵的另一面,发出了沉重的思考,特别是书中所列举的宁小燕自杀这件事例,读后让人为汗颜,一个纯真而又优秀的花绣少女最终选择了自杀的方式,来结束了自己宝贵的生命。读后我产生了深深的感想:当今的学生缺乏的不是物质需求,更重要的是有关人生观和道德观的德育教育。
“以心灵赢得心灵,以人格塑造人格”这是李镇西教师的教育名言,也是其教育的宗旨和指导思想。《爱心与教育》这本书也是作者爱心与智慧的升华,也是一曲用爱心来谱写的教育之歌!
爱心成就梦想,爱心传递希望,爱心唤醒力量,爱心铸就辉煌。陶行知先生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因为有爱,我们才有耐心;因为有爱,我们才会关心;因为有爱,我们才和同学心贴心。让我们的爱心化甘露,去滋润每一位学生的心田,让我们的爱在每一个学生心间生根发芽,直至爱满人间。
李镇西老师在《爱心与教育》中也说过“当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是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爱心和童心,是我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最后一道防线。”在读过之后,我的体
会更加深刻。是的,正是因为一颗爱心才使我快快乐乐守在学生身边,也是我具备了一颗童心,随时随地在学生身边体会幸福与快乐;而童心也使我更近距离的接近学生的心灵,在学生心灵中写下美妙的诗行,互相传递爱心,传递幸福。
在一次学生的作文中,我发现他们真的可爱,它们把自己的心里话写出来了,“老师,我谢谢你教会了我许多本领,我从一字不识到现在我可以写作文了,真的谢谢你!那是我心中最好最好的人。”看到这些话语,我感到我是世界最幸福的人!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应该以李镇西老师为榜样,奉献我们的爱心。课要面面俱到,给他们展示自己的机会;下课后多与学生交流,细心观察学生,给学生以指导,鼓励与关心。让学生感到对他们的关注与关爱。
当然,仅仅有爱心是不够的,这就涉及到李老师教育思想的另一个方面――――民主教育,懂得互相尊重,宽容学生,我们才能获得融洽的师生关系,才能抓住教育契机,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取得潜移默化的教学效果。
在课堂教学中,我鼓励学生大胆的说出自己的看法,允许学生有不同的声音,为学生创造民主自由的课堂,而不是只有老师是权威的一言堂。在讨论课文题的理解时,同学们的理解是多种思路的,要给他们时间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
总之,在爱的呵护下,创设自由民主的课堂,是我读完《爱心与教育》之后最大的收获。我决心做一名合格的人民
教师。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让智慧点燃智慧;以民主。平等的态度对待每一位孩子;做学生爱戴的师长和真诚的朋友;通过每一天平凡的工作,培养具有远大理想是后一代而努力工作。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 第三篇:
李镇西老师对学生真挚的爱,学生对李镇西老师爱的回报,让我不止一次感动的流泪。李镇西拥有了一颗爱学生的心,这是他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最牢固的防线。其实他也是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在诠释着对素质教育的理解。因为他明白素质教育,首先是充满感情的教育。一个受学生衷心爱戴的老师,一定是一位最富有人情味的人。离开了感情,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感情不能取代教育,但教育必须充满感情。
爱学生就要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必须把学生当做自己的朋友。李老师认为自己目前远没有达到宗教的境界,但是把教育当做我热爱的事业,并尽量使自己逐步具备一种宗教情怀。因此,他自觉地记录、反思、改进自己的教育行为,于是便有了持续不断的班主任工作日记。这已经不是他的工作常规,而已经成了他的生活习惯了。
李老师对爱的执著也深深打动了我。李老师做的许多事情都很普通,我们也都可以做到。可为什么李老师能成为名师?而我们却在日常工作中变得越来越平庸呢?这是因为李老师对教育的一份执著,对爱的一种坚持。正如李老师所说“爱心与童心”是我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最后一道防线。他把教育事业当成自己的事业,把带给学生一生的幸福当成
一生的追求,而我们只是把教育当成自己谋生的工作。正如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做一辈子好事。一个老师创造一个感人的场面并不难,但一个老师,能够长期像李镇西老师对待万同那样对待每一个学生,难!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面对着一群天真无邪、稚淳可爱的孩子们,我们又倾注了多少爱在孩子身呢?李老师在书中这样写道:“当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是什么?”“是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他还说:“离开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师爱是教育工作中不可缺少的良剂。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须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所以,让我们对孩子多一份爱吧。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 第四篇:
假期,我捧起了《爱心与教育》一书,认真研读,书中的内容深深地吸引着我,李镇西老师运用许多学生的原话真实地写出他怎样地爱学生,学生又是怎样地爱他,真是感动人。
李老师和学生间的一个个故事都体现了他为人师表的尽心,超越了一般父母对子女的爱。他对学生的爱是一种真正的爱,一般的老师是难以做到的。他对学生的爱,不但是爱优秀生,而且更爱差生。尤其我在书中读到他从不忘记学生的生日,还在学生生日时给学生送一份生日礼物;在课间经常和学生一起活动;在课余时间或假期中带领学生一起走进大自然;对班级中的优生、中等生、差生坚持按号轮流家访等等,李老师在教育岗位处处闪耀着爱的火花。
?
李老师在书中这样写道:“当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是什么?”“是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他还说:“离开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师爱是教育工作中不可缺少的良剂。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须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基础教育阶段的儿童处于生命中最主要的集中学习时期,他们缺乏社会经验,各方面处于形成阶段,有着多方面的需求和发展,充满生命活力和潜力。这段时期的教育影响远远越过该阶段而扩展到终身。因此最需要老师对学生的爱,懂得儿童时期对生命的独特价值,并善于开发其生命潜力。如果一种教育未能触动人的灵魂,无法引起人的共鸣,不足以震撼人的情感,那就不是成功的教育。师爱的最高境界是友情,具有爱心和知识,对学生来说,他们喜欢前者。学生们特别渴求和珍惜教师的关爱,师生间的真挚的情感,必定有着神奇的教育效果。爱学生就让我们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吧。
这本书给我一种领悟,一种发现!将心比心,以心换心,用爱去赢得爱,用爱去化解许多的矛盾。爱我们身边的人,无疑是播下爱的种子,让他们也懂得去爱护和关心别人,尤其是当老师的我们,面对的是正在成长,性格还没有定型的孩子,他们最需要的是爱的滋润,我们给予他们的爱心也一定会影响到日后他们对待别人的态度。曾几何时,看到书有几句话:“不会对别人宽容的人,对自己也不会宽容的;不会爱别人的人,别人也不会爱你的!”总相信你付出的爱越多,你也会获得越多的爱。
?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 第五篇:
寒假,我捧起了《爱心与教育》一书,认真研读,书中的内容深深地吸引着我,李老师运用许多学生的原话真实地写出他怎样地爱学生,学生又是怎样地爱他,真是感动人。
李老师和学生间的一个个故事都体现了他为人师表的尽心,超越了一般父母对子女的爱。他对学生的爱是一种真正的爱。一般的老师是难以做到的,他对学生的爱,不但是爱优秀生,而且更爱差生。尤其我在书中读到他从不忘记学生的生日,还在学生生日时给学生送一份生日礼物;在课间经常和学生一起活动;在课余时间或假期中带领学生一起走进大自然;对班级中的优生、中等生、差生坚持按号轮流家访等等,李老师在教育岗位处处闪耀着爱的火花。
李老师在书中这样写道:“当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是什么?”“是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他还说:“离开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师爱是教育工作中不可缺少的良剂。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须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基础教育阶段的儿童处于生命中最主要的集中学习时期,他们缺乏社会经验,各方面处于形成阶段,有着多方面的需求和发展,充满生命活力和潜力。这段时期的教育影响远远越过该阶段而扩展到终身。因此最需要老师对学生的爱,懂得儿童时期对生命的独特价值,并善于开发其生命潜力。如果一种教育未能触动人的灵魂,无法引起人的共鸣,不足以震撼人的情感,那就不是成功的教育。师爱的最高境界是友情,具有爱心和
知识,对学生来说,他们喜欢前者。学生们特别渴求和珍惜教师的关爱,师生间的真挚的情感,必定有着神奇的教育效果。爱学生就让我们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吧。
这本书给我一种领悟,一种发现!将心比心,以心换心,用爱去赢得爱,用爱去化解许多的矛盾。爱我们身边的人,无疑是播下爱的种子,让他们也懂得去爱护和关心别人,尤其是当老师的我们,面对的是正在成长,性格还没有定型的孩子,他们最需要的是爱的滋润,我们给予他们的爱心也一定会影响到日后他们对待别人的态度。曾几何时,看到书有几句话:“不会对别人宽容的人,对自己也不会宽容的;不会爱别人的人,别人也不会爱你的!”总相信你负出的爱越多,你也会获得越多的爱。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 第六篇:
“教育仿佛是行驶的列车,老师就好像是乘务员,不同的时段迎来不同的乘客,这一批乘客我们还没等充分了解,也许在下一站他们就要离开这列火车,同时来另一批乘客。这些乘客也许来自同一个省份,也许来自全国各地,但是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搭乘这列火车到达心中的目的地。不管道路有多坎坷,不管沿途的风景有多美妙,不管天气有多恶劣,将这批乘客安全送达,将是我们最基本的责任。珍惜来的每一批乘客,关心每一位乘客,为他们送最贴心的服务,最真诚的问候,最美好的祝愿,让每一位乘客在乘车的过程中都得到心灵的享受,这样的旅途才算愉快。”――题记
?
花了一些时间,终于把《爱心与教育》读完了,良久无言。我想,自己内心的感受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不是“感动”,而是“震撼”!这不是坐在书斋里的玄妙之思,不是讲席的高声布道,而是从血管里流出来的文字,是被汗水浸泡过的文字,是蘸着泪水与欢笑的文字,每一页都写着这样的字眼:“爱心”、“良知”、“思考”、“责任”、“忧...
篇四: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
书心得《爱心与教育》李镇西读书心得《爱心与教育》李镇西
读书心得《爱心与教育》李镇西
最近我读了《爱心与教育》。这本书叙述了李镇西老师教书育人的感人故事。书中所描述的李老师和学生间的一个个故事都体现了他为人师表的尽心,超越了一般父母对子女的爱。他对学生的爱是一种真正的爱。不分优生和差生。读完《爱心与教育》,我对于优秀生的培养和后进生的教育有了新的认识。
在这本书里没有华丽的辞藻装饰,没有惊天动地的伟大壮举,全是记载着李老师与他的学生们之间发生的最平常的事,可这些事又极其的不平凡!给学生送上生日祝福,为贫困学生捐款,这些我们大多数老师也做过,可是有几个能像李老师这样几十年如一日地坚持下来?而且我们有几个能做到像李老师这样对学生是一种纯粹的、不带任何功利目的的爱呢?大多时候,我们老师对学生的所谓“爱”,是否建立在某种“功利性”的成分上呢?这些值得我们好好地去反思。“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而要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首先就必须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
李老师是我们的楷模,值得我们每一个为人师者好好
地去学习。李老师所采用的一连串教育方法更是令我茅塞顿开,受益无穷。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以李老师转化你的成功事例为榜样,以苏霍姆林斯基说的:“一个好的教师,就是在他责备学生的不满,发泄自己的愤怒的时候,他也时刻记住:不能让儿童那种‘成为一个好人’的愿望的火花熄灭。”为指导思想,耐心地去对待我的任何一个学生。“玉不琢不成器”!每一个人都是一块璞玉,如果你不经过一番“精雕细刻”,就算你天赋多么的高,也不可能变成一块玲珑剔透的好玉。这是我看《爱心与教育》手记三“锻造卓越人格”得出的最深刻的感悟。
手记中的程桦、杨嵩、黄金涛分别是不同类型的孩子。程桦爱好广泛,学习非常优秀,可性格内向,不爱说话,胆子小;杨嵩脑子灵活,悟性很高,可很“调皮”,上课时有些“不务正业”;黄金涛自控能力较差。针对他们的性格特点,李老师采用了因材施教的办法。对于程桦,李老师从谈心入手,推荐书籍作铺垫,一步步引导他有意识地锻炼自己的能力,逐步向树立远大志向发展;对于杨嵩,李老师从引导他战胜自我开始,逐步过渡到锻炼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对于黄金涛,李老师则发挥了“日记”这个教育载体的作用,让黄金涛用日记记下自己的心路历程,通过不断地总结、反省来达到教育的目的。经过李老师费心地调教,三个人都渐露出耀眼的光芒,为他们以后的成材之路作了很好的铺垫。
李老师的教育手段是特别的,教育成效是卓越的,看着他的教育实例,我也在心里记下了他所说的在培养“优生”的问题上,应注意的几点:第一、引导“优生”树立志向。第二、帮助“优生”认识自己。第三、教育“优生”保持童心。第四、激励“优生”超越自我。第五、训练“优生”受挫心理。第六、培养“优生”创造能力。教书育人是塑造灵魂的综合性艺术。作为一名教师,在平时我必须积极提高自身素质,勇于实践,不断创新,锐意进取,默默耕耘,在自己的岗位上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读完这本书,我更深刻地认识到,做为一名合格地人民教师,道路曲折而又漫长,“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但我坚信,只要自己努力,就一定会成功!我未来的路还很长,需要学习的东西还很多,责任还很重大。真正的教师历程刚刚启程,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应该以李老师为榜样,用自己的爱心去感化学生,去赢得学生的尊重和喜爱,真正做“以心灵赢得心灵,用人格塑造人格。”学无止境,我会在探索学习的道路上不断完善自身素养,争取实现人生价值!
篇五: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
与教育教师读书笔记心得 3 篇《爱的教育》全文采用了日记的形似,讲述一个叫安利柯的小男孩成长的故事,记录了他十个月在学校,家庭,社会的所见所闻和他家人的信和老师讲的动人的每月故事。下面是为大家准备的爱心与教育教师读书笔记心得,希望大家喜欢!
爱心与教育教师读书笔记心得范文 1
爱,像空气,每天都会在我们的身边,它在每一个角落。常常会被我们所忽略,我们的生活不能缺少它,因为它的意义已融入生命。例如父母的爱, 诽 感恩里有本日记是与父 臃 母共同读写的,而现在 鸯 学生买的本子上还挂着 脯 一把小锁,或者会有密 瓦 码。最简单的东西会容 娥 易忽略,正如这伟大的 剥 爱中深沉的亲子之爱, 擎 有很多人都会无法感受 水 到。爱之所以伟大,是 唉 因为它不仅仅是对个人 是 而言,而是以整个国家 初 为荣的尊严与情感。
宅
《爱的教育》是一部 曳 小说,也是一部巨著, 噎 是意大利著名的作家埃 熟 .德.阿米琪斯写的, 莆 是他的代表作,原名《 劝心》。是以一个小学四 几 年级学生安利柯的口吻 箕 来写的。《爱的教育》 牛 引导我们自己去关注、 竹 欣赏、品味、思考生活 疫 ,让我们用爱心与作者 艇 对话。
埃.德.阿 莱 米琪斯不但写出了爱与 诡 被爱的感受,还把一
个 铅 个人物写得栩栩如生: 酶 纯真善良的安利柯,爱 屹 保护弱小的卡隆,品学 峪 兼优的代洛西,学习用 丁 功的泼来可西,待人友 芒善的克莱谛,爱读书的 束 斯带地......
缎
其中我最喜欢的一篇 衡 日记就是《爸爸的教诲 涪 》了。是爸爸告诉"我 慕 "在一生中,可能会遇 识 到各种各样的苦难,而 逸其中最痛苦的一件事就 械 是失去妈妈,妈妈对我 蛛 们的爱,是世界上最无 梆 私的爱,亲人之间的爱 狸 ,是人世间所有感情中 予最神圣的感情。虽然有 纺 的人是杀人犯,但只要 蝉 他还爱妈妈,心里就会 胡 有一段美好的记忆留着 夜 。相反,即使有的人是 膨 名人,只要他不爱妈妈 枣 ,那他就是可鄙可贱的 矗 人。
这本书让我明 何 白了:爱是一种感受, 陈 是一种信仰,是一种追 锋 求,是......永 喉 远无法用文字来形容的 敞 ,但我知道,拥有爱的 赃 人,并付出爱,就能真 饲 正体会到爱与被爱的滋 果 味,因为人生必定是充 畔 实而无憾的。
爱心与教 解 育教师读书笔记心得范 沙 文 2
《爱的教育》 挨 全文采用了日记的形似 镰 ,讲述一个叫安利柯的 葬 小男孩成长的故事,记 惜 录了他十个月在学校, 摘 家庭,社会的所见所闻 赏 和他家人的信和老师讲 福 的动人的每月故事。
澡
爱就像空气,每天在 杨 我们身边,因其无影无 小 形常常会被我们所忽略 汹 。《爱的教育》一书中 殖 描写了一群充满活力、 彼积极要求上进、如阳光 脂 般灿烂的少年。他们有 照 的家庭贫困;有的身有 逾 残疾;当然也有一些是 滨 沐浴在幸福中的。这些 源 孩子
虽然从出身到性格 节 都有迥异,但他们身上 馈 却都有着一种共同的东 腰 西--对自己的祖国意 症 大利深深的爱,对亲友 亥 的真挚之情。
对亲 拴 友的真挚之情,在《爱 寸 的教育》一书中处处都 戌 有这种气息,特别是每 重 月故事中的《万里寻母 受 记》,让我不经为里面 耍 的主人公马尔可心生一 远 股敬意。他的母亲在他 采 13 岁时为了摆清债务 唆 ,独自一人去了阿根廷 铁 共和国的首都一个富有 门 的人家去当了女佣,后 岳 来断绝了联系。13 岁 玉 的主人公马尔可,不顾 吮 去美洲的危险毅然向他 押 爸提出了一人去美洲找 喝 母亲的请求。这件事一 皇 开始虽没成功,可两天 跺 后他父亲的一个船长朋 侩 友听说了这件事后,便 胸 去找到了他父亲告诉他 虞 可以免费带马尔可去美 因 洲。马尔可在去美洲找 夷 母亲遇到了许多人,有 喷 好也有坏,像慈祥的伦 屯 巴底老人,善良的西班 户 牙妇女,热心的小伙计 尖 和无恶不作的小偷,当 购 然还有许多乐于助人的 喜 好人等等。在这些人的 杜 帮助下马尔可终于找到 以 了母亲。
对自己的 蹦 祖国意大利深深的爱, 蛀 在《爱的教育》一书中 屹 不时有出现震撼人心的 扎 爱国故事。像爱国少年 气 他为了国家的尊严连钱 匙 也不要,把它全扔到了 晃 辱骂他国家的人脸上和 仓 头上。年轻的少年鼓手 迁 为不让自己的国家失败 参 ,冒着犹如暴雨般的子 波 弹去求救,虽然最后他 司 们胜利了,可他却永远 襄 失去了一条腿。我们做 激 为炎黄子孙更应该要有 吟 一颗热爱
祖国真挚的心 耶 ,仁以为己任的想法, 完 将我们中华五千年的传 怪 统美德发扬光大,让我 这 们用爱国的热情洋溢全 倔 世界,感染全世界。
翱
《爱的教育》中我想 槛 "爱会是什么呢?"这 挟 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 漱 我知道"爱"是没有限 划 制的,有小有大,小到 选 同学之间的友好交谈, 爆 老师对学生的鼓励,父 晰 母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 仅 爱,甚至萍水相逢的人 克 们的一个微笑.... 择 ..大到捐献骨髓、献 独 血、为国献身.... 剖 .. 爱心与教育教师读 辱 书笔记心得范文 3
滴 这几天,我看完了《爱 衍 的教育》这本书。这本 锚 书里的故事很感人,篇 浇 篇催人泪下。最让我感 再 动的是《告别》。这是 纱 作者在小学升级后和同 槽 学、老师告别时忧伤的 永 感受。作者在校园里有 承 过挫折,有过欢乐,也 国 有过苦恼;作者回想起 何和同学老师相处的一年 棚 ,非常伤感;他真诚地 障 祝福她的同学和老师。
雅
还有《雪球事件》 胖 和《访问伤员》,我也 拇 很喜欢。说的是作者的 骡 朋友卡罗菲和别人打雪 他 仗时,一个雪球砸伤了 臻 一位老人的眼睛,老人 缄 趴在地上非常痛苦地呻 玛 吟、叫喊。卡罗菲有害 傍 怕,不敢承认。但最后 佰 在卡隆的劝说下,卡罗 董 菲还是扑到老人的怀里 跳 ,用断断续续的话语给 痉 老人赔礼道歉,还把最 披 珍贵的邮册送给了老人 慈 。读了这两篇文章后, 酵 我已经喜欢上卡罗菲那 泰 诚实勇敢、心地善良、 唐 大方的好性格。
我更欣 敌 赏卡隆不仅自己光明磊 诬 落,而且帮助同学勇敢 淌 承认错误,做同学的坚 贼 强后盾。还有这位受伤 盔 的老人,虽然自己眼睛 碉 受到伤害,但在卡罗菲 寇 承认了错误后,非但没 谢 有责备他,而且还安慰 辙 他。
读完了这本《 证 爱的教育》,我深受感 屋 动,这本书让我知道了 楔 什么才是人间真正的爱 铆 和人间真正的友情、真 衙 情。
篇六: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
的各位领导和老师, 前段时间, 我有幸拜读了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 这本书, 书中爱的教育让我受益匪浅, 在此将我的读书心得与大家共同分享。读《爱心与教育》 后感 纵观古今中外的教育名家, 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对他们教育对象伟大而无私的爱。
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通读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 一书, 带给我的是深深的感动, 是由衷的钦佩。
《爱心与教育》 是一本手记本的书, 书中没有夸夸其谈,犹如一位兄长漫不经心地跟你聊着他的教育故事, 娓娓道来。
我被书中朴素的语言, 真挚的情感所深深吸引, 甚至潸然泪下。
在书中, 李老师运用许多学生的日记和信件---真实的写出他是怎样的爱学生, 学生又是怎样的爱他。
言语之间是一种幸福的味道, 是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
“爱” 正是本书的主调。
当一个好老师的基本条件是什么? 是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
李老师如实回答。
爱学生, 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 就必须把自己当做学生的朋友, 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
基础教育阶段的儿童处于生命中最主要的集中学习时期, 他们缺乏社会经验, 各方面处于形成阶段, 有着多方面的需求和发展, 充满生命活力和潜力, 这段时期的教育影响远远超过该阶段而扩展到终身。
因此最需要老师对学生
的爱, 懂得儿童时期对生命的独特价值, 并善于开发其生命潜力。
书中说描述的李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一个个故事都体现了他对学生的爱, 而这些一般的老师恐怕难以做到, 他从不忘记学生的生日, 还在学生生日时送上一份独特的生日礼物; 在课间经常和学生一起活动; 在课余时间或假期带学生一块走进大自然; 对班级中的学生坚持按学号家访等等。
让我由衷的尊敬、 佩服李老师。
我想, 面对我们的教育, 爱应该是教育力量的源泉, 是教育成功的基础。
书中宁玮的经历让人有一丝遗憾, 却又佩服她能一直保持着一颗善良而勇敢的心。
万同的反反复复让人揪心, 最后的结果又让人舒心。
陈桦、 杨嵩、 黄金涛、 王铜勇于挑战自我, 克服了自己的缺点, 不仅学业有成, 而且锻造出了卓越的人格。
这些都与李老师的教育和培养是分不开。
李老师是那么富有爱心、 童心、 真心, 也正是因为他是这样的人, 李老师与学生的交流、 相处总是充满无限真情, 也正是因为这样, 李老师以爱回报爱, 从而是教育获得了最后的成功!
从李老师的手记里, 我们还可以得到最重要的启示:
首先要认清自己教育活动的目标, 教育不仅仅是一张张的成绩单, 不仅仅是一堆分数, 而是活生生的人, 是人才, 是能够在未来社会中站住脚跟、 开创事业的人才。
这样的人才, 不仅要在学校里读书学习, 通过读书获得一定的扎实的知识,
更需要终生有读书的兴趣, 求知的欲望, 并且有能力自己学习, 有能力找到自己需要的知识, 有能力吸取这些知识。
这样的人才还要能够处理社会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 经历顺利和艰难、 成功和挫折的考验。
他们需要有知识, 更需要有理想, 有坚强的意志, 有优良的品质。
李老师的教育手段是特别的, 教育成效是卓越的。
李老师的爱是建立在真正的民主基础之上的, 是真正平等的爱,发自内心的爱, 不含任何杂质的爱。
更重要的是这份爱不是单向的灌输, 而是双向的互动。
《爱心与教育》 这本书给我一种领悟, 一种发现!
它启发我在日常的教育活动中, 不要吝啬我动人的微笑, 由衷的赞赏,热情的鼓励, 真诚的帮助和无私的爱。
这些是滋补孩子们的灵丹妙药。
我会积极行动起来, 像李镇西老师那样, 用我的真心、 爱心和责任心, 在每一个孩子的心田播下希望的种子,以一颗智慧之心、 仁爱之心、 包容之心去拥抱我的事业, 去拥抱我的孩子!
以上是我的一点心得和体会, 如有不妥之处请大家多多指正批评!
谢谢!
篇七: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
心与教育》 读书心得 地理组高阜辉
花了 一些时间, 终于把《爱心与教育》 读完了, 良久无言。
这本书分为“爱心和童心”、“与顽童打交道”、“优秀生的培养”、“教育是心灵的艺术” 和“沉重的思考” 几个部分。
我被其中所记录的教育故事深深地打动, 几次不知不觉地热泪盈眶。
在这本书中, 李老师的字字句句都高扬民主、 科学、 个性教育的旗帜, 处处诠释着一个大大的“爱” 字。
如果说, 单纯的理论套套谁都懂, 那么李镇西老师触动读者心弦的则是一个个朴实真挚、 载满真情的案例, 记录着他与学生之间的情与爱。
爱是当好一个老师最基本的条件, 感情不能取代教育,但教育必须充满爱的情感。
李老师从教 17 载, 对学生的爱全身心地投入, 贯穿到教育教学的细枝末节。
这种爱细致入微, 滴水不漏, 这从李老师不管接手哪个班, 都精心给每个学生过生日, 在生日这天送他们一本励志的书, 一本笔记本、 自创一首诗、 或开个生日宴会等体现出来; 李老师对学生的爱亲和、 实实在在、 不掺一点杂质, 这表现在李老师经常把想家的同学或有特殊情况的同学请到家大吃一顿, 学生在这里无拘无束, 有种回家的感觉, 假期师生一起出去郊游、 在草坪上和学生摔跤, 斗鸡,打扑克等等, 学生推心置腹地称李老师为兄长; 李老师的爱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这突出表现在对差生的转化上, 更展示出了李老师过人的教育智慧, 既有心贴心的情感交流又不失严父的温情, 对不同的问题学生投其所好, 如对上课好思想溜号, 自控能力很差的学生, 李老师
帮他出主意, 就是对自己“每天十问”, 如一问今天学习任务完成了吗? 二问明天的新课预习了吗等。
连问十个问题, 并且要坚持这样做;如对基础很差, 上课听不懂又捣乱的学生, 李老师便送给他一本〈烈火金刚〉, 老师讲课他也有事做这样就不打扰别人听课了。
他以自己的心灵赢得学生的心灵, 与这些学生同喜同悲, 吃喝玩乐, 打成火热一片, 再玩世不恭的顽童也会被李老师伟大的爱心所俘虏, 孩子们于是敞开心扉, 心甘情愿接受李老师的谆谆教导, 李老师用自己博大厚重的爱融化了一块块坚冰, 让每一位孩子抬起头来走路
李镇西老师不论是对“后进学生” 的转化, 还是对“优秀学生”的培养, 李老师的爱无不渗透其中。
他到底有怎样的魔力, 缘何让学生们对他终生难忘。
是高深的思想, 是非凡的能力还是独特的个性?
《爱心与教育》 最能打动人的故事是什么? 是每天煮给汪斌的鸡蛋, 还是特别感人的生日祝福? 是宁玮带给我们的感慨, 还是对伍建的那份爱传递给我们的感动? 都是, 但是最能打动我的, 毫无疑问,是万同的故事。
在我眼里, 一个教师“制造” 一个感人的场面并不难,师道中不乏煽情高手, 但一个教师, 能够长期地像李镇西老师对待万同这样地对待一个学生, 难!
这份长达五十页的转化一个学生的教育手记, 是我迄今为止见到过的最翔实最感人的后进生转化手记。
在阅读过程中, 我不断地被感动, 不断地在想, 我有多少耐心来对待万同这样的学生, 来对待他身上的这些让人难以预料的反复? 这么一问,羞愧无比!
在万同的身上, 我看到了转化一个差生到底有多难, 更看到了一个为人师者的爱心、 耐心、 信心。
万同的每一点变化, 无论是
朝哪个方向, 都牵动着老师的心, 而万同身上所体现出的反复, 足以考验最有耐心的教师。
爱学生, 不是挂在嘴上的口号。
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精神世界, 善于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
苏霍姆林斯基曾在《巴甫雷什中学》 中这样说过:
“每个孩子都引起我的兴趣, 总想知道, 他们的主要精力倾注在什么方面, 他最关心和最感兴趣的是什么, 他有哪些快乐和痛苦等等。
我的小朋友圈子一天天扩大, 并且像我以后才意识到的那样, 连我不曾教过课的那些孩子也成了我的朋友和受我教育的了。” 他因自己小朋友圈子的扩大而兴奋, 因走到小朋友的心灵深处而带给他们快乐, 而感到无比幸福。
这些不是凭借功利性的目的而做教育的人所能真正体会到的。
李镇西老师曾经这样写道:
“我们可以得到一个朴素的真理——教育者的尊严是学生给的!” 他所做的一切, 证明了这句话的价值。
我想说, 教育者的快乐也是学生给的。
一个真正走进学生心灵世界的人会把学生的幸福当作自己的幸福, 把学生的不幸当作自己的不幸。
是的, 素质教育, 首先是充满感情的教育, 一个受孩子爱戴的老师, 一定是一位最富有人情味的人, 只有童心能够唤醒爱心, 只有爱心能够滋润童心, 离开了情感, 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
冰心说:
“有了爱, 就有了一切!
”
只要心中有爱, 这个世界上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
那么对于教育也同样, 只要自己有充分的爱心, 就没有解决不了的矛盾, 如果问题依然存在, 只能说明爱心不够。
篇八: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
心与教育》读书心得体会总结范文《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体会总结范文篇一 我是带着饮佩的心情读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的,它荣获过__部‚五个一工程‛大奖、冰心图书大奖、中国教育学会‚东方杯‛科研成果一等奖。我读出的结果是满心的感动和仰慕,教育毕竟不同于哲学、逻辑学,虽不拒绝思辨,但绝对不可缺少爱心。而这本书正体现了这样一个主题:爱心是教育的灵魂。有真诚的爱心,才有流动的血脉,才有生命的教育。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是一本活的教育学,活就活在它是源于许许多多的生活实例和教育实例,这些实例是李镇西和他的学生共同参与,共同创造的。其中有李老师倾注的心血,也有学生对李老师的感情回报。实例有背学生上医院、鸡蛋的故事、秘密行动、父亲节贺卡、生日的祝福??全书是归纳的,而不是演绎的,不是僵化的教条,不是枯燥的原理,不是印证别人的理论,而是全部来自自己的实践,活生生,带着晨露,带着轻风,带着晚霞,几乎翻到全书的任何一页都有实例,都有真实的故事,心与心的碰撞,情与情的交流。
感受之一:作为教师,应该多读书,尤其是文学名著和教育类书籍更要捧读不辍。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书不仅可以开阔视野,增长
见识,积累素材,还可以在写作时有所借鉴。李镇西老师经常向学生推荐各种有意义的课外读物,以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时可以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获得自我教育的动力。当然,推荐给学生读的书李老师都是先读过的,有的学生甚至从李老师的书架上借书去读。这一点特别值得我学习,我认为读书可以让自己的心灵变得更丰厚,能够承载更多生命的底蕴。读书伴随着积累,然后在需要的时候才能‚厚积薄发‛,在课堂教学中就能给学生提供适当的精神养料。最近,我也经常看《输在坏习惯》、《每天多做一点点》、《文化苦旅》、《教师日记》、 《追寻近代教育大师》、《三国演义》、《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以及《名人传》等等,看了之后,觉得轻松愉快,收获颇多,心灵上有很大的触动,我就把这分精神与学生分享,让学生也每天多收获一点。
感受之二:走进学生的心灵,用心灵赢得心灵。
老师对学生的那份爱是真挚的、是无私的,也只有这种爱,才是感染学生的情感魅力。正像李老师所说:‚我们对学生的爱,不应是居高临下的‘平易近人’,而应是发自肺腑的对朋友的爱。‛李老师与学生一起过生日,为学生送上生日礼物——书籍、笔记本、贺卡;学生王慧病了需要住院,李老师背着她爬陡坡,累得直喘粗气;李老师还会为高考落榜的学生写信——‚这个世界如同一个茂
密的大森林:有高大的乔木,也有茂盛的灌木,有参天的巨树,也有缠绕的藤萝,有鲜艳的花朵,也有青翠的小草??但都在阳光下展现自己的勃勃生机。‛通过书信交流,拉近了师生的距离,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李老师的教育实践告诉我们: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而要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须首先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而当我们真正走进学生心灵时,将是无比幸福的,而他们也乐于主动向我们敞开心扉时,我们的教育之舟便已驶人了成功的港湾。我上届有个学生小李,很小就失去了母爱,跟着瘫痪的奶奶和父亲生活。父亲白天上班,晚上经常打夜班,无暇顾及他。他迷上了游戏机,旷课逃学是常事,他父亲对他非打即骂也不见效,丧失了信心,整天以酒浇愁。我没因他是单亲家庭歧视他、抛弃他,我多次与他促膝谈心,努力寻找和发现他身上的闪光点。在与他的接触中,我知道了一个14 岁的孩子每天都要给奶奶做饭,多么懂事的孩子啊。我在班会上表扬了他,提议全班同学都来帮助他,尊重他,使他情感上得到安慰,理智上得到调控,心灵上得到补偿,用集体的温暖让他重新感受到了爱。爱起着潜移默化的感化和启迪作用,他在学习及各方面有了可喜的进步。然而天有不测风云,那年暑假不幸的他又失去了唯一可以依靠的父亲,一向关注他的同学马上将这一消息告诉了我,那时已经是晚上 8 点多钟了,我知道此时的他最需要亲人的关心和
帮助,我不顾天黑路远马上赶到他家,安慰着这个承受巨大打击的孩子,告诉他老师和同学都是他的亲人。他哽咽地说:‚老师,您教我一场,为我操了不少心,可是我家这样??我不想再上学了,我要去闯世界,赚钱养奶奶。‛一个连初中都未毕业的孩子凭什么本事去闯世界呢?为了减轻他那稚嫩的双肩承受的巨大压力,为了让他九泉之下的父母安心,为了让他继续完成学业。到校后,我向校领导作了汇报,校领导决定免去他全年的全部费用,并发动老师和学生对他进行捐款,解决了学习用品费用和吃穿生活费用,并帮他申请到了特困补助金,解决了他上学的后顾之忧。几天后,我又带领班干到他家清扫环境卫生,干了整整大半天。深深地关爱,触动了他的心灵,他坚定地说:‚老师、同学们放心,我一定要好好学习,完成学业,掌握本领,回报老师、学校和社会。‛现在他已经以优异成绩考取了理想的重点高中。
感受之三:拥有一颗真诚的爱学生的心。
爱学生,就必须把自己当做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去了解他们最关心和最感兴趣的是什么,他们有那些快乐和痛苦。教师对学生真挚的爱是感染学生的情感魅力。当我们故作尊严,甚至以牺牲学生的尊严来换取自己的尊严时,学生根本不会买我们的帐,只会向我们投来冷漠的目光;而当我们‚无视‛自己的尊严,努力追求高尚的品德、出色的教育、真诚的感情,并随时注意维护、
尊重学生的尊严时,学生会把他们全部的爱心和敬意奉献给我们。教师对学生爱的表达是无微不至的,又是不由自主的:学生失意的时候,给他一点鼓励: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给他一点帮助;学生悲伤的时候,给他一点安慰;学生高兴的时候,走到他们中间一起分享快乐??当我们把爱心自然而然地献给学生时,学生会不仅把我们当做老师,更会把我们当成无话不谈的朋友。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是我们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一道防线。
感受之四:教育是门艺术。
爱心是教育的灵魂,但有了爱不等于有了教育。李镇西老师辩证思想诠释了有些教师对‚爱心‛的误解,他们认为教育有了爱就有了一切,或者以为教育之爱就是迁就学生,就是放弃‚严格要求和严肃纪律‛。而李老师则认为,教育真正的爱,意味着对学生的成长以至未来一生的负责,因此这种爱必然包含着对学生的严格要求,迁就和纵容学生的‚爱‛,绝不是我们所提倡的真爱。李老师在对顽童的转化与优秀学生的培养与提高上有他独到的一套。很多班主任在写班主任计划或总结时,都会提到‚抓两头,促中间‛,都是大而空,没有多少可资借鉴之处。他的写‚家校联系本‛、填‚报喜单‛、游玩、集体评议、每日九问、写‚灵魂的搏斗‛、 安排当班干部、对手竞赛、学生作文表扬、推荐好书等做法都很值得我学习。我在教育实践中也摸索了几种行之有效的班级管理
策略,如建立班级督察记录本,分为学习、纪律、卫生、文明、艺体、进步、创新七大项,由学习委员、副班长、卫生委员、团支部书记录同学在这七方面的优劣表现,进行加分和扣分,一周一汇总,每周由各方面主管班干部在班会上进行总结。把分数按周记录在《班级日常操行评定表》上,学期末进行总评,作为班级学生评优树先的主要依据。这样既表扬了先进,又激励了后进,学生各方面的表现和精神面貌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爱心与教育》给我感受颇深的就是:教师首先必须要有高尚的人格魅力,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在尊敬、信任甚或崇拜的基础上接受老师的教育,学生受到的教育会更深刻,效果也更好!还有,教师应该做到真正的爱学生,努力和学生建立起深厚的感情。正如李老师在书中用一个个鲜活生动的教育成功事例反复证明的那样:‚师生间的感情,是教育成功的第一块基石。‛而离开了老师的爱心,感情的建立便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体会总结范文篇二 有幸读到李镇西老师写的《爱心与教育》这本书,起初是出于要完成读后感的任务才把这本书买了回去,捧读这本书时,说实话,我不想逐字逐句地推敲,但不知不觉中,我就被书中描述的师生真实情感所投入,更为充满爱心、民主、真诚、人性的教育所折服。就这样,我陶醉着、感叹着进入了一种会意忘文的阅读境界,带着
自己的心去读,带着自己的梦去读,带着自己的实践去读,带着自己的思考去读。时时反省自身,反省自己与李镇西老师之间的差距。教书几近十年,随着岁月的流逝已变得毫无棱角,常常以‚平平淡淡才是真‛安慰自己。只到捧读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我才第一次意识到,实际上所谓的单纯是苍白,是肤浅;所谓的平淡是平庸,是无为。
书中最震撼我的是李镇西老师对教育的深思。以前我也想过该怎样帮助那些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想过该如何在课堂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想过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也想过该如何让学生喜欢我??但我从未想过,学生到底为什么来上学?当我读到教育就是要‚每一个从他手中走出的人都能幸福地度过一生。‛是我深深震撼了,这是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但这以深深融入到李老师的血液当中,成了李老师的教育追求。所以他不仅仅在学生在校期间尽职尽责,即使在学生离开学校后仍牵挂着他们——所以他会为高考落榜的学生写信——‚这个世界如同一个茂密的大森林:有高大的乔木,也有茂盛的灌木,有参天的巨树,也有缠绕的藤萝,有鲜艳的花朵,也有青翠的小草??但都在阳光下展现自己的勃勃生机。‛让自己的学生幸福地度过一生——这是一种多么广阔的胸怀,多么博大的爱啊! 跟李老师相比,我的学生年纪更年轻、心灵更稚嫩,更需要我
去呵护、去关心、去琢磨、去引导他们。人之初,性本善,在这个社会给予孩子更多影响之前,我们必须把他们培养成品行端正、热爱生活、富有理想、朝气蓬勃的学生;必须把他们培养成积极进取、敢于创新、富有个性、独立见解的学生;必须把他们培养成自信自强、永不屈服、愈挫愈奋、乐观向上的学生;必须把他们培养成兴趣广泛、身怀特长、善于协调、精于应变的学生。
我喜欢随意的生活,尽管我工作的也踏实认真。但读完李老师的书后让我明白‚随意或许是一种美丽,而执著却是一片更灿烂的云彩。‛反思过去的‚随意‛与‚从容‛,越来越觉得我的随意是低层次的,我的从容包含着更多的惰性。读了这本书,让我的心灵受到一些激荡,让我渐趋平庸的心不再麻木,让爱心与童心在我的心中留存的更久吧!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体会总结范文篇三 近日读了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不得不为李老师的人格魅力所深深折服。真实而感人的事例一次又一次地出现在脑海里,只觉得做他的学生实在是无比幸福的事。李老师用自己的真诚和爱心为我们刻画了崇高的教育,也教给了我们为人、为师的道理:
1、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 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而要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须把自己当做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
去了解他们最关心和最感兴趣的是什么,他们有哪些快乐和痛苦。教师对学生真挚的爱是感染学生的情感魅力,这种爱不应该是居高临下的,而应是发自肺腑的对朋友的爱。当我们故作尊严,甚至以牺牲学生的尊严来换取自己的尊严时,学生根本不会买我们的帐,只会向我们投来冷漠的眼光;而当我们‚无视‛自己的尊严,努力追求高尚的品德、出色的教育、真诚的感情,并随时注意维护、尊重学生的尊严时,学生会把他们全部的爱心和敬意奉献给我们。教师对学生爱的表达是无微不至的,又是不由自主的:学生失意的时候,给他一点鼓励;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给他一点帮助;学生悲伤的时候,给他一点安慰;学生高兴的时候,走到他们中间一起分享快乐??当我们把爱心自然而然地献给学生时,学生会不仅把我们当做老师。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是我们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一道防线。
2、用心灵赢得心灵 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全体学生就必然面向为数不少的后进生。教育者对后进生的爱,绝不应是为了追求某种教育效果而故作姿态的‚平易近人‛,而是教育者真诚情感的自然流露。苏霍姆林斯基告诫教育者:不能让儿童那种‚成为一个好人‛的愿望的火花熄灭。即使是那些被自己认为‚一无是处‛、‚无可救药‛的学生,其心灵深处或多或少也有美好的道德的萌芽。对后进生的转化,
与其向他们‚灌输‛,不如引导他们发现自己身上的善良之处、高尚之处,帮助他们树立‚我是一个有缺点的好人‛的道德自信。这种做法,绝不仅是一种教育技巧,而首先是一种有真诚而产生的相互信任。而当我们真正走进学生心灵时,将是无比幸福的,而他们也乐于主动向我们敞开心扉时,我们的教育之舟便已驶入了成功的港湾。
3、激励优生超越自我 教师对优生的感情几乎是不需要培养的,我们总是希望自己班上的优生多一些,因为他们有较强的知识接受能力,学习成绩优异,各方面的工作能力突出,可以成为老师的助手。但他们也存在着作为老师的‚好学生‛,家长的‚好孩子‛所特有的一些毛病:容易自满,不求上进,比较骄傲自负,容易产生虚荣心,面对困难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当然还有个性方面的一些特点。培养优生,要注意:一、引导优生树立志向。引导优生意识到,成绩比别人好,就意味着将来比别人多一份责任,从现在就应比别人多一份努力;帮助优生认识自己。帮助优生超越具体的考试分数和名次,通过与其他杰出的少年英才的比较,通过对自己求学过程中成功的经验与失败的教训的冷静分析,通过各种具体的课内外实践,正确全面的认识自己,进而针对性的发展自己;三、教育优生保持童心。让他们...
篇九: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近日读了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我想,自己内心的感受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不是"感动",而是"震撼"!
托尔斯泰说过:"在这个世界上,常被别人关心,爱护,就能学会用自己的爱心去关心爱护别人","我们应该扩大内心的爱"。所以我们当老师的一定不能让自己的爱打折,在学生最需要关心爱护的时候充分体现自己的爱心和善举,"投桃报李"不是我们耳熟能详的老话吗 相信学生也会用同样的爱心和善举来回报这个世界的。
《爱心与教育》这本书不是流水线上下来的机械拼凑,不是坐在书斋里的玄妙之思不是讲席上的高声布道,而是从血管里流出来的文字,是被汗水浸泡过的文字,是蘸着泪水与欢笑的文字,每一页都写着这样的字眼:"爱心","良知","思考","责任","忧患"……
这是我一直在寻找的文字:没有屠龙的玄虚,没有弄巧的文笔,没有油滑的高调,没有剪切的痕迹……这是我所熟悉的文笔:朴素中闪烁着华美,流畅中渗透着忧虑,峻急中深藏着思考,舒展中流动着智慧…… 这样的文字是生活之树上最大的果,实践的枝头最美的花!一个教师,能够做到书里面所写的这些已经相当不易了,(我一直固执的认为,能够做到这一点的人是相当少,怎样悲观的估计都不过分,而且到现在,爱心越来越成为教师身上的稀缺元素。)在做到这些的同时,又能够有丰厚的理论素养,能够以一种高度的自觉意识来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就更属凤毛麟角!
《爱心与教育》应该怎么读 我以为,应该带着自己的心去读,带着自己的梦
去读,带着自己的实践去读,带着自己的思考去读。时时反观自身,反观自己与镇西师之间的差距,我们才能走出浅薄,走出自满,走近学生,走进教育!感受很多,难以一一述及,这里选两则印象最深的故事和一点思考,算是给自己交上的一份沉重羞愧的答卷。
希望的种子,以一终于读完了这本书,当我合上书时,我深深地懂得,做一个教师,爱心比起其他的任何东西都要来的重要。如果说最初的爱来自于职业的要求,自己命令着自己,自己提醒着自己,那么,能让这爱绵延不绝的,是我们的“心”。
《爱心与教育》启发我们在日常的教育活动中,不要吝啬自己动人的微笑,由衷的赞叹,热情的鼓励,真诚的帮助和无私的爱心,它们是清香宜人的玫瑰,它们是哺育万物的阳光雨露,它们是滋补孩子们心灵的灵丹妙药。我由衷地佩服李老师,尊敬李老师,因为他是那么富有爱心、童心,真心,信心。也正是因为是这样的人,李老师与学生的交流总是充满无限真情,也正是因为这样,李老师以爱回报爱,从而使教育获得最终的“成功”。想着,看着,愧疚之心不自觉地油然而生,诚然,我也是爱孩子的。我会为孩子生病而忧心忡忡,我会为孩子的退步而发愁,我会为孩子的一点进步而感到欣慰万分……但,我的性子有些急燥,常常忍不住发火,李老师却能坚持不懈地播撒爱的种子,细心呵护着那颗颗幼芽,让他们不断地成长,这一点无颖深深地震憾了我,是的,我们对学生充满真挚的情感,无颖会使学生接近我们并乐于接受我们的教育,但仅止于此是远远不够的。爱的教育,最终目的应该是使学生在感受到老师无私的爱后,再把这种爱自觉地传播给周围的人,进而爱我们的社会,爱我们的民族……
我们班有一位幼儿叫周张恒,性格及其内向,生活习惯也比较薄弱,他从不愿意和老师交流甚至是打招呼,从不愿意在幼儿园中吃饭,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
一个学期过去了,虽然我们两位老师都尽了力但是他的进步还是微乎其微。还是《爱心与教育》这本书给了我启示,对啊我们要用心去对待他,要主动和他聊天,要积极鼓励他。一天他早上来园时又突然不愿意和我们说早上好了,而且还躲在奶奶后面不愿意出来。他奶奶有点生气了刚想训斥她我就马上阻止了他说:“周张恒不是不愿意跟老师打招呼,是已经在心里打过招呼了,对吗?”他看了看我点了点头。第二天,他又躲在了奶奶后面,但是轻轻地说了声“老师早”。我马上走过去笑着对他说:“嗯,你说得真响!明天还要再响一点,让小朋友也听到,好吗?”他没有回答我,但是我知道他已经在心里默许了。果然在这之后,他每天都愿意用响亮的声音和我们打招呼了。
老师啊,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像李镇西老师那样,用我们的真心、爱心和责任心,在每一位孩子的心田都播下颗智慧之心,仁爱之心,包容之心去拥抱我们的事业,拥抱我们的孩子!
假期里,我完整地通读了李镇西老师的这部己经打动过无数人的教育著作《爱心与教育》,书中的内容深深地吸引着我,自己内心的感受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不是“感动”,而是“震撼”。李老师运用许多学生的原话真实地写出他怎样地爱学生,学生又怎样地爱他,真是让人感动。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尤其是读了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的手记一,一个个感人肺腑的生动故事深深地吸引震撼着我。我更是对他万分崇敬。
在“手记一”里,李老师所具有的一颗童心令我仰慕,李老师对学生的爱心更是令我震撼!学生生日时亲手送上的一本书、一张贺卡、几句诚心的祝福,为学生办生日晚会,跟学生一起举行篝火晚会,一直关注高考落榜学生宁玮……令学生感动的同时,也折射出了师者崇高的师德风范,然而李老师却把这一切说成
是“在还学生的债”,这是何等的难能可贵!“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而李老师时时都在收获!当看到学生精心准备的生日礼物时,那一刻,难道不是为人师者最大的幸福吗?什么叫享受教育?这就叫享受教育!而当一个教师能够真正在与学生的交流中获益,提升自己的时候,他收获的是人生最大的幸福!李老师就是这样的幸福者!
书中最震撼我的是李镇西老师对教育的深思。对于工作多年的我来说,也想过该如何在课堂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想过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也想过该如何让学生喜欢我……但我从未想过,当我读到李老师的教育就是要“每一个从他手中走出的人都能幸福地度过一生。”使我深深震撼了,这是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但这已深深融入到李老师的血液当中,成了李老师的教育追求。所以他不仅仅在学生在校期间尽职尽责,即使在学生离开学校后仍牵挂着他们——所以他会给高考落榜的学生写信——“这个世界如同一个茂密的大森林:有高大的乔木,也有茂盛的灌木,有参天的巨树,也有缠绕的藤萝,有鲜艳的花朵,也有青翠的小草……但都在阳光下展现自己的勃勃生机。”他把学生比作“容器”,要向这个容器里面注入高尚的道德思想,美好的情操教育。让自己的学生幸福地度过一生——这是一种多么广阔的胸怀,多么博大的爱啊!
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讲的万同的故事。万同是书中的一个典型的后进生的形象,在李老师对他所写的近五十页的教育手记中,我深深地感到转化一名后进生到底有多难,更看到了一个为人师者的爱心与耐心。教育不是神话,它给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是渐变的,甚至会经常周而复始地回到原点。在我看来,我们绝大多数的教师都是有爱心的,然而在这个急功近利的时代,稀缺的就是耐心与恒心了。在阅读过程中,我不断地被感动,不断地在想,不断反思自己:假如万同是我的学生,我能有多少耐心来对待万同这样的学生,来对待他身上的这些
让人难以预料的反复?羞愧无比!我想我做不到,我会伤心、愤恨、绝望、无奈,会搬出孔夫子的“朽木不可雕也”来宽慰自己,理直气壮地把万同清除出我的心灵之外,因为教育不是万能的……一个老师创造一个感人的场面并不难,但一个老师,能够长期像李镇西老师对待万同那样对待每一个学生,难!在万同的身上,我们看到转化一个后进生有多难。更看到了一个为人师者的爱心,耐心,信心。万同的每一点变化,无论是朝着哪一个方向,都牵动着老师的心。而万同身上所体现的反复,足以考验最有耐心的老师,只有爱心的坚持才能创造这样的奇迹。
李镇西老师在《爱心与教育》一书中说“教师应把更多的关注、更多的感情投向那些极度缺爱的同学。弱势群体是不幸的,因为他们长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难以拥有健康、快乐、自信、向上的精神生活。如果我们能还他们以健康、快乐、自信、向上,那该是多好的教育!”是的,“爱”只一个字,但做起来谈何容易,那需要真心地付出。
《爱心与教育》让我受益匪浅,不仅知道了怎样跟学生怎样相处,怎样教育学生,同时,也让我深深地感受到,小学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应该具备的“三心二意”。三心———————指爱心、信心、耐心;二意———————善意和诚意。我读了这本书后,一定会好好反思,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时时不忘李老师的警句,把教育工作认认真真的做好!
“爱心和童心,是我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最后一道防线。”——李镇西《爱心与教育》
有这样一句话"没有爱心就没有教育",我想:作为教师,贵在有一颗爱学生的心。用心爱学生,用心育一代新人,反过来,才能让人用心去接受教育。因为有了爱学生的心,才有了对学生的关心和耐心,进而有了彼此之间的贴心。
"当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是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爱心和童心,是我教
育事业永不言败的最后一道防线。"
我非常赞同这句话。假如没有爱学生的心又何来的教育好学生呢;假如没有爱心和童心,又何来与孩子打成一片,更好地教育孩子呢。虽然,爱心并不是教育的全部,但,爱心是教育的源泉!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如果每个儿童的喜悦和苦恼都敲打着你的心,引起你的思考、关怀和担心,那你就勇敢地选择崇高的教师工作作为自己的职业吧,你在其中能找到创造的喜悦。”或许,正是这份对孩子的喜爱让我选择了这个职业,教育必须要在爱的基础上建立,少了爱就无法实施教育。只有拥有了智慧的爱,与学生平等相处,才能与学生达到真正的心与心的沟通、心与心的互换。
从教过程中,我也发现:拥有一颗爱心,真心付出,孩子们也同样对你真心喜欢。爱心还表现于对学生的赞美与宽容,尊重孩子的成功,哪怕只有一点点的成绩,不要吝啬赞美,你会发现他们甜甜的微笑让人陶醉,这种无名的爱融入彼此,也教育了他们要继续努力争取更好的成绩;犯了过错,要细心教导,让他们感受老师是因为爱他们才教导他们的,这种爱不需要言语来表达,他们也能感受到老师的一颗爱心,于是乎,他们就会注意下次类似的错误。因为有了爱心,让孩子努力争取,改错,会发现,这样的教育更有意义,也让人更容易接受!当孩子悲观的时候,告诉他:你已经开始走向成功了;当孩子失败的时候,告诉他:一切都可以重来;当孩子怨恨时,告诉他:每个人都会出错的,宽容一些,对大家都有好处。也就是说,我们不仅需要有颗爱人的心,更要的是一颗智慧的爱心!
为教育培育一颗爱心,智慧的爱心,使教师融入学生中,对学生爱入深处,他们方能“爱其师,信其道”。
寒假,我捧起了学校下发的《爱心与教育》一书,认真研读,书中的内容深深地吸引着我,李老师运用许多学生的原话真实地写出他怎样地爱学生,学生又是
怎样地爱他,真是感动人。
李老师和学生间的一个个故事都体现了他为人师表的尽心,超越了一般父母对子女的爱。他对学生的爱是一种真正的爱。一般的老师是难以做到的,他对学生的爱,不但是爱优秀生,而且更爱差生。尤其我在书中读到他从不忘记学生的生日,还在学生生日时给学生送上一份生日礼物;在课间经常和学生一起活动;在课余时间或假期中带领学生一起走进大自然;对班级中的优生、中等生、差生坚持按号轮流家访等等,李老师在教育岗位上处处闪耀着爱的火花。
李老师在书中这样写道:“当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是什么?”“是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他还说:“离开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师爱是教育工作中不可缺少的良剂。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须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基础教育阶段的儿童处于生命中最主要的集中学习时期,他们缺乏社会经验,各方面处于形成阶段,有着多方面的需求和发展,充满生命活力和潜力。这段时期的教育影响远远越过该阶段而扩展到终身。因此最需要老师对学生的爱,懂得儿童时期对生命的独特价值,并善于开发其生命潜力。如果一种教育未能触动人的灵魂,无法引起人的共鸣,不足以震撼人的情感,那就不是成功的教育。师爱的最高境界是友情,具有爱心和知识,对学生来说,他们喜欢前者。学生们特别渴求和珍惜教师的关爱,师生间的真挚的情感,必定有着神奇的教育效果。爱学生就让我们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吧。
这本书给我一种领悟,一种发现!将心比心,以心换心,用爱去赢得爱,用爱去化解许多的矛盾。爱我们身边的人,无疑是播下爱的种子,让他们也懂得去爱护和关心别人,尤其是当老师的我们,面对的是正在成长,性格还没有定型的孩子,他们最需要的是爱的滋润,我们给予他们的爱心也一定会影响到日后他们对待别人的态度。曾几何时,看到书上有几句话:“不会对别人宽容的人,对自
己也不会宽容的;不会爱别人的人,别人也不会爱你的!”总相信你负出的爱越多,你也会获得越多的爱。
《爱心与教育》以手记的形式,叙述了李镇西老师教书育人的感人故事。书中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有的都是李镇西老师对学生的那种潜移默化的爱,这种爱充盈着整本书,也冲击着我的个心灵世界。
李老师曾有这样一段话:“素质教育,首先是充满感情的教育。一个真诚的教育者必定是一位真诚的人道主义者。一个受孩子衷心爱戴的老师一定是一位最富有人情味的人。只有童心能够唤醒爱心,只有爱心能够滋润童心。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但这种情感,不是装模作样的“平易近人”,也不是教师对学生居高临下的“感情恩赐”,甚至不是为了达到某种教育目的而采取的“感情投资”,而是朋友般平等而真诚的感情。李老师的教育中追求的是师生之间多么朴素,多么和谐的情谊呀!
“以心灵赢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