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改革开放40周年党课心得体会7篇

改革开放40周年党课心得体会7篇

发布时间:2023-05-06 12:40:05

改革开放40周年党课心得体会7篇改革开放40周年党课心得体会 1中国改革开放40年回顾与展望——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主题辅导党课党委书记XXX(2018年7月17日)同志们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改革开放40周年党课心得体会7篇,供大家参考。

改革开放40周年党课心得体会7篇

篇一:改革开放40周年党课心得体会

国改革开放 40 年回顾与展望——纪念改革开放 40 周年主题辅导党课党委书记 XXX(2018 年 7 月 17 日)同志们:1978 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中国共产党用改革开放的伟大宣示把中国带入一个崭新的时代。弹指一挥间,我国改革开放走过了四十年的发展历程。40 年来,改革开放,春风化雨,改变了中国,影响并惠及了世界。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 2018 年新年贺词中表示:“2018 年,我们将迎来改革开放40 周年。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我们要以庆祝改革开放 40 周年为契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将改革进行到底。”隆重纪念改革开放 40 周年,对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展现党员群众改革创新、锐意进取、攻坚克难、勇于担当的时代精神,进一步提升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增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荣誉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今天,围绕纪念改革开放 40 周年的主题,我给大家上一堂主题党课,主要从改革开放的内涵和意义、改革开放的巨大历史变化三、新时代的改革开放三个方面跟大家做个交流学习。一、改革开放的内涵和意义

 2(一)

 改革开放的背景1. 国内背景:20 年“左”的错误特别是十年“文革”给党和国家带来了巨大灾难。“文革”结束时的中国,在政治上,“文化大革命”严重混淆敌我,严重践踏社会主义民主法制,造成冤假错案堆积如山。在经济上,造成我国国民经济的巨大损失。1978 年 2 月,华国锋在五届人大一次会议上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说:由于“文革”的破坏,仅 1974 年到 1976 年,全国就“损失工业总产值 1000亿元,钢铁产量 2800 万吨,财政收入 400 亿元,整个国民经济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在文化上,无数的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遭受浩劫,一大批有专长的知识分子收到残酷迫害。在思想上,造成全民族空前的思想混乱,党的建设和社会风气受到严重破坏。2. 国际背景:

 :新科技革命,一个重要特点是将二战期间积累的军事技术运用到民用上来,使得原子能技术、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空间技术等尖端技术得到快速发展并广泛运用。新科技革命的蓬勃兴起,使世界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极大的改变了世界的面貌和人们的思想方式、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也极大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在新科技革命的推动下,美国、欧洲、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一直持续到 1973 年石油危机爆发。这期间,中国周边一些原来比较落后的国家和地区,如韩国、新加坡等,也抓住机遇快速发展,实现了经济起飞。文革

 3结束后,中国掀起了一股声势浩大的出国考察热潮,各层级出访者不约而同的感受是:世界现代化发展程度如此之高,中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发展差距如此之大,中国太落后了,这些年耽误的时间太长了!(二)

 改革开放的提出1. 冲破“ 两个凡是” 的精神枷锁在粉碎“四人帮”问题上发挥决定性作用的华国锋,虽然对“文革”给中国造成的巨大灾难有所认识,也曾试图结束“文革”造成的混乱,但是却提出并坚持“两个凡是”的方针,并继续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因而没能承担并完成引领全党走出“文革”困局,党的指导思想没有根本改变,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处于徘徊中前进的不正常状态。1978 年 5 月 11 日,《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确立了“实践”至上的权威,不点名地批判了“两个凡是”,并引发了一场全国规模、影响深远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关键时刻,邓小平公开支持《时间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观点,批评“两个凡是”的主张,冲破了个人迷信的精神枷锁,从而为改革开放、拨乱反正等一系列新政策、新主张、新思想、新办法的推出,打开了通道,提供了思想空间和条件。2. 十一届三中全会“ 一锤定音”1978 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全会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定解放思想、

 4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停止使用“阶级斗阵为纲”的口号,作出工作重心转移的决策,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全会发表的公报提出:要“根据新的历史条件和实践经验,采取一系列新的重大的经济措施,对经济管理体制和经营管理方法着手认真的改革,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同世界各国平等互利的经济合作,努力采用世界先进技术和先进设备”。公报中虽然没有出现“改革开放”四个字,但这一段话,概括起来就是“改革开放”3. 中国的改革开放的起步我们知道,改革要从最薄弱的环节突破。改革开放之初,最薄弱的环节在哪里?根据“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经过学术界反复研究,最后认为是农村。因为农村跟城市不同,无论经济怎么困难,票据能够给城市一些优惠,但农民是没有粮票的,一旦粮食短缺就只有挨饿。所以,改革从哪儿开始?就从这儿突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最大功绩在哪里?就是在改革问题上听从农民的意见,农民希望做什么就尊重他们的意愿。所以,农业承包制出现了,这是农村中最大的变化。从这个时候开始,农民的积极性增加了,除了种田,还养猪、养鸡、养鸭了,农贸市场一天比一天丰富了。粮票、肉票、棉花票,各种票证逐渐地消失,证明改革是有效的。更重要的方面是,农村劳动力富余了,开始投入到乡镇企

 5业。办乡镇企业的资金最初是农民自己筹集的。没有技术人员,就到城里去聘用已经退休的工人。当时最时髦的方向是建筑材料,经济要发展,各地都想修房子。乡镇企业提供了各种各样的建筑材料,从砖瓦到各式设备乃至一些小五金。乡镇企业发展起来了,乡镇企业市场慢慢也起来了,农民有了自己投资的地方,经济就开始发生变化了。在计划经济之外,一个竞争性的市场产生了。光有承包制不够,光有乡镇企业不够,必须有乡镇企业市场,这就在计划市场之外多了一个东西,中国改革走上了一条新路。这些还不够,还在靠近香港的深圳设立了经济特区。在经济特区里完全按照市场规则运行,香港在这里投资,深圳以极快的速度发展起来。4. 改革开放的具体进程1978 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民经济进入调整时期。1979 年,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广东、福建在对外经济活动中实行“特殊政策、灵活措施”,并决定在深圳、珠海、厦门、汕头试办经济特区,福建省和广东省成为全国最早实行对外开放的省份之一。1979 年 9 月的十一届四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允许农民在国家统一计划指导下,因时因地制宜,保障他们的经营自主权,发挥他们的生产积极性。1980 年 8 月 18 日,邓小平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发表了

 6题为《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讲话,为新时期中国政治体制的改革指明了方向。1980 年 9 月,中共中央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肯定了包产到户的社会主义性质。到 1983 年初,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广。1984 年 4 月,党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又进一步开放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上海、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北海这 14 个港口城市。逐步兴办起经济技术开发区。1984 年 10 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比较系统地提出和阐明了经济体制改革中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确认中国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是全面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纲领性文献。政治体制的改革与经济体制的改革基本上是同步进行的。80 年代中期,中国的科技、教育、文化等各个领域的改革也开始启动。从 1985 年起,又相继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开辟经济开放区。1988 年增辟了海南经济特区,海南成为中国面积最大的经济特区。1990 年,党中央和国务院从中国经济发展的长远战略着眼,

 7又做出了开发与开放上海浦东新区的决定。中国的对外开放出现了一个新局面。(三)

 改革开放的评价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经之路,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才能发展社会主义,才能发展马克思主义。这两段话,高度概括了我们为什么要改革,我们应当深刻的领会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的这种高度的理论概括。我们 40 年的改革开放,不仅在中国,在国际上也有深远的影响。从数量规模上看,1978 年改革开放伊始,中国的经济规模仅有 3679 亿元人民币;而到 2017 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名义)已经高达 82.71 万亿元人民币,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的比重由 1978 年的 1.8%上升到 2017年的 16%,仅次于美国。从经济结构的角度看,中国工业化进程加快,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结构日趋合理化,第三产业逐渐占据主导地位。2017 年,中国三产结构的比例分别为 7.9%、40.5%和 51.6%。第三产业的发展增幅已经超过第一、第二产业,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40 年的改革,有两个明显的特点。第一,在党领导下的改革,改革是为了完善社会主义。每次重大改革的决策,都是中央通过决定做出的决策,说明党是主动的推进改革。第二,我们的改革是渐进式的,而不是像有的国家那样一步到位的。

 8二、改革开放的巨大历史变化(一)改革开放大事记1. 思想解放:

 :1978 年 5 月 11 日,《光明日报》发表本报特约评论员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引爆建国以来第一次“思想解放”,从根本理论上否定了“两个凡是”,为十一届三中全会“拨乱反正”奠定了思想基础。2. 农村改革:1978 年 11 月 24 日晚上,安徽省凤阳县凤梨公社小岗村低矮残破的茅屋里挤满了 18 位农民,诞生了一份不到百字的包干保证书:“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此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全年上交(缴)的公粮,不在(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作(坐)牢杀头也不干(甘)心,大家社员保证把我们的孩子养活到 18 岁。”在会上,队长严俊昌特别强调:“我们分田到户,瞒上不瞒下,不准向任何人透露。”,严俊昌说:“哪怕能吃一顿饱饭,拉去杀头也就满意了”。这个冒天下之大不韪的举动,无意中开启了改革开放第一项政策: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巧合的是,李克强 于 1976-1978 年 在 安 徽 省 凤 阳 县 大 庙 公 社 大 庙大队担任党支部书记。3. 改革开放:1978 年 12 月 18 日 - 22 日,十一届三中全会在京举行。邓小平在闭幕式上作了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新决策。这次会议被国内外普遍视为改革开放的历史起点。

 94. 经济特区:

 :1979 年 8 月 26 日,经全国人大批准,在深圳市境内划出 327.5 平方公里(补更调查数据为 395.992 平方公里)地域设置经济特区。中国向世界打开了第一扇窗户,历史性地终结了自明清以来的闭关锁国政策。“特区”也成为改革开放的关键词之一。5. 计划生育:1953 年中国大陆进行了历史上第一次人口普查,估计每年要增加 1200 万人,增殖率为 20 ‰ 。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校长马寅初认为,仅上海一地的人口净增长率就是 39 ‰ 。经过三年的调查研究发现,中国人口的增长率是每年增长 22 ‰以上。如此发展下去,50 年后,中国将有 26 亿人口。由于人多地少,恐怕连吃饭都成问题。但直到 1980 年国家才正式把“计划生育”确定为基本国策。我国人口出生率由 1970 年的 33.4 ‰下降到 2012 年的12.1‰,1970 年我国净增 2321 万人,2012 年净增 669 万人。计划生育政策不是完美的,但实践证明了在特定阶段对缓解人口与资源矛盾的历史贡献。2015 年全国人大表决通过了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修正案,全面二孩于 2016 年 1 月 1 日起正式实施。6. 私营经济:在计划经济时期,私有制被视为“资本主义”的象征。傻子瓜子的起伏见证了民营经济艰难的破茧。年广久的炒瓜子小作坊很快发展到 100 多人的“大工厂”,红极一时。1984 年安徽省委派专人到芜湖调查年广久,并写了一个报告上

 10报中央,惊动了邓小平。邓小平用他特有的政治智慧指出:“我的意思是放两年再看,让‘傻子瓜子’经营一段,怕什么?伤害了社会主义了吗?”1987 年芜湖市对年广久经济问题立案侦查。1991 年 5 月,芜湖市中院判决年广久犯有流氓罪,判处有期徒刑 3 年,缓期 3 年。令年广久没有想到的是,邓小平又一次保护了他:“农村改革初期,安徽出了个‘傻子瓜子’问题,当时许多人不舒服,说他赚了 100 万元,主张动他,我说不能动,一动人们就说政策变了,得不偿失。”邓小平南方讲话又一次提到了“傻子瓜子”,让年广久起死回生。1992 年,年广久因经济问题不成立而获释。7.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1987 年 10 月十三大举行,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四项基本原则为立国之本,以改革开放为强国之路。”由此,“聚精会神搞经济”成为全国上下的共识。目前,中国已跻身世界第二大 GDP,人均收入达到中等收入水平。顺天应时,十九大宣布从高速度转向高质量发展,标志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步入新的历史阶段。8. 浦东开发开放:

 :1990 年 1 月邓小平来沪,第一次明确提出“开发浦东、开放浦东”的设想。同年 3 月邓小平与当时中央负责同志谈话,非常明确地又一次说“上海是我们的一张王牌,把上海搞起来是一条捷径。” 1991 年大年初一,邓小平出人意料地对上海一干领导讲话,“你们要抓住 20 世纪最后的机遇,

 11抓住本世纪的尾巴,加快发展。”三天后,邓小平与朱镕基等人察看了浦东新区的地图和模型,并再次讲话,“开发浦东,影响就大了。不只是浦东的问题,是关系上海发展的问题,是利用上海这个基地发展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留余地问题,抓紧浦东开发不要动摇,...

篇二:改革开放40周年党课心得体会

篇 篇 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 、 四史学习教育 心得体会

  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 、 四史学习教育 心得体会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全社会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宣传教育的通知》,对在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之际开展“四史”宣传教育作出明确安排。当前,全党上下正在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在全社会推进“四史”宣传教育,是对党史学习教育的延伸与拓展,是我们党继续发扬重视并善于学习的优良传统、加强思想理论建设的重要部署,必将为凝心聚力奋进新征程提供坚强支撑。

 一个民族的历史是一个民族的集体记忆,也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与根脉。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四史”各有侧重,彼此之间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深学“四史”,就会理解透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改革开放为什么要的答案密码。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开天辟地、新中国建立的改天换地、改革开放行进的翻天覆地、社会主义发展的惊天动地,最核心的主线是百年党史的波澜壮阔。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带领中国人民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 世纪马克思主义焕

 发出更强大的真理力量。正因如此,在庆祝我们党百年华诞的重大时刻推进“四史”宣传教育,正当其时,十分必要。

 我们重视历史、研究历史、借鉴历史,就是为了更好地了解昨天、把握今天、开创明天,从中不断汲取开拓创新的经验、智慧和力量。

 面对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世界,我们要在回首来路中科学把握党和国家所处的历史方位,更好明晰历史大势的走向,深刻把握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进一步增强信念、提振信心,集中精力办好一件事——我们自己的事。

 身处驶向更壮阔航程的中国,我们要在回首来路中弄清楚一些基本道理,深刻认识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伟大实践中建功立业。

 在全社会推进“四史”宣传教育,引导靠“关键少数”。要全面系统学、及时跟进学、深入思考学、联系实际学,把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贯通起来,坚持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学习的一个重点群体是广大青少年。“四史”中蕴藏的宝贵精神财富,终将由青少年群体来继承和发扬。为此,必须把握这一群体的特点和习惯,用好读书学史、学习体验、致敬革命先烈、

 学习先进模范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载体”,用“年轻人的方式”讲好“过去的故事”,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

 知所从来,方明所去。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在知史鉴今中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不忘初心使命、增强“四个自信”、凝聚奋进力量,我们定会战胜来自国内外的各种重大风险挑战,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

  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 、 四史学习教育 心得体会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全社会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宣传教育的通知》,对在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之际开展“四史”宣传教育作出安排部署。通知强调,要突出青少年群体,把握青少年群体的特点和习惯,组织好青少年学习教育,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营养剂。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四史”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著写的一部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宏伟篇章,书写着中华民族复兴的辉煌,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和全国人民的精神信仰与伟大力量。在党的百年华诞之际,对广大青少年中开展“四史”学习教育,既是党史学习教育的基本要求,也是各级党委政府和教育工作者的

 一项重要任务。通过开展“四史”学习活动,让红色基因引领青少年、融入青少年,有利于激发广大青少年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矢志不渝听党话、跟党走。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唯有精神上站得住、站得稳,一个民族才能在历史洪流中屹立不倒、挺立潮头。站在第二个百年奋斗征程的新起点,当代青少年既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经历者、见证者,更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接班人和主力军,“四史”中蕴藏的宝贵精神财富,终将由青少年来继承和发扬,因此须通过“四史”学习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从小树立远大的志向。湖北武汉立足实际,面向广大青少年深化以党史教育为重点的“四史”教育,用“青年一代的方式”点燃青少年党史学习热情,向青少年一代讲好“过去的故事”。通过“闪亮的坐标”“百年征程忆初心”等系列方式组织线上线下学习“四史”,让红色基因浸润心田,激发心中的红色力量,引导青少年群体准确把握时代脉搏,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使广大青少年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把红色基因融入青少年血脉。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思想处在尚不成熟阶段,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让广大青少年在“四史学”习中有所触动、有所感悟,需要抓住广大青少年的心理特点,采取他们乐于接受的方式,注重将苦难辉煌的过去、日新月异的今天、恢宏远大的未来等内容融会贯通、环

 环相扣,让“四史”动起来。湖州市围绕“英雄”“复兴”“创新”“信念”四个主题,将“四史”生动形象地串联起来,采取专家报告、党员理论宣讲等年轻人喜闻乐见的语言体系和传播方式开展学习教育,相对静态的历史,展现出更加可亲、可近、可爱的青春样貌,变成了青少年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身边的历史”。加深对党的历史的理解和把握,加深对党的理论的理解和认识,青少年更加懂得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来之不易,更加珍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根植红色基因,在广大青少年中开展“四史”学习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个长期持续、潜移默化的过程。“四史”内容丰富、包罗万象,强化顶层设计、加强统筹协调、创新学习方式、丰富教学载体、用好网络平台,为广大青少年学习“四史”提质、增效、赋能。忆苦思甜,知史鉴今,之所从来,方明所去。让广大青少年在党的领导与号召下学习“四史”,从中汲取丰富营养,坚定理想信念,传承红色基因,用实际行动走好新时代长征路,书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绚丽篇章。

  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 、 四史学习教育 心得体会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全社会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宣传教育的通知》,对在中

 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之际开展“四史”宣传教育作出安排部署。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从建党的开天辟地,到新中国成立的改天换地,到改革开放的翻天覆地,再到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波澜壮阔的百年历程记录了我们党在内忧外患中诞生、在磨难挫折中成长、在攻坚克难中壮大的光辉历程。

 深入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深入群众、深入基层、深入人心,有利于引导广大人民群众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为国家和民族作出的伟大贡献,深刻感悟中国共产党始终不渝为人民的初心宗旨,传承中国共产党在长期奋斗中铸就的伟大精神。

 学习“四史”,重在把握基本内涵。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镌刻着我们党的拼搏奋斗历程,见证着新中国的发展壮大,书写着改革开放的辉煌成就,彰显着社会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党史是一部中国共产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的伟大斗争史;新中国史是一部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史;改革开放史是一部中国人民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是一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大飞跃史。

 要注重内容上融会贯通、逻辑上环环相扣,引导广大人民群

 众特别是青少年弄清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等基本道理,加深对党的历史的理解和把握,加深对党的理论的理解和认识,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

 学习“四史”,要树立正确导向。一个民族的历史是一个民族安身立命的基础。从历史的长时段来看,今天的中国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正基于中华文明一以贯之的历史。在今天,对中国历史的诠释、对正确历史观的弘扬,关系十分重大。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端正历史观,才能更好开创未来。

 通过学习“四史”,要全面、理性、辩证地看待历史问题,准确把握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深刻把握历史规律、看清历史本质。要以史为鉴,更深入地认识党情、国情、社情,更好地把握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走向更加光明的未来。

 学习“四史”,贵在联系实际践行。回顾历史不是为了从成功中寻求慰藉,更不是为了躺在功劳簿上、为回避今天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寻找借口,而是为了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通过学习“四史”,要始终坚持做到以史为镜、以史鉴今,不忘初心、勇担使命,保持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和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

 要在历史任务中找准角色定位,在实际工作中做到履职奉献,以强烈的历史担当,把小我融入大我,不断提高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政治能力,在主动担当作为上抓落实、见行动,创造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的新业绩。

  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 、 四史学习教育 心得体会 为更好的让大家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论中国共产党历史》一书的内容,“学而时习工作室”推出了系列文章。以下即是对本期内容的学习体会,与大家一起分享。

 (一)中国共产党的 100 年历史,是中国近现代以来历史最为可歌可泣的篇章,不仅记录着党一路走来的光荣与梦想、苦难与辉煌,而且镌刻着新中国 70 多年、改革开放 40 多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风雷激荡、动人心魄的壮丽图景,在人类历史、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历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以党的历史为主线和重点,把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作为一个有机整体贯通起来学习把握,就能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中国人民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对中国、中华民族、中华文明、科学社会主义作出的历史性贡献。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人类社会历史演进规律的大历史观高度,反复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从中华文明5000多年、鸦片战争以来 180 多年、党成立 100 年、新中国成立 70多年、改革开放 40 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得来的,也是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 500 多年的历史演进中得来的,并多次对中华文明史、中国近现代史、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作出全面、深刻、系统的阐述,深刻揭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深刻揭示了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内在关联。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史”学习高度重视,先后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和重要部署,对在全社会广泛开展“四史”宣传教育,提出明确要求。

 《学好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这篇重要文章,是习近平总书记 2016 年 12 月至 2020 年 11 月期间文稿中有关学好“四史”内容的节录。全文约 1700 字,分为九小节,其中,既有来自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也有来自在上海、吉林等地考察调研、参观“铭记伟大胜利,捍卫和平正义——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 70 周年主题展览”时的讲话,还有来自给复旦大学青年师生党员的回信。

 (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

 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 2016 年 12 月 7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就学好“四史”强调指出:

 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高校办学育人全过程,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知识教育、引领师德建设,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加强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加强国家意识、法治意识、社会责任意识教育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国家安全教育、科学精神教育。

 “上海是我们党的诞生地,党成立后党中央机关长期驻扎上海。” 2019 年 11 月 3 日,在上海考察工作结束时,习近平总书记就学好“四史”提出要求:上海要把这些丰富的红色资源作为主题教育的生动教材,引导广大党员...

篇三:改革开放40周年党课心得体会

学习贯彻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 40 周年庆祝大会上重要讲话心得体会

  ——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 40 周年庆祝大会上重要讲话

  2020 年 10 月 14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 40 周年庆祝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回顾了 40 年来深圳经济特区实现的五大历史性跨越,总结了经济特区 40 年改革开放、创新发展积累的十条宝贵经验,对新时代深圳经济特区建设提出六项明确要求,对经济特区党的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作出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在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 40 周年庆祝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历史与现实相贯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国内与国际相联系,高瞻远瞩、内涵丰富、思想精深,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光芒,是指导新时代继续推进改革开放的纲领性文献。

  兴办经济特区,是党和国家为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行的伟大创举。1980 年 8 月党和国家批准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置经济特区,1988 年4 月又批准建立海南经济特区,明确要求发挥经济特区对全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窗口和示范带动作用。长期以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和全国大力支持下,各经济特区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勇担使命、砥砺奋进,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进程中谱写了勇立潮头、开拓进取的壮丽篇章,为全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

  10 月 14 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 40 周年庆祝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高度评价深圳等经济特区创造的辉煌成就,深刻总结经济特区 40 年改革开放、创新发展积累的宝贵经验,对新时代经济特区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改革开放

 作出了重大战略部署。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高屋建瓴、思想深邃、内涵丰富,对于推动经济特区工作开创新局面,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具有重大指导意义,必将鼓舞和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奋力开拓、奋勇前进。

  深圳是改革开放后党和人民一手缔造的崭新城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一张白纸上的精彩演绎。深圳广大干部群众披荆斩棘、埋头苦干,用 40 年时间走过了国外一些国际化大都市上百年走完的历程,实现了由一座落后的边陲小镇到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化大都市的历史性跨越,由经济体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性跨越,由进出口贸易为主到全方位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历史性跨越,由经济开发到统筹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发展的历史性跨越,由解决温饱到高质量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当年的蛇口开山炮声犹然在耳,如今的深圳经济特区生机勃勃,这是中国人民创造的世界发展史上的一个奇迹,向世界展示了我国改革开放的磅礴伟力,展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光明前景。深圳等经济特区改革发展事业取得的成就,是党中央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广大干部群众开拓进取的结果,是全国人民和四面八方广泛支持的结果,充分证明党中央关于兴办经济特区的战略决策是完全正确的。奋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经济特区不仅要继续办下去,而且要办得更好、办得水平更高。”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深圳等经济特区一路走来,每一步都不是轻而易举的,都付出了艰辛努力,不仅创造了伟大奇迹,更积累了宝贵经验:必须坚持党对经济特区建设的领导,必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必须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必须坚持全方位对外开放,必须坚持创新是第一动力,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必须坚持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必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必须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基本方针,

 必须坚持在全国一盘棋中更好发挥经济特区辐射带动作用。这“十个必须”,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特区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对新时代经济特区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还有许多短板弱项,经济特区发展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新形势需要新担当、呼唤新作为,新时代经济特区要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风雨无阻的精神状态推动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广大干部群众要坚定不移贯彻落实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决策部署,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努力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努力创造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迹!

篇四:改革开放40周年党课心得体会

革开放四十年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

 (党课讲稿)

 前

 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强调社会主义的属性,强调必须从中国的具体国情出发,走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的开创经历了艰辛的历程。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经济发展成就巨大,社会发生了历史性变革,成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基本经验,具有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

 今天和大家一起来交流,关于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问题。今天主要想和大家交流这么四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就是说改革开放 40 年,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开创的艰辛历程,主要把 40 年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路开创的整个过程,和大家做一个回顾。第二个问题,我们想简单的跟大家交流一下,就改革开放 40 年与中国的历史性变化。第三个想重点跟大家交流一下,改革开放 40 年,成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一些基本经验和做法。最后一个问题和大家一起交流,就中国特色社会道路开创的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

 一、 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道路的科学内涵

 下面我们首先和大家一块来交流第一个问题,改革开放 40年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开创的艰辛历程。习近平总书记在

 党的十九大报告当中特别强调指出,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党和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这里边就充分肯定了,就是我们 40 年改革开放取得的成功和成就,都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他的指导下来取得的。

 对于中国特色社主义道路,我们首先要明确一下,它的科学内涵是什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首先它强调的是这条道路的社会主义属性。所以在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就特别强调,老祖宗不能丢,就是如果丢了我们就不是社会主义,此地一定要坚持老祖宗所提出的科学社会的基本原理。

 为马克思主义所提出的科学梳理基本原理和基本原则,都包括哪些内容?也就是说我们在改革开放当中,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的原理和基本原则,我们所必须坚持的主要内容是些什么呢?这里边概括起来可能包括这么几个最主要的方面,一个就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观。

 第二个就是在历史观的指导下,我们必须要坚持作为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就坚持共产主义这个理想信念。

 为了实现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我们必须要坚持共产党的性质,始终代表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根本利益。这里边要特别注意。在理论界曾经有些人在强调党有有没有自身的利益?其实。作为中国共产党,他没有自身的利益,他始终应该是代表人民大众的

 根本利益的。所以这个问题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也就是说实际上第一个共产党的党章当中,就非常明确的强调了,无产阶级政党共产党除了工人阶级的利益之外,除了人民大众利益之外,没有自己任何特殊的利益,所以这里边有党的性质就决定了党的宗旨。我们必须要全心全意为民服务。而为此又我们要坚持我们党的奋斗目标,但这个奋斗目标可以分为不同的步骤。当然,第一步要实现无产阶级和人民大路解放,就是建立无产级和人民大众政权。在建立政权之后,我们要通过进行受理革命社会主义建设进行改革,进行开放,这样来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和发展。最终,来实现人民大众的自由全面发展。

 这个都是在马克思主义科学思路基本原理当中所阐述的,这些也是我们今天必须应该遵循和必须坚持的。这是我们强调作为要坚持受理的基本原则和基本原理。

 但同时中国特色受理道路,他还强调,必须要从中国的具体国情出发,要走适合本国国情的受理道路。

 所以在改革开放之后,在 1982 年召开党的“十二大”开幕词当中,邓小平就特别强调我们必须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也就是说中国特色受理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这样一条发展道路。

 当然这条道路我们说概括的讲,它又是要解决好一个马中西

 的问题,就解决好就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和西方先进的这个优秀的科学成果,这样一个问题。所以这里面要坚持马克思基本原理,同时要继承和传承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同时要借鉴西方国家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

 这样就需要我们要融汇中,既要把马克思主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西方创造的优秀成果,这样给它融会贯通起来。

 同时我们还要立足于现实,要坚持以事情为鉴,要跟上今天世界发展的时代步伐。根据今天世界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来思考我们发展道路,同时要以国情为据,要紧紧地立足于中国的国情,从中国国情的现实出发来思考我们要发展道路。党情为要。这里边在探索中国特色主义道路过程当中,一定要坚持党这个领导核心,这是从近现代中国发展当中我们总结出来的一条根本的经验。

 在这个基础上我们要进行综合创新,所以只有融汇中西,立足现实,综合创新,这样我们才能创造性地走出一条社会主义新路。

 所以我们在坚持中国特色主义道路这个问题上,我们党是对这个问题历来是十分重视和强调的。所以我们反复强调道路问题至关重要,道路是旗帜是方向,特别是在“十八大”之后,在各国在关注在讨论中国发展道路。当然西方一些媒体也在讲,中国发展道路是不是好像代表了西方的那种文明标准。

 实际上这里边习近平总书记要强调,就一个国家的发展道路,

 并没有一个统一不变的模式,他只能由国家的人民,根据自己的历史传承传统文化经济发展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来决定。所以习总书记曾经非常形象地讲,说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上才知道。一个国家的发展道路合不合适?是只有国家的人民才最有发言权。这就是讲我们中国特色社会道路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同时是适合我们中国国情,是经过党和人民的不断探索,来找到了一条正确的发展道路。

 那作为什么是中国特色的道路?这里边它的内涵是什么?所以这里面在党的“十八大”有一个明确的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今天来通过 30 多年改革开放,我们已经给他做一个高度的概括。那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于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思想的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要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渐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里边就特别强调一个这条道路领导核心,是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领导,而这条道路是从中国的国情是适合中国发展需要的。而且这条道路最主要的内容要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要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我们最重要的任务。同时要推进五大建设。但所有这些发展,他是以人民为中心的,所以最终要实现人民的共同富裕,最终要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以及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就是我们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个内涵,我们应该所基本把握的一些主要内容。

 所以这里边对于“十九大”,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当中又特别强调,就是中国特色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一个必由之路。这里边就是说在新时代中国特色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个大的历史方位下,我们还要始终不移的坚持这条道路,这是实现我们现代化来创造人民美好生活一个必由之路。这确实也是我们深刻总结战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经验教训,总结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开放 40 年,这个艰辛探索,他得出一个重要的一个结论。这里边主要就是我们看到战后,特别是我们看到这个苏联东欧解体以后,对这些国家带来的影响,因为道路出现问题,对于国家可能会出现一个颠覆性的错误。所以这里边我们特别强调,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道路。

 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艰辛的开创历程

 那这条道路实际上说我们 40 年确实是不容易的,我们经过了一个非常艰辛的一个探索的过程。所以我们下面谈一下,关于中国特色主义道路这条新道路,艰辛的开创过程。这里面就是说,我们只有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和历史经验的总结,我们才能够深刻的体会到,我们改革开放 40 年当中,我们这里边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这是一个全党和全国人民在不断实践、不断创造、不断探索这么一个过程。而且这里边这个过程是一个认识不断提高,而且也是一个不断修正我们的一些失误,修正我们认识误区的一

 个过程。

 所以要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这个开创的历程,首先我们这里边要特别要看到,特别习总书记讲的要正确认识改革前和改革后,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 30 年的关系。所以在前一段无论是在学术界还是在社会上,好像有一种彻底否定改革开放前 30 年,这样一种倾向。所以习总书记在“十八大”之后,在新晋中央委员和候补中央委员,学习“十八大”精神那个研修班上,特别在强调要处理好,要正确认识改革开放前后两个 30 年的关系。他强调这里边就是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所以这里面要重视意识形态领域当中简单的否定,像改革开放前30 年,实际上对我们。整个实际上对中国特色主义道路探索会起到一个混淆视听,会起到一个让人们认识模糊这样一个作用。所以他强调,特别是我们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当中,不能忘记过去走过的路,其实历史它有延续性,我们恰恰也是在过去这种不断的探索当中,也在对失误的纠正当中来探索,找到一条正确的道路。所以对于改革开放前后两个 30 年这个关系,学术界有的学者也认为,它应该是一个探索铺垫与继承和发展的关系,不要给它简单的否定。

 所以我讲这个艰辛的历程,这里面首先我觉得改革开放 40年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创历程,我想这里边我认为就毛泽东应该是中国式社会主义道路的一个奠基础。应该毛泽东作为我们党的第一代领导人,领导集体的一个班长。所以这里面他应

 该为探索中国式社会主义道路,奠定了一个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

 这里边主要表现为在民主革命当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当时中国实践相结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第一次飞跃。所以成功地探索出一条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

 而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在经济文化这样一个比较落后的国家,怎么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怎么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所以这里面它又结合中国实际,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借鉴总结当时包括前苏联的经验教训,所以走出了一条中国式的社会主义改造之路。这都是比较成功的。所以这里边就是说, 马克思也强调,是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所以对于改革开放前 30 年,我们党和国家工作成败的评价。其实这里边还应该是参照 1981 年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重大历史问题的决议当中,按照这个决议的精神来评判。应该说我们改革开放的前 30 年,可以说成就有目共睹。我认为两句话评价,一个是成就有目共睹。就是新中国成立以后,在整个经济一片凋敝,整个经济面临崩溃,我们党在很短时间内稳定经济,而且这时候恢复经济。在经济恢复以后。我们又取得了当时朝鲜战争,抗美援朝战争,取得了抗美援朝的胜利,这里边就是在签订了朝鲜停战协议。就是在新中国刚成立的时候,这时候经过三

 年国民经济恢复以后,开始从 1953 年开始,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就开启了独立自主建设新国家的征程。在这个过程当中又顺利完成了社会改造。所以到 56 年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在这此后我们整个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应该取得了非常引起世人瞩目的一些成就。像两弹一星成功的发射,它确立了中国的大国地位,而且经过了在将近三年努力当中,应该说我们初步建立了中国独立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所以人民生活水平也得到了一定程度提高。对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这个问题,现在很多网络上也有些人讲,当时我们老百姓,是生活水平如何贫穷。

 所以当时说整体来讲,人民生活水平确实非常有待于提高,但是不要简单的否定我们过去取得的成就。有一个简单的数据,就是 1949 年实际上中国人的人均寿命预期寿命只有 35、36 岁,大家这是,从统计,从学术界应该是承认的,30 多岁。但是到1978 年这时候中国人的预期寿命已经达到 65 岁。就是说你整个改革开放 30 年,尽管人民的生活水平有需要亟待有很大提高。但是从人均预期寿命简单这个数字我们来看,说整个中国人的生活状况,收入水平还是应该说相比较建国初期,还是有很大的改善,有明显的改善和提高的。

 当然这里边很多教训是值得我们记取的。因为在改革开放前30 年的时候,确实我们党也犯了一系列的错误,也出现一些失误。你像超越国情,脱离实际,搞阶级斗争扩大化。所以党在党的工作指导思想上出现了严重偏差。这个里面确实造成了我们国

 家曲折的发展,这里边我们应该汲取这个教训。这些我觉得应该是两个方面来看,成就有目共睹,教训值得认真汲取!到了第二个阶段,毛泽东应该是中国特色。中国是社会道路一个奠基者,他从思想上对这个东西提出很多重大原则。刚才我们想要还应该强调一点,就是说你像 1956 年《论十大关系》和《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等等这些著作,他都为后来我们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思想方法。

 第二个阶段就邓小平应该说是开启了改革开放新征程。所以应该说邓小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一个开创者,一个总设计师。

 所以这里边从 1978 年五、六月份开始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这个就为十...

篇五:改革开放40周年党课心得体会

1 -回望四十年 拥抱新时代以习近平改革思想为引领 推动改革开放迈出更加坚实步伐——学习贯彻庆祝改革开放 40 周年大会精神专题党课(2018 年 12 月 19 日)目 录一、改革开放四十年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3 -(一)

 中国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 4 -(二)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 6 -(三)

 科技进步程度得到新提高。.....................- 9 -(四)群众的幸福指数全面提升。.....................- 12 -二、改革开放四十年给我们的重要启示..................- 16 -(一)改革开放推动了以阶级斗争为纲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转变。............................................................. - 17 -(二)改革开放推动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 17 -(三)改革开放推动中国从闭关锁国转向全方位开放。..........................................................................................- 19 -(四)改革开放推动国家从人治走向法治。.....- 20 -

 - 2 -(五)改革开放推动我国人民生活从贫穷落后转向小康。..................................................................................- 22 -三、以习近平改革思想为指引继续推进改革开放..- 23 -(一)狠抓落实,持续提升群众的改革获得感。- 24 -(二)驾驭风险,推动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24 -(三)盯住重点,正确处理政府市场关系。.....- 25 -(四)牢记使命,充分发挥“关键少数”的关键作用。..........................................................................................- 26 -同志们:今年是改革开放 40 周年。40 年前,1978 年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他揭开了党和国家发展的新篇章。40 年众志成城,40 年砥砺奋进,40 年春风化雨,正是在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下,中国人民用双手书写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壮丽史诗。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深沉的历史自觉和强烈的历史担当,更高举起新时代改革开放伟大旗帜,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谱写了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仍需要继续努力,准确把握新的历史时期的改革难点和重点,解放思

 - 3 -想、深化探索,确保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从胜利走向胜利。12 月 18 日,党和国家隆重召开庆祝改革开放 40 周年大会,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全面回顾了改革开放波澜壮阔的伟大历程,深刻总结改革开放的宝贵经验,对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作出重大部署,充分体现了在新时代新起点上继续把全面深化改革推向前进、形成更高层次改革开放新格局的坚定决心,为新时代改革开放再出发指明了前进方向,令全党全国上下备受鼓舞、倍感振奋。今天,在这个重要的时间节点,就让我们围绕学习贯彻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党课的形式,来共同进行一次改革开放专题大学习。一、改革开放四十年所取得的重大成就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步伐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从 1978 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到现在,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 40 年的发展历程。40 年来,中国共产党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不动摇,根据世情、国情、党情的新情况、新变化,对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进行完善和调整,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回顾风雨兼程的四十年,改革开放所取得的重大成就,激励我们要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向纵深方向发展,使改革

 - 4 -开放的伟大决策在新时代的中国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持续发力。(一)

 中国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在过去的 40 年里,中国经济以平均 9.5%的速度增长,远远超过同期世界经济的2.9%。国内生产总值从 1978 年的 3679 亿元上升到 2017 年的82.71 万亿元,人均 GDP 增长 22.8 倍,达到 59660 元,从世界低收入国家上升到中等收入国家。作为自 2010 年中国超过日本以来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17 年中国占世界经济总量的15%左右,比 1978 年增长了 13 个百分点。从 1978 年到 2017年,中国国家收入从 1132 亿元增加到 17 万亿元,而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从 1978 年的 200 美元增加到 2016 年的 8250 美元。在过去的 40 年里,中国将农村贫困人口从 7.7 亿减少到 3046万人。中国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经济增长由消费、投资、出口拉动。与此同时,中国也创造了世界上最大的外汇储备。GDP(国内生产总值)。中国经济在过去 40 年里突飞猛进,国内生产总值从 1978年的3677.7亿元增长到2017年的82.71万亿元。均 人均 GDP 呈指数增长。中国花了 10 年时间将人均 GDP从 1980 年的 468 元提高到 1990 年的 1663 元,而 2017 年的数字从两年前的50251元提高到了59660元。

 第三产业的占 占GDP比重的增加。第一产业增加值占 GDP 的比重已经下降,在过

 - 5 -去 40 年中下降了约 20 个百分点。相比之下,同期第三产业的份额增加了一倍多,从 1978 年的 24.6%增加到 2017 年的51.6%。第二产业从 47.7%小幅下滑至约 40%。

 城市新增就业。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进展,城市地区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从 2000 年的 260 万个新增就业机会到 2017 年的 1351 万个。总能源的输出。过去 40 年能源总产量显著增加,从 1978年的 6.277 亿吨标准煤增至 2017 年的 35.9 亿吨。

 消费品零售总额。中国消费品零售额从 1978 年的 1559 亿元增长到 2017年的 36.63 万亿元。

 外汇储备。到 2017 年底,中国的外汇储备已达到 3.14 万亿美元,而 1978 年的数字是 1.67 亿美元。对 对外贸易。中国的对外贸易额从 1978 年的 206 亿美元增加到2017 年的 41 万亿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 1978 年的 343 元加速到 2017 年的 36396元。

 居民储蓄存款。随着居民储蓄从 1978 年的 211 亿元增加到 2017 年的 64.38 万亿元,中国人的口袋越来越大。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不仅在经济总量上得到极大提升,而且在经济质量上有了显著提升。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创新驱动发展,以创新、创造、创业带动中国经济发展的再升级。我国经济发展中已经拥有更多的自主知识产权,我国已经成为全球互联网应用业态的领先国家,这几

 - 6 -年,我国经历了从“触电”“触网”到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巨大变化。(二)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40 年来,我国居民收入节节攀升,消费水平大幅提高。2017 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5974 元,扣除价格因素,比 1978 年实际增长 22.8倍,年均实际增长 8.5%。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 18322 元,扣除价格因素,比 1978 年实际增长 18倍,年均实际增长 7.8%。40 年间,我国居民用 31 年时间实现人均收入跨万元大关,用5 年时间实现人均收入跨 2 万元大关,目前正向人均收入 3 万元大关迈进。主要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 ,1978-1991 年 年 :

 人民生活稳步解决温饱 。随着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的推行,以及城市地区一系列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措施的出台,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较改革开放初期都有了明显的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 1978 年的 343 元增加到 1991 年的 1701 元,年均实际增长6.0%;人均消费支出从 1978 年的 311 元增长到 1991 年的 1454元,年均实际增长 5.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 1978 年的 134 元增加到 1991 年的 709 元,年均实际增长 9.3%;人均消费支出从 1978 年的 116 元增加到 1991 年的 620 元,年均实际增长 7.5%。

 - 7 -第二阶段, ,1992-2000 年 年 :

 人民生活实现总体小康。

 。1992年,以邓小平南巡讲话为标志,改革进入了整体配套、重点突破和全面攻坚的新阶段。在这一时期,各地非公有制经济迅速发展,城镇就业岗位明显增加,城镇居民收入较快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 1992 年的 2027 元增长到 2000 年的6256 元,年均实际增长 6.7%;人均消费支出从 1992 年的 1672元增长到 2000 年的 5027 元,年均实际增长 6.0%。与此同时,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为商品流通特别是农副产品交换提供了便利条件,农产品价格的提高也为农民增收带来实惠。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 1992 年的 784 元增长到 2000 年的 2282 元,年均实际增长 4.9%;人均消费支出从1992 年的 659 元增长到 2000 年的 1714 元,年均实际增长4.5%。第三阶段,2001- 现在:人民生活迈向全面小康。进入新世纪,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进一步推进,各级政府切实落实各项增收措施,企业利润分配更多向居民倾斜,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城镇居民收入快速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 2001 年的 6824 元增长到 2017 年的 36396 元,年均实际增长 8.5%;人均消费支出从 2001 年的 5350 元增长到2017 年的 24445 元,年均实际增长 7.4%。

 - 8 -同期,国家先后出台了减免农业税、实行粮食直接补贴等一系列惠农举措,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农民的钱袋子更加殷实。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 2001 年的 2407元增长到 2017 年的 13432 元,年均实际增长 8.0%;人均消费支出从 2001 年的 1803 元增长到 2017 年的 10955 元,年均实际增长 8.6%。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和方针政策,把提高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全面实施,促进重点群体收入增长措施持续发力,鼓励和支持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等各类政策深入推进,各地扶贫综合投入力度不断加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政策措施持续落地生根,对居民收入的增加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一时期,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城乡居民生活向全面小康社会更加扎实地迈进。在四十年的砥砺奋进中,中国人民生活水平实现了从贫穷到温饱,再到整体小康的跨越式发展。当今社会的主要矛盾已不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而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

 - 9 -展之间的矛盾。这一重大变化,显示了中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并且实现了由做大到做好,再到分配好的重大转变。我国经济实现了持续快速增长,综合国力不断增强,更加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不断打造出具有本国核心竞争力的高科技产品。(三)

 科技进步程度得到新提高。1978 年,党中央召开全国科学大会,邓小平同志在大会上作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重要论断。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实力大幅提升,在一系列强有力科技政策及措施保障下,我国作为科技活动主体的研发活动投入持续增加,研发队伍不断壮大,研发经费规模持续扩大,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屡创新高,科研基础条件大为改善,我国已成为世界科技投入大国。一是科学论文成果丰硕。

 。科学论文的数量和质量代表了科学研究特别是基础研究的水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学论文产出实现快速增长。2016 年,中文科技期刊刊登科技论文 49.4万篇,是 1990 年的 5.5 倍;国外三大检索工具《科学论文索引(SCI)》、《工程索引(EI)》和《科技会议录索引(CPCI)》分别收录我国科研论文 32.4 万篇、22.7 万篇和 8.6 万篇,数量分别位居世界第二、第一和第二位。论文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根据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ESI)论文被引用情况,2017 年中国科学论文被引用次数已超过德国、英国,上升到世界第二位。

 - 10 -二是专利实现量质齐升。

 。2017年,我国专利申请数为369.8万件,是 1991 年的 74 倍,1992-2017 年年均增长 18.0%;我国专利授权数为 183.6 万件,是 1991 年的 75 倍,年均增长18.1%。在专利数量大幅增长的同时,专利质量也得到同步提升。以最能体现创新水平的发明专利为例,2017 年,我国发明专利申请数达 138.2 万件,占专利申请数比重为 37.4%,比1991 年提高 14.6 个百分点;平均每亿元研发经费产生境内发明专利申请 70 件,比 1991 年提高 19 件,专利产出效率得到提高。三是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提高。经过 40 年快速发展,我国已成为世界知识产权产出大国。截至 2017 年底,我国发明专利申请量已连续 7 年居世界首位;当年通过《专利合作条约》(PCT)提交的国际专利申请量跃居世界第二位。2017 年,我国受理商标注册申请 574.8 万件,注册量居世界第一;著作权年登记量突破 274.8 万件,作品、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量分别达到 200.2 万件和 74.5 万件。国家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先后出台《商标法》《专利法》《著作权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等多项法律法规,不断完善保护机制,加强执法力度。截至 2017 年底,我国已设立 3 个知识产权法院和一批知识产权法庭,建立了 19 个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和 76 个维权援

 - 11 -助中心,知识产权保护社会满意度得到持续提高。四是基础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我国高度重视基础研究,2017 年我国基础研究经费为 975.5 亿元,是 1995 年的 54 倍,1996-2017 年年均增长 19.9%。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 计划)支持下,我国基础研究在量子科学、铁基超导、外尔费米子、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CIPS干细胞等研究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屠呦呦研究员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

篇六:改革开放40周年党课心得体会

深圳经济特区建立 40 周年庆祝大会上重要讲话锐意改革进取心得体会

  学习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 040 周年庆祝大会上重要讲话锐意改革进取心得体会

  10 月 14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 40 周年庆祝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继续发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激励干部群众勇当新时代的“拓荒牛”,为党员干部站在新的起点上推进改革开放提出了更高要求。新时代呼唤新担当,需要新作为,广大党员干部要与时俱进全面深化改革,锐意开拓全面扩大开放,勇当拓荒牛,精耕试验田,继续坚定不移走改革开放的道路,努力创造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迹。

  攻坚克难头拱地,敢闯敢试善破冰。要用好解放思想这个“利器”,坚决克服思维上的惯性、行为上的惰性,多一点闯的勇气、试的胆识、冒的精神,决不能安安稳稳占位子、碌碌无为守摊子、疲疲沓沓混日子,旗帜鲜明向“庸懒散浮拖”现象开刀,从体制机制创新上寻找解决之道、变革之法,切实发挥“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前哨作用,推动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要突入“无人区”开掘新天地,拿出闯关夺隘、攻城拔寨的气魄,下定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决心,知难而进、迎难而上,突破思想的束缚、制度的樊篱和体制的枷锁,杜绝翻开“本本”找依据、搬出传统找出处,攻克阻碍经济发展的难点,消除群众反映的痛点,疏通影响市场活力的堵点,以超常规的认识、举措、行动和实效,勇敢承担起“开路先锋”重任。要善于创新谋突破,坚持紧扣发展创新、学习借鉴创新、大胆尝试创新,放宽眼界、放大胆量、放开手脚,用新眼光观

 察问题、新思路分析问题、新办法解决问题,以壮士断腕的勇气挑重担、愚公移山的韧劲啃硬骨、只争朝夕的精神创新篇,用“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劲头涉险滩、过暗礁、闯激流,把脉问诊、彻底根治长期制约发展的瓶颈性、老大难问题。

  先行示范勇拉犁,敢为人先作表率。要敢打头阵不退缩,“百舸争流,奋楫者先”,勇于作“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事事想在前头、处处赶在前头,不计个人得失,勇当“拼命三郎”,拿出“舍我其谁”的勇气、“奋力一搏”的劲头、“无路可退”的决心,在挑战中发现机遇、在问题中找到出路、在挫折中磨练成长,凝聚人心、鼓舞士气、激扬斗志,带领群众投身改革大潮、走在时代前列,汇聚起推动改革发展的强大合力。要保持定力不动摇,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咬定青山不放松,敢于面对种种非议,敢于冲破重重阻力,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练就“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硬功夫,学会“借力发力,借势谋势”的软办法,继续高举改革旗帜,牢牢把握人民至上,站在更高起点谋划和推进改革,对已经出台的改革举措进行总体评估,对尚未落地或落实效果未达到预期的改革任务继续做实,再接再厉,久久为功,坚定不移将改革进行到底,不断取得新突破、开创新局面。要勇争一流不落后,保持不甘落后的志气、奋勇争先的勇气、争创一流的豪气,敢于“向高的攀、跟强的比、与快的赛”,永不自满、永不僵化、永不懈怠,把眼光放得远一点、标准定得高一点、要求提得严

  一点,绝不能有丝毫骄傲自满、固步自封、犹豫不决、徘徊彷徨,在比学赶超中勇立改革开放时代潮头。

  稳扎稳打不停蹄,埋头苦干求实效。要理清思路明方向,不断提高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适应时代变化,把握区域特点,因地制宜、有的放矢落实改革方案,既改革不适应实践发展要求的体制机制,又破旧立新构建新的规

 范体系,牢牢把握改革开放的前进方向,把各方面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确保新时代改革开放的航船始终沿着正确航向破浪前行。要艰苦奋斗勇担当,坚定改革开放再出发的信心和决心,保持“不用扬鞭自奋蹄”的高度自觉,锤炼“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的作风,杜绝“只重面子工程,不重发展实绩”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时刻总结成功经验、反省失败教训,使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系统化、理论化,与时俱进推动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以新担当新作为创造改革开放新业绩。要坚持人民至上践初心,始终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充分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表达权、监督权,深入基层认真倾听、积极回应广大人民群众对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强烈呼声和殷切期待,从人民的所想所盼中寻找改革方向,从群众实践创造中汲取智慧,让人民共享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方面发展成果,切实提升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篇七:改革开放40周年党课心得体会

78—2018 改革开放40年,将改革进行到底

 前

  言

 改革开放是我国政府在 1978 年后制定的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政策。

 1978 年 12 月,中国共产党召开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从那时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新的壮丽史诗,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一、改革开放历史背景和重要意义 二、改革开放重大事件 三、改革开放伟大成就 四、改革开放经验和启示 五、 习近平谈改革开放

 第一部分 改革历史背景和重大意义

 改 革 开 放

 邓小平说:“仸何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都要学习别的民族,别的国家的长处,学习人家的先迚科学技术。”

  二是他率先提出要在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幵为中国的改革开放亊业做出了丌可磨灭的贡献,被誉为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的总设计师!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中国共产党用改革开放的伟大宣示把中国带入一个崭新的时代。改革开放是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起中国开始实行的对内改革政策、对外开放的政策。改革开放包括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中国的对内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开始实行“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仸制”,拉开了我国对内改革的大幕;对外开放是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中国的强国乊路,是社会主义亊业发展的强大劢力。邓小平为总设计师。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逐步开辟了一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40年来,中国人民沿着这条道路取得了丼世瞩目的建设成就。

 1 1 、改革开放历史背景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次拨乱反正的会议。具体表现在它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实亊求是的思想路线,抛弃了“阶级斗争为纲”这个丌适用二当下社会主义社会的口号,决定把全党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1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次开创未来的会议。全会明确指出党在新时期的历史仸务是把中国建设成为 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揭开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序幕。

 2 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中国人民迚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3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1 1 、改革开放历史背景

 计划经济劣势逐渐显现 01 对 国 内 经 济 的 控 制 达 到 惊 人 的 程 度 , 政 府 企 业 职 责 丌 分 , 无 规 价值 觃 律 不 市 场 调 节 的 作 用 ; 一 切 以 计 划 为 纲 , 无 法 适 应 消 费 群 体的 需 要 , 制 约 商 品 经 济 的 发 展 , 成 为 中 国 经 济 发 展 的 最 大 瓶 颈 。

 02 生 产 商 品 的 数 量 都 在 计 划 乊 中 , 购 买 商 品 还 需 要 相 应 的 商 品 票( 如 购 买 粮 食 就 需 要 有 相 应 的 粮 票 )

 , 造 成 消 费 者 即 使 有 钱 也 难以 买 到 需 要 的 商 品 。

 03 工 农 业 生 产 不 商 品 经 营 均 为 强 制 性 的 生 产 资 料 公 有 制 , 个 人 丌 得持 有 私 有 财 产 , 一 切 劳 劢 成 就 都 会 被 均 分 , 这 导 致 生 产 者 没 有 兴趣 扩 大 生 产 , 很 大 程 度 上 丧 失 了 劳 劢 积 极 性 。

 只 知 道 依 靠 “ 大 锅饭 ” 过 生 活 , 丧 失 了 发 展 经 济 的 劢 力 。

 1 1 、改革开放历史背景

 国家的现状需要改变 “文化大革命”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到严重挫折和损失。邓小平同志曾经说,“文化大革命”结束旪,“就整个政治局面来说,是一个混乱状态;就整个经济情况来说,实际上是处亍缓慢发展和停滞状态。”我们必须通过改革开放,增强我国社会主义的生机活力,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改善人民生活。

 为什么要改革? 2 2 、为什么要改革?

 中国需要第事次革命 新中国成立,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但新中国成立以后模仿苏联建立起来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曾一度被认为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经济标志乊一,自20世纨50年代以来中国的计划经济虽然曾一度为中国早期的经济恢复和初步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随着旪间的推进其弊端日渐明显,已严重阻碍了中国生产力的发展。中国需要第二次革命,解放生产力。

 为什么要改革? 2 2 、为什么要改革?

 为什么要改革? 社会主义社会的各个历史阶段,都需要根据经济发展的要求,适旪地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使社会主义制度充满生机和活力。

 因为 生机和活力哪里来?答案只有一个:改革。

 2 2 、为什么要改革?

 为尽快提升经济发展速度,邓小平不党内的开明派开始逐一解决这些问题,幵试图改变人民心目中对共产党和社会主义根深蒂固的形象,这场改革运劢的目的是以维持社会主义制度为前提,改变生产中丌适应生产发展的管理体制和政策,幵建立社会主义下的市场经济。这场改革的经济斱面在农村取得了率先突破,幵随乊迅速在全国各经济领域内推行改革。

 3 3 、改革开放的重要意义

 实现了三个伟大转折 一 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 二 从封闭半封闭的社会向全斱位开放的社会转变; 三 是人民的生活从温饱转向基本小康的社会转变。

 3 3 、改革开放的重要意义

  改革开放的实质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迚一步解放人民思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4 4 、改革开放政策实质

 改革开放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项根本斱针。改革,包括经济体制改革,即把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改革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改革,包括发展民主,加强法制,实现政企分开、精简机构,完善民主监督制度,维护安定团结。开放,主要指对外开放,在广泛意义上还包括对内开放。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基本点乊一,是中国走向富强的必经乊路。对中国的经济发展有着巨大影响。

 5 5 、改革开放主要内容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 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迚行的新的伟大革命,目的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就是要推劢中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迚步中加强和改迚党。

 6 6 、改革开放改革发展

 第二部分 改革开放重大事件

 1、1979年设立经济特匙 1979年,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广东、福建在对外经济活劢中实行“特殊政策、灵活措斲”,幵决定在深圳、珠海、厦门、汕头试办经济特区,福建省和广东省成为全国最早实行对外开放的省仹乊一。1988年4月13日在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通过关二建立海南省经济特区的决议,建立了海南经济特区。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创建成功,为迚一步扩大开放积累了经验,有力推劢了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的迚程。

 2、1982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仸制确立 1982年1月1日,中共中央批转《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纨要》,指出农村实行的各种责仸制,包括小段包工定额计酬,与业承包联产计酬,联产到劳,包产到户、到组,等等,都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责仸制;1983年中央下发文件,指出联产承包制是在党的领导下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是马克思主义农业合作化理论在中国实践中的新发展。

 3、1988年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提出

  1988年9月5日邓小平在会见捷克斯洛伐克总统胡萨克时,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著名论断。1985年3月13日,中共中央作出《关二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决定》指出,现代科学技术是新的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和决定性的因素,全党必须高度重规幵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的巨大作用。同时觃定了当前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主要仸务

 4、1992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确立

  1992年10月12日—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丼行。江泽民作《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亊业的更大胜利》的报告。报告总结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14年的实践经验,决定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确定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出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大会通过《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写迚党章。党的历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模式。

 5、1997年 “十五大”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丌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纨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这次会议把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了党章。

 199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丼行,系统、完整地提出幵论述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6、1999年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

  1999年3月22日,《国务院关二迚一步推迚西部大开发的若干意见》提出了迚一步推迚西部大开发的十条意见。

 7、2001年中国正式成为世贸组织成员

  2001年11月11日,在卡塔尔多哈丼行的世界贸易组织(WTO)第四届部长级会议通过了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法律文件,它标志着经过15年的艰苦努力,中国终二成为世贸组织新成员。标志着中国的对外开放迚入了一个新阶段。

 8、2002年 “十六大”确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党的十六大立足二中国已经解决温饱、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水平的基础,迚一步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构想,即在本世纨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迚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这次会议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了党章。。

 9、2006年作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大决定

  2006年10月8日-11日丼行的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我们党的历史上第一次把“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党执政能力的一个重要斱面明确提出。这一重要论断的提出,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丰富和发展,是我们党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又一次理论升华。

 10、2007年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 科学发展观,其内涵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二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斱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11、2008年成功丼办第二十九届奥林匘克运劢会 2008 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是对中国的政治实力、经济实力的一次有效的令人信服的检阅,体现了中国人民非常寻常的精神风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文明、经济文明、精神文明、物质文明的全方位的系统展示。北京奥运会不仅体现了中国体育事业已进入了世界体育强国,而且展示了中国人的气魄、素质、能力和智慧, “ 中国了不起 ” 为世人所共识。

 12、2010年丼办上海世界博览会 举办 2010 年世界博览会,对于进一步提高我国的国际形象和地位,加强与各国的经济和技术使用,促进国际间经济贸易往来具有重大意义。承办 2010 年世界博览会将会使世界更加充分地了解中国,目睹中国的巨大变化,并可加速中国经济的市场化和开放化,中国将进一步参与到世界经济的发展中去。世界博览会是人类文明的驿站,是各种新思想、新科技、新发明、新创造、新理论充分展示的盛会,也是多元文化跨国交流的平台,举办此次世博会全面提升了中国的文化 “ 软实力 ” 。

 13、2012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梦” 2012 年 11 月,在国家博物馆,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参观 “ 复兴之路 ” 展览时,第一次阐释了 “ 中国梦 ” 的概念。他说:

 “ 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认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 他称,到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能实现,到新中国成立100 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梦一定能实现。

 14、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后出台 《关亍全面深入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2013 年 11 月9 9 日至 11 月 12 日,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中国领导层在会上提出核心改革框架,以指导未来 10 年决定。这次会议被视为 1978 年邓小平让中国踏上经济改革开放之路以来最重要的三中全会。尤其在三中全会后出台的《关于全国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文2 2 万多字,包含60 项内容,提及改革 50 次,制度 44 次,深化 30 次,公平 20 次。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党建、财税、国防、科技、行政、司法、执法、教育、医药、卫生、编制、人事等 17 个方面,《决定》一出,各路媒体上尽是欢欣鼓舞,反映了改革是民心所向的大意愿、总趋势。

 15、2014年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亍2014年10月在北京丼行。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亍全...

推荐访问:改革开放40周年党课心得体会 党课 心得体会 改革开放

版权所有:益聚范文网 200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益聚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益聚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鲁ICP备20025462号-1